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环游黑海历险记 - 第二卷 第四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环游黑海历险记--第四章
  第四章
  在雷鸣电闪中发生的一切。
  所有的人都站了起来,急忙走到窗边去看着大海,被狂风击碎的浪涛暴雨般地袭击着灯塔的小屋。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即使只隔几步也什么都看不见,地平线每隔一会就被浅黄色的巨大闪电所照亮。
  借着一次闪电的亮光,阿赫梅注意到海上有一个时隐时现的小点。
  “这是不是一条船?”他喊道。
  “如果是一条船的话,那是它开的炮吧?”凯拉邦接着说道。
  “我到塔上的了望台去看看,”一个看守员说着走向一架连接灯塔里的台阶的木制小楼梯。
  “我陪您去,”阿赫梅说。
  在这时候,凯拉邦大人、范-密泰恩、布吕诺、尼西布和另一个看守员不顾狂风和浪花,始终站在破碎的窗洞面前。
  阿赫梅和他的同伴很快就爬上了塔顶支撑木架的平台。在由一些横木连接起来的两根工字小梁形成的框架里,有一架60多级的楼梯,这就是灯塔的顶部,上面安装着发光的仪器。
  风暴如此猛烈,这样爬上去当然是非常艰难的。木架牢固的梯级在底座上摇晃着,阿赫梅有时觉得在楼梯的栏杆上贴得这么紧,甚至担心再也分不开了。不过他乘每次短暂的平静爬上两三个梯级,终于跟着像他一样艰难的看守员到达了顶上的了望台。
  从那儿看到的是多么扣人心弦的景象啊!大海涌起的巨浪扑在岩石上撞得粉碎,溅起的浪花像大雨一样掠过塔顶的灯光。山一样的波涛在外海翻腾,在模糊的光线下还能看出波涛顶上白色的轮廓。低低的云层在黑暗的天空里疾驰,有时在云层的空隙之中可以发现一些更高、更密集的云团,从中放出一些长长的、青灰色的闪光,无声地现出一片白色,大概是远方某处暴雨的反光。
  阿赫梅和看守员靠在塔顶了望台的栏杆上。他们分别站在平台的左面和右面,注视和搜索着已经瞥见的那个活动的小点。或者说是炮响所在的位置。
  他们不说话,因为彼此都无法听见,但是眼前的视野却很开阔。凝聚在反射器里的灯光成了他们的屏幕,不会使他们眼花缭乱,而是用光束为他们照亮半径有几海里的水面。
  然而他们难道不担心灯光会突然熄灭吗?此刻一阵狂风刮到面前,灯光几乎全部消失了。与此同时,被风暴惊得乱飞的海鸟扑向发光的仪器,像被灯火吸引来的巨大的昆虫一样,在保护仪器的铁格架子上撞碎了脑袋,狂风的呼啸中夹杂着它们震耳欲聋的叫声。风刮得如此猛烈,木架的顶部可怕地晃得厉害。对此不必吃惊:欧洲的灯塔上用砖石砌成的钟楼,有时被狂风吹得连钟锤都失灵而不动了。何况这些木制的框架不可能像石头的建筑那样坚固。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波浪都足以使凯拉邦大人生病,那么在这里他一定感觉到真正的晕船是什么滋味了。
  阿赫梅和看守员极力想在短暂的平静中重新发现那个他们已经瞥见的活动的小点。然而要么是这个小点消失了,要么是闪电没有照亮它所在的位置。如果那是一条船的话,它完全可能在飓风的打击下已经沉没了。
  阿赫梅忽然用手指着天边,他的目光不可能看错。一个吓人的东西刚刚在海面上直立起来,几乎碰到了云层,随即又昙花一现地消失了。
  两根水泡形的柱子,上半部是气,下半部是水,顶部合成一个圆锥点,中间被风卷成了一个巨大的凹形,飞快地旋转而来,经过时把海水都变成了旋涡。风势稍微平静的时候,就能听见一种尖利的呼啸声,强烈得足以传到很远的地方。这两根柱子高耸入云,之字形的闪电在它们巨大的上半部划出了一道道条纹。
