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静静的顿河 - 《静静的顿河》txt——(二):第三十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第三十章
  由彼得罗·麦列霍夫少尉率领的鞑靼村的哥萨克队伍,五月十一日黎明时分来到了波诺马廖夫村。
  奇尔河沿岸的哥萨克正在村子里乱窜,牵着马去饮水,成群结队地往村头上走。彼得罗在村中央止住队伍,命令下马。这时有几个人朝他们走来。
  “老乡,你们是从哪儿来的?”一个人问道。
  “鞑靼村的。”
  “你们来晚了一点儿……你们没来,波乔尔科夫就已经落网“他们在哪儿?是不是已经押到别处去啦?”
  “就在那儿……”哥萨克朝着小杂货店的斜屋顶挥了挥手,哈哈大笑道:“都象母鸡坐窝似的坐在那里哪。”赫里斯托尼亚、葛利高里·麦列霍夫和另外几个人凑到近前来。
  “准备把他们押送到哪儿去呀?”赫里斯托尼亚问道。“送他们去见阎王爷。”
  “怎么能这样?……你是在胡扯吧?”葛利高里抓住哥萨克的军大衣的大襟问道。
  “你才是胡扯呢,老爷!”哥萨克粗鲁地回敬说,然后轻轻地从葛利高里的抓得紧紧的手中挣脱出来。“喏,您瞧,已经为他们准备好秋千架啦,”他指了指在两棵枯柳树上搭起的绞架。“把马拉到各家院子里去!”彼得罗命令说。
  乌云密布。下起了毛毛细雨。男男女女黑压压的一片,涌向村头。波诺马廖夫村的人一听说要在六点钟执行死刑,就都象去看难得的热闹马戏似的,兴高采烈地去了。哥萨克妇女们象过节一样,换上了新衣服,许多人还带着孩子。人群围在牧场四周,挤在绞刑架和一个长方形,两俄尺多深的大坑边。孩子们在坑的一面堆起的潮湿的土堆上跑跳;哥萨克们聚在一起,兴致勃勃地在谈论即将执行的死刑;妇女们在伤心地嘁嘁嚓嚓地说悄悄话。
  睡眼惺松,表情严肃的波波夫大尉来了。他吸着烟,香烟在唇边翕动,闪着坚实的牙齿,沙哑地命令看守队的哥萨克们说:“把闲人从坑边赶开!告诉斯皮里多诺夫,把第一批服刑的犯人押来!”他看了看表,走到一旁去,注视着人群被哥萨克看守们推挤着,从刑场向后退去,组成一个花花绿绿的半圆形,围住了刑场。
  斯皮里多诺夫领着一队哥萨克奔向小杂货店。路上遇见了彼得罗·麦列霍夫。
  “你们村里的人有愿意干的吗?”
  “干什么?”
  “执行死刑。”
  “没有,不会有!”彼得罗绕过拦在路上的斯皮里多诺夫,斩钉截铁地回答说。
  但是愿意当刽子手的人还是有的:米吉卡·科尔舒诺夫用手巴掌抚摸着从帽檐底下露出来的直头发,大摇大摆地走到彼得罗跟前,眯缝起来的眼睛里闪着苇叶似的绿光,说道:
  “我很想打几枪……你怎么能说‘没有’呢?我同意去,”然后笑着把目光垂下去:“请给我些子弹。我只有一梭子。”
  苍白的脸上,一片凶狠、紧张表情的安德烈·卡舒林和长得象加尔梅克人的费多特·博多夫斯科夫也都自告奋勇,报名当刽子手。
