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环游黑海历险记 - 第二卷 第三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环游黑海历险记--第三章
  第三章
  布吕诺向他的同伴尼西布耍了一个值得原谅的花招。
  一间粗糙的木屋,分隔成两个有窗户开向大海的房间;一根用工字钢制成的立柱上安装着一个反光的仪器,也就是反射灯,大约有60尺高,这就是阿蒂纳灯塔及其附属建筑,没有比这更简陋的了。
  但尽管如此,这个灯塔却对附近海域的航行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它是几年前才竖立起来的。因此,在面向西方的阿蒂纳小海港的难以通过的航道被照亮之前,有多少船只曾在这个亚洲大陆的死胡同里搁浅!在北风和西风的推动下,轮船即使开足马力也难以摆脱搁浅的困境,帆船就更是只能靠迂回曲折的航行来与风对抗了。
  设在灯塔脚下木屋里的信号站有两个看守员。第一个房间是他们公用的客厅,第二个房间里有两张床铺,但他们从未一起使用过,因为其中一人夜里要值班,除了维修灯塔之外,还要在有船只在没有领航员的情况下,冒险进入阿蒂纳的航道时发出信号。
  随着外面的敲门声,小屋的门打开了。在飓风——正是飓风——的猛烈推动下凯拉邦大人一下子扑了进去,后面跟着阿赫梅。范-密泰恩、布吕诺和尼西布。
  “你们要干什么?”一个看守员问道,他的同伴被声音惊醒后马上走了过来。
  “能留我们过夜吗?”阿赫梅问。
  “留你们过夜?”看守员说,“如果你们只需要一个避风雨的地方,就住在这间屋子里好了。”
  “一个等到天亮的避难所,”凯拉邦答道,“再来点填肚子的东西。”
  “好的,”看守员说,“不过你们到阿蒂纳村上的某个旅馆里去要更好一些。”
  “这个村庄有多远?”范-密泰恩问道。
  “在悬崖后面,离灯塔大约一里路。”
  “在这么恶劣的天气里走一里路!”凯拉邦喊道。“不,朋友们,不!……这里有一些长凳,我们可以在上面过夜!……要是我们的马车和马匹能在你们的小屋后面躲躲风雨的话,我们就没什么可要求的了!……明天天一亮,我们就到村里去,愿安拉帮我们找到一辆车子,要更加合适……”
  “尤其是要更快!……”阿赫梅补充说。
  “不要高低不平!……”布吕诺在牙缝里喃喃自语。
  “但是不要说这辆马车的坏话!……”凯拉邦大人反驳说,并且向范-密泰恩的好记恨的仆人投去严厉的目光。
  “大人,”看守员又说,“我再说一遍我们的小屋由您使用。许多旅行者已经在这里躲避过恶劣的天气,而是满足于……”
  “我们自己也会感到满足的一切!”凯拉邦答道。
  说完这句话,旅行者们就进行安排,要在这间小屋里过夜了。无论如何,他们只能庆幸找到了一个实在谈不上舒适的避难所,听着狂风暴雨在门外肆虐了。
  睡觉当然是不错的,不过条件是睡前要吃点什么,指出这一点的当然是布吕诺,他还提醒说马车里储备的食品已经一无所有了。
  “关于这一点,”凯拉邦问道,“有什么东西可以给我们的,朋友们……当然是付钱的!”
  “不管好不好,”一个看守员答道,“有什么就吃什么,除了灯塔里我们剩下的很少一点食品之外,你们就是用帝国所有的金皮阿斯特也弄不到别的东西!”
  “这就够了!”阿赫梅答道。
  “对!……要是够吃的话!……”布吕诺自言自语,极度的饥饿使他直咽唾沫。
  “请到那个房间里去,”看守员说。“桌子上的东西你们都可以用!”
  “布吕诺侍候我们吃饭,”凯拉邦吩咐,“尼西布去帮车夫存放马车和马匹,尽可能避开风雨!”
  主人做了一个手势,尼西布马上出去了,以便尽量安排好一切。
  与此同时,凯拉邦大人、范-密泰恩和阿赫梅,后面跟着布吕诺,进了另一个房间,在一个燃烧着木柴的火炉前面的一张小桌旁边坐了下来。桌上粗糙的盘子里剩着一些冷了的肉块,它们在饥饿的旅行者看来成了美味佳肴。布吕诺眼看他们狼吞虎咽,似乎认为他们吃得太多了。

  “但是别忘了布吕诺和尼西布!”在咀嚼了一刻钟——可敬的荷兰人的仆人觉得没完没了——之后,范-密泰恩提醒说。
  “当然不会,”凯拉邦大人答道,“没有理由让他们比主人更饿得要命!”
