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怪诞心理学 - 第五卷:以身高赢得选票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几千年前,与身材高大的人在一起无疑有进化上的优势,因为他们的体型在采集食物和对付敌人时都非常有利。虽然身高如今早已没有了任何体型上的优势,但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思想在我们的脑海中依然是根深蒂固的。时至今日,我们依然会把个头高的人跟成功联系在一起;这种观念虽然是错误的,但却很有说服力,而且其影响力波及到很多方面。
  心理学家莱斯利·马特尔和亨利·比勒曾让大学生针对不同身高的人评估他们在心理和生理上的诸多特质。他们在《身高与污名》一书中阐述了实验的结果。无论男人还是女人,大家普遍觉得身高不足五英尺五的男人比较不正面,不够安全,不够阳刚,不太可能取得太大的成绩,而且能力也相对有限。就连我们使用的语言也反映出了身高的价值所在。我们会将自己特别看重的人称为"大人物",还会说我们很"景仰"他们。当我们没钱的时候,就会说现金"短缺"了。
  即便是在爱情和婚姻的世界里,身高也是至关重要的。利物浦大学的演化心理学家敦巴和他的同事们分析了4000多名健康波兰男子的数据,这些人在1983~1989年期间都接受了强制健康检查。他们发现,至今没有孩子的男性身高要比至少有一个孩子的男性矮3厘米左右。唯一的例外是那些在20世纪30年代出生的男性。敦巴相信这是因为他们都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进入婚姻市场的,当时的单身男性相对较少,所以女性并没有太多的选择。
  婚配与身高之间的这种关系似乎是全世界范围内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20世纪60年代,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的人类学家托马斯·格莱格到巴西中部的热带雨林里跟当地的梅希纳库人共同生活了一段时间。即便是在如此偏僻的地方,身高也显得非常重要。在梅希纳库族群里,高个子被认为很有吸引力,而且被尊称为"wekepei"。身材矮小的人会被人看不起,被蔑称为"peritsi",这个词与表示阴茎的"itsi"是押韵的。相对而言,占有身高优势的Wekepei更有可能比较富有,掌握权力,参与重要的仪式,也有更多繁衍后代的机会。格莱格发现,身材较高的男性更有可能接触到较多的女性,在梅希纳库族群里,个子最高的三个男人交往过的女性数量竟然和个子最矮的七个男人完全相同。

  那么,身高对于职业也同样重要吗?看起来应该如此。20世纪40年代,心理学家发现高个儿销售员的业绩要好于海拔相对较低的同事;1980年展开的一项调查也发现,美国《财富》500强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中有超过一半的人身高不低于六英尺。
  《应用心理学期刊》最近的调查也显示,在职场上,每一英寸身高都是至关重要的。盖恩斯维尔城佛罗里达大学的管理学教授蒂莫西·贾奇和他的同事丹尼尔·凯博分析了来自四项研究的数据,这些研究对调研对象的成长历程进行了长期追踪,并详细记录了他们的个性、身高、智力和收入。贾奇将关注的焦点放在了身高和收入的关系上,结果发现身高比平均水平每多出一英寸,就相当于每年的收入多出了789美元。假设有两名同事能力相当,但第一个人的身高为6英尺,第二个人的身高仅为5英尺6英寸,那么前者每年就将比后者多赚4734美元。假设两者的职业生涯都延续30年,高个子就要比自己的矮个子同事多赚数十万美元。
  研究人员也对身高在政界的作用给予了关注。在43位美国总统中,只有五位的身高低于平均水平,而且上次选出身高低于平均水平的总统已经是一百年前的事了(1896年,身高仅为5英尺7英寸的威廉·麦金利当选为美国总统,被媒体戏称为"小男孩")。多数总统的身高都要比平均水平多出几英寸。罗纳德·里根身高6英1英寸,老乔治·布什和比尔·克林顿的身高则都为6英尺2英寸。也有证据显示,有些候选人认识到了身高对于选民的重要性,所以巧妙地采取措施以充分利用身高上的优势。在1988年的总统大选辩论上,老乔治·布什握着迈克尔·杜卡克斯的手表示欢迎时刻意停留了很长时间,这显然是布什选举团队的经理精心策划的结果,目的就是让选民看清楚布什要比杜卡克斯高出不少。

