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镜中恶魔 - 回顾时如何感知虚构(3)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给苹果脸的惊恐和魅力也是遥远的句子的惊恐和魅力,或者是类似的。然后我称生活是写作的反面。但苹果的脸是从苹果变出来的。我知道,无论何时当我看见咬的地方时或过一会儿,就会不由得想起苹果的脸。一次,我不知是何时,食指在头脑中会指向那里。这是恶性循环:我试图生活,以不用写作,正因为我试图生活,我必须写。
  大多数东西向远处指自己。边界并不是它所在之地,也不是它停止的地方。这个东西在它的末尾并没有停止,或者在它停止的地方还没有到尽头。
  虚构的感知在完全不同的关系中或完全不同的地方感知自己。真实得像现实一样。临近眼前,突然出现了人们虚构的同样的画面。那是不可捉摸的偶然。自己导致的?那么在哪里怎样的偶然。不,我不迷信。我不相信命运,甚至连上帝也不完全相信。我只看见有事情后来从我写下的句子走出来,走进现实。我不相信表面的事实。
  我该怎么解释,我写完《低地》三年后,下面的事情就发生了:
  我到农村去参加一个葬礼。我的祖父去世了。我从外部,从事情发生的外部观看了整个仪式的过程。我观察一个仪式如何接替上一个仪式。在这个村庄这些同样的事情是如何重复了上千遍的。一个死去的人,是不同的人,单个的人,不同于那些已经死去的人和还活着的人。而为这些,为每一个,与两百年来做着同样的事相比,不同地活着,不一样地死去。我受不了这样的想法了。
  整个上午都下着大雨。葬礼在下午举行。街像镜中的倒影。整个村的人三三两两地站在水洼上。灵车和托着灵车的马匹也在水洼上。细纱巾翩翩飞舞。我走在棺木之后,好像走过一部电影,看见自己的倒影在脚下的小水洼里跟着自己走。我听见地下水的汩汩声,仿佛托着棺木的人将棺木扔进了墓穴。掘墓人挖着墓穴,土一铲一铲落下来。土已经是泥浆了。泥浆是唯一打破仪式的东西。当土块从牧师的手中落向棺木时,他口中念念有词:“拿走泥土吧,那是属于你的。上帝拿走属于他的。”土块落下的声音刚好配合这话的节奏。如果少了这声音,牧师的话将显得好笑。泥土仿佛拒绝合作,土块总是呈一撮泥浆。我为这样的拒绝而开心。

  第二天早上四点我去了火车站,要回市里去。天漆黑,狗汪汪叫着,好像这个村子就是一个贼。候车室里点着灯。壁报上独裁者的脸望着我。脸上沾满了苍蝇屎。他有太阳斑。从夏天开始壁报就没换过了。我坐在一条长凳上。我有段时间停在独裁者的雀斑前,也曾穿过这房间。现在我坐在长凳上,看见地上有好多好多青蛙。它们不是安安静静地蹲着,而是婬荡地把后腿摆在身后。我不知道到底有多少只青蛙。在我的记忆中差不多有数百只。数目肯定是很多的,我坐在长凳上都感到恶心。我看见青蛙从我自己写的句子中钻出来。我听到这些话:“每个移民来的人都带了青蛙”、“我听到妈妈的德国青蛙。它在我睡着后呱呱叫着”。我想虚构已经追赶上了我。现在青蛙从我的句子中钻出来,在我的生活中缓缓爬动。我的恐惧大过了我自己,因为我确信我所虚构的都是真实的,会变成现实,会堵死我的生活。我写下的每句话会给我画上条纹。我知道我无法忍受。
  我从候车厅出来,进入黑暗中。我不知道再去哪里。也不知道车什么时候来,是否发出汽笛声。我也不知道我会如何登上火车,因为我在行驶的火车的厕所里又看见自己。我在厕所里呕吐,直到车到达市区。从小小的窗户里我看到了几乎全是光秃秃的田地。
  青蛙的事情我很长一段时间没告诉过别人。为什么呢?我怀疑人们不会相信我所说的。几周后我把这事告诉了朋友们。事实证明我的怀疑没有错。朋友们笑了。他们说,他们知道我不是有意撒谎的。他们相信我是在葬礼后产生了幻觉。也许在火车站的候车室有一只、两只或三只青蛙。而其他的全是我的想象。

  我详细地阐述这件事,是为了说明我所说的虚构的感知在回想时会觉得是真实的,现实的。在很多这样的事情里,句子在岁月下面就像是在人行道下面一样。而某次,在我没有任何期待的时候,它们突然跑到路面上。每次我都有这样的印象,通过这些句子启动了某些事情,我既不能影响它,也不能对它负责。然后我有这样的印象,我被这些句子利用了,就像我在写作以后。是的,我让自己辛劳了。就像智者所说:“人必须让自己辛劳。”智者也说,那是不够的。我使自己辛劳,为抓住偶然。偶然的规则是它们确定有因。而我的辛劳不够。它只是,只停留在偶然。