  这是两股海上的龙卷风,这种现象的出现的确令人恐惧,其真正的起因现在还没有完全确定。

  突然,在离一股龙卷风很近的地方传来了一阵低沉的爆炸声,随之而来的是强烈的闪光。
  “这次是一声炮响!”阿赫梅回答说,用手指着他注意的方向。
  看守员马上集中全力盯着这个点。
  “对!……在那里……在那里?……”他说道。
  在一次特大的闪电的亮光中,阿赫梅刚刚瞥见了一条普通吨位的船只在与风暴搏斗。
  这是一条单桅三角帆船,已经损坏得不能驾驶了,巨大的斜桁成了碎片,它根本不可能抵抗,完全失去控制地被刮向岸边。狂风下面就是岩石,两股龙卷风合在一起向它袭来,使它不可能逃脱灭顶之灾。沉没或者被击成碎片,只是片刻之间的事情。
  然而这条帆船仍在抵抗。也许,它如果能逃脱龙卷风的引力的话,会找到一条把它带进港口的水流?即使没有帆,它利用海岸上的风势或许能重新进入由灯塔指明方向的航道?这是唯一的机会了。
  所以帆船试图对付最近的那股要把它吸进去的龙卷风,这些炮声不是求救而是抵抗。必须用炮弹打断这根旋转的风柱。他们成功了,但并未完全获胜,一发炮弹在龙卷风约三分之一的高处穿了过去,使它分为两段,像某种神奇的动物在空中飘荡,然后它们又合在一起旋转起来,所到之处吸进大量的空气和海水。
  这时是凌晨3点钟,帆船一直向航道的尽头飘去。
  一阵狂风刮得木架连底座都晃动起来。阿赫梅和看守员担心它会拔地而起。工字梁格格作响,有可能脱开把它们与整个框架连接在一起的联杆。必须尽快下去到小屋里去躲避。
  阿赫梅和看守员这样做了,但并非没有困难,脚下的楼梯已经变了形。不过他们还是下来了,又出现在通向厅里的第一个梯级上。
  “怎么样?”凯拉邦问道。
  “是一条船,”阿赫梅答道。
  “遇难了?……”
  “是的,”看守员回答说,“除非它直接驶入阿蒂纳的航道!”
  “可是它做得到吗?”
  “如果它的船长认识这条航道就能做到,再说灯塔也给它指明了方向!”
  “没有什么办法给它指路……救救它吗?”凯拉邦问道。
  “毫无办法!”
  突然一道巨大的闪电照亮了整个小屋,接着就是一声惊雷。凯拉邦和他的同伴们都被震得无法动弹。他们即使没有被雷电直接击中,至少也被迂回曲折地击中了,所以他们在这里没有被雷劈死真是奇迹。
  与此同时,传来了一阵可怕的隆隆声。一个庞然大物压塌了屋顶。飓风从这个空隙中掠过,使厅里面目全非,板壁都坍在地上。
  老天保佑,他们都没有受伤。屋顶被掀开了,可以说在向右面滑去,而他们则躲在左面靠门的角落里。
  “出去!出去!”一个看守员喊着向岸边的岩石扑了过去。
  大家都学着他的样子到了岩石上,才弄清了这场灾难的原因。
  灯塔在一次电闪时被雷击中,底部断裂。木架的上部倒了下来,砸穿了屋顶。接着飓风在顷刻之间就把小屋毁于一旦。
  现在没有灯光来照亮可以避难的小港口的航道了!帆船即使不被龙卷风吞没,也没有办法来防止自己在暗礁上撞得粉碎。
  当由空气和海水组成的风柱在它周围旋转的时候,可以看到它无可奈何地直立起来。在它的西北方至多50尺的地方露出了一块巨大的岩石,与它只有半链的距离,这条小船肯定会在那里撞碎以后沉没。
  凯拉邦和他的同伴们在岸边走来走去,恐惧地望着这幕扣人心弦的景象,却无力去援救遇难的船只。肆虐的狂风把夹着沙子的海浪打在船上,它自己几乎无法抵抗。

  阿蒂纳港口的一些渔民跑了过来——也许是为了争夺马上就要被激浪冲向岩石的这条帆船的残骸。但是凯拉邦大人、阿赫梅和他们的同伴不打算这样做,他们要尽一切努力来援助遇难的人。如果可能的话,他们还要为帆船的船员们指明航道的方向,没有什么水流能使它避开左右的暗礁进入航道吗?
