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镜中恶魔 - 回顾时如何感知虚构(2)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思想的多面地是脚下的地面的反面,它毫无根据。思想的土地变多了,表示它有一个深度,却无法确定界限,无法测量。思想的土地和脚下的深渊是一样的。它的深度从不会走过一个人而进入事物中。当人们进入这深渊时,他们自己已融入这事物之中。因而深渊穿过人自身,无法测量。人们可以用极端或过度来形容。
  过度将虚构的感知与真实的感知区分开来。它属于它完美的非现实和自己的完美的现实中。现实不断地跳过自己,那么它的边界早在开始就被超越了。
  过度与不安一样,对自己无效。只有存在于事物中的过度被触动,它才会从外部显现出来。我认为过度和不安一样,是事物、人类和情况值得一提的前提,不,是能够提及的前提。
  每句我想写的话,我想要知道它本来是怎样的,并运用自如。为了知道它本来是如何的,我不能只从外面打量它,而必须向它里面观察。我只能寻找过度,通过过度找到它的词汇。写下的句子和沉默的句子具有同样的过度。
  写作是将思想从一个句子分支成另一个句子且没有路线可循,因为这不是流于表面的。调整句子是将思想掏空。人们想找到联系和路线,因而称之为中断和弯路。在文章中连成一体的东西显得偏僻而不重要。它是表象,从所有情感色彩的细微处汇集起来便形成反面。它不在我们的手臂之间,不能触摸,而在我们的太阳穴之间,用颅盖下的大脑去领会。它清晰地存在于它完美的非现实中,掩盖着或用其他方式显现着我们能用手去碰触的具体的现实。
  文学中常表达“事业心”这个概念。当人们没有那么大的雄心抱负或者表达得更谨慎一点儿,就会说“请求”。是的,每篇文章都必有一个请求,就像我们做什么事不做什么事都会有一个请求。从这个词的广义上来说即使我们不愿承认或不知道,每篇文章和我们的所为所不为都有一个请求。因为人们总是赋予所写的东西一个意义,它本身的意义。

  调整会掏空思想,成为弯路,偏僻的和所谓不重要的,写作会这样运作,因此在写作时请求必须彻底消失。它必须被肢解,还原到最小的原来的部分,再组装实现自己。
  当这种分散完美地发生后,能够从文章里,从每个角落把请求重新组装起来。对每个句子都很必要的过度将请求炸开,均匀地驱赶到文章中单个的词里。
  在写作时插入的完美的非现实,随着引入进入文章,只有通过与过度的完美对抗来实现。人们并没有和句子靠得更近,就像它本身那样。
  即使我描绘真实的感知,我也必须处理好真实感知和虚构感知之间的差距。在我曾经的经验上,把诗意的偏离导入过度。因此狭义上来说,自传性的自己的东西被介绍,广义上来说与我的自传有关。当我写到自己时,我介绍关于自己的东西。
  电影导演大卫·黑尔在一次关于写作和传记的采访中说:“写作与经验的关系是如此的复杂,没人能将它识破。而经验从被转换成文字或电影的那刻起,就再也分辨不出了……我不是写作的人。我不能解释,为什么夏洛特·兰普林在‘夜巴黎’里40分钟一直穿着一件红色大衣……”
  一个人在写作时,他就已经不是平日里读报,购物,逛公园,与熟人或陌生人交谈,乘坐地铁和从站台上火车的那个人了。在上述情况中的那个人因为没有进行写作,是一个能够达到自己,能够估量自己的人。而写作时他却是一个无法达到自己的人。人们可以说,写作中的人是一个虚构的人,对自己也是虚构的。
  为什么呢?当这个问题与写作和文章有关时是无法解答的。如果读者以为作者与完成的结局是对峙的,这是一个错误的假设。作者什么都无法隐藏。没有一篇文章允许如此。读者在阅读时也能看到写作的过程:弯路,中断。他也能感受到作者思想的多面地。他读着白纸黑字,看寻找是如何进行的。他看出了诗意的偏离,感知中的虚构。他还看到这些是用什么方法写出来的。一篇文章展现出了一切。它没有展现的也不会隐藏。“为什么”也不会存在。即使一篇文章返回到出发点也与这个问题无关。即使有一个起因,也会隐藏起来。就像我所说的,我把写作理解为思考的反面,生活的对立面。每个句子从不可能开始被写下。

