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火花 - 第04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德莱恩夫人反对我说:“你会承认海利是完美无缺的。”
  不要以为你把德莱恩夫人已经了解得像德莱恩或者我一样完全了。迄今为止,我对你只展示了她的一个方面,或者不如说一个阶段;也就是说在这一阶段由于一些显而易见的理由,海利成了一种障碍或者一个包皮袱。在她大发脾气的间歇期,当有人非要占据她心中的空位时,她丈夫总是恢复了原位;在这段空白期里,他和孩子是她谈话的主要内容。要是你第一次看见她,你会认为她是一个十足的贤妻良母,而且心里纳闷海利是不是有一天不在家的情况;要是你猜测他很少这样,你也不会错得太离谱。
  只是这些间歇期相距甚远,而且持续时间通常很短;有时,他妻子别处有事,德莱恩就像老大哥似的照看他的大男孩子们和他们的小妹妹。有时,在这些场合——德莱恩太太出国,或去纽波特时——德莱恩常把我带到新泽西山上安静的老屋去过一个星期,屋里到处是海利和德莱恩两族人的画像,到处都是笨重的红木家具,到处都是薰衣草荷包皮和皮革制品——皮靴啦,皮手套啦,皮箱啦——的混合气味,所有这些芳香气味都从一座住着结实的骑手们的房子的食橱和走廊里散发出来。
  他妻子在家时,他似乎从不注意这些家庭画像和古老的家具。莉拉一般对祖先表示一种民主性的轻蔑,从而淡化了自己令人遗憾的出身。有一天,我问起她书房墙上挂的—个面孔严肃、身穿护胸甲和黄皮紧身大衣的老祖宗的名字,她说:“我知道的活着的讨厌鬼就够多的了,哪还有心思去记这些死了的讨厌鬼。”德莱恩很善于虚应故事,冲着孩子们快活地眨眼睛,好像说:“孩子们,这就是给你们的正统的美国精神!那是我们大家都应该感觉到的。”
  然而,或许他觉察出了我的神情有点儿不耐烦,就在那天晚上,莉拉打着呵欠上床去后,我们坐在炉火边,他抬头看了一眼身穿盔甲的画像说道:“那是老杜沃德·海利——小哈里·范内①爵士这一类人的朋友,我在一个地方藏有一些不同寻常的信件……不过莉拉是对的,你也知道,”他诚恳地加上一句。
  ①哈里·范内(1613—1662),英国清教徒,长期国会议员,曾任马萨诸塞总督,后任英国下院领袖,反对查理一世和克伦威尔的护国政体,王政复辟后以叛国罪处死。
  “在不感兴趣这一点上吗?”
  “在把所有古老的过去都看成死东西这一点上。它是死的。它在我们这里没有用,这正是那个华盛顿的怪人老跟我说的话……”
  “华盛顿的什么怪人?”
  “哦,一个大个子乡下佬,我在医院时,这家伙对我出奇地好……布尔溪之后……”
  我猛然坐起来。这是德莱恩第一次谈起他战争期间的生活。我想我已经摸到了蛛丝马迹,然而它不是。
  “你在华盛顿住院了?”
  “是的,住了挺长时间。那时候他们不大知道有关伤口消毒的事……可是莉拉,”他带着笑眯眯的固执接上说,“莉拉完全正确,你也知道。现在的世界好些了,想一想从那以后为了减轻痛苦做了多少事啊!”他说到“痛苦”这两个字时,前额上竖起的皱纹加深了,仿佛他感觉到了旧伤的疼痛似的。“哦,我跟她一样相信每一点每一滴的进步——我相信我们正朝着某种更好的东西迈进,如果我们没有……”他耸了耸宽大的肩膀,懒洋洋地伸手去拿手边的盘子,把威士忌和汽水混合斟到我的杯子里。

  “可是战争——你在布尔溪受了伤?”
  “是的。”他看了看表。“我现在要去睡了。我答应孩子们明天一早上课前带他们去跑步,我得睡七八个小时才感到舒服。你看,我上年纪了,你上来时把灯熄了。”
  不;他不愿谈那次战争。
  不久之后,德莱恩太太请我证实海利十全十美。她刚刚出门归来——在纽波特飘荡了六个星期——看起来情绪低落,形容憔悴。我第一次看见她嘴角茸拉下来,这是中年人特有的现象,与掉了牙并无关系。“过不了几年她就没有一点彩了!”我幸灾乐祸地想。
  “十全十美——十全十美,”她坚持说;然后忧愁地说:“不过——”
  我冷冷地应了声:“不过什么?”