  从心理学上看,地位与身高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我们不仅会认为个头儿高的人更有能耐,而且还会觉得有能耐的人个头儿也会更高一些。如果发现好莱坞明星的身高竟然低于平均水平,很多人都会感到非常惊讶,而这就是原因所在。比如说,达斯汀·霍夫曼身高只有5英尺5英寸,麦当娜的身高也仅仅为5英尺4英寸。网站www.celebheights.com(副标题:"在好莱坞矮人国里,使用内增高鞋垫的矮子称王")致力于揭示名人的真实身高,所以经常会派一些已知身高的人去跟名人合影,以此准确地知晓名人的身高数据。作家拉尔夫·凯耶斯在《你的人生高度》一书中对很多演员体形不够高大的原因进行了推测。凯耶斯认为,比较矮小的人需要向别人展现自己强壮的一面,所以培养出了非常强烈的个性,希望能借此克服身高上的劣势。身高与地位之间的这种关系带来了一种非常有趣的现象——如果一个人外在的地位改变了,人们对其身高的感知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昆士兰大学的心理学家保罗·威尔逊是第一个通过科学实验探讨这一奇特现象的科学家。威尔逊分别向几组学生介绍了一名学者,并请大家评估他的身高。在学生不知情的前提下,威尔逊每次都会改变介绍的方式。他对一个班级的学生说这个人也是他们的同学,到了第二个班级时他说这个人是一名讲师。再后来这个人就变成了副教授,最后一次介绍的时候他就变成了教授。学生们对这个人身高的感知也随着他身份的改变出现了微妙的变化。当他们把这个人看作学生时,他们觉得他的身高大约是5英尺8英寸。然而,仅仅把他说成是讲师就让他的身高增加了1英寸左右。把他提升为副教授后,这个人的身高在学生们的眼中就又增加了1英寸。在他迅速被提升为教授后,学生们竟然觉得他差不多有6英尺高。
  1960年,加州大学的哈罗德·卡萨扬拜访了3000名选民,问他们在即将到来的总统大选中会支持谁,肯尼迪还是尼克松?此外,他们认为两名候选人谁更高一些?事实上,肯尼迪要比尼克松高1英寸,然而,他们的选民们可不这么看。尼克松的支持者中有42%的人表示尼克松比较高,但肯尼迪的支持者中仅有23%的人认为尼克松更高一些。20世纪90年代初期,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的菲利普·海格姆和威廉·卡门特又做了另外一项更深入的研究。海格姆和卡门特请选民分别在大选前和大选后评估加拿大三大政党领袖(布莱恩·莫隆尼、约翰·特纳和埃德·布罗德本特)的身高。结果莫隆尼赢得了大选,他的身高在选民心目中也随之增加了半英寸。大选失利的特纳和布罗德本特的身高则分别下降了半英寸和1英寸半。

  我在想有没有可能利用这种效应在选举前衡量选民对政治人物地位的感知。2001年,我和《每日电讯报》的科学编辑罗杰·海菲德做了一次不寻常的政治观点民意调查。我们请1000名具有代表性的选民评估英国两大政党领袖的身高。依据两大政党总部提供的信息,当时的工党领袖托尼·布莱尔和保守党领袖威廉·海格的身高都是6英尺。但是选民们的看法却并非如此。
  我们得出的结果跟哈罗德·卡萨扬在1960年得出的调查结果是相符的。我们发现,人们在评估他们支持的政党领袖和反对的政党领袖时是有偏差的。更多的工党选民认为布莱尔的身高应该不低于5英尺9英寸,同样的道理,更多的保守党选民则认为海格的身高不低于5英尺9英寸。简而言之,人们会觉得自己支持的政党候选人在身高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我们的政治地位感知民调能够预测大选的结果吗?高达64%的选民觉得威廉·海格的身高要低于男性的平均身高5.9英尺,但只有35%的选民对托尼·布莱尔的身高持相同的看法。因此,选民认为布莱尔要更高一些,而海格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小个子。
  那么,2001年大选的结果又如何呢?
  托尼·布莱尔领导的工党获得了压倒性的胜利!