  “他确实非常仁慈!”布吕诺喃喃地说。
  “决不能把他们当成哥萨克人!……”凯拉邦补充说,“哼!那些哥萨克人!……要绞死100个……”
  “哦!”范-密泰恩惊叹一声。
  “1000个……1万个……10万个……”凯拉邦用有力的手摇着他的朋友说道,“那样剩下的还是太多了!……不过夜深了……我们睡觉吧!”
  “对,这样更好!”范-密泰恩答道,他刚才不适时宜地“哦!”了一声,差点挑起了对莫斯科帝国的大部分游牧部落的大屠杀。
  当尼西布回来和布吕诺一起吃饭的时候,凯拉邦大人、范-密泰恩和阿赫梅又回到了第一个房间里,人们裹着外套躺在长凳上,都想用睡眠来打发这个风雨交加的长夜。不过显而易见,在这种环境里是很难入睡的。
  这时布吕诺和尼西布在桌子旁边面对面地坐着,准备把盘子里和水壶里剩下的东西吃个精光。布吕诺总是指挥尼西市,尼西布对布吕诺总是十分恭敬。
  “尼西市,”布吕诺说道,“在我看来,当主人们吃完饭的时候,仆人们的权利就是吃他们愿意剩下的东西。”
  “您总是感到饿吗?”尼西布颇为赞同地问道。
  “总是饿,尼西布,尤其是我有12个钟头什么都没吃了!”
  “看不出来!”
  “看不出来!……可是您没看见吗,尼西布,八天来我又瘦了10磅!我的衣服变得太宽大了,比我胖两倍的人都能穿!”
  “您碰到的事情真是奇怪,布吕诺先生!我呢,这么过日子我反而胖了!”
  “哦!你胖了!……”布吕诺喃喃自语,斜着眼睛打量着同伴。
  “我们看看盘子里有点什么东西,”尼西布说。
  “嗯!”布吕诺说道,“没剩下什么东西……而且当东西只能勉强够一个人吃的时候,两个人吃肯定是不够的!”
  “在旅途当中,应该有什么就吃什么,布吕诺先生!”
  “哈!你变成哲学家了,”布吕诺想着。“哈!你在发胖!……你!”
  于是他把尼西布的盘子拿到自己面前,问道:
  “哎!那您吃的是什么见鬼的东西?”
  “我不知道,不过很像是剩的羊肉,”尼西布说着又把盘子拿到自己面前。
  “羊肉?……”布吕诺喊道。“喂!尼西布,当心!……我想您是弄错了!”
  “那就看着吧,”尼西布说着把刚才叉起来的一块肉向嘴里送去。
  “不!……不!……”布吕诺说着用手止住了他。“别着急!以穆罕默德的名义起誓,正像您所说的,我很担心这是某种不洁净的动物的肉——不用说,不洁净指的是对土耳其人,而不是对基督徒!”
  “您这么认为,布吕诺先生?”
  “请允许我向您担保,尼西布。”
  于是布吕诺把尼西布挑选的肉块拿到自己的盘子里,借口说尝一尝,咬了几口就全吞下去了。
  “怎么样?”尼西布问道,不免有点担心。
  “对了,”布吕诺答道,“我没有弄错!……这是猪肉!……太可怕了,您差点儿吃了猪肉!”
  “猪肉?”尼西布喊道。“这是禁止的……”
  “绝对禁止。”
  “可是我觉得……”
  “见鬼,尼西布,您完全可以把它让一个比您更内行的人看看!”
  “那怎么办呢,布吕诺先生?”
  “要是处在您的位置上,我就只吃这块羊奶干酪。”
  “这没有油水!”尼西布答道。
  “不错……不过看起来好极了!”
  布吕诺说着把干酪放在同伴面前。尼西布开始吃了,心里不大高兴。布吕诺则大口地嚼着更有营养的,被他不恰当地称之为猪肉的东西。
  “为您的健康干杯,尼西布!”他说,从放在桌上的水壶里倒了满满一大杯。

  “这是什么饮料?”尼西布问道。
  “嗯!……”布吕诺支吾其词,“好像是……”
  “到底是什么?”尼西布说着把他的杯子伸过去。
  “里面有点烧酒……”布吕诺答道,“一个优秀的穆斯林是不能让自己……”
  “可我不能只吃不喝呀!”
  “不喝?……不!……这个水壶里有清水,您喝这个就行了,尼西布!你们这些土耳其人多么幸福,习惯喝这种有益于健康的饮料!”
