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镜中恶魔 - 我们的心仍旧战栗(6)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前东德人不是“二等德国人”,从外表看他们是德国人,然而脑子里却还是东欧人。这不是要把他们从德意志民族中排除出去,这是事情的真相。但在一片排练出的求同的虚伪中这听上去如同亵渎。
  因为罗斯托克的那些人在每个寻求避难者身上重新认出了许多细节,因为这些难民就是他们那并不久远的往事,所以产生了仇恨。统一应该保障他们与那些并不久远的往事保持安全的距离。统一做到了这一点,但仅仅是对外。统一无法改变人们所经历的岁月,也无力消除东德与东欧的相似之处,东欧现在的状况就是两年前东德的情况。再加上人们期待着通过统一过上富裕的日子,想彻底告别匮乏(并非贫穷)。现在贫穷的外国人就住在自己家门外不远的地方。脱离了专制桎梏的东德人不愿陌生人的贫穷踏上他们的路面。此外自己的身份认同在贫穷的陌生人面前要比在西德人面前容易得多。
  来自前东德的本地人在对待来自东欧的外国人时分外刻毒,这隐藏着一种否认自己的东欧人身份的情结。他们的表现就像暴发户,在人群中令人厌恶、在道德上毫无操守,类似某些吹牛皮的,只是比后者更危险。新的仇恨也没有放过历史。作为一种被滥用的可恨的意识形态支柱,反法西斯主义被摒弃了,现在人们感到“自由了”。愤怒没有发泄到那些从意识形态上滥用了反法西斯主义的人身上,而是表现在以下方面:犹太人的墓上被画上了,萨克森豪森集中营纪念馆遭到纵火破坏。
  政治家们吞吞吐吐地说着让人起鸡皮疙瘩的隐喻。为了与上面提到的罪行划清界限,他们提议通过新的刑法,就好像那些旧的法律——反恐吓、勒索、人身伤害、纵火和谋杀——已经失效。
  联邦总理至今在说出“右翼”这个词时,一定不忘提及“左翼”。他知道,这次的事情与后者无关。恰恰是在左翼闹事的时候制定了相应法律和条文,而且从那时起还坚持不懈地专门培训了武装警察。当年在布若克多夫或克罗伊茨贝格,这支部队表现出令人惊讶的“勇于行动”。那时仅仅是街道被占领或超市被点燃,如今活人被焚烧的时候这些警察哪儿去了?

  政治不再采取行动。在每天的各党竞争之中政治有时会遇到让大家都坐蜡的事,这时政治会通过不同的路径跛行于所发生的事件之后。政治不是采取对抗右翼的措施,而仅仅是对右翼行为做出反应。
  在各种辩论中最有魔力的词当属修改庇护法。如果不同时出台移民法的话,即使修改了庇护法,也会是一切照旧。一切照旧的局面既不是第一次出现,也不会是最后一次出现。尽管如此,政治家依旧每天与鼠目寸光者结盟。
  政治庇护权据说“在本质”上会予以保留,但何为“本质”?要列出一个没有政治迫害的国家的名单,这意味着也没有对少数民族的迫害以及宗教迫害。罗马尼亚会在这个名单上,即使罗马尼亚人有朝一日又会像在特尔古穆列什那样,坐着国家提供的大巴、拿着棍子去驱赶匈牙利人,即使新老情报人员会和老的在安全局工作的人一起随意出入工厂、邮局和办公室,即使反对党和出版社的人受到窥探和威胁。
  每个人都是作为个人出生和死亡的,这一平庸现象适合成为让人起鸡皮疙瘩的隐喻。政治家们想不到这一点,很多个人聚在一起,他们就会想到国家。
  谈论政治迫害对真正受迫害的人来说是毫无前景的,就像那些经济避难者一样。因为现在人们决定不再相信他的陈述。政治家们现在等着遭到迫害者的所在国为这些人出具书面证明。
