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呼吸秋千 - 收拾行装 一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我所有的东西都带在身边。
  换句话说:属于我的一切都与我如影随行。
  当时我把所有的家当都带上了。说是我的,其实它们原先并不属于我。它们要么是改装过的,要么是别人的。猪皮行李箱是以前装留声机用的。薄大衣是父亲的。领口镶着丝绒滚边的洋气大衣是祖父的。灯笼裤是埃德温叔叔的。皮绑腿是邻居卡尔普先生的。绿羊毛手套是费妮姑姑的。只有酒红色的真丝围巾和小收纳包皮是我自己的,是前一年圣诞节收到的礼物。
  1945年1月还在打仗。大冬天的,我要被送到俄国人那里去。天晓得是什么鬼地方。这消息让大家震惊。每个人都想送我点儿什么,指望它们兴许能派得上用场,虽然它们什么忙也帮不上,因为这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能帮得上忙。因为我上了俄国人的名单,这是铁板钉钉的事,所以大家都心思不一地送了我点儿东西。我收下了它们。十七岁的我心想,这次离家来的正是时候。不一定非得是上俄国人的名单,只要能离开家,只要将来情况不会变得太糟,于我而言甚至是件好事。我要离开这针尖大的小城,这里所有的石头都长着眼睛。我一点儿都不害怕,而是掩饰着自己迫不及待的心情。还有几分良心不安吧,因为那份让我的亲人绝望的名单,于我却是颇可以接受的处境。他们担心我在异地他乡会出事儿。我只想去一个没有人认识我的地方。
  其实我已经犯了点事儿,见不得人的事儿。它变态、肮脏、无耻,也妙不可言。这事儿发生在桤木公园,就在浅草丛生的小山包皮后面最隐秘的地方。回家的路上,我去了公园中央的那个圆亭子,每逢节假日总有乐队在那里演奏。我在里面坐了一会儿。透过细木缝,阳光刺眼地扎了进来。我看到了恐惧,空洞的圆形的、四边形的、梯形的恐惧,经由白色的藤蔓和利爪连在了一起。这个图案里有我的迷乱,也有我母亲脸上的震惊。在亭子里我对自己发誓:我再也不来这个公园了。
  我越是不让自己去,就去得越勤。两天之后我又去了,公园里的人都管这叫“幽会”。
  第二次幽会时,我见的还是第一次约的那个男人,绰号叫做“燕子”。第二个男人是新来的,绰号叫“圣诞树”。第三个叫“耳朵”。接着来的是“绳子”,然后是“黄鹂”和“帽子”,再后来是“兔子”、“猫”、“海鸥”,还有“珍珠”。只有我们知道,哪个绰号对应哪个人。大家在公园里肆意更换着伴侣,我也任由他们把我转来转去。那是夏季,桦树皮是白色的,茉莉花丛和接骨木林中,茂密的枝叶组成了一道道密不透风的绿色墙垣。
  爱情是季节性的。秋天的到来结束了公园里的这一切。叶子掉光了,幽会也随我们一起转移到了海王星游泳馆。铁门旁挂着绘有天鹅的椭圆形徽章。每个星期我都会去跟一个比我年龄大一倍的男人约会。他是个已婚的罗马尼亚人。我不问他叫什么,也不说自己叫什么。我们错开时间去。售票亭碎花玻璃隔板后卖票的女人,明鉴照人的石板地,圆圆的中柱,绘有睡莲图案的墙砖,雕花的木台阶,这一切都应该想不到,我们是来赴约的。我们先和其他人一起去泳池游泳。一直要到发汗箱〔旧时用来发汗的木结构装置,内有木凳,能容一人坐入,门关闭,顶板有一洞,人可将头伸到外面。〕那儿,我们才碰头。

