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黄色房间的秘密 - 第一部分 第十一章 弗里德里克?拉森解释了凶手是(6)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第十一章 弗里德里克?拉森解释了凶手是(6)“她会活着的!”达扎克先生用一种异常关切的声音说道。“我们会找到丢失的东西的。”达科斯先生说,“但是柜子里有什么呢?”“我二十年的生命。”这位著名的教授悲伤地说,“或者说我们的生命——我和我女儿的生命!是的,我们最珍贵的记录,我们一些秘密实验的记录和我们二十年的辛勤劳动都在这个柜子里。这是我们无法弥补的损失,而且我敢说,是科学的损失。我能够证明物质分解的所有珍贵的过程,都在那里——全部都在。这个凶手想要把我的全部都偷走——我的女儿和我的工作——我的心和我的灵魂!”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像个孩子似的哭了。我们静静地站在他的身边,被他的悲痛深深感染着。达扎克先生走到斯坦森先生的身边,徒劳地强忍着他的眼泪,——在那时,这一幕让我几乎都要喜欢他了,尽管他那奇怪的举动和说不清的焦虑让我对他有一种本能的排斥。好像他那珍贵的时间和任务不允许他停留在对人类悲痛的思考之中一样,胡乐塔贝耶先生非常平静地走向了空空的柜子,指着它,打破了几乎肃穆的安静。他开始没有必要地解释起来,他解释说他为什么相信曾经有盗窃行为的发生,其中包括他在盥洗室的发现,以及对实验室里空空的书柜的发现。他说,让他震惊的第一件事就是这个书柜不寻常的构造。这个书柜非常坚固,是用防火的钢铁建造的,清楚地表明它是用来存放最为珍贵的东西的。之后他注意到书柜的钥匙被留在锁上。“正常情况下一个人不会有一个保险柜,但是还开着它!”他对自己说。这把黄铜制的小钥匙,强烈地吸引了他,——它的出现说明有盗窃的发生。马奎特先生看起来非常矛盾,好像他不知道是应该为这位年轻的记者为审问带来的新方向高兴,还是应该为这一切不是他发现的而感到遗憾。在我们的职业中,为了大众的利益,我们必须忍受这样屈辱,隐藏起个人情感。这就是马奎特先生控制住了自己的原因,他开始和达科斯先生一起称赞起了胡乐塔贝耶。而胡乐塔贝耶只是耸了耸肩,说道:“这都没有什么!”当他补充道:“先生,你可以问问斯坦森先生平时是谁来掌管那把钥匙的,相信你肯定能做好这点。”我觉得自己非常想打他一个耳光。“我的女儿。”斯坦森先生回答说,“她一直随身带着钥匙。”“啊!那么这就与胡乐塔贝耶先生的看法不符了!”马奎特先生说道。“如果钥匙从来没有离开过马蒂尔德?斯坦森小姐,凶手肯定会在她的房间里等着偷钥匙,但是偷窃不可能是在凶手袭击了马蒂尔德小姐之后发生的。袭击发生后有四个人在实验室里!我真是搞不懂!”“偷窃,”这位记者说,“只能是在马蒂尔德?斯坦森小姐在她的房间受到袭击前发生的。当凶手进入阁楼时,他已经拿到了那把黄铜制的钥匙。”“那是不可能的。”斯坦森先生用很低的声音说道。“可以证实这是非常可能的,先生。”说着这位年轻的记者从他的口袋里拿出了一份10月21号的《时代》杂志(我想起犯罪案件发生的时间是24号到25号的夜里),向我们展示着一则广告,他读道:“昨天,一个黑色的丝质手袋在巴黎麦格森百货商店丢失了。里面的东西包括一把铜质的小钥匙。捡到这个手袋并把钥匙奉还的人会得到一笔丰厚的奖赏。捡到的人请邮寄邮政信箱40号,到这个地址:M.A.T.H.S.N。这些字母不就是指马蒂尔德?斯坦森小姐吗?”这位记者接着说道,“‘一把铜质的钥匙’——不就是指这把钥匙吗?我一直有读杂志上广告的习惯。在我的工作中,正如你的一样,先生,需要一直阅读一些私人的内容。杂志上经常有寻找钥匙的消息,并不经常是铜质的,但同样也非常有趣。这则广告尤其吸引我的注意,一位寻找钥匙的女士本身就带着一种神秘。显然她很重视这把钥匙,因为她为送还的人准备了一笔丰厚的报酬!我考虑着这六个字母:M.A.T.H.S.N。前四个字母显然代表着一个教名,我猜测Math就是Mathilde(马蒂尔德)。但是对后两个字母我想不出什么来。所以我把杂志丢在了一边,去忙其他事情了。四天之后,当晚报的头条报道了马蒂尔德?斯坦森小姐的谋杀案之后,广告上的字母突然自动地从我的脑海中浮现了出来。我已经不记得最后两个字母了,S.N。当我再次看到它们时,我控制不住地叫了出来,斯坦森!我跳进一辆马车,冲到邮局四十号,问道:‘你们收到了一封寄给M.A.T.H.S.N的信吗?’邮局员工回答说没有收到。我坚持请他去找一下。他很想知道我是不是在跟他开玩笑,之后他告诉我确实有一封寄给名字首字母是M.A.T.H.S.N的信,而且三天前他已经把那封信交给了一名前来取信的女士。‘你今天来找这封信,前天也有另外一位男士来找这封信!我真是受够了。’他生气地说。我试图问他之前两个来拿信的人是什么样的,但是不知是因为职业道德不允许透露顾客的秘密,还是因为他实在很讨厌我们对他开的这个玩笑,他拒绝回答我的所有问题。”
或许您还会喜欢:
摩尔弗兰德斯
作者:佚名
章节:37 人气:2
摘要:第1章序近来,世人颇感兴趣于长篇小说和浪漫故事,而对个人经历很难信以为真,以致对此人的真名及其它情况都予以隐瞒;鉴于此,对于后面的文字,读者如何看待均随其所愿。可以认为,笔者在本书中写出了她自身的经历,从一开始她就讲述自己为何认为最好隐瞒自己的真名,对此我们毋须多言。 [点击阅读]
