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镜中恶魔 - 回顾时如何感知虚构(2)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思想的多面地是脚下的地面的反面,它毫无根据。思想的土地变多了,表示它有一个深度,却无法确定界限,无法测量。思想的土地和脚下的深渊是一样的。它的深度从不会走过一个人而进入事物中。当人们进入这深渊时,他们自己已融入这事物之中。因而深渊穿过人自身,无法测量。人们可以用极端或过度来形容。
  过度将虚构的感知与真实的感知区分开来。它属于它完美的非现实和自己的完美的现实中。现实不断地跳过自己,那么它的边界早在开始就被超越了。
  过度与不安一样,对自己无效。只有存在于事物中的过度被触动,它才会从外部显现出来。我认为过度和不安一样,是事物、人类和情况值得一提的前提,不,是能够提及的前提。
  每句我想写的话,我想要知道它本来是怎样的,并运用自如。为了知道它本来是如何的,我不能只从外面打量它,而必须向它里面观察。我只能寻找过度,通过过度找到它的词汇。写下的句子和沉默的句子具有同样的过度。
  写作是将思想从一个句子分支成另一个句子且没有路线可循,因为这不是流于表面的。调整句子是将思想掏空。人们想找到联系和路线,因而称之为中断和弯路。在文章中连成一体的东西显得偏僻而不重要。它是表象,从所有情感色彩的细微处汇集起来便形成反面。它不在我们的手臂之间,不能触摸,而在我们的太阳穴之间,用颅盖下的大脑去领会。它清晰地存在于它完美的非现实中,掩盖着或用其他方式显现着我们能用手去碰触的具体的现实。
  文学中常表达“事业心”这个概念。当人们没有那么大的雄心抱负或者表达得更谨慎一点儿,就会说“请求”。是的,每篇文章都必有一个请求,就像我们做什么事不做什么事都会有一个请求。从这个词的广义上来说即使我们不愿承认或不知道,每篇文章和我们的所为所不为都有一个请求。因为人们总是赋予所写的东西一个意义,它本身的意义。

  调整会掏空思想,成为弯路,偏僻的和所谓不重要的,写作会这样运作,因此在写作时请求必须彻底消失。它必须被肢解,还原到最小的原来的部分,再组装实现自己。
  当这种分散完美地发生后,能够从文章里,从每个角落把请求重新组装起来。对每个句子都很必要的过度将请求炸开,均匀地驱赶到文章中单个的词里。
  在写作时插入的完美的非现实,随着引入进入文章,只有通过与过度的完美对抗来实现。人们并没有和句子靠得更近,就像它本身那样。
  即使我描绘真实的感知,我也必须处理好真实感知和虚构感知之间的差距。在我曾经的经验上,把诗意的偏离导入过度。因此狭义上来说,自传性的自己的东西被介绍,广义上来说与我的自传有关。当我写到自己时,我介绍关于自己的东西。
  电影导演大卫·黑尔在一次关于写作和传记的采访中说:“写作与经验的关系是如此的复杂,没人能将它识破。而经验从被转换成文字或电影的那刻起,就再也分辨不出了……我不是写作的人。我不能解释,为什么夏洛特·兰普林在‘夜巴黎’里40分钟一直穿着一件红色大衣……”
  一个人在写作时,他就已经不是平日里读报,购物,逛公园,与熟人或陌生人交谈,乘坐地铁和从站台上火车的那个人了。在上述情况中的那个人因为没有进行写作,是一个能够达到自己,能够估量自己的人。而写作时他却是一个无法达到自己的人。人们可以说,写作中的人是一个虚构的人,对自己也是虚构的。
  为什么呢?当这个问题与写作和文章有关时是无法解答的。如果读者以为作者与完成的结局是对峙的,这是一个错误的假设。作者什么都无法隐藏。没有一篇文章允许如此。读者在阅读时也能看到写作的过程:弯路,中断。他也能感受到作者思想的多面地。他读着白纸黑字,看寻找是如何进行的。他看出了诗意的偏离,感知中的虚构。他还看到这些是用什么方法写出来的。一篇文章展现出了一切。它没有展现的也不会隐藏。“为什么”也不会存在。即使一篇文章返回到出发点也与这个问题无关。即使有一个起因,也会隐藏起来。就像我所说的,我把写作理解为思考的反面,生活的对立面。每个句子从不可能开始被写下。

  写作中还有一些东西:对句子的惊恐和句子的诱惑。总是害怕找不到句子本身的样子,或者是当写下的句子接近句子本身的样子时产生的惊慌感。这种惊恐来自于不安和过度。作者需要用这种惊恐去调整想法,为承上启下,支撑前后的写下的句子及沉默句。对句子的惊恐变成句子的惊恐即是句子的诱惑。写作的人把对句子的惊恐带入到句子中就形成了句子的诱惑。句子的惊恐和句子的诱惑是调整思考的冲动,也是写作的冲动。
