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经典小小说 - 脱贫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马卫
  《文艺生活(精选小小说)》2006年第7期通俗文学-乡土小说
  大弯迫不及待地闯进村长家。
  “村长,村长,罗耷儿死了!”
  “他死了?咋个死的?”
  “被他养的眼镜蛇咬死的。”
  村长从抽屉里拿出本花名册,然后戴上老花眼镜,一下就从第三页倒数第二行找到罗大春的名字,用圆珠笔在上面打了个大大的×,嘴上喃喃:“我们村没有困难户了,终于脱贫了,脱贫了!”
  罗耷儿是罗大春的绰号,因为他耳朵大。自古以来,都说耳大是福,人家刘备双耳垂肩,好孬也是个皇帝,罗大春却命苦得像黄莲。三岁死娘,四岁死爹,隔房幺叔把他养大。十二岁起就给生产队放牛,十八岁参加“农业学大寨”突击队,结果修梯田放炮,炸断了一只手臂,三十五了还没有说上老婆。土地一下户,这罗耷儿渐渐成了全村最穷的人。
  打不了工,做不了手艺,一只手臂也种不好庄稼,不穷才怪。
  村里就他拖了后腿,不然早全部脱贫了。为这个,村长没有少挨乡长的批。
  罗耷儿养过鸡,得鸡瘟。养过蜂,得蜂玻养过鱼,一夜间被人放药毒死。他不但脱不了贫,还欠乡信用社一万多块钱。这不,不知从那儿得来消息,说养眼镜蛇发财。听说城里人现在不知吃什么才好,干脆吃有毒的,越毒越好,于是毒蛇成了他们的佳肴。
  罗耷儿的蛇种是从山东的一个养殖场买来的。
  这眼镜蛇吃得更挑剔,得用鸡肉叮没得法,罗耷儿每顿都是蛇吃鸡肉人吃素。但看着一天天长大的蛇儿,心里就会升起股温暖。政府要求脱贫,老百姓更需要改变自己的生活。罗耷儿和蛇,就像兄弟姊妹,朝夕相处。蛇不咬他,就像自己喂的狗不会咬自己。有时他还和蛇玩耍。特别是热天,蛇盘在身上,凉浸浸的,爽得很。
  但想不到呵,有只小蛇,在罗耷儿去喂食时,突然跃起,给喂食的手留下三个齿痕。
  就是这三个小小的齿痕,夺去了罗耷儿的生命。
  村长向乡长汇报,我们村终于脱贫了,没有一个困难户,全部越过了温饱线。
  乡长很高兴,当时就在电话里表扬了他。但还没隔半天,村长就焉头打脑。因为,他空欢喜了一常中午电视台的本县新闻说,县政府刚发了个文件,指出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物价也上涨了,原先的脱贫线不作数了,从今年开始,人均收入要上涨100元。按这个规定,我们村起码有五户人家在脱贫线下。
  那天,是罗耷儿上山的日子。
  人死了,一了百了。乡亲们集了钱和粮,举办了一个简单的葬礼。
  因为罗耷儿没有后人,村长只好来念类似于城里悼词的家祭。
  念累了的村长歇下来,大弯谄媚地递烟点火。讨好道:“村长,今年我们村该脱贫了,你说不定会上县城领奖呢!”
  村长飞起一脚就踢在大弯屁股上。踢得大弯鼓起两眼,半天还一愣一愣的。心想,这罗耷儿一死,村长也疯了?
  这时候,有个声音远远地传来:“收蛇呵,有蛇卖不?”
