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傅雷家书 - 《傅雷家书》在线阅读 第十六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读《傅雷家书》于莉莉
  手捧着荣获“全国首届青年读物”一等奖、发行量过百万的《傅雷家书》(以下简称《家书》),我仿佛看到一位身穿中山装,戴着眼镜,瘦削、严谨而又倔强的长者向我走来。
  纵观《家书》,爱、艺术、人生构成它的三大主题,《家书》是在爱的主旋律下,展现人生舞台的独幕剧。每一位读者都是观众,在傅雷那颗“博爱的心”感召下,在艺术的熏陶中,接受人生的洗礼。
  《家书》既是波涛汹涌的大海,又是巍峨挺拔的大山。这里既有情感的浪花、激|情的波涛,又有理性的深度、哲学的冷静。读《家书》,便是同傅雷共同感受亲情的喜悦、思想的快乐与内心的苦闷。
  爱是《家书》的一条主线,也是傅雷教子的根本立足点。《家书》字里行间无不洋溢着爱的主题,它不仅是“充满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是对祖国、对社会的博爱篇。尽管傅雷将儿子教育成少年有为的艺术家,可他的朋友却习惯称其为“残忍”、“残酷”,但在《家书》里,我们看到一个真实的傅雷,一个外冷内热的长辈,一个时时牵挂远方游子的慈父。
  傅雷曾称自己是儿子的“舵工”、“忠实的手杖”。的确,正因为傅雷的舐犊情深,才使他具有超乎想象的严厉和细致。也正是如此,他把父辈所共有的爱上升到“我也把你……当作一件珍贵的艺术品而爱你。”这就是傅雷。傅雷夫人朱梅馥曾在给傅聪的信中写道,“你的成功应该是你们父子二人合起来的。”这可谓是对傅雷“长篇累牍,鸿雁传书”苦心的绝好注脚。无论是父爱还是博爱,傅雷的浩浩写意、殷殷关爱犹如爱的絮语,滋润着,感动着,并教育着每一位读者。
  楼适夷曾说《家书》是一本最好的艺术学徒的修养读物。的确,《家书》既有对音乐的领悟,又有对文学的研究,还有对古书、古建筑的广博认知。在这里,我们既能找到孔子、孟子的思想,又可寻到罗曼?罗兰、巴尔扎克的身影,还可见到肖邦、贝多芬的音容。傅雷曾这样写道:“整个曲子像一座巍峨建筑,给人以厚重、扎实、条理分明、波涛汹涌的感觉”,这句话便是他作品与人生的真实写照。
  傅雷的人生,不是温柔欢快的小夜曲,而是恢弘有力的朔那巴。德拉赫利克曾说,“性格决定命运”,傅雷正是以他的人格魅力演奏着他的“人生协奏曲”。《家书》显示了傅雷追求高远、恬静、素雅,却又时常跳跃着火一般的激|情。他耿直得如同崖上青松,执着得如同南山翠竹,倔强得如同傲雪红梅。在十年动乱的文革浩劫中,有些人委曲求全,傅雷却坦坦荡荡地选择了死亡。质本洁来还洁去,他性格中有宁折不弯的骨性和刚性。在政治的大潮中,个体的生命虽然渺小,但人性的光芒却是伟大的。傅雷无疑向我们展现了生命的悲壮和完满。
  诚然,昨日往事,已为陈迹;逝者已矣,却悠然可追。《家书》又不是普通的家书,傅雷一生都在实践《家书》中的那句话,做“德艺具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家书》中有一个高傲自尊的灵魂,一颗细腻敏感的心,一位仁慈博爱的父亲向我们讲述“国家荣辱、艺术尊严”的故事。
  《家书》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有内涵、有教益的好书。
  永远的傅雷
  傅雷是一本书,是一本蕴含着热情、直爽、好学、才华的人生悲剧的书。翻开这本书,首先看到的是“傅雷家书”,感到看它就像听老父亲在你身边低语。克利斯朵夫、贝多芬、欧也妮·葛朗台、贝姨……傅雷把一个个大师的作品介绍给中国读者的同时,也让我们通过这些大师,一页一页地把“傅雷”这部书翻下去。
  傅雷是一个典型的中国知识分子,他不能违背自己的心灵,他同样不能违反自己的逻辑,不能忍受自己的思想被霸占,更不能让自己的灵魂被否定,所以他选择了死。
