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坚硬如水 - 第十章伟大的胜利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1到敌人后方去
  到敌人后方去,把鬼子消灭净。在阶级社会中,革命和革命战争是不可避免的,舍此不能完成社会发展的飞跃,不能推翻反动的统治阶级,而使人民获得政权。革命是群众的革命,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革命,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革命。(红梅,你带的钱够不够?(够了的,要盖房也能买一间苫草哩。(这次你我是破釜沉舟了,买也得买回几条王镇长的证据来。(这么远的路。王家峪人不知肯不肯揭发王镇长。(放心吧,我就不信一个人能一辈子不犯错误,一辈子不得罪一个人。只要有钱,不怕把群众发动不起来。)
  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正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中国革命,实质上就是农民革命。在这种根据地上进行长期的革命斗争,决然不能忽视以偏远农村区域做革命根据地的观点。(爱军,我的腿累了,也渴得很。(我去给你弄点水喝,你等着我。(算了吧,咱们坐下歇一会……(红梅,你说怪不怪,我连续几夜做梦放火把程寺和牌坊全烧了,你说这梦啥意思?(你梦见我了吗?(我梦见咱俩还是在大队部的榆木桌上做那事,咔嚓一下桌子腿断了。你一尖叫,咱俩就掉在桌下了,你摔得到处都是血。(你真的梦见了血?(梦见你两腿间,你的那儿血像河一样流。(这就好了,爱军,梦见血是马到成功的征兆哩。)革命的规律———这是任何领导、指导革命的人都不能不研究和不能不解决的问题。群众革命的规律———这是任何领导和指导群众革命的人都不能不研究、不能不解决的问题。中国群众革命的规律———这是任何领导和指导中国群众革命的人都不能不研究、不能不解决的问题。中国北方群众革命的规律———它完全有别于中南方革命根据地群众革命的规律,这是北方地区的政治、文化、地理及生存环境决定的。任何领导北方群众革命的人都不能不考虑这一点,从而解决这一点。中国北方豫西山区耙耧山脉群众革命的规律———它又完全有别于北方山区和北方豫西山区的革命规律,这是耙耧山脉的历史、政治、文化及特殊的地理环境、生存条件所决定的,任何参加、引导、指导、领导耙耧山区的群众革命的人都必须琢磨这一点,研究这一点,解决因此产生的一切问题和矛盾。(爱军,到没到王家峪?(喏———快了,可能就是前边那个村。)我们现在从事的革命,是前所未有的革命。我们的革命是耙耧山脉这块特殊土地上的革命,因此,我们不但要研究一般的革命规律,还要研究特殊的革命规律,还要研究更加特殊的中国北方豫西山区耙耧山脉的群众革命的规律。我高爱军是地道的耙耧山脉人,我读书时是高材生,当兵时是优秀士兵,当班长是全连最优秀的班长,服役期间写的诗歌中的名句至今都在军队广为流传,怕我死后数十年也会如“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样在军队被广为传颂。我写的诗是“革命战士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革命战士是块泥,哪里需要哪里提;革命战士是块坯,哪里需要哪里砌”,这首诗最流传的是前两句。还有“视驻地如故乡,视人民如父母”那口号,都出自我的笔端和文章。我写的激扬文字曾几次登在《解放军报》和《工程兵报》上,退伍后在乡村革命这些年,省报和地区的报纸有时还写信向我来约稿。我有文化,见识多,过目不忘,能言善辩、敢做敢为、不怕牺牲、有勇有谋,又最了解耙耧山脉的人和物,山和水,草和树,禽和兽,男与女,老与幼,沙与土、虫与蝉、猪与狗,性与爱、春与秋,树叶与道路,方针与方言,政策和耕牛,贫穷和富裕,婚嫁与葬俗、快活与女人,猪狗与春秋,空气与房舍,破鞋与贞洁、伟大与男人,革命与饥饿,幸福与庄稼,还有寒露与冬至,成功与权力,崇拜与乌鸦,牛鬼蛇神与地富反坏右,人民群众与贫下中农,无产阶级与犁耧助耙。