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哈佛女孩刘亦婷 - 第九章 高中阶段:走向成熟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妈妈刘卫华自述)
  初中毕业,婷儿轻松地通过了淘汰50%的严格考试,如愿考上了外语学校的高中部。我们的下一个目标,定在北大。按照“法乎其上”的原则,我们还有一个秘密的目标,那就是鼓励婷儿争取当“状元”。
  由于招生政策要考虑地域分配上的平均,同样的专业北京考生600分左右就能被录取,四川考生630分也没希望。对于这种不公平,婷儿已经有了成熟的看法:“既然是无法改变的条件,那就让我们去适应它!”
  怎么个适应法?只能是----比北京考生更努力。
  可以想象,即将来临的高中生活该有多么紧张!未开学,先“充电”
  为了迎接即将来临的3年苦干,我们决定让女儿过一个轻松的假期,用一个月的时间到湖北看望姥姥、舅舅舅妈和表兄弟姐妹,顺便在路上游山玩水。行万里路,也是一次观察社会与思考生活的好机会。与语文有关的知识积累,可以靠这样的机会来集中进行。
  出发前,婷儿主动提出要我在探亲途中帮她搞作文训练,从发现素材、挖掘主题,到安排提纲、组织语言。我们当然很支持啦。爸爸说,为了提高效率,还是多搞口头作文训练。
  我们的行程其实是一条热门的旅游路线:成都----重庆----三峡----武汉----西安----成都。来回一个月都是旅游旺季,一路上,我们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接触形形色色的人,婷儿发现了很多好素材。我要求她练习用四句短语说出一个完整的故事梗概,以此来训练她的“谋篇’能力。
  由于嘴说比笔写快得太多,我们至少搞了十几篇口头作文训练。其中有痛感长江污染严重的“母亲河的悲哀”,有钦佩从普通工人成长为计算机控制专家、大型国企厂长的“自学成才的大舅”,还有惊讶身为硕士的法国农民因为热爱书法又到中国留学的“来自法国的农民留学生”,和赞叹不以权谋私的刘叔叔石阿姨的“廉洁的总经理”.....
  回到成都后,恰好发行数十万份的《华西都市报》新开了一个栏目:“少年视界”,婷儿便选出了她觉得最有意思的三个材料写成作文,送给“校园内外”版的叔叔阿姨。很快,《华西都市报》就登出了婷儿送去的其中两篇:
  鬼城的“鬼花招”
  今年暑假,妈妈带我到三峡去旅游,一路上,旅游业中的种种鬼花招,让人可气又可笑。
  在重庆港买票时,售票员报的价明显高出我们了解过的票价,而且不予解释。从窗口甩出的一沓票中,除了船票,还搭售了一张“鬼国第一关一--邪毒城”的门票和景点旅游保险单,为了这种强加于人的“服务”,还另收了10%的服务费。我对此十分反感,但妈妈说:“反正要游鬼城的,就算了吧。”殊不知,正是这种妥协心理,使无数游客还没上船就先上了当。
  船到丰都,我们来到貌似鬼城入口的“阴司鬼街”前,一个干瘦的老头正满脸堆笑地招呼着:“各位游客,鬼城就是从这里进的。”我们见他们卖的门票与我们的不同,生怕自己买错了票,进不了鬼城、那老头却飞快地把我们的副券一扯,不停地催着:“都一样,都一样,快进去吧!”“阴司鬼街”里无非有些狰狞丑陋的泥塑木雕陈列在阴森狭长的洞窟两旁。表情木然的解说员每到一处鬼魂受刑的场景前,都要伴着凄厉的鬼叫念叨一遍:“只要你们在这里放些钱,就可以让你们死去的亲人免受这样的刑罚。”似乎并不存在的阴间流通的不是“冥钞”而是人民币,真是骗钱的鬼话!出了“鬼街”我们才发现,这里并不是什么鬼城的入口,只是路口的一处小景点罢了。拐过街角才是我们被骗买门票的“邪毒城”,只不过这张8元的门票已被6元的“阴司鬼街”骗去用了。
  鬼城游的大头是票价40元的仿古建筑“鬼国神宫”。我和妈妈对泥塑的鬼神实在不感兴趣,情愿去爬绿树成荫的双桂山。途中,又有一处鬼景的售票摊横在路口,摆出一副出售进山门票的架势,几个游客就这样被骗进了鬼洞。我们识破了这个鬼花招,忍住笑,迎着卖票人的白眼进了山门。在山腰,我们无意中找到了一个俯视“鬼国神宫”全景的地方,只见一群群游人在蓝色的琉璃瓦屋顶下穿梭往返,活像传说中“鬼赶场”的奇景,真是太炒了!回船后,那些上当去看“鬼”的人都大呼不值,我和妈妈却为自己明智的选择而深感庆幸。
  兵马俑外的“国际贸易”
  兵马俑博物馆的外国游客真多啊!难怪馆外的民间工艺品市场这么兴旺,街道两旁的小摊多得挤成了堆又连成了片。
  来的时候,游客一心想的是兵马桶,出来后,才会惊讶自己刚才怎么没留心这满街的精巧玩意儿。货摊上挂着彩布缝的各式挂件,有十二生肖;有蝴蝶;有金鱼。红的、黄的布老虎趴在摊子上调皮地看着过往的游人。最具特色的要数绣着老虎、蜘蛛、蛇、壁虎和蝎子的“五毒”帽,还有“五毒挎包’和“五毒坐垫”。当地人认为用这五种动物“以毒攻毒”可以避邪。这些色彩艳丽、造型稚拙的“五毒”系列“土”得让人心醉。它们的设计者、制作者和贩卖者都是当地的农民。
