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经典小小说 - 楼上楼下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郑能新
  《文艺生活(精选小小说)》2004年第5期通俗文学-市井小说
  文化馆四楼出作家,凡是在四楼住过并爬过格子的,一代接一代,大多弄过潮儿,最起码也拿着作家“派司”光荣引退。而到了他这一代,缪斯似乎已不再垂青。含辛茹苦奋战了几年,仍然是个“作者”,“家”不冠顶,压力颇大。因此,他下决心戒掉一切嗜好,电影也不看了,舞也不跳了,闭门谢客,潜心著述,发誓要有所作为。
  文化馆五楼上与他相同的位置住着“画家”。画家活泼豪放,除了画得一手好画外,跳舞、喝酒、吹牛样样都行。因此,缔结了许多男女朋友,他的房间常常宾朋满座,叽叽喳喳如鸟雀闹林,蓬蓬嚓嚓歌舞升平都是常事。这些,在以往看来并不算什么。那时,他也常到五楼去“侃”去“跳”,可现在不同了,他想沉下心来写点东西,以减轻领导和业余作者对他的信誉危机。因此,他对画家那热闹的处所颇有些反感了。只是他一直与画家关系不错,也就不好给予过激言词,只得煎熬着把枯杂的思绪演变成一篇篇没有灵魂的文字,去报刊杂志上碰运气。几经碰壁之后,他终于忍受不住了,把一腔怨气撒向画家。这以后,五楼闹腾的人日渐少了。画家耐不住寂寞,便走出“彼得堡”,到别处寻求刺激去了,五楼清静了许多。只是每到夜半,画家归来,脚步声“踏踏”响起,搅得他心如乱麻。随后又是“砰砰”两下厚重的关门声响起,他的脑子便是一片空白。再写下去也只能制造文字垃圾,于是,他便蒙头大睡。日子一长,他觉得画家是有意和他过不去,于是,瞅空写了一张纸条,贴在画家的门上:“你有本事画出夜半时刻你那两道房门传出的厚重声音和那颇有节律的脚步声吗?”
  这一夜,他没有动笔,静静地等候画家的出现。他想象着画家见了纸条后如何暴跳如雷,或故意弄出更大的响声再来气他。那样,他们之间恐怕又要进行一嘲战争”。
  可是,画家的脚步从过道上响到门跟前后,好长时间没有动静,很久过后,才听见轻轻的碰门声,接着是轻微的脸盆、脚盆之类的物器响动,再以后,就是画家的床吱吱响了几下,然后,一切归于沉寂了。
  从这一夜起,他如愿以偿,有了一个安静的环境。但不知何故,他仍然没有创作欲望。转眼几个月过去了,仍是一事无成。
  面对寂静的五楼,他又深感寂寞。于是,他便决定登门叙旧,以解数月来的冷清寡淡。
  画家见了他,很是惊讶:“你——?”
  他自嘲地笑了笑:“寂寞难耐,放松放松。”
  画家说:“理当,理当。”
  他转身入室,便顺手替画家关门,可是,刚刚碰到那门,他便惊叫一声缩回了手。仔细一看,那门在手常触处,钉上了一块形如锯齿的铁皮。
  事后,他才知道,画家重手重脚的习惯由来已久,那天见了他留在门上的“忠告”后,怕自己不易改正,便在门上钉了那块“限制物”,这样,每逢关门,手便会触及那块带有利齿的铁皮,因而,也就会提醒自己放轻动作。
  他仔细回味了一番,才知道自己为何写不出东西了。从那以后,他就永远放下了笔,毁灭了自己的作家之梦。
或许您还会喜欢:
呼兰河传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序作者:茅盾1今年四月,第三次到香港,我是带着几分感伤的心情的。从我在重庆决定了要绕这么一个圈子回上海的时候起,我的心怀总有点儿矛盾和抑悒,——我决定了这么走,可又怕这么走,我怕香港会引起我的一些回忆,而这些回忆我是愿意忘却的;不过,在忘却之前,我又极愿意再温习一遍。 [点击阅读]
围城
作者:钱钟书
章节:13 人气:0
摘要:钱钟书先生的《围城》是不敢来评的,只记录一些感受罢了。注:较长,请选择性*阅读。吃葡萄的人八年前,我上高三,正在为高考没日没夜的做模拟试题。前一天做完的卷子,第二天上课时语文老师会讲其中的一两道试题。某天他讲了一道阅读理解题,题目是:有两种人吃葡萄的人,第一种人从每串里最好的开始吃,每吃一颗就是所剩的葡萄里最好的一颗;第二种人从每串里最坏的开始吃,每吃一颗就是所剩的葡萄里最坏的一颗, [点击阅读]
坚硬如水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1以革命的名义等我死过之后,安静下来,我会重新思考我的一生,言论、行为和我行走的姿势及对那鸡屎狗粪的爱情的破解。那儿是一片温柔之乡,是思考的上好去处。思考在那儿如柳絮飘落样轻柔美丽,灿若桃花。可眼下,他们以革命的名义,已经把执行枪决的枪口对准了我和红梅的后脑。死亡卡住了我思考的咽喉,我只能雄赳赳,赴刑场,迎着枪弹去;气昂昂,笑生死,跨过阴阳桥。临刑喝妈一碗酒,浑身是胆无所愁。 [点击阅读]
