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经典小小说 - 麻爷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刘志学
  《文艺生活(精选小小说)》2004年第7期通俗文学-乡土小说
  麻爷的小名叫麻狗。他不但长得丑,还从小落了一脸大麻子。按说,他是很难讨上媳妇的,可麻爷年轻时偏偏高翘踩得顶尖儿的棒。他腿上绑着七尺长的高翘马腿,能从六张迭着的桌子上,一个鹞子翻身翻下来,落到地上大劈叉,接着鲤鱼打挺站起来继续凌空翻跟头。他年年逢年过节跟着村里的高翘队出风头,次数多了,邻村的俊俏闺女——那时的二妞、现在的麻奶就偷偷跑到麻爷家里,死活不肯走了。结果,二妞就变成了麻奶。
  五九年麻爷和村上的棒劳力饿着肚子大炼钢铁,得了空还得敲锣打鼓、踩着高跷庆祝放“卫星”。那回马爷只迭了三张桌子玩他那鹞子翻身的绝活,结果,一天只能吃二两红薯秧和花生皮磨的“淀粉面”的麻爷这回失了手,一头从桌子上栽了下来,那张麻脸正好栽到了那座“赶英超美炼钢炉”上。这一下,麻爷就更丑了——他不但栽掉了一口钢牙,满脸的大麻子上又落了一块大疤。
  麻爷没了牙,吃东西两片嘴唇一包一包的,看着都难受,而且说话也跑风。那张又黑又丑的麻脸这下不但让村里的小孩子躲着走,连大人也很少跟他说话。麻奶却不嫌老伴儿丑。麻爷不管在村里走到哪儿,不一会儿,麻奶准会扯巴着儿女尾巴似地跟过来。

  因为麻奶长得俊俏,村里的二混子们就时不时冲着麻奶流口水,就连驻队的王干部也打过麻奶的歪主意。那回他把麻奶堵在麦场里说要帮她提高觉悟,说着说着,手却提高到了麻奶的脸蛋儿上,还说麻奶是一朵牡丹花插到了狗粪上。结果被麻奶一耳光把王干部那张很秀气的脸抽成了狗粪。王干部的鼻血也把他那四个兜的干部服的前襟染成了牡丹花。
  据说麻奶抽完耳光,还对王干部说了一句流传很广的话:“你说他是狗粪,俺就看着他那狗粪脸儿金贵。你那小白脸儿俊,俺咋看着还冇狗粪值钱哩!”接着,麻奶又拉上麻爷找管王干部的更大的干部参了他一本,弄得王干部灰头土脸地背了个“有作风问题”的处分丢了乌纱帽。连能管住支书的王干部都栽了,村上对麻奶流口水的二混子们都对麻奶死了心。
  日子一天一天地过,转眼麻奶为麻爷生养的三男两女都有了出息,二儿子二丑还在县城当了局长。而且,就连麻爷那张狗粪脸的问题也摆到了儿女们的桌面上——他们要给麻爷镶一口假牙。
  提出这个问题的是当了官儿的二丑局长。日子好了,麻奶却没福享了,吐了两个多月酸水的她被医生检查出了胃癌。那回麻爷带着麻奶到县城找儿子二丑给麻奶看病,进了二丑的办公室。正在开会的二丑局长居然说这个又黑又麻、说话跑风的爹是“老家来找我办事儿的”。把爹错认成“找我办事儿的”那个二丑局长当即就像王干部那样挨了麻奶一耳光。不过,这回没抽出鼻血。后来麻奶说儿是娘的连心肉,比起抽王干部的那一耳光,她只用了三分劲儿。再说了,麻奶那时胃癌已经俩月了,手上没多少力气了。

  麻奶抽完二丑局长,就对满屋发傻的原本在听儿子讲话的人说:“俺不是来找他办事儿的。俺是来让他认下这个把他养成干部的麻脸儿爹的!”说完,就立逼二丑冲麻爷喊爹,如果喊得慢了,麻奶说,她就冲二丑喊爹。二丑慌了,当下就捂着脸给麻奶麻爷跪下了。
  过了没多久,二丑局长就把兄妹几个找到一块儿,商量给麻爷镶牙的事儿。理由是:爹娘这辈子养大我们不容易。娘都胃癌了,想吃好东西也没几天的吃头了。爹的身子骨还硬朗,冇牙,有好东西也吃不成。最后二丑局长表态:只要大家没意见,钱由他一个人出,不像给麻奶治胃癌一样,由大家一点儿一点儿地往外挤钱。另几个儿女一致同意,只是没有像平时二丑局长讲完话那样,纷纷鼓掌。