  我想买一项“五毒帽”做纪念,正挑着呢,几个外国旅游团游完兵马俑次第走了出来。小贩们马上丢下国内的买主,抢先去做洋人的生意。小贩们手里举着五颜六色的挂件,挤在路边,一边用英语大声招呼着:“Hello,Hello(你好,你好)!”“cheap,cheap(便宜,便宜)!”一边忽抖忽甩地展示自己的商品。我身旁一位穿紫T恤的金发姑娘兴致勃勃地摆弄着小摊上的“五毒”系列。女老板的殷勤似乎丝毫不受语言的限制,薄薄的嘴唇反复重复着几个简单的英语单词:“beautiful(美丽),verynice(非常好)!”金发姑娘相中了一块“五毒坐垫”。老板马上报价:“Onehundred(100)!”金发姑娘笑着还价:“Forty(40)”“No!”老板拿起一块写满各种数字的硬纸板,指了指 80,试探地看着姑娘。姑娘摇摇头:“Forty!”依然笑盈盈的。老板做出一种吃了大亏忍痛割爱的表情,让到50元。OK,成交。姑娘走开没几步,忍不住又拿出“五毒坐垫”左右欣赏,一副心满意足的样子。
  不远处,一场未成交的“国际贸易”更加动人。一个意大利姑娘跟小贩谈妥20元买一个生肖挂件----我买只要5元。姑娘摸出20块人民币。小贩却说:“请给Dollar(美元)!”老外不干,又显了显那两张大团结。小贩依然坚持。萍姑娘笑了笑把钱塞回腰包,接着拉起小贩的手,示意邀她合影留念。小贩愣了一下,便反应过来了,她笑嘻嘻地说:“行行,买卖不成情意在嘛!”导游小姐把她的话一翻译,老外们情不自禁地为中国的农民小贩鼓起掌来。
  这次“充电”的直接收获,就是婷儿再次在报刊上发表了作文。(第一次是读初一时李老师帮婷儿投的稿,那是一篇课堂作文:《一件新鲜事》,发表在省级刊物《中学生读写》上,中心思想是批评学雷锋活动中的形式主义。这篇作文不久又被全国性刊物《中学生选刊》转载。那段时间婷儿还收到一些全国各地的中学生来信,婷儿都顾不上回信,在此也顺致歉意。)
  瞄准高考,提前探路取经
  据跑教育的报社记者介绍,有不少家长直到高三才开始关心孩子的学习。这实在是太晚了。我们的经验是,一定要打提前量。我同事的儿子李响填志愿时用过一本《高考指南》,他用完后送给了我们,那时婷儿刚上初三,我们就开始研究高考的录取规律了。此后我们每年都不会忘记自己去买本新的《高者指南》来研究。这样,婷儿对什么档次的成绩能上什么档次的大学早就心里有数,家长的督促和提醒也有了明确依据。
  向他人取经,曾使婷儿多次受益。为了高考成功,我们再次多方了解他人的成功经验,以便形成自己有效的对策。
  我在前面提到过,从小学起,每个假期我都要带着婷儿到我的同事家,向他的妻子吴老师了解他们的经验和心得。他们的儿子李响品学兼优,1995年高考取得了四川省文科总分第3名的优异成绩,他填报的第一志愿北大本来在四川只有两个名额,并已录取了别人,可是北大招生的老师认为他确实太优秀了,特地从外省份调来一个名额,使双方心想事成。
  婷儿本来就把李响当作自己的学习榜样,李响考上北大之后,婷儿对他的经验之谈更是重视。在初中阶段,李响介绍的经验可用3个字来概括:“排干扰!”既要排除来自外界的各种诱惑,也要排除自己内心的厌学情绪。他的经验,为婷儿初中3年的刻苦学习增添了不少“定力”。
  去湖北探亲前,我们很想先到李响家去取一次经,以便及早制定高中的“战略规划”。不巧的是,这个暑假李响要先在北京忙一段时间,一时还回不来。我们只好和他妈妈预约,等我们回来后,请李响安排一次“接见”我们的时间。
  没想到,我们在长江三峡的旅游船上,偶然遇上了李响在北大的同班同学----1995年四川省高考文科状元、婷儿的校友唐翔。问题是,唐翔并不认识刘亦婷,婷儿也不好意思主动上前去搭话。这时候,就该妈妈起作用了。于是乎,婷儿既抓住了这个取经的机会,又得到了一个有趣的作文材料:

  巧遇“状元”
  七月真不愧是旅游旺季,告别巫山大宁河时,竟有五艘游船同时驶进巫峡。我们的舱位本在“腾龙号”一楼,为了欣赏大名鼎鼎的神女峰,特地爬上了三楼船尾。正午的骄阳下,褪去了雾纱云裳的“神女”虽然失去了想象中的神秘与缥缈,但那种深情翘盼之态却更加清晰传神,周围的游客都赞叹不已。
  我无意中一回头,恰好有个穿白T恤的大学生捧着书低头从眼前走过,样子很像四川省的上届文科“状元”,我们学校的前学生会主席唐翔。我激动地告诉了妈妈。妈妈在家长座谈会上无数次地听到过唐翔的名字,知道他学习特别勤奋,高中还没毕业,英语的单词量已经超过了研究生,还知道他生活十分俭朴,一年中足有半年都穿的是旧军装。妈妈说:“你开学就上高一了,想不想向‘状元’取点经呢?”我想倒是想,但又不敢肯定“白T恤”就是唐翔。妈妈说:“没关系,我去问问。”问了几句,他果然就是唐翔。唐翔现在就读于北大国际贸易系,今年暑假,他和几个同学主动申请到陕西一个偏僻的小县城去考察了一番,顺便结伴到处走走,然后回家看望父母、说来也巧,他们在巫山恰好上了我们坐的“腾龙号”,船到巴东就要下船去神友溪漂流探险,要不是我们也恰好在同船的这一小时里来到三楼,哪里遇得上呢?