上至耙耧山脉的星月,下至耙耧山脉的狗屁,我无所不知,无所不晓,我咋就能到王家峪不马到成功呢?咋就可能不成为耙耧山脉的权力和革命的新星而冉冉升起呢?到敌人后方去,把鬼子消灭净。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2到敌人后方去事实上,现在回忆起来,总结起来,我向你们说这些的时候,我替你们发现了你们永生不能发现的伟大规律,那就是世界上最最复杂的事情往往最简单,最最简单的事情往往最复杂。正是因为革命有这样美妙的千变和万化,深奥和简捷,革命者才会从革命中得到乐趣和刺激,才会有那么多人不畏艰险地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中。要治疗红梅忧郁症复杂不复杂?想要打倒王镇长复杂不复杂?想要从猜测中证明王镇长和他家乡的王家峪大队的女支书赵秀玉有男女关系是一件小事吗?想以此达到革命与夺权的目的与平地起楼有啥儿两样呢?可我办到了。轻而易举地达到目的了,不仅打倒了王镇长,还把他送进了监狱里,定性他为现行反革命分子,判了他20年徒刑。而这件事的意外和简单,使我和红梅切实感受到了革命的魔力和刺激,完全彻底让红梅从庆东死去的阴影下面走将出来了,又回到了阳光下的舞台上,明白了为啥儿这年月连瞎子、瘸子和笨猪、野狗都想闹革命,都能闹革命,都想成为革命家和都能成为革命家的根本原因在哪儿。我和红梅是临近日落到了王家峪大队的。第一次到耙耧深处来,六十几里路,走了一半,搭乘了一半马车和牛车,加之路上两人说到高兴处,说到人心激奋时,又借着四野荒无人烟,就在路边脱下衣服做了两次那事儿(她终于又和先前一样激情满怀,哇哇乱叫了),到王家峪村头时,我已经累得双目昏花、两腿发酸,恨不能到谁家里喝一碗生水就躺在床上睡一觉。王家峪村坐落在一面山坡上,是王家峪大队的一个自然村,是大队部的所在地,可赵秀玉支书家却住在几里外的赵家洼,离这儿整整隔着两道梁子一条沟。王家峪村距山岭上的牛车马道有三里路,而那三里路则完全都是羊肠道。我们沿着一道沟边弯弯绕绕的一绳小路往王家峪村里走,坡地上有的小麦已经挣开冬寒旺旺绿绿了,有的还是入冬前播下不久的模样儿,从远处、高处去看那土地,有的黑黑茵茵,盛如浓云,有的花花搭搭,见黄见红,有褐有紫,使整面坡地像遇物赋形的一块巨大的地毯或床单啥儿的。山梁上和小路上没有一个人,只有两只野羊在路边的崖头悬着啃草儿,从田地里飞过来的腥甜的土味,温热灿烂,呈出薄薄的金色,在我们的鼻子下绕来绕去。村子里升起的炊烟,在平南西斜的日光下,是一种绚红柔美的颜色儿,如随风而起的丝线在半空飘飘荡荡的。(几年前这堤外荒滩一片/是咱们用双手开成良田/冒冬雪、迎春寒长年苦战/才使这荒滩变成米粮川/为垦荒咱流过多少血和汗/为垦荒咱度过多少暑和寒/开拓出肥田沃土连年得高产/百花盛开春满园)。红梅那天穿了一件我用大队的公款给她买的大红羊毛衣,套了一件小翻领的四扣衫,她边走边用那布衫襟儿在脸上扇着风,扇着扇着她立下不走了。在我们身边的田里冷丁儿跑出来一只野兔儿,半黄半白,竟敢在路边瞪着火样的眼睛不动弹。红梅朝那野兔一扬手,它朝田里跑几步,又回头望着我们俩。红梅叫:“爱军,快看!”伟大的兔儿哟,它是不是一只精灵呢?你们猜它引导我看见了啥儿了?我看见有兔窝的那块田里,方方正正,二亩有余,那麦苗竟有一半已经抬头挺胸,身高半尺,乌黑发亮,而另一半则身高三寸,半青半黄;然你再往地边细看,还有一畦田地的麦苗好像刚刚从土里拱出来,似乎还没从冬眠中睡醒一模样。我有些奇怪了,一块田地的麦苗竟有三种长势和苗色。再看那块田土,五寸高的苗儿这边,田里的坷垃又细又碎,三寸高的那儿,坷垃偏大偏硬,冬眠苗的那边,仿佛刚刚才犁过。(遇事要仔细分析,寻找前因后果,抓住主要矛盾或主要矛盾的主要线索,这样才能逮住矛盾,解决矛盾,干好工作。)难道这不是一块田地吗?又明明是一块田地哩,大田埂四方四正的把这三种苗地围在了一起呢。一块田地为啥有三种麦苗呢?红梅唤:“爱军,你看这兔呀!”