  写作中还有一些东西:对句子的惊恐和句子的诱惑。总是害怕找不到句子本身的样子,或者是当写下的句子接近句子本身的样子时产生的惊慌感。这种惊恐来自于不安和过度。作者需要用这种惊恐去调整想法,为承上启下,支撑前后的写下的句子及沉默句。对句子的惊恐变成句子的惊恐即是句子的诱惑。写作的人把对句子的惊恐带入到句子中就形成了句子的诱惑。句子的惊恐和句子的诱惑是调整思考的冲动,也是写作的冲动。
  文章有引入也有出口。出口由文章确定,思考调整多久,句子的惊恐和对句子的惊恐作用多久,句子的诱惑效果多久,写作的状态持续多长时间。
  通常我在后来读一篇自己写出的文章时发现我不能再次实现它。我无法达到当时写作中的那个自己。我不曾是我,当我写完那篇东西以后,我就与那个我没有任何关系了。广义上我也曾是我。我觉得自己被句子所利用。因为当文章完成时,我就被排除在外了。我只是作为一个读者能更强地进入其中,也许,一个仔细的读者。
  我被免职了,我感到自己是被赶出去了,然后站在自己面前。句子近处的东西却并非是其中一部分。我与其他人不同在于我的距离更近,而这却阻碍了我,使我不能与句子保持距离。写完后马上去评估自己所写的东西是一种徒劳的尝试。这种努力使一切成为了问题。第一种评估的试图随着知道不能写出句子而结束。这些瞬间,在哪里产生了不安,在哪里过度占领我扭曲我。这些瞬间,我无法读文章,除了更加远离这些句子,我别无所求。我决心从此以后只要生活不再写作。这个心愿如此强大,我将手稿朝下放,让它不再打扰我今后的生活。我不在时它也不会再指向自己。它不会在房间里裂开。它不会发现自己存在,自己测量屋子里的东西。

  因为我不能再写这些句子,我在它们中寻找一个具体的不存在的东西。我碰不到也嗅不到这些句子,它们不热也不冷。相对于屋里的东西它们是无效的。我试图这样对待它们,仿佛我不确定它们是否存在。但我还是有被欺骗的感觉,句子对我的欺骗。
  我站在街上,回味着恐惧,仿佛在逃亡。我在街上走了很久,却仿佛突然看见它出现,树和橱窗也突然冒出来。这一刻,去买东西的愿望如此强大,犹如生存的愿望。买东西在此时是写东西的反面。快乐很简单便来临。不安和过度就在那些可以摸到可以闻到热的或冷的东西上。就像快乐来得如此容易,它很快就消失了,迅速让我再次沦陷。
  我买的东西也许是一个苹果。我咬进去,很深,咬到了核儿。当我吞第二口时,它卡在喉咙里。我想,我吃不完这个苹果了。我想把它扔掉,又知道不能扔。
  垃圾篓又脏又高。我多想要这个苹果,可以为此花费一整天或是半天的时间。我把苹果咬过的那面朝下,小心翼翼地放在长椅上,有时如果没人瞧见我,还会放在外窗台上。我把苹果咬过的那面朝下放,就像把手稿有字的那面朝下放一样。是偶然吗?现在没有想起比较咬过的苹果和写了字的稿纸。我头脑里已经开始作这个比较了,当我把苹果咬过的那面朝下放时。如果我不把纸的脸朝下放,又会让我想起这些句子来,就如我不把苹果的脸朝下放,又会想起它。很显然,我把稿纸有字的那一面称为它的脸,也把苹果被咬过的那面叫做脸。我作用的那一部分通过不安和过度改变了事物。就这点而言,它是脸,也可以说给了它们另外的表达。给脸总也意味着破坏。
或许您还会喜欢:
教父
作者:佚名
章节:45 人气:2
摘要:亚美利哥·勃纳瑟拉在纽约第三刑事法庭坐着等待开庭,等待对曾经严重地伤害了他的女儿并企图侮辱他的女儿的罪犯实行法律制裁。法官面容阴森可怕,卷起黑法衣的袖子,像是要对在法官席前面站着的两个年轻人加以严惩似的。他的表情在威严傲睨中显出了冷酷,但是,在这一切表面现象的下面,亚美利哥·勃纳瑟拉却感觉到法庭是在故弄玄虚,然而他还不理解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你们的行为同那些最堕落腐化的分子相似,”法官厉声地说。 [点击阅读]
狼的诱惑
作者:佚名
章节:74 人气:2
摘要:“彩麻,你能去安阳真的好棒,既可以见到芷希和戴寒,又可以和妈妈生活在一起,真的是好羡慕你啊!”“勾构,我以后会经常回来的,你也可以到安阳来看我呀。记得常给我写信,还有打电话。”“喂,各位!车子马上就要出发了。”长途客运站的管理员冲我们叫道。“你快去吧,否则可要被车子落下了。”“嗯,我要走了,勾构。我一到妈妈家就会给你打电话的。 [点击阅读]