  当第一批要处决的人,在押解他们的哥萨克层层包围下,从小杂货店里走出来的时候,挨肩擦背地挤在一起的庞大人群里响起一阵低语声和压抑的嗡嗡声。
  波乔尔科夫走在前面,光着脚,穿着肥大的黑呢子马裤和敞着的皮上衣。他坚定地迈着两只大白脚丫子,踏着泥泞的村路向前走着,脚底下直打滑,他略微伸出左手,保持着平衡。克里沃什雷科夫,脸色*象死人一样苍白,在他旁边艰难地挪动着脚步,眼睛冷漠地闪动着,嘴在痛苦地翕动。他拉了拉披在肩上的963军大衣,肩膀颤抖得厉害,仿佛感到非常冷似的。不知为什么,没有剥去他们俩身上的衣服,但是其余的人却被剥得只剩下内衣了。拉古京迈着细步,跟脚步沉重的本丘克并肩走着。他们俩都光着脚。拉古京的衬裤破了,露出包着一层黄皮,长着稀疏的汗毛的小腿。他走着,嘴唇直哆嗦,难为情地用手提着破衬裤。本丘克越过押解他们的哥萨克的头顶眺望着乌云密布的灰蒙蒙的远方。两只清醒的、冷冰冰的眼睛若有所期地在紧张地眨动,宽大的手掌在敞开的衬衣领子下面来回滑动,抚摸着毛烘烘的胸膛。他好象是在期待着幻想已久的、令人高兴的事情……有几个人的脸上带着一种似乎毫不在乎的表情:白发苍苍的布尔什维克奥尔洛夫寻衅地舞动着双手,朝哥萨克们的脚下啐吐沫,可是也有那么两三个人,眼睛里充满了那么多的幽怨,歪扭变形的脸上露出无限的恐怖,就连那些押解的哥萨克偶尔看到这副惨相,也都立刻把脸转过去,移开视线。

  他们走得很快。波乔尔科夫搀扶着脚下直打滑的克里沃什雷科夫。红蓝色*制帽的波浪中闪动着头巾的看热闹的人群越离越近了。波乔尔科夫皱起眉头,■着人群,高声谩骂起来,突然捉住从旁边投来的拉古京的视线,问道:
  “你在看什么?”
  “这些日子你的头发都白啦……瞧你的两鬓尽是白头发了。”
  “大概,你的头发也会白的,”波乔尔科夫艰难地喘着粗气,擦着窄额角上的汗珠儿,重复说道:“大概,遇上这样的大喜事儿,你的头发也准会白的……就是狼——被关在笼子里,毛也要变白,何况我是个人呢。”
  他们没有再说一句话。人群越离越近。右面,可以看到一条长长的、准备当坟墓用的黄土沟。斯皮里多诺夫命令:
  “站住!”
  波乔尔科夫立刻住前跨了一步,疲惫地打量着前几排的看客:多数是些白胡子的和花白胡子的老头子。前线回来的哥萨克们都站在后面的远处——他们的良心正在受谴责。波乔尔科夫下垂的小胡子微微地颤动着,声音沙哑,但是很清楚地说道:
  “老人家们!请允许我和克里沃什雷科夫看着我们的同志们去就义。然后你们再绞死我们俩,现在我们想看看自己的朋友和同志,想鼓舞一下那些意志薄弱的人。”
  一片寂静,连雨点打在制帽上的声音都听得清清楚楚……
  波波夫大尉站在后面笑着,露出了被烟熏黄的上牙床;他没有表示反对;老头子们参差不齐地喊道:
  “我们可以答应!”
  “叫他们多活一会儿吧!”
  “把他们从坑边押开!”