士兵突击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0
摘要:今天是我当兵的四年八个月零八天,我想我可能要死了。我并不太懂他们所说的荣誉。我不是一个好军人。我只是个来自农村的孩子,我当了四年八个月零八天的兵,最后的几天,我来到了这个地方。这里绝对没有仁慈,因为这里允许真正意义上的死亡,被流弹击中死亡是合理的,因自然条件恶劣死亡是合理的。因为他们代表敌人,指望敌人仁慈的军人不如后悔自己的出生……我很遗憾,我遇上的甚至不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战争。 [点击阅读]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作者:佚名
章节:49 人气:0
摘要:因为某些原因,我接触过很多精神病人。辩证点儿的说法是“至少在大多数人看来是精神病的人”。用词上我不想深究,这也不是必交的工作报告,就这么用吧。其实精神病人很好沟通,没想象的那么难。有相当数量的人逻辑上极为清晰——在他们自己的世界观里。当然,狂躁症的除外,那个得冒点儿风险——被打一类的,做好心理和生理准备就没大问题。我说的生理准备是逃跑。 [点击阅读]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作者:佚名
章节:62 人气:0
摘要:人民文学出版社决定重印《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我是高兴的。这本书在市场已经绝迹二十多年,只剩有极少几本收藏在黑暗尘封的书库里,或秘藏在个别读者的手中。现在的年轻人不知道有这本书,没有读过,较老的读者也会忘记这本书,因此,它的重新问世,重新在读者中接受考验,我以为是一件好事。作品是属于人民的,社会的,它应该在广大的读者中经受风雨。 [点击阅读]
妻妾成群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0
摘要:第1节四太太颂莲被抬进陈家花园时候是十九岁、她是傍晚时分由四个乡下轿夫抬进花园西侧后门的,仆人们正在井边洗旧毛线,看见那顶轿子悄悄地从月亮门里挤进来,下来一个白衣黑裙的女学生。仆人们以为是在北平读书的大小姐回家了,迎上去一看不是,是一个满脸尘土疲惫不堪的女学生。那一年颂莲留着齐耳的短发,用一条天蓝色*的缎带箍住,她的脸是圆圆的,不施脂粉,但显得有点苍白。 [点击阅读]
守望的距离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0
摘要:迄今为止,我的散文出过不同的版本和选本。其中,有三种是按时间顺序的完整结集,即:东方出版社1996年6月出版的《守望的距离》,收集了1983年至1995年4月的散文;东方出版社1999年10月出版的《各自的朝圣路》,收集了1995年4月至1998年的散文;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年10月出版的《安静》,收集了1999年至2002年8月的散文。 [点击阅读]
寻找罗麦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赵捷和李亦是好朋友。他们中学时不在一个学校,但每天下午放学之后及星期天,他们都同在市少年宫学习。赵捷学舞蹈,李亦学画。他们不知是在一个什么偶然的机会认识了,认识了就成了好朋友。渐渐地,赵捷开始经常去李亦家玩儿。李亦从小丧父,家里就他一个孩子,母亲拉扯着他长大。李亦刚上中学时,母亲改嫁。继父是个老实人,与李亦的母亲在一个工厂里,是工程师。李亦和继父不怎么说话;因为长大了,跟母亲之间的话也少了。 [点击阅读]
思无邪
作者:佚名
章节:44 人气:0
摘要:序言在水一方,对镜观诗序言在水一方,对镜观诗法雨“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三百”中,论境界,无句可出其右。在安易如自己的眼中,也许她是慧质兰心的小妖女俏黄蓉吧。不过在我眼里,她恰似何足道眼中的郭襄。一位可以令狷介狂生忘乎所以的远远水中小岛上的温柔少女;一位短剑青驴独行天下博古通今的红颜知己;一位既会使美绝丽绝的“小园艺菊”,又会使霸气十足的“恶犬挡路”的精灵古怪的万事通。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