  到巴东只有二十多分钟了,我抓紧时间向唐翔请教了一连串学习上的问题。唐翔热情地--一作答,从各科的学习方法到如何安排作息时间,都详细地谈了他的体会,这些宝贵的经验使我深受启发。比如说,为了提高口语能力,唐翔在高中阶段每天都坚持大声朗读一小时英语(当时,李阳的“疯狂英语”还不为人们所知);又比如说,唐翔为了挤出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在高中阶段除了做学生会的工作,平时都尽量减少社交,避免把宝贵的时间用于无谓的闲聊....
  谈话间,一处处奇峰异景迅速地从我身旁溜走,我顾不上欣赏,也不觉得遗憾。唐翔他们下船后,妈妈对我错过了一路美景多少有点惋惜。我却笑着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嘛!何况巫峡的山水年年都在,向‘状元’取经的机会却是可遇不可求的啊!”
  我们在西安停留时,在一个朋友家遇上了一位刚参加完高考的女孩,她正在辅导我朋友儿子的功课,帮他准备参加职业高中的考试。那天,我朋友的儿子不想做小姐姐给他留的复习题,还抱怨说:“搞那么紧张干啥,离考试还有十几天呢!”婷儿笑他说:“你还在以天为单位算时间呢?我从初二起就在以分钟为单位算时间了!”不料那位姐姐却插话说:“我从高二起,就在以秒为单位算时间了!”
  婷儿感到很吃惊一一她一直以为自己把时间抓得很紧,没想到竟遇上一个“以秒为单位”安排时间的人!婷儿马上就来了兴趣,仔细一问,这位姐姐还是陕西省理科高考的前10名呢!婷儿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好机会,认真地向她讨教了一番高中理科的学习方法。那男孩儿则乐得到一边玩儿去了。
  我作为一个旁观者,不由得想起了“宝在身边不识宝”这句话。用时髦的话来说,“不识宝”就会形成“资源闲置”。对此,李响的妈妈感慨更深。她多次对我说:“向我们求教的人也不少,但真正认真实行的,也就是你们一家。有些小孩儿听了李响的学习方法,居然说,这么苦啊,这不是成了学习机器吗?我才不干呢!”
  尽量吸收前人的成功经验,尽快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种积极学习他人长处的好习惯,使婷儿少走了很多弯路。后来,婷儿更是从受益者变成了乐于向他人传授经验教训的人。
  从西安回来后,我再次陪婷儿去向李响讨教。李响根据婷儿的情况,建议她在高一高二把主要精力放在数学上,高三再突击历史、政治。因为文科好的人就是靠数学和英语拉开差距,而数学和英语的成绩都是靠大量时间堆出来的。他自己的经验是:“学在前面,怎么都考不倒。”
  婷儿接李响的思路制定了高中学习计划。为了实施“把数学学在前面”的战术,还特地考进了高中奥林匹克数学班,听四川省最棒的高中教学老师授课。在高中阶段的12次正式考试中,婷儿和班上的其他前10名,总分差距都很小,总是轮流坐第一把交椅。其基本规律是,谁在考数学的时候发挥得更好,第一名就是谁的。婷儿在数学上下的苦功夫,给她带来了两次总分第一、数次单科第一的好成绩。班主任和校领导都把她视为“状元苗子”,由此可见提前探路取经的重要性。
  日记透露成熟信息
  进入高中之后,婷儿仍是每个周六的傍晚才能回一次家。痛快地洗过操之后,就端着饭碗和我们边吃边谈起来。初中时常有的各种牢骚不见了,总是以欣赏的口吻谈到老师和同学的这样那样。我们隐隐地感到:婷儿变了。
  高一开学快两个月的时候,婷儿做了一件让我颇感意外的事、她把以前只让老师看的日记本送到我面前说:“你不是想看我在学校写的日记吗?我想通了,不应该拒绝爸爸妈妈辅导。”
  我已经3年没看过婷儿的日记了,此刻的心情的确有点迫不及待。虽然我们早已知道,婷儿已经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可是看她初中以来写的篇篇日记,还是止不住一阵欣喜。
  从日记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婷儿已经发自内心地领悟并认同了我们的教育方法!
