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货币战争3 - 第六章 皇权与金权 “一·二八”淞沪抗战:日本发动的“假战争”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犬养毅是明治以来的三朝老臣,和国民党领袖人物的关系非常深厚。他是孙中山的革命密友,始终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蒋介石落难日本时,犬养毅收留并帮助过他。
  只有像犬养毅这样的人告诉蒋介石,计划在上海发动的战争是给国际联盟演的一出戏,蒋介石才会相信,甚至愿意配合把戏演好!
  1931年12月13日,犬养毅内阁正式上台,他的特使已经在南京和蒋介石秘密会谈了一段时间。双方约定,蒋介石默认日本侵占满洲的“合法性”,作为交换,日本帮助蒋介石消灭驻扎在上海的第十九路军。第十九路军属于反对蒋介石独裁的粤派势力。一旦“独立”的“满洲国”获得蒋介石的承认,国际联盟就没有理由谴责日本政府,更不用说经济制裁了。
  12月15日,蒋介石第二次通电下野,辞去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和军队总司令的职务,财政部长宋子文和全体内阁集体辞职,并带走所有账本。蒋介石临走时还把自己的亲信安插到4个省政府担任主席,为夺回政权埋下了伏笔。这样他可以放心坐观“假战争”的发生,既避免承担战争责任,又能伺机回来变成结束战争的功臣。
  为确保战争按既定规划进行,裕仁派自己的祖叔闲院宫担任陆军参谋长,策划“九一八”事变的关东军干将板垣大佐被调回东京,协助制定“假战争”的作战计划。
  1932年1月,国际联盟还没有出发去满洲,关东军就对东北各地展开全面迅速的攻击,这让西方列强丢尽面子。美国国务卿提议召回大使和经济制裁,但在国会和政府里支持者寥寥,只好给日本发了个不承认满洲的强硬照会。这下让日本摸清了英美的底牌,更加放心地执行预定的计划。
  美国、蒋介石、国内都搞定了,真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现在就等着制造发动战争的理由了。
  1月8日,裕仁天皇去东京郊外观看军事演习,他的行程5天前被一反常态地登载在报纸上。那天的保卫工作非常彻底,关东军的秘密警察部队被从满洲空运过来协助安保,东京的公共场所和朝鲜人爱去的旅馆被突击搜查,但不知为何“漏过了”一位来自上海的朝鲜独立运动的成员。他12月从上海出发,在日本入关时,神秘地“躲过”了向来精明的移民官,又在铁路便衣的眼皮底下搭乘火车来到东京。这时他身上每一个口袋里都揣着一个手榴弹,静静地等着天皇的车队。

  当他看到有菊花标志的天皇马车经过时,拔出手榴弹扔了出去,可惜手榴弹落在一位内大臣的马车下,只发生了小小的爆炸,大臣毫发无损。刺客立即被逮捕,被关进与外界完全隔离的死囚牢房,9个月后被秘密警察处死。
  事后,那位被攻击的内大臣十分镇定地通知说,不必报告西园寺公望;天皇了解刺客身份后调侃地说他一定是朝鲜独立党的成员;天皇的一位亲信事前在日记里写道,他预感那天会出事。
  刺杀事件使本来对天皇越来越失望的臣民产生了强烈同情心,纷纷要求负责警务的内务相剖腹谢罪。内务相只得和其他内阁成员一起递交了辞职书,天皇一眼不看就退了回来并让全体内阁留任。
  西园寺公望听说这些后,沉默半晌,说了一句大逆不道的话:“常说天皇凌驾于宪法之上,但是除了宪法外,天皇还能在什么地方找到存在的理由呢?”【10】1月9日,刺杀事件后的第一天,在上海,跟日本情报机关有联系的一位记者报道了这条新闻并写道:“只是炸毁了随车,实在遗憾。”上海的国民党机关报《民国日报》等报纸都转载了这个报道,这在日本侨民中引起骚乱。日本驻上海的领事馆随即提出抗议,要求该报道歉停刊。日本特务抓住这件事,开始制造战争的借口。