  (伟大的兔儿哟)我又朝前起走了几步,到另一块三角地里,发现三角地里的麦苗一样是有的刚出土,有的已经十二分的绿旺了。(没有发现,就没有创造,没有创造,社会就只能原地踏步,永远不能前进。)红梅叫:“爱军,你往哪去呀?”我说:“我去尿一泡。”“尿一泡你用走恁远?你怕我是不是?怕我你今夜儿就别和我睡一块。”我到同一块麦地有两三种苗的田头上,用脚在苗色相差、坷垃相差的地头踢来踢去。我踢到第二块田地时,伟大的发现在我的脚下哐咚一响,果然如平地起楼一样出现了:我看见在地下几寸深的地方埋着一个木橛儿。我弯腰把那橛儿扒出来,见那橛儿上写着三个字:王保民。我又到另一块田里苗色相差的田头扒,又扒出一个木橛儿,上边仍然写着三个字:王大顺。我一连在那面坡地扒出了六个木橛、木牌儿,每个橛儿、牌儿的上边都写着一个人名字。这时候,我脑子轰然炸开了,一个天窗的光明照进了我的头脑里,就像红旗插进了刚被攻下的敌堡里,号角吹响在了一个山头上,灯塔出现在了一片茫茫的大海上。红梅惊奇地站在我身边,她说:“你干啥?”我把一个木橛塞到她手里,又到另一处去扒着,去证明我那惊心动魄的猜测和发现。红梅看着那木牌怔一会,忽然醒悟了啥儿样,她丢掉那橛儿,也兴奋地去帮我在那地头儿里扒,我们就又扒出了一个写有名字的木橛儿。我们如疯狗刨食,饿鸡刨土样又扒出了四个木橛儿。最后我们扒出了一个又窄又短的木橛,看到那上边的名字我们惊住了,兴奋在脸上凝住了,我和红梅跪在地上,四只手捧住那些普普通通的木橛像捧住一块块烧红的铁样颤抖了,哆嗦了,呼吸被激动堵住了。那木橛儿写的是镇长的名字:王振海。这时候,从梁道的哪儿,传来了浑浊缓慢的牛蹄声和脚步声。一抬头,我们看见一位老人扛着一架老犁,赶着一头红牛从梁上下来了。我和红梅啥儿也没说,她看了我一眼,我一下上前抱住她,将她拥在怀里就朝身边的地埂下边滚过去,(地雷战,嘿!地雷战)像滚雷躲弹样我俩滚到一道二尺高的土坎下,紧紧地抱住不动了。两个舌尖像蛇头一样在一块厮打起来了,一会我攻进了她的嘴里边,一会她又回击进了我的嘴里边。我把她香甜的唾液吸进我的嘴里咽下去,她又吃了亏似的要求我把她的唾液还回去,我就只好把我的唾液通过舌头加倍的还给她。越来越近的牛蹄声和脚步声像石块泥板样从麦地压过来,搁在我们头顶和我们激动上,使我们不敢大声呼吸,不敢乱说乱动,只能用我们的舌尖庆贺我们伟大的发现和初战告捷的辉煌成功与伟大无比的胜利。牛蹄落在长满野草的小路上,像空虚的泡桐木敲在泥土上,显得那样柔和与悠闲,恬静与安逸,老人的脚步,也和牛蹄一样的悠闲和慈祥,可那些声响从我们身边过去许久,我和红梅还是屏住呼吸不敢动。我就那样缚住她生动灵活的舌尖,让它在我的嘴里如熟睡的蛇一样。我就那样伏在她富有弹性的身子上,那样让牛和老汉从我们身边走过去,走进落日中的王家峪,然后我把她的舌头放回到它的窝洞了。我们长喘了一口气,拿着那写有王镇长名字的木橛相互依偎在地埂的矮崖下。她说:“这儿的人竟敢把土地分给各家各户哩。”我说:“毛主席说的资本主义要复辟可真不是危言耸听吓唬人。”她说:“这比他俩有男女关系重要得多。”我说:“把这些木橛、牌子全都收起来,再弄几份证明这些都是由王镇长支持的证言材料,谁敢不让王振海从镇长的位置上滚下来,谁就得从他的位置上滚下来。”然后,日头叽叽哇哇落山了,从山梁那边传来了只有在山里人和我这样的乡村神人,才能听到的日落西山时的叽哇声。3到敌人后方去我们那一夜住的是一个有三间土瓦房的小院儿,因为红梅怕虱子和跳蚤,那一家刚好年前才娶了新媳妇,大门和新房屋里门上的对联都还色不褪纸、字不少勾儿。我们进村时社员们都惊奇地瞪着眼睛看我们。我们也发现这儿竟真的过着天堂的日子哩———那些夜饭早的人家把饭碗端到门口上,手里竟还夹着油烙馍或是白蒸馍(我日他祖先,这在程岗镇只有过年时各家才能吃上的饭食,他们日常竟都吃到了,)他们望着红梅和我(主要是红梅)像望着两个从天上掉下来的人。