  难怪与婷儿谈话的感觉,已经由初中阶段的小溪出山阻力重重,变成了现在的大河奔流一泻千里。而且往往是计划只聊半小时,却两三个小时还刹不住车。话题之广,探究之深,共鸣之多,常常让我有不是在和孩子谈话的错觉----婷儿确实是变成熟了。
  后来学校让婷儿介绍成长经验的时候,婷儿特别强调了与父母谈话的意义:
  据我所知,许多中学生回到家就把门一关,认为和父母没有共同语言,父母批评总也听不进去。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对资源的一大浪费!父母是我们每个人最大的宝藏之一,频繁而深入的交流则是开启这片宝藏的钥匙。与父母的交流一方面是要主动地与父母沟通,向父母寻求帮助;另一方面,要“闻过则喜”。父母的批评往往是他们人生经验的总结,能帮助我们少走许多弯路。用我们家的话来说,就是:“不要从猴子做起。”
  成熟的婷儿讨厌恶性竞争,从不嫉妒他人。高三的时候,我们曾和李海蓓的父母合伙在学校对门租了一间房子,让她俩有更安静的环境复习功课。在她们当室友的大半年里,这两个势均力敌的竞争对手成为了非常知心的朋友。李海蓓考上北大之后,在校刊《世纪风》上发表的《给远在US的挚友》中,写到一个动人的细节:
  ....我们一起探讨人生哲理,相互争论生命的意义。我们不愿落入平庸,我们渴望大鹏展翅。是你,让我逐渐摆脱长久以来的清高与孤傲....还记得我那次不经意地一抬头,正遇上你关注的目光,你说我在笑,你说你爱我的笑。至今,我仍不能忘记你那温暖的目光,它在我心中象征了多重意义。它给我鼓励,赋我信心,赐我力量。而后,我真的爱笑了,而且如阳光般灿烂!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婷儿的想法是:“己所不欲,勿施与人。己所欲,乐施与人。我需要帮助,我就应该帮助别人;我需要鼓励,我就不吝惜给别人鼓励。”
  能以这样成熟的态度善待他人,当然会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高中老师,知心如朋友
  也许是我习惯于用完美的标准要求婷儿吧,我对婷儿的成熟程度远不如高中班主任敏感。婷儿的高中班主任,也就是她的政治老师张惠琴,在开学之前的家访中头一次接触婷儿,就不止一遍地赞叹:“哎呀,这个娃娃简直太懂事了!”
  张老师心地坦诚,性情率真,高中政治课教得很出色。她在婷儿升入高中时,刚被成都外语学校从别的学校“挖”来,并委以重任。3年后她不负众望,把全班57名同学全部送进了重点大学,其中进了北大、复旦的就有一串。班上还出了个四川省文科高考第2名,和考上了哈佛的刘亦婷。
  张老师是第一次当高中班主任,刚刚接过这副重担的时候,并没有多少经验。但是张老师对高中生的心理很有研究,她深知,对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信任感比权威感更有感召力。因此,她把和学生干部交朋友看得很重要,她需要一批品学兼优的“贴心豆瓣”,齐心协力把这个班搞成“人才摇篮”。
  张老师和婷儿一见面,很快就谈起了她最关心的话题。婷儿当了多年的班干部,又是一个习惯于观察、思考和总结经验的孩子,对如何开展班上的工作自然有一套想法。她热情地给张老师谈情况,提建议,和张老师谈得非常融洽。
  和婷儿谈完之后,张老师告诉我们:“在我来家访之前,校长和其他老师向我推荐说,刘亦婷品学兼优、活泼开朗、为人正直、乐于帮助别人,课外活动的才能也很突出,是很好的学生干部人选。今天和她谈了一下,我发现她的确比同龄人成熟得多。她理解复杂问题的速度和思考问题的深度,都远远超过同龄人。你们的家庭教育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已经决定把她列为班干部的第一人选。这个娃娃将来一定很有出息。”

  张老师的态度对婷儿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一--婷儿说:“将心比心,以情换情嘛!”为了不辜负张老师的信任,婷儿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等各方面,对自己的要求都更加严格。在完善自己的渴望中,婷儿的自律能力和主动性都大大增强,刻苦的程度常常让老师都很感动。高二时的五一节,学校放假3天,这对长期住校的孩子来说无疑是一个难得的放松机会,家里又有好吃的,又有电视可看,又有父母亲人,老师都担心孩子“乐不思蜀”。可是婷儿和李海蓓约好,两个人只在家里呆了一个晚上就急急地返校了。张老师问:“为什么这么快就回来啦?”婷儿和李海蓓说,在这里没有电视,可以不受干扰,而且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问老师。张老师望着两个懂事的孩子,心里充满了欣慰,尽管她的这个节日也过不清闲了。
  张老师面对的是一个优秀生群体,她很注重怎样让这些优生互相激励,而不是互相抵消。她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成绩差距,精心为同学们调配了座位,明确地要求成绩靠前的同学要帮成绩靠后的同学赶上来。婷儿在这方面的表现,也许是让张老师最满意的一点:一位女生在和婷儿同桌期间,名次大幅度提高。张老师多次和我提到这件事,每次都高兴得美容满面。婷儿觉得自己的收获也很大,这位同桌使她和以前接触不多的一些同学增进了友谊和了解。
