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丰饶之海 - 第四卷 天人五衰 第八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众所周知,谣曲《羽衣》开头是两个渔夫的联唱:“风急浪险三保湾,划船渔夫心骚然。”接着,一名配角自称白龙,口唱“万里河心云忽起”,旋即上路。忽见舞台前端有一松树,树上悬一条漂亮的长绢。他摘取下来,爱不释手。正欲拿回家去,作为主角的天人现身制止,劝其归还。而白龙死活不肯。天人于是回天不得,徒呼奈何。“白龙不肯还衣,我自无力回天。泪珠滴落玉鬓,簪花倏忽凋残。可怜天人五衰,顷刻即现眼前。”在下行新干线列车中,庆子如此背出一段。然后认真地问:“天人五衰指的是什么?”本多由于近日梦见了天人,就天人查阅了佛家典籍,因而得以对答如流。所谓五衰,指的是天人临终时呈现的五种衰相,因出处不同,说法略有差异。《增一阿含经·第二十四》为:“三十三天有一天子,身形有五死瑞应。云何为五,一为华冠自萎,二为衣裳垢坋,三为腋下流汗,四为不乐本位,五为王女违叛。”《佛本行集经·第五》为:“天寿已满,自呈五衰之相。何为五衰,一为头上花萎,二为腋下汗出,三为衣裳垢腻,四为身失威光,五为不乐本座。”《摩诃摩耶经·卷下》为:“尔时,摩耶即于天上见五衰之相。一为头上花萎,二为腋下汗出,三为顶中光灭,四为两目数瞬,五为不乐本座。”至此大同小异。而《大毗婆沙论·第七十》则分别列大小两种五衰,描述甚为详细。首先,所谓“小五衰”,一是,天人每当往来翔舞之时,平日身体自具乐器,发出任何乐师演奏都无可匹敌的五种悦耳音乐。及至死期临近,则旋律衰微,声音嘶哑,尽不如意。二是,平常之时,天人不分昼夜,身光赫奕。但光发自身内,并无影相随。而若命在旦夕,则身光顿时黯然,如薄暮之影笼罩周身。三是,天人肌肤滑润,遍敷凝脂。纵使香池入浴,出水时亦如莲叶抖尽水珠。及至死期逼近,则肌肤着水不除。四是,天人素日飞翔无碍,一如旋转火轮,决不滞于一地。眼见在此,倏忽远逝。凡事手到擒来,而又连弃不顾,天性流转不居。而若死期临近,则一味徘徊一处,无法从中脱身。五是,天人原本力大无穷,双目从不眨闪。及至气息奄奄,则四肢软弱无力,眼睛眨闪不止。以上说的是“小五衰”。至于“大五衰”,一是原来洁净的衣服沾满污垢,二是盛开的头花枯萎凋零,三是两腋流汗,四是周身发出恶臭,五是不喜安居本座。据此,其他典籍中的“五衰”指的都是“大五衰”。虽然“小五衰”发生之间也并非完全不可能完成死的转换,但一旦“大五衰”出现,即已注定在劫难逃。由此看来,谣曲《羽衣》中的天人,尽管已出现“大五衰”之一衰,但由于讨回羽衣而顷刻恢复如初。这是因为作为世阿弥并不拘泥于佛典,而仅仅将五衰之说作为暗示美之衰亡的诗语信手借用一下。本多弄清这点,脑海立即栩栩如生浮现出过去在京都北野神社参观过的国宝北野天神画卷中的五衰图。加之手头又有摄影画页,往日漫不经心一眼掠过的图像,如今竟成了难以言喻的不祥诗境而涌满心胸。那是一座纵深处可以窥见中国式华美殿堂台基的院落。众多仙人有的弹筝,有的扬槌待击两侧鼓面。然而丝毫没有音乐悠扬的气氛,乐曲已如夏日午后蝇羽倦慵的摇颤。弹也罢奏也罢,丝弦全无反应:它已失去张力,疲软不堪。庭院里有几株花草,前面有一儿童用袖口掩住眼睛,一副伤心的样子。看上去任何人都未料到衰亡的突然降临。