她白皙的皮肤、黑亮的剪发,长长的脖子和脖子下的红毛衣以及小翻领布衫展览出来的一块细嫩的白,还有乡下人从来不穿的直筒裤(他们大多还穿着大裆细腿裤,男的把裆折起来,系着布腰带,女的裤裆上开着一道口,那口在右胯或左胯,裤子不分前或后,多半都系红腰带)。媳妇、姑娘们看见红梅眼睛都比往日亮起来。(她们也看我),男人、小伙们看见红梅就把目光移到一边去,移到我的身子上。然后,他们就都不再吃饭了,碗、筷、馍都僵在手里了。我们说我们是从县上下乡搞社教(社会主义教育)的干部回去开急会,天黑了想在这儿借宿住一夜,就有一个中年男人(后来知道是生产队长,叫李林)把手里的碗往一块石头上一放“那你们住到乔德贵的家里吧,他孩娃上月才结婚,新房新床新被子。”(多么朴素、真挚的无产阶级感情哟。)我们就被领进了乔德贵的家里了。一进院落门,就看见那有三分地的大院里,有一头红牛栓在一棵枣树上,一架老犁挂在屋檐下,而迎接我们的老人正是日落前我们遇到的那老汉(红梅怔着看看我,我狠狠瞪了她一眼,她立刻又如我一样若无其事,夫唱妇随了)。德贵老汉把我们迎进他的上房里,让新媳妇下灶房给我们烙了葱花大油饼,烧了鸡蛋白面汤,让他孩娃去把新房收拾打扫了。为了不让李林派人去通知支书赵秀玉有县里的社教干部到了王涧峪,我们不停地和李林说话儿,拉家常。他陪我们吃完饭,还是德贵家的孩娃把他的饭碗送回到了他家里。月亮升将起来了。夜饭也过了。我们大家坐在德贵家有些尴尬了。这当儿红梅在教新媳妇如何用粗毛烂线织毛衣(我智慧的红梅,我的心,我的肉,我理想的革命伴侣和女人!)我便掏出两块钱递到德贵老汉手里边,说这是饭钱,是我们社教干部下乡必须要给贫下中农交的伙食费。德贵老汉有些生气地把钱还给我:“你们一辈子能到耙耧山里几次哩?”我又把钱还给他:“一次也得交。这是组织纪律哩,这是党的传统哩。”德贵老汉说:“啥儿纪律呀,你们在党的人,吃贫下中农的饭,就是吃自家的饭,哪有自家人吃饭还交钱收钱的理?”红梅在一边帮腔了(我的灵魂我的肉,她敲了多么好的边鼓哟):“王老伯,你就收下吧,不收我们回到县里党小组会上还要检讨呢。”我忙道:“《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都有规定呀,都是毛主席订下的规矩呢。”(这多么像是一出排练好的戏。)德贵老汉拿着钱有些为难了。队长李林吃过了饭正在抽旱烟,这时候他把烟锅在鞋底上磕了磕,一锤定音说:“这样吧,你们一人交两毛钱,德贵你就收下四毛钱,算二位干部交了饭钱,没有犯啥儿规定。我听振海说过他下乡吃饭也是要给人家交上饭钱的。”说到了王振海。终于说到了王振海。红梅教人家织毛衣的手停住了:“你们说的振海是谁呀?”李林道:“就是王镇长,程岗镇的王镇长。”我的样子有些吃惊了:“王镇长就是这个村里的人?”李林和德贵老汉有几分自豪地同声道:“他家就住后边的第三家。”我和红梅就像他乡遇了故知样,一轮一句地说我们和王镇长是多么的熟,对王镇长是多么的敬佩和敬重,说我是县里组织部的干事,专给县长、县委书记写材料,写大会的发言稿;说红梅是县委宣传部的通讯员,专门给地区和省报写稿子,就是记者那一行,也就相当于省报住在县里的记者吧,说她写的表扬稿还上过《人民日报》哩,表扬的是一个公社书记,现在那公社书记已经是了县委的一个最年轻的副书记。话到这儿,生产队长李林、贫农德贵老汉和那一对新婚的年轻夫妇的眼睛在煤油灯下全都瞪大了,像突然有两尊神佛降在了王涧峪样不可思议了。队长李林说:“天呀,你们是县长身边儿的人?你们多给县长嘀咕嘀咕我们村里的振海,他是提着脑袋为老百姓做事哩。”(这多么像是台词哟!)