癌病船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第一章处女航一父母及幼小的弟弟、妹妹,四个人正围着一个在梳妆的少女淌眼泪。这是一套两间的公寓住房。父母住一间,三个孩子住一间。当然不可能让每个人都有一张桌子。孩子们每天在这狭小的房间里埋头苦读。大女儿夕雨子,已经十三岁了。但她却无法继续学习下去。她得了白血病。开始时觉得浑身无力,低烧不退。父母整天忙于自身的工作,无暇顾及自己孩子。父亲大月雄三,是个出租汽车司机。 [点击阅读]
老人与海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2
摘要:1961年7月2日,蜚声世界文坛的海明威用自己的猎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整个世界都为此震惊,人们纷纷叹息这位巨人的悲剧。美国人民更是悲悼这位美国重要作家的陨落。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1899—1961年),美国小说家。1899年7月21日,海明威出生在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郊外橡树园镇一个医生的家庭。 [点击阅读]
肖申克的救赎
作者:佚名
章节:37 人气:2
摘要:肖申克的救赎献给拉斯和弗洛伦斯·多尔我猜美国每个州立监狱和联邦监狱里,都有像我这样的一号人物,不论什么东西,我都能为你弄到手。无论是高级香烟或大麻(如果你偏好此道的话),或弄瓶白兰地来庆祝儿子或女儿高中毕业,总之差不多任何东西……我的意思是说,只要在合理范围内,我是有求必应;可是很多情况不一定都合情合理的。我刚满二十岁就来到肖申克监狱。 [点击阅读]
裸冬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2
摘要:刚刚度过了数月新婚生活的红正在收拾饭桌。昨晚丈夫领回来一位同僚,两人喝酒喝到深夜,留下了遍桌杯盘,一片狼藉。蓦地,红抬起头,四个男人蹑手蹑脚地偷偷闯进屋来!红骤然激起杀意,抓起桌上的牙签怒视着来人。她一眼就看出这四个来路不明的家伙不是打家劫舍找错了门,也不是找自己的丈夫寻衅闹事,而是专门冲着她本人来的!未等红顾及责问他们,这四个家伙早已蜂拥扑来。 [点击阅读]
4号解剖室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2
摘要:外面一片漆黑,我恍恍忽忽地不知自己昏迷了多长时间。慢慢地我听到一阵微弱而富有节奏的声音,这是只有轮子才能发出的嘎吱嘎吱声。丧失意识的人在黑暗中是听不到这么细微的声响的。因此我判断自己已经恢复了知觉,而且我从头到脚都能感受到外界的存在。我还闻到了一种气味——不是橡胶就是塑料薄膜。 [点击阅读]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作家、文艺评论家。1881年生于维也纳一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剧照(20张)个富裕的犹太工厂主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1904年后任《新自由报》编辑。后去西欧、北非、印度、美洲等地游历。在法国结识维尔哈伦、罗曼·罗兰、罗丹等人,受到他们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发表反战剧本《耶雷米亚》。 [点击阅读]
七钟面之谜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第一章早起那平易近人的年轻人,杰米·狄西加,每次两级阶梯地跑下“烟囱屋”的宽大楼梯,他下楼的速度如此急速,因而撞上了正端着二壶热咖啡穿过大厅的堂堂主仆崔威尔。由于崔威尔的镇定和敏捷,幸而没有造成任何灾难。 [点击阅读]
人豹
作者:佚名
章节:39 人气:2
摘要:神谷芳雄还只是一个刚从大学毕业的公司职员。他逍遥自在,只是在父亲担任董事的商事公司的调查科里当个科员,也没有什么固定的工作,所以难怪他忘了不了刚学会的酒的味道和替他端上这酒的美人的勉力,不由得频繁出入那家离京桥不远、坐落在一条小巷里的名叫阿佛洛狄忒的咖啡店。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