  “火把!……火把!……”凯拉邦喊道。
  立刻有人从海边松树上折下一些含树脂的枝干,插在倒塌的屋墙上点了起来。正是它们的冒着烟的火光,或多或少地代替了已经熄灭的灯光。
  然而帆船仍在飘流。在闪电的亮光下,看得见水手们在躁纵船只。船长企图升起一张前帆,以便驶向岸边的火光。但是帆刚升起,就被飓风撕去了帆边,布片一直被卷到悬崖上,像海燕这种风暴中的鸟儿一样飞翔。
  小船的船体时而升得极高,时而没入深渊,如果海底有岩石的话,它就完了。
  “这些不幸的人!”凯拉邦喊道。“朋友们……你们没有一点办法救救他们吗?”
  “没有!”渔民们答道。
  “没有!……没有!……那好,谁能救他们,我给1000皮阿斯特!……1万……”
  但是他慷慨的报酬却无法被人接受!跳进波涛汹涌的大海,在航道的顶端和帆船之间游一个来回,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如果有一种新型的器械即射缆枪的话,也许能和帆船连接起来,然而现在没有射缆枪,而且阿蒂纳小港连一只救生艇都没有。
  “可是我们总不能让他们淹死啊!”凯拉邦反复地说,他看着这种景象再也忍不住了。
  阿赫梅和全体同伴都像他一样惊恐不安,也像他一样无能为力。
  突然,从帆船的甲板上传来一声尖叫,使阿赫梅跳了起来。他觉得他的名字——对!他的名字!——在狂风恶浪里被人呼叫着。
  的确,在短暂的寂静中,这种叫声反复地传来,他听得很清楚:
  “阿赫梅……救救我!……阿赫梅!”
  谁能够这么叫喊?一种无法克制的预感使他的心跳得要蹦出来了!……这条帆船,他似乎认识……他见过它!……在哪儿?……不就是在他动身的那天在敖德萨的银行家塞利姆的别墅面前吗?
  “阿赫梅……阿赫梅!……”
  这个名字还在回响着。
  凯拉邦、范-密泰恩、布吕诺、尼西布都走到年轻人身边,他把双臂伸向大海一动不动,似乎惊呆了一样。
  “你的名字!……这是你的名字?”凯拉邦念叨着。
  “是的!……是的!……”他说,“是我的名字!”
  忽然,从地平线的一头到另一头,一道闪电在两秒钟里照亮了整个天空。在这次无边的闪光里,帆船清晰得就像用一支电笔在白纸上画出来的一样,它高大的桅杆刚刚被雷电击中,在狂风中像火把一样燃烧起来,在帆船的后部,两个少女抱在一起,嘴里还在喊道:
  “阿赫梅!……阿赫梅!……”
  “她!……是她!……阿马西娅!……”年轻人跳到一块岩石上喊道。
  “阿赫梅!……阿赫梅!”这回轮到凯拉邦喊了。
  他赶紧向侄儿走去,不是为了拉住他,而是为了在必要时帮助他。
  “阿赫梅!……阿赫梅!”
  这个名字最后一次穿过天空,不可能再有怀疑了。
  “阿马西娅!……阿马西娅!……”阿赫梅喊着。
  接着他扑到浪花里消失了。
  这时一股龙卷风刚刚吹到帆船前面,把它卷进自己的旋涡,扔向左边的暗礁扔向西北方的岩石。小船撞碎时发出了比狂风更响的爆裂声,一眨眼就沉没了。龙卷风也在撞击这块岩石的时候,像一个巨大的炸弹那样爆炸后消失了,它的有海水的底部回到了大海里,上半部旋转的气体则升上了天空。

  人们会以为帆船上的人全都完了,去援救两位少女的勇敢的救生员也完了!
