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呼啸山庄 - 《呼啸山庄》读后感·毁灭与希望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我是唯一的人,命中注定,无人过问,也无人流泪哀悼……十八年后仍然无依无靠,一如在我诞生那天同样的寂寞。”
  ——艾米莉•勃朗特
  这是艾米莉•勃朗特少女时期写下的诗,很有些自述的味道。体味其中的绝望,仿佛就能明白,她为什么会写下《呼啸山庄》这样的故事、为什么会塑造希刺克利夫和凯瑟琳这样的男女主角了。也许他们就是她的一部分:拥有强烈的情感,却不得不压抑地活着;向往生命的自由境界,却最终被生活的苦难倾轧。
  对于苦难,她有了思考。她以一个敏感女性*的细腻触觉,观察这个世界,并感受生活赋予人们的东西。然而她绝望了,我想,她不是绝望于自身的痛苦,而是绝望于——“痛苦”这种东西在人世间的永恒存在。“对社会与人的绝望构成了现代主义的全部特征” ,艾米莉•勃朗特的文字里,已经能咀嚼出20世纪现代主义作品才有的思想内涵。
  这个热情又压抑的小女人,将其对苦难的全部感受,埋在她的小说里。于是《呼啸山庄》承载了她的思考、绝望、疑问……或者,还有一点点希望?——《呼啸山庄》读后感
  《呼》是一个-阴-暗扭曲的故事。充斥全篇的暴风雨、雷电、荒原,还有男女主角的生命轨迹,都使人压抑且惊叹。《呼啸山庄》里,荒野与暴风雨,星辰与季节,人物的快乐与悲伤仿佛就融合在里头。这些自然的力量象征了缠绕两个家族的所有恩怨和痛苦情绪。而暴风雨正是人物始终难以平静的内心世界,那正如暴风雨一般不安。斗转星移,四季变幻,又预示着时间的流淌和生命的无可奈何。这种象征的手法,是一种对现实的抽象,也是作者对自己作品中许多无法直接表达出来的思想的诠释。这部作品的边边角角,再一次隐隐约约,闪过20世纪现代主义的身影。
  书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是处于不同程度的痛苦之中,可以说,是有情皆孽,无人不冤。
  男主角希刺克利夫和女主角凯瑟琳,几乎是一个人的两种表达。他们都有一种近乎疯狂的自由天性*,想用自己的手,掌握自己的命运,他们那样放纵的活着,让生命恣意流淌。于是在那么一个世界里,他们是另类,是“无礼的恶魔”和“粗野的丫头”。正是这一处相同的人生观,——《呼啸山庄》读后感——让他们相爱。

  然而,完全的自由,这也许是一种不可能实现的理想境界吧。人,总之是要被什么东西束缚着的,更何况,还要活在这个世上,还要在人群中生活。
  凯瑟琳一边疯狂地爱着,一边劝阻着自己,她很现实地明白自己除了爱情还不能失去别的什么。爱他,却不会嫁给他,《呼啸山庄》里有着冷冰冰的真实。对于爱情,它不像《傲慢与偏见》和《简爱》那样超尘脱俗,而是把现实的人的现实的想法,直接拿来放在我们眼前。凯瑟琳的选择,是真实得可怕的选择。我一边难以置信,一边理解了她的不得已。在她心里,和林顿在一起,对大家都有好处……
  然而我不知道可不可以有别的理解,我小时候第一次看这本书时,一直固执地认为——她不愿嫁给希刺克利夫,除了社会地位和其他现实原因以外,更主要是因为,她认为两个人都像烈火一般,靠得太近会烧死对方,太相爱,也太相似了,愈是心里真正在意的,愈是要远远逃开——这种想法也许真的很牵强,但我直到现在还有些这么认为。
  又或者原因是,在她烈火燎原的生命中,林顿的世界是她不曾接触过的和风细雨。那个世界,有着英国传统社会最推崇的礼仪与教养,人们在华丽的包装下过着精致的生活,自以为是地高尚着。
  自幼失怙的凯瑟琳没有接触过这样的世界,她为它所吸引了,因为她毕竟也是在这样的家庭长大的,虽然她的家庭因为种种原因混乱不堪,使她早早脱离了这种生活。
  希刺克利夫对林顿的世界,反而能看得更透彻一些。在那个躲在林顿家偷看的晚上,他曾经对女仆耐丽说:“我们真瞧不起他们!你几时见我想要凯瑟琳要的东西来着,或是发现我们又哭又叫,在地上打滚,一间屋子一边一个,这样子玩法?就是再让我活一千次,我也不要拿我在这儿的地位和埃德加在画眉田庄的地位交换——就是让我有特权把约瑟夫从最高的屋尖上扔下来,而且在房子前面涂上辛德雷的血,我也不干!”