  当年,每一次这样的幽会都可能引来牢狱之灾。我去劳动营之前是这样,自我返乡到1968年离开这个国家,那些年情况也是这样。要是被抓住了,至少要蹲五年牢。有些人就被抓到了,直接从公园或市游泳池带走,严刑审讯之后,投进监狱,从那儿再送到运河边的监禁营。现在我才知道,去运河的人都有去无回。就算回来了,也是一具行尸走肉:身心俱毁,未老先衰,与这世上所有的爱都绝了缘。
  在劳动营的时候,如果被抓住,我就没命了。
  五年后我被从劳动营放出来,日复一日漫步在喧哗的街道上,脑海里翻来覆去地想着,如果被捕的话,说是“当场抓获”再恰当不过了。我已经编好了无数的借口与不在场的证据,来驳斥这个罪名。我一直都背负着隐秘的包皮袱,已经太深、太久地将自己裹入了沉默之中,再也无法用语言倾诉心曲。即使我在诉说的时候,也不过是用另外一种方式裹缚自己罢了。
  为了能延长从桤木公园到家的路程,在最后一个幽会的夏季,我偶然走进了圆形广场上〔赫尔曼城的中心广场。赫尔曼城是德语的叫法,罗马尼亚语称之为“锡比乌”(Sibiu)。〕的三圣教堂。这次偶然昭示着命运。我看到了后来的岁月。在教堂侧立柱上的圣坛旁,圣者身着灰色的大衣,脖子间围着一头绵羊作衣领。这脖子间的绵羊就是缄默。有些事情是不能说的。但是,如果我说脖子间的缄默与嘴里的缄默是两码事,我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在我的劳动营岁月之前、之中与之后,我有二十五年的时间生活在对国家与家庭的恐惧中,畏惧那双重的毁灭:国家把我当罪犯囚禁,家人把我当耻辱放逐。麋集的街道上,我怀疑地盯着陈列柜、电车和楼房窗户的玻璃,盯着喷泉和小水洼反射出的镜面,好像自己就该是个透明人。
  我父亲是绘画老师。只要他一说“水彩”这个词,我就像被人踹了一脚似的悚然一惊,因为我脑子里满是海王星游泳池那些事。这个词告诉我,自己已经陷得有多深。我母亲在吃饭时说:别用叉子戳土豆,一下就戳散了,用勺子吧,叉子是用来对付肉的。我的太阳穴怦怦直跳。不是在说土豆和叉子吗,怎么又扯上肉了?她说的是什么肉呀?我的肉体已经被那些幽会搞得颠三倒四了。我做贼心虚,这些词总会出其不意地冒出来,击中我的要害。
  就像小城里所有的德国人一样,我母亲、尤其是我父亲,坚信金色发辫与白色长筒袜的美丽,坚信希特勒胡子的黑色四边形,坚信我们特兰西瓦尼亚〔罗马尼亚中西部地区。位于欧洲东南部,东喀尔巴阡山以西,多瑙河支流蒂萨河流域。居民除罗马尼亚人外,其余多为马扎尔人(匈牙利人)。一九四一年,德国人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九。二零零二年占百分之零点七。〕的萨克森人〔这一地区的德国人最初来自德国萨克森地区。〕属于雅利安人种。从纯身体的角度来看,我的秘密都已是最恶心不过了。和一个罗马利亚人有染,更是种族的耻辱。

  我只想离开家,哪怕是要进劳动营。我母亲不知道,她对我的了解有多么少,而且我走后,她想我肯定会多过我想她。这些让我深感歉疚。
  除了脖子间围着沉默之羊的圣者,我在教堂内的白色壁龛上还看到了一行刻字:“天命启动时间”。收拾行装的时候我就想:白色壁龛显灵了。现在就是已启动的时间。我还庆幸自己不用去前线的雪地里打仗。我勇敢得愚蠢,乖乖地收拾着行装,没有丝毫不情愿。系带子的皮绑腿、灯笼裤和带丝绒滚边的大衣,没有一样东西适合我。衣服不重要,重要的是这已启动的时间。不管是经历这样或是那样的事情,总之人是要长大的。我想这世界虽然不是化装舞会,但在这深冬季节要被送到俄国去的人,没有谁是可笑的。