  凯拉邦想投身到汹涌的波涛里去帮助侄儿……他的同伴们不得不跟他搏斗,才阻止了他进行必死无疑的冒险。
  可是在这时候,在依然照亮天空的闪电的亮光下,他们又看见了阿赫梅。他刚刚以超人的毅力爬上了岩石。怀里抱着一个遇难的女人!……另一个拉住他的衣服,和他一起爬了上来!……不过除了她们,再也没有一个人露出水面……毫无疑问,龙卷风袭击船只时跳海的全体船员都淹死了,两位少女是这次海难的幸存者。
  阿赫梅在离开水面后停了一会,看了一下与航道顶端之间的距离,至多大约只有15尺。于是他乘着一个大浪后退、使沙滩上只有几英寸水的时候背着被救的少女向岸边的岩石游去,另-个少女跟着他,一起幸运地到了岩石上。
  一分钟以后,阿赫梅就在同伴们当中了。他把救起的少女交给他们之后就由于激动和疲惫而倒在地上。
  “阿马西娅!……阿马西娅!”凯拉邦喊道。
  不错,这就是阿马西娅……他留在敖德萨的阿马西娅,他的朋友塞利姆的女儿!就是她在这艘帆船上,在离这儿300公里的黑海的那一头出了事,和她在一起的是她的女仆纳吉布!发生了什么事了!……但是此刻阿马西娅和吉普塞少女都不可能告诉他:她们两人都昏过去了。
  凯拉邦大人把姑娘抱在怀里,一个灯塔看守员稍微托着纳吉布。阿赫梅恢复了知觉,但是昏昏沉沉,好像什么都想不起来。然后大家向阿蒂纳村走去,一个渔民把自己的小屋让给他们栖身。
  阿马西娅和纳吉布被放在壁炉面前,炉里的葡萄枝在熊熊燃烧。
  阿赫梅向姑娘俯下身去,托着她的头,呼唤她……对她说话:
  “阿马西娅!……亲爱的阿马西娅!……她听不见我说话了!……她不回答我!……啊!她要是死了,我就不活了!”
  “不!……她没有死,”凯拉邦喊道。“她在呼吸!……阿赫梅!……她活着!……”
  这时纳吉布刚刚站了起来,接着就扑到阿马西娅的身上。
  “女主人……亲爱的女主人!……”她说道,“不错!……她还活着!……她的眼睛又张开了!”
  姑娘的眼皮确实抬起了片刻。
  “阿马西娅!……阿马西娅!”阿赫梅喊道。
  “阿赫梅……亲爱的阿赫梅!”姑娘回答他。
  凯拉邦把他们两人紧紧地抱在胸前。
  “可是这条帆船是怎么回事?”阿赫梅问道。
  “阿赫梅大人,就是您离开敖德萨之前我们想去看看的那条船!”纳吉布回答说。
  “‘吉达尔号’,亚乌德船长?”
  “对!……就是他劫持了我们两个人!”
  “他是为谁干的呢?”
  “我们不知道!”
  “这条帆船要开到哪里去?”
  “我们也不知道,阿赫梅,”阿马西娅答道。“有你在这儿,我什么都忘了!……”
  “我可忘不了,我!”凯拉邦大人叫道。
  此刻他若是回头的话,就会瞥见一个在小屋门外窥视他们的人飞快地溜走了。
  那是亚乌德,船员中唯一的幸存者。他没有被人看见,几乎立刻就在与阿蒂纳村相反的方向消失了。
  马耳他船长听到了一切。他现在知道,由于不可思议的命运,阿赫梅在阿马西娅就要死去的时候,出现在“吉达尔号”遇难的地方!
  走过了村庄里的最后几座房屋之后,亚乌德在大路的转弯处站住了。
  “从阿蒂纳到博斯普鲁斯海峡的路很远,”他想道,“我会有办法执行萨法尔大人的命令的!”
