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复活 - 《复活》书评·重新做人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列夫.托尔斯泰不仅是一位伟大的作家,更是一位用一生来认识上帝,寻求上帝旨意的虔诚的基督徒.>这本著作好象是他的自传,讲述一个俄罗斯贵族从奢侈,fu败的生活中如何惊醒,如何下定决心背叛这种行尸走肉般的命运,如何把正在灭亡的生命拯救回来,如何灵命更新而复活.
  主人公涅赫柳多夫是一位靠世袭的庞大田产,收着佃农的纳粮,在城里过着舒适生活的中年贵族.一天,百无聊赖的他作为陪审员出席一个法庭听证会.万万没想到在审理一桩妓十女杀人案时,他认出了被告竟是他年轻时在姨妈家度假时诱奸过的女佣.在详细的听证过程中,他逐步了解到了被告的生活经历.那时,以纯洁的少女之心爱着英俊少爷的女佣卡秋莎在不负责任的少爷匆忙离开后发现自己怀孕了.主人爱护自己的名声多过考虑一个女佣的的命运,她被赶出主人家,孩子生下不久就死了.做过各种各样杂活,遇到各种各样男人,卡秋莎后来改名玛斯洛娃,沦落为妓十女,现在更被陷害成杀人犯,被判到西伯利亚服苦役.当涅赫柳多夫看到当年纯真美丽的少女竟落到这样悲惨的命运,负罪感浸透了他的心灵.对比他和她的生活简直是天堂和地狱的差别,涅赫柳多夫初次睁开心灵的眼睛,看到了这个被人的罪控制和愚弄的世界充满了悲剧.从醉生梦死的生活中惊醒过来的涅赫柳多夫没给自己任何借口,他以拯救玛斯洛娃为开始,踏上了一条抵抗谎言而渴慕真理的朝圣者的艰难旅程.
  这本书充满了列夫.托尔斯泰本人对世界,对苦难,对恶,对善,对人,对上帝的深刻思索.>十七章26节写到:“上帝从一本造出万族的人,住在全地上,并预先定准他们的年限和所住的疆界,要叫他们寻求神,或者可以揣摩而得,其实他离我们各人不远;我们生活,动作,存留,都在乎他”.上帝的灵其实在我们心里,“虽然没有律法,自己就是自己的律法.这是显出律法的功用刻在他们心里,他们是非之心同作见证,并且他们的思念互相较量,或以为是,或以为非”(罗马书2:14).本来各人若照着上帝所赐给各人的良心来行事为人,所有人都可以和谐公平地生活在一起.但人却放弃了良心,情愿靠人的智慧,世定的律法来过日子.冗长的律法条款,繁琐的审判程序,口沫飞溅的起诉和辩护……其实有罪或无罪早在当事人的心里一清二楚.“所以凡有血气的,没有一个因行律法能在神面前称义,因为律法本是叫人知罪”(罗马书3:20).人却把律法放在良心之上,不是期待律法约束自己,反而利用律法放纵自己.律法成了作恶之人的保护伞,成了善良人的陷阱.成了统治者得心应手的工具.“他们既然故意不认识神,神就任凭他们存邪僻的心,行那些不合理的事;装满了各样的不义,邪恶,贪婪,阴毒,满心是嫉妒,凶杀,争竟,诡诈,毒恨;又是谗毁的,背后说人的,怨恨神的,侮慢人的,狂傲的,自夸的,捏造恶事的,违背父母的,无知的,背约的,无亲情的,不怜悯人的.他们虽然知道神判定行这样事的人是当死的,然而他们不但自己去行,还喜欢别人去行”(罗马书1:28).

  涅赫柳多夫先回到家乡,耐心说服固执而又狭隘的农民将他所有的世袭田产公平分配.然后赶到流放去西伯利亚的犯人中间,与他们同行,尽自己的能力帮助玛斯洛娃和她的同伴们,减轻他们在遥远而艰苦行程中的痛苦.他整天地在罪犯,看守,警察,法官之间斡旋,又在监狱,法庭,贫民区,小旅馆之间奔走,又与轻刑犯,重刑犯,政治犯,流浪汉等社会最低层的大众交流.虽然这样的生活与他以前的生活有天壤之别,他竟一点也不在意.他感到自己正在重新做人.“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哥林多后书5:17).他感到他正在卸下一直捆绑着他的罪的枷锁,“你们必晓得真理,真理必叫你们得自由”(约翰福音8:32).涅赫柳多夫感到新的生命的奇迹,他知道自己因着上帝的恩典和耶稣基督的死而复活了.

