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歌剧魅影 -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歌剧魅影
  作者:卡斯顿·勒鲁
  引子 :
  这本奇书异著讲述的是作者如何追踪调查,最后终于证实歌剧幽灵并非子虚乌有的经过。歌剧幽灵的确存在,而非如人们长期以来所臆测的只是艺术家的奇想,剧院经理的迷信,或者是芭蕾舞团女演员、她们的老母亲、剧院女工、衣帽间和门房职员这些人凭空捏造的谣传。是的,它也曾有血有肉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虽然只是个影子而已。
  当我开始翻阅国家音乐学院所藏的档案时,我立刻发现在人们赋予幽灵的种种怪现象与那些最神秘不解,最光怪陆离的悲剧事件之间存在着惊人的巧合,我不禁为此深深震惊,这使我自然而然地想到或许可以由此及彼合理地解开一个又一个的迷团。事件的发生距今不过三十余年,因而仍不难在当年那间演员休息室里找到几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他们的所言不容人有半点质疑。老人们历历在目地回忆起当年克里斯汀娜·达阿埃的被劫,夏尼子爵的失踪及其长兄菲利浦伯爵的死亡——他的尸体在靠近斯克里布街的湖岸找到,而湖水恰与歌剧院的地下室相通。这一连串的事无不神秘而凄惨。但是,迄今为止仍无一位证人想过应该把离奇的歌剧幽灵与这些恐怖案联系起来。
  在调查过程中随时碰上的那些乍眼一看恍若大外传奇的歌剧幽灵事件使我晕头转向,真相仍遥遥无期。我不止一次地几乎放弃这件使我筋疲力尽的工作,我不顾一切所追随的不过是一个捉摸不定的幻影。然而,我最终还是证实了自己的预感,在我确信歌剧幽灵并非幻影的那一天,付出的辛劳终于得到了回报。
  那天,我读了很久《一位剧院经理的回忆录》,这是本草率的作品。作者蒙夏尔曼生性多疑,在其剧院任期中,对幽灵的恐怖行径一无所知,甚至,当他自己成为金钱勒索案“神秘信封”的第一号受害者时,仍然对此事嗤之以鼻。
  就在我心灰意冷地离开图书馆时,遇见了国家音乐学院的行政主任。他为人亲切,当时正与一位活跃而卖弄风情的小老头在楼梯间闲聊,他愉快地介绍我俩认识。行政主任先生对我的调查略有耳闻,而且还知晓我是怎样迫不及待地想找到当年夏尼案件的预审法官福尔先生,又是怎样徒劳地得知他已退休的消息。无人知晓这位法官后来是生是死。如今他在旅居加拿大十五年之后首次回到巴黎,想凭关系在歌剧院秘书处谋个职位——小老头子正是福尔本人。

  我们大半个晚上都呆在一起,福尔讲述了他以前所了解的夏尼事件。由于证据不足,他只能把事端归结为子爵的疯狂行径,而其兄的死亡则纯属意外。不过,他相信为了克里斯汀娜·达阿埃,两兄弟间曾发生过可怕的悲剧,而克里斯汀娜和子爵的下落,他却无法交代。当然,与他谈及剧院幽灵时,他只是付之一笑。其实,他也听说过剧院里发生的种种怪事,而这些似乎足以证实在剧院最神秘的一个角落里潜居着某种特殊生命。他甚至还知道“信封”的故事。然而,他并不以为其中有丝毫因素能吸引受理夏尼案的法官。假使当年他听过一位案发后即刻到案坦承遇见过幽灵的证人所提供的证词,哪怕是短短几分钟,真相便会大白(这位证人不是别人,剧院的常客都与他熟识,全巴黎都叫他“波斯人”),而法官却认为此人纯粹耽于幻想。
  你们一定在猜想我当时是否对波斯人的故事产生了浓厚兴趣。如果为时不晚的话,我真希望能找到他,他的证词实在是非常珍贵而特殊。经过一段时间的查访,我果真如愿以偿。他一直住在里利街的一套小公寓里,而就在我到访的五个月后,他过世了。
  起初,我也半信半疑。但是,当波斯人如孩子一样胸无城府地对我讲述他个人所知的有关幽灵的一切,并不断举出幽灵存在的种种实证,尤其是幽灵与克里斯汀娜·达阿埃之间的神秘关系时,这种关系如同一线耀眼的光芒豁然照亮了幽灵可怖的命运。一切再也不容我置疑!不是的!不是的!幽灵绝非神话,它真的存在!

