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解忧杂货店 - 第四章:听着披头四默祷 9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9
  当木雕师的学徒并不容易,他的师父是典型的工匠脾气,既顽固,又不懂得通融。第一年,浩介只能做一些工具保养、材料管理和清扫之类的工作,在他读高中夜间部二年级时,师父才终于允许他雕刻。他每天必须削几十个规定的形状,直到完成品都一模一样为止,完全没有半点乐趣可言。
  他的师父心地很善良,也认真为浩介的将来着想,认为把他培养成能够独当一面的木雕师是自己的使命。浩介可以感受到师父的悉心指导并不光是为了培养接班人而已,而且师母也对他很好。
  高中毕业时,他才开始真正成为师父的帮手。首先做一些简单的作业,在逐渐习惯、获得师父的信赖后,工作内容渐渐有了难度,但也很有成就感。
  他每天都过得很充实。虽然一家人跑路的记忆并没有消失,但他很少想起,同时也觉得自己当初的决定并没有错。
  幸好没有跟着父母跑路,那天晚上离开他们是正确的决定。如果听从浪矢杂货店爷爷的建议,不知道现在会变成甚么样。
  一九八○年十二月,浩介从电视上得知披头四成员之一的约翰‧伦农遭到枪杀的消息,不禁深受打击。
  曾经为披头四疯狂的日子再度苏醒,痛苦和苦涩涌上心头,当然,其中也夹杂了怀念。
  约翰‧伦农有没有为解散披头四感到后悔?是不是觉得太早解散了?这个疑问没来由地浮现在脑海。
  但是,浩介随即摇着头。不可能。因为披头四解散后,四名成员都很活跃。因为他们终于摆脱了披头四的束缚,就好像自己摆脱了和父母之间的束缚,终于得到了幸福。
  一旦心分开了,就很难继续在一起──他再度体会到这件事。
  就这样过了八年,十二月的某一天,他在报纸上看到了惊人的消息。丸光园发生了火灾,而且有人在火灾中身亡。
  师父叫他去丸光园看一下。第二天,他开着店里的厢型车前往。自从他高中毕业时,去丸光园表达感谢之后,已经十几年没去了。
  丸光园的房子有一半被烧毁了,院童和职员借住在附近小学的体育馆生活,虽然有几个取暖器,但大家都冷得发抖。
  年迈的院长看到浩介来访很高兴,同时,对当年那个内心封闭,不愿意说出自己真实姓名的少年,终于长大成人,主动关心遭遇火灾的孤儿院感到惊讶。
  正当浩介准备离开时,突然听到有人叫他:“你是藤川吗?”一名年轻女子走向他。她年约二十多岁,身上穿着昂贵的毛皮大衣。
  “藤川,果然是你。”她双眼发亮,“我是晴美,武藤晴美,你还记得我吗?”
  浩介不记得这个名字。她打开手提包,从里面拿出一样东西。
  “那这个呢?应该记得吧?”
  “啊!”他忍不住叫了起来。
  那是一只木雕的小狗。浩介的确记得,那是他在丸光园时雕刻的。
  他再度打量眼前的女人,觉得似曾相识。

  “在孤儿院时?”
  “对,”她点点头,“我五年级的时候,你送给我的。”
  “我想起来了,只是……记忆很模糊。”
  “啊?是这样喔?我一直记得,而且把它当成宝贝。”
  “是吗?真对不起。”
  她露出微笑,把木雕小狗放回手提包,拿出一张名片,上面写着“汪汪事务所董事长武藤晴美”。
  浩介也递上了名片,晴美露出更加欣喜的表情。
  “木雕……你果然成为木雕专家了。”
  “师父说,我现在只能独当半面。”浩介抓着头。
  体育馆外有一张长椅,他们一起坐在长椅上。晴美说,她也是得知火灾的消息后赶来的,她主动向院长提出要提供援助。
  “因为从小在这里受到很多照顾,我希望可以藉由这个机会回报。”
  “是吗?妳真了不起。”
  “你也一样啊。”
  “不,是我师父叫我来的,”浩介低头看着她的名片,“妳自己开公司吗?是甚么公司?”