  和婷儿相处得像知心朋友一样的老师远不上一个班主任,可以说,婷儿的每一个任课老师都是她的“良师益友”,他们都愿意尽量满足婷儿“对知识总爱追根溯源,决不随便放过一个疑问”的好习惯。张老师分析说:“刘亦婷总是让老师、家长能够知道她的真实想法。她能辨证地看问题,因为善于与成人交流沟通,她的许多好建议和想法得到采纳。这让她始终能够健康、开朗地成长,她的潜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在这个高尚群体中,还有几位高鼻蓝眼的外籍教师。婷儿和几任外教都建立了友谊。婷儿访美前,是美国的安迪夫妇在任教,他们回国之后,又来了两位年轻的英国人--一安迪和劳伦斯。这两位外教性格迥异,对婷儿的帮助却同样无私。婷儿不仅向他们学习地道的英语和了解西方文化,也很重视学习他们身上的好品质。
  安迪个子不高,表情丰富,性格非常活跃。他的英语课也上得很活跃,为了调动学生的情绪,他上课总有各种花样,有时带上一把吉他进课堂,有时就组织学生做游戏,让学生们在玩中学。劳伦斯各方面都跟安迪形成对照。他个子相当高,将近1米90,性格认真严谨,上起课来一丝不苟。学生们干得出色,他还会自己掏腰包给孩子们买奖品,以资鼓励。
  两位外教都是完美主义者,对婷儿英语上存在的瑕疵从不轻易放过,直到尽善尽美,对婷儿的帮助极大。更可贵的是,他们两人并不是婷儿的任课老师。这就尤其令我们全家深受感动。
  婷儿被录取之后,他们仍然无私地帮助婷儿。婷儿要按西方大学的要求写Paper (论文),两位外教为婷儿收集了大量的资料,还亲自拟定了十几个论文题目,让婷儿练习写作。婷儿说:“外教的帮助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世界和平与人类友爱的可贵。”婷儿自述:怎样学好英语
  婷儿进入高中后,学习变得极其自觉,再也不用别人催一句了。她非常用功,也非常讲究学习方法,所以每科成绩都很好。但是从读者来信来看,大家对婷儿学习英语的经验更感兴趣。在此,我们把校长让她总结的《英语学习心得体会》献给读者,从中也可窥见她在其它学科上有多用心。
  《英语学习心得体会》
  英语是大家十分重视的一门学科。在中学阶段打下一个好的英语基础是我们的共同心愿。怎样才能学好英语呢?我的老师常说:“要埋头拉车,还要抬头看路。”以下算是我在老师同学的帮助下摸出的一些路吧,写出来供大家参考。
  l、心理素质影响学习效果
  古人说:“两军相逢勇者胜。”强调了良好的心理素质对效果产生的重大影响,与现代心理学的看法不谋而合。你会发现,尽管大家都在同一间教室里上课,受同一位老师教诲,甚至智商也接近,学习效果却很悬殊。这个“落差”往往是心理素质的差异造成的。
  怎样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呢?
  首先,要对外语保持长时间稳定而积极的态度。这可以归结为“恒心”两个字。有了它,才能像蚕吃桑叶一样,一口又一口,坚持不懈地去啃,直到预定目标顺利攻克。
  其次,还需要一定的自律能力。恢复习时不复习,遗忘规律就会无情地吞噬着你的一部分记忆成果;该补漏时不补漏,漏洞就会不断积累扩大。所以,需要有自律能力,约束自己按科学原则去运转。
  2,看写读听背----多管齐下效率高
  一般来说,大家学英语都有各自的一套办法:有的只爱大声读个不停,有的只爱闷头看个不休,有的不写就记不住,有的不听心里就没底。
  这些方法,虽然都有一定的作用,但记忆科学通过大量实验,无可辩驳地证明:眼手口舌脑的综合运用,才能更快更深地在大脑皮层上留下不易磨灭的印象。
  学外语尤其需要多种感官的综合运用。否则,搞不好学成“残疾外语”----眼能看口不能说的“哑巴外语”,或一听就发慌两耳一抹黑的“聋子外语”。
  3、“活”单词与“死”单词
  经常听说某某发下宏愿:要一口气背下一本几千甚至几万词的字典,认为这样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单词量问题。不幸的是,这样做的人,大部分都失败了。背了若干遍的单词,仍很难在脑子里生根,不是很快忘掉,就是搅成一团乱麻。
  因为他们背的都是脱离了句子和课文的“死”单词,大脑对这类东西格外难以留下印象、著名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曾拿自己做过对比实验,结果:记住18个有意义的音节,只需要9遍,而记住18个无意义的音节,却用掉了80遍。不仅如此,孤立地背“死”词,还难以掌握它在句子中的灵活用法。因此,即使记住了一部分“死”词,它们也多属“残障人士”罢了。
  如何使单词“起死回生”呢?我的办法是--一背课文!
  课文不局限于教科书,也可以是讲演稿,新闻评论,散文....总之,就是能把一个个冰冷的单词变成生机勃勃的故事的文章。在大量的整段的背诵中,多次的重复不断激活记忆的单词,其用法自然而然就深入骨髓了。实际上,这种“深入骨髓”就形成了学语言最重要的“语感”!
  4、复习间隔合理,可以省时高效
  英语是一门记忆量很大的学科,有效的记忆就成了一个关键。
  著名科学家茅以升先生,是个记忆力超群的人。人们问到他的记忆秘诀,他的回答是:重复!重复!再重复!