  傅雷的谢幕是那么悄然无声,又是那么震撼人心,“我素来对死看得极淡,只有鞠躬尽瘁,活一天做一天的工作,到有一天,死神来叫我放下笔杆的时候才休息。”(《傅雷家书》)人们曾对傅雷夫妇是否应该双双自尽争论不休。有的说虽然悲壮但不值得,有的说只要悲壮就值得。看完苏立群著的《傅雷别传》,感到对于傅雷在那种特殊的时代选择了死亡是不能用值不值来衡量的。傅雷是一位博爱人类、渴望和平的学者,“他的理想是接近贝多芬与罗曼·罗兰的,也就是追求人类的爱,想念爱最终能化解仇恨使人们走到一起。”但有些人“他们会编、会写、会添油加醋、会偷换概念、会混淆视听、会‘欲擒故纵’”的本领。傅雷认为这些“不是个人的胆识,是人类的堕落”,他不希望自己终生为之奋斗的“人类相爱的理想”,在这一代青年身上破灭,而且将成为一个永远无法实现的幻梦。

  傅雷是一个悲剧,这个悲剧让我们深思。
  傅雷家教薪火相传
  《傅雷别传》在本报连载后,在读者中产生一定反响。这是继《傅雷家书》出版19年后让读者再次复活了记忆中的傅雷———“一个天才的傅雷;一个幼稚的傅雷;一个倔强的傅雷;一个追求完美的傅雷;一个永不停止思索而终生不得安宁的傅雷”。傅敏,傅雷次子认为上述“五个一”较全面说明了父亲———“他是这么个人”。在《傅雷别传》连载第18期这天,记者就教育、气节等采访了傅敏。今年63岁的傅敏退休前是北京第七中学英语特级教师。
  ■家教
  人们在傅聪前加的前缀往往是钢琴家。傅敏说傅聪之所以成了世界一流钢琴家,是他按照父亲设计的顺序走到这一步的:“先做人,后做艺术家,再做音乐家,最后是钢琴家。如果把钢琴家作为第一步,傅聪恐怕成不了世界一流钢琴家。”傅雷家教在再版、增补版5次,发行130多万的《傅雷家书》里,倾注了父亲对儿子成长的心血。现已成为家长教科书。
  1954年,傅雷致信傅聪:“你别忘了:你从小到现在的家庭背景,不但在中国独一无二,便是在世界上也很少很少。哪个人教育一个年轻的艺术学生,除了艺术以外,再加上这么多的道德呢?我完全信任你,我多少年播的种子,必有一日在你身上开花结果———我指的是一个德艺具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为让傅聪学钢琴,傅雷“把他从小学撤回”。语文自己教,其他课程另请家教。傅雷从孔孟、先秦诸子、国策、左传、史记、汉书……上选教材,亲自小楷誊抄。要傅聪背诵“富贵于我如浮云”、“一箪食一瓢饮,回也不改其乐”、“富贵不能婬,贫贱不能移”、“宁可天下人负我,毋我负天下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前出师表》、《后出师表》……1962年3月14日傅雷致信傅敏:“你该记得,我们对你数十年的教育即使缺点很多,但在劳动家务,守纪律,有秩序等等方面从未对你放松过,而我和你妈妈给你的榜样总还是勤劳认真的……但愿我们大家都来不断提高自己,不仅是学识,尤其是修养和品德!”
  修养和品德教育,傅雷对兄弟俩常抓不懈。傅敏幼时顽皮混沌,1948年到昆明后没考上小学,傅雷亲自教授。教材选择上,重在品格操守。傅雷工整抄写史书。给傅敏讲“‘抬着棺材见皇帝’的死谏志士”。现今傅敏仍然记得父亲讲授文天祥、岳飞、魏徵时壮怀激烈的神态。“他对这些为国捐躯的大丈夫一咏三叹”。下课,傅雷让傅敏写感想,“为什么他们流芳百世?”“从他们身上学到什么?”……傅雷用的是启发式教育。他从不正面给答案,启智为要。如果傅敏的作业傅雷不满意,重来,直到达到他的标准。语文如此,数学亦是。四则运算,傅雷边学边教,注重举一反三。傅敏总结:“这对训练小孩子的脑子很好。”让傅雷欣慰的是,傅敏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傅敏考上中学后,自学能力强。大学寒暑假返沪,他分析肖伯纳剧本《卖花女》,傅雷认为“还可以”。待傅敏成为教师后,沿袭了父亲的启发式教育。他教书原则:“训练小孩的思考能力比传授知识更重要。”傅敏初中时,学习小提琴。毕业时提出报考上海音乐学院附中,立志拉琴为业。傅雷摇头,理由有二———第一,家里只能供一个孩子学音乐,你也要学音乐,精神够不上;第二,学音乐,要从小开始。你上初中才学琴,太晚了。学个“半吊子”,何必呢?你呀,是块教书的料。