  我知道有人会反驳说他们之间的关系可能纯属无稽之谈,只要熟知那些动人的神话,再加以丰富的想象,便不难编出这种故事。所幸,除去大量信函之外,我还收集到克里斯汀娜的笔迹。在对诸多材料作过认真比较分析之后,我不再心存疑虑了。同样,我也对波斯人的诚信度作过一番调查,发现他为人正派,根本不可能故设诡计来为难司法部门。
  这时,我将手边整理的资料及自己的推断—一陈述给夏尼家族里曾或多或少与当年事件有瓜葛的亲朋好友。他们为人正直,仔细听完我的分析后都深表赞同。之后,我收到了许多来自他们的诚挚鼓励,以下是节录自德将军来函的一小段:
  先生:
  我自知不能过分要求您把调查结果公之于众。我清楚地记得在大歌唱家克里斯汀娜·达阿埃的失踪以及那件使整个圣日尔曼市区守丧哀悼的惨案发生前的几个星期,歌剧院的休息室里充斥着有关幽灵的流言。我相信,关于幽灵的话题一直持续到惨案的发生,而后者后来居上,成为新的注意焦点。听完您的推论后,我一直在想,如果真有可能以幽灵来解释这出惨案的话,那么请求您再度给我们讲述幽灵的真相。一些居心不良的人乐于看见这对相亲相爱的兄弟反目成仇至死,与此相比,不管幽灵最初的出现是多么神秘,也是可以理解的解释……
  请相信我,云云。
  于是,根据手里的资料,我再次深入幽灵生活过的广阔世界。它将这座雄伟建筑变成了自己的独立王国,所有映入眼帘的景象和涌上心头的感受无不证实波斯人所言。就在这时,一个惊人的发现为我的调查工作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大家还记得前一阵子为了掩埋歌唱家们的录音带,剧院地下室曾再次动工,工人们意外地挖出一具无名尸体。不过,我即刻证实那正是歌剧幽灵的死尸,并且把证据亲自交给剧院行政主任。至于报上所说的——此尸体是公社时期的一名牺牲者——我不予置评。

  其实,公社时期确有不幸者在剧院的地窖里被屠杀,但并非埋在这具尸体的位置。当年巴黎遭围攻的时候,这座巨大的地官曾用来储藏食物,而受难者的尸骨则被埋在距此很远的地方。说来真是巧合,若非这个冥冥之中安排好的发现——为了埋葬活人的声音,却掘出了沉埋的尸体,这桩玄案可能永远无法了结。
  稍后,我们会再谈到这具尸体。现在,我该结束这篇不可或缺的前言了。对以下这些人士,我要致以诚挚的谢意。他们在事件的发展中或许只是不起眼的配角,却给了我许多帮助。他们是:
  米华警官(曾担任克里斯汀娜失踪案的首席调查员);
  前任剧院行政主任麦尔西先生;
  前任合唱团长加布列先生;
  前任剧院秘书雷米先生。
  特别要感谢卡斯特罗·巴尔布查克男爵夫人,她就是从前的小梅格(此称谓并不让她觉得难堪)剧院芭蕾舞团的当红名角,同时也是剧院幽灵专用包厢领席员——已故的吉里太太的长女。
  因为他们的鼎力相助,今天我才能与各位读者一起重温那段爱与恐惧交融的往事。最后,在进入这个诡异的真实故事之前,容我再向一些与本事件无关的人致谢,否则就太对不起他们了。首先是剧院现任行政当局,他们对我的调查一直给予友善的协助,特别是梅沙尔先生。其次是热衷于古迹保存,可亲又可敬的卡比思先生,他明知我可能有借无还,还是毫不犹豫地把夏尔·加尼的有关著作借给我。最后,我必须感谢我的挚友,以前的搭档克洛兹先生,他慷慨地让我借阅他的歌剧藏书,尤其是某些珍贵的绝版作品。
或许您还会喜欢:
睡美人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客栈的女人叮嘱江口老人说:请不要恶作剧,也不要把手指伸进昏睡的姑娘嘴里。看起来,这里称不上是一家旅馆。二楼大概只有两间客房,一间是江口和女人正在说话的八铺席宽的房间,以及贴邻的一间。狭窄的楼下,似乎没有客厅。这里没有挂出客栈的招牌。再说,这家的秘密恐怕也打不出这种招牌来吧。房子里静悄悄的。此刻,除了这个在上了锁的门前迎接江口老人之后还在说话的女人以外,别无其他人。 [点击阅读]
短篇小说集
作者:佚名
章节:64 人气:0
摘要:前言:物欲世界的异化困惑与追求历来体现在青年人身上.以村上春树为主要代表的一批文学新锐,从城市生活这个独特视角,探讨当代青年心灵奥秘的"都市文学",便是这种困惑与追求的产物。村上春树是"都市文学"的中流砥柱.他的《寻羊冒险记》(1982)中的人物,一律无名无姓,个个慵懒、孤独、彷徨,缺乏自己的内心世界.他们在商品的汪洋大海中,物化为喧嚣尘世的附属品, [点击阅读]