天人们白皙美丽而毫无表情的面容,渗出难以置信的神色。殿堂里也有天人。有的瘫痪似地坐着,有的曳着飘带扭动身体急欲落向地面。就连天人们的神态举止和相互距离,都漾出无可触及的懒洋洋的氛围。五颜六色的衣裳一片零乱,浮动着难以形容的死水般的异臭。发生了什么事?五衰开始了!恍若在热带宫廷的院落里目睹一群未及逃走便被骤然袭来的瘟疫击倒的宫女。头顶之花悉皆枯萎,内在空虚急剧膨胀,一直涌到喉头。美人们飘忽的居所不觉之间充满透明的颓废,甚至呼吸都带有死亡气息。那倩影一闪便足以将人诱往美与梦幻境地的有情,魅力如金箔剥落一般从身上纷纷下落,在晚风中翩舞,而这一切又必须亲自目睹。典雅的院落本身也如一面斜坡,万能的、美丽的、快乐的砂金一齐从上面沙沙滑下。绝对的自由、在虚空呼啸翱翔的自由如被剜掉的肉片从全身离剥开来,惨不忍睹。阴暗有增无减,光亮有减无增。光鲜美艳的力从纤纤玉指间倾珠泻玉般滴落下来。身体与精神的最低层顽强燃烧的火旋即归于止息。殿堂地板黑白分明的方格和朱红围栏则全然不见衰颓。这些物象是空灵而澄澈的奢华的遗迹。毫无疑问,即使天人死后,这座巧夺天工的殿堂亦将原样存留下来。天女们在光灿灿的秀发的阴影下翘起形状娇美的鼻孔。看情景腐烂已从局部开始。云絮后面花瓣的扭,曲,印染远空的浅蓝色的腐败,彻底失去赏心悦目景物的世界的豁然开朗……“所以我才喜欢,所以我才喜欢你的嘛!”如此听罢的庆子大为赞叹,“你这个人,真是无所不知!”不过庆子的感想仅此而已。加重的尾音一落,便马上打开爱斯特·罗达固体香水瓶盖,往耳后涂抹过去。庆子下面穿一条印有锦蛇图案的喇叭裤,上身一件同样面料的衬衫,腰间一条鞣皮饰带,头上一顶西班牙黑绒帽。在东京站候车室看见这副打扮,本多不免有几分生畏,但他完全不具有就庆子的时髦评头品足的余地。再过五、六分钟就到静冈。本多蓦地记起五衰之一的“不乐本位”,不由想入非非:向来不曾以本位为乐的自己全然未死,不外乎因为并非天人罢了。如此神思恍惚之间,刚才来东京站途中在汽车上那一瞬间的感觉又复苏过来。从本乡家门一出发,本多就命令司机快开,由西神田拐上高速公路,汽车在随时可能洒下梅雨的阴晦的天空下,在金融界新楼栉比鳞次的迂回路面上以80公里的时速风驰电掣。所有高楼大厦无不显得无坚不摧无懈可击无法无天。它们展开钢铁与玻璃的垂天之翼纷至沓来。本多暗想,有朝一日自己撒手人寰,这些高楼大厦也将统统寿终正寝。由此他记起那一瞬间的感觉——一种品味复仇快乐的感觉。将这个世界连根拔除寸草不留实在易如探囊取物。自己命归泉路之日即乃世界报废之时。本多有些得意起来:即使世所遗忘的老人,也依然具有死这一无比强大的毁坏力。他一点也不在乎什么五衰。
或许您还会喜欢:
天路历程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2
摘要:约翰.本仁写过一部自传,书名为《丰盛的恩典》,讲述神对罪人的恩典。约翰.本仁1628年生于英国,他的家乡靠近裴德福郡。他的父亲是一个补锅匠(这种职业早已被淘汰),专营焊接和修补锅碗瓢盆以及其他金属制品。在17世纪中叶,补锅匠奔走于各个乡村之间,挨家挨户地兜揽生意。如果有人要修理东西,他们就在顾主家中作活,完工以后顾主当场付钱。按当时的社会标准,这是一份相当卑贱的职业。 [点击阅读]
失落的秘符
作者:佚名
章节:135 人气:2
