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经典小小说 - 恼人的恶作剧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韩香萍
  《文艺生活(精选小小说)》2005年第1期通俗文学-市井小说
  厂里最近设计开发出几种新产品,投放市场后,颇受客户青睐,销售一路攀升,生意出奇地好,让这个经营不佳举步维艰、在夹缝中苦苦求生的小厂子,顿时绝处逢生,化险为夷,财源滚滚。厂子的当家人唐厂长精神为之一振,干劲十足,每天早出晚归,应酬不断。
  这天晚上,唐厂长又喝了个醉醺醺,半夜才回家,惹得妻子好一顿数落。唐厂长自知理亏,也懒得讲理,就一声不吭,爬上床就蒙头大睡,气得妻子给了他一晚上的冷脊背。
  第二天清晨,唐厂长的妻子做完早餐,见丈夫还没有起来,就让要上学的儿子先吃着,自己到卧室去叫。谁知推开房门,里面空空如也:嗯,一定是他自觉地起床了,在卫生间里洗漱呢。唐厂长的妻子见床上凌乱,便挽挽袖子,动手迭被子。岂料刚一掀动被窝,突然一股刺鼻的气味迎面扑来,熏得她一下子头昏脑胀,不由后退了一步。“什么味道这么难闻?”她皱着眉,捂着鼻子嘟囔了一句,“哦,一定是丈夫放的臭屁存留下来的污浊味!”突然脑子灵光一闪,她倏地明白过来,苦笑着摇了摇头,继续迭被子。哪知等被子完全被掀起时,“啊!”突然她脸色大变,尖叫一声,天哪,被子的中间赫然有一团黄色粘乎乎的东西0呀,是大便!”唐厂长的妻子大脑里闪过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这两个字,“哼,怪不得刚才臭气熏天呢!”她顿时恶心得几乎呕吐。

  这时,唐厂长哼着小曲,好心情地迈步进了卧室,突然见妻子站在那里发愣,就好奇地问,“老婆,大清早你发哪门子呆啊?”唐厂长的妻子这才恍如大梦初醒一般,她狠狠地瞪了丈夫一眼,一指那团东西没好气地问:“这是怎么回事?你说!”唐厂长见老婆怒气冲冲的样子,不知老婆搭错了哪根筋,一脸讶然地问:“我怎么啦?”唐厂长的妻子见丈夫一脸无辜的样子,更是气不打一处来,她一把把丈夫拽到那团东西前,就是一通河东狮吼:“瞧瞧你干的好事,准是昨晚喝醉了酒,不知南北东西,屎急了,就稀里糊涂地把大便屙在被窝里!哼,你呀,你,喝了几口马尿,就连个三岁的孩子也不如哟!”
  唐厂长的老婆越说越生气,不容分说摁着丈夫的脖子就往床上掼,眼看着鼻眼就要触到那团大便上了,唐厂长才猛然发现大事不妙,心里一慌,一个激灵,蹦了个高,站起身子,立刻呆若木鸡:妈呀,可不是吗,一团大便赫然入目,触目惊心。好半天,唐厂长才清醒过来,期期艾艾地问:“这——这是怎么回事?”“哼,我正在问你呢?”老婆气咻咻地抢白道。“这、我,这不是我干的!到底是怎么回事?唉,这回我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喽……”唐厂长一时如坠五里云雾,苦着脸颓丧地慢慢蹲下了身子。

  “哇!好玩,好玩,真好玩——”不知什么时候,唐厂长夫妇的宝贝儿子龙仔悄悄进来,忽然拍着巴掌笑得眼泪都出来了。
  唐厂长夫妻俩被儿子的笑弄得莫明其妙,一时如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不知所以然。
  后来还是唐厂长黑下脸,冲儿子呵斥道:“去、去、去!小孩子跟着瞎起哄什么!”忽见儿子一脸诡笑,心里一动,似乎明白了八九分,不由恼羞成怒地骂道:“小子,是你干的好事吧?太不像话了,简直无法无天,看我不好好收拾你!”说着,佯怒地挥拳就要打儿子。