  克里沃什雷科夫和波乔尔科夫朝围观的人群里走去,人们在他们面前让开了一条小道。他们俩走了不远就站住了,四周围满了人,几百只贪婪的眼睛在观察他们。他们看到哥萨克们在笨拙地把赤卫军战士排成一列,后脑勺对着坟坑。波乔尔科夫个子高,看得很清楚,克里沃什雷科夫却要踮起脚尖,伸长那没有刮过的细脖子才能看见。
  本丘克站在最左端,微驼着背,沉重地喘息着,目光一直注视着地面,没有抬起来。他旁边局促地站着拉古京,手扯着衬衣,遮着裤子上的破绽,第三个人是坦波夫人伊格纳特,下一个是伊万·博尔德列夫,他的样子变得简直认不出来了,至少老了二十岁。波乔尔科夫想看看第五个人:费了很大劲才认出是卡965赞斯克镇的哥萨克马特维·萨克马托夫,从在卡缅斯克开始,这个人就跟他共患难,分享喜悦。又有两个人走到坑边,转过身,背对着坟坑。彼得·雷西科夫挑衅地破口大骂,紧握着脏拳头,威吓着安静下去的人群。科列茨科夫沉默不语。最后一个人是被人架过去的。他向后仰着身子,象死人一样耷拉着的脚划着地面,手紧抓着往前推他的哥萨克,摇晃着泪水纵横的脸,挣扎着,沙哑地叫喊着:
  “饶命吧,弟兄们!看在上帝的面上,饶命吧!弟兄们!亲爱的人们!好弟兄们呀!……你们这是干什么?……我在打德国人的战争中得过四枚十字章!……我家里有孩子呀!……主啊,我没有罪!……噢噫,你们这是为了什么呀?……”
  一个身材高大的阿塔曼斯基团的哥萨克,用膝盖朝着他的胸上一顶,把他推到坑边。这时候波乔尔科夫才看清楚挣扎求饶的人,不由得吓了一跳:这原是个非常勇敢的赤卫军战士,一九一○年宣誓入伍的米古林斯克的哥萨克,曾荣获全部四个等级的乔治十字章,是个蓄着浅色*胡子的漂亮小伙子。把他扶了起来,但是他又跪了下去,在哥萨克们的脚底下爬,用干裂的嘴唇去亲吻正往他脸上乱踢的靴子,上气不接下气地,用恐怖沙哑的声音哀求道:
  “求求你们,不要杀我!求求你们,可怜可怜我吧!……我有三个孩子……一个是小姑娘……我的亲人呀!弟兄们哪!……”
  他死抱住阿塔曼斯基团哥萨克的膝盖,但是那个哥萨克挣脱了腿,跳开去,用钉着铁掌的靴子后跟朝他耳朵上重重地踢了一脚。鲜血立刻从另一只耳朵里流出来,流到白色*的衣领子里。

  “把他扶起来!……”斯皮里多诺夫愤怒地喊道。
  几个人好容易才把他扶起来,叫他立住,然后跑开去。对面的一排刽子手已经端好枪,准备射击。人群哎呀叫了一声,就沉寂了。有个娘儿们刺耳地尖声哭叫起来……
  本丘克还想一次又一次地仔细看看天空灰色*的云雾,忧郁的大地,他曾在这块土地上奔波了二十九个春秋。他抬起眼睛,看见在十五步开外密集的哥萨克队列中,一个身材魁梧的哥萨克,眯缝着绿色*的眼睛,一绺额发从帽檐下披到狭窄、白净的额角上,他向前倾着身子,双唇紧闭,正瞄准他——本丘克——的胸膛。还是在开枪以前,本丘克就听到一声响亮的尖叫;他回过头去,看见一个满脸雀斑的小娘儿们跳出人群,往村子里跑去,她一只手把孩子紧抱在怀里,另一只手捂着小孩的眼睛。
  一阵乱射之后,站在坑边的八个人摇摇晃晃地跌进坑里,刽子手们向坑边跑去。
  米吉卡·科尔舒诺夫看见那个被他打中的赤卫军战士正蹦跳着,用牙齿咬自己的肩膀,就又给了一枪,悄悄地对安德烈·卡舒林说:
  “你看这个鬼东西——把自己的肩膀都咬出血来啦,象狼一样,一声不响地死去。”
  又有十个要处决的人,在枪托子的推搡下走到坑边……
  在第二次齐射以后,妇女们都同声哭叫起来,她们挣出人群,拉着孩子们的手,跌跌撞撞地跑开。哥萨克们也开始走散。可憎的屠杀场面、正在死去的人们的惨叫和呻吟声、等待枪毙的人们的吼叫声,——所有这无比凄惨的、震惊人心的场面把人们驱散了。只有那些对死亡的场面已经熟视无睹的从前线归来的士兵们和那些最狂暴的老头子们还留在那里。
  又押来一批一批光着脚、被剥得只剩一件内衣的要处决的967赤卫军战士,刽子手们也在一班一班地轮换,一排又一排的齐射声,夹杂着零星清脆的噼啪的射击声。受伤没打死的人又多补几枪。第一层死尸,在间歇时匆匆用黄土盖上。
  波乔尔科夫和克里沃什雷科夫走到那些等待枪毙的人们面前,想要鼓舞他们从容就义,但是这些话已经不起任何作用了——这当儿完全是另外一种东西在控制着这些人,再过一分钟,他们的生命就要象断梗的树叶一样脱落。
  葛利高里·麦列霍夫从已经变得稀疏的人群里挤出来,往村子里走去,迎面遇上了波乔尔科夫。他往后退着,皱起眉头说道:
  “你也在这儿,麦列霍夫?”