  获得新生的涅赫柳多夫以全新的角度倾听周围的人们,观察周围的事件.他与农民交谈,体会他们对土地和家人的热爱;他与革命者交谈,了解他们对旧世界的憎恨,对新世界的期待;他与小市民交谈,感受他们小而精致的生活计划;而对他以前所生活的那个贵族阶层,他只有更多的鄙视和厌恶.尽管周遭的环境还是充满了污秽,骗局和悲剧等等,但涅赫柳多夫自己已经得到了救赎,他当然更看到整个人类的真正出路.特别是他身边的人,被他的转变所感动,他们的生命也在逐渐地更新.玛斯洛娃本来已沉沦在罪恶当中不能自拔,但这位害她陷入悲惨生活的富人竟愿意放弃舒适的地位用余生来拯救她,她被他圣洁的情怀和动机所感动,她也开始重新认识她所憎恨的这个世界和人,后来,她完全原谅了他,因为她也为自己放纵情欲深深地懊悔,也为自己未能坚信上帝而堕落真心地认罪.“你们不要论断人,就不被论断;你们不要定人的罪,就不被定罪;你们要饶恕人,就必蒙饶恕”(路加福音6:37).岂只有那些被世间的律法判为有罪的才是罪人吗?哪些掌握着世间判罪权力的法官,检查官以至统治者就不是罪人了吗?在上帝眼里,监狱外面的人并不都比监狱里面的人良善.其实每一个人都是罪人,周遭的状态与每一个人都有关系,好或者坏,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在上帝面前,我们没有一个人可以称义,可以自夸.“因为人人都犯了罪,亏欠了神的荣耀.如今却蒙神的恩典,因着耶稣基督的救赎,就白白地称义了”(罗马书3:23).玛斯洛娃和涅赫柳多夫一样因着上帝的恩典和耶稣基督的死而复活了.

  在整本著作的结尾,我们看到,涅赫柳多夫在一个宁静的夜晚阅读>.“他一夜未睡,就象许许多多读福音书的人一样,读着读着,终于悟出了以前反复读过却未能发现的这些字句的真正含义.他象海绵吸水一样,贪婪地吸取书中揭示出来的重要的,必不可少的,令人喜悦的道理.他觉得他读到的一切都似曾相识,似乎把他早以知道却没有充分领悟和相信的道理加以证实.现在他领悟了,相信了”(>第三部结尾).“所以,不要忧虑吃什么,喝什么,穿什么……你们所需要的这一切东西,你们的天父是知道的.你们要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马太福音6:31).
  列夫.托尔斯泰作为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他的其它著作如>,>都是世界文学中的瑰宝.>是他晚年的作品,好象是他自己的传记,也是他一生坎坷经历和不懈求索的总结.他用他的笔忠诚而有诗意地记录下他的时代,他所认识的人和事,他更用他整个的生命来探索真理,寻求人类的出路,寻求上帝的旨意.