  那么这个问题:为什么?它在这个关系中证实是无意义的,正如在文章中一样。如果有原因,也会是一个秘密。
  不仅是自己文章中的句子走入事物中,其他作家文章中的句子也会。人们读过的书中的句子也意味着什么。而具体感知的图像通常表现为所阅读的虚构的感知在头脑中的复制。具体在偶然并列的情况下并没有优先权。提示来自于头脑。人们读到的虚构的感知延长了,变强了。它占领了。不是头脑中的图像变成像这个地方,而是这个地方变得像头脑中的图像。所以人们常常听到这样一句话:人只能看见自己知道的东西。
  因为虚构的感知在回忆中觉得是真实和现实的,所有时代所有社会形态中的当权者对此感到害怕。他们害怕这种在回忆中觉得真实和现实的虚构感知的影响,害怕书籍、电影、绘画和音乐。

  因为虚构的感知在回忆中会感到是真实的,它被当权者划分为一种为权力服务的和另一种不为权力服务的虚构感知。后一种虚构感知不为权力服务,所以不存在于极权社会中。不赞成的便是反对的。
  当权者没有自己的想象。他们的想象总是对其他人想象的反应,是一种恐惧的想象。
  当权者也没有虚构感知的感觉,代替其的是嗅觉。当权者对危险有灵敏的嗅觉,他们很快就能觉察出可能的危险,而且反应迅速。他们通过采取措施进行反应。这些因害怕虚构感知而产生的措施叫做审查。
  对最不理解的地方当权者是最为恼怒的。他们认为自己看穿了虚构的感知,因为这些感知开始于当权者灭亡的地平线。他们在一切有怀疑的地方关上门。他们将自我怀疑隐藏,因为那看起来就像是毁灭。对自我怀疑的保护就是窥伺着他人的怀疑。窥伺和禁止。
  我祖母的话也就是当权者的话:“魔鬼坐在镜子里。”
  是的,魔鬼坐在虚构感知的不可揣摩中,坐在回忆时感到真实和现实的弯路上。
  镜子中的魔鬼只有认识的人才会容忍,因为常常看到。他逃开魔鬼并带走镜子,为了再次遇见它。
  一个从来没遇见过自己的人,一个放着镜子的人,害怕这样,就像他在别人的感知中被看见和虚构一样。
  对于当权者最糟糕的是不存在的东西。它不冷不热,无法触摸。
  放镜子的人几天后没有镜子会很显眼,就像看着他的眼睛在发光。在逃亡时没有带上对自己的惊恐的人,在别人眼中就像一个小偷。
  权力的不幸在于对公众的强迫。当权力想要实行时,必须展现自己。
  当权者因为他们的权力必须总是处于他人的目光下。他们多想把别人的眼球和目光也剥夺了啊。
或许您还会喜欢:
将军的女儿
作者:佚名
章节:37 人气:2
摘要:“这个座位有人吗?”我向独自坐在酒吧休息室里的那位年轻而有魅力的女士问道。她正在看报,抬头看了我一眼,但没有回答。我在她对面坐了下来,把我的啤酒放在两人之间的桌子上。她又看起报来,并慢慢喝着波旁威士忌①和可口可乐混合的饮料。我又问她:“你经常来这儿吗?”①这是原产于美国肯塔基州波旁的一种主要用玉米酿制的威士忌酒。“走开。”“你的暗号是什么?”“别捣乱。”“我好像在什么地方见过你。”“没有。 [点击阅读]
小城风云
作者:佚名
章节:43 人气:2
摘要:基思-兰德里在前线服役二十五年之后踏上了归途,他驾驶着他的萨伯900型轿车①,从宾夕法尼亚大街转入宪法大街一直往西,沿着草地广场②朝弗吉尼亚方向行驶,开过了波托马克河上的罗斯福大桥。他从汽车的后视镜中瞥见了林肯纪念堂,向它挥了挥手,然后顺着66号国道继续往西开,离开了首都华盛顿。 [点击阅读]
尼罗河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42 人气:2
摘要:01“林娜·黎吉薇”“这就是她!”三冠地主波纳比先生说道。他以肘轻轻触了同伴一下。两人同时睁大圆眼,微张嘴唇,看着眼前的景象。一辆巨型的猩红色罗斯·罗伊司恰恰停在当地邮局的正门口。车里跳出一位少女,她没有戴帽,身着一件式样简单大方的罩袍;发色金黄,个性坦率而专断;是美而敦—下渥德地区罕见的俏丽女郎。迈着快捷而令人生畏的步伐,她走进邮局。“这就是她!”波纳比先生又说了一遍。 [点击阅读]
