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海底捞你学不会 - 第三章 不要丢了西瓜 什么是职业精神?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海底捞服务员们送给后厨传菜组的小伙子们一个美称——飞虎队队员。传菜,顾名思义就是把厨房里的菜送到客人桌上,说白了就是端盘子的。一般讲究的餐馆,传菜和照顾客人吃饭的服务员是两伙人,照顾客人的服务员叫前厅服务员,他们需要更多的与客人沟通的技巧;传菜的服务员则需要更多体力,在海底捞,传菜员几乎都是小伙子。火锅店的传菜量比一般餐馆要大很多,因为即使两人吃火锅,也要点五六样菜。海底捞的生意比一般火锅店好,所以传菜的工作量更大。在海底捞吃饭,有两个景可以作为娱乐项目观看,一个是抻面师傅边跳舞边抻面的表演,另一个就是传菜员们双手端菜的竞走比赛,客人多时他们甚至不惜“犯规”,一路小跑。不明白的人可能问,跑什么呀?不就是送个菜吗,晚一两分钟有什么了不起?你如果在海底捞干过,就会明白他们为什么跑?客人在外面排队等着给海底捞送钱,他们是跑着捡钱呢!让上桌的客人快点吃完,外面等座的人才能吃呀!西安五店的服务员蔡云侠是这样形容他们的飞虎队的:“我们这10多个年轻英俊的小伙子,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快如飞,猛如虎。他们个个脚步轻盈,健步如飞。每到就餐高峰期,大厅里每张桌子都坐满了客人,走廊上等座的更是熙熙攘攘。我每次去大厅拿东西,总是怕撞到别人。可是这些飞虎队队员,两手各托一个大托盘,上面装满了菜,举过双肩,与耳相齐,身轻如燕,稳稳当当。“话说回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是他们平时苦练的结果。他们有这样一身功夫,同他们老大蔡新锋的言传身教分不开,是他的认真负责和激情带动了这支飞虎队。蔡新锋不仅身轻如燕、快步如飞,还有一个绝招——‘钻’。每当客人多得转不开身时,只见他一躬身,不到两秒就‘钻’到前面。“而他们的‘猛如虎’不是说他们凶得像虎,而是形容他们擦桌子的动作,我常常被他们收台(海底捞传菜员也负责清理客人吃完的桌子,他们称为收台)的表演所吸引。“一张桌子三道擦:头道用桌刷,刷刷两下,抹布再绕桌子,残渣剩饭一扫光;二道,噌噌,要不了10秒,水渍油渍全完蛋;三道,刷刷刷,一条洁白的毛巾,从锅圈向桌边环绕过来;刚才还是脏了吧唧的桌子焕然一新。一眨眼工夫,毛巾在服务员手中翻了个跟斗,用另一面去履行它最终的使命——让桌子光亮照人,这次是从桌边向锅圈环绕,还是那样迅雷不及掩耳,一瞬间像变魔术一样,一张马上能接待客人的桌子就准备好了。“很多客人看他们擦的桌子都笑着说,比他们家的饭桌干净好多!”我们在研究海底捞案例时,发现这些飞虎队队员的工作量是巨大的,每天他们行走的距离不少于10公里,而且忙时要端着菜小跑,因此,脚气是他们的职业病。俗话说久病成医,我把海底捞员工自己传播的一个治脚气的方法摘录如下。事先声明:此法未经医学验证,有人用此法出了问题,概不负责。西安二店的王妙华详细介绍了他的土法:“在海底捞做传菜员没有几个不得脚气的。我们每天晚上上床前的首要工序是泡脚,然后是挠脚,最后是擦药睡觉。第二天又周而复始……“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很简单,我们每天跑动的时间长,脚容易磨损;还有我们每天回来泡脚,乱用脚盆互相感染。刚开始是肿痛变成痒痛,接着起泡泡,再下来就化脓、干痒、掉皮、腐烂。我们会恐慌,严重时也会看医生。贪财的医生会这样说:要打吊针消炎。其实完全没必要,打吊针既浪费时间也浪费钱。“我为什么会知道这些?因为我也有一双烂脚丫,它们老是让我哭笑不得,于是我动了真格到处寻医求药。有一天被一个无名小辈点化了。他说:傻瓜,你用牙膏试试!“开始,我还不以为然,我那双脚丫可是试了太多偏方。不过,后来还是死马当活马医。一试,效果真神奇!“具体方法如下:先用热水泡脚,擦干水,然后抹上牙膏(一定要用白色膏体的普通牙膏,不要用那种透明的);过3分钟后,再用清水洗净。这样你会感到双脚清爽,肿消了,痒也止了,连续使用效果更好!如果坚持下来,你会有那种久病初愈、大快人心的喜悦。“最后,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我在生日那天许的其中一个愿,就是祝愿海底捞的传菜员们每人都有一双好脚丫!因为改变命运靠的不仅是双手,还有双脚!”我的一个大学同学,20世纪80年代去澳大利亚留学。下了飞机兜里只有100澳元,为了活下来和完成学业,他在澳大利亚的第一份工就是当餐馆服务员。这份工,他一干就是5年。2000年,大学同学在北京聚会。他说,他在澳大利亚最初几年的生活费和学费就是那个餐馆的客人给的。说着说着,他站起来为全班同学表演,一手端一个盘子疾走传菜。那一刻,所有同学都停止了说话。说实话,很少有人愿意端盘子。可是命运无常,如果你摊上了,我的同学和海底捞的传菜员们就是笑对人生的榜样!我的同学是广东人,他顽强地继承了广东人那种不怨天,不尤人,马死落地行的文化。同大多数同学比,他的钱不算多,地位也不显贵。但,他赢得了同学们的尊重。什么是职业精神?就是把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做得比任何人都好!一个有这样精神的人,即使你看不起他的职业,你也不能看不起他!