  当尼西布喝水的时候,布吕诺在自言自语:
  “发胖吧,发胖吧,小伙子……发胖吧!……”
  这时尼西布在转过头去的时候,瞥见壁炉上面放着另一盘菜,里面还剩着一块刺激食欲的肉。
  “啊!”尼西布喊道,“这回我可以好好地吃一下!……”
  “对……这一次,尼西布,”布吕诺答道,“我们要像好伙伴那样平分!……说实话,您只能吃这块羊奶干酷真使我难受!”
  “这块该是羊肉了,布吕诺先生!”
  “我想是的,尼西布。”
  布吕诺把菜拿到自己面前,开始切尼西布贪馋地盯着的肉。
  “不错吧,”巴西布说。
  “不错……是羊肉……”布吕诺答道,“这应该是羊肉!……再说,我们在路上碰到过多少群这些有趣的四足动物啊!……说真的,这让人相信这个地区只有羊肉!”
  “好了吗?……”尼西布把碟子伸过去问道。
  “等一等……尼西布……等一等!……为您考虑,我最好还是有把握一些好……您明白,这儿……离边境才几公里……几乎还是在俄罗斯的厨房里……而俄罗斯人……不能信任他们!”
  “我跟您再说一遍,布吕诺先生,这一次不可能再错了!”
  “不可能……”布吕诺答道,他刚刚尝了一下这道菜,“这真是羊肉……不过……”
  “嗯?……”尼西布问道。
  “可以说……”布吕诺一边回答,一边一口接一口地吞着他放在自己盘子里的肉。
  “别这么快,布吕诺先生!”
  “哼!……如果这是羊肉的话……就有一股膻味!”
  “哦!……这我很清楚!……”尼西布喊道,他虽然冷静,也开始要发火了。
  “当心,尼西布,当心!”
  布吕诺说着急忙把最后几口肉吞了下去。
  “完了,布吕诺先生!……”
  “不错,尼西布……完了……我完全清楚了!……这一次您说得非常正确!”
  “这是羊肉?”
  “真正的羊肉!”
  “您吞吃了!……”
  “吞吃,尼西布?……哦,这个词我不能同意!……吞吃?……不!……我只是尝了尝!”
  “我可吃了一顿饱饭了!”尼西布可怜巴巴地说道。“布吕诺先生,我觉得您完全可以留下我那一份,不要全都吃光,来证明这是……”
  “羊肉,一点不错,尼西布!我的良心迫使我……”
  “应该说是您的肚子!”
  “认出了它!……归根结底,您没有什么可遗憾的!”
  “有的,布吕诺先生,有的!”
  “没有!……您不能吃它!”
  “那是为什么?”
  “因为它嵌了猪油,尼西布,您一定明白……嵌了猪油……而猪油可决不是正统的东西!”
  布吕诺说着从桌边站了起来,像一个饱餐一顿的人那样摸摸自己的肚子,然后回到客厅里,尼西布狼狈不堪地跟在后面。
  凯拉邦大人、阿赫梅和范-密泰恩躺在木凳上无法入睡,外面的暴风雨愈加猛烈了。屋子的木板被刮得格格作响,令人担心灯塔会不会彻底断裂。狂风吹打着门和护窗板,就像用破城用的可怕的羊头撞锤在撞击一样,所以只得用支柱把它们顶得结结实实的。但从嵌在墙上的柱子的晃动来看,不难想见在50尺的高处狂风的威力。灯塔能否经得住打击,灯光能否在波涛汹涌的大海里照亮阿蒂纳的航道,都是值得怀疑的,这种怀疑里面包含着一切可能发生的最严重的情况。这时是晚上11点半了。

  “这儿根本没法睡觉!”凯拉邦说道,他站了起来,迈着小步在厅里走来走去。
  “是没法睡,”阿赫梅回答说,“要是飓风再猛烈一点,这间小屋就值得担心,所以我认为我们要做好准备,以防万一!”
  “您是不是睡着了,范-密泰恩,难道您能睡得着?”凯拉邦问道。
  于是他走过去摇晃他的朋友。
  “我在打瞌睡,”荷兰人答道。
  “这才是心平气和的人能做的事情!在没有人能够入睡的地方一个荷兰人却能打瞌睡!”
  “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黑夜!”一个看守员说道。“海边在刮大风,谁知道阿蒂纳的岩石上明天会不会堆满沉船的残骸!”