  于是,麻爷的满口牙很快就镶上了,还是烤瓷的。这下他连孙子小时候经常吃的怪味豆都能咯嘣咯嘣地嚼。麻奶麻爷自然很高兴。麻奶看着麻爷那张被烤瓷牙撑起来嘴窝子的、好看多了的麻脸一个劲儿地笑。麻奶笑,麻爷边嚼怪味豆也跟着笑。麻爷自从麻奶得了胃癌很少笑了,他这一笑,就很自然地露出了满嘴刚镶上的白牙。
  麻奶突然不笑了,脸儿僵在了那里死盯着麻爷看。麻爷很纳闷儿,惶惶地问:“你咋了?”麻奶说:“俺看了一辈子的麻狗,咋不像了呢?”
  麻奶最后在县城医院住了两个多月,终于要走了。她枯树枝一样的手一直攥着麻爷的手,护士掰了几回都没掰开。麻奶的眼睛一直盯着麻爷,不肯闭上。麻爷附下耳朵问他还有啥事放不下,早就没力气说话了的麻奶光嗒嗒响地磕牙,磕了几回,麻爷突然“哦”了一声把自己嘴里的上下颌假牙全退了出来,便立即恢复了老模样。
  麻奶原本很黯淡的眼神儿一亮,喉咙里咕噜咕噜响,抓着麻爷的枯手一松,走了。
或许您还会喜欢:
呼兰河传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序作者:茅盾1今年四月,第三次到香港,我是带着几分感伤的心情的。从我在重庆决定了要绕这么一个圈子回上海的时候起,我的心怀总有点儿矛盾和抑悒,——我决定了这么走,可又怕这么走,我怕香港会引起我的一些回忆,而这些回忆我是愿意忘却的;不过,在忘却之前,我又极愿意再温习一遍。 [点击阅读]
围城
作者:钱钟书
章节:13 人气:0
摘要:钱钟书先生的《围城》是不敢来评的,只记录一些感受罢了。注:较长,请选择性*阅读。吃葡萄的人八年前,我上高三,正在为高考没日没夜的做模拟试题。前一天做完的卷子,第二天上课时语文老师会讲其中的一两道试题。某天他讲了一道阅读理解题,题目是:有两种人吃葡萄的人,第一种人从每串里最好的开始吃,每吃一颗就是所剩的葡萄里最好的一颗;第二种人从每串里最坏的开始吃,每吃一颗就是所剩的葡萄里最坏的一颗, [点击阅读]
坚硬如水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1以革命的名义等我死过之后,安静下来,我会重新思考我的一生,言论、行为和我行走的姿势及对那鸡屎狗粪的爱情的破解。那儿是一片温柔之乡,是思考的上好去处。思考在那儿如柳絮飘落样轻柔美丽,灿若桃花。可眼下,他们以革命的名义,已经把执行枪决的枪口对准了我和红梅的后脑。死亡卡住了我思考的咽喉,我只能雄赳赳,赴刑场,迎着枪弹去;气昂昂,笑生死,跨过阴阳桥。临刑喝妈一碗酒,浑身是胆无所愁。 [点击阅读]
士兵突击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0
摘要:今天是我当兵的四年八个月零八天,我想我可能要死了。我并不太懂他们所说的荣誉。我不是一个好军人。我只是个来自农村的孩子,我当了四年八个月零八天的兵,最后的几天,我来到了这个地方。这里绝对没有仁慈,因为这里允许真正意义上的死亡,被流弹击中死亡是合理的,因自然条件恶劣死亡是合理的。因为他们代表敌人,指望敌人仁慈的军人不如后悔自己的出生……我很遗憾,我遇上的甚至不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战争。 [点击阅读]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作者:佚名
章节:49 人气:0