  葛利高里的两颊顿时变得白里透绿,他停下脚步。
  “在这儿。你不是看到了……”
  “看到了……”波乔尔科夫歪着嘴笑了,眼里冒出新燃起的仇恨的怒火,紧盯着葛利高里的苍白的脸。“怎么,枪毙起自己的兄弟来啦?你变心啦?……你原来是这样的人……”他走到葛利高里跟前,低声说道:“你给我们干,又给你们这伙人干,是吗?谁给你的钱多?唉,你呀!……”
  葛利高里抓住他的衣袖,气喘吁吁地质问道:
  “你还记得格卢博克附近的战役吗?还记得,你是怎么枪毙军官的……是你下令枪毙的!是吧?你现在是自食其果!好啦,别难过!剥别人皮的也不只是你一个人!你要上西天啦,顿河苏维埃人民委员会的主席!你这个坏蛋,把哥萨克出卖给犹太人!明白了吗?还有什么话要说吗?”
  赫里斯托尼亚抱住疯狂的葛利高里,把他领到一边去。“咱们牵马,走吧。走!咱们在这儿没有什么可干的了。上帝呀,怎么能这样残害人哪!……”
  他们走了,后来,听到波乔尔科夫的讲话声音,就站住了。波乔尔科夫身边围了许多从前线归来的哥萨克和老头子,他慷慨激昂地尖声喊道:
  “你们都是些糊涂人……都是瞎子!你们都是瞎子!军官老爷们欺骗了你们,叫你们屠杀自己的亲弟兄!你们以为把我们杀掉,从此就天下太平啦?绝对不会!今天你们暂时占了上风,可是明天就要枪毙你们啦!苏维埃政权将在俄罗斯各地普遍建立起来。请你们记住我的话!你们在无故地流别人的血!你们这些糊涂虫!”

  “我们也要这样对付那些人!”一个老头子跳出来说。
  “老人家,你们是不能把所有的人都杀光的,”波乔尔科夫笑道。“你不可能把整个俄罗斯都吊到绞架上去!小心你自己的脑袋吧!你们会后悔的,可是那时已经晚了!”
  “你别吓唬我们啦!”
  “我不是吓唬你们。我是在给你们指路。”
  “波乔尔科夫,你自个儿才是瞎子呢!莫斯科把你的眼睛蒙上啦!”
  葛利高里没有听完就走了,几乎是跑到他拴马的院子去的,那匹马听到了枪声正急得在发脾气。葛利高里和赫里斯托尼亚勒紧了马肚带,飞驰出村,——他们连头也不回,驰过山岗。
  可是波诺马廖夫村依然烟硝弥漫:维申斯克、卡尔金斯克、博科夫斯克、克拉斯诺库特斯克和米柳京斯克的哥萨克在枪杀卡赞斯克、米古林斯克、拉兹多尔斯克、库姆沙特斯克和巴克拉诺夫斯克的哥萨克……
  坟坑已经填得满满的,撒上黄土,用脚踏实。两个军官,戴着黑色*假面,架着波乔尔科夫和克里沃什雷科夫,来到绞刑架下。
  波乔尔科夫昂着脑袋,豪迈地从容就义,他登上凳子,解开衬衣领,露出黝黑的粗脖子,浑身的筋肉没有哆嗦一下,自己把涂了肥皂的绞索套到脖子上。克里沃什雷科夫被搀扶过来,一个军官帮着他踏上板凳,他也自己套上绞索。
  “请准许我在死前说最后的几句话,”波乔尔科夫请求道。
  “说吧!”