  没有人注意这个声音,只有村长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或许您还会喜欢:
不夜之侯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本书是中国茶人的一部命运史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茅盾文学奖评委会的评语:“茶的清香、血的蒸气、新的碰撞、爱的纠缠,在作者清丽柔婉而劲力内敛的笔下交织;世纪风云、杭城史影、茶叶兴衰、茶人情致,相互映带,融于一炉,显示了作者在当前尤为难得的严谨明达的史识和大规模描写社会现象的腕力。 [点击阅读]
今生今世
作者:佚名
章节:52 人气:2
摘要:据胡兰成说,张爱玲在送给他的照片背面写道:“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世事沧桑,多年后我们知道胡兰成其人,读他的书,却是因为张爱玲的缘故。虽然这有违张爱玲的意愿:“利用我的名字推销胡兰成的书,不能不避点嫌疑。”(一九七七年九月八日致夏志清)在张所着《对照记》中,也压根儿不见他的踪影。 [点击阅读]
余华《兄弟》
作者:余华
章节:70 人气:2
摘要:《兄弟》讲述了江南小镇两兄弟李光头和宋钢的人生。李光头的父亲不怎么光彩地意外身亡,而同一天李光头出生。宋钢的父亲宋凡平在众人的嘲笑声中挺身而出,帮助了李光头的母亲李兰,被后者视为恩人。几年后宋钢的母亲也亡故,李兰和宋凡平在互相帮助中相爱并结婚,虽然这场婚姻遭到了镇上人们的鄙夷和嘲弄,但两人依然相爱甚笃,而李光头和宋钢这对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弟也十分投缘。 [点击阅读]
余震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2
摘要:2006年1月6日多伦多圣麦克医院沃尔佛医生走进办公室的时候,看见秘书凯西的眉毛挑了一挑。“急诊外科转过来的,等你有一会儿了。”凯西朝一号诊疗室努了努嘴。沃尔佛医生挂牌行医已经将近二十年了。在还没有出现一个叫亨利?沃尔佛的心理医生的时候,早已存在着一个叫凯西?史密斯的医务秘书了。凯西在医院里已经工作了三十三年,可谓阅人无数。 [点击阅读]
你在高原
作者:佚名
章节:427 人气:2
摘要:《你在高原》包皮罗万象、精彩纷呈,是一部足踏大地之书,一部行走之书,一部“时代的伟大记录”。各种人物和传奇、各种隐秘的艺术与生命的密码悉数囊括其中。它的辽阔旷远与缜密精致得到了完美的结合;它的强大的思想的力量和令人尊敬的“疯狂的激情”,给人以巨大的冲击力。 [点击阅读]
冬天里的春天
作者:佚名
章节:36 人气:2
摘要:第一章第一节沉沉的大雾,似乎永远也不会消散地弥漫着,笼罩在石湖上空。迷迷蒙蒙,混混沌沌,任什么都看不出来,若不是咿咿呀呀的桨声,船头逆浪的水声,和远处湖村稀疏的、不甚响亮的鞭炮声,真会以为是一个死去的世界。那劈脸而来的浓雾,有时凝聚成团,有时飘洒如雨,有时稠得使人感到窒息难受,有时丝丝缕缕地游动着,似乎松散开了,眼前留出一点可以回旋的空际。但是,未容喘息工夫,顷刻间,更浓更密的雾团又将人紧紧裹住。 [点击阅读]
凉州往事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1风儿一阵紧过一阵,猎猎风声卷起的,不只是峡谷的惊叫,还有一颗少女的心。水英英幸福得要死了,她还从没跟家远哥这么亲近过这么幸福过呢。五糊爷带上拾粮上路的时候,还是一脑子的雾水。两天前他被青石岭牧场主水二爷召去,原以为是说丫头拾草的事,没想,水二爷只字未提拾草,倒是怪惊惊说,我想让拾粮到院里来。让拾粮去院里?这个老东西,总是做些莫名其妙的事。 [点击阅读]
出梁庄记
作者:佚名
章节:77 人气:2
摘要:阎连科:说《出梁庄记》是《中国在梁庄》的延续,不如直言它是《中国在梁庄》更为深刻的扩展和掘进。一个村庄遍布在一个国家,其足迹是一个民族命运的当代画影,其诉说的眼泪,是今日中国澎湃的浊浪。李敬泽:《出梁庄记》具有“人间”气象。众生离家,大军般、大战般向“人间”而去,迁徙、流散、悲欢离合,构成了中国经验的浩大画卷。在小说力竭的边界之外,这部非虚构作品展现了“史诗”般的精神品质。 [点击阅读]
包氏父子
作者:佚名
章节:5 人气:2
摘要:一天气还那么冷。离过年还有半个多月,可是听说那些洋学堂就要开学了。这就是说,包国维在家里年也不过地就得去上学!公馆里许多人都不相信这回事。可是胡大把油腻腻的菜刀往砧板上一丢,拿围身布揩了揩手——伸个中指,其余四个指头凌空地扒了几扒:“哄你们的是这个。你们不信问老包:是他告诉我的。他还说恐怕钱不够用,要问我借钱哩。”大家把它当做一回事似地去到老包房里。 [点击阅读]
哲理小品文(中国卷)
作者:佚名
章节:195 人气:2
摘要:○席慕蓉一电话里,T告诉我,他为了一件忍无可忍的事,终于发脾气骂了人。我问他,发了脾气以后,会后悔吗?他说:“我要学着不后悔。就好像在摔了一个茶杯之后又百般设法要再粘起来的那种后悔,我不要。”我静静聆听着朋友低沉的声音,心里忽然有种怅惘的感觉。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