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黄金罗盘 - 六、抛网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莱拉飞快地离开河边,因为河堤很宽,而且灯火通明。河堤跟皇家北极研究所之间有几条纷乱的街道,这是她惟一能肯定找到的地方。莱拉便匆忙钻进了那黑暗的迷宫里。
  要是她对伦敦也像对牛津那么熟悉该有多好!那样,她就会知道需要躲开哪几条街道,在哪儿能弄到吃的,而且最有利的是该敲谁家的门才能躲起来。在这个寒冷的夜晚,周围黑乎乎的胡同里充满了活跃着的、神秘莫测的生命,但她却一点儿也不熟悉。
  潘特莱蒙变成一只野猫,瞪着那双能够穿透黑夜的眼睛,扫视着周围黑暗中的一切。有时候他会停下来,身上的毛发竖立起来;莱拉便从原本要走进去的入口处躲到一边。夜里到处都是喧闹声,有人喝醉后突然放声大笑,有两个沙哑的声音在高声地唱着歌,地下室里没有上油的机器发出尖厉的噪音。莱拉小心翼翼地从这中间穿过,她的感官被放大了,跟潘特莱蒙的混合在一起,专找有阴影的地方和狭窄的胡同。
  她不时地需要穿过一些宽阔、明亮的街道,有轨电车在电线下面嗡嗡叫着,闪着火花。在伦敦,过马路是要遵守规则的,但她毫不在意,只要有人一喊,她便撒腿就跑。
  重新获得了自由真是太好了。虽然伦敦黑暗的空气中弥漫着难闻的气味和烟尘,到处是叮当作响的噪声,但她知道,在她身边迈着带肉垫的野猫爪子的潘特莱蒙跟自己一样,在这自由的空气里感受到的是同样的快乐。过不了多久,他们将不得不思考在库尔特夫人的公寓里听到的那些话的含义,但现在他们还没有去考虑这些。最终,他们还得找个睡觉的地方。
  在一个十字路口有一家大型百货商店,橱窗里的灯光明亮地照在潮湿的人行道上。在商店的一个角落附近有一个咖啡摊:是一个装在车子上的简陋小屋,木头屋檐像遮雨篷似的向上翘着,下面放了一张柜台,里面闪着黄色的灯光,飘出一阵阵咖啡的香味。身穿白色外套的摊主靠在柜台上,正在跟三两个顾客说着话。
  这是很有诱惑力的。到现在为止,莱拉已经马不停蹄地走了一个小时,而且天气又冷又潮。这时,潘特莱蒙变成一只麻雀,莱拉便走到柜台前,伸手招呼摊主。
  “请来杯咖啡和一个火腿三明治,”她说。
  “亲爱的,这么晚了你还出来,”一位戴着高高的礼帽、围着丝绸围巾的先生说。
  “是呀,”莱拉说着,眼睛从他身上移开,扫视着人来车往的十字路口。附近的一个剧院正好散场,人们在明亮的大厅那儿走来走去,叫出租车,披上大衣。另一个方向则是一座地下火车站,那里的人更多了,在台阶上拥挤着,上上下下。
  “给你,亲爱的,”高个子摊主说,“两个先令。”
  “我来付账,”戴着高高的礼帽的那个人说。
  莱拉想,那太好了,我跑得比他快,况且以后我会非常需要钱的。高帽子男子把一个硬币放到柜台上,微笑着低头看着她。他的精灵是一只狐猴,紧靠在他衣服的翻领上,瞪着圆圆的眼睛看着莱拉。
  她要了一个三明治,眼睛始终盯着熙熙攘攘的街道。她不知道自己现在在什么地方,因为她从来没看过伦敦的地图,甚至也不知道伦敦有多大,要回到老家她得走多远。
  “你叫什么?”那个人问。
  “爱丽丝。”
  “这个名字真美。我给你的咖啡里加一滴这个吧……让你暖和暖和……”
  说着他便要拧开一个银瓶子的盖子。
  “我不喜欢那个,”莱拉说,“我只喜欢咖啡。”
  “我敢打赌,你以前从没喝过这么好的白兰地。”
  “喝过。我当时吐得遍地都是。我喝了一瓶,或者差不多一瓶。”
  “随你,”那个人说着,瓶子一歪,往自己的杯子里倒了一些,“你独自一个人是要去哪儿呀?”