  一语成谶。傅敏果然按照父亲的设计教书35年,至于父亲怎么看出他是教书的料,傅敏遗憾:“没来得及问。”他承认父亲看人能看到骨子里,赏文鉴画一针见血。傅雷离世前几年,反思对儿子的教育,他对傅聪、傅敏内疚:“你们没有欢乐的童年。我对你们太严了。”而成|人成才后的傅聪、傅敏感谢父亲的严:“父亲是我们兄弟俩最好的老师。”
  ■气节
  “父亲既然欣赏‘抬着棺材见皇帝’的死谏品德,在历次政治运动中,做人气节上,他思齐。”傅敏说。1957年,傅雷受到批判,有人暗示他承认反党反社会主义就可以过关。他不干,后挑明,说成实质上是反党反社会主义也行,傅雷坚辞。自然地,1958年他被人戴上右派帽子。这天他夜半归家,夫人朱梅馥担心出事。傅敏成|人后听母亲讲,“就因为他考虑你还协…否则他就走了。”1961年傅雷摘帽。傅敏亲见父亲得知这一事实后,面无表情,继续伏案。现已阅事沧桑的傅敏理解父亲当时的处事逻辑:“戴帽子的是他们,摘帽子的也是他们,跟自己无关。如果父亲为摘帽而感恩戴德,则说明父亲承认自己是右派。因为父亲不承认强加给自己头上的莫须有,所以对帽子来去漠然视之。”
  傅雷被错划右派后,不能出书。傅雷不拿工资,靠稿费生活。有关部门指示:傅雷可以继续译书,但新出的书必须改名,于是,人民文学出版社跟傅雷商量改名一事,傅雷拒绝:“要出,仍署‘傅雷译’”。人民文学出版社副社长楼适夷感慨“我十分敬佩傅雷的品格!”傅敏说父亲让人敬佩的品格之一:“一生没说过假话,没说过别人坏话,更没整过人,中国文坛上恐怕除了梁漱溟、傅雷之外少见如此操守者。”
  傅雷对待名利,从家书中可见其品格。1956年7月29日傅雷致信傅聪“身外之名,只是为社会上一般人所追求,惊叹;对个人本身的渺小与伟大都没有相干。孔子说的‘富贵于我如浮云’,现代的‘名’也属于精神上‘富贵’之列”。
  “文革”来了,1966年9月3日傍晚,傅敏接舅舅电报,没看电文,便知父母已去:“按父亲的性格,别碰他,一碰就走,他太刚烈了。他是典型的宁折不弯。在那样的环境下,他早走早解脱。”红卫兵碰了他———在一只亲戚寄存的箱子里被红卫兵查出所谓的政治问题。傅雷只承认寄存事实,不奉告寄存之人。由此引火烧身。即便如此,傅雷视死如归:“没啥了不起,大不了两条性命。”他在遗书上写道:“无法洗刷的日子比坐牢还难受。”遗书与家书一脉相承。1963年6月2日,傅雷致信傅聪:“历史上受莫名其妙指摘的人不知有多少,连伽利略、伏尔德、巴尔扎克辈都不免,何况区区我辈!??匣八档枚裕菏欠亲杂泄?郏?兆泳昧俗匀换岷诎追置鳎痹谄?狼凹父鲂∈保?道紫蚯资艚淮??3件事:如代付9月房租;亲属寄存之物,因抄家不见,以存款抵之;600元存单一纸给保姆周菊娣,做过渡时期生活费。她是劳动人民,一生孤苦,我们不愿她无故受累……君子名节,傅雷死守到终。
  傅雷爱摄影,喜拍风景照,风景照中尤喜拍松柏。
  ■品格
  傅雷虽去,傅雷奉行的德艺具备、人格卓越的德行在傅聪、傅敏身上薪火相传。傅聪体现的是艺,傅敏继承的是德。傅雷生前致信傅聪:“你对艺术的感受怎么和我想的一样,我俩心心相迎…”傅敏总结父兄,“一个在文学翻译上一句一句磨,一个在音乐艺术上一句一句抠。都是追求完美的人。”

  1979年至今,傅聪回国传艺十几次,讲学、演奏。
  傅雷曾对傅敏说:“人是生活在太阳底下的。人接受了太阳的光和热,就应当把它传给别人。”传道、授业、解惑,教师傅敏烛照学生,同时亦把家教的光和热奉献。
  1980年8月,傅敏在英国与兄团聚一年多后回国。首先,他向七中校长提出一要求:“不当任何‘长’,集中精力钻研教学。”之后,傅敏继续沿袭父亲启发式教学法。“文革”前,傅雷问傅敏:“你是怎么教的?”傅敏说了,傅雷点头。傅敏得到父亲认可,遂认准此路。
  傅敏授课特点:不讲中文,不留作业。“用中文教英文,学生永远进不了门”。傅敏直言不讳“搞题海战术的老师是自己没本事”。傅敏教过的学生听说能力强,高考不丢分。因他在英语教学上“有本事”,故被评为特级教师。