  十岁的龙仔见爸爸真生气了,也害怕了,“哇”一声委屈地哭了起来,嘴里还不服气地辩解道:“你凶嘛?开个玩笑还不行吗?我们同学之间都是这样开的!那……那堆大便是假的,是个玩具罢了。哼,还是你们玩具厂出的呢。上次我去厂子里玩,是那里的叔叔阿姨送给我的呢。”说着,龙仔抹了一把眼泪,上前满不在乎地抄起那团玩具大便,又从床底下拖出一个塑料娃娃,冲着目瞪口呆的唐厂长夫妻俩狡黠地一笑,又大大咧咧地说:“呶,这是个能放臭屁的娃娃,蛮好玩的!爸,我同学说了,这些玩具真是帅呆了,酷毙了!”说着,扮了个鬼脸,一蹦三跳地跑了出去。

  夫妻俩这才彻底明白过来:原来这都是调皮的儿子趁他们不在卧室时蓄意搞的恶作剧呀!被自己的儿子蒙了个七晕八素,他们还信以为真呢。一向自诩聪明绝顶的唐厂长做梦也没想到这上面来,这无疑于不经意间给了他当头一声棒喝,弄得唐厂长尴尬得脸红脖子粗,半晌无语。夫妻俩不由你瞅瞅我,我看看你,一时间哭笑不得。
  “哼,看看你们厂子开发的这叫啥玩意儿新产品,这不成心教坏孩子吗?你呀,你,你这个厂长当的啥子劲哟!”唐厂长的妻子不无挖苦地说,然后白了丈夫一眼,唠唠叨叨地走了,留下唐厂长一个人傻呆呆站在那里,守着那两个让人大倒胃口的所谓新式玩具,心里像打翻了的五味瓶,啥滋味都有。
  是呀,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挣得一碗饭吃,自己和玩具厂的职工们煞费苦心研究设计新产品,什么“日军军舰”、“外国大兵”都曾昙花一现过,如今又生产了这么一批匪夷所思的产品,也觉得有昧良心,心里不是个滋味,可实在是没办法的办法呀!但,不管怎样,再不能这样下去了。为了孩子,为了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应该坚决摒弃那些低级趣味庸俗不堪的所谓时尚扮酷的玩具,换孩子们一个健康明朗的精神家园。想到这里,唐厂长心中释然,迈着坚定的步子出了家门,迎着灿烂的阳光走去……
或许您还会喜欢:
不夜之侯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本书是中国茶人的一部命运史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茅盾文学奖评委会的评语:“茶的清香、血的蒸气、新的碰撞、爱的纠缠,在作者清丽柔婉而劲力内敛的笔下交织;世纪风云、杭城史影、茶叶兴衰、茶人情致,相互映带,融于一炉,显示了作者在当前尤为难得的严谨明达的史识和大规模描写社会现象的腕力。 [点击阅读]
今生今世
作者:佚名
章节:52 人气:2
摘要:据胡兰成说,张爱玲在送给他的照片背面写道:“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世事沧桑,多年后我们知道胡兰成其人,读他的书,却是因为张爱玲的缘故。虽然这有违张爱玲的意愿:“利用我的名字推销胡兰成的书,不能不避点嫌疑。”(一九七七年九月八日致夏志清)在张所着《对照记》中,也压根儿不见他的踪影。 [点击阅读]
余华《兄弟》
作者:余华
章节:70 人气:2
摘要:《兄弟》讲述了江南小镇两兄弟李光头和宋钢的人生。李光头的父亲不怎么光彩地意外身亡,而同一天李光头出生。宋钢的父亲宋凡平在众人的嘲笑声中挺身而出,帮助了李光头的母亲李兰,被后者视为恩人。几年后宋钢的母亲也亡故,李兰和宋凡平在互相帮助中相爱并结婚,虽然这场婚姻遭到了镇上人们的鄙夷和嘲弄,但两人依然相爱甚笃,而李光头和宋钢这对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弟也十分投缘。 [点击阅读]
余华《活着》
作者:余华
章节:13 人气:2