放学后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九月十日,星期二的放学后。头顶上方传来“砰”的一声,我反射动作的抬起头,见到三楼窗户丢出某黑色物体,正好在我的上方,我慌忙避开。黑色物体落在我刚才站的地点后,破碎了。那是天竺葵的盆栽!那时放学后,我走在教室大楼旁时发生的事。不知从何处飘来的钢琴声。我呆然凝视那破碎的陶盆,一瞬,无法理解发生什么事,直到腋下的汗珠沿手臂滴落,我才忽然清醒过来。紧接的瞬间,我拔腿往前跑。 [点击阅读]
数字城堡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丹·布朗(DanBrown)是美国当今最著名的畅销书作家之一。2003年3月出版的《达·芬奇密码》创造了一个书市奇迹,旋风般地横扫了美国各大畅销书榜,至今全球销量已超过800万册。丹·布朗也凭这部小说而大红大紫。丹·布朗出生于美国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从小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埃克塞特镇长大,在阿默斯特学院和菲利普·埃克塞特学院度过了大学生涯,毕业之后留在菲利普·埃克塞特学院教授英语。 [点击阅读]
新探案系列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我担心福尔摩斯先生也会变得象那些时髦的男高音歌手一样,在人老艺衰之后,还要频频地向宽厚的观众举行告别演出。是该收场了,不管是真人还是虚构的,福尔摩斯不可不退场。有人认为最好是能够有那么一个专门为虚构的人物而设的奇异的阴间——一个奇妙的、不可能存在的地方,在那里,菲尔丁的花花公子仍然可以向理查逊的美貌女郎求爱,司各特的英雄们仍然可以耀武扬威,狄更斯的欢乐的伦敦佬仍然在插科打诨, [点击阅读]
无妄之灾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薄暮时分,他来到渡口。他大可早就来到这里。事实上是,他尽可能拖延。先是跟他的一些朋友在“红码头”午宴;轻率、散漫的对谈,有关彼此都认识的一些朋友的闲话——这一切只意味着他内心里对他不得不去做的事退缩不前。他的朋友邀他留下来喝午茶,而他接受了。然而最后他知道他不能再拖延下去了的时刻终于还是来到了。他雇来的车子在等着。 [点击阅读]
星球大战6:绝地归来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对反军联盟来说,这是一段黑暗的时期……冻结在硝酸甘油中的汉-索洛,被送到了可恶的歹徒加巴手中。决心救他出来,卢克天行者、莱亚公主以及兰度-卡内森向加巴在塔托勒的堡垒发起了一次冒险的进攻。现在,在这部《星球大战》中最令人激动的一章里,反军指挥官把所有反军战斗舰召集起来,组成了一支庞大的舰队。而达斯-维达。 [点击阅读]
星球大战前传2:克隆人的进攻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他沉浸在眼前的场景中。一切都那么宁静,那么安谧,又那么……平常。这才是他一直盼望的生活,亲朋好友团聚——他深信,眼前正是那幅画面,尽管惟一能认出的面孔是疼爱自己的母亲。生活本该如此:充满温馨、亲情、欢笑、恬静。这是他魂牵梦索的生活,是他无时无刻不在祈盼的生活:体味暖人的笑容,分享惬意的交谈,轻拍亲人的肩头。但最令他神往的是母亲脸上绽出的微笑。此时此刻,他深爱着的母亲无比幸福,她已不再是奴隶。 [点击阅读]
暗店街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2
摘要:一我的过去,一片朦胧……那天晚上,在一家咖啡馆的露天座位上,我只不过是一个模糊的影子而已。当时,我正在等着雨停,——那场雨很大它从我同于特分手的那个时候起,就倾泻下来了。几个小时前,我和于特在事务所①里见了最后一次面,那时,他虽象以往一样在笨重的写字台后面坐着,不过穿着大衣。因此,一眼就可以看出,他将要离去了。我坐在他的对面,坐在通常给顾客预备的皮扶手椅里。 [点击阅读]
暮光之城2:新月
作者:佚名
章节:25 人气:2
摘要:我百分之九十九点九地确定我是在做梦。我之所以如此确信的理由是:第一,我正站在一束明亮的阳光下——那种令人目眩的,明净的太阳从未照耀在我的新家乡——华盛顿州的福克斯镇上,这里常年笼罩在如烟似雾的绵绵细雨之中;第二,我正注视着玛丽祖母,奶奶至今去世已经有六年多了,因此,这一确凿的证据足以证明我是在做梦。奶奶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她的脸庞还是我记忆中的模样。 [点击阅读]
暮光之城4:破晓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童年不是从出生到某一个年龄为止;也不是某一个特定的年纪孩子长大了,抛开幼稚童年的国度里,没有人会死去EdnaSt.VincentMillay前言我拥有比一般人多得多的濒临死亡的经历;这并不是一件你真正会习惯的事。这似乎有些奇怪,我又一次不可避免地面对着死亡。好像注定逃不开这一宿命,每一次我都成功逃开了,但是它又一次次地回到我身边。然而,这一次的似乎与众不同。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