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歌剧魅影 - 03 德比恩和波里尼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03 德比恩和波里尼
  德比恩和波里尼两位先生,首次向新继任的剧院经理阿尔芒·蒙夏曼与菲尔曼·里夏私下透露他们从国家音乐学院辞职的真实原因。
  这时,饯别晚会正在进行。
  我曾说过,当晚的精彩演出是为德比恩和波里尼的辞职谢任特别安排的,两位先生希望自己在剧院的工作能有一个完美的结局。
  全巴黎的社会名流和艺术大师都参与了这场别开生面,同时又笼罩着死亡阴影的盛会。
  此刻,演员休息室里已是济济一堂,最后的告别晚宴就要开始了。索尔莉手里举着香槟,只等两位经理一来,便要发表一段简短的致谢词。在她身后,芭蕾舞团里老老少少的团员挤作一团,有的窃窃私语,谈论着这一天发生的怪事,有的则暗地里互相打着手势。餐桌架在布朗热大师的两副名画《战舞》和《村舞》之间。这时,人群围在餐桌四周,七嘴八舌地闲聊。
  一些演员已经换了便服,大部分仍穿着薄纱裙。不过,大家都知道在当时那种情况下应该有什么样的举止。唯独十五岁的小珍丝,因为年少天真,早就把黑衣鬼和约瑟夫·布盖这些事抛诸脑后,不识趣地叽叽喳喳,乱蹦乱跳,还嬉笑作乐。直到德比恩和波里尼到场,才被索尔莉不耐烦地制止下来。
  每个人都注意到两位经理脸上带着喜悦的神情,这种表情在法国的外省人看来,或许非常地矫揉造作,但对一个巴黎人而言,却是修养和品位的标志。倘若不学会为痛苦和忧愁戴上喜悦的面具,不会用忧虑和冷漠掩饰内心的狂喜,就永远别想作巴黎人。如果你有个朋友陷入困境,千万别试着吉安慰他,他会告诉你这无济干事。如果他走运发达,也别去向他道贺,因为对他而言,一切的成就都是理所当然,不值一提。在巴黎,任何一场聚会都是化妆舞会。而对于深谙此道的社会名流人物德比恩和波里尼最不可能犯的错误,就是流露心中真实的痛楚。不过,此刻,听着索尔莉的致谢词,他们脸上露出的微笑却着实太过虚假。突然,小珍丝发出一声尖叫:“鬼呀!”脸上写满了惊惶和歉疚。经理们的笑容一下子僵住了。
  小珍丝的口气里充满着难以言喻的恐惧,她随手指向混在黑衣绅士里面的一个人——他面色煞白,阴森可怖,两道弓形眉下是一对黑窟窿。没想到这张被认为是死神面具的脸,立刻引起了一阵戏剧性的骚动。
  “歌剧院的幽灵!歌剧院的幽灵!”