  “去接我爸爸。”
  “他是做什么的?”
  “他是杀人的。”
  “什么?”
  “跟你说了,他是杀人的,他的职业就是干这个的。他今天晚上就去工作了。我这儿给他带了干净衣服,因为每干完一次活儿,他通常全身都是血。”
  “啊!你是在开玩笑吧。”
  “不是。”
  那只狐猴轻轻地叫了一声,慢慢地爬到那个人的脑袋后面,仔细打量着莱拉。莱拉不动声色地喝着咖啡,把最后一口三明治吃了下去。
  “晚安,”她说,“我看见我爸爸来了,看上去他生气了。”
  高帽子男子四处张望着。莱拉朝剧院那儿的人群走过去。虽然她很想看看地下火车站(库尔特夫人说那里并不适合她们这样身份的人去),但她担心被困在地下出不来;最好还是在外面,如果实在没办法了,她还可以跑。
  街道两旁排列着建筑风格相同的小巧的砖房,一眼望不到头,房前的花园只放得下一个垃圾箱;铁丝网后面是庞大但又了无生气的工厂,一盏电灯挂在高高的墙头上,冷冰冰地照着,一个守夜人在自己的火盆旁边打着盹儿;偶尔会碰上一座凄凉的小教堂,上面的十字架是它跟仓库的惟一区别。有一次,莱拉试着推了推其中的一扇门,只听到一英尺远的黑暗中的板凳上传来一阵哼哼声。她明白了,门廊里已经睡满了人,于是便逃走了。

  “潘,我们在哪儿睡觉?”她问。他们沿着一条街道吃力地走着,两旁是关门闭户的商店。
  “找个门厅就行。”
  “可我不想被人看见,那些地方一点儿遮挡的都没有。”
  “那边下面有一条运河……”
  他正在朝左侧的一条小道下面张望。的确,有一个地方在黑暗中闪着亮光,这说明那里有水。他们小心翼翼走过去,发现是运河上的一个水湾,码头上拴着十几条驳船,有的高高地漂浮在水面,有的在绞刑架般的吊车下因载重很多而吃水很深。从一个小木屋的窗户里透出一点微光,一缕清烟从金属烟囱里袅袅升起。除了这一点灯光之外,就只有仓库墙壁和高高的吊车托台上的灯光了,使得地面上显得非常暗淡。码头上堆满了一桶桶煤油、一堆堆巨大的圆木和一卷卷套着胶皮的电缆。
  莱拉蹑手蹑脚地走到那个小木屋的前面,从窗户上向里面偷看。一个老人正在里面费力地看一张图画故事报,抽着烟斗,他的哈巴狗精灵在桌子上蜷着身子睡着了。莱拉正看着,那个人站起身,从铁炉子上拿了一个黑乎乎的水壶,往一个裂了缝的杯子里倒了些热水,然后又回到座位上,接着看他的报纸。
  “潘,要不要请他让我们进去?”她低声问,但潘特莱蒙的注意力已经不在这儿了,他变成了蝙蝠,然后变成猫头鹰,接着又变成野猫。莱拉向四周一望,马上明白了他为什么这么慌乱。她和他同时看见两个人冲着莱拉从两侧飞奔着包皮抄过来,离得近的那个人手里举着一张抛网。
  潘特莱蒙发出一声刺耳的尖叫,变成一只豹子,向离得近的那个人的精灵——一只长相凶猛的狐狸——猛扑过去,逼得她步步后退,绊住了那个人的双腿。那人咒骂一声,纵身躲到一边;莱拉趁机从他身边“噌”地一声窜了过去,直奔码头上的开阔地。她最担心的是被堵在角落里。
  这时,潘特莱蒙已经变成一只老鹰,冲着她疾飞过来,喊道:“向左!向左!”