或许您还会喜欢:
天生凉薄
作者:佚名
章节:86 人气:2
摘要:1.轮回从来不相信有,所以睁开眼睛的琪安,对着满天血雨,只觉得是荒唐一梦。完全不知道是怎么发生的,不过是眨眼的瞬间,却换了个世界。固执的闭上眼睛,却干涩无泪。上天真是待她不薄,连死亡都要安排得这般曲折。前世,父母离异,各组家庭,只有她,是多余的。别人都还在父母怀里撒娇的时候,她只能低着头,任风吹干脸上早已凝结的泪;从来没觉得委屈,只是遗憾她成为了父母的拖累。 [点击阅读]
重生之夏日倾情
作者:佚名
章节:110 人气:2
摘要:第一章夏曦茫然的走在大街上,她只觉得眼前的这一切明明那么熟悉,可是却陌生的让她感到害怕和颤栗。10月的天,路上的行人多还是短袖打扮,可夏曦只觉得冷,她伸出双手试图环抱住自己,可是触眼所及的这双白皙纤细毫无瑕疵,缀着漂亮甲绘的手陌生的让她简直想尖叫。 [点击阅读]
炒股的智慧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5
摘要:股市给那些缺乏经济基础的人带来了以小钱赚大钱的机会。对那些才高志大者来说,股市简直就是一块经济福地。然而这个“有经验的人获得很多金钱,有金钱的人获得很多经验”的地方杀机四伏,偶有斩获虽然不难,要频频得手并非易事,而以此为生则更是对自我和人性的挑战。 [点击阅读]
30岁前别结婚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4
摘要:序言剩女:指现代都市女性,她们绝大部分拥有高学历、高收入、高智商,长相也无可挑剔,因她们择偶要求比较高,导致在婚姻上得不到理想归宿。中国教育部,2007生活中万事皆有定时。我拥有了梦寐以求的事业,我找到了梦寐以求的丈夫,我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孩子们。我是38岁结的婚。而我之所有能够拥有这一切,都得益于我的晚婚。我亲爱的父母一度因为我这个“剩女”而忧心忡忡。 [点击阅读]
你可以看透任何人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3
摘要:5分钟搞定对方:你可以看透任何人作者:[美]大卫·李柏曼【内容简介】5分钟搞定对方:你可以看透任何人书中的技术被广泛使用在美国FBI、海军部、全球500强企业以及至少25个国家的政府和公司。在人与人的交往中,能够迅速准确的清楚对方的心理,看透对方的本意,必定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功效。一个无意识的动作,一句不经意的话语,都能反映出深藏不漏的本意。 [点击阅读]
他与月光为邻
作者:佚名
章节:148 人气:2
摘要:第一卷他从心上来第1章他的来意淡薄的日光,照亮了山脊。绿意葱茏的树林,折射出大片碎金般的光泽。一座寺庙静静矗立在山巅,俯瞰着不远处的城市。寺门是暗黄色的,石板路老旧而干净,院子里还种了些花草。时间尚早,一眼望去,清净无人。谢槿知穿着薄薄的春装外套,黑色长裤下是双运动鞋,一路走上来十分轻快。她掏十块钱买了张门票,跨进寺门。抬头就见层迭洁白的阶梯,以及上方的大雄宝殿。她在心中轻轻叹了口气。 [点击阅读]
回到汉朝当诸侯
作者:佚名
章节:148 人气:2
摘要:第一章英雄落难时张和在大街上走着,已经饿了两天的他,再也支撑不住,就要跌倒在地。。这时,他猛然看见左手边的一家店铺,正是酒楼。饭菜的香味,如同魔鬼之手一般,在诱惑着他的步伐。他不由之主地循着香味走进了这家酒家。店小二见有客人上门,自然热情地前来招呼着:“客官里边请、要吃点什么?我这的大厨手艺不错!南菜北肴都会做些。”小二领着张和来到一张桌子前,一面介绍道。“来碗面吧,再来两道小菜。 [点击阅读]
只有医生知道
作者:佚名
章节:101 人气:2
摘要:编辑推荐张羽: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妇科肿瘤学医学博士,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只有医生知道》上市之前,网络上已聚集了超高人气和口碑!六百本试读本发出后,更受到各界知名人士大量的赞誉!“哪怕你是个知识女性,对自己身体的了解程度也可能不到5%”如果你阅读的是惊涛骇浪,读完后也请放慢呼吸……你要知道一些只有医生知道的……--冯唐(作家)作为一名求知欲“过度”的妈妈, [点击阅读]
柜中美人
作者:佚名
章节:65 人气:2
摘要:第一章窃丹从现如今往上推算,距今天一千一百八十三年前,天下正是大唐宝历二年,当朝的皇帝自然姓李,单名一个湛字,是为唐敬宗。这一年,这位皇帝恰满十六岁,正值青春年少,人也生得精神漂亮。据大明宫的老宫女说,当她们的陛下在大明宫别殿里呱呱坠地时,六月的火烧云正一望无际,太液池的白鹤竟一起飞上云霄,翩翩展翅环绕住整座宫殿,悠扬的鹤唳声就连太极宫都能听见。 [点击阅读]
虎妈战歌
作者:佚名
章节:36 人气:2
摘要:耶鲁教授育儿经第一部分第1节:译者序(1)本书讲述了一个故事—故事的主角是一位母亲、两个女儿和两条狗。伴随着钢琴激越的音符和小提琴悠扬的旋律,她们又是怎样荣登卡内基音乐圣殿,演绎莫扎特和门德尔松的经典之作。你或许以为,这个故事想告诉读者—在教育和培养孩子方面,中国父母比西方父母更优秀。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