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琥珀望远镜 - 二十、攀爬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我如此得到它通过缓慢的攀爬抓住生长在福佑和我之间的树枝——爱米利?狄金森穆尔法会制作各种各样的绳子和线。玛丽?马隆花了一个上午查看和检验阿塔尔家存放的那些绳子,才选到自己中意的那种。他们还没有掌握捻搓和卷绕的原理,所以所有的线和绳子都是编织而成的,但是很结实很柔软,玛丽很快找到她想要的绳子。你在干什么?阿塔尔问。穆尔法没有表示爬的词,所以玛丽不得不做了大量的手势和迂回的解释,阿塔尔吓坏了。到树的高处去?我必须看看发生了什么事,玛丽解释说,现在你可以帮助我准备绳子。玛丽曾经在加州遇到过一个数学家,那个数学家把每个周末都用来爬树。玛丽曾经做过一点攀岩,她兴致勃勃地听他谈爬树的技巧和装备,决定一有机会就亲自试一试。当然,她从来没想到会在另一个世界里爬树,而且一个人爬也不怎么好玩,但是这是没有选择余地的,她能做到的只是事先尽可能保证安全。她拿了一卷长绳,足以拴到一棵高树的树枝上,然后再垂到地面,并且很结实,足以承受几倍于她的重量,然后她把一卷较细但很粗糙的绳子割成很多段,制作成吊环,用渔人结系成的短短的环,绑到主绳上充当抓手和踏脚的地方。接下来的问题是先得把绳子弄到树枝上去;她用一些粗糙的细线和一段有弹性的树枝制成弓,实验了一两个小时;然后又用瑞士军刀削了一些箭,用硬硬的树叶来代替羽毛在飞行时增加箭头的稳定性。干了一天后,玛丽终于准备开始了,但是太阳已快下山,她也累得双手无力了。吃完饭她心事重重地睡下,而穆尔法们则用他们那平静而富有乐感的悄悄话无休止地讨论着她。第二天早上,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动手把箭射上一根树枝。有些穆尔法聚拢来看,为她的安全担忧。对带轮子的动物来说,攀爬是太不可思议的活动了,所以光是这个念头就把他们吓坏了。玛丽知道他们的感受,她强忍自己的紧张情绪,把最细最轻的线头绑到她的一支箭上,通过弓将它射出去。第一支箭没成功:它半路上射进了树皮里,拔不出来。第二支箭也没成功,因为尽管越过了树枝,但它落得不远,没垂到那边的地面上,把它扯回来时箭因为卡住给弄断了,拴在断箭这头的长绳子掉了下来。她又用第三支试了试,这一次终于成功了。为了不让绳子被卡住或被弄断,她小心翼翼地一下一下扯着绳子,一直扯到两头都落到地面。然后她把两个绳头都牢牢系在一截树根的大树肿上,那根肿和她的臀部一样圆浑。她想这样应该相当牢固了。当然,她在地上无法弄清楚绳子到底穿在一根什么样的树枝上。攀岩时,你可以每隔几米就将绳子牢牢系在岩石表面的岩钉上,所以即使出了问题也不会坠落得太多。可现在她只有这样一根无羁无绊的绳子,如果出了什么差错就会高高地坠落下来。为了使自己更加牢靠一点,她把三根小绳子编成一个鞍子,用一个松松的结把它穿过主绳垂摆着的两头,这样万一滑落了,她就可以扯紧。玛丽把脚放进第一个吊环,开始爬。她爬到了树冠,比预期的速度要快,动作干净利落;绳子听话地握在她手上;她起初没怎么想过该怎么爬上第一根树枝顶,不过她发现树皮上那些深深的裂缝帮她站稳了脚,感觉很牢靠。事实上,她才用了十五分钟就已经站在第一根树枝上,计划着爬向下一根树枝。她随身还带了两卷绳子,打算做一个起定型作用的线网,以充当类似攀岩时的那种岩钉、锚、“帮手”和其他器具。