红梅说:“我去采访过王镇长———采访就是和人家坐下聊天儿,可王镇长不是那种爱让人家表扬的人,你采访他,他光说别人好,一句也不提自个儿。”队长李林在自己腿上拍一下:“对,我了解他。我俩自小是捏同一泡尿泥长大的,可后来他当兵了,闹大了,回来又当了镇长啦。我知道他自小就是那种有好处都要让给别人的人。”我说:“就是那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县委早就想树这样一个典型,让全县的干部学习哩,可就是发现不了有这样的人。”李林又点了一袋烟:“你们给县长建建议,就树振海这样的人,他文化不高,可心里全装着百姓哩。”红梅立马丢下粗毛乱线,取出一支笔和笔记本(我的心,我的爱,我的肉身和灵魂):“他有啥儿事迹你说具体一点儿。”李林吸着的烟停在了嘴边上,像要说啥却又咽将回去了,且还看了一眼德贵一家人。一片沉默。我说:“有啥不便说的就别说,现在形势复杂哩。不过你们可以把王镇长专为贫下中农着想的事迹提供一点儿,只要是真的为百姓着想,为群众着想,就是真心为党和人民着想,做了错事我们也会守口如瓶,就是县长、书记知道了,不仅不批评,还私下里表扬和提拔。”我看了李林队长一眼,有些神秘地接着道:“新提拔的县委副书记赵青你们知道因为啥?他原来是大庙公社的书记,据说他去年把一个大队的土地分给各家各户了,使那个村亩产平均达到了450斤。”
  军、夏红梅他们有条件把这副担子挑/都出身贫农本质好/从小就为理想受尽煎熬/满怀着深仇把敌手的罪证找/立誓要把敌人铲除掉/革命中他们身经百战、家破人亡屡建功劳/相信他们心红红似火,/志坚坚如钢,/定能够战胜王姓座山雕。这是另一户殷实的家庭,房檐下还挂着一排几吊去年秋天的玉蜀黍。队长李林让我们参观了房檐下那吃不尽的丰收粮,又领着我们去一间小屋看了主人家囤积的几缸小麦和大豆。我们走进屋,腐暖的粮香味洪水一样把我们差一点淹死掉。可我说:“粮食够吃吧?”房主笑笑:“打死也吃不完。”红梅说:“你们觉得地分给自己好,还是集体种着好?”房主看着队长。队长说:“说吧,都是好人,你有啥说啥。”房主说:“多亏了王镇长。当然是分给自己好。”我说:“为了王镇长,你愿不愿把分地的情况写个材料让我们带回去?”房主说:“我愿意,可我不识字。”队长看着红梅:“你写,让他按手印。”红梅就写了。我们走了几家,闹了几分证言材料,最后往王德贵老汉家里去时,已经是星月满天,地上如霜了。没有想到耙耧山里的夜会那么静,我们的脚步声折裂的竹竿样清脆而响亮。能看见王家峪对面山梁上的一个村庄像一道树影样在半坡摆动着,从那里传来的狗吠淡白淡青地越过沟梁荡过来,在我们头顶飘散了。红梅说,“那是啥儿村?”队长说:“赵家洼,支书秀玉家就住在那个村。”我们想起赵秀玉和王镇长的关系了。我们本来是为了捕捉那层男女关系而来的,可革命形势的千变万化,繁复中孕含着简单,简单中包皮含着复杂;偶然孕育了必然,必然中又有着偶然。这些哲学的关系,这些矛盾论、相对论让我们在工作中活学活用之后,与当时、当地的实际结合之后,使我们抓住了更为主要的矛盾和线索,使原来设想中的主要矛盾转化为次要矛盾了。使我们抓住主要矛盾之后,疏忽(暂时的忘记)次要矛盾了。现在,主要矛盾基本解决了,次要矛盾又上升为主要矛盾了。我说:“李队长,土地分给各户,王镇长是支持者,赵秀玉是具体落实者,王镇长就不怕赵秀玉有一天把他出卖吗?”队长说:“咋会呢?秀玉不仅是支书,还是王镇长的亲表妹。她是王镇长他姑家的大闺女,她咋会去出卖她表哥?”月亮像受潮的一圈白纸贴在天空上,村头地上的树影有窸窸窣窣的晃动声。在这奇静山脉的半夜里,我们听见了已经分给各户的自留地的麦苗在吱吱吱地生长着,还听见了队长说话的语气里有我们对山区社会关系粗浅不熟的吃惊和不解。他说:“山里人最讲人品了,振海是为了王家峪几百口人过上吃饱穿暖的好日子,才提着脑袋把地分了的,谁会昧着良心去告他?”