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环游黑海历险记 - 第二卷 第十一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环游黑海历险记--第十一章
  第十一章
  凯拉邦大人站在向导一边,有点反对阿赫梅侄子的意见。
  因为这时候向导及时地提出了一个值得考虑的建议。
  旅行者们离斯居塔里的高地还有多远?大约60公里。还剩下多少时间?48个小时。如果马匹不肯走夜路的话,这点时间是太少了。
  若是放弃这条由于弯弯曲曲而大为延长的道路,直接穿过这个位于黑海海岸和马尔马拉海海岸之间最尽头的拐角,总之是抄最近的路的话,就可以把路程缩短足足12公里。
  “凯拉邦大人,”向导以他特有的冷漠声调说道,“这就是我向您提出的打算,我还要坚决要求您同意这个计划。”
  “可是海边的路不是比内地的路安全吗?”凯拉邦问。
  “在内地和在海边一样,不用担心什么危险,”向导答道。
  “您对建议我们走的路很熟悉吗?”凯拉邦又问。
  “我在采伐这些森林的时候,已经在那里走过20次了,”向导不屑地说。
  “我看没什么犹豫的了,”凯拉邦说道,“为了把剩下的路程缩短12公里,改变一下路线也是值得的!”
  阿赫梅听着一言不发。
  “你认为怎么样,阿赫梅?”凯拉邦大人问他的侄子。
  阿赫梅没有回答。他显然对这个向导有所提防,而且应该承认随着目的地的临近,他的提防也越来越警觉了。
  事实上,这个人的狡黠的举止,有时他走在队伍前面会无缘无故地不见,休息时又总是借口宿营而躲在一边,他投向阿赫梅的奇特的甚至是可疑的目光,似乎专门对姑娘进行的监视,这一切都不能使阿赫梅放心,所以他的目光也不离开这个在特拉布松收下的、不清楚来自何方和是个什么人的向导。但是他的叔叔对此却不以为然,很难使他把预感的东西当成现实。
  “怎么样,阿赫梅?”凯拉邦又问道,“在根据向导的新建议作出决定之前我要听听你的意见!你对这条路线有什么看法?”
  “我想,叔叔,到现在为止我们一直在走海边的路,离开它们也许是不谨慎的。”
  “那是为什么,阿赫梅,既然向导对要让我们走的路非常熟悉?再说为了节省时间也是值得的!”
  “叔叔,我们可以再使劲赶马,不难……”
  “好,阿赫梅,你这样讲是因为阿马西娅和我们在一起!”凯拉邦喊道。“可是如果现在她在斯居塔里等着我们,你就会第一个催着我们上路了!”
  “可能是这样的,叔叔!”
  “那好,我是负责照管你的利益的,阿赫梅,我认为我们到得越早越好。我们总是在耽误时间,现在既然能把路程缩短12公里,就没什么可犹豫的了!”
  “好吧,叔叔,”阿赫梅答道。“既然您要这么办,我也就不争了……”
  “这不是我要这么办,而是因为你没有理由了,侄儿,我完全可以把你驳倒!”
  阿赫梅没有回答。无论如何,向导可以深信这个年轻人对他提出的建议是有些想法的。他们的目光只在刹那间相遇,不过用击剑的术语来说,已足以使他们“相互试探”了。所以阿赫梅决定不再仅仅是“提防”,而是“准备应战”。对他来说向导就是一个敌人,只等着机会阴险地向他发动攻击。
  再说,旅行者们从特拉布松以来几乎没有休息过,对于缩短路程的决定自然只能感到高兴。范-密泰恩和布吕诺急于赶到斯居塔里以便摆脱困境;亚纳尔大人和尊贵的萨拉布尔想乘海岸的客轮,与他们的妹夫和未婚夫一起返回库尔德斯坦;阿马西娅盼着和阿赫梅终成眷属,纳吉布是为了参加婚礼的庆典!