  众人放声大笑,前呼后拥地挤向他,高举着酒杯欲邀他共饮。但就在两位经理前去安慰小珍丝,而小吉里又开始哭哭啼啼的时候,幽灵转瞬间便从人群中消失得无影无踪。
  索尔莉大为不悦,自己的致谢词就这样半途而废。德比恩和波里尼礼貌地拥吻了她,以表示感谢,随即也像幽灵一样迅速地离开了舞蹈演员休息室。其他人倒是不以为怪。大家都知道在楼上合唱团的休息室里,还有另一场饯别酒会。而最后,在宽敞的经理接待室里还有他们的亲朋好友准备的丰盛晚宴在等着他们呢。
  其中就有即将上任的剧院经理阿尔芒·蒙夏曼和菲尔曼·里夏。前任经理其实并不熟识这两位继任者。不过,他们却主动表示出极大的好感及深刻的友情,后者当然也极力褒赞两人的功绩,以示回应。如此一来,客人心存的担忧终于化解了。他们一直以为这场晚宴的气氛肯定非常尴尬。看来,情况并非如想象中那样,大家也立刻笑逐颜开。整个宴会的气氛非常融洽,来宾们轮流向双方敬酒致意,尤以政府特派员的致词最为出色。既赞扬了前任两位经理辉煌的过去,更不忘对继任者的未来表示信心,相信他们必能与同事共励互勉,再创佳绩。前后两任的交接仪式一切从简,正是在这位特派员的主持下于前一天举行的。所有大大小小的交接事宜,都因双方的诚恳态度而顺利解决。所以,在这具有历史意义的晚宴上,四个人都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在昨天的仪式上,德比恩和波里尼已将两把小巧玲珑的钥匙转交给阿尔芒·蒙夏曼与菲尔曼·里夏。那是可以打开剧院几千扇门的万能钥匙。此刻,为了满足各位嘉宾的好奇心,他们把钥匙拿出来供大家欣赏。正当两把钥匙在众人手里传来传去时,突然,有几位客人发现餐桌尽头出现了一张惨白而怪异的脸,上面还嵌着两个黑洞。他正是方才在舞蹈人员休息室里,被小珍丝首先发现的剧院幽灵。
  他就在那儿,泰然自若得像是一位大家熟识的朋友,唯一的差别是他既不吃也不喝。
  发现他的人一开始仍保持着微笑,最后却都忍不住转过头,因为这张恐怖的脸,实在令人毛骨悚然。没有人敢像刚才在舞蹈人员休息室里一样开他的玩笑,也没人敢喊:“他是鬼!”
  黑衣鬼一声不吭。连他的邻座也未必清楚他是什么时候坐在那儿的。大家只是想,就算是死人偶尔回到活人的餐桌上,也不会比眼前这张脸更可怕。菲尔曼·里夏和阿尔芒·蒙夏曼的朋友以为,这位枯瘦如柴的客人是德比恩和波里尼的好友,而德比恩和波里尼的朋友则以为这个活死人是蒙夏曼和里夏的客人。如此一来,没有任何人提出质疑,没有任何不悦的表现,更没有任何人以厌恶的表情对待这个坟墓来客。有几位客人曾听说过剧院闹鬼的事,以及机械师约瑟夫·布盖所描述的鬼的模样,——但他们尚不知道机械师已死——他们一致认为,坐在桌子末端的男人,活脱脱地就是歌剧院里迷信传言中的黑衣鬼。只是,根据传闻,那鬼是没有鼻子的,而眼前这个却有。不过,蒙夏曼在他的回忆录中曾确认那个客人的鼻子是透明的。他这样写道:“他的鼻子又细又长,而且是透明的。”我敢说,那可能是个假鼻子。因为反光的缘故,蒙夏曼把假鼻子看成是透明的了。众所周知,现今的科学如此发达,为那些鼻子天生有缺陷或手术致残的人造出的假鼻子几乎能以假乱真。而事实上,剧院闹的鬼是否真的在这一夜不清自来,与经理们同席而坐呢?我们是否真的可以确认这位陌生男子就是那个鬼呢?谁能说得清楚?我在此提及这件事,绝非是为了使各位读者相信,或者尝试说服你们相信剧院里的鬼真有通天的本领。我只是想说明一点,关于鬼的这件事绝非谣传那么简单。