  刺杀事件后的第二天,在上海的日本情报机关收到来自东京的电报:“满洲事件”按预计发展,但内阁有人因列强反对仍持怀疑态度,请利用当前中日间紧张局面进行你策划之事变,使列强目光转向上海。
  1月18日,五个日本和尚到三友实业毛巾厂门口走走停停四下窥探,突然从旁边冲出一些身份不明化装成工人模样的打手,把日本和尚打得一死四伤。第二天上午,上海日侨举行大会,请求日本政府保护。日本情报人员闯进三井驻上海办公室,用手枪逼着三井员工给东京总部发电报,要求政府保护。
  天皇小圈子成员利用这个电报,要求三井承担发动“假战争”的费用,因为那是为了“保护三井在上海的利益”。犬养毅要三井捐献800万美金,作为政府调集军队去上海保护三井的费用。三井总裁团琢磨觉得政府的要求简直就是黑社会敲诈,就回复说三井不需要这种保护,也付不起这笔巨款。犬养毅提醒团琢磨,听说三井刚从美元套利中至少赚了2000万美金,人要知恩图报,没有政府的帮忙,三井怎么能赚到这笔钱?如果三井同意提供资金,政府可以同蒋介石谈好让满洲“独立”,从而避免国际经济制裁,保证三井的利益。

  团琢磨是个聪明人,终于弄明白这是天皇以武力建立帝国计划的一部分,而且不会因为西园寺公望这些政客或者三井财阀的反对而改变。天皇会以各种各样的手段来逼迫他们妥协,美元套利便是天皇的一个圈套,一场大的较量即将来临。他同意考虑首相的建议,但是不能保证三井和其他财阀会支持这个计划。
  1月21日,天皇命令议会休会,准备一个月后的大选。这样,裕仁在过渡期间,可以行使宪法赋予天皇的一项特权——批准不在预算中的额外支出。同时裕仁的亲信警告西园寺公望,2月10日之前,如果财阀还不能下决心为“假战争”提供资金,将发生令全国震惊的流血事件。
  1月23日以来,日本海军舰队陆续在上海抛锚,上海市民纷纷要求南京政府派兵增援上海的第十九路军,南京政府继续按兵不动。
  1月26日,参谋总长,裕仁的祖叔闲院宫召开最高军事会议,命令上海的海军行使自卫权力。
  1月27日夜里,遵照蒋介石的幕后指示,国防部长何应钦给第十九路军发了三次急电,要他们忍辱求全,避免冲突,千万不可妄动,以免妨°国防大事。
  1月28日上午8点,据日本官方报道,一位看似属于反日“救国会”的中国人,把一枚看似炸弹的东西扔进日本领事馆。这给了日本海军开战的最终借口。
  下午5点,《纽约时报》记者去港口采访日本海军指挥官的时候被告知,晚上11点,日本海军陆战队将开进闸北,保护日本侨民,可是当时在闸北需要保护的日本人早在两天前就撤走了。
  晚上8点30分,日军发出所谓“公告”,要求“中国方面将闸北所有中国军队及敌对设施立刻撤离”。为保证拥有出兵进犯的借口,日军故意拖延到11点,才以信函形式通报上海市长。在通报仅仅几分钟之后,甚至还没有确定最后通牒是否送达,日本海军陆战队进入闸北。也就是说,日本根本不会给中国任何机会。

  淞沪抗战爆发了。日本军队遭到第十九路军的顽强抗击,军长蔡廷锴表示要与日军战斗到最后一人。蒋介石看到第十九路军不但没有被日本人消灭,反而成为英雄,再也坐不住了,马上跑回南京,宣布要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领导政府和军队。
  蒋介石不得不同时演两场戏,一场暗戏演给日本人看,继续和日本特使进行沟通;一场明戏演给中国人看,而且情节非常搞笑,与蒋介石参战的说法背道而驰。他命令嫡系警卫师准备作战,可是过了三个星期部队才到达前线;国民党海军居然宣布中立,远远地躲到长江上游去了;在战事正酣时,国民党海军在日本神户船厂订购的一艘军舰下水了,中国大使出席了庆祝典礼,并和大日本帝国海军军官举杯共祝中日友谊长存。这哪里像两个交战国啊?简直就是“大东亚共荣圈”里的两个亲兄弟。
  第十九路军听到蒋介石的许诺后欢欣鼓舞,以为蒋介石终于良心发现,不再被身边的银行家和资本家所迷惑,开始为国家利益着想。他们勇敢作战守住防线,让大日本皇军十分丢脸,号称日军精锐的海军陆战队,在飞机和炮舰的轰炸下,加上日本侨民和水手的帮助,居然还是不能攻破第十九路军的防线,他们真急红眼了!