  希刺克利夫真正明白那种生活是苍白的,伪善的。被礼仪与教养包装着长大的林顿,一直被普遍认为是温柔善良的人,我却从他第一次出场便莫名感觉到他有种自私的残酷,也许这种残酷正是被上流社会所谓的“道德标准”冶炼出来的。这些上流社会的绅士,高雅,自命不凡,因为自身有文化有教养,竟然以为自己有权利瞧不起那些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机会得到这些的人。难道一个人有知识和教养的最终目的就是瞧不起别人?林顿和他的妹妹伊莎贝拉,表面上都是温柔有教养的公子小姐,其实,他们已经被满是标准规矩的上流社会异化了,不懂得何谓人性*,何谓悲悯,只知道以自我为中心地活着。
  凯瑟琳嫁给林顿之后,我相信她的天性*是抵触这种生存态度的。当希刺克利夫回来后展开了一系列报复行动时,凯瑟琳最终爆发式地认为自己被生活折磨过了头。也许她并不后悔,她只是绝望,因为无论她做什么努力,都驱逐不了她和她爱的人所受的苦难。她曾说:“在这个世界上,我的最大的悲痛就是希刺克厉夫的悲痛,而且我从一开始就注意并且感受到了,在我的生活中,他是我思想的中心。如果别的一切都毁灭了,而他还留下来,我就能继续活下去,如果别的一切都留下来,而他给消灭了,这个世界对于我将成为一个极陌生的地方。”
  因此我不愿用背叛这个词形容她或许显得愚蠢的努力,,——《呼啸山庄》读后感——因为她始终没有背离两个人共同的美好追求,只是尽自己所能地想要改变所爱之人身受的痛苦命运。我也不愿用误会这个词形容她和希刺克利夫之间发生的事,因为根本没有误会。虽然没有听完那段自白,但希刺克利夫显然一直明白凯瑟琳始终爱着自己。他的离开,应该是因为,发现自己对身受的一切都无能为力,现实如此残酷,自己却什么都改变不了,也什么都要不起。
  出身,遭遇,可望而不可即的爱情,他遇到的一切足以让一个正常的灵魂扭曲。他狂暴,这是他曾有过的压抑的反弹。他有强烈的情感,其实谁没有呢,只不过在人与人虚与委蛇的世界里,大家都规避情感,只有他,还有凯瑟琳,宁愿背负骂名,也要试图自由地活着。甚至对于老恩萧的收养,他多半也在感激之余视作折磨——如果没有老恩萧的收养,他也许浑浑噩噩过完一生,无知反而更加快乐,现在,却必须明白自己失去的究竟是什么。哪种生活更残酷?

  那么他想报复的对象又是什么呢?是娶了他所爱的女人的情敌,还是曾经虐待过他的人?我想这些具体的人只是代表,代表那个错待了他,欺侮了他的世界,他所恨的已经不只是具体的某个人了,而是生命中所有他不能逃脱的痛苦。
  因此,他一步步走来,变强,打倒昔日的敌人,却发现仍然无法摆脱所有的痛苦,甚至随着敌人的死去,他恨的东西失去了代言人,他找不到目标了,就像重拳打在了棉花里。他的生命一片荒芜,只有爱与恨留下的印迹还在,不时刺痛他的灵魂。更可怕的是,他突然发觉自己竟然是新一轮的苦难的制造者,那又是否意味着,他自己就是自己所痛恨的东西的新的代表?难道他最后应该报复的人,竟是自己……他仍旧在苦难中挣扎。
  还有林顿兄妹、辛德雷、哈里顿、小凯瑟琳……所有人,谁不是在苦难中挣扎呢?只不过,内容不同,程度不同罢了。那究竟是个什么世界,或者说,这究竟是个什么世界,为什么人们要承受这么多苦难?为什么有的人生来富贵,有的人却又一生坎坷?是冥冥中有人左右了生命,还是我们自身的劣根性*造就了人类社会的多灾多难?
  《呼啸山庄》,这样成功地进行了对人性*多角度地、深刻地挖掘。它讲述了爱情,也展示了爱情中现实而残酷的东西。它刻画了仇恨,也触摸了处于仇恨中的人深层次的悲哀。还有,它也并非一味悲观,而是用最后的晴朗天空,给读者,还有作者自己,预留了一个可喜的前景。,——《呼啸山庄》读后感
  它的悲剧性*思考方式,和象征主义手法,有着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对人性*多重挖掘的萌芽。我个人认为,《呼啸山庄》,是十九世纪英国女作家创作的所有小说里,最好的一部。
  如果我说的太夸张了,就请理解成——我最喜欢的一部!