  重复被人们称为学习之母。不重复,记住的知识就会在遗忘率的支况下,不多久就只剩下一点儿“残汤剩饭”。心理学家发现:两次复习的时间间隔至少应大于30分钟,但又应小于16小时。因为,在已经记清了一批单词的情况下,如果在30分钟内就开始复习,不仅不能提高记忆效果,反而会对大脑巩固原有记忆内容的生理过程形成干扰,是弊大于利;而16小时以后再复习,被遗忘的单词就比较多,白花了精力。
  5、把英语作为一门文化来学
  正如不懂中国文化就不能理解“中庸之道”、“墨守成规”一样,缺乏西方文化常识就难以理解什么叫“ThisismyWaterloo!”(“这是我的滑铁卢!”指一次失败。)、“lobbyist (院外的人)”是些什么人(指影响议院政策的院外活动人士,多为以前的政客或律师)。
  因此,要想把英语学深学透,必须把英语不仅仅作为语言,而且作为文化去感悟!而这,在我看来,也许是英语学习最有魅力的地方。
  最后一次“练兵”,甘当“苦行僧”
  1997年暑假,学校安排高一和高二的学生进行6天的军训,希望通过艰苦和高强度的训练,好好磨练一下这些独生子女,以便以更好的心态迎接更紧张的学习和高考。爸爸以前说过多次,就是花钱,也要为婷儿找个军训的机会,把她好好“打磨”一下。这下真是求之不得。
  我们原以为学校会选一个条件艰苦的地方搞训练,没想到训练地点竟在风景名胜青城山,而且是一所条件不错的部队疗养院!
  刚去时,婷儿和同学们还在怀疑--一这个疗养避暑的好地方,能给人身体和意志的锤炼吗?第二天一开训,孩子们才知道这里的“厉害”。
  此时的婷儿早已树立了正确的苦乐观,她在初三下学期就已经和爸爸说好,要以“苦行僧”的方式大干3年半。这种“磨其筋骨”式的锻炼,可以说是激战前的最后一次“练兵”。

  在这种积极的心态下,婷儿很快就适应了紧张艰苦的军营生活。艰苦紧张的军训生活在她的笔下都变成了一件其乐无穷的事:从她选出的3篇“军训记趣”中,可以真切地看到,婷儿和她的同学们是多么生气蓬勃:
  站军姿
  今天是军训第一课----练习站军姿。在青松环绕的操场上,我们按照教官连长的要求调整好身姿,同学们顿时变得精神抖擞,充满朝气。连平时被戏称为“青蛙”、“骆驼”、“小虾米”的几个人,也有了点儿“英姿飒爽”的味道。连长说:“今天先站一个小时,看能站倒几个。不行的就打报告喔!”
  阳光灼人,不到5分钟,就有人一声“报告”败下阵去。我早就汗流浃背,脚也胀痛起来。时间好像一只小刺猬,在我的脚上扎来刺去,就是不肯快点走。“哇一一”有人吐了。我的胃也翻腾起来。此刻,时间又变成了生石灰,一点一点地撒进胃里,越漤越疼。我咬紧牙关,反复默念着连长的话:“这是意志与身体的拼搏,正是磨练自己的时机、就看你们对自己怎么要来求。”我念着,忍着,突然觉得全身发冷,三伏天竟打起寒颤来。又坚持了几分钟,我两眼一黑,向前栽去,心里一慌,一声“报告”脱口而出....
  坐在阴凉的大树下,连灌几口凉水,我才缓过劲儿来。望望浓密的树冠,我真舍不得离开这里,身旁几个休息了很久的同学也没有离开的意思。还练不练呢?我不禁犹豫起来。一低头,树下稀疏的小草让我猛然惊醒:难道我要做柔弱不堪的草吗?不!我使劲站起来,硬撑着向站军姿的队伍走去。
  在三伏天,在骄阳下,我和同学们一起,站成了一棵棵青松。
  紧急集合
  “....”紧急集合的哨声划破了寂静的夜晚。随着一阵忙乱的脚步声,我已经站在了操场的队列中,正想借着夜色的掩护揉揉的睡眼。连长已经凶巴巴地下了命令:“跑步两公里。跑步----走!”
  我和几个同学排在末尾一行,不由得有点心虚。无意中一回头,只见无边的黑夜张牙舞爪地在后面紧追不舍,我突然感到莫名的恐惧,赶紧向前跑去。
  “哇!有鬼!”康果果突然在我耳边小声叫了一句。
  “啊!”我惊得一抖,“讨厌死了,吓唬人。”
  “这有什么好怕的?”熊宇一边大口喘着气跑,一边说,“我都被鬼咬了三口了,还没被毒死呢!”
  “我被鬼咬了五口了,毒死五个鬼!”胡步聪接着说。
  我们几个被逗得哈哈大笑,刚才的惧怕早抛到天外去了。
  “再说,小心变成鬼、”包玉婕笑着说。
  “我要变鬼就先吃排长---(一束手电筒光照了过来。呀!是排长!)--一的手电筒。”我们又爆出一阵笑声。
  “干什么呢?落在最后!”排长边跑边责备我们。
  康果果一本正经地回答:“报告排长,我们是断后的,掩护部队前进。刚才我们还和几个鬼打得厉害呢!多亏排长救我等一命....”说着说着,康果果再也忍不住了,“哈哈”笑了起来。排长忍住笑,板起脸说:“别闹了,快跑,断后有我呢!”
  拉歌比赛
  一整天的队列训练,把我们累得东倒西歪。正想利用晚上的时间休整休整,却被叫到礼堂集合。“又要干什么呀?”大伙儿嘀咕着接班坐好,一个个无精打采,揉肩捶腿。连平时最活跃的张戟也耷拉着脑袋,昏昏欲睡。
  连长过来四下一看,自信地笑了笑,随即大声说道:“同学们!为了丰富大家的精神生活,今晚咱们搞个拉歌比赛,好不好?”“好----”沉闷的空气顿时活跃起来。“我宣布,高一同学一组,高二同学一组,比赛开始!”