  “请您说吧!”前线归来的哥萨克们叫喊道。
  波乔尔科夫向已经变得稀疏的人群挥了一下手,说道:
  “请你们大家好好看看,甘愿看我们去死的人还剩下几个啦!是良心在折磨他们!我们为了劳动人民,为了劳动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跟将军老爷们的狐群狗党在作殊死的斗争,现在我们却要死在你们手里!但是我们并不诅咒你们!……你们是些可怜的上当受骗的人!等苏维埃政权一建立起来,你们就会明白真理究竟是在哪一方。你们把静静顿河的优秀儿子们杀死在这个坑里……”
  响起了一阵越来越高的话语声,波乔尔科夫的声音开始变得模糊不清。一个军官趁这个机会,麻利地把波乔尔科夫脚下的凳子踢开。波乔尔科夫的巨大、沉重的身躯,旋转了一下,坠了下来,脚触到了地面。勒在喉咙上的绞索抖动起来,勒得喘不过气,逼使波乔尔科夫向上挺起身子。他踮着脚尖站住,——光脚丫子的大脚趾头登住潮湿的烂泥地,他深深地吸了口气,用从眼眶里努出来的眼珠,横扫了一眼寂静的人群,声音不大地说道:
  “你们还没有学会绞死人……如果是我来绞你的话,斯皮里多诺夫,决不会叫你的脚触到地面……”
  他嘴里流出了很多唾液。戴假面的军官和近处的几个哥萨克忙乱起来,费了很大劲才把他那瘫痪无力的沉重身躯抬到凳子上。
  没有等克里沃什雷科夫把话说完,就把凳子从他脚下踢开,碰在不知道是谁扔下的铁锹上。枯瘦如柴的克里沃什雷科夫在空中荡了半天,身子忽而缩成一团,踡着的膝盖触到了下巴,忽而又抽搐着重新伸直……当第二次把波乔尔科夫脚下的凳子踢开的时候,他还处在痉挛状态中,还在蠕动歪到一旁去的紫黑的舌头。身体已经沉重地坠下来,皮上衣的肩上裂开了一条缝,脚趾头尖又触到地面上。哥萨克人群中发出了惊叫声。有几个人画着十字,开始散去。这一阵惊慌,可非同小可,以至霎时间,所有在场的人都象被妖法钉在那里,恐怖地瞅着波乔尔科夫变得象生铁一样的脸。
  但是他已经不能出声,绞索勒住了喉咙。他只是大瞪着泪如泉涌的眼睛,歪着嘴,全身痛苦可怕地向上探去,想减轻一些痛楚。
  有个人灵机一动:忙用铁锹挖起土地来。他匆忙地从波乔尔科夫的脚下往外挖着土块,每挖一铁锹,波乔尔科夫的身体就伸直一点儿,脖子也变得越来越长,略微有些鬈发的脑袋向后仰去。绞索勉强地禁得住这六普特重的身躯;绞架发出了咯吱咯吱的响声,轻轻地摇晃着,波乔尔科夫也随着绞架摇晃的节奏在晃动,向四面转着,仿佛有意在让刽子手们看看自己的紫黑的脸和洒满唾液和热泪的胸膛。
或许您还会喜欢:
涨潮时节
作者:佚名
章节:36 人气:0
摘要:每个俱乐部都有个烦人的家伙,“加冕俱乐部”也不例外。尽管外面正有敌机来袭击,俱乐部里的气氛却一如既往。曾经远渡重洋到过印度的波特少校扯扯手上的报纸,清清喉咙。大家都赶快躲开他的眼光,可是没有用。“《泰晤士报》上登了戈登-柯罗穗的讣闻,”他说,“当然说得很含蓄——‘十月五日死于空袭’。连地址都没写。老实说吧,那地方就在寒舍转角,坎普顿山丘上那些大宅子之一。 [点击阅读]
清洁女工之死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0
摘要:赫尔克里-波洛从维拉饭店出来,迈步朝索霍区走去。他竖起大衣领护住他的脖子,他这样做,与其说是一种需要,不如说是处于谨慎,因为这时的夜晚并不太冷。“不过,在我这种年龄,一个人还是别冒什么风险的好。”波洛习惯这样说。他心情愉快,两眼睡意朦胧。维拉饭店的蜗牛实在是美味极了,真是一个好地方,这个地道的小餐馆,这次总算是找对了。 [点击阅读]
游思集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1你无影无踪地向前奔涌,永恒的游思,哪里有你无形的冲击,哪里死水般的空间便会荡起粼粼的波光。是不是你的心儿神往着那在不可估量的寂寞里向你呼唤的爱人?你缠结的发辫散落,飘扬成暴风雨般的纷乱;你前行的路上火珠滚滚,犹如碎裂的项链落下串串火星,这是不是就因为你心情急迫,步履匆促?你疾行的步履把世界的尘土吻得甜美芬芳,把腐朽之物扫荡殆尽;你舞蹈的四肢是暴风雨的中心,把死亡的圣霖哗哗地摇落到生命之上, [点击阅读]
漂亮朋友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0