  他虽然不当任何“长”,由于他敢说真话,群众选他为西城区人大代表,连任五届,直到退休。他曾给教育部长蒋南翔提建议;在人代会上忧虑教育领域中的某些现象,比如:学生为谁而学习?相当多学生选择专业是为自己将来活得惬意,而对国家需要的基础行业不考虑,对国家前途命运不闻不问,甚至一些初中生学外语的目的就为出国、进外企;上级检查卫生,学校组织学生突击大扫除,这在年轻心灵里栽下的是弄虚作假的种子;重理轻文的结果是对文史、音乐、美术不重视。素质教育,主要靠人文教育的滋养。“文革”中集体疯魔的事实,是人文教育、法制教育长期贫血所致。音乐美术陶冶精神文明,多听莫扎特,人会变得文明。历史课熏陶学生爱国惜民。有些高中生写的作文,通篇不见自己思想。很多学生不爱看书,说是没时间。不爱看书的人怎能完善自己,产生自己的思想?特长生应与三好生同等地位,特长生也许是未来某一领域的大师,我们不能做埋没他们的罪人。傅聪当年考云南大学,数学可是0分……傅敏曾担任中学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评审中,对不按原则办,降格以求的事,他拍案而起:“降低教师资格,等于降低学生标准,是误人子弟。”傅敏没因别人无原则而放弃自己的原则,他两次写辞职报告。他秉承了父亲眼里不揉沙子的性格。他爱给领导提意见,从以下进谏信中可见傅雷骨血———刘校长:您批评戴、冯两位同志表现不好。难道说话直率、敢于揭露矛盾,就是表现不好吗?我这个人就是爱提意见,心里有话就得说。有人劝我:“管他呢,你管得着吗,回头给你穿小鞋。”说实话,我要怕给我穿小鞋,我就什么也不说了,我该俯首时俯首,该帖耳时帖耳,不该时就用牛角尖顶你!我为什么不怕?因为我没有什么奢望,我只想为了学生教好书。我做的一切只要对得起学生,能把学生培养成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人才,我就心满意足了,我这一辈子也就没白过。当我离开这个世界时,我就敢于去见我的父母。
  1984年8月25日凌晨二点
  刘校长:
  ……上星期六(22日),学校暖气不好。您作为校长当然生气。但是您不了解情况,把气全出在周同志身上,这是不公平的。咱们都是从历次斗争中过来的人,处理人的问题,尤其是处理一个知识分子,一个干部的问题,要慎重,慎重,慎重啊!我写到这里,掉眼泪了,我希望您能理解这种热泪。
  1984年12月25日夜
  如今退休在家的傅敏,除整理出版父亲译著外,现收集傅聪谈话录。读者从《傅雷家书》中知晓1965年以前傅聪的成长。1965年以后的傅聪如何走向成熟,如何成为华人骄傲,如何去国多年仍守中国魂,傅敏欲从傅聪谈话中写出赤子之路。如果做家长的能从傅敏的后半部“家书”中借鉴其家教一二,薪火相传,傅敏足矣。
或许您还会喜欢:
包氏父子
作者:佚名
章节:5 人气:0
摘要:一天气还那么冷。离过年还有半个多月,可是听说那些洋学堂就要开学了。这就是说,包国维在家里年也不过地就得去上学!公馆里许多人都不相信这回事。可是胡大把油腻腻的菜刀往砧板上一丢,拿围身布揩了揩手——伸个中指,其余四个指头凌空地扒了几扒:“哄你们的是这个。你们不信问老包:是他告诉我的。他还说恐怕钱不够用,要问我借钱哩。”大家把它当做一回事似地去到老包房里。 [点击阅读]
千年一叹
作者:佚名
章节:99 人气:0
摘要:这是一本日记,记录了我亲身越野数万公里考察人类各大文明遗迹的经历。目的是去寻找人类古代文明的路基,却发现竟然有那么多路段荒草迷离、战壕密布、盗匪出没。吉普车的车轮紧贴着地面一公里、一公里地碾过去,完全不知道下一公里会遇到什么,所知道的只是一串串真实的恐刁饰故事:这里,宗教极端主义分子在几分钟内射杀了数十名外国旅行者;那里,近两个月就有三批外国人质被反政府武装绑架;再往前, [点击阅读]
呼兰河传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序作者:茅盾1今年四月,第三次到香港,我是带着几分感伤的心情的。从我在重庆决定了要绕这么一个圈子回上海的时候起,我的心怀总有点儿矛盾和抑悒,——我决定了这么走,可又怕这么走,我怕香港会引起我的一些回忆,而这些回忆我是愿意忘却的;不过,在忘却之前,我又极愿意再温习一遍。 [点击阅读]