(原来是这样!我们只有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才会明白这一切。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群众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我们回到德贵老汉家,德贵老汉一家都还没有睡,都在等着我们哩。我们一走进院落里,德贵老汉就用手捂着一个油灯迎将出来对我说:“你和我娃睡到上房西屋里,那也是一床新被子;让我娃媳和她睡到新房里,她们都是年青人。”我和红梅都怔了,我们是多么的需要以赤身裸体睡在一张床上亲亲吻吻、拥拥抱抱、抚抚摸摸、疯疯狂狂的来庆贺我们的伟大成功啊!多么的需要紧紧地搂在一起,在同床共枕中密谋我们下一次的革命行动啊!我望着红梅,看见在月光中的灯光下,她的眼里有一团火光在闪烁,我的眼睛这当儿被她的火光燃烧了我们就那么轻轻微微望一下,彼此就心领神会、血脉相通了(这就是爱,伟大的革命爱情和欲望),于是我对德贵老汉说:“咋样儿睡都行,我俩不算老夫老妻,可也结婚几年啦。”队长和德贵老汉的眼睛睁大了:“你俩是两口?”红梅脸红了:“结婚没几年。”队长叫:“咋不早说哩。”又扭头望着德贵老汉吩咐道:“让娃和他媳妇睡到上房里,让二位干部睡到新房里。”一切就这样安排了,一切就这样成功了。我们的耙耧之行,我们的这次到敌人后方去,如一出戏样不仅掌握了敌人的全部内情和证据,而且还有了我和红梅有生一来第一次在真正的新婚床上的第一夜。那是多么令人神魂颠倒的一夜啊。4到敌人后方去到敌人后方去把鬼子消灭净工农弟兄们哪我们是一家人本是一条根哪都是受苦人我们盖的房我们种的粮地主买办黑心肠都把我们剥削光到敌人后方去把鬼子消灭净跟着共产党拿起刀和枪抗战的一天来到了前面有曙光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我们求解放撩倒一个,俘虏一个缴获它几支美国枪
或许您还会喜欢:
北平无战事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简介:1948年,太平洋战争结束后三年,北平经济崩溃、民生凋敝,看似平静的北平城内暗流汹涌。国共两党决战之际,以蒋经国为首的国民党少壮派,突然对涉嫌通共的国民党空军王牌飞行员方孟敖委以重任,将其飞行大队改编为国防部经济稽查大队,前往北平调查民食调配物资的贪腐案,藉此打击以方孟敖的父亲、国民党中央银行北平分行行长方步亭为核心的孔宋家族贪腐势力, [点击阅读]
村子
作者:佚名
章节:84 人气:2
摘要:祝永达在村口那棵松树下碰见马秀萍是很偶然的事情,当时,他不可能产生这样的念头:有朝一日娶马秀萍为妻,从此甜甜美美地活人过日子。那是!”979年早春二月的一个晌午。走在田地里的祝永达觉得明媚的春天仿佛是从他脚底下生长出来的,解冻了的土地酥软而仁慈,从枯萎的色泽中挣脱出来的麦苗儿扑面而来。远远近近的村庄里传来孩子们的嬉闹声、鸡鸣狗吠声和空气中逸散出的各种细微的声音在表示大地苏醒了活跃了。 [点击阅读]
第二个太阳
作者:佚名
章节:25 人气:2
摘要:一一列火车向南急驶。其中一节平板车上装载着一辆小吉普和一辆中型吉普。兵团副司令秦震坐在小吉普司机旁边他的坐位上。雨水在风挡玻璃上狂泻奔流,风把雨水旋进吉普车厢里面,凉渗渗的大雨点扑在秦震的脸上,他的美式军大衣和微微敞开的军装上衣的领口,都淋湿了,雨水聚汇起来,顺着脖颈流注到胸膛上。参谋、警卫员几次请他搬到后面中型吉普电台车上去,他却断然拒绝了。因为在这种历史转折关头,他宁愿在暴风雨里猛进。 [点击阅读]