  “一家小公司,针对年轻人企划一些活动,以及企划广告。”
  “是喔。”浩介应了一声,因为他完全无法想象是怎样的公司。
  “妳这么年轻就自己开公司,真厉害。”
  “一点都不厉害,只是运气比较好。”
  “我觉得不可能只有运气,能够有勇气自己开公司,就很厉害了。毕竟被人雇用,领别人薪水的生活比较轻松。”
  晴美偏着头说:
  “应该和个性有关吧,我不喜欢听人使唤,我在外面打工时,也常常做不久。所以,离开孤儿院时,我不知道自己该做甚么,为这件事伤透了脑筋。那时候,有一个人向我提供了宝贵的意见,所以我决定了自己未来要走的路。”
  “喔?有一个人?”
  “我跟你说,”她停顿了一下后,继续说:“是一家杂货店。”
  “杂货店?”浩介皱起眉头。
  “我朋友家附近的杂货店,那家杂货店很有名,专门帮人消烦解忧,听说周刊也曾经介绍过。当初去谘商时,我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没想到得到了很好的建议。因为有他,才有今天的我。”
  浩介说不出话,她说的绝对就是浪矢杂货店。除了那家店以外,不可能还有第二家杂货店做这种事。
  “你不相信这种事吗?”她问。
  “不,不是。喔,原来有这种杂货店。”他故作平静。
  “是不是很有意思,我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
  “无论如何,既然妳的公司经营顺利,那就很好啊。”
  “托你的福,不瞒你说,目前我副业赚得比较多。”
  “副业?”
  “我在做投资,股票啦,不动产之类的,还有高尔夫的会员证。”
  “喔。”浩介点着头,最近常听到这类话题。不动产价格飙涨,景气持续攀升,所以,木雕的生意也很不错。
  “藤川,你对股票之类的有兴趣吗?”
  浩介苦笑着摇头,“完全没有。”
  “是吗?那就算了。”

  “怎么了?”
  晴美犹豫了一下,才开口说:
  “如果你做投资买了股票和不动产,在一九九○年之前都要脱手。因为日本经济会在之后走下坡。”
  浩介不解地注视着她的脸,因为她说话的语气太有自信了。
  “对不起。”晴美尴尬地笑了笑。
  “我在胡说八道,你别放在心上。”说着,她看了一眼手表,站了起来,“因为久别重逢,我太高兴了,希望下次有机会再见面。”
  “嗯,”浩介也站了起来,“妳也多保重。”
  和晴美道别后,浩介回到车上,发动引擎,准备驱车离开,但立刻踩了煞车。
  浪矢杂货店。
  他突然很在意那家店。浩介并没有听从浪矢爷爷的建议,也觉得自己当初的决定是正确的,但也有人像晴美一样,至今仍然对浪矢杂货店心存感激。
  那家店现在不知道怎么样了。
  浩介再度踩下油门,犹豫了很久,最后还是驶向和回家的路相反的方向。因为他想看看浪矢杂货店。那家店八成已经倒闭了,只要确认这件事,就了却了他的一桩心事。
  他十八年没有回到从小生长的城镇。他手握方向盘,不断唤醒往日的记忆。虽然他不认为有人看到他的脸,就会认出他,但还是小心翼翼地避人耳目,当然更不敢靠近以前住的地方。
  整个城镇和以前感觉不一样了,也许是受到景气的影响,附近多了很多房子,路也整修过了。
  浪矢杂货店依然故我地伫立在原来的地方。房子变得很旧,广告牌上的字也看不清楚了,但房子仍然好好地坐落在那里。只要打开锈迹斑斑的铁卷门,店内应该有不少商品。
  浩介走下车,走向杂货店,怀念和悲伤不断涌上心头。多年前的夜晚,为了是不是该和父母一起跑路而烦恼,把信投进投递口的情景历历在目。
  当他回过神时,发现自己走进了防火巷,绕到屋后。那个牛奶箱仍然还在。他打开盖子,里面是空的。
  他叹了一口气。这样就好了,这件事已经画上了句点。
  就在这时,旁边的门打开了,一个男人走了出来,年纪大约五十岁左右。
  对方也吓了一跳,可能没想到这里会有人。
  “啊,对不起。”浩介慌忙关起牛奶箱的盖子,“我不是甚么可疑的人,只是、那个……”他一时想不到适当的借口。
  男人一脸讶异地看看浩介,又看着牛奶箱,然后问:“你该不会曾经来谘商过?”
  “呃!”浩介看着对方。
  “不是吗?不是以前曾经写信向我父亲谘商的人吗?”
