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经典小小说 - 上梁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江岸
  《文艺生活(精选小小说)》2005年第2期通俗文学-乡土小说
  吕三斤做一手好木活,堪称黄泥湾的能工巧匠。但他这人性子急,脾气大,动不动就爱吹胡子瞪眼,一句话掉在地上能砸进去半尺深的坑,摔起东西来天女散花般任意挥洒。外面的人不了解他,骂他是“犟驴”;黄泥湾人熟悉他,知道他是“顺毛驴”。他一个走东家串西家的手艺人,所求无非是东家对她的尊重。
  几十年过去了,方圆几十里的人家都知道了黄泥湾的“驴”师傅,对他言听计从。人们并不害怕这头老驴尥蹶子,而是害怕他使坏。吕三斤年轻的时候,给一户人家做结婚家具。也不知这家咋惹恼了他,新媳妇自从躺上他打制的婚床,夜夜将被窝尿得精湿,羞得她几欲自荆后来还是她的公公好烟好酒招待了吕三斤,他才动手拆除了床架里一个微型的马桶,还给新媳妇做人的颜面。
  当然,这只是流传在黄泥湾的一个神秘的传说,古老得如同吕三斤脸上纵横的沟壑。但是,黄泥湾人对此深信不疑。
  惹不起还躲得起。和吕三斤关系稍微疏远一些、或是前八代后五代和吕三斤有过仇隙的人就不请吕三斤做活。没有张屠户,不吃带毛猪。但是,外面的花花世界早就勾去了年轻人的魂,现在谁还老老实实在家学手艺?虽然还有几个半老不少的三脚猫木匠,谁又能比得了吕三斤呢?
  张大田和吕三斤是邻居。张大田男大当婚,要盖新房,想请吕三斤父子做新房木活,爹娘的头摇得像冬天枝头风中最后的两片枯叶。
  许多年以前,张大田的娘曾经和吕三斤老婆比赛似地拍着屁股跳着脚叫骂了大半天,最后大打出手,出来劝架的张大田的爹和吕三斤不知不觉也加入了战团,两彪人马捉对厮杀,直杀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两家为此一直互不搭理。张大田长大了,和吕三斤的儿子吕好顺情同手足,两家的关系才渐趋缓和。
  都多少年的老皇历了,翻不得了。张大田劝爹娘。
  他做初一,别怪我们做初二。爹娘坚定地说。
  你们对吕大爷有偏见,反正我请定他们了。
  你这个没良心的,胳膊肘咋能朝外拐!娘破口大骂。
  还能反了你小子!爹举起了蒜臼大的拳头……
  争执归争执,最后全家还是统一了意见。家里的钱大都是张大田在外打工挣回的,又盖的是他的新房,何必跟他较劲呢?
  吕三斤父子背着斧头和锯子来了。
  吕三斤的木活究竟好到啥样?耳听是虚,眼见为实。他锯木头不打墨线,比小伙子的腰板还直;他砍木板不用再刨,比女娃子的脸蛋还光;他凿的榫眼镶上榫头,头发丝儿都插不进去。
  黄泥湾人盖房,特别重视上梁。常言道,大梁不正二梁歪,三梁不正倒下来,马虎不得。不管是扯长三间,还是扯长五间,只有安装正中那间堂屋的脊檩,才叫上梁。梁最好由亲朋好友奉送。张大田的姐夫早就将一株一丈二尺长的原木送来了。吕三斤挥斧将原本打制成形,在梁的下端,细细雕刻了“姜太公在此永保平安”九个篆书大字,调朱砂涂了,放射着红彤彤的光芒,看上去像九朵祥云。
  张大田的爹查了历书,选了个不冲不犯、大吉大利的日子上梁。良辰吉时已到,张大田燃放了一大挂鞭炮。吕三斤父子分立在两边墙头上,在鞭炮声中将裹缠了大红绸子的梁徐徐拉上去,稳稳当当安装在墙尖上。梁不长不短,不粗不细,严丝合缝。
  早有人捧着满满一筛子瓜子、花生、糖果、饼干,爬到墙头上,往下面人多的地方撤去。一群孩子恭候多时,抢得飞沙走石电光石火。撤果子的人现炒现卖,编了一段顺口溜:东家姓张,新房上梁,一把果子,老少安康,两把果子,合家吉祥,三把果子,早接新娘,四把果子,儿女成双……
  新房木活已毕,只待铺上瓦,便可出水,吕三斤父子收拾工具要走。吕好顺瞅空把张大田扯到广边,悄悄告诉他,我爹雕了个木人推车,可能装在了梁上,车头向内,财源广进,车头向外,家当败光,你上去找找吧。
  张大田找了许久,才在一根椽子与梁交接处的缝隙里,看到了用一根钉子固定着的木人推车。木人耸身躬腰,仿佛着力推车,车头正是向内。
  张大田用钳子拔掉钉子,将木人推车取了下来,捧在手心里观赏。木人筷子粗细,眉眼清晰可辨,车子拇指粗细,车轮辐条隐现,真是巧夺天工。他有点爱不释手了。
或许您还会喜欢:
沉重的翅膀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0
摘要:一令人馋涎欲滴的红菜汤的香味,从厨房里飘送过来。案板上,还响着切菜刀轻快的节奏。也许因为身体已经恢复了健康,叶知秋的心情就像窗外那片冬日少有的晴空,融着太阳的暖意。发了几天烧,身子软软的,嘴里老有一股苦味,什么也吃不下去。厨房里送过来的香味,诱发着叶知秋的食欲。她跟许多善良的人一样,一点儿顺心的小事,都会使她加倍地感到生活的乐趣。 [点击阅读]
