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福尔赛世家三部曲2:骑虎 - 第三卷 第五章 索米斯发动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整整有两个钟点,索米斯都集中精神办理新煤矿公司的事情;这家公司从老乔里恩辞退董事长的那天起,几乎就没有起色过,到了最近简直愈来愈维持不下去了,所以现在只好宣告歇业。在这两小时中,包皮尔第得先生亲笔写的一封盖了火漆的信,始终放在索米斯口袋里没有拆开。中午他上城里自己的俱乐部去吃午饭时,这才把信掏了出来。在七十年代的早几年中,索米斯时常跟自己的父亲上这儿来吃饭;詹姆士当时总是喜欢他来,可以亲眼看看自己未来生命是怎样一个样子;就因为这个缘故,这个俱乐部对索米斯说来,颇有点象家庙一样。
  这时他远远坐在饭厅的一个角落里,面前放了一盆烧羊肉和马铃薯泥,开始读起信来:
  索米斯先生:
  我们遵照您的建议,当即在这一头注意起来,结果非常令人满意。我们由侦察47获知17就住在里希蒙的格林旅馆。据悉两人在过去一星期中每天必在里希蒙公园会面。绝对有关的行为至今尚未见到。但与年初我们从巴黎所获得的情报联系起来,敢说我们现在已经可以使法庭满意了。当然,在未接到您的指示之前,我们当继续进行侦查。
  克劳德?包皮尔第得。
  索米斯把信读了两遍,就向侍役招招手。
  “把这个拿走;菜冷了。”
  “您还要什么吗,先生?”
  “不要了。给我送一杯咖啡到隔壁房间来。”

  他把那盘没有吃的菜帐付掉,就出了餐厅,走过两个熟人的面前都没有招呼。
  他坐在一张大理石的小圆桌面前,桌上放了咖啡。“使法庭满意!”他想。“乔里恩这个家伙!”他把咖啡倒了出来,放了糖,喝掉。他要叫他当着自己儿女的面丢脸!当这个决心在心里变得愈来愈激动时,他才第一次发现自己做自己的律师实在不便。这件丑事没法子交给他的事务所办。他得把私人尊严的灵魂交给一个陌生人,一个专门办理家庭风化案子的事务所去办。有哪一家能够找呢?柏基场的林克曼-莱佛事务所也许成——做事可靠,不太显眼,而且跟他们只有点头之交。可是去找他们之前,他得和包皮尔第得再碰一次头。一想到这里,索米斯简直踌躇起来。把秘密告诉包皮尔第得吗?怎么一个措辞呢?简直是叫人家看不起,叫人家肚子里嘲笑他!可是,这个家伙反正早已知道——对啊,他早已知道了!他觉得这件事情立刻就得办掉,所以就叫了一辆马车上西城去。
  天气很热,包皮尔第得先生房间的窗子老老实实地开着,室内唯一的防卫只是一块防蝇纱。有两三只苍蝇打算飞进来,刚好被纱布粘住,弄得只能吊在那里眼看着自己不久就要被吃掉。包皮尔第得先生顺着他的当事人的眼睛望去,歉意地站起身来,把窗子关上。
  “装模做样的狗蛋!”索米斯想。就跟所有基本上相信自己的人一样,在要紧关头时却会振作起来;他的脸微微偏过去一点,带着微笑说:“你的信我收到了。我打算动手。我想你总知道你侦察的这位太太到底是谁吧?”

  包皮尔第得先生这时候脸上的神情简直称得上杰作。那意思说得很清楚:“对了,你怎么看的呢?可是你请放心,不过是为了职业关系才知道的——你也不必介怀!”他一只手作了一个轻微的缥缈的动作,等于说:“这种事情——这种事情我们都会碰到的!”