  莱拉猛地向左一转,发现煤油桶和锈迹斑斑的铁皮工棚之间有一处空地,便飞快地朝那里冲去。
  但那几张抛网也落了下来!
  她听到空中一阵咝咝作响,立刻便有什么东西从她脸上扫过,打得她火辣辣地疼,接着,沾了沥青的网线令人作呕地抽打着她的脸、胳膊和双手,缠住了她,把她网在里面。莱拉摔倒了,徒劳地怒声大叫,撕扯、挣扎着。
  “潘!潘!”
  那个人的狐狸精灵正在撕打着潘特莱蒙,莱拉觉得自己身上疼痛难当。后来,潘特莱蒙摔倒了,莱拉大声哭了起来。一个男子用绳子迅速地在她身上绕来绕去,捆住了她的四肢、喉咙、身体、脑袋,把她在潮湿的地上一遍又一遍地捆着。她像一只被蜘蛛捆住了的苍蝇似的,已经完全没了力气。受了重伤的潘特莱蒙挣扎着向她这边挪动着脚步,那只狐狸精灵还在撕咬着他的后背,而他甚至连变化的力气都没有了。然而此时,同来的另一个男子却摔倒在污水坑里,一枝箭穿透了他的脖子——
  正在捆绑莱拉的那个人也看见了这一幕,整个世界似乎一下子凝住了。
  潘特莱蒙坐起身,疑惑地眨着眼睛。这时,随着“砰”地一声轻响,拿抛网的那个人一个跟头摔倒在莱拉身上,费力地吭吃吭吃地喘着气,吓得莱拉大叫起来:那人身上正汩汩地往外淌血!
  这时,有人跑过来,把那个人拖到一边,低头看了看他。接着,又有人伸手把莱拉扶了起来。一把刀飞快地划过,莱拉身上的网绳被一根根地切断了。她把它们撕扯下来,恶狠狠咒骂着,然后冲过去,弯腰抱起潘特莱蒙。
  她双腿跪在地上,扭身抬头望着新来的这几个人。一共是三个人,皮肤黝黑,其中一个背着弓,另外两个拿着刀子。就在她转身的时候,背着弓的那个人深呼了一口气:
  “这不是莱拉吗?”
  好熟悉的声音,但她还是听不出是谁。那个人走了过来,近处的灯光落在他的脸上,也照着他肩头上的精灵——是一只鹰。莱拉终于认出来了,是吉卜赛人!一个地地道道的牛津的吉卜赛人!
  “托尼?科斯塔,”那个人说,“想起来了?你总跟我的小弟弟比利在杰里科的船上玩儿,后来饕餮把他抓走了。”
  “哦,天啊,潘,这回咱们安全了!”莱拉哭了起来。但是,随即脑子里刷地闪过一个念头:那天她抢劫的就是科斯塔家的船,要是他还记得呢?
  “最好跟我们一起走吧,”他说,“你一个人?”
  “是,我逃跑……”
  “好了,现在不用说,别说话。贾克瑟,把他们的尸体弄到暗处去。凯利姆,周围看看。”
  莱拉晃晃悠悠地站起来,把变成野猫的潘特莱蒙抱在胸前。他扭着身子正在看着什么东西,莱拉顺着他的眼神望去,马上明白了他为什么要看,她自己也突然好奇起来:那两个死人的精灵怎么样了呢?答案是他们正在一点一点地消失,尽管他们想继续和各自的主人待在一起,但他们还是像烟尘一样渐渐地消失,飘走了。潘特莱蒙掩饰着自己的眼神,莱拉也匆匆地收回目光,去看托尼?科斯塔在看什么。

  “你们在这儿干什么?”她问。
  “别说话,丫头。现在的麻烦够多了,别再去惹新的。上船后再说。”
  他领着她走过一个小木桥,来到运河上水湾的中央。另两个人一言不发地跟在他们身后。托尼沿着水边转了个弯,走到一个木头码头上,登上一条运河船,迅速打开了船舱的门。
  “进去,”他说,“快点儿。”
  莱拉走了进去,同时拍了拍自己的背包皮(这个背包皮她一直寸步不离,甚至被困在抛网里的时候也没有),确定真理仪还在那儿。在运河船长长的船舱里,在钩子上挂着的灯光的照射下,莱拉看见一个胖大、魁梧、头发花白的女人正坐在桌子边看报纸。莱拉认出来了,她是比利的妈妈。
  “这是谁?”女人说,“这不是莱拉吗?”