  “比如和孩子们在一起。对孩子们来说,他就是一切。他把我和我自己的孩子拆开了。”她半开玩笑半抽泣着说。
  不一会儿,她又偷偷瞄了我一眼说:“有时他很硬。”
  “德莱恩?”
  “哦,我知道你不会相信的。不过在商务上——你从没有注意到吗?我想你不会承认的。但有时候一个人就是打动不了他。”我们在书房里,她抬头看了一眼身穿护胸甲的祖先。“他就像那东西一样碰上去很硬。”她指着那凸起的铁东西说。
  “不是我知道的那个德莱恩,”她喃喃地说,被这信任搞得很尴尬。
  “啊,你以为你了解他?”她半讥讽地说;然后,她又用一种本分的口气说:“我老说他是个十全十美的父亲——他已经使孩子们都这么认为。不过——”
  他走进来,而她对他丢下一丝淡淡的微笑就飘然而去,去喊孩子们了。
  我心想:“她上年纪了,纽波特有些事使她知道了这种现象。可怜的东西!”
  德莱恩着上去和她一样心事重重;然而那天晚上一直到她离开我们,他什么也没说。然后他突然转向我。
  “你看,你是我们的好朋友,你愿意帮我考虑一个烦人的问题吗?”
  “我,先生?”我说,对“我们的”这一说法感到吃惊。又立即被我的长辈做出的如此严肃的请求镇服了。
  他做了一个有气无力的怪相。“哦,别叫我‘先生’;在这次谈话中别这样叫。”他停了一下,又接着说:“你一直记得我们的年龄差别。好吧,正因为如此我才要问你。我想征求一个还没来得及僵化的人的意见——他跟我的大多数同龄人不一样。事实是这样的,我想办法要让我妻子明白,我们得让她父亲来和我们住在一起。”
  我那张嘴结舌的惊讶样子一定非常惹眼,所以完全可以刺穿他的阴云,因为他发出了一声轻轻的笑声。“哦,是吗——”

  我目瞪口呆地坐着。全纽约的人都知道德莱恩对他文绉绉的岳父的想法。他不顾莉拉的家世而娶了她;然而比尔·格雷西一开始就给讲好他不能住在德莱恩家里,老先生可以定期收到一笔数目可观的补贴从而得到些许安慰;他含着泪水常给熟人讲他本人并不责怪自己的女婿。“我们只是兴趣不同,没有别的。海利心底里倒不算坏;说实话他人还不坏。”熟人们为他这种豁达的气度所感动,常常用他最近一笔汇款买来的香槟酒为海利干杯。
  由于我仍然不吭声,德莱恩便开始解释起来。“你知道,得有人去照顾比尔·格雷西——还有谁呢?”
  “可是——”我吞吞吐吐地说道。
  “你要说他一直需要照顾?嘿,我已尽了全力;就差没有把他接到这儿了。很久以来这件事似乎是不可能的;我非常同意莉拉的观点——”(原来,‘是莉拉不要她父亲!)“可是现在,”德莱恩接着说,“情况不同了。可怜的老头儿年纪越来越大,过去这一年他老得很快。一个吸血鬼似的女人抓住了他的把柄,威胁说要兜出昔日赛马场上的争吵,我不知道是什么事。假如我们不接他回家的话,他一定会完蛋。这是他最后的机会——他能感觉得到。他害怕极了;他想来。”
  我仍然不吭声,德莱恩便接着说下去,“我猜,你会想这有什么用?为什么不让他自作自受去呢?当然,还有一笔数目不小的津贴。唉,我说不清……我给你讲不清楚……我只是觉得这样决不行……”
  “德莱恩夫人呢?”
  “噢,我明白她的意思。孩子们一天天长大了,却几乎认不得他们的外祖父。而且他住在家里同一个头戴便帽的慈祥老太太坐在炉火边织毛衣的情形可不一样。他要占地方,格雷西当然要这样了;情况就会变得很不愉快。莉拉认为我们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孩子们。可我不同意。这个世界真是个丑陋的所在,为什么每个人长大时应该认为他是一座花园呢?让他们利用自己的机会吧。……还有,”——他有些犹豫,似乎觉得难为情——“对了,你了解她;她喜欢社交,干吗她不该喜欢呢?她就是为社交场造就的那种人。当然,那样会割断我们的联系,妨碍我们邀请人来做客。莉拉不会喜欢这种做法,不过她并不承认这件事与她的反对有什么关系。”
  毕竟他对自己仍然崇拜的妻子作了一番评判!我开始明白他怎么会有那么硕大的头颅,有那些不声不响的大动作。是有些问题——
  “德莱恩夫人提出什么变通的办法了?”