把它们固定起来又花了她几分钟,她一解决安全问题,就选了一个最为合适的树枝,重新卷起她剩余的绳子,出发了。小心翼翼地爬了十分钟后,她来到了树冠最浓密的部分,那些长长的树叶触手可及;她看到了一朵又一朵米色的花,散发着奇怪的香味,每一朵上都结着一个硬币大小的小东西,日后长成那些巨大的像铁一样硬的种荚。她爬到一个三根树枝交叉的舒适的地方,把绳子绑牢,系紧鞍子,休息起来。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她能够看见蓝色的大海,一直延伸到远处的地平线波光粼粼;从右肩头向后看过去,只见金褐色的平原上那连绵起伏的低矮的坡地,黑色的大路蜿蜒穿梭其间。微微的轻风撩起花朵的清香,摇晃着僵硬的树叶簌簌作响,玛丽想像着一种巨大而模糊的仁爱像一双巨手将她托起。她躺在巨大的枝权间,重温到那种以前只体验过一次的甜蜜感——那是在她宣誓做修女的时候。右脚踝的夹疼终于让她回到现实中,她的右脚正别在权弯里。她把它慢慢挪出来,将注意力转向自己当前的任务,可那种包皮围着她的大海般宽广的喜悦依然让她晕旋。她之前已经向穆尔法解释过她该如何把那两块树脂漆片隔开手掌宽的距离以便看到斯拉夫,他们立即就看出这样操作的不方便,便用一截短竹子把琥珀色的漆片像望远镜一样固定在两端,这个望远镜正塞在她胸前的口袋里,现在她把它拿了出来。当她透过琥珀望远镜望过去时,她看见了那些飘忽的金光,斯拉夫,影子,莱拉的尘埃,一大团细小的物质漂浮在风中。它们很像光柱中的尘埃或水杯中的微粒一样漫无目的地漂浮着。很像。但是,她看得越久,越开始看出另外一种运动,在漫无目的的漂浮下是一种更为深沉、更为缓慢的统一的运动,从地上升起,飘向大海。哦,这真是奇妙。她把自己固定在一根系牢的绳子上,沿着一根平伸的树枝爬出去,仔细看着她能找到的所有那些花蕾,不久她就看出状况了。她观察着,等待着,直到自己完全能够肯定,然后开始小心而又吃力地往回爬那段不短的距离。玛丽发现穆尔法因为她爬得那么高而很紧张,为她担着不小的心。阿塔尔尤其松了口气,用鼻子紧张地从头到尾把她摸了个遍,发现她安全无恙后,温柔地发出快活的嘶叫声,跟十几个其他的穆尔法一道迅速把她带回到居住地。他们一翻过山眉,集合令已经在村里的那些穆尔法中间传开来,等他们到达演说场时,人群已挤得很密。玛丽猜想有很多是从其他地方来的,来听她说什么。她希望自己有更好的消息给他们。那位老扎利夫萨特马克斯登上讲台,热情地欢迎她。她用她能记得的所有穆尔法的礼节回应着。见面礼一结束,她就开口说了起来。停停顿顿,带着许多迂回的解释,她说道:我的好朋友们,我爬到你们那些树木高高的树冠上,仔细看了树叶和柔嫩的花,还有种荚。我可以看出在高高的树顶上有一个斯拉夫的涌流,她继续说,它顶着风运动,空气是从海上朝内陆运动,但是斯拉夫却缓慢地逆着它移动,从地面你们能看见吗?我是看不见的。不能,萨特马克斯说,我们这是第一次听说这事。唔,她继续说道,树木在斯拉夫穿过它们时过滤斯拉夫。有一些斯拉夫被花儿吸引过去,我能够看见这个过程的发生:花朵是朝上的,如果斯拉夫垂直落下,它就会进入它们的花瓣,像来自星球的花粉一样给它们提供肥料。但是斯拉夫不是向下落,它在朝大海运动。当一朵花碰巧朝着地面时,斯拉夫能够进入它,这就是为什么仍然有一些种荚在生长,但是大多数是朝上的,斯拉夫只是从旁边漂浮而过没有进去。花儿一定是进化成这样的,因为在过去,所有的斯拉夫是垂直落下的。是斯拉夫出了什么问题,而不是树。你只能从高处才能看见那个涌流,这就是为什么你们从来不知道它的原因。