  “没错。妈,我们得走了。我们在水湾那儿杀了两个人。当时以为是饕餮,但我猜他们是土耳其商人,他们抓住了莱拉。别急着说话——我们边走边说。”
  “到这儿来,孩子,”玛?科斯塔说。
  莱拉听话地走了过去——心中半喜半忧,因为玛?科斯塔的手长得跟棒槌似的。她现在肯定了,她和罗杰以及学院里的那些孩子抢劫的就是他们这条船。这时,船主人的妈妈双手捧着莱拉的脸,她的精灵——一只雄鹰——轻轻地低着头,舔着潘特莱蒙的野猫脑袋。接着,玛?科斯塔用两只粗壮的胳膊搂着莱拉,把她紧紧地抱在胸前。
  “我也不知道你在这儿干什么,可你看起来是累坏了。你可以睡在比利的小床上,过一会儿我给你弄点儿热的东西喝下去。孩子,去那儿躺着吧。”
  看来他们好像原谅了她那次海盗行为,或者至少已经忘了。擦得干干净净的松木桌子后面放着一个带软垫的凳子,莱拉刺溜一下坐到上面。这时,发动机发出低沉的隆隆声,船身跟着震动起来。
  “咱们去哪儿?”莱拉问。
  玛?科斯塔把一锅牛奶放在铁炉子上,捅了捅火格子,好让火烧旺起来。
  “离开这儿。现在不要说话。明天早上再说。”
  玛?科斯塔不再说什么。牛奶热好了,她便递给莱拉一杯牛奶。船开动了,她起身站到甲板上,不时地跟那几个人小声说几句。莱拉小口地喝着牛奶,把帘子掀起一角,看见黑乎乎的码头向后移去。一两分钟后,她便沉沉地睡去了。
  醒来的时候,莱拉发现自己正躺在一张窄窄的床上;船舱下很远的地方,发动机发出令人惬意的隆隆声。莱拉坐起身,头被重重地撞了一下,她骂了一句,四周摸索着,小心翼翼地起了床。在微弱的灯光下,她看见还有另外三张床铺,上面都没有人,收拾得非常整洁,一张在她的床铺下面,另外两张在狭窄的船舱的另一头。她一侧身坐在床沿上,发现自己穿着内衣,衣服和狼皮大衣迭得整整齐齐,跟购物袋一起放在床尾。真理仪还在。
  她迅速穿好衣服,从另一边的门走出去,发现自己来到了一个生着炉子的船舱,里面热乎乎的,但没有人。透过窗户,她看见两侧翻滚着的灰蒙蒙的雾气,偶尔会出现几个模糊的轮廓,大概是建筑物或是树木。
  她刚要到外面的甲板上,外面那道门开了,玛?科斯塔走了下来,身上裹着一件旧的斜纹软呢大衣,上面沾满了湿气,像是成千上万个小珍珠。
  “睡得好吗?”她说着,伸手去拿煎锅,“坐下来,别碍事;我给你弄点儿早饭。别到外面去,那儿已经没地方了。”
  “我们在哪儿?”莱拉问。
  “在‘大汇合运河’。孩子,别让人看见你,我不想让你到甲板上去,那里有麻烦了。”
  她切了几片熏肉,放在煎锅上,然后又打了个鸡蛋,放到锅里。
  “什么麻烦?”