或许您还会喜欢:
云中歌2
作者:佚名
章节:125 人气:2
摘要:云歌被宦官拖放到一旁。拖动的人动作粗鲁,触动了伤口,她痛极反清醒了几分。隐约听到一个人吩咐准备马匹用具,设法不露痕迹地把她押送到地牢,拿什么口供。不知道是因为疼痛,还是大火,她眼前的整个世界都是红灿灿的。在纷乱模糊的人影中,她看到一抹影子,疏离地站在一片火红的世界中。四周滚烫纷扰,他却冷淡安静。 [点击阅读]
少有人走的路
作者:佚名
章节:57 人气:2
摘要:少有人走的路作者:(美)派克著或许在我们这一代,没有任何一本书能像《少有人走的路》这样,给我们的心灵和精神带来如此巨大的冲击。仅在北美,其销售量就超过七百万册;被翻译成二十三种以上的语言;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单上,它停驻了近二十年的时间。这是出版史上的一大奇迹。毫无疑问,本书创造了空前的销售记录,而且,至今长盛不衰。 [点击阅读]
把妹达人
作者:佚名
章节:110 人气:2
摘要:第1节谜男MeetMyStery屋子里一片狼藉。门板裂了开来,铰链也脱落了;墙上散布着串头、电话、花盆撞击的凹痕;贺柏为了逃命,躲到饭店去了;而谜男则哭着瘫倒在客厅地毯上。他已经整整哭了两天了,这不是那种正常的哭泣。正常的眼泪是可以理解的.但谜男已经超出常理,他失控丁。一星期以来,他游栘在极端愤怒与暴力,和一阵一阵间歇性,发泄式的呜咽之间。现在他威胁着要自杀。 [点击阅读]
格列佛游记
作者:佚名
章节:51 人气:2
摘要:小说以外科医生格列佛的四次出海航行冒险的经历为线索,一共由四部分组成。第一卷利立浦特(小人国)外科医生格列佛随航程途遇险,死里逃生,漂到利立浦特(小人国),被小人捆住献给国王。格列佛温顺的表现逐渐赢得了国王和人民对他的好感,他也渐渐熟悉了小人国的风俗习惯。在格列佛的帮助下,利立浦特国打败了同样是小人国的“不来夫斯古”帝国,但是格列佛不愿灭掉不来夫斯古帝国,使皇帝很不高兴。 [点击阅读]
石油战争
作者:佚名
章节:92 人气:2
摘要:当我坐在桌前,铺开笔墨,准备为本书中文版撰写序言的时候,既感到自豪,也感到惶惑。中国读者智慧而敏锐,要在这样一篇短序中将一个纷乱嘈杂的世界简洁明了地呈现出来,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以一种不同于美国的方式,在世界事务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是当今中国的历史使命。 [点击阅读]
穷人缺什么
作者:佚名
章节:174 人气:2
摘要:——《穷人缺什么》的启示黄奕在google上输入“弱势群体”搜索,0.09秒内出来122万条,可见这已不是个生僻的词。那么什么叫弱势群体?从一般意义上看,弱势群体是指那些经济十分困难的人群。他们因为贫穷致使孩子辍学、有病无法医治,许多人的理想无法实现。于是有不少专家学者和作家,写了不少帮助人脱贫致富的书,诸如《教你如何致富》《用最少的钱赚最大的利润》《三年成百万富翁》之类。 [点击阅读]
管理小故事
作者:佚名
章节:66 人气:2
摘要:一、用人之道去过庙的人都知道,一进庙门,首先是弥勒佛,笑脸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则是黑口黑脸的韦陀。但相传在很久以前,他们并不在同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庙。弥勒佛热情快乐,所以来的人非常多,但他什么都不在乎,丢三拉四,没有好好的管理账务,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韦陀虽然管账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阴着个脸,太过严肃,搞得人越来越少,最后香火断绝。 [点击阅读]
货币战争3
作者:佚名
章节:111 人气:2
摘要:当我围绕着美国与欧洲的货币历史展开研究时,一条脉络日益清晰起来,那就是,货币发行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权力之一。对这一关键权力的觊觎和争夺,贯穿了整个欧美近代史。从这一视角去观察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的风云变幻,将会得到一种类似X光透视的效果。原来,一切社会矛盾的根源在于利益分配不均,而利益分配最重要的手段就是货币发行。 [点击阅读]
鬼医傻后
作者:佚名
章节:127 人气:2
摘要:第001章夜半惊魂晚霞似血,笼罩了整个天际。苍穹一片暖色,晚云轻拂而过,好似层层翻滚的浪海,无穷无尽的变幻。翻卷如云的宫墙,层层迭迭的瓦檐,精致的亭台楼阁,山石排列有序,奇花异草数不胜数,轻风吹过,到处是馥郁诱人的香气。雕梁画栋的殿阁中,微微敞开的窗户,暮色的青白光芒笼罩着宽大空荡的宫殿,显得苍凉而凄惨。 [点击阅读]
七月七日晴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2
摘要:一之一天晴第一部年少爱情,就像初次尝到,那半熟的杨桃滋味,酸酸的、涩涩的,却又忍不住想一再深尝,流转在青涩杨桃、妳憨甜笑靥间,我初次的、纯净的爱情,悄悄萌芽。一之一天晴我叫沉天晴。若要说起我的一生,其实乏善可陈得紧,怕各位看得头重脚轻眼皮撑不开,就挑些重点来说好了。所谓的“一生”,其实也不长,目前为止,才过了十四个年头又三百二十七天八小时零五秒而已。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