或许您还会喜欢:
黄色房间的秘密
作者:佚名
章节:87 人气:0
摘要:第一章疑云(1)陈述约瑟夫?胡乐塔贝耶的这段奇妙经历时,我的心情一直都很激动。时至今日,他还在坚决反对我讲出这段仍然留有谜团的不可思议的故事,而这个故事,确实可以称为过去十五年中最为奇妙的悬疑故事。如果不是著名的斯坦森教授最近在晚间杂志《荣誉军团》的一篇文章中提议,我甚至认为大家永远都不会知道这件著名的黄色房间案件的全部事实了。 [点击阅读]
黄金假面人
作者:佚名
章节:44 人气:0
摘要:人世间,每隔五十年,或者一百年,要发生一次异常怪的事情。这如同天地异变、大规模战争和瘟疫大流行一样,比人们的恶梦和小说家变的凭空臆想要怪诞得多。人间社会不啻不头庞然巨兽,不知什么时候患上莫名其妙的怪病,脾气会因此变得乖戾反常,不可捉摸。因而,世上往往会突如其来地发生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其中,关于“黄金面具”的荒唐无稽的风情,兴许可算作这每五十年或者每一百年发生一次的社会疯狂和变态吧。 [点击阅读]
黄金罗盘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0
摘要:……这个狂乱的深渊是“自然”的胎盘,恐怕也是坟墓既不是海也不是地,不是风不是火所构成,而是这些元素的纷然杂陈产生了原子,因此必然不断纷争、战乱一直到那万能的创造主把它们用做黑色的材料去建造新世界。那时那深思熟虑的魔王站在地狱的岸边,向那狂乱的深渊观看了一会儿,思虑前去的航程。——约翰?米尔顿《失乐园》第二卷朱维之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11月第一版。 [点击阅读]
黑书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0
摘要:不要引用题词,它们只会扼杀作品中的神秘!——阿德利尽管扼杀神秘,杀死倡导神秘的假先知!——巴赫替如梦在甜蜜而温暖的黑暗中趴着熟睡,背上盖一条蓝格子棉被,棉被凹凸不平地铺满整张床,形成阴暗的山谷和柔软的蓝色山丘。冬日清晨最早的声响穿透了房间:间歇驶过的轮车和老旧公车;与糕饼师傅合伙的豆奶师傅,把他的铜罐往人行道上猛敲;共乘小巴站牌前的尖锐哨音。铅灰色的冬日晨光从深蓝色的窗帘渗入房里。 [点击阅读]
黑暗塔之三:荒原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0
摘要:《荒原》是长篇小说《黑暗塔》的第三部。这部长篇小说的灵感来自于,甚至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依赖于罗伯特·布朗宁的叙事长诗《去黑暗塔的罗兰少爷归来》。第一部小说《枪侠》说的是罗兰,这个已经“转换”的世界里惟一幸存的枪侠,如何一路追踪并最终赶上了黑衣人,那个名叫沃特的魔法师。当中世界尚未分裂之前,沃特曾虚伪地与罗兰的父亲交好。 [点击阅读]
黑暗塔之二:三张牌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0
摘要:《三张牌》是长篇小说《黑暗塔》的第二部。《黑暗塔》的故事灵感在某种程度上来自罗伯特·勃朗宁的叙事诗《去黑暗塔的罗兰少爷归来》(其实这部作品亦受莎士比亚剧作《李尔王》的影响)。《黑暗塔》的第一部《枪侠》,交代了罗兰作为一个“转换”了的世界的最后一名枪侠, [点击阅读]
黑暗塔首曲·枪侠
作者:佚名
章节:68 人气:0
摘要:“对我来说,最佳的效果是读者在阅读我的小说时因心脏病发作而死去。”——斯蒂芬·金金用他那魔鬼般的手指一拨,所有紧绷的心弦都为之轰响,在一阵惊悸又一阵心跳中,带你进入颤栗的深渊……让我们开宗明义:如果还有谁不知道这斯的为何方怪物, [点击阅读]
黑暗的另一半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0
摘要:“砍他,”马辛说,“砍他,我要站在这儿看。我要看血流出来。快点,别让我说第二遍。”——乔治·斯达克:《马辛的方式》人们真正的生活开始于不同的时期,这一点和他们原始的肉体相反。泰德·波蒙特是个小男孩,他出生在新泽西州伯根菲尔德市的里杰威,他真正的生活开始于1960年。那年,有两件事在他身上发生。第一件事决定了他的一生,而第二件事却几乎结束了他的一生。那年,泰德·波蒙特十一岁。 [点击阅读]
黑麦奇案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0
摘要:.1.今天轮到索玛斯小姐泡茶。索玛斯小姐是资历最浅、效率最差的打字员。她年纪不小了,面孔温驯多虑,像绵羊似的。水还没开,索玛斯小姐就倒水去冲茶叶,可怜她一向搞不清壶水有没有沸腾。她一生有许多烦恼,这也是其中之一。她倒好茶,将茶杯放在每个茶碟上,各加两片软绵绵的甜饼干。 [点击阅读]
鼠疫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0
摘要:用另一种囚禁生活来描绘某一种囚禁生活,用虚构的故事来陈述真事,两者都可取——丹尼尔-笛福①——①丹尼尔-笛福(1660-1731),英国十八世纪名作家,著有《鲁滨孙飘流记》等。故事的题材取自四十年代的某一年在奥兰城发生的一些罕见的事情。以通常的眼光来看,这些不太寻常的事情发生得颇不是地方。乍看起来,奥兰只不过是一座平淡无奇的城市,只不过是法属阿尔及利亚沿海的一个省城而已。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