  以下就是一个最好的佐证。阿尔芒·蒙夏曼在他的回忆录第十一章中这样写道:“每当我回想自己就任的第一夜,就无法不想到那位不知其名的恐怖人士,更难以忘记德比恩和波里尼两位先生在他们的办公室里对我们交代的一番话。”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德比恩和波里尼坐在长形餐桌的正中间,一直未看见桌子末端的那个人。没想到,他居然会开口讲话:“舞蹈团的那些小学员们说得没错,可怜的布盖,他的死中有诈。”
  德比恩和波里尼一下子跳了起来:“布盖死了?”两人同时惊呼。
  “是的,”那个人或者说那个鬼影心平气和地答道,“就在今晚,在地下三楼的乡村布景和拉瓦尔王布景之间,有人发现他上吊自杀了。”
  两位经理,更确切地说是前任经理,一听此言,霍然站起身来,用一种奇怪的眼神盯着与之对话的男子。两人显得超乎寻常地激动不安,也就是说,超出了普通人听说一名机械师上吊的消息时所应有的反应。他俩面面相觑,脸色变得比桌布还白。最后,德比恩对里夏和蒙夏文打了个手势,而波里尼向全场的宾客说了几句道歉的话,四个人便引身告退,一起进了经理办公室。
  蒙夏曼先生在他的回忆录中有如此的记载:
  “德比恩和波里尼显得越来越心神不宁,似乎有什么难言之隐要对我和里夏说。他们先问我俩是否认识今晚那个坐在餐桌尽头,说出布盖死讯的男子,而当我们表示否定时,两人更是惶恐不安。他们又拿回那两把万能钥匙,细细端详,不断地摇头叹息,然后建议我们最好在绝对保密的情况下,把所有房间、办公室及任何需要上锁的东西,全部换上新锁。他们当时的神情实在是非常滑稽,令我和里夏不禁大笑起来,‘难道剧院有贼吗?’我们问。‘比有贼更糟糕,是有鬼!’他们回答。我们又哈哈大笑起来,以为这是他们故意开的玩笑。在他俩的一再请求下,我们才勉强恢复了常态,决定进入这场玩乐游戏,一讨他们的欢心。他们说,如果不是接到鬼的亲自指示,要我们两位继任者与他和平共处,满足他提出的一切要求,他俩才不会谈这件事。不过,因为终于可以离开这块受魔鬼控制的地方,一下子完全摆脱了魔鬼的阴影,他们高兴得过了头,所以一直迟疑着不肯说出魔鬼的秘密。最后,当他们听说约瑟夫·布盖的死讯时,立刻回想起每次只要违背了魔鬼的意愿,剧院里就定会有恐怖离奇的意外事件发生,随时提醒他们受着魔鬼的支配。于是,在最后一刻,他们不得不把这一切都告诉思想上毫无准备的我们。”
  就在他们把这个出人意料的重要机密坦言相告时,我有意地看了看里夏。学生时代的他,曾是个出名的捣蛋鬼,也就是说他一眼就能识破捉弄人的把戏。圣米歇尔大道的那些看守们可能都知道点他的事。这回,该轮到他尝尝滋味了。他似乎品得津津有味,一口都舍不得剩下,尽管把布盖之死当作调料似乎令人毛骨悚然。里夏忧伤地摇摇头,随着他们的讲述,表情变得越来越悲哀,好像是为剧院闹鬼这件事深感遗憾。我只好也跟着模仿他那种绝望的表情。然而,我们的努力全无用处,最后,我们终于还是忍不住对着德比恩和波里尼的大胡子,噗嗤一声笑得前仰后伏。他俩看到刚才还满面愁容的我们突然莫名其妙地哈哈大笑起来,不由得目瞪口呆,以为我们疯了。

  看来玩笑似乎真的开过了头。里夏有些当真地问:“那么,剧院魔鬼到底想要什么呢?”