  话音刚落,我们高一就抢先唱起了“团结就是力量”。高二也不示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歌声随即响了起来。高二的人少,声势渐处下风。段燕急得圆脸通红,索性一甩大辫子,站到最前面的座位上,指挥高二唱起了在学校得过奖的“红色娘子军”。顿时,高二士气高涨,歌声随着她的手势时高时低,时急时缓,一下就占了上风。高一岂肯示弱,一曲“保卫黄河”充分显示了人多的优势,磅礡的声浪又把高二压了下去。高二又出新招,赵曦随着“北京的金山上”跳起了优美的藏族舞,欧鹏又在“男儿当自强”的雄壮歌声中表演起武术....
  歌声一浪高过一浪,比赛到了白热化程度。大家眼里都闪着兴奋的光彩,满身的疲劳呢一一早不知跑哪儿去了。
  走出迷惘期,顿悟在星空下
  心理学家说的,随着上大学的人越来越多,现代人类的青春期也在延长,青春期要在青年开始对家庭和社会承担责任的时候才会结束。在高中阶段,婷儿和同学们设想未来生活的频率越来越密集,他们常常在英语课练口语的时候,讨论对各种职业和生活方式的看法,但仍然很少有人对未来有明确的理想和志向,也感觉不到谁有发自内心的社会责任感。婷儿也是这样。
  我们从初中就在关注婷儿的立志问题,现在更是越来越多地和婷儿讨论这个话题:你什么时候才会有可以称之为“凌云志”的远大理想?
  婷儿也常常为此而苦恼。但她认为这也不能怪她,因为许多同龄人的“凌云志”就是考大学,而考大学对婷儿和她的同学们来说,是手到擒来的事,根本算不上理想。可以说,从他们考入外语学校高中的那一刻起,他们就都等于已经考取了重点大学。而且很多人的“大学梦”只不过是为了改变个人的生存条件,婷儿也看不上这种理想。谈来谈去,婷儿又羡慕起那些早就迷上了文学、美术或音乐的人来了,对他们来说,每天从事自己的爱好,就是在一天天走近自己的理想。
  婷儿渴望的就是这种理想,这种让她感到“每一天的努力都有价值”的理想。她苦苦寻觅着,直到有一天,一连串偶然的细节,深深触动了婷儿的灵魂,她终于意识到了自己这代人的历史使命:
  顿悟
  16岁生日前后,我常常陷入一种陌生的心境。表面上看起来,我还是和往常一样勤奋而快乐,每天都忙着和代数符号、英语单词和作文的格于纸打交道,加上班干部和学生会的工作,经常忙得连洗袜子的时间都没有。然而我的心里却不时袭来一阵空虚和迷惘,我弄不清自己为什么这么努力,是惯性?还是环境的压力?我究竟想过怎样的一生呢?这些问题久久地困扰着我,直到暑假来临。
  从学校回家后的第一个周末,我和父母去乡下的水果基地参观。我正在巴士上起劲儿地聊着学校的趣事呢,突然,一股恶臭迫使我闭上了嘴巴。探头一看,堵车了,路旁竟是一座黑鸦鸦的垃圾山,足有几百个拣垃圾的农民,正在臭气熏天的垃圾山上争抢刚从城里运来的垃圾。
  我惊讶得说不出话来,在乘客们的抱怨声中,那部描写垃圾部落的中篇小说《青城之矢》,闪电似的在我脑海里过起了电影。看起来这些人和小说里的“垃圾虫”一样勤劳,可就是得不到正常人的生活。没想到,纸上的场景活现在眼前的时候,竟会如此令人震惊!爸爸和妈妈也很吃惊,他们小声议论着:沦落为“垃圾虫”的农民越来越多了,每个城币都有几个垃圾部落,每个垃圾部落里,都有一群在垃圾中生长的失学儿童....