  “政治庇护”这个概念由于缺乏移民法而形同虚设。它成了经济避难者的唯一理由,成了不得不撒的谎。受到指控的应该是立法者,而不是难民。
  在“政治庇护”这个概念已被用于各种不同的苦难和必须用于这些苦难后,如今已经很难区分经济难民和受政治迫害者了。今天政治家的座右铭是:闭上眼睛,我们会找到出路。

  谁今天向民众许愿,说今后经济避难的人会减少,那是在有意误导,因为出逃的原因贫穷并未消失。穷人是不会让自己被挡在富国外面的。
  即使在他们所出生的国家那些人也没有家的感觉,在那里他们拥有的只是些贫瘠的破烂和因无出路及厌恶而突突跳个不停的太阳穴。那些破烂牵绊不住他们,而毫无出路和突突跳个不停的太阳穴迫使他们背井离乡。
  优越感意识,德国的平庸想通过这种意识引人注目,即使在意大利人、希腊人和土耳其人面前也毫无收敛,而这些人二十多年来就生活在德国。歌德学院在国外得为自己的存在找出理由,日本商人打消了在德国东部的投资打算,因为他们害怕当地居民的排外行为。
  在汉堡一位妇女在集市上手里拿着个条乞讨。人们无论老幼,一见她把纸条递过来,脸上就露出不屑的表情,还有人把她推开。一个卖菜的对一个卖火腿的叫道:“给她点儿吃的,干脆给她一整条火腿。”这两个男人笑了起来,在他们的货摊上买东西的人也跟着笑起来。
  我在柏林的街上边走边吃“卡巴”,在纪念教堂前一个年轻小伙子拽住我的袖子问:“鼠药味道如何?”我回答道:“鼠药不在我的嘴里,而是在你脑壳子里。”他伸出舌头,伴着鬼脸发出了一声恶心得要呕吐的声音。
  感知是如何产生的
  有的时候我认为,每个人的脑袋里都有一根食指,它指着过往的事情。当我们独处的时候,我们说的、讲的、想的大部分东西都已经是过往的。
  我们并不需要把我们正在做的事情讲出来。我们只是在做。如果我们在做的时候,同时还要说正在做的事情,我们便什么都做不了。通常,做与说是不能并存的。

  我们常常是在事后才说。当事情已经发生之后,我们才说。然后,我们说:事情是这样的缮就在不久之前。或者,离现在已经有一段时间了。
  事情是这样的缮这听起来像事情已经了结了,其实才刚开始。不仅仅叙述,我们本身也如此。
  当我们好久没听到一个人的消息时,我们会去向那些与此无关的人打听他的情况。我们问:他怎么样了。这个问题精细得让人有点儿害怕。当我们独处的时候,这个问题有时会很突兀地出现在我们面前。如果这个问题是关于我们自己的,那便不是问题了。那么,答案就已经隐藏在问题本身中了,因为这样的问答无法继续:我自己怎么样了。人们这么说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了。而这很局促。
  人们在事后回想事前东西,往往又找寻不出来。在两个太阳穴之间和额头后面能互相照面的选项是不存在的。
  我从自己身上感觉到,外部的被人称为事实的东西并没有在记忆中根深蒂固。与外部,与事实相反,人的记忆中更加深刻的是那些当时就是在脑海中留存的来自内部的东西。
  因为,来自内部的东西,在肋下挤动,将咽喉束紧,把脉搏追踪。它走自己的路,留下了它的痕迹。
  谈到这些痕迹的时候,有的人用“伤口”或“疤痕”这样的词。我认为这些词并不恰当。现在我说是“恐惧”,也可以说“快乐”。我只是谈论,再也不会生活在其中。当我在内心去理解领会的时候,我便重拾回忆。我可以说出来,可以同时理解领会和叙述。
  孩提时,我经常听到伊莲娜用她那深沉的声音说,爱是红的,忠诚是蓝的,嫉妒是黄的。那个时候我就理解了这个世界。施特凡问道,是什么东西阻止我继续下去的呢。伊莲娜把手顶到工人施特凡的腹部上,说:岁月,就是岁月!