摘要:莫泊桑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短篇小说大师,他在长篇小说创作上的成就往往因此而被湮没。其实,他在长篇小说创作上颇有建树:他继承了巴尔扎克、司汤达、福楼拜的现实主义传统,在心理描写上又开拓出新路。《漂亮朋友》就是前者的一部代表性*作品。莫泊桑从事长篇创作是在写作短篇小说之后,其时他并不满足于短篇小说所取得的成就。随着他声誉鹊起,他经常涉足上流社会,开阔了眼界,便想到从更广阔的背景上去反映社会现实。 [点击阅读]
演讲与访谈
作者:佚名
章节:6 人气:0
摘要: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在北大附中讲演(全文)人民网日本版9月11日讯:应中国社会科学院邀请访中的日本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名誉研究员大江健三郎,10日上午来到北大附中作了题为“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的讲演。其演讲全文如下:我是一个已经步入老境的日本小说家,我从内心里感到欣慰,能够有机会面对北大附中的同学们发表讲话。 [点击阅读]
火花
作者:佚名
章节:5 人气:0
摘要:“你这个白痴!”他老婆说着就把她的牌甩了下去。我急忙扭过头去,避免看见海利·德莱恩的脸;不过为什么我想避免看见那张脸,我可不能告诉你,就更不可能告诉你为什么我竟然会料想到(如果我真的料想到的话)像他这样年纪的一个显要人物会注意到我这样一个完全无足轻重的小青年遇到的事了。 [点击阅读]
灿烂千阳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0
摘要:五岁那年,玛丽雅姆第一次听到“哈拉米”这个词。那天是星期四。肯定是的,因为玛丽雅姆记得那天她坐立不安、心不在焉;她只有在星期四才会这样,星期四是扎里勒到泥屋来看望她的日子。等到终于见到扎里勒的时候,玛丽雅姆将会挥舞着手臂,跑过空地上那片齐膝高的杂草;而这一刻到来之前,为了消磨时间,她爬上一张椅子,搬下她母亲的中国茶具。玛丽雅姆的母亲叫娜娜,娜娜的母亲在她两岁的时候便去世了,只给她留下这么一套茶具。 [点击阅读]
点与线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一安田辰郎一月十三日在东京赤坂区的“小雪饭庄”宴请一位客人。客人的身份是政府某部的司长。安田辰郎经营着安田公司,买卖机械工具。这家公司这几年颇有发展。据说,生意蓬勃的原因是官家方面的订货多。所以,他时常在“小雪饭庄”招待这类身份的客人。安田时常光顾这家饭庄。在附近来说,它虽然称不上是第一流,却正因为如此,客人到了这里才不会挤得肩碰肩的,吃得心里踏实。 [点击阅读]
烟囱大厦的秘密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0
摘要:“君子-周!”“啊,那木是吉米-麦克格拉吗?”佳色游览团的团员是七位面色抑郁的女士和三位汗流泱背的男士。现在,他们都相当注意地从旁观望。他们的导游凯德先生显然碰到一个老朋友了。他们都非常赞美凯德先生。他那瘦高的个儿,晒得黑黑的面孔和轻松愉快的态度,都很令人欣赏。团员当中若有争论,他总能轻轻地为他们排解,并且能够把他们哄得心平气和。现在,他遇见的这个朋友的确是一个样子很奇特的人。 [点击阅读]
烽火岛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1827年10月18日,下午5点左右,一艘来自地中海东海岸的船正乘风前进,看来它是想赶在天黑前进入科龙海湾的维地罗港。这就是在古代荷马书中提到的奥地罗斯港口。它坐落在爱奥尼亚海和爱琴海三个锯齿状缺口中的一个里。这三个踞齿缺口把希腊南部踞成了一片法国梧桐叶的形状。古代的伯罗奔尼撒就是在这片叶状的土地上发展起来的。现代地理称其为摩里亚。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