  “是不是看到一只船了?”阿赫梅问道。
  “没有……”看守员答道,“至少在日落之前没有。当我爬到灯塔上去开灯的时候,看到外海上什么也没有。幸亏如此,因为阿蒂纳的海域很危险,即使这个灯塔能照亮小海港以外五公里的地方,船只也是很难靠岸的。”
  这时一阵更猛烈的狂风把屋门吹了开来,似乎屋子刚刚裂成了碎片一样。
  但是凯拉邦大人扑过去把这扇门使劲向外推,与狂风搏斗着,并且在看守员的帮助下终于把门关上了。
  “这扇门太固执了!”凯拉邦喊道,“可是我比它更固执!”
  “可怕的风暴!”阿赫梅叹息说。
  “的确可怕,”范-密泰恩答道,“几乎比得上那些穿过大西洋袭击我们荷兰海岸的风暴!”
  “哦!”凯拉邦说道,“几乎比得上!”
  “想想看,凯拉邦朋友,“那些风暴是穿过大洋从美洲吹到我们那儿去的!”
  “范-密泰恩,难道大洋的怒吼能跟黑海相比吗?”
  “凯拉邦朋友,我不想反驳您,不过,实际上……”
  “实际上,您是想这么比的!”凯拉邦答道,他的心情不那么好是有道理的。
  “不!……我只是说……”
  “您是说?……”
  “我说与大洋相比,与大西洋相比,严格地说,黑海只是一个湖!”
  “一个湖!……”凯拉邦抬起头来叫道。“以安拉的名义起誓!我觉得您说的是一个湖!”
  “如果您愿意的话,也可以说是一个巨大的湖!……”范-密泰恩答道,他尽量表达得缓和一些,“一个无边的湖……不过是一个湖!”
  “为什么不是一个池塘呢?”
  “我根本没有说是一个池塘!”
  “为什么不是一个水坑呢?”
  “我根本没有说是一个水坑!”
  “为什么不是一个脸盆呢?”
  “我根本没有说是一个脸盆!”
  “没有!……范-密泰恩,可是您这样想过!”
  “我向您保证……”
  “好了,就这样!……一个脸盆!……那就让一场洪水来把您的荷兰扔到这个脸盆里去吧,您的荷兰就在里面全部淹没了!……脸盆!”
  凯拉邦大人咬牙切齿地反复说着这个字眼,在房间里走来走去。
  “可是我肯定没有说过脸盆!”范-密泰恩小声地说,模样十分狼狈。“相信我,年轻的朋友,”他接着对阿赫梅说道,“这种说法我连想都没有想过!……大西洋……”
  “算了,范-密泰恩先生,”阿赫梅答道,“现在不是争论这种问题的时候!”
  “脸盆!……”固执的人在牙缝里反复地说。
  他停下来面对面地盯着他的荷兰朋友,由于他威胁要把荷兰的领土淹没在欧兴桥的波浪里,这个荷兰人也不敢捍卫他的祖国了。
  在接下来的一个小时里,暴风雨仍然愈演愈烈。两个看守员非常担心,不时从屋子的后门出去察看塔顶上的木架,信号灯就在木架的顶上摇晃,累得要命的客人们又在厅里的凳子上躺了下来,徒然地想睡一会儿觉。
  将近凌晨两点钟的时候,迷迷糊糊的主仆们突然被剧烈地震动了,门窗上的挡雨板被风卷走,窗玻璃在巨响中裂成了飞舞的碎片。
  与此同时,在短暂的寂静中,从外海上传来了一声炮响。
或许您还会喜欢:
伊迪丝华顿短篇小说
作者:佚名
章节:4 人气:0
摘要:作者:伊迪丝·华顿脱剑鸣译在我还是个小女孩,又回到纽约时,这座古老的都市对我最重要的莫过于我父亲的书屋。这时候。我才第一次能够如饥似渴地读起书来。一旦走出家门,走上那些简陋单调的街道,看不到一处像样的建筑或一座雄伟的教堂或华丽的宫殿,甚至看不到任何足以让人联想到历史的东西,这样的纽约能给一位熟视了无数美丽绝伦的建筑、无数地位显赫的古迹的孩子提供些什么景观呢?在我孩提时代的记忆当中, [点击阅读]
伦敦桥
作者:佚名
章节:124 人气:0
摘要:杰弗里。谢弗上校很喜欢他在萨尔瓦多的新生活。有人说这个巴西第三大城市非常迷人。这确实是个充满了欢乐的地方。他在瓜拉球巴海滩正对面租了一套豪华的六居室别墅。在这里,他每天喝着甘蔗甜酒和冰镇啤酒,间或去俱乐部打打网球。到了晚上,谢弗上校——这个绰号“鼬鼠”的变态杀手——就又操起了他的老本行,在这座老城阴暗狭窄、弯弯曲曲的街道上开始了狩猎。 [点击阅读]
伯特伦旅馆之谜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0
摘要:在西郊地区中心,有一些小巷子,除了经验丰富的出租车司机以外,几乎没什么人知道。出租车司机们能胸有成竹地在里面游弋自如,然后得意洋洋地到达帕克巷、伯克利广场或南奥德利大巷。如果你从帕克大街拐上一条不知名的路,左右再拐几次弯,你就会发现自己到了一条安静的街道上,伯特伦旅馆就在你的右手边。伯特伦旅馆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战争期间,它左右两边的房屋全都毁于一旦,但它却毫无损伤。 [点击阅读]