  浩介吓了一跳,茫然地微张着嘴,对他点点头。
  “没错,但是很久以前……”
  男人的嘴角露出笑容。
  “我果然没猜错,因为其它人不可能会去碰这个牛奶箱。”
  “对不起,我好久没回来这一带,突然觉得很怀念……”浩介向他鞠了一躬。
  男人在脸前摇了摇手。
  “你不必道歉,我是浪矢的儿子,我父亲八年前离开人世了。”

  “是吗?那这栋房子……”
  “现在没有住人,我偶尔回来看一下而已。”
  “不打算拆掉吗?”
  男人轻轻“嗯”了一声。
  “因为有某种原因,所以不能拆,要继续保留在这里。”
  “是喔。”
  虽然浩介很想知道是甚么原因,但觉得继续追问太失礼了。
  “你当初是谘商严肃的问题吧?”男人说,“因为你会看牛奶箱,代表你谘商的内容很严肃,而不是故意让我父亲为难的内容。”
  浩介知道他在说甚么。
  “没错,对我来说,的确是很严肃的问题。”
  男人点点头,看着牛奶箱。
  “以前我觉得我父亲做这些事很奇怪,有时间为别人谘商,还不如好好思考做生意的事,但后来发现那是他生命的意义,也受到很多人的感谢,所以,他自己也感到很满意。”
  “有人来道谢吗?”
  “嗯……对,差不多就是这样,有收到几封信。我父亲很担心自己的回答是否对他人有帮助,看了这些信之后,他似乎终于放心了。”
  “所以,那些信都写了感谢的内容。”
  “对,”男人露出严肃的眼神收起下巴,“有人在信中写道,他当了学校的老师后,灵活运用了小时候我父亲给他的建议。另外,还有不是谘商者本人,而是谘商者的女儿写来的信。当初她的母亲怀了有家室的男人的孩子,不知道该不该生下来,来找我父亲谘商。”
  “原来如此,看来有各种不同的烦恼。”
  “是啊,看了这些感谢信,我深刻体会到这一点。我父亲竟然持续为大家谘商了这么久,其中有该不该跟着父母跑路之类严重的烦恼,也有爱上了学校的老师这种包含了微妙问题的烦恼──”
  “等一下,”浩介伸出右手,“有人来谘商该不该跟着父母跑路吗?”
  “是啊。”男人眨着眼睛,似乎在问,这有甚么问题吗?
  “那个人也写了感谢信吗?”
  “对。”男人点着头。
  “我父亲建议他,应该跟着父母一起走,那个人在信中说,他照做了,也得到了良好的结果,和父母一起过着幸福的生活。”
  浩介皱起眉头,“请问是甚么时候收到感谢信?”
  男人露出一丝迟疑后回答说:“我父亲过世前不久,但这也牵涉到很多因素,所以感谢信并不是在那个时候写的。”
  “甚么意思?”
  “其实──”男人说到一半又闭了嘴,然后嘟囔说:“真伤脑筋啊,我太多话了。总之,你不要放在心上,没甚么特别的意义。”
  男人的样子不太对劲,他匆匆地锁上后门。
  “那我就先走了。你可以留在这里继续参观,其实也没甚么东西可以参观的。”
  男人怕冷地缩着身体,走进防火巷。浩介目送他的背影离开,再度将视线移向牛奶箱。
  有那么一剎那,他觉得牛奶箱似乎扭曲了。
或许您还会喜欢:
星球大战前传2:克隆人的进攻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他沉浸在眼前的场景中。一切都那么宁静,那么安谧,又那么……平常。这才是他一直盼望的生活,亲朋好友团聚——他深信,眼前正是那幅画面,尽管惟一能认出的面孔是疼爱自己的母亲。生活本该如此:充满温馨、亲情、欢笑、恬静。这是他魂牵梦索的生活,是他无时无刻不在祈盼的生活:体味暖人的笑容,分享惬意的交谈,轻拍亲人的肩头。但最令他神往的是母亲脸上绽出的微笑。此时此刻,他深爱着的母亲无比幸福,她已不再是奴隶。 [点击阅读]
暗店街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2
摘要:一我的过去,一片朦胧……那天晚上,在一家咖啡馆的露天座位上,我只不过是一个模糊的影子而已。当时,我正在等着雨停,——那场雨很大它从我同于特分手的那个时候起,就倾泻下来了。几个小时前,我和于特在事务所①里见了最后一次面,那时,他虽象以往一样在笨重的写字台后面坐着,不过穿着大衣。因此,一眼就可以看出,他将要离去了。我坐在他的对面,坐在通常给顾客预备的皮扶手椅里。 [点击阅读]
暗藏杀机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一九一五年五月七日下午两点,卢西塔尼亚号客轮接连被两枚鱼雷击中,正迅速下沉。船员以最快的速度放下救生艇。妇女和儿童排队等着上救生艇。有的妇女绝望地紧紧抱住丈夫,有的孩子拼命地抓住他们的父亲,另外一些妇女把孩子紧紧搂在怀里。一位女孩独自站在一旁,她很年轻,还不到十八岁。看上去她并不害怕,她看着前方,眼神既严肃又坚定。“请原谅。”旁边一位男人的声音吓了她一跳并使她转过身来。 [点击阅读]