或许您还会喜欢:
天路历程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2
摘要:约翰.本仁写过一部自传,书名为《丰盛的恩典》,讲述神对罪人的恩典。约翰.本仁1628年生于英国,他的家乡靠近裴德福郡。他的父亲是一个补锅匠(这种职业早已被淘汰),专营焊接和修补锅碗瓢盆以及其他金属制品。在17世纪中叶,补锅匠奔走于各个乡村之间,挨家挨户地兜揽生意。如果有人要修理东西,他们就在顾主家中作活,完工以后顾主当场付钱。按当时的社会标准,这是一份相当卑贱的职业。 [点击阅读]
失落的秘符
作者:佚名
章节:135 人气:2
摘要:圣殿堂晚上8:33秘密就是怎样死。自鸿蒙之初,怎样死一直是个秘密。三十四岁的宣誓者低头凝视着掌中的人头骷髅。这骷髅是空的,像一只碗,里面盛满了血红色的酒。环绕四周的兄弟们都披挂着他们团体标志性的全套礼服:小羊皮围裙、饰带、白手套。他们的颈项上,礼仪场合佩戴的宝石闪烁发光,像阒无声息的幽灵之眼。他们共守一个秘密,宣誓互为兄弟。“时间已到。”一个声音低语道。 [点击阅读]
安德的游戏
作者:佚名
章节:84 人气:2
摘要:“我用他的眼睛来观察,用他的耳朵来聆听,我告诉你他是独特的,至少他非常接近于我们要找的人。”“这话你已经对他的哥哥说过。”“由于某些原因,他哥哥已经被测试过不符合需要,但这和他的能力无关。”“他的姐姐也是这样,我很怀疑他会不会也是这样,他的性格太过柔弱,很容易屈服于别人的意愿。”“但不会是对他的敌人。”“那么我们怎么做?将他无时不刻的置于敌人之中?”“我们没有选择。”“我想你喜欢这孩子。 [点击阅读]
寂静的春天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2
摘要:寂静的春天前言副总统阿尔·戈尔作为一位被选出来的政府官员,给《寂静的春天》作序有一种自卑的感觉,因为它是一座丰碑,它为思想的力量比政治家的力量更强大提供了无可辩驳的证据。1962年,当《寂静的春天)第一次出版时,公众政策中还没有“环境”这一款项。在一些城市,尤其是洛杉矶,烟雾已经成为一些事件的起因,虽然表面上看起来还没有对公众的健康构成太大的威胁。 [点击阅读]
尼罗河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42 人气:2
摘要:01“林娜·黎吉薇”“这就是她!”三冠地主波纳比先生说道。他以肘轻轻触了同伴一下。两人同时睁大圆眼,微张嘴唇,看着眼前的景象。一辆巨型的猩红色罗斯·罗伊司恰恰停在当地邮局的正门口。车里跳出一位少女,她没有戴帽,身着一件式样简单大方的罩袍;发色金黄,个性坦率而专断;是美而敦—下渥德地区罕见的俏丽女郎。迈着快捷而令人生畏的步伐,她走进邮局。“这就是她!”波纳比先生又说了一遍。 [点击阅读]
廊桥遗梦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2
摘要:《廊桥遗梦》向我们描述了一段柏拉图式的经典爱情,再现了一段真挚的情感纠葛,是一部社会化和本地化思维很强的力作,《廊桥遗梦》之所以让人震惊,大概是它提出了爱情的本质问题之一——人们对于性爱的态度。 [点击阅读]
彗星来临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我决定亲自写《彗星来临》这个故事,充其量只是反映我自己的生活,以及与我关系密切的一两个人的生活。其主要目的不过是为了自娱。很久以前,当我还是一个贫苦的青年时,我就想写一本书。默默无闻地写点什么及梦想有一天成为一名作家常常是我从不幸中解放出来的一种方法。我怀着羡慕和交流情感的心情阅读于幸福之中,这样做仍可以使人得到休闲,获得机会,并且部分地实现那些本来没有希望实现的梦想。 [点击阅读]
彼得·卡门青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2
摘要:生命之初有神话。一如伟大的神曾经在印度人、希腊人和日耳曼人的心灵中进行创作并寻求表现那样,他如今又日复一日地在每个儿童的心灵中进行创作。那时候,我家乡的高山、湖泊、溪流都叫些什么名字,我还一无所知。但是,我看到了红日之下平湖似镜,碧绿的湖面交织着丝丝银光,环抱着湖泊的崇山峻岭层层迭迭,高远处的山缝间是白雪皑皑的凹口和细小的瀑布,山脚下是倾斜的、稀疏的草场, [点击阅读]
德伯家的苔丝
作者:佚名
章节:66 人气:2
摘要:五月下旬的一个傍晚,一位为编写新郡志而正在考察这一带居民谱系的牧师告诉约翰·德伯:他是该地古老的武士世家德伯氏的后裔。这一突如其来的消息,使这个贫穷的乡村小贩乐得手舞足蹈,他异想天开地要17岁的大女儿苔丝到附近一个有钱的德伯老太那里去认“本家”,幻想借此摆脱经济上的困境。 [点击阅读]
悲剧的诞生
作者:佚名
章节:66 人气:2
摘要:2004年3月尼采美学文选//尼采美学文选初版译序:尼采美学概要初版译序:尼采美学概要尼采(1844-1900)是德国著名哲学家、诗人。他在美学上的成就主要不在学理的探讨,而在以美学解决人生的根本问题,提倡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他的美学是一种广义美学,实际上是一种人生哲学。他自己曾谈到,传统的美学只是接受者的美学,而他要建立给予者即艺术家的美学。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