  于是这个建议就被接受了。他们决定在9月27日至28日的夜里休息,以便在第二天进行长途跋涉。
  不过向导也指出要采取一些预防措施,要紧的是带好够24个小时用的食品,因为要穿过的地区没有村镇。一路上也没有商队客店、杜坎或旅馆,因此必须储备足够的食品。
  幸亏在凯尔普海角出了高价就买到了所需要的一切,甚至买到了一头驴来驮这些刚买的东西。
  应该承认,凯拉邦大人对驴有一种偏爱——无疑是因为同样固执——而且特别喜欢在凯尔普海角买的这一头。
  这头牲口个子不大,但根结实,能够像马那样负重,驮运大约90“奥克斯”即100公斤的东西。这种驴在安纳托利亚的这些地区到处都是,它们把谷物从这里一直驮到海岸的各个港口。
  这头机灵活跃的驴的鼻孔是被剪开的,这可以使它更加方便地喷出钻进鼻子里去的飞虫。这样一来它就有了一种高兴的神态,一种快乐的模样,因而被称为“笑驴”。它与泰奥菲尔-戈蒂埃谈到的那些可怜的小动物、那些“耷拉着耳朵瘦骨嶙峋的脊梁上淌着鲜血”的悲惨的牲口完全不同,而且很可能和凯拉邦大人同样固执,所以布吕诺想它也许是找到自己的主人了。
  至于食品,是就地烧熟的四分之一只羊;“布古尔”,就是一种用小麦粉做成的面包,在炉子上烘干后再涂上黄油。这么短的路程,有这些东西就足够了,而且把驴套在一辆两轮小车上就能运走。
  第二天是9月28日,所有的人在日出之前不久就都起床了。马车立刻套好,每个人各就各位。阿赫梅和向导骑在马上,带着这支让驴子走在前面的小队伍,他们就上路了。一个小时以后,辽阔的黑海已经消失在高高的悬崖后面。在这个地区里,旅行者们觉得脚下的路有点高低不平。
  虽然路面不尽如人意,但白天还不算太艰难——因此凯拉邦大人又能唠叨他对奥斯曼帝国当局的不满了。
  “很清楚,”他反复地说,“我们已经靠近他们现代化的君士坦丁堡了!”
  “库尔德斯坦的道路要比这里好得多!”亚纳尔大人提醒说。
  “我乐于相信这一点,”凯拉邦答道,“这么一比,我的范-密泰恩朋友甚至不用怀念荷兰了!”
  “怎么比都一样!”尊贵的库尔德女人严厉地反驳,她专横的性格一有机会就淋漓尽致地暴露出来。
  范-密泰恩真想把以嘲笑他为乐事的凯拉邦朋友交给魔鬼。不过归根结底,用不了48个小时,他就能够恢复充分而完全的自由,这些嘲笑话就随它去吧。
  这支小队伍晚上停在一个破烂不堪的村庄里,只有一堆勉强可以放牲口的茅屋。这里无声无息地生活着几百个可怜的人,吃的是很少的侞制品,质量很差的肉,一种鼓皮多于面粉的面包。空气里弥漫着一种使人恶心的气味:这是在烧“特塞克”,即一种用粪和泥混在一起制成的泥煤,是这些乡村里的唯一燃料,有时还用它砌茅屋的墙壁。
  幸好听了向导的建议,食品问题事先已经解决了。在这个悲惨的村庄里不可能找到任何东西,村民们也不会施舍什么,倒是很可能乞求施舍。
  一个破烂的草棚里有几捆新鲜的麦秆,他们就在里面平安地度过了一夜,阿赫梅守夜时怀着前所未有的警惕,这样做不无道理。半夜里向导确实离开了村庄向前面走了几百步。

  阿赫梅跟着他,没有被他看见,一直等他回到营地后才回来。
  这个人到外面去干什么?阿赫梅无法推测,因为他查实了向导没有和任何人进行联系,没有接近过任何人。宁静的黑夜里没有发出任何喊声,原野上的四面八方都没有出现过任何信号!
  “一个信号都没有?……”阿赫梅在回到草棚里之后想道。“不过在西南地平线上出现了一会儿的灯光,难道不是一个信号,一个他等着的信号吗?”