  “没有应付不了的麻烦,只是你别跟着捣乱。”
  说完,她就再也不说什么了,一直等到莱拉吃完饭之后。有那么一会儿,船速慢了下来,有什么东西重重地撞在船舷上。接着莱拉听见男人们愤怒地高声说话,但后来有人开了句玩笑,他们便都大笑起来,声音愈来愈远,船接着向前走了。
  这时,托尼?科斯塔风风火火地下到船舱。跟他妈妈一样,也披着满身的露珠。他把羊毛帽子在炉子上方甩了甩,水珠飞起来,像下了一阵小雨。
  “妈,跟她说什么呢?”
  “先问她,然后再告诉她。”
  托尼往马口铁杯子里倒了些咖啡,坐了下来。他是个身材魁梧、面色黝黑的人。此时天已经大亮,莱拉可以看清他的样子了,她发现他的表情显得悲伤、忧郁。
  “对,”他说,“莱拉,告诉我们你在伦敦干什么。我们还以为你被饕餮拐走了呢。”
  “我一直跟这个女人在一起,真的……”
  莱拉费了很大力气,才把自己的各种经历集中起来,然后像出牌前洗牌一样,把它们排好顺序。她把事情的经过全都告诉了他们,只是没有讲真理仪的事情。

  “后来,在昨天晚上,我在鸡尾酒会上发现了他们到底是在干什么。库尔特夫人自己就是一个饕餮,她打算利用我,帮她多抓一些小孩。他们要做的是——”
  玛?科斯塔走出船舱,到了驾驶舱。等门关上后,托尼插话道:
  “我们知道他们在干什么,至少,我们知道一部分。我们知道他们不会再回来了。那些小孩被带到很远的北方,他们要在这些孩子身上做实验。一开始,我们以为他们要实验不同的疾病和药品,但他们没有理由在两三年前突然之间就开始这样做了。后来,我们想到了鞑靼人,也许他们在北方的西伯利亚搞了什么秘密交易,因为鞑靼人跟别人一样,很想搬到北方去住,因为那里有煤油和燃料矿,而且,还有谣言说他们为此还打了很长时间的仗,甚至比有关饕餮的事情还要早。我们猜测,饕餮收买了鞑靼人的首领,给他们提供小孩,因为鞑靼人是吃小孩的,是不是?他们把小孩烤熟了以后吃掉。”
  “根本就没这回事!”莱拉说。
  “有,他们就是吃小孩。要讲的还有很多别的事情,你听说过无头鬼吗?”
  莱拉说:“没有。连库尔特夫人也没说过。是什么东西?”
  “是北方森林里的一种鬼怪,跟小孩一样大,没有脑袋。他们在夜里摸索着走路,你要是在森林里睡觉、让他们抓到了,那就没的跑了。无头鬼,这是北方人的一个词。还有吸风鬼,他们也很危险。他们在空中飘来飘去。有时候你会看见他们成群结队地飘浮着,或者被荆棘给绊住了。只要他们一碰你,你身上的力气就全都消失了。只有当他们在空中变成一种微光的时候,你才能看见他们。还有无气鬼……”
  “他们是什么?”
  “是被杀得半死的武士。活着是好,死了也行,但要是被杀得半死半活,那可就糟透了。他们就是死不了,活着也完全不可能。他们永远到处晃悠。他们之所以叫无气鬼,是因为他们受到的折磨。”
  “什么折磨?”莱拉瞪大了眼睛问。
  “北方的鞑靼人用力撕开他们的肋骨,把他们的肺拽出来。这需要技巧。他们并没有把他们弄死,但是如果他们的精灵不用手给他们的肺打气,那他们的肺就再也不能工作了。因此,他们处于有气和没气之间、生与死之间,也就是被弄得半死不活的。他们的精灵必须昼夜不停地给他们的肺打气,否则,他们就会跟自己的主人一起消失。我听说,人们有时候会在森林里碰上整整一群无气鬼。另外,还有披甲熊——你听说过没有?也就是穿着盔甲的熊,它们是一些块头很大的白熊,还有——”
  “对!我听说过!昨天晚上有个人说,我叔叔阿斯里尔勋爵现在被押在一个要塞里,由披甲熊看着。”
  “是吗?现在?他到那儿去干什么?”