  文章有引入也有出口。出口由文章确定,思考调整多久,句子的惊恐和对句子的惊恐作用多久,句子的诱惑效果多久,写作的状态持续多长时间。
  通常我在后来读一篇自己写出的文章时发现我不能再次实现它。我无法达到当时写作中的那个自己。我不曾是我,当我写完那篇东西以后,我就与那个我没有任何关系了。广义上我也曾是我。我觉得自己被句子所利用。因为当文章完成时,我就被排除在外了。我只是作为一个读者能更强地进入其中,也许,一个仔细的读者。
  我被免职了,我感到自己是被赶出去了,然后站在自己面前。句子近处的东西却并非是其中一部分。我与其他人不同在于我的距离更近,而这却阻碍了我,使我不能与句子保持距离。写完后马上去评估自己所写的东西是一种徒劳的尝试。这种努力使一切成为了问题。第一种评估的试图随着知道不能写出句子而结束。这些瞬间,在哪里产生了不安,在哪里过度占领我扭曲我。这些瞬间,我无法读文章,除了更加远离这些句子,我别无所求。我决心从此以后只要生活不再写作。这个心愿如此强大,我将手稿朝下放,让它不再打扰我今后的生活。我不在时它也不会再指向自己。它不会在房间里裂开。它不会发现自己存在,自己测量屋子里的东西。

  因为我不能再写这些句子,我在它们中寻找一个具体的不存在的东西。我碰不到也嗅不到这些句子,它们不热也不冷。相对于屋里的东西它们是无效的。我试图这样对待它们,仿佛我不确定它们是否存在。但我还是有被欺骗的感觉,句子对我的欺骗。
  我站在街上,回味着恐惧,仿佛在逃亡。我在街上走了很久,却仿佛突然看见它出现,树和橱窗也突然冒出来。这一刻,去买东西的愿望如此强大,犹如生存的愿望。买东西在此时是写东西的反面。快乐很简单便来临。不安和过度就在那些可以摸到可以闻到热的或冷的东西上。就像快乐来得如此容易,它很快就消失了,迅速让我再次沦陷。
  我买的东西也许是一个苹果。我咬进去,很深,咬到了核儿。当我吞第二口时,它卡在喉咙里。我想,我吃不完这个苹果了。我想把它扔掉,又知道不能扔。
  垃圾篓又脏又高。我多想要这个苹果,可以为此花费一整天或是半天的时间。我把苹果咬过的那面朝下,小心翼翼地放在长椅上,有时如果没人瞧见我,还会放在外窗台上。我把苹果咬过的那面朝下放,就像把手稿有字的那面朝下放一样。是偶然吗?现在没有想起比较咬过的苹果和写了字的稿纸。我头脑里已经开始作这个比较了,当我把苹果咬过的那面朝下放时。如果我不把纸的脸朝下放,又会让我想起这些句子来,就如我不把苹果的脸朝下放,又会想起它。很显然,我把稿纸有字的那一面称为它的脸,也把苹果被咬过的那面叫做脸。我作用的那一部分通过不安和过度改变了事物。就这点而言,它是脸,也可以说给了它们另外的表达。给脸总也意味着破坏。
或许您还会喜欢:
恐怖的大漠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雷诺被绑架非洲!我向你致意,你这神秘的大地!让我骑在骏马上穿越你那一望无际的空旷草原;让我骑在矫健的骆驼上穿越你那布满了炙热的石头的沙漠;让我在你的棕榈树下漫步,观看你的海市蜃楼美景;让我在你生机盎然的绿洲上思念你的过去,感叹你的现在,梦想你的未来。 [点击阅读]
恐怖谷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我倒以为……"我说。“我应当这样做,"福尔摩斯急躁地说。我自信是一个极有耐性的人;可是,我得承认,他这样嘲笑地打断我的话,的确使我有点不快。因此我严肃地说:“福尔摩斯,说真的,你有时真叫人有点难堪啊。”他全神贯注地沉思,没有即刻回答我的抗议。他一只手支着头,面前放着一口未尝的早餐,两眼凝视着刚从信封中抽出来的那张纸条,然后拿起信封,举到灯前,非常仔细地研究它的外观和封口。 [点击阅读]
悬崖山庄奇案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2
摘要:我觉得,英国南部没有哪个滨海小镇有圣卢那么令人流连忘返,因此,人们称它为“水城皇后”真是再恰当也没有了。到了这里,游客便会自然而然地想起维埃拉(译注:法国东南部及意大利西北部的海滨地区,濒临地中海,以风光旖旎著称)。在我的印象里,康沃尔郡的海岸正像法国南方的海滨一样迷人。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我的朋友赫尔克里-波洛。他听了以后说:“昨天餐车里的那份菜单上就是这么说的,我的朋友,所以这并非你的创见。 [点击阅读]