  “那么,很好,”索米斯说,舔一下自己的嘴唇。“不必多讲了。我要委托柏基场的林克曼-莱佛法律事务所代表我起诉。我不要听你的证据,可是请你在五点钟的时候上他们那儿去讲好了,同时要继续绝对保守秘密。”
  包皮尔第得眼睛半睁半闭,就好象立刻遵命似的。“我的好先生,”他说。
  “你有没有把握说证据够了吗?”索米斯问,忽然变得起劲了。
  包皮尔第得的肩膀极其轻微地动了一下。
  “你只管放心好了,”他低声说;“有我们手里的这些材料,再加上人类的天性,你只管放心好了。”
  索米斯站起来。“你去的时候找林克曼先生谈。谢谢;不要站起来。”他不想包皮尔第得象往常一样,抢前穿到他和房门之间,实在受不了。在毕卡第里大街的阳光下面,他揩揩额上的汗。这是顶可恨的一刻——和那些陌生人谈话要好受得多。他又回商业区办理余下的事情了。

  那天晚上回到公园巷,看着自己父亲吃晚饭时,索米斯盼望有个儿子的老心思又涌上来了;有个儿子当他一年年衰老下去时,能够看着他吃饭,能够抱来放在自己膝盖上玩,就象詹姆士当初有一个时期常抱着他玩一样;有个亲生的儿子,因为是自己的血肉,所以能够了解他——了解他,安慰他,而且因为基业比自己的还要好,将会变得更加有钱、更加有文化修养。象目前这样,哪一天自己老了,就象坐在对面的老父这样消瘦、这样白发苍苍,这样憔悴——而且一个人孤苦伶仃的,左右前后全堆的财产;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因为这些都没有前途,迟早要从他手中转到那些他一点不喜欢的人的手里、嘴里和眼睛里!不来,不来!他现在要彻底解决,使自己获得自由,结婚,生一个儿子下来照应自己,等到自己老得象父亲这样一个老头儿时,也可以深思地一会儿看看面前的牛肝,一会儿看看儿子。
  他怀着这样的心情上楼去睡觉。可是当他温暖地睡进爱米丽给他铺的那些细麻纱被单中间时,回忆和痛苦又袭来了。伊琳的影子,连她身体的那种实感,都在他脑子里萦绕着,惹得他心绪很乱。真是傻瓜!为什么又去看她,弄得旧情在脑子里又涌起来,一想到她跟那个家伙,跟那个偷情的贼在一起,心里就难受!
或许您还会喜欢:
黄色房间的秘密
作者:佚名
章节:87 人气:0
摘要:第一章疑云(1)陈述约瑟夫?胡乐塔贝耶的这段奇妙经历时,我的心情一直都很激动。时至今日,他还在坚决反对我讲出这段仍然留有谜团的不可思议的故事,而这个故事,确实可以称为过去十五年中最为奇妙的悬疑故事。如果不是著名的斯坦森教授最近在晚间杂志《荣誉军团》的一篇文章中提议,我甚至认为大家永远都不会知道这件著名的黄色房间案件的全部事实了。 [点击阅读]
黄金假面人
作者:佚名
章节:44 人气:0
摘要:人世间,每隔五十年,或者一百年,要发生一次异常怪的事情。这如同天地异变、大规模战争和瘟疫大流行一样,比人们的恶梦和小说家变的凭空臆想要怪诞得多。人间社会不啻不头庞然巨兽,不知什么时候患上莫名其妙的怪病,脾气会因此变得乖戾反常,不可捉摸。因而,世上往往会突如其来地发生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其中,关于“黄金面具”的荒唐无稽的风情,兴许可算作这每五十年或者每一百年发生一次的社会疯狂和变态吧。 [点击阅读]
黄金罗盘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0
摘要:……这个狂乱的深渊是“自然”的胎盘,恐怕也是坟墓既不是海也不是地,不是风不是火所构成,而是这些元素的纷然杂陈产生了原子,因此必然不断纷争、战乱一直到那万能的创造主把它们用做黑色的材料去建造新世界。那时那深思熟虑的魔王站在地狱的岸边,向那狂乱的深渊观看了一会儿,思虑前去的航程。——约翰?米尔顿《失乐园》第二卷朱维之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11月第一版。 [点击阅读]