哲理小品文(中国卷)
作者:佚名
章节:195 人气:0
摘要:○席慕蓉一电话里,T告诉我,他为了一件忍无可忍的事,终于发脾气骂了人。我问他,发了脾气以后,会后悔吗?他说:“我要学着不后悔。就好像在摔了一个茶杯之后又百般设法要再粘起来的那种后悔,我不要。”我静静聆听着朋友低沉的声音,心里忽然有种怅惘的感觉。 [点击阅读]
喊山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0
摘要:太行大峡谷走到这里开始瘦了,瘦得只剩下一道细细的梁,从远处望去拖拽着大半个天,绕着几丝儿云,像一头抽干了力气的骡子,肋骨一条条挂出来,挂了几户人家。这梁上的几户人家,平常说话面对不上面要喊,喊比走要快。一个在对面喊,一个在这边答。隔着一条几十米直陡上下的沟声音到传得很远。 [点击阅读]
围城
作者:钱钟书
章节:13 人气:0
摘要:钱钟书先生的《围城》是不敢来评的,只记录一些感受罢了。注:较长,请选择性*阅读。吃葡萄的人八年前,我上高三,正在为高考没日没夜的做模拟试题。前一天做完的卷子,第二天上课时语文老师会讲其中的一两道试题。某天他讲了一道阅读理解题,题目是:有两种人吃葡萄的人,第一种人从每串里最好的开始吃,每吃一颗就是所剩的葡萄里最好的一颗;第二种人从每串里最坏的开始吃,每吃一颗就是所剩的葡萄里最坏的一颗, [点击阅读]
坚硬如水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1以革命的名义等我死过之后,安静下来,我会重新思考我的一生,言论、行为和我行走的姿势及对那鸡屎狗粪的爱情的破解。那儿是一片温柔之乡,是思考的上好去处。思考在那儿如柳絮飘落样轻柔美丽,灿若桃花。可眼下,他们以革命的名义,已经把执行枪决的枪口对准了我和红梅的后脑。死亡卡住了我思考的咽喉,我只能雄赳赳,赴刑场,迎着枪弹去;气昂昂,笑生死,跨过阴阳桥。临刑喝妈一碗酒,浑身是胆无所愁。 [点击阅读]
城门开
作者:佚名
章节:43 人气:0
摘要:光与影一二○○一年年底,我重返阔别十三年的故乡。飞机降落时,万家灯火涌进舷窗,滴溜溜儿转。我着实吃了一惊:北京就像一个被放大了的灯光足球场。那是隆冬的晚上。出了海关,三个陌生人举着“赵先生”牌子迎候我。他们高矮胖瘦不一,却彼此相像,在弧光灯反衬下,有如来自另一个世界的影子。欢迎仪式简短而沉默,直到坐进一辆黑色轿车,他们才开始说话,很难分辨是客套还是威胁,灯光如潮让我分神。 [点击阅读]
士兵突击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0
摘要:今天是我当兵的四年八个月零八天,我想我可能要死了。我并不太懂他们所说的荣誉。我不是一个好军人。我只是个来自农村的孩子,我当了四年八个月零八天的兵,最后的几天,我来到了这个地方。这里绝对没有仁慈,因为这里允许真正意义上的死亡,被流弹击中死亡是合理的,因自然条件恶劣死亡是合理的。因为他们代表敌人,指望敌人仁慈的军人不如后悔自己的出生……我很遗憾,我遇上的甚至不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战争。 [点击阅读]
天使街23号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序幕太阳一点一点落下去。天空中的暮霭,只残留一片灰褐色*的微光,照在凹凸不平的地面上,映出光明最后的告别。阵阵晚风带着浓重的凉意,驱赶着白色*的雾气,向天使街23号的方向游荡。整个天使街笼罩在浓密的树-阴-下,显得无比的萧条和凄凉。一个消瘦的身影呆呆地蜷缩在神秘井边,一动不动。时间一点一点流逝,树影越来越浓,渐渐和夜色*混成一体,大地慢慢被爬上半空的月亮映上了银灰色*。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