  波里尼走进自己的办公室,取出一份责任规章的副本。
  卷首写道:“歌剧院的行政当局必须确保国家音乐学院的演出水准,使之成为名符其实的第一流的歌剧舞台。”
  结尾则是第九十八条:“目前所赋予的特权在如下情况下予以取消:1.如果执行方违背责任规章的条款;以下是诸如此类的细则规定。”
  波里尼说这份副本与我们手里的那份完全相同,皆用黑色墨水书写。然而,我们却发现他的那本有所不同。在全文之后,还附着一段用红色墨水书写的条款。字迹扭扭曲曲,十分古怪,仿佛是还不会写字的小孩用火柴头写出来的。这另起的一段与第九十八条似乎有些牵连,它的原文是这样的:
  5.如果剧院经理拖延支付对方的月薪,暂定为20,000法朗,(年薪为24O,000法郎),超过十五天。
  波里尼迟疑地用手指了指这一条款,它确实是我们始料未及的。
  “就这些吗?没有其它什么要求吧?”里夏仍然十分冷静地问。
  “不止这些。”波里尼回答。
  他又翻了翻责任规章,念道:“第六十三条:舞台前方贵宾席右区的第一号座位,无论任何表演,均保留给国家元首;一楼第二十号包厢于每周一,以及二楼第三十号包厢于每周三、五,均保留给内阁官员;三楼第二十七号包厢,供塞纳省政府及警署每晚使用。
  在此条款之后,波里尼再次指着一行用红墨水加上去的细则给我们看。
  二楼第五号包厢,无论任何演出,均供剧院幽灵专用。
  到此,我和里夏不得不站起身,热切地握住前任者的双手,恭喜他们居然能想出如此有趣的玩笑。显然,法国人幽默的传统绝对不会失传。里夏甚至认为还应该补充一句,他现在终于明白,德比恩和波里尼为何要辞职,遇上一个如此苛刻的魔鬼,根本无法办事。
  “确实”,波里尼连眉头都不皱一下地回答,“二十四万法郎可不会凭空从天上掉下来,你们是否算过,把二楼第五号包厢免费供给一个魔鬼专用,我们会损失多少钱?而且我们还必须倒赔预订费。实在太可怕了!我们的工作可不是专为了侍候他的!我们宁愿一走了之!”
  “对!”德比恩重复他的话,“我们宁愿一走了之!走吧片说完,他站起身来。
  里夏说:“话说回来,我觉得你们对这个魔鬼太好了。要是让我遇上这么个讨人厌的东西,早就让人把他逮起来了……”
  “去哪里逮?怎么逮?”他俩异口同声地大喊,“我们连他的影子都没见过!”
  “在他来包厢的时候啊!”
  “我们从未见他来过包厢。”
  “既然如此,那就把包厢租出去。”
  “把剧院魔鬼的包厢租出去?哼!你们就试试看吧!”
  就这样,我们四人又一起走出经理办公室。我和里夏从未如此尽兴地开怀大笑过。
或许您还会喜欢:
涨潮时节
作者:佚名
章节:36 人气:0
摘要:每个俱乐部都有个烦人的家伙,“加冕俱乐部”也不例外。尽管外面正有敌机来袭击,俱乐部里的气氛却一如既往。曾经远渡重洋到过印度的波特少校扯扯手上的报纸,清清喉咙。大家都赶快躲开他的眼光,可是没有用。“《泰晤士报》上登了戈登-柯罗穗的讣闻,”他说,“当然说得很含蓄——‘十月五日死于空袭’。连地址都没写。老实说吧,那地方就在寒舍转角,坎普顿山丘上那些大宅子之一。 [点击阅读]
清洁女工之死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0
摘要:赫尔克里-波洛从维拉饭店出来,迈步朝索霍区走去。他竖起大衣领护住他的脖子,他这样做,与其说是一种需要,不如说是处于谨慎,因为这时的夜晚并不太冷。“不过,在我这种年龄,一个人还是别冒什么风险的好。”波洛习惯这样说。他心情愉快,两眼睡意朦胧。维拉饭店的蜗牛实在是美味极了,真是一个好地方,这个地道的小餐馆,这次总算是找对了。 [点击阅读]
游思集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1你无影无踪地向前奔涌,永恒的游思,哪里有你无形的冲击,哪里死水般的空间便会荡起粼粼的波光。是不是你的心儿神往着那在不可估量的寂寞里向你呼唤的爱人?你缠结的发辫散落,飘扬成暴风雨般的纷乱;你前行的路上火珠滚滚,犹如碎裂的项链落下串串火星,这是不是就因为你心情急迫,步履匆促?你疾行的步履把世界的尘土吻得甜美芬芳,把腐朽之物扫荡殆尽;你舞蹈的四肢是暴风雨的中心,把死亡的圣霖哗哗地摇落到生命之上, [点击阅读]