  这时候,有一件他起初没有重视的事情一再出现在他的脑海里。他非常清楚地记得,当向导站在地面的高处时,远处亮起了一束灯光,以短暂的间隔接连亮了三次,然后消失了。阿赫梅一开始以为这是牧人的灯光。现在,在孤独的寂静里,在使人难以入睡的奇特的静谧之中,他思索着,他又看见了这种灯光,这就不止是一种预感,而确信这是一个信号了。
  “对,”他想,“这个向导显然背叛了我们!他是在为某个有权势的人物效劳……”
  那么是为谁呢?阿赫梅指不出来。不过他预感到这种背叛与劫持阿马西娅有关。她被从敖德萨的劫持者手中救出来以后,是不是又面临着新的危险,现在离斯居塔里只有步行几天的路程了,接近目的地的时候难道不应该万分谨慎吗?
  阿赫梅极为不安地度过了这一夜,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他是应该马上揭露这个向导的背叛——这一点他认为已毫无疑问——还是等到向导开始下手的时候,以便使对手哑口无言和受到惩罚呢?
  初升的太阳使他冷静了一些。他于是决定再耐心地等上一天,以便把向导的企图弄得更加清楚。他决定一刻不离地进行监视,无论赶路或休息都不让向导走远。再说他和他的同伴们都带着武器,如果阿马西娅的安全受到威胁,他会毫不畏惧地抵抗任何攻击。
  阿赫梅又重新控制住自己。他的脸上没有流露出内心的任何隐秘。他的朋友们没有看出来,连阿马西娅那双充满柔情、能洞察他心灵的眼睛也没有看出来——就是在他身边,不断地观察他的向导也没有看出来。
  阿赫梅作出的唯一决定是把自己的担心告诉他的叔叔,因此一旦有了机会,他就要在这方面挑起最激烈的争论。
  第二天一大早,他们离开了这个可怜的村庄。如果这一天不发生什么背叛行为或者差错的话,那就是为了满足最固执的奥斯曼人的自尊心而进行的这次旅行的最后一天了。无论如何,这一天是非常艰难的。为了穿越这个山区,辕马不得不使出全部的力量。仅仅由于这一点,阿赫梅就非常后悔改变了最初的路线。有好几次为了减轻马车的负载,人只好下来步行。在陡峭难行的通道上,阿马西娅和纳吉布显示出顽强的毅力。尊贵的萨拉布尔相比之下也毫不逊色。至于她选择的未婚夫范-密泰恩他从离开特拉布松以来就有点沮丧,现在只能唯命是从了。
  此外,他们对于前进的方向没有任何怀疑。显而易见,向导对这个地区的一切弯路没有不知道的,按照凯拉邦的说法是了如指掌,按照阿赫梅的说法是了解得太过分了。因此叔叔称赞向导,侄子则由于怀疑这个人的行为而不能同意。还需要补充的是在这一天里,这个人没有片刻离开过他们,一直走在这支小队伍的前面。

  事情的进展似乎都合情合理,只不过道路本来就有点难走,因为它们盘旋上山时非常陡峭,而在刚刚被雨水冲刷的地方又颠簸不堪。然而马匹却想逃跑,但反正是最后一段路了,可以让它们异乎寻常地用力拉车,以后它们有的是休息的时间。
  小驴子可不是这样,它轻快地拉着车子,凯拉邦大人因此对它很有好感。
  “以安拉的名义起誓!它使我很中意,这头动物,”他一再地说,“为了更加辛辣地嘲笑奥斯曼帝国的当局,我真想骑在它的背上到达博斯普鲁斯海峡的岸上!”