或许您还会喜欢:
八百万种死法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我看到她进来。想看不到也难。她一头金发近乎银色,要是长在小孩头上,就叫亚麻色。头发编成粗辫子盘在顶上,用发针别住。她前额高而平滑,颧骨突出,嘴巴略大。加上西部风格的靴子,她得有六尺高了。主要是双腿长。她穿着紫色名牌牛仔裤,香槟色皮毛短上衣。雨时断时续下了一整天,但她没带伞,头上也没有任何遮挡。水珠在她的发辫上闪烁着,像钻石。她在门口站了会儿,四下张望。这是周三下午,三点半左右。 [点击阅读]
再次集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昆虫的天地卡弥尼树的枝丫,悬曳着露水打湿的坚韧的蛛丝。花园曲径的两旁,星散着小小的棕色蚁垤。上午,下午,我穿行其间,忽然发现素馨花枝绽开了花苞,达迦尔树缀满了洁白的花朵。地球上,人的家庭看起来很小,其实不然。昆虫的巢穴何尝不是如此哩。它们不易看清,却处于一切创造的中心。世世代代,它们有许多的忧虑,许多的难处,许多的需求——构成了漫长的历史。 [点击阅读]
包法利夫人
作者:佚名
章节:52 人气:2
摘要:荐语:未满十八岁请在家长指导下阅读本书。版本较好的是上海译文出版社周克希先生的译本。价廉物美,仅10元一本,现在最便宜最没有人看的恐怕就是这些名著了。【小说】--引言小说描写的是一位小资产阶级妇女,因为不满意夫妻生活平淡无奇而和别人通|奸,最终因此身败名裂,服毒自杀的故事。 [点击阅读]
匹克威克外传
作者:佚名
章节:57 人气:2
摘要:匹克威克派除却疑云,把黑暗化为耀眼的光明,使不朽的匹克威克的光荣事业的早期历史免于湮没,这第一线光辉,是检阅匹克威克社文献中如下的记载得来的;编者把这个记录呈献于读者之前,感到最大的荣幸,这证明了托付给他的浩瀚的文件的时候所具有的小心谨慎、孜孜不倦的勤勉和高超的眼力。一八二七年五月十二日。主席,匹克威克社永任副社长约瑟夫·史密格斯阁下。一致通过如下的决议。 [点击阅读]
反物质飞船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2
摘要:CT是一种反物质,它也可以说成是物质的一种倒转的体现形式。对于地球来讲,CT是陌生的,但在太空中却存在着许多由它构成的流星、慧星和小行星。CT原子由带负电的原子核和带正电的电子组成。这是一种肉眼不能看见的差别,但也是一种致命的差别。CT物质看起来与普通的物质别无二致——只要二者不碰触到一起。一旦碰触发生,两种物质正好相反的电荷互相抵销,相反的粒子发生爆炸,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点击阅读]
变形记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一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他仰卧着,那坚硬的像铁甲一般的背贴着床,他稍稍抬了抬头,便看见自己那穹顶似的棕色肚子分成了好多块弧形的硬片,被子几乎盖不住肚子尖,都快滑下来了。比起偌大的身驱来,他那许多只腿真是细得可怜,都在他眼前无可奈何地舞动着。“我出了什么事啦?”他想。这可不是梦。 [点击阅读]
古都
作者:佚名
章节:48 人气:2
摘要:千重子发现老枫树干上的紫花地丁开了花。“啊,今年又开花了。”千重子感受到春光的明媚。在城里狭窄的院落里,这棵枫树可算是大树了。树干比千重子的腰围还粗。当然,它那粗老的树皮,长满青苔的树干,怎能比得上千重子娇嫩的身躯……枫树的树干在千重子腰间一般高的地方,稍向右倾;在比千重子的头部还高的地方,向右倾斜得更厉害了。枝桠从倾斜的地方伸展开去,占据了整个庭院。它那长长的枝梢,也许是负荷太重,有点下垂了。 [点击阅读]
同时代的游戏
作者:佚名
章节:6 人气:2
摘要:1妹妹:我从记事的年代就常常地想,我这辈子总得抽时间把这事写出来。但是一旦动笔写,虽然我相信一定能够按当初确定的写法毫不偏离地写下去,然而回头看看写出来的东西,又踌蹰不前了。所以此刻打算给你写这个信。妹妹,你那下身穿工作裤上身穿红衬衫,衬衫下摆打成结,露出肚子,宽宽的额头也袒露无遗,而且笑容满面的照片,还有那前额头发全用发夹子夹住的彩色幻灯照片,我全看到了。 [点击阅读]
名利场
作者:佚名
章节:75 人气:2
摘要:《名利场》是英国十九世纪小说家萨克雷的成名作品,也是他生平著作里最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杰作。故事取材于很热闹的英国十九世纪中上层社会。当时国家强盛,工商业发达,由榨压殖民地或剥削劳工而发财的富商大贾正主宰着这个社会,英法两国争权的战争也在这时响起了炮声。 [点击阅读]
唐璜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2
摘要:乔治·戈登·拜伦(1788-1824)是苏格兰贵族。1788年1月23日出生于伦敦。他天生跛一足,并对此很敏感。十岁时,拜伦家族的世袭爵位及产业(纽斯泰德寺院是其府邸)落到他身上,成为拜伦第六世勋爵。1805-1808年在剑桥大学学文学及历史,他是个不正规的学生,很少听课,却广泛阅读了欧洲和英国的文学、哲学和历史著作,同时也从事射击、赌博、饮酒、打猎、游泳等各种活动。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