  一个罗马尼亚警察和一个俄国警察组成了一个巡逻队,拿着名单挨家挨户查访。我记不得他们在家里是否说了“劳动营”这个词。如果没说,那么是否提到除“俄国”之外的其他字眼。如果说了的话,那“劳动营”这个词也没有吓着我。战争和幽会的事儿并未让我成熟,十七岁的我心智其实还处在极无知的孩童时代。“水彩”和“肉”这样的词会让我心惊肉跳,而我的脑子对“劳动营”这个词却无动于衷。
  那次用叉子吃土豆,我母亲说“肉”这个字点到了我的痛处。就是那次,我还想起了一件事。我小时候有一次在楼下的院子里玩,母亲在阳台的窗口大吼道:“如果你不马上回来吃饭,还要我再叫一次的话,你就待在那儿别回来了。”我还是在下面多待了一会,等我上去时,她就说:
  你现在可以收拾书包皮去闯世界了。你想干嘛就干嘛。
  母亲边说着边把我拽进房间,拿出个小背包皮来,把我的羊毛帽子和夹克塞了进去。
  我问她,我是你的孩子,你叫我去哪儿啊?
  很多人都认为,打点行装是件熟能生巧的事,就像学唱歌或者祈祷一样,可以无师自通。我们从未练习过,也没有箱子。父亲当年参加罗马尼亚军队上前线打仗时,就没什么行李好收拾。部队什么都会发,这是装备的一部分。除了离家外出或是抵御严寒,我们想不出为了什么别的理由收拾衣物。我们手头没有该带的东西,于是就即兴发挥。用不上的成了必备的,必备的就是唯一正确的,而这只是因为手头恰巧有这些东西。
  母亲把留声机从客厅拿出来,放到厨房桌上。我用螺丝刀将留声机箱子改装成了行李箱。我先是把机体和转盘卸了下来,接下来用软木塞堵上了原先插手摇柄的那个洞。箱子火狐红的丝绒里衬,原样保留。还有那个三角形的徽章,上面印着小狗坐在留声机喇叭前的图案,图案上方标着“主人的声音”几个字〔即著名音乐商标“HisMaster’sVoice”,中文译为“狗听喇叭”。〕,我也没拆下来。我放了四本书压箱底:亚麻布面的《浮士德》,《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一本薄薄的魏因黑伯尔〔JosefWeinheber(1892-1945),奥地利抒情诗人、小说家和散文作家。〕的集子,还有一部收集了八个世纪作品的诗歌集。我没带小说,因为小说读完一遍,就不会读第二遍了。书上放的是收纳包皮。里面有:一瓶香水,一瓶TARR牌的须后水,一块剃须用的肥皂,一把剃须刀,一把修面刷,一块明矾石,一块洗手肥皂,一把指甲剪。收纳包皮旁我放了一双羊毛袜(棕色的,里面已塞了东西),一双及膝长袜,一件红白格子的法兰绒衬衫,两条棱纹平布的短内裤。为了不被压皱,最上面放的是那条新的真丝围巾,它印着酒红色的暗方格,色泽亮哑交替。箱子就这样装满了。

  接着收拾包皮袱:一床日用的沙发毯(羊毛的,镶着浅蓝与米白色的方格,体积超大,却并不保暖)。卷到包皮袱里去的还有:一件薄大衣(雪花呢的,已经穿得很旧了)和一双皮绑腿(老掉牙了,还是“一战”时候的东西,香瓜黄色,带有皮质的小绑带)。
  接着来整理干粮袋:斯坎迪亚牌〔罗马尼亚锡比乌(Sibiu)地区的肉类罐头品牌,享有国际声誉。〕的火腿罐头一听,涂了黄油夹了火腿片的面包皮四个,圣诞节时剩下的饼干几块,装满水的军用水壶一只,带有可当水杯用的盖子。
  接着我祖母把留声机行李箱、铺盖和干粮袋放到了门附近。那两个警察说好午夜时分来带我走。行李都已整理好放在门边了。