砂之器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剧本作者:松本清张改编:桥本忍、山田洋次翻译:叶渭渠人物表今西荣太郎新闻记者松崎吉村弘俱乐部女招待和贺英良三森警察局局长本浦秀夫三木的旧同事本浦千代吉桐原小十郎高水理惠子检验处技师田所佐知子伊势扇屋老板田所重喜伊势扇屋女佣三木谦一光座经理三木彰吉山下妙侦察处长世田谷的外科医生侦察科长世田谷的巡警西浦田警察局便衣冷饮店老板警察若叶庄女管理员岩城警察局局长警察朝日屋老板农妇酒吧女招待其他 [点击阅读]
神秘岛
作者:佚名
章节:66 人气:0
摘要:《神秘岛》是凡尔纳著名三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和《神秘岛》)的最后一部。在这部中,他把前两部情节的线索都连结了起来。神秘岛》中,船长是一位神秘人物,一直在暗中帮助大家。后来由于神秘岛的火山活动,岩浆堵住了岩洞口,使潜艇无法离开。船长帮助大家逃离后,自己说什么也要坚持与陪伴了自己一生的潜艇和伙伴在一起。最终当然是永远地留在海底了尼摩船长本是印度的达卡王子。 [点击阅读]
神秘火焰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爸爸,我累了。”穿着红裤子,绿罩衫的小女孩烦躁地说,“我们还不能停下来吗?”“还不能,亲爱的。”说话的是一个高大、宽肩的男人。他穿着一件破旧。磨损了的灯芯绒夹克衫和一条普通的棕色斜纹裤,他拉着小女孩的手,飞快地走在纽约第三大街上。回头望去,那辆绿色轿车仍在跟着他们,紧靠人行道慢慢地向前爬行。“求求你,爸爸。求求你了。”他低头看看小女孩。她的脸色苍白,眼睛下面出现了黑晕。 [点击阅读]
神秘的奎恩先生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新年前夜。罗伊斯顿招待会上的大人们都聚集在大厅里。萨特思韦特先生很高兴,年轻人都去睡觉了。他不喜欢成群结队的年轻人。他认为他们乏味,不成熟,直白。随着岁月的流逝,他变得越来越喜欢微妙的东西。萨特思韦特先生六十二岁了——是个稍有点驼背的干瘪老头。一张奇怪的孩子似的脸,总是一副盯着人的样子。他对别人的生活有着过分强烈的兴趣。 [点击阅读]
神秘的第三者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0
摘要:凌晨时分,帕克-派恩先生乘坐由巴塞罗那开往马霍卡岛的汽轮在帕尔马下了船。他立刻感到了失望,旅馆全满了!供他选择的最佳住处是一间衣橱似的不透风的楼房,在市中心的一家旅馆里。从房间向下看,是旅馆的内院。帕克-派恩先生并不打算住在那里。旅馆老板对他的失望显得漠然。“你想怎么着?”他耸了耸肩,说道。如今,帕尔马名声在外,游人如织。英国人,美国人,人人都在冬天来到马霍卡。整个岛屿拥挤不堪。 [点击阅读]
神秘的西塔福特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0
摘要:布尔纳比少校穿上皮靴,扣好围颈的大衣领,在门旁的架子上拿下一盏避风灯_轻轻地打开小平房的正门,从缝隙向外探视。映入眼帘的是一派典型的英国乡村的景色,就象圣诞卡片和旧式情节剧的节目单上所描绘的一样——白雪茫茫,堆银砌玉。四天来整个英格兰一直大雪飞舞。在达尔特莫尔边缘的高地上,积雪深达数英所。全英格兰的户主都在为水管破裂而哀叹。只需个铝管工友(哪怕是个副手)也是人们求之不得的救星了。寒冬是严峻的。 [点击阅读]
神食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十九世纪中叶,在我们这个奇怪的世界上,有一类人开始变得愈来愈多。他们大都快上了年纪,被大家称为“科学家”,这个称呼颇力恰当,可是他们自己却非常下喜欢。他们对于这个称呼是如此之厌恶,以致在他们那份叫作《大自然)的有代表性的报纸里一直谨慎地避开它,好像所有的坏字眼都源出于它似的。 [点击阅读]
福地
作者:佚名
章节:40 人气:0
摘要:海尔曼·布霍尔茨——德国人,罗兹某印染厂厂长卡罗尔·博罗维耶茨基(卡尔)——布霍尔茨印染厂经理莫雷茨·韦尔特(马乌雷齐)——布霍尔茨印染厂股东,博罗维耶茨基的好友马克斯·巴乌姆——博罗维耶茨基的好友布霍尔佐娃——布霍尔茨的妻子克诺尔——布霍尔茨的女婿马切克·维索茨基——布霍尔茨印染厂医生尤利乌什·古斯塔夫·哈梅施坦(哈梅尔)——布霍尔茨的私人医生什瓦尔茨——布霍尔茨印染厂公务员列昂·科恩——布霍尔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