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爱我所恨的格林童话。
格林童话是我儿时的精神食粮,也许你会觉得我在纵容自己幼稚,可我就是喜欢想象那些不真实的布景,那些梦隙中零落的阳光,那些诡计,那些吻; 喜欢那些女主人公的名字,格蕾特尔,爱尔莎,拉朋扎尔,以至于到如今成了自己的代号——拉朋扎尔,拉朋扎尔,男孩女孩欢喜地呼唤我,却不知道“我”只是一 个不起眼童话篇章里的某个公主。这两个十八世纪的男人用他们笔下的黑色*童话,捶击着活在二十一世纪的我的心脏,稳,而有力,并将一直延续,贯穿我生命燃尽 的全过程。
童年的我有着隐忍的痛和恐惧,格林童话的出现无疑更坚固了我性*情的-阴-郁。做父母的也永远始料未及这些听起来幻美且纯真的文字,正乘着光-阴-寸 寸,在孩子干净的灵魂上涂抹着浓重的色*彩:黑色*如死亡,血红如毒药,墨绿如-阴-谋,金银如荣华,蓝如泪,苍白如结局——他们就这样,幸福地生活,白头到老。 我甚至开始期待主角悲丧的命运,我甚至开始背诵每一章里的小小诗篇:
我的后母宰了我
我的父亲吃了我
我的妹妹小玛丽
捡起我所有骨头
包在绸手绢里面
埋在那槐树底下
我甚至开始习惯他们童话里的血腥、家暴、背叛、弑亲、乱|伦和荒诞,那些有着诡异力量的文字正以一种甜美的方式拓展了生命意义的黑洞,在我面 前,在全世界的孩童面前,通过各国编译的版本,嚣张地、温柔地拉住我们的头发把我们的脑袋摁到地狱和天堂的门口——我的眼睛里看到了被夸大扭曲之后的世界 里,极端的善良和邪恶,极端的因果报应,极端的美与丑,极端的爱,极端的恨,极端的结局。
现在的文坛萌芽们常常被文坛中流砥柱们看不惯,说是他们无病呻吟在假-阴-郁假病态,我同意有这种可能性*,毕竟长期发扬病态文学有朝一日会蚀毁中 国文坛,可是回头想想,在这些萌芽们的少儿时期,诸如格林童话这样的隐晦黑色*童话就踏入了他们的世界(而现今的边缘文化热潮更为激烈),潜移默化地影响他 们的视界,那么怪不在他们,怪也不在格林童话(不然这套系列也不会成为童话经典吧),只能说在落笔之前,在思考之后,冥冥之中,有一股力量帮他们做出了选 择,这股力量让人爱,也让人恨。那么萌芽们的创作我们依旧应该冷静地去尊重和审视其文学价值,毕竟他们中的一部份,和当年的格林兄弟一样,写的是真心话。
我关注到格林童话第一册的译本序中有这么一句话:“不仅小读者视为珍宝,就是成*人,也都喜欢阅读。”我以前是小读者,现在满了二十岁算是个成 人了,的确一直很喜欢格林童话,看来这句话说的非常中肯——尽管笔落至此我依旧像是在“鞭笞”格林童话,但是我本心还是非常爱护它的,也愿意歇斯底里地排 比一大段格林之优点给大家看.格林童话的好,是撇开那层忧伤文字之后,才凸显出来——善与恶,终归会回到它们该呆的轨道上去,这轨道通往各自的结局,哪怕 中途交错混乱,终归要清晰。这些话放在任何时候都有安定人心的作用,虽然世间依然有很多怨愤没有终了,虽然很有可能地狱当真,而天堂有诈,但希望人们依旧 能够拒绝人性*的侥幸,虔诚人性*的光明。幸福到老的结局虽然苍白,但也实在,诱惑无比。
可能这就是格林对于我的意义。
大概这就是我恨而爱着的原因。
童话赋予我-阴-郁的指引,我却用它来寻找,现世的光明。
这种光明,将贯穿我生命燃尽的,全过程。
|
目录 上页 下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