  可是比他们更急的是尊贵的裕仁天皇。为了防止日本海军为了挽回荣誉而假戏真做、扩大战争,他命令增援部队要缓缓推进不可急躁,还每天亲自查看关于战斗部署和后勤的每一个细节。他心里知道,这次游戏玩大了,不仅要蒙蔽国际社会,还要欺骗他的臣民和为他卖命血战的官兵。最后实在放心不下,把皇后的堂兄调来担任海军总长。这下海陆军最高指挥官都是皇亲国戚,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场战争对裕仁有多重要了!
  一边是裕仁急火攻心,另一边是三井等财阀磨磨蹭蹭不往外掏钱。按照日本惯例,国家的财政大计都要征得大财阀们的同意。现在钱还不到位,显而易见,他们对帝国政策持有异议。这是明目张胆地向天皇叫板!这次他们可要吃点苦头了。
或许您还会喜欢:
人生要耐得住寂寞
作者:佚名
章节:92 人气:2
摘要:我在等你,你已逝去(1)第一章寂寞让爱情如此美丽人们总是嫌爱情不够美丽,便用金钱、权势、地位去装扮它,终于,爱情变得光彩十足,却教人无法看到它的本质。真正美丽的爱情,并不需要过多的元素,平淡时的相亲相爱,苦难时的相濡以沫,寂寞与爱情,凄凉与美丽,其实靠得很近。1917年,27岁的胡适在母亲冯顺娣的安排下,与比他大一岁的同乡女子江冬秀拜堂成亲。 [点击阅读]
半暖时光
作者:佚名
章节:92 人气:2
摘要:命运之神喜欢热闹,有时还喜欢嘲弄人,它每每令人可恼地给伤心惨目的悲剧掺进一点滑稽的成分。——斯蒂芬?茨威格小时候,总觉得自己是世界上很特别的一个,即使眼下平凡无奇,也一定有什么地方与众不同,只是还没有被发现而已。想到未来,总觉得一切皆有可能。可随着长大,渐渐认清楚自己不过是芸芸众生中最普通的一员,身材不比别人好,脑子不比别人聪明,脸蛋不比别人漂亮,甚至连性格都不会比别人更有魅力。 [点击阅读]
夜行歌
作者:佚名
章节:126 人气:2
摘要:【天山篇】战奴一口带血的唾液吐在沙尘上。抬起头环顾四周。高墙之上,可以望见远处银亮的雪峰。空气清净,可从受重击的鼻腔中吸入,总有挥之不去的腥气。眼前是凶暴的训奴官,挥着皮鞭斥打每一个不能及时爬起来的奴隶。在持续数日的残酷训练后,体力已经很难支撑简单的站立。从中原捉来的人,在这里是最低等的存在。伤口刚刚愈合,便被驱赶到训场,不知用什么手法禁制了内力,除了凭经验躲闪,只剩毅力和体力硬撑。 [点击阅读]
大漠遥
作者:佚名
章节:123 人气:2
摘要:日子轻快一如沙漠中的夜风,瞬间已是千里,不过是一次受伤后的休息,草原上的草儿已经枯萎了三次,胡杨林的叶子黄了三次。三年多时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随着狼群,从漠北流浪到漠南,又从漠南回到漠北。打闹嬉戏中,我似乎从未离开过狼群,与阿爹在一起的六年似乎已湮没在黄沙下,可惜……只是似乎。沉沉黑夜,万籁俱静。篝火旁,我和狼兄一坐一卧,他已酣睡,我却无半丝睡意。 [点击阅读]