漂亮朋友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0
摘要:莫泊桑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短篇小说大师,他在长篇小说创作上的成就往往因此而被湮没。其实,他在长篇小说创作上颇有建树:他继承了巴尔扎克、司汤达、福楼拜的现实主义传统,在心理描写上又开拓出新路。《漂亮朋友》就是前者的一部代表性*作品。莫泊桑从事长篇创作是在写作短篇小说之后,其时他并不满足于短篇小说所取得的成就。随着他声誉鹊起,他经常涉足上流社会,开阔了眼界,便想到从更广阔的背景上去反映社会现实。 [点击阅读]
演讲与访谈
作者:佚名
章节:6 人气:0
摘要: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在北大附中讲演(全文)人民网日本版9月11日讯:应中国社会科学院邀请访中的日本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名誉研究员大江健三郎,10日上午来到北大附中作了题为“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的讲演。其演讲全文如下:我是一个已经步入老境的日本小说家,我从内心里感到欣慰,能够有机会面对北大附中的同学们发表讲话。 [点击阅读]
火花
作者:佚名
章节:5 人气:0
摘要:“你这个白痴!”他老婆说着就把她的牌甩了下去。我急忙扭过头去,避免看见海利·德莱恩的脸;不过为什么我想避免看见那张脸,我可不能告诉你,就更不可能告诉你为什么我竟然会料想到(如果我真的料想到的话)像他这样年纪的一个显要人物会注意到我这样一个完全无足轻重的小青年遇到的事了。 [点击阅读]
灿烂千阳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0
摘要:五岁那年,玛丽雅姆第一次听到“哈拉米”这个词。那天是星期四。肯定是的,因为玛丽雅姆记得那天她坐立不安、心不在焉;她只有在星期四才会这样,星期四是扎里勒到泥屋来看望她的日子。等到终于见到扎里勒的时候,玛丽雅姆将会挥舞着手臂,跑过空地上那片齐膝高的杂草;而这一刻到来之前,为了消磨时间,她爬上一张椅子,搬下她母亲的中国茶具。玛丽雅姆的母亲叫娜娜,娜娜的母亲在她两岁的时候便去世了,只给她留下这么一套茶具。 [点击阅读]
点与线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一安田辰郎一月十三日在东京赤坂区的“小雪饭庄”宴请一位客人。客人的身份是政府某部的司长。安田辰郎经营着安田公司,买卖机械工具。这家公司这几年颇有发展。据说,生意蓬勃的原因是官家方面的订货多。所以,他时常在“小雪饭庄”招待这类身份的客人。安田时常光顾这家饭庄。在附近来说,它虽然称不上是第一流,却正因为如此,客人到了这里才不会挤得肩碰肩的,吃得心里踏实。 [点击阅读]
烟囱大厦的秘密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0
摘要:“君子-周!”“啊,那木是吉米-麦克格拉吗?”佳色游览团的团员是七位面色抑郁的女士和三位汗流泱背的男士。现在,他们都相当注意地从旁观望。他们的导游凯德先生显然碰到一个老朋友了。他们都非常赞美凯德先生。他那瘦高的个儿,晒得黑黑的面孔和轻松愉快的态度,都很令人欣赏。团员当中若有争论,他总能轻轻地为他们排解,并且能够把他们哄得心平气和。现在,他遇见的这个朋友的确是一个样子很奇特的人。 [点击阅读]
烽火岛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1827年10月18日,下午5点左右,一艘来自地中海东海岸的船正乘风前进,看来它是想赶在天黑前进入科龙海湾的维地罗港。这就是在古代荷马书中提到的奥地罗斯港口。它坐落在爱奥尼亚海和爱琴海三个锯齿状缺口中的一个里。这三个踞齿缺口把希腊南部踞成了一片法国梧桐叶的形状。古代的伯罗奔尼撒就是在这片叶状的土地上发展起来的。现代地理称其为摩里亚。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