局外人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人道主义思想加缪的思想,其核心就是人道主义,人的尊严问题,一直是缠绕着他的创作、生活和政治斗争的根本问题。《西西弗斯神话》和《局外人》构成了加缪文学创作的母题,包含着加缪未来作品的核心问题。书中,西西弗斯的幸福假设的提出,其本质动机,不在荒诞,荒诞既不能告诉我们幸福,也不能告诉我们不幸,之所以加缪假设西西弗斯是幸福的,是因为他认为只有幸福的生活才符合人的尊严,被责为永罚,却幸福,这绝对是一种反抗, [点击阅读]
幽灵塔
作者:佚名
章节:42 人气:2
摘要:我要讲的这段亲身经历,其离奇恐怖的程度恐怕无人能比。虽不清楚世上到底有没有幽灵,可我的这段经历,却发生在孤寂山村中一栋传说有幽灵出没的老房子里。故事的主人公就像幽灵一样飘忽不定,徘徊哀叹,而且她还像《牡丹灯笼》中的小露①一样,是个年轻美丽的女子。那是发生在大正初年的事情。虽说已经过去20多年了,但每次当我回想起来,都不禁怀疑自己是否做了一个恐怖的噩梦。 [点击阅读]
我弥留之际
作者:佚名
章节:59 人气:2
摘要:朱厄尔和我从地里走出来,在小路上走成单行。虽然我在他前面十五英尺,但是不管谁从棉花房里看我们,都可以看到朱厄尔那顶破旧的草帽比我那顶足足高出一个脑袋。小路笔直,像根铅垂线,被人的脚踩得光溜溜的,让七月的太阳一烤,硬得像砖。小路夹在一行行碧绿的中耕过的棉花当中,一直通到棉花地当中的棉花房,在那儿拐弯,以四个柔和的直角绕棉花房一周,又继续穿过棉花地,那也是脚踩出来的,很直,但是一点点看不清了。 [点击阅读]
挪威的森林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2
摘要:编者语我们为什么选择村上春树?不是因为他连获日本文艺界的奖项:也不是因为他的作品高居日本畅销书榜首:更不是因为他的作品掀起年轻一代的抢购热潮,突破四百万部的销量!那么,为什么?答案是:他和他的作品带给我们思想的特异空间,而轻描淡写的日常生活片断唤起的生活气氛令我们有所共鸣。更重要的是他以六十年代的背景道出九十年代,甚至世世代代的年轻心声。 [点击阅读]
星球大战4:新希望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另外一个星系,另外一个时间。“古老的共和国”是传奇的共和国,它的广袤无垠和悠久永恒远非时间和距离所能衡量。不必追溯它的起源,也不必寻求它的方位……它就是宇宙这一方的独一无二的共和国。在参议院的英明治理和杰迪骑土们的保卫下,共和国一度十分兴旺发达。然而,事物的发展往往就是这样:当财富和权力从受人倾慕而膨胀到令人畏惧时,奸邪之徒就会应运而生。他们贪得无厌,渐荫觊觎之心。 [点击阅读]
星球大战前传1:魅影危机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塔土尼星球。蔚蓝无云的天空中,恒星闪烁,炫目的白色光芒照耀着这颗行星上广袤的荒原。因此生成的热气从平坦的“沙质地表蒸腾上升,在巨大的断崖和高耸苍凉的山巅之间形成了一片晶莹的氤氲。这是这颗行星上惟一典型的地貌特征。大块大块风化的巨岩如哨兵般屹立,在潮湿的雾霭中俯视着一切。当飞车赛手呼啸而过,引擎发出狂野的嘶吼,炽热的光和空气似乎都在颤动,群山也为之颤栗不止。 [点击阅读]
暗藏杀机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一九一五年五月七日下午两点,卢西塔尼亚号客轮接连被两枚鱼雷击中,正迅速下沉。船员以最快的速度放下救生艇。妇女和儿童排队等着上救生艇。有的妇女绝望地紧紧抱住丈夫,有的孩子拼命地抓住他们的父亲,另外一些妇女把孩子紧紧搂在怀里。一位女孩独自站在一旁,她很年轻,还不到十八岁。看上去她并不害怕,她看着前方,眼神既严肃又坚定。“请原谅。”旁边一位男人的声音吓了她一跳并使她转过身来。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