摘要:因为某些原因,我接触过很多精神病人。辩证点儿的说法是“至少在大多数人看来是精神病的人”。用词上我不想深究,这也不是必交的工作报告,就这么用吧。其实精神病人很好沟通,没想象的那么难。有相当数量的人逻辑上极为清晰——在他们自己的世界观里。当然,狂躁症的除外,那个得冒点儿风险——被打一类的,做好心理和生理准备就没大问题。我说的生理准备是逃跑。 [点击阅读]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作者:佚名
章节:62 人气:0
摘要:人民文学出版社决定重印《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我是高兴的。这本书在市场已经绝迹二十多年,只剩有极少几本收藏在黑暗尘封的书库里,或秘藏在个别读者的手中。现在的年轻人不知道有这本书,没有读过,较老的读者也会忘记这本书,因此,它的重新问世,重新在读者中接受考验,我以为是一件好事。作品是属于人民的,社会的,它应该在广大的读者中经受风雨。 [点击阅读]
妻妾成群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0
摘要:第1节四太太颂莲被抬进陈家花园时候是十九岁、她是傍晚时分由四个乡下轿夫抬进花园西侧后门的,仆人们正在井边洗旧毛线,看见那顶轿子悄悄地从月亮门里挤进来,下来一个白衣黑裙的女学生。仆人们以为是在北平读书的大小姐回家了,迎上去一看不是,是一个满脸尘土疲惫不堪的女学生。那一年颂莲留着齐耳的短发,用一条天蓝色*的缎带箍住,她的脸是圆圆的,不施脂粉,但显得有点苍白。 [点击阅读]
守望的距离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0
摘要:迄今为止,我的散文出过不同的版本和选本。其中,有三种是按时间顺序的完整结集,即:东方出版社1996年6月出版的《守望的距离》,收集了1983年至1995年4月的散文;东方出版社1999年10月出版的《各自的朝圣路》,收集了1995年4月至1998年的散文;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年10月出版的《安静》,收集了1999年至2002年8月的散文。 [点击阅读]
寻找罗麦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赵捷和李亦是好朋友。他们中学时不在一个学校,但每天下午放学之后及星期天,他们都同在市少年宫学习。赵捷学舞蹈,李亦学画。他们不知是在一个什么偶然的机会认识了,认识了就成了好朋友。渐渐地,赵捷开始经常去李亦家玩儿。李亦从小丧父,家里就他一个孩子,母亲拉扯着他长大。李亦刚上中学时,母亲改嫁。继父是个老实人,与李亦的母亲在一个工厂里,是工程师。李亦和继父不怎么说话;因为长大了,跟母亲之间的话也少了。 [点击阅读]
思无邪
作者:佚名
章节:44 人气:0
摘要:序言在水一方,对镜观诗序言在水一方,对镜观诗法雨“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三百”中,论境界,无句可出其右。在安易如自己的眼中,也许她是慧质兰心的小妖女俏黄蓉吧。不过在我眼里,她恰似何足道眼中的郭襄。一位可以令狷介狂生忘乎所以的远远水中小岛上的温柔少女;一位短剑青驴独行天下博古通今的红颜知己;一位既会使美绝丽绝的“小园艺菊”,又会使霸气十足的“恶犬挡路”的精灵古怪的万事通。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