暮光之城3:月食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谨以此书献给我的丈夫,潘乔感谢你的耐心、关爱、友谊和幽默感以及心甘情愿在外就餐也感谢我的孩子们,加布、塞斯及艾利感谢你们使我体验了那种人们甘愿随时为之付出生命的爱火与冰①有人说世界将终结于火,有人说是冰。从我尝过的欲望之果我赞同倾向于火之说。但若它非得两度沉沦,我想我对仇恨了解也够多可以说要是去毁灭,冰也不错,应该也行。 [点击阅读]
最后的星期集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2
摘要:我完整地得到了你我深知你已经属于我,我从未想到应该确定你赠予的价值。你也不提这样的要求。日复一日,夜复一夜,你倒空你的花篮,我瞟一眼,随手扔进库房,次日没有一点儿印象。你的赠予融和着新春枝叶的嫩绿和秋夜圆月的清辉。你以黑发的水浪淹没我的双足,你说:“我的赠予不足以纳你王国的赋税,贫女子我再无可赠的东西。”说话间,泪水模糊了你的明眸。 [点击阅读]
最后的莫希干人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初,美国才开始摆脱对英国文学的依附,真正诞生了美国的民族文学。而书写这个文学《独立宣言》的代表人物,是欧文和库柏,他们同为美国民族文学的先驱者和奠基人,欧文被称为“美国文学之父”,而库柏则是“美国小说的鼻祖”。库柏的长篇小说《间谍》(一八二一),是美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蜚声世界文坛的小说。他的代表作边疆五部曲《皮裹腿故事集》,影响更为广远;而《最后的莫希干人》则为其中最出色的一部。 [点击阅读]
此夜绵绵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终了也就是开始”……这句话我常常听见人家说。听起来挺不错的——但它真正的意思是什么?假如有这么一处地方,一个人可以用手指头指下去说道:“那天一切一切都是打从这开始的吗?就在这么个时候,这么个地点,有了这么回事吗?”或许,我的遭遇开始时,在“乔治与孽龙”公司的墙上,见到了那份贴着的出售海报,说要拍卖高贵邸宅“古堡”,列出了面积多少公顷、多少平方米的细目,还有“古堡”极其理想的图片, [点击阅读]
死亡终局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这本书的故事是发生在公元前二○○○年埃及尼罗河西岸的底比斯,时间和地点对这个故事来说都是附带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无妨,但是由于这个故事的人物和情节、灵感是来自纽约市立艺术馆埃及探险队一九二○年至一九二一年间在勒克瑟对岸的一个石墓里所发现,并由巴帝斯坎.顾恩教授翻译发表在艺术馆公报上的埃及第十一王朝的两、三封信,所以我还是以这种方式写出。 [点击阅读]
气球上的五星期
作者:佚名
章节:44 人气:2
摘要:气球上的五星期--第一章第一章演讲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介绍弗格森-弗格森博士——“Excelsior”——博士的风貌——彻头彻尾的宿命论者——“旅行者俱乐部”的晚宴——不失时机的频频祝酒1862年1月14日,滑铁卢广场13号,轮敦皇家地理学会的一次会议上,听众如云。学会主席弗朗西斯-M××爵士在向他可敬的同行们作一场重要的学术报告。他的话常常被阵阵掌声打断。 [点击阅读]
沙漠秘井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2
摘要:埃及人把他们的首都开罗称之为“凯旋之城”和“东方的门户”。尽管前一称呼早已徒有虚名,但第二个称呼却是名副其实。开罗确是东方的大门。作为大门,它就不得不首当其冲地面临西方影响的冲击,而这个当年的“凯旋之城”已老朽不堪,没有还手之力了。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