  德莱恩的脸红了。“不外乎再给他一些钱呗。有时我在想,”他说话的声音几乎是在喃喃耳语,“她认为我建议把他接到这里来是因为我不愿意再多给钱。你知道,她是不会理解钱越多事也就越多的道理。”
  我的脸也红了,为自己的想法感到羞愧。就算她不理解;难道使她坚持下去的不就是她的睿智吗?倘若她的父亲注定要完蛋,为什么要拖延这个过程呢?我现在无法断定德莱恩就没有想到这一点,并且留有余地。显而易见,他留的余地是没有限度的。

  “你永远也不会僵化的,”我笑着调侃他。
  “也许不会僵化,可是会陷得很深。我已经成这个样子了。拉我一把好吗!”他回答了我的微笑。
  我依然处在一种过分自信的时期。如果距离较远,毫无疑问我对这种问题可以应付自如。然而,距离这样近,又在那双忧郁的眼睛的注视下,我觉得自己未经世事,十分难堪。
  “你不愿意告诉我你的想法?”他几乎以责备的口吻说。
  “噢,不是的……我正准备先告诉你。可是这件事如此——如此具有福音教会的色彩,”我总算说了出来——因为我们中的一些人已经开始在看俄国人的书了。
  “是吗?那倒有意思。我想我是从一个异教徒那儿听来的,还有另外一些事情,我给你讲过关于那老头儿的事,在华盛顿的那会子他时常来和我交谈。”
  我的兴趣又上来了。“华盛顿的那个老头儿——是个异教徒吗?”
  “对,他从不去教堂。”德莱恩则经常领着他的孩子们去,用总是比别人低半音的粗放的男中音唱赞美诗,而莉拉却在睡觉‘,要消除前一晚打牌的倦意。
  他似乎猜到我觉得他答非所问,于是无可奈何地补充了一句:“你知道,我不是个学者,我不晓得你要如何称呼他。”他又压低声音说道:“我认为他不信我们的上帝,不过他给我传授过基督教的博爱精神。”
  “他一定是那种与众不同的人,所以会给你留下这样的印象。他叫什么?”
  “可惜就可惜在这里!我肯定听到过他的名字,只是由于我大部分时间在发烧,脑子迷迷糊糊,记不起来了。把他的下落也忘了。有一天他没有露面——这就是我所能想起的一切。过了不久,我也离开了,许多年来再没有想到他。后来。有一天我要处理一些自己的事情,天哪,他就在那儿给我讲了那事的是非曲直!奇怪——他总是隔很长一段时间才来,我想,在一些转折点上。”他皱着眉头,笨重的脑袋向前耷拉着,眼睛望着远方,追寻那种情景。
  “那么——这次他不来了吗?”
  “当然要来!这是我的麻烦——除了他的方法我无法用任何方法看待事物。我还需要一只眼睛帮助我。”
  我的心狂跳起来。仿佛在别人严肃地交换秘密时间了进来似的,我感到自己渺小卑微,格格不入。
  我试图拖延自己的回答,同时又要满足另外一个好奇心。“你告诉过德莱恩太太关于——关于他的事吗?”
  德莱恩清醒了一下,转过头看着我。他微微抬了抬浓密的眉毛,噘起了下嘴唇,再次陷入心不在焉的境地。
  “好吧,先生,”我说,回望了他一眼,“我相信他。”
  血色涌上他黝黑的面颊。他又一次转向我,有秒把钟,那酒窝在他的阴云中闪亮。“那是你的回答?”