低地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0
摘要:站台上,火车喷着蒸气,亲人们追着它跑过来。每一步,他们都高高扬起胳膊,挥舞。一个年轻的男人站在车窗后。窗玻璃的下沿到他的腋下。他在胸前持着一束白色碎花,神情呆滞。一个年轻女人把一个脸色苍白的孩子从火车站拽出去。女人是个驼背。火车开进战争。我啪的一声关掉电视。父亲躺在房间正中的棺材里。房间四壁挂满照片,看不到墙。一张照片中,父亲扶着一把椅子,他只有椅子的一半高。他穿着长袍,弯腿站着,腿上满是肉褶子。 [点击阅读]
你在天堂里遇见的五个人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0
摘要:结局(1)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名字叫爱迪的人,故事从结尾处爱迪死在阳光下开始。从结尾开始讲一个故事,似乎颇为奇怪。但是,所有的结尾亦是开端。我们只是当时不知道而已。爱迪生命中的最后一个小时,像大部分其它时间一样,是在“红宝石码头”——壮观的灰色大海边上的一个游乐场里度过的。 [点击阅读]
你好忧愁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0
摘要:这种感情以烦恼而又甘甜的滋味在我心头索绕不去,对于它,我犹豫不决,不知冠之以忧愁这个庄重而优美的名字是否合适。这是一种如此全面,如此利己的感觉,以至我几乎为它感到羞耻,而忧愁在我看来总显得可敬。我不熟悉这种感觉,不过我还熟悉烦恼,遗憾,还稍稍地感受过内疚。今日,有什么东西像一层轻柔的、使人难受的丝绸在我身上围拢,把我与别人隔开。那年夏天,我对岁。我非常快乐。“别人”指的是我父亲和他的情妇艾尔莎。 [点击阅读]
侏罗纪公园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0
摘要:在最初的不规则零散曲线中,几乎看不到基本数学结构的提示。||迈克尔·克莱顿几乎是乐园迈克。鲍曼一面开着那辆越野车穿过位于哥斯大黎加西海岸的卡沃布兰科生态保护区,一面兴高采烈地吹着口哨。这足七月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眼前路上的景色壮丽:路的一边是悬崖峭壁,从这儿可俯瞰热带丛林以及碧波万顷的太平洋。据旅游指南介绍,卡沃布兰科是一块朱经破坏的荒原,几乎是一个乐园。 [点击阅读]
侯爵夫人
作者:佚名
章节:5 人气:0
摘要:一R侯爵夫人可不是才智横溢的,尽管文学作品里,凡是上年级的妇女无不被写成谈吐妙趣横生。她对样样事都无知透顶,涉足上流社会对她也于事无补。据说饱经世故的妇女所特有的吐属有致、洞察入微和分寸得当,她也一概没有。恰好相反,她冒冒失失,唐突莽撞,直肠直肚,有时甚至厚皮涎脸。对于一个享乐时代的侯爵夫人,我能有的种种设想,她都统统给破坏了。 [点击阅读]
假戏成真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0
摘要:接听电话的是波洛的能干秘书李蒙小姐。她把速记簿摆到一边去,拎起话筒,平淡的说,“屈拉法加8137。”赫邱里-波洛躺回直立的椅背上,闭起双眼。他的手指在桌缘上轻敲着,脑子里继续构思着原先正在口述的信文的优美段落。李蒙小姐手掩话筒,低声问说:“你要不要接听德文郡纳瑟坎伯打来的叫人电话?”波洛皱起眉头。这个地名对他毫无意义。“打电话的人叫什么名字?”他谨慎地问。李蒙小姐对着话筒讲话。 [点击阅读]
假曙光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0
摘要:懒洋洋的七月天,空气中弥漫着干草、马鞭草和樨草的清香。阳台的桌子上,放着一只淡黄色的碗杯,里面漂浮着几枚大草霉,在几片薄荷叶的衬托下显得那么鲜红。那是一个乔治王朝时代的老碗杯周围棱角很多,折射出错综复杂的亮光,雷西的两只手臂正好刻印到狮子的双头之间。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