黑书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0
摘要:不要引用题词,它们只会扼杀作品中的神秘!——阿德利尽管扼杀神秘,杀死倡导神秘的假先知!——巴赫替如梦在甜蜜而温暖的黑暗中趴着熟睡,背上盖一条蓝格子棉被,棉被凹凸不平地铺满整张床,形成阴暗的山谷和柔软的蓝色山丘。冬日清晨最早的声响穿透了房间:间歇驶过的轮车和老旧公车;与糕饼师傅合伙的豆奶师傅,把他的铜罐往人行道上猛敲;共乘小巴站牌前的尖锐哨音。铅灰色的冬日晨光从深蓝色的窗帘渗入房里。 [点击阅读]
黑暗塔之三:荒原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0
摘要:《荒原》是长篇小说《黑暗塔》的第三部。这部长篇小说的灵感来自于,甚至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依赖于罗伯特·布朗宁的叙事长诗《去黑暗塔的罗兰少爷归来》。第一部小说《枪侠》说的是罗兰,这个已经“转换”的世界里惟一幸存的枪侠,如何一路追踪并最终赶上了黑衣人,那个名叫沃特的魔法师。当中世界尚未分裂之前,沃特曾虚伪地与罗兰的父亲交好。 [点击阅读]
黑暗塔之二:三张牌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0
摘要:《三张牌》是长篇小说《黑暗塔》的第二部。《黑暗塔》的故事灵感在某种程度上来自罗伯特·勃朗宁的叙事诗《去黑暗塔的罗兰少爷归来》(其实这部作品亦受莎士比亚剧作《李尔王》的影响)。《黑暗塔》的第一部《枪侠》,交代了罗兰作为一个“转换”了的世界的最后一名枪侠, [点击阅读]
黑暗塔首曲·枪侠
作者:佚名
章节:68 人气:0
摘要:“对我来说,最佳的效果是读者在阅读我的小说时因心脏病发作而死去。”——斯蒂芬·金金用他那魔鬼般的手指一拨,所有紧绷的心弦都为之轰响,在一阵惊悸又一阵心跳中,带你进入颤栗的深渊……让我们开宗明义:如果还有谁不知道这斯的为何方怪物, [点击阅读]
黑暗的另一半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0
摘要:“砍他,”马辛说,“砍他,我要站在这儿看。我要看血流出来。快点,别让我说第二遍。”——乔治·斯达克:《马辛的方式》人们真正的生活开始于不同的时期,这一点和他们原始的肉体相反。泰德·波蒙特是个小男孩,他出生在新泽西州伯根菲尔德市的里杰威,他真正的生活开始于1960年。那年,有两件事在他身上发生。第一件事决定了他的一生,而第二件事却几乎结束了他的一生。那年,泰德·波蒙特十一岁。 [点击阅读]
黑麦奇案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0
摘要:.1.今天轮到索玛斯小姐泡茶。索玛斯小姐是资历最浅、效率最差的打字员。她年纪不小了,面孔温驯多虑,像绵羊似的。水还没开,索玛斯小姐就倒水去冲茶叶,可怜她一向搞不清壶水有没有沸腾。她一生有许多烦恼,这也是其中之一。她倒好茶,将茶杯放在每个茶碟上,各加两片软绵绵的甜饼干。 [点击阅读]
鼠疫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0
摘要:用另一种囚禁生活来描绘某一种囚禁生活,用虚构的故事来陈述真事,两者都可取——丹尼尔-笛福①——①丹尼尔-笛福(1660-1731),英国十八世纪名作家,著有《鲁滨孙飘流记》等。故事的题材取自四十年代的某一年在奥兰城发生的一些罕见的事情。以通常的眼光来看,这些不太寻常的事情发生得颇不是地方。乍看起来,奥兰只不过是一座平淡无奇的城市,只不过是法属阿尔及利亚沿海的一个省城而已。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