红塔乐园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皮皮鲁属虎,他的同学也都属虎。他们盼望在虎年能有一番奇特的经历。果然,在虎年中,属虎的皮皮鲁和他的同学们经历了一场难忘的故事--皮皮鲁上课的时候盼放学。下课铃响了,他又怕放学。放学以后干什么去呢?“皮皮鲁,咱们找个地方玩吧!”这天下午放学后,苏宇在学校门口等着皮皮鲁。“玩什么?”皮皮鲁两手一摊,感到没什么可玩。一群麻雀落在电线上。“要是有个足球场就好了。”苏宇叹了口气。“少年宫有!”田莉眼睛一亮。 [点击阅读]
芙蓉镇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小说描写了1963—1979年间我国南方农村的社会风情,揭露了左倾思潮的危害,歌颂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的胜利。当三年困难时期结束,农村经济开始复苏时,胡玉青在粮站主任谷燕山和大队书记黎满庚支持下,在镇上摆起了米豆腐摊子,生意兴隆。 [点击阅读]
金瓯缺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序写历史小说有写历史小说的困难。不熟悉史实,则不会原原本本地写成有条有理、丝丝入扣的文章。姚雪垠同志的《李自成》就是在刻苦钻研的基础上,搜罗了大量的资料,用去伪存真、剔异求同的科研手法才理出一个线索来的,所以历史知识就是最基本的一个必要条件。 [点击阅读]
鲁迅《呐喊》
作者:鲁迅
章节:38 人气:2
摘要:《呐喊》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愿望。这部小说集于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出版社出版,集中有《狂人日记》、《药》、《明天》、《阿Q正传》等十四篇小说,出版后得到很大回响。 [点击阅读]
Q版语文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从前啊,有一片大森林。森林里住着七个白雪公主和一个小矮人,而且白雪公主们爱穿着高叉泳衣去打猎(哎呀,不好……不好意思啊,作者又跑题了。真是低能且变态!)。森林里住着一只美若天仙的猪妈妈,(听猪五郎说的)猪妈妈生了三只可爱的猪娃娃。猪娃娃一天天长大了,猪妈妈想,该是他们独立生活的时候了。猪长大了,都是要独立谋生的。于是在孩子们生日这天,她把三只小猪叫到身边。 [点击阅读]
三家巷
作者:佚名
章节:40 人气:2
摘要:公历一千八百九十年,那时候还是前清光绪年间。铁匠周大和他老婆,带着一个儿子,搬到广州市三家巷来住。周大为人和顺,手艺精良,打出来的剪刀又好使,样子又好,真是人人称赞。他自从出师以后,就在西门口一间旗下人开的正岐利剪刀铺子里当伙计,几十年没换过东家。他老婆也贤德勤俭,会绣金线,手艺也很巧。夫妇俩省吃俭用,慢慢就积攒下几个钱来,日子倒也过得满欢喜。 [点击阅读]
三毛《撒哈拉的故事》
作者:三毛
章节:18 人气:2
摘要:三毛,我亲爱的女儿:自你决定去撒哈拉大漠后,我们的心就没有一天安静过,怕你吃苦,怕你寂寞,更担心你难以适应沙漠的日常生活。但每次接你来信好像都在天堂,心情愉快,对生活充满信心。物质上的缺乏,气候的骤变,并没有影响你的情绪。我想可能是沙漠美丽的景色*深深地迷惑了你,夕阳中的蜃楼,一望无垠的黄沙,一向是你所神住。一旦投入其中,谁能体会?谁能领略?所以,这次你去撒哈拉,我和你父亲都没有阻止。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