  人们会承认这是一个主意——一个凯拉邦式的主意!——不过没有人和他争论,以免他真的忍不住这样做。
  经过了真正的劳累的一天之后,在将近晚上9点钟的时候,根据向导的建议,这支小队伍停了下来,开始安排宿营。
  “我们现在离斯居塔里高地还有多远?”阿赫梅问道。
  “还有五六公里,”向导答道。
  “那为什么不向前走了?”阿赫梅又说。“用不了几个小时,我们就可以到达……”
  “阿赫梅大人,”向导回答说。“在这个省份的这个地区,我在夜里有可能迷路,我不想冒这个风险!明天则相反,借助拂晓的光亮,我就什么都不用担心了,中午之前我们就能到达旅途的终点。”
  “这个人说得有道理,”凯拉邦大人说。“不要着急得把事情搞糟了!在这里宿营,侄儿,我们一起吃旅途当中的最后一顿饭,明天上午10点钟以前我们就在向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海水致敬了!”
  除了阿赫梅之外,所有的人都同意凯拉邦大人的意见。于是大家动手,尽可能把旅途的最后一夜安排得舒适一些。
  再说这个地方向导也选择得很好。这是一条相当狭窄的隘道,夹在两山之间,严格地说,这些山可不是安纳托利亚西部地区的丘陵了。这条隘道的名称叫内里萨峡谷。峡谷深处的一块高地的山岭之间是巨大的岩石,左面是半圆形的梯级,右面是一个很深的洞袕,完全可以容纳这支小队伍,对它进行考察的结果证明了这一点。
  如果说这个地方适于旅行者休息的话,对干渴望吃东西和休息的马匹也同样如此。离这里几百步远,在曲折的峡谷之外有一块草地,那里有水也有草。尼西布要把马匹牵到那里,并且像以往的夜间休息一样由他负责看守。
  尼西布于是向草地走去,阿赫梅陪着他,去看看那个地方,以便核实那里不会有任何危险。
  阿赫梅确实没有看到任何可疑的迹象。这块草地荒僻无人,西面环绕着一些起伏的丘陵。夜幕宁静地降临,明月要在将近11点钟的时候升起,很快就会把这里照亮。高高的云彩之间有一些一动不动的星光,似乎在天穹顶上沉睡。空中连一丝风也没有,也听不到任何声音。
  阿赫梅极其专心地观察着地平线周围。今天晚上附近丘陵的顶上又会出现什么灯光吗?夜里向导会来发现什么信号吗?……
  草地的边缘没有出现任何灯光。原野的远处也没有发出任何信号。
  阿赫梅嘱咐尼西布守夜时要保持最高度的警惕,命令他在发生意外事件而无法把马匹带到营地时也要立刻返回。阿赫梅说完以后,又急忙到内里萨峡谷去了。
或许您还会喜欢:
摆脱危机者的调查书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1明明那是别人说过的话,而且我还记得别人说那些话时的情景;可是,我总觉得那才是发自我灵魂深处的话。不过,既然语言得有两个人参与才能成立,也就不能不说是由于我的存在才成为别人的语言的真正的源泉了。有一回,那位核电站的原工程师,也就是和我相互排斥的那个人,他既想让我听见,却又装做自言自语似地说:“没有比选上救场跑垒员①更令人胆战心惊而又最雄心勃勃的了!那是为业余棒球殉难啊。 [点击阅读]
摩尔弗兰德斯
作者:佚名
章节:37 人气:0
摘要:第1章序近来,世人颇感兴趣于长篇小说和浪漫故事,而对个人经历很难信以为真,以致对此人的真名及其它情况都予以隐瞒;鉴于此,对于后面的文字,读者如何看待均随其所愿。可以认为,笔者在本书中写出了她自身的经历,从一开始她就讲述自己为何认为最好隐瞒自己的真名,对此我们毋须多言。 [点击阅读]
放学后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0
摘要:九月十日,星期二的放学后。头顶上方传来“砰”的一声,我反射动作的抬起头,见到三楼窗户丢出某黑色物体,正好在我的上方,我慌忙避开。黑色物体落在我刚才站的地点后,破碎了。那是天竺葵的盆栽!那时放学后,我走在教室大楼旁时发生的事。不知从何处飘来的钢琴声。我呆然凝视那破碎的陶盆,一瞬,无法理解发生什么事,直到腋下的汗珠沿手臂滴落,我才忽然清醒过来。紧接的瞬间,我拔腿往前跑。 [点击阅读]