或许您还会喜欢:
摩尔弗兰德斯
作者:佚名
章节:37 人气:2
摘要:第1章序近来,世人颇感兴趣于长篇小说和浪漫故事,而对个人经历很难信以为真,以致对此人的真名及其它情况都予以隐瞒;鉴于此,对于后面的文字,读者如何看待均随其所愿。可以认为,笔者在本书中写出了她自身的经历,从一开始她就讲述自己为何认为最好隐瞒自己的真名,对此我们毋须多言。 [点击阅读]
放学后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九月十日,星期二的放学后。头顶上方传来“砰”的一声,我反射动作的抬起头,见到三楼窗户丢出某黑色物体,正好在我的上方,我慌忙避开。黑色物体落在我刚才站的地点后,破碎了。那是天竺葵的盆栽!那时放学后,我走在教室大楼旁时发生的事。不知从何处飘来的钢琴声。我呆然凝视那破碎的陶盆,一瞬,无法理解发生什么事,直到腋下的汗珠沿手臂滴落,我才忽然清醒过来。紧接的瞬间,我拔腿往前跑。 [点击阅读]
数字城堡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丹·布朗(DanBrown)是美国当今最著名的畅销书作家之一。2003年3月出版的《达·芬奇密码》创造了一个书市奇迹,旋风般地横扫了美国各大畅销书榜,至今全球销量已超过800万册。丹·布朗也凭这部小说而大红大紫。丹·布朗出生于美国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从小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埃克塞特镇长大,在阿默斯特学院和菲利普·埃克塞特学院度过了大学生涯,毕业之后留在菲利普·埃克塞特学院教授英语。 [点击阅读]
新探案系列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我担心福尔摩斯先生也会变得象那些时髦的男高音歌手一样,在人老艺衰之后,还要频频地向宽厚的观众举行告别演出。是该收场了,不管是真人还是虚构的,福尔摩斯不可不退场。有人认为最好是能够有那么一个专门为虚构的人物而设的奇异的阴间——一个奇妙的、不可能存在的地方,在那里,菲尔丁的花花公子仍然可以向理查逊的美貌女郎求爱,司各特的英雄们仍然可以耀武扬威,狄更斯的欢乐的伦敦佬仍然在插科打诨, [点击阅读]
无妄之灾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薄暮时分,他来到渡口。他大可早就来到这里。事实上是,他尽可能拖延。先是跟他的一些朋友在“红码头”午宴;轻率、散漫的对谈,有关彼此都认识的一些朋友的闲话——这一切只意味着他内心里对他不得不去做的事退缩不前。他的朋友邀他留下来喝午茶,而他接受了。然而最后他知道他不能再拖延下去了的时刻终于还是来到了。他雇来的车子在等着。 [点击阅读]
星球大战6:绝地归来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对反军联盟来说,这是一段黑暗的时期……冻结在硝酸甘油中的汉-索洛,被送到了可恶的歹徒加巴手中。决心救他出来,卢克天行者、莱亚公主以及兰度-卡内森向加巴在塔托勒的堡垒发起了一次冒险的进攻。现在,在这部《星球大战》中最令人激动的一章里,反军指挥官把所有反军战斗舰召集起来,组成了一支庞大的舰队。而达斯-维达。 [点击阅读]
星球大战前传2:克隆人的进攻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他沉浸在眼前的场景中。一切都那么宁静,那么安谧,又那么……平常。这才是他一直盼望的生活,亲朋好友团聚——他深信,眼前正是那幅画面,尽管惟一能认出的面孔是疼爱自己的母亲。生活本该如此:充满温馨、亲情、欢笑、恬静。这是他魂牵梦索的生活,是他无时无刻不在祈盼的生活:体味暖人的笑容,分享惬意的交谈,轻拍亲人的肩头。但最令他神往的是母亲脸上绽出的微笑。此时此刻,他深爱着的母亲无比幸福,她已不再是奴隶。 [点击阅读]
暗店街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2
摘要:一我的过去,一片朦胧……那天晚上,在一家咖啡馆的露天座位上,我只不过是一个模糊的影子而已。当时,我正在等着雨停,——那场雨很大它从我同于特分手的那个时候起,就倾泻下来了。几个小时前,我和于特在事务所①里见了最后一次面,那时,他虽象以往一样在笨重的写字台后面坐着,不过穿着大衣。因此,一眼就可以看出,他将要离去了。我坐在他的对面,坐在通常给顾客预备的皮扶手椅里。 [点击阅读]
暮光之城2:新月
作者:佚名
章节:25 人气:2
摘要:我百分之九十九点九地确定我是在做梦。我之所以如此确信的理由是:第一,我正站在一束明亮的阳光下——那种令人目眩的,明净的太阳从未照耀在我的新家乡——华盛顿州的福克斯镇上,这里常年笼罩在如烟似雾的绵绵细雨之中;第二,我正注视着玛丽祖母,奶奶至今去世已经有六年多了,因此,这一确凿的证据足以证明我是在做梦。奶奶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她的脸庞还是我记忆中的模样。 [点击阅读]
暮光之城4:破晓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童年不是从出生到某一个年龄为止;也不是某一个特定的年纪孩子长大了,抛开幼稚童年的国度里,没有人会死去EdnaSt.VincentMillay前言我拥有比一般人多得多的濒临死亡的经历;这并不是一件你真正会习惯的事。这似乎有些奇怪,我又一次不可避免地面对着死亡。好像注定逃不开这一宿命,每一次我都成功逃开了,但是它又一次次地回到我身边。然而,这一次的似乎与众不同。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