  “探险啊。但是从那个人说话的语气上看,我觉得我叔叔跟饕餮不会是一伙的,我觉得饕餮很高兴他被抓起来了。”
  “嗯……要是披甲熊在看着他的话,那他是跑不了了。这些披甲熊跟雇佣军一样,你知道我这么说是什么意思吗?不管是谁,只要给钱,他们就替谁出力。他们跟人一样,也有手,很早以前还学会了炼铁——大部分是陨铁,把它们制成铁片和铁板,穿在身上保护自己。他们几个世纪以来一直攻打斯克雷林丑人。他们都是凶狠的杀手,极其残忍,但是他们都很守信用。你要是跟一个披甲熊达成什么协议,你是可以放心的。”
  莱拉带着恐惧的心情听着这些令人恐怖的故事。
  “玛不想听有关北方的事儿,”听了一会儿后,托尼说,“因为这些事情有可能发生在比利身上。所以你看,我们知道他们把他弄到了北方。”
  “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我们抓到了一个饕餮,逼他讲了实话,这样我们才稍微知道点儿他们的勾当。昨天晚上的那两个人不是饕餮,因为他们太笨了。如果他们是饕餮,我们就会把他们活捉。你看,跟大多数人相比,我们吉卜赛人受饕餮的伤害是最深的了,所以我们集中到一起,决定该怎么办。这就是昨天晚上我们在水湾做的事情,假装是商店,因为我们要在沼泽地小说中的沼泽地特指英国东部剑桥郡和林肯郡的沼泽地带。聚集很多人,我们管这个叫‘串联’。我估计,我们得听听其他吉卜赛人都掌握了什么情况,等我们把了解到的情况集中起来以后,我们会派出一个营救小组。我要是约翰?法阿,我就这么干。”
  “约翰?法阿是谁?”
  “吉卜赛人的国王。”
  “你们真的要去救那些小孩吗?那罗杰呢?”
  “谁是罗杰?”
  “乔丹学院厨房的学徒。跟比利一样,也被拐走了,是我跟着库尔特夫人走的前一天的事。我敢肯定,要是我被拐走了,他一定会来救我的。你们要是去救比利,我也想跟着,去救罗杰。”
  还有阿斯里尔叔叔,她想。但她没有说出来。
或许您还会喜欢:
迷茫的女郎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0
摘要:1去年春天,三泽顺子刚从东京的一所女子大学毕业,就立刻进了R报社工作了。当时,在入社考试时,有关人员问她希望到哪个部去,她回答说,想到社会部。有关人员看了她的履历表说:“你的英语不错嘛!”是的,三泽顺子毕业的那所女子大学,英语教学是相当有名气的。然而,后来顺子没有能到社会部去,却被分配在R报社的资料调查部。和顺子同时考入报社的女性还有事业部的一个,校阅部的一个。 [点击阅读]
追风筝的人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0
摘要:卡勒德·胡赛尼(KhaledHosseini),1965年生于喀布尔,后随父亲逃往美国。胡赛尼毕业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系,现居加州执业。《追风筝的人》是他的第一本小说,因书中角色*刻画生动,故事情节震撼感人,出版后大获好评,获得各项新人奖,并跃居全美各大畅销排行榜,目前已由梦工厂改拍成电影。 [点击阅读]
透明的遗书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好像睡着了,尽管只是短暂的时间,感到“咯噔”一下小小的震动,醒了过来,西村裕一条件反射般站了起来,急忙朝车门方向走去。“咯噔”一声响过以后,不到二十秒钟将抵达Y车站。但站起身来,立即发觉窗外的景色与往常不同。只见一片广阔的河滩,电车临近铁桥,从脚下传来“轰隆、轰隆”重重的金属声。西村苦笑了一下,心想习惯这东西实在太可怕了。 [点击阅读]
通灵女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0