沙僧日记2 盛开的师傅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0
摘要:上个日记本写到:我们师徒五个历尽千辛万苦、千山万水、千磨万难、千妖百怪、千娇百媚,终于来到了西天佛祖处,取得了真经,修成了正果。当我们这群罗汉果还没来得及变成开心果的时候,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就在我们回去的路上,观音老母掐指一算,说我们还没有达到九九八十一难的指标,还差一难。 [点击阅读]
没有语言的生活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0
摘要:王老炳和他的聋儿子王家宽在坡地上除草,玉米已高过人头,他们弯腰除草的时候谁也看不见谁。只有在王老炳停下来吸烟的瞬间,他才能听到王家宽刮草的声音。王家宽在玉米林里刮草的声音响亮而且富于节奏,王老炳以此判断出儿子很勤劳。那些生机勃勃的杂草,被王老炳锋利的刮子斩首,老鼠和虫子窜出它们的巢四处流浪。王老炳看见一团黑色的东西向他头部扑来,当他意识到撞了蜂巢的时候,他的头部、脸蛋以及颈部全被马蜂包围。 [点击阅读]
沧浪之水
作者:佚名
章节:93 人气:0
摘要:故事梗概我在整理父亲遗物时发现一本薄书:《中国历代文化名人素描》。书第一页是孔子像,旁边写了“克己复礼,万世师表”八个字,是父亲的笔迹。还有屈原,“忠而见逐,情何以堪”;陶渊明,“富贵烟云,采菊亦乐”等一共12人。父亲在我出生那年被划为右派。他只是凭良心替同事讲了几句公道话。因此,他被赶出县中医院,带着我来到大山深处的三山坳村,当了一个乡村医生。 [点击阅读]
活着活着就老了
作者:佚名
章节:82 人气:0
摘要:第1章序冯唐最爱议论“我爸我妈”,口角生风,调笑无忌。若落到批评家手里,这也许就是一个好例,“弑父”、“弑母”云云,有一大套理论等着他。但冯唐还“弑理论”,现成的理论运行到他这里都会死机。 [点击阅读]
火蓝刀锋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0
摘要:这是一个漆黑的夜晚,万籁俱寂。忽然,两道雪白的光线划破了被黑暗凝固成一团的空间。光线下有隐约的海浪翻滚,一片汪洋大海上,两艘海军巡逻舰艇正破浪而来。舰艇上的指挥室内,站在液晶屏幕前向大家做介绍的是海军上校武钢。旁边一个目光炯炯的精干小伙子,手里正玩弄着一把火蓝匕首,转动间刀刃寒光毕现。此人有一个响亮的名字——龙百川。 [点击阅读]
牛棚杂忆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0
摘要:《牛棚杂忆》写于一九九二年,为什么时隔六年,到了现在一九九八年才拿出来出版。这有点违反了写书的常规。读者会怀疑,其中必有个说法。读者的怀疑是对的,其中确有一个说法,而这个说法并不神秘,它仅仅出于个人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一点私心而已。我本来已经被“革命”小将—其实并不一定都小—在身上踏上了一千只脚,永世不得翻身了。 [点击阅读]
狼烟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0
摘要: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上午的颐和园门外,有两位大学生跳下了脚驴,跟两名赶驴的脚夫挥了挥手,说了声:“下午见!”就直奔票房,去打门票。两名脚夫将两头脚驴拴到不远处的绿柳浓荫下,从腰带上抽出七寸韭镰,到远处的青纱帐中,割了两大抱鲜嫩的青草,抱来喂驴。然后,二人又到小饭摊上打尖;匆匆吃了几卷煎饼卷大葱,喝了两大碗小米水饭,便又回到拴驴的柳荫下。 [点击阅读]
狼烟北平
作者:佚名
章节:35 人气:0
摘要:南横街黑窑厂“同和”车行的车夫文三儿在酒馆里和二顺子喝得有些高了,正在满嘴跑舌头。文三儿的酒瘾大,一天不喝就浑身难受,可真要喝起来又喝不了多少,顶多三两,一过四两就麻烦了。他通常是二两酒一下肚,脾气立马见长,瞅谁都不顺眼。若是四两酒下肚,情况就会恶化,他谁也不尿,逮谁和谁撸胳膊挽袖子,很有些英雄气概。 [点击阅读]
王小波《寻找无双》
作者:王小波
章节:15 人气:0
摘要:1建元年间,王仙客到长安城里找无双,据他自己说,无双是这副模样:矮矮的个子,圆圆的脸,穿着半截袖子的小褂子和半截裤管的半短裤,手脚都被太阳晒得黝黑,眉毛稀稀拉拉的。头上梳了两把小刷子,脚下蹬了一双塌拉板,走到哪里都是哗啦啦的响。就这个样子而言,可以说是莫辨男女。所以别人也不知道他来找谁。王仙客只好羞羞答答地补充说,那个无双虽然是个假小子样,但是小屁十股撅得很高,一望就知是个女孩子。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