数字城堡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丹·布朗(DanBrown)是美国当今最著名的畅销书作家之一。2003年3月出版的《达·芬奇密码》创造了一个书市奇迹,旋风般地横扫了美国各大畅销书榜,至今全球销量已超过800万册。丹·布朗也凭这部小说而大红大紫。丹·布朗出生于美国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从小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埃克塞特镇长大,在阿默斯特学院和菲利普·埃克塞特学院度过了大学生涯,毕业之后留在菲利普·埃克塞特学院教授英语。 [点击阅读]
斯塔福特疑案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0
摘要:布尔纳比少校穿上皮靴,扣好围颈的大衣领,在门旁的架子上拿下一盏避风灯,轻轻地打开小平房的正门,从缝隙向外探视。映入眼帘的是一派典型的英国乡村的景色,就象圣诞卡片和旧式情节剧的节目单上所描绘的一样——白雪茫茫,堆银砌玉。四天来整个英格兰一直大雪飞舞。在达尔特莫尔边缘的高地上,积雪深达数英所。全英格兰的户主都在为水管破裂而哀叹。只需个铝管工友(哪怕是个副手)也是人们求之不得的救星了。寒冬是严峻的。 [点击阅读]
斯泰尔斯庄园奇案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曾经轰动一时,在公众中引起强烈兴趣的“斯泰尔斯庄园案”,现在已经有点冷落下来了。然而,由于随之产生的种种流言蜚语广为流传,我的朋友波洛和那一家的人。都要求我把整个故事写出来。我们相信,这将有效地驳倒那些迄今为止仍在流传的耸人听闻的谣言。因此,我决定把我和这一事件有关的一些情况简略地记下来。我是作为伤病员从前线给遣送回家的;在一所令人相当沮丧的疗养院里挨过了几个月之后,总算给了我一个月的病假。 [点击阅读]
新人呵,醒来吧
作者:佚名
章节:4 人气:0
摘要:去国外旅行时,因为工作上的关系,我经常要在国外生活一段时间。每次做这种旅行时,我都像一棵无根之草,在陌生的国度里设法处理可能出现的困难。为此我都要做一点准备,至少可以保持心理平衡。实际上,我不过是在旅行时带上出发前一直在读的一系列丛书,不久我将独自一人生活在异国他乡,可是一读到在东京时读的这些书,胆战心惊、急躁、沉靡的我就会得到鼓舞。 [点击阅读]
新人来自火星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0
摘要:侯维瑞赫-乔-威尔斯与另两位作家约翰-高尔斯华绥和阿诺德-贝内持并称为本世纪初英国小说中的现实主义三杰。19世纪中叶,英国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在狄更斯和萨克雷等大师手中达到了灿烂辉煌的高峰。19世纪末、20纪初英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以后,现实主义小说依然发挥着它的批判作用,从道德、文化、经济、政治等各个方面暴露与抨击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点击阅读]
新宿鲛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0
摘要:01鲛岛脱下牛仔裤与POLO衫,正要迭好,忽然听见一阵惨叫。鲛岛停顿了一会儿,随后关上储物柜,上了锁。钥匙吊在手环上,而手环则用尼龙搭扣绑在手腕上。他用浴巾裹住下身,走出更衣室。这时又听见了一声惨叫。更衣室外是一条走廊。走到尽头,就是桑拿房了。桑拿房前,还有休息室与小睡室。惨叫,就是从小睡室里传来的。小睡室大概二十畳①大,里头只有一个灯泡亮着,特别昏暗。 [点击阅读]
新探案系列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我担心福尔摩斯先生也会变得象那些时髦的男高音歌手一样,在人老艺衰之后,还要频频地向宽厚的观众举行告别演出。是该收场了,不管是真人还是虚构的,福尔摩斯不可不退场。有人认为最好是能够有那么一个专门为虚构的人物而设的奇异的阴间——一个奇妙的、不可能存在的地方,在那里,菲尔丁的花花公子仍然可以向理查逊的美貌女郎求爱,司各特的英雄们仍然可以耀武扬威,狄更斯的欢乐的伦敦佬仍然在插科打诨,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