所以,如果你们想挽救这些树木和穆尔法的生命的话,我们必须找出斯拉夫这样做的原因,我还想不出一个办法,但是我会努力的。她看见他们大多伸长脖子朝上去看那漂浮的尘埃,但是从地面上你看不到它:她自己透过望远镜看了看,但能看到的只是湛蓝的天空。他们讨论了很长时间,试图回忆在他们的传说和历史中有没有提到过这种斯拉夫风,但是没有,他们知道的只是斯拉夫来自一些星球,一直就是如此。终于,他们问她是否有更多的想法,她说道:我需要作更多的观察,我需要找出风是否总是朝那个方向吹,或者是否像气流一样有白天黑夜的变化,所以我需要在树顶上待更多的时间,晚上睡在那儿观察,我将需要你们帮着搭建一个平台,以便我能安全地睡觉,但是我们的确需要更多的观察。讲究实际的穆尔法急切地想找出原因,立即主动提出为她建造她所需要的任何东西,他们知道使用滑轮和轱辘的技巧,不久就有一个穆尔法提出了方法,可以把玛丽轻松送到树冠上面,以免得她总是危险地爬上爬下。他们很高兴有事可做,马上着手收集材料,在她的指导下编织、捆绑晶石、绳子和线,收集她搭建树顶观察台所需要的一切。同橄榄园旁边的老两口谈话以后,戈梅兹神父失去了她的行踪,他花了几天时间在附近的每个地方寻找和打探,但是那个女人好像彻底失踪了。他永远不会放弃的,尽管这事很让人灰心丧气,他脖子上的十字架和背上的步枪标志着完成这项任务的绝对的决心。但是如果不是天气有了变化,他花的时间本来会更长,在他所在的世界里,天气又热又干,他越来越渴,看见一个遍地小石的斜坡顶上有一块潮湿的岩石,他爬上去看那里是不是有泉水,没有。但是在轮子种荚的世界里刚刚下过一场阵雨,所以,就是凭借这个,他发现了那扇窗户,找到了玛丽所去的地方。
或许您还会喜欢:
迷恋
作者:佚名
章节:104 人气:2
摘要:“喂??…喂????”…嘟嘟…嘟嘟嘟…二零零三年,成南。…又来了…又来了,该死的骚扰电话,今天是十八岁的我的第十七个生日…是我喝海带汤的日子没错了,偏偏接到这狗屎味儿的无声电话…^=_=已经一个星期了,“喂…嘟,喂…嘟”(?誄每次都是一样)那边也不说话,就是偷听我的声音然后就断了…今天早晨我居然在生日餐桌上又被涮了一次…^-_-凭我出神入化的第六感, [点击阅读]
青年近卫军
作者:佚名
章节:69 人气:2
摘要:亚·法捷耶夫(1901年12月24日——1956年5月13日)全名亚历山德罗维奇·法捷耶夫。他是俄罗斯古典文学传亚·法捷耶夫统的继承者,是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他的作品是在社会主义革命精神鼓舞下写成的;他笔下的主人公们是为建设新生活而斗争的英勇战士。 [点击阅读]
1Q84 BOOK1
作者:佚名
章节:35 人气:2
摘要:&nbs;A.今年年初,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凭借着《海边的卡夫卡》入选美国“2005年十大最佳图书”。而后,他又获得了有“诺贝尔文学奖前奏”之称的“弗朗茨·卡夫卡”奖。风头正健的村上春树,前不久在中国出版了新书《东京奇谭集》。 [点击阅读]
卡拉马佐夫兄弟
作者:佚名
章节:94 人气:2
摘要:献给安娜-格里戈里耶芙娜-陀思妥耶夫斯卡娅卡拉马佐夫兄弟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约翰福音》第十二章第二十四节)第一部第一卷一个家庭的历史第一节费多尔-巴夫洛维奇-卡拉马佐夫阿历克赛-费多罗维奇-卡拉马佐夫是我县地主费多尔-巴夫洛维奇-卡拉马佐夫的第三个儿子。 [点击阅读]