摘要:1十岁的香樱里还不懂得“烦躁”这个词,所以,她不知道该用什么词来形容那种萦绕心头的感觉,只能认为“烦死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她自己也记不清楚了。虽然并非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如此,但是,每天早晨起床时、吃饭时、上学时,那种“萦绕心头”的感觉总是挥之不去。每当这时候,母亲对待香樱里的惟一方法,就是说她,“什么呀,睡迷糊了吗?”香樱里自己也想:是呀,是睡迷糊了吧。 [点击阅读]
采果集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0
摘要:吴笛译1如果你吩咐,我就把我的果实采满一筐又一筐,送到你的庭院,尽管有的已经掉落,有的还未成熟。因为这个季节身背丰盈果实的重负,浓荫下不时传来牧童哀怨的笛声。如果你吩咐,我就去河上扬帆启程。三月风躁动不安,把倦怠的波浪搅得满腹怨言。果园已结出全部果实,在这令人疲乏的黄昏时分,从你岸边的屋里传来你在夕阳中的呼唤。 [点击阅读]
野性的呼唤
作者:杰克·伦敦
章节:13 人气:0
摘要:它目睹了人与人、狗与狗、强者与弱者之间冷酷无情和生死争斗,于是为了生存,它学会了只求活命、不顾道义的处世原则,变得凶悍、机智而狡诈。最后,在森林中狼群的呼唤下,巴克狼性*复萌,逃入丛林,重归荒野。在小说中,杰克·伦敦运用拟人手法,把狗眼中的世界及人类的本质刻画地淋漓尽致,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冷酷的现实和“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客观现实。 [点击阅读]
金粉之谜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0
摘要:一、夜访侦探夜晚,拉乌尔看完了戏,回到自己家里。在前厅的穿衣镜前面,他站了一会儿,自我欣赏了一番:优美的身躯,宽阔的肩膀,高挺的胸脯,健壮的肌肉,配上一套高级衣料制做的西服,真是一表人材。前厅不大,陈设挺考究。可以清楚地看出,这是单身汉居住的公寓套间,家具精美,起居恬适。住在这里,准是一个重视生活享受、又很富裕的人。每天晚上,拉乌尔都喜欢坐在工作间宽大的坐椅里,抽上一支香烟,闭目养神。 [点击阅读]
金色的机遇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乔治。邓达斯仁立在伦敦街头沉思。在他的周围,卖苦力的与赚大钱的像是席卷而来的潮水一样汹涌流动。此刻,乔治衣冠楚楚,裤线笔直,根本没有注意到他们。他正忙着考虑下一步的行动。刚刚发生了一件事情!用社会下层的说法,乔治与他富有的舅舅(即利德贝特。吉林公司的艾尔弗雷德。利德贝特)“吵了一架”。准确他说,这嘲争吵”完全是利德贝特先生单方面的。那些言辞就像是愤怒的溪流从他的嘴里源源不断奔涌而来。 [点击阅读]
铁皮鼓
作者:佚名
章节:46 人气:0
摘要:供词:本人系疗养与护理院的居住者①。我的护理员在观察我,他几乎每时每刻都监视着我;因为门上有个窥视孔,我的护理员的眼睛是那种棕色的,它不可能看透蓝眼睛的我——①本书主人公,自述者奥斯卡-马策拉特,因被指控为一件人命案的嫌疑犯而被“强制送入”疗养与护理院(疯人院的委婉称谓)进行观察。本书的脚注皆为译注。因此,我的护理员根本不可能是我的敌人。我已经喜欢上他了。 [点击阅读]
银河系漫游指南
作者:佚名
章节:37 人气:0
摘要:书评无法抗拒——《波士顿环球报》科幻小说,却又滑稽风趣到极点……古怪、疯狂,彻底跳出此前所有科幻小说的固有套路。——《华盛顿邮报》主角阿瑟·邓特与库尔特·冯尼格笔下的人物颇为神似,全书充满对人类社会现实的嘲讽和批判。——《芝加哥论坛报》一句话,这是有史以来最滑稽、最古怪的科幻小说,封面和封底之间,奇思妙想随处可见。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