惊险的浪漫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2
摘要:帕金顿先生与太太吵了几句,气呼呼地戴上帽子,把门一摔,离家去赶八点四十五分的火车,到市里去上班。帕金顿太太依旧坐在早餐桌前。她的脸涨得通红,紧咬着嘴唇,要不是最后愤怒代替了委屈,她早就哭出来了。“我不会再忍下去了,”帕金顿太太说,“我不会再忍下去了!”她继续想了一会儿,又喃喃道:“那个放荡女人,狡猾卑鄙的狐狸精!乔治怎么会这么傻呢!”愤怒逐渐平息了,悲伤和委屈的感觉又涌上心头。 [点击阅读]
我在暧昧的日本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一)回顾我的文学生涯,从早期的写作起,我就把小说的舞台放在了位于日本列岛之一的四国岛中央、紧邻四国山脉分水岭北侧深邃的森林山谷里的那个小村落。我从生养我的村庄开始写起,最初,只能说是年轻作家头脑中的预感机能在起作用,我完全没有预料到这将会成为自己小说中一个大系列的一部分。这就是那篇题为《饲育》的短篇小说。 [点击阅读]
我是猫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2
摘要:夏目漱石,日本近代作家,生于江户的牛迂马场下横町(今东京都新宿区喜久井町)一个小吏家庭,是家中末子。夏目漱石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被称为“国民大作家”。代表作有《过了春分时节》《行人》《心》三部曲。 [点击阅读]
手机
作者:佚名
章节:35 人气:2
摘要:“脉冲”事件发生于十月一日下午东部标准时间三点零三分。这个名称显然不当,但在事情发生后的十小时内,大多数能够指出这个错误的科学家们要么死亡要么疯癫。无论如何,名称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影响。那天下午三点,一位籍籍无名的年轻人正意气风发地在波士顿的波伊斯顿大街上往东走。他名叫克雷顿·里德尔,脸上一副心满意足的样子,步伐也特别矫健。他左手提着一个艺术家的画夹,关上再拉上拉链就成了一个旅行箱。 [点击阅读]
斯泰尔斯庄园奇案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曾经轰动一时,在公众中引起强烈兴趣的“斯泰尔斯庄园案”,现在已经有点冷落下来了。然而,由于随之产生的种种流言蜚语广为流传,我的朋友波洛和那一家的人。都要求我把整个故事写出来。我们相信,这将有效地驳倒那些迄今为止仍在流传的耸人听闻的谣言。因此,我决定把我和这一事件有关的一些情况简略地记下来。我是作为伤病员从前线给遣送回家的;在一所令人相当沮丧的疗养院里挨过了几个月之后,总算给了我一个月的病假。 [点击阅读]
新人来自火星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侯维瑞赫-乔-威尔斯与另两位作家约翰-高尔斯华绥和阿诺德-贝内持并称为本世纪初英国小说中的现实主义三杰。19世纪中叶,英国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在狄更斯和萨克雷等大师手中达到了灿烂辉煌的高峰。19世纪末、20纪初英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以后,现实主义小说依然发挥着它的批判作用,从道德、文化、经济、政治等各个方面暴露与抨击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点击阅读]
新宿鲛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01鲛岛脱下牛仔裤与POLO衫,正要迭好,忽然听见一阵惨叫。鲛岛停顿了一会儿,随后关上储物柜,上了锁。钥匙吊在手环上,而手环则用尼龙搭扣绑在手腕上。他用浴巾裹住下身,走出更衣室。这时又听见了一声惨叫。更衣室外是一条走廊。走到尽头,就是桑拿房了。桑拿房前,还有休息室与小睡室。惨叫,就是从小睡室里传来的。小睡室大概二十畳①大,里头只有一个灯泡亮着,特别昏暗。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