  接着我开始穿衣:一条长内裤,一件法兰绒衬衫(淡棕色间绿色格子),一条灯笼裤(灰色的,说过是埃德温叔叔的),一件袖口带绣花的布马甲,一双羊毛袜和一双雪地靴。费妮姑姑的绿手套就放在桌上,随手就能拿到。我在系鞋带时,忽然想起多年前某个夏季,我们在文奇山〔特兰西瓦尼亚地区的一座山岭〕度假时的情景。那时母亲穿着一件自己缝制的水兵服。我们正在草地上散步,她突然倒在深草中装死。我当时八岁,吓得要命,觉得天塌到草里去了!我紧闭双眼,不敢看天会如何将我吞噬。这时母亲跳了起来,猛摇着我问道:“喜不喜欢我?我还活着呢。”
  鞋带系好了。我坐到桌边,等待午夜来临。午夜到了,巡逻队却迟迟未到。等了三个小时,都快让人受不了了,他们才来。母亲帮我穿那件带黑丝绒滚边的大衣。我穿上了,她哭起来。我戴上绿手套。在木地板的门厅内,就在挂煤气表的地方,祖母说:“我知道你会回来的。”
  我并没有刻意去记这句话,只是不经意地把它带到了劳动营。我并不知道,它会一直伴随着我。但是,这样一句话有自己独立的生命。我所有带去的书加在一块,也没有它对我的作用大。“我知道你会回来的”——这句话后来成了心铲的〔关于“心铲”的概念,见“关于心铲”一章〕同谋、饥饿天使的对头。因为我真的回来了,所以我有权说:“这么句话能让人活下来”。
或许您还会喜欢:
夜城2·天使战争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0
摘要:圣犹大教堂是夜城唯一的教堂,我只有在生意需要的时候才会去。这间教堂距离到处都有敬神场所的上帝之街很远,独自耸立在一个极为安静的角落里,远离夜城一切华丽亮眼的霓虹。这是间不打广告的教堂,一间毫不在意路过的人们愿不愿意进入的教堂。它只是默默地待在原地,以防任何不时之需。圣犹大教堂以迷途圣人之名而建,是一幢非常非常古老的建筑,甚至可能比基督教本身还要古老。 [点击阅读]
夜城3·夜莺的叹息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夜城里任何形式的能量都有,不过想要在这里成为电力供货商的话,不但需要稳定的能量,还得要不受外界干扰才行。不管怎样,夜城中形形色色的霓虹灯光总是得要有电才能运作。身为一座大城市中的小城市,夜城拥有许多能量来源,包皮括某些不合法甚至不自然的能量,比方说活人血祭、囚禁神祇、折磨理智,甚至是吸收了能量力场的小型黑洞。还有一些十分浩瀚恐怖、诡异奇特的能量来源,以人类心智无法承受的方式运作。 [点击阅读]
夜城5·错过的旅途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夜城老是给人一种时间不够的感觉。你可以在这里买到所有东西,但就是买不到时间。由于我有许多事情要办,又有许多敌人在身后追赶,所以只好急急忙忙地穿梭在夜城的街道之间。我很惊讶地发现来来往往的人潮都跟我保持一种比平常还要遥远的距离,看来若非我母亲的身分已经流传开来,就是大家都听说了当权者公开悬赏我的项上人头。为了避免卷入无妄之灾,于是众人纷纷及早走避。 [点击阅读]
夜城6·毒蛇的利齿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0
摘要:伦敦中心附近藏有一个可怕的秘密,有如毒蛇缠绕在其中:夜城。一个黑暗堕落的地方,一个大城市中的小城市,一个太阳从未照耀也永远不会照耀的所在。你可以在夜城中找到诸神、怪物,以及来自地底深处的灵体,如果他们没有先找上门来的话。欢愉与恐惧永远都在打折,不但价格低廉,也不会在橱柜中陈列太久。我是个在夜城出生的人,而打从三十几年前出生的那天开始,就不断有人想要置我于死地。我名叫约翰·泰勒,职业是私家侦探。 [点击阅读]