怪诞心理学
作者:佚名
章节:62 人气:2
摘要:有人曾经问我:你从事的这项研究到底能有什么用呢?但我从没有因诸如此类的怀疑或非议而动摇过。我始终坚守着这样一个信念:只要能够满足人们的好奇心、能够给人以些许的启迪、能够让我们从一个新的角度去解读我们置身其中的这个社会, [点击阅读]
色眼识人
作者:佚名
章节:73 人气:2
摘要:乐嘉自白许多人既不了解我本人,也不熟悉我所投入工作的使命和意义,他们或者把我捧上天,或者把我批得一文不值。关于我的讲台生涯,我走过一条什么样的路,有一天我会告诉大家。我的这段故事可能会激起人们的好奇,也可能会引起评论者的品头论足。 [点击阅读]
菊与刀
作者:佚名
章节:63 人气:2
摘要:关于作者本尼迪克特,我们知道的不多。据已查到的资料,她是美国当代著名的人类学家,1887年6月5日生于纽约。其父弗里德里克•S.弗尔顿是位医生,在她两岁时去世。其母伯特里斯•J.(夏特克)弗尔顿靠教书养家。1909年,本尼迪克特从瓦萨尔学院毕业,获文学士学位。次年赴欧洲,游历了瑞士、德国、意大利和英国,回国后曾执教于加利福尼亚的某女子中学。 [点击阅读]
长相思3思无涯
作者:佚名
章节:132 人气:2
摘要:请将我的眼剜去,让我血溅你衣,似枝头桃花,只要能令你眼中有我颛顼来小月顶看小夭时,小夭正坐在廊下绣香囊,黑色的锦缎,用金线绣出—朵朵小小的木樨花,一针一线十分精致,已经快要绣完。颛顼等她绣完最后一针,稀罕地问:“你怎么有性子做这些东西了?”小夭说:“一举两得。针法也是医技,可以用来缝合伤口,多练练,能让手指更灵活些,病人少受点苦。”“还有一得呢?”小夭笑说:“我打算绣好后,送给璟。 [点击阅读]
香蜜沉沉烬如霜
作者:佚名
章节:77 人气:2
摘要:霜降,寒月,更深露重。百花宫中,二十四芳主次第跪伏在剔透琉璃铺就的大殿上,屏息凝神。一阵夜风过,殿外树影婆娑,将月色筛成一地零落的碎玉。殿中央,水色的纱帘轻轻摇摆,似帘内人起伏微弱的气息。那人侧卧在云衾锦榻中,发簪墨梅,眼尾迤逦,半阖半张,脸容清艳绝伦,虽是惨白羸弱却难掩眉宇间风流仪态,堪堪让人难以逼视。白雾般的月光洒落在她微微蹙起的眉尖。 [点击阅读]
习惯决定一切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2
摘要:第1章积极处世的习惯决定成功(1)成功源于自信没有自信心,好比没有气的皮球,怎么拍也拍不起来,谁还会拿去比赛。一个经理,他把全部财产投资在一种小型制造业上。由于世界大战爆发,他无法取得他的工厂所需要的原料,因此只好宣告破产。金钱的丧失,使他大为沮丧。于是,他离开妻子儿女,成为一名流浪汉。他对于这些损失无法忘怀,而且越来越难过。到最近,甚至想要跳湖自杀。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