摘要:前言一位真正的作家永远只为内心写作,只有内心才会真实地告诉他,他的自私、他的高尚是多么突出。内心让他真实地了解自己,一旦了解了自己也就了解了世界。很多年前我就明白了这个原则,可是要捍卫这个原则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和长时期的痛苦,因为内心并非时时刻刻都是敞开的,它更多的时候倒是封闭起来,于是只有写作,不停地写作才能使内心敞开,才能使自己置身于发现之中,就像日出的光芒照亮了黑暗,灵感这时候才会突然来到。 [点击阅读]
凉州往事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1风儿一阵紧过一阵,猎猎风声卷起的,不只是峡谷的惊叫,还有一颗少女的心。水英英幸福得要死了,她还从没跟家远哥这么亲近过这么幸福过呢。五糊爷带上拾粮上路的时候,还是一脑子的雾水。两天前他被青石岭牧场主水二爷召去,原以为是说丫头拾草的事,没想,水二爷只字未提拾草,倒是怪惊惊说,我想让拾粮到院里来。让拾粮去院里?这个老东西,总是做些莫名其妙的事。 [点击阅读]
夜幕下的哈尔滨
作者:佚名
章节:84 人气:2
摘要:清明过去,谷雨快到了。可是哈尔滨的夜晚,还是凉风扑面,寒气袭人。已经抽出嫩芽的柳枝在北风中摇曳着。真让人担心,那经过严冬酷寒,朔风吹打,挣扎而出的嫩绿小叶,会再被这塞外风吹刮得枯萎回去。一九三四年哈尔滨的春天,好像也被日本占领者卡住了一样,竟来得这样迟缓。夜越来越深了,热闹的哈尔滨站前,南来北往的人流早已断了线,通往道里、道外、南岗、马家沟的电车也没有几个乘客了。 [点击阅读]
太阳黑子
作者:佚名
章节:56 人气:2
摘要:第一章一月光灰蒙蒙地照在黑色海滩上,最明亮的那一阵子,还不如一些夜泳的女孩的身体皎白闪耀。今天的潮水是二十一点,所以,环岛路沿路海滩夜泳的人很多。因为夜色掩护了天空的变脸,等游泳的人们感到海水、天水忽然密集交混,才恓惶地扑爬上岸。海滩上响起一片被雨打烂似的、此起彼伏的呼应声。高高的海岸线上,环岛路蜿蜒。三个男人闯过红胶质的人行道,拉开刚停在黑色车道上一辆的士车门。 [点击阅读]
尘埃落定
作者:佚名
章节:48 人气:2
摘要:那是个下雪的早晨,我躺在床上,听见一群野画眉在窗子外边声声叫唤。母亲正在铜盆中洗手,她把一双白净修长的手浸泡在温暖的牛奶里,嘘嘘地喘着气,好像使双手漂亮是件十分累人的事情。她用手指叩叩铜盆边沿,随着一声响亮,盆中的牛奶上荡起细密的波纹,鼓荡起嗡嗡的回音在屋子里飞翔。然后,她叫了一声桑吉卓玛。侍女桑吉卓玛应声端着另一个铜盆走了进来。那盆牛奶给放到地上。母亲软软地叫道:"来呀,多多。 [点击阅读]
张承志散文集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离开沙沟和西吉滩,离开了头戴六角帽的哲合忍耶回民的黄土山庄,在大雪纷扬中,我们穿过了一片片斑驳错落的村寨,来到了单家集。但那弹洞累累的清真寺和闻之已久的红军遗迹并没有留住我们,一罐茶只喝了一口,我们便又穿过杨茂、姚杜,在暮色中的好水川旁冻硬的土道上,急急地前进了。 [点击阅读]
新结婚时代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2
摘要:作家出版社隆重推出2010年新版《新结婚时代》在《新结婚时代》中,对于谁是婚姻的“杀手”,王海鸰提出了新的质疑。小说中,引发婚姻矛盾的原因不是个性不合、第三者,或者两人缺乏沟通、相互猜疑,而是无法沟通的城乡间的鸿沟。从某种意义来说,《新结婚时代》比《中国式离婚》更沉重。门当户对该不该,许多读者从这本书中的两代人三种个性婚恋中展开了话题。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