夜城7·地狱债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夜城,黑暗而又神秘的领域,位于伦敦市内。不论是诸神与怪物,还是人类与生灵,都会为了许多私密的理由来到这个病态的魔法境地,追求其他地方无法提供的梦想与梦魇。这里的一切都有标价,商品不会太过陈旧。想要召唤恶魔或是跟天使做爱?出卖自己的灵魂,或是别人的灵魂?想将世界变得更加美好,或是纯粹只是变得大不相同?夜城随时敞开双臂,面带微笑地等着满足你的需求。 [点击阅读]
夜行观览车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观览车,意指“摩天轮”。兴建期间,附近高级公寓发生惊人命案这群斜坡上的住户,都衷心期待摩天轮落成后,明天会更加闪耀……01晚上七点四十分——事情为什么会演变成这样呢?远藤真弓眼前的少女名叫彩花,这名字是她取的。少女一面高声嘶喊,一面挥手把书桌上的东西不分青红皂白全扫落到地上。不对,手机、大头贴小册之类她喜欢的东西部避开了。 [点击阅读]
夜访吸血鬼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0
摘要:——代序姜秋霞安妮·赖斯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小说家之一,她1941年出生在美国新奥尔良,1961年与诗人斯坦·赖斯结为伉俪,1964年获旧金山州立大学学士学位,1971年获加州大学硕士学位。她在成名之前做过多种工作:女招待、厨师、引座员等等,经历十分丰富,为她的写作奠定了充实的基础。 [点击阅读]
大师与玛格丽特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0
摘要:暮春的莫斯科。这一天,太阳已经平西,却还热得出奇。此时,牧首①湖畔出现了两个男人。身材矮小的那个穿一身浅灰色夏季西装,膘肥体壮,光着秃头,手里郑重其事地托着顶相当昂贵的礼帽,脸刮得精光,鼻梁上架着一副大得出奇的角质黑框眼镜。另一个很年轻,宽肩膀,棕黄头发乱蓬蓬的,脑后歪戴一顶方格鸭舌帽,上身着方格布料翻领牛仔衫,下身是条皱巴巴的自西眼裤,脚上穿一双黑色平底鞋。 [点击阅读]
大西洋底来的人
作者:佚名
章节:100 人气:0
摘要:阴云密布,狂风怒号,滔天的大浪冲击着海岸。海草、杂鱼、各种水生物被涌上海滩,在狂风中飘滚、颤动。一道嶙峋的峭壁在海边耸起,俯视着无边无际的滔滔大洋。一条破木船搁浅在岸边,孤零零地忍受着风浪的抽打。船上写着几行日文。孤船的旁边,一条被海浪选到沙滩上的小鲨鱼,发出刺耳的哀叫。在任暴的风浪里,野生的海带漂忽不走,有些在海浪里起伏深沉,有些被刮到海滩上,任凭酷热的蒸腾。 [点击阅读]
大西洋案件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0
摘要:珍-玻波小姐坐在窗前瞧着前面,好久以来她已不再欣赏这片原是茂密的花园。但是什么也没去做。雷库克的藉口总头头是道,不是天气太干燥,就是太潮湿,或是泥土泡了水。雷库克自己栽花种菜的原则很简单,泡几杯浓浓的甜茶做为提神用,秋天来时扫落叶,夏天时种植他喜爱的鼠尾草和紫苑花。凭良心说,他喜爱他的主人,也迁就他们的喜好,对于蔬菜他知道得很清楚,什么是上好的香薄荷或是甘蓝菜绝不会弄错。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