  我屏住气点点头。
  他站起来,走到房间的另一端,又折回来停在我面前。“他刚刚消失了。我竟然从不知道他的名字……”
或许您还会喜欢:
被偷换的孩子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2
摘要:田龟规则1古义人躺在书房的简易床上,戴着耳机专注地听着录音机。“好了,我该到那边去了。”接着“咚”地响了一声,隔了一会儿,吾良又接着说:“不过我和你之间的通信并不会中断,因为我特意准备了田龟程序。现在你那边的时间已经很晚了,你休息吧。”古义人听不明白吾良什么意思,只感觉一阵撕心裂肺的痛楚。默然良久,他才把田龟放回书架,打算睡觉。 [点击阅读]
迷茫的女郎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2
摘要:1去年春天,三泽顺子刚从东京的一所女子大学毕业,就立刻进了R报社工作了。当时,在入社考试时,有关人员问她希望到哪个部去,她回答说,想到社会部。有关人员看了她的履历表说:“你的英语不错嘛!”是的,三泽顺子毕业的那所女子大学,英语教学是相当有名气的。然而,后来顺子没有能到社会部去,却被分配在R报社的资料调查部。和顺子同时考入报社的女性还有事业部的一个,校阅部的一个。 [点击阅读]
追忆似水年华
作者:佚名
章节:129 人气:2
摘要:《追忆逝水年华》是一部与传统小说不同的长篇小说。全书以叙述者“我”为主体,将其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融合一体,既有对社会生活,人情世态的真实描写,又是一份作者自我追求,自我认识的内心经历的记录。除叙事以外,还包含有大量的感想和议论。整部作品没有中心人物,没有完整的故事,没有波澜起伏,贯穿始终的情节线索。 [点击阅读]
透明的遗书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2
摘要:好像睡着了,尽管只是短暂的时间,感到“咯噔”一下小小的震动,醒了过来,西村裕一条件反射般站了起来,急忙朝车门方向走去。“咯噔”一声响过以后,不到二十秒钟将抵达Y车站。但站起身来,立即发觉窗外的景色与往常不同。只见一片广阔的河滩,电车临近铁桥,从脚下传来“轰隆、轰隆”重重的金属声。西村苦笑了一下,心想习惯这东西实在太可怕了。 [点击阅读]
银河系漫游指南
作者:佚名
章节:37 人气:2
摘要:书评无法抗拒——《波士顿环球报》科幻小说,却又滑稽风趣到极点……古怪、疯狂,彻底跳出此前所有科幻小说的固有套路。——《华盛顿邮报》主角阿瑟·邓特与库尔特·冯尼格笔下的人物颇为神似,全书充满对人类社会现实的嘲讽和批判。——《芝加哥论坛报》一句话,这是有史以来最滑稽、最古怪的科幻小说,封面和封底之间,奇思妙想随处可见。 [点击阅读]
雪国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2
摘要:【一】你好,川端康成自杀的原因是因为:他是个没有牵挂的人了,为了美的事业,他穷尽了一生的心血,直到七十三岁高龄,还每周三次伏案写作。但他身体不好,创作与《雪国》齐名的《古都》后,住进了医院内科,多年持续不断用安眠药,从写作《古都》之前,就到了滥用的地步。 [点击阅读]
饥饿游戏2燃烧的女孩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壶中茶水的热气早已散发到冰冷的空气中,可我双手仍紧紧地握着茶壶。我的肌肉因为冷而绷得紧紧的。此时如果有一群野狗来袭击,我肯定来不及爬到树上,就会遭到野狗的撕咬。我应该站起来,活动一下僵硬的四肢,可我却坐着,像顽石一样一动不动。此时天已经蒙蒙亮了,周围的树丛已隐隐显露出轮廓。我不能和太阳搏斗,只能看着它一点点地把我拖入白昼,而即将到来的这一天是几个月来我一直所惧怕的。 [点击阅读]
麦田里的守望者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2
摘要:《麦田的守望者》简介霍尔顿是出身于富裕中产阶级的十六岁少年,在第四次被开除出学校之后,不敢贸然回家,只身在美国最繁华的纽约城游荡了一天两夜,住小客店,逛夜总会,滥交女友,酗酒……他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丑恶,接触了各式各样的人物,其中大部分是“假模假式的”伪君子。 [点击阅读]
黄金假面人
作者:佚名
章节:44 人气:2
摘要:人世间,每隔五十年,或者一百年,要发生一次异常怪的事情。这如同天地异变、大规模战争和瘟疫大流行一样,比人们的恶梦和小说家变的凭空臆想要怪诞得多。人间社会不啻不头庞然巨兽,不知什么时候患上莫名其妙的怪病,脾气会因此变得乖戾反常,不可捉摸。因而,世上往往会突如其来地发生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其中,关于“黄金面具”的荒唐无稽的风情,兴许可算作这每五十年或者每一百年发生一次的社会疯狂和变态吧。 [点击阅读]
黑暗的另一半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砍他,”马辛说,“砍他,我要站在这儿看。我要看血流出来。快点,别让我说第二遍。”——乔治·斯达克:《马辛的方式》人们真正的生活开始于不同的时期,这一点和他们原始的肉体相反。泰德·波蒙特是个小男孩,他出生在新泽西州伯根菲尔德市的里杰威,他真正的生活开始于1960年。那年,有两件事在他身上发生。第一件事决定了他的一生,而第二件事却几乎结束了他的一生。那年,泰德·波蒙特十一岁。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