尤物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3
摘要:渡边伸出不隐约的双手捧住她的脸,动作温柔得教她感到难以承受。她是没指望或许该说不敢指望会更贴切一些,他的温柔对待,以及他此刻凝视她的眼神,他把她拉进自己怀里,抱着她好长好长一段时间,什么话也没有说。终于,他开始吻她,整个晚上,因为过度渴望而凝聚成的硬结,此刻开始化解为缓缓的甜蜜,流过她的每一根神经和每一颗细胞,就象一条遗忘的溪流。 [点击阅读]
德伯家的苔丝
作者:佚名
章节:66 人气:2
摘要:五月下旬的一个傍晚,一位为编写新郡志而正在考察这一带居民谱系的牧师告诉约翰·德伯:他是该地古老的武士世家德伯氏的后裔。这一突如其来的消息,使这个贫穷的乡村小贩乐得手舞足蹈,他异想天开地要17岁的大女儿苔丝到附近一个有钱的德伯老太那里去认“本家”,幻想借此摆脱经济上的困境。 [点击阅读]
最优美的散文
作者:佚名
章节:93 人气:2
摘要:冬日漫步(1)[美国]亨利·大卫·梭罗亨利·大卫·梭罗(1817—1862),博物学家、散文家、超验现实主义作家。生于美国康科德,毕业于剑桥大学。他是一名虔诚的超验主义信徒,并用毕生的实践来体验这一思想,曾隐居家乡的瓦尔登湖长达两年之久,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其代表作《瓦尔登悍又名《乎散记》,是他隐居生活的真实记录。 [点击阅读]
野蒿园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3
摘要:在站台上穿梭着的人们,没有人会知道,这个年仅二十四岁、体态娇孝显得郁郁寡欢的年轻女入,正在为一个小时后将要和下车的男子偷救而浑身燥热……一傍晚,有泽迪子从紫野的家里赶到新干线的京都车站时,时间是七点十分。虽说快过了四月中旬,白昼日渐延长,但一过七点,毕竟天色昏暗,车站前已开始闪烁着霓虹灯那光怪陆离的灯光。迪子沿左边笔直地穿过站台,在检票口抬头望着列车的时刻表。 [点击阅读]
飘(乱世佳人)
作者:佚名
章节:81 人气:2
摘要:生平简介1900年11月8日,玛格丽特-米切尔出生于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的一个律师家庭。她的父亲曾经是亚特兰大市的历史学会主席。在南北战争期间,亚特兰大曾于1864年落入北方军将领舒尔曼之手。后来,这便成了亚特兰大居民热衷的话题。自孩提时起,玛格丽特就时时听到她父亲与朋友们,甚至居民之间谈论南北战争。当26岁的玛格丽特决定创作一部有关南北战争的小说时,亚特兰大自然就成了小说的背景。 [点击阅读]
1Q84 book3
作者:佚名
章节:40 人气:2
摘要:&nbs;《1Q84Book3》内容简介“你為什麼死的?”“為了要这样再生。”“再生需要有什麼?”“人无法為自己再生。要為别人才行。”诺贝尔文学奖呼声最高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树超过30年创作履歷中,自我期待最重要的一部!《1Q84Book3》突破性*完结!少年时代的爱恋,分隔二十年后再重逢&helli;天吾和青豆,两个孤独的灵魂同样的十二月,终於在这1Q84年的世界,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