  是的,眼前就有这样一个儿童,她孤单地站在垃圾山下,用忧郁的目光注视着我,蓬乱的头发里夹着纸屑,手里抱着一个只有一条胳膊的布娃娃。看见被垃圾车堵住的车流又开动起来,她突然咧开嘴灿烂地一笑,并让她的布娃娃用独臂和我再见。
  这情景让我难过得想哭。
  垃圾山迅速地从视线中消失了,那个小女孩和她的布娃娃却在我心里挥之不去。
  半年后,我又和父母谈到了这件事。我困惑地问:“他们也是鲜活的生命,他们也是中国公民,为什么他们只能有这样悲惨的命运呢?”爸爸和妈妈说,这个问题很复杂,如果我想研究,可以参考刚出版的一本书。
  我抱着那本厚书足足啃了一周。根据书中提供的统计数字和分析报告,我推导出来的答案是:这些“垃圾虫”只是庞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一小部分。他们没有资金,也没有文化和技术。在低素质劳动力过剩,经济还不够发达的现阶段,社会还没有财力来救助他们。在中国真正富起来之前,他们只能在贫困和犯罪中继续挣扎。
  这个无奈的结论深深地刺痛了我。希望中国快点富裕起来的愿望,比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走上阳台仰望星空,点点繁星中似有小女孩渴望的眼睛。就在这一刻,我心中涌起一种强烈的冲动:我要把我的一生奉献给祖国的经济建设。我要以科学文化知识为杠杆,为人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让贫困的儿童都能上学;让需要救助的人都得到救助....这沉甸甸的使命感把我的心填得满满的,从此以后,我每一天的努力都有了新的价值和意义。
或许您还会喜欢:
活出全新的自己
作者:佚名
章节:44 人气:0
摘要:分享我灵性成长的体悟二00七年五月,方智出版社发行了我的第一本著作《遇见未知的自己》,一晃眼,两年就过去了。这两年间,发生了很多改变,最大的改变就是:我在家庭主妇身分之外,又多了一个新的身分认同:畅销作家。至目前为止,《遇见未知的自己》在海峡两岸卖出了三十多万本,让很多人跌破眼镜。我也收到无数读者的来信,倾诉他们读书以后的心声,并且表达他们的感谢。而我自己,还是不断地在成长。 [点击阅读]
浪潮之巅
作者:佚名
章节:76 人气:0
摘要:1.百年帝国编者按:当吴军跟我谈起想写这个《浪潮之巅》系列的时候,心中吃了一惊也有很多感动。吃惊是因为在我的印象中,吴军是谷歌的研究员、是《数学之美》的作者、是一个科学家,很难想象关注学术领域的他对商业领域也有着自己的观察。感动是因为收到第一篇文章,通读下来,感觉这些故事编纂起来出一本书也不为过!但他却投给我们这个“小小”的黑板报。 [点击阅读]
海底两万里
作者:佚名
章节:62 人气:0
摘要:人们一定还记得1866年海上发生的一件离奇的、神秘的、无法解释的怪事。且不说当时哄动沿海居民和世界舆论的各种传闻,这里只说一般航海人员特别激动的心情。欧美的进出口商人、船长和船主、各国的海军官佐以及这两大洲的各国政府都非常注意这件事。这事大体是这样:不久以前,好些大船在海上碰见了一一个“庞然大物”,一个很长的物体,形状很像纺锤,有时发出磷光,它的体积比鲸鱼大得多,行动起来也比鲸鱼快得多。 [点击阅读]
海底捞你学不会
作者:佚名
章节:73 人气:0
摘要:2009年4月,海底捞案例在《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上发表后,几个出版社相继约我写一本海底捞的书。可是我对写海底捞的书实在没把握,加之又忙,就一一回绝了。2010年初,我的老朋友《中国企业家》特刊部主任边杰,带着《中国企业家》执行总编辑李岷特地到北大找我。我动心了,给海底捞董事长张勇打电话,要写这本书。张勇很犹豫,他说:“海底捞现在已经名声在外。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再出一本书,怕吹过了。 [点击阅读]
淡定的人生不寂寞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0
摘要:“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是对爱情的淡定。“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收藏起点点滴滴的心事,留到以后和你慢慢聊。”这是对婚姻的淡定。“我是一只修行千年的狐,千年修行,千年孤独。 [点击阅读]
潜伏在办公室第一季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0
摘要:内容简介《潜伏》并不仅仅是部谍战片,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职场教程……余则成的经历,有绝对的现实意义,他用亲身体验,教导我们如何在险恶的职场生存……作者将职场里的二十三条生存法则一一解读,加入案例和实际分析,完整地诠释职场上的潜规则……这里讲的,是别人从未说过的,是中国文化里不足为外人道的东西, [点击阅读]
潜伏在办公室第二季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0
摘要:内容简介《潜伏》并不仅仅是部谍战片,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职场教程。余则成的经历,有绝对的现实意义,他用亲身体验,教导我们如何在险恶的职场生存。这里讲的,是别人从未说过的,是中国文化里不足为外人道的东西,但同样也是如今中国人的职场环境。第二部延续讲故事的风格,主角仍然是王小峰,他将继续遇到各种问题,各种人,那些问题和人熟悉得就像发生在我们周围。 [点击阅读]
潜意识的力量
作者:佚名
章节:42 人气:0
摘要:1《潜意识的力量》第一部分《潜意识的力量》第一部分(1)[美]约瑟夫·墨菲著吴忌寒译唤起潜意识的力量吧!你将拥有的是完善的人格平静的心灵持久的幸福无尽的喜悦……引言奇迹随时发生,你准备好迎接它了吗我曾周游世界。在此期间,我多次目睹令人叹为观止的奇迹,发生在形形色色的人身上。我相信,这样的奇迹同样会在你的身上发生,因为它往往就在你触手可及的地方。 [点击阅读]
激励孩子一生的88个励志故事
作者:佚名
章节:87 人气:0
摘要:第1章走下去,你还有双完美的脚2010年10月10日晚上,中国达人秀总决赛圆满落幕,断臂青年刘伟凭借一曲钢琴合唱《you’rebeautiful》夺得总决赛冠军。1987年出生的他,从小便热爱足球,希望长大能成为一位职业球员。可是,10岁那年,一场噩运突然降临于他身上——因和伙伴们玩捉迷藏而被电击,失去双臂,成为一残疾人,从此足球之梦与他失之交臂。 [点击阅读]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爱丽丝靠着姐姐坐在河岸边很久了,由于没有什么事情可做,她开始感到厌倦,她一次又—次地瞧瞧姐姐正在读的那本书,可是书里没有图画,也没有对话,爱丽丝想:“要是一本书里没有图画和对话,那还有什么意思呢?”天热得她非常困,甚至迷糊了,但是爱丽丝还是认真地盘算着,做一只雏菊花环的乐趣,能不能抵得上摘雏菊的麻烦呢?就在这时,突然一只粉红眼睛的白兔,贴着她身边跑过去了。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