摘要:圣殿堂晚上8:33秘密就是怎样死。自鸿蒙之初,怎样死一直是个秘密。三十四岁的宣誓者低头凝视着掌中的人头骷髅。这骷髅是空的,像一只碗,里面盛满了血红色的酒。环绕四周的兄弟们都披挂着他们团体标志性的全套礼服:小羊皮围裙、饰带、白手套。他们的颈项上,礼仪场合佩戴的宝石闪烁发光,像阒无声息的幽灵之眼。他们共守一个秘密,宣誓互为兄弟。“时间已到。”一个声音低语道。 [点击阅读]
安德的游戏
作者:佚名
章节:84 人气:2
摘要:“我用他的眼睛来观察,用他的耳朵来聆听,我告诉你他是独特的,至少他非常接近于我们要找的人。”“这话你已经对他的哥哥说过。”“由于某些原因,他哥哥已经被测试过不符合需要,但这和他的能力无关。”“他的姐姐也是这样,我很怀疑他会不会也是这样,他的性格太过柔弱,很容易屈服于别人的意愿。”“但不会是对他的敌人。”“那么我们怎么做?将他无时不刻的置于敌人之中?”“我们没有选择。”“我想你喜欢这孩子。 [点击阅读]
寂静的春天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2
摘要:寂静的春天前言副总统阿尔·戈尔作为一位被选出来的政府官员,给《寂静的春天》作序有一种自卑的感觉,因为它是一座丰碑,它为思想的力量比政治家的力量更强大提供了无可辩驳的证据。1962年,当《寂静的春天)第一次出版时,公众政策中还没有“环境”这一款项。在一些城市,尤其是洛杉矶,烟雾已经成为一些事件的起因,虽然表面上看起来还没有对公众的健康构成太大的威胁。 [点击阅读]
尼罗河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42 人气:2
摘要:01“林娜·黎吉薇”“这就是她!”三冠地主波纳比先生说道。他以肘轻轻触了同伴一下。两人同时睁大圆眼,微张嘴唇,看着眼前的景象。一辆巨型的猩红色罗斯·罗伊司恰恰停在当地邮局的正门口。车里跳出一位少女,她没有戴帽,身着一件式样简单大方的罩袍;发色金黄,个性坦率而专断;是美而敦—下渥德地区罕见的俏丽女郎。迈着快捷而令人生畏的步伐,她走进邮局。“这就是她!”波纳比先生又说了一遍。 [点击阅读]
廊桥遗梦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2
摘要:《廊桥遗梦》向我们描述了一段柏拉图式的经典爱情,再现了一段真挚的情感纠葛,是一部社会化和本地化思维很强的力作,《廊桥遗梦》之所以让人震惊,大概是它提出了爱情的本质问题之一——人们对于性爱的态度。 [点击阅读]
彗星来临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我决定亲自写《彗星来临》这个故事,充其量只是反映我自己的生活,以及与我关系密切的一两个人的生活。其主要目的不过是为了自娱。很久以前,当我还是一个贫苦的青年时,我就想写一本书。默默无闻地写点什么及梦想有一天成为一名作家常常是我从不幸中解放出来的一种方法。我怀着羡慕和交流情感的心情阅读于幸福之中,这样做仍可以使人得到休闲,获得机会,并且部分地实现那些本来没有希望实现的梦想。 [点击阅读]
彼得·卡门青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2
摘要:生命之初有神话。一如伟大的神曾经在印度人、希腊人和日耳曼人的心灵中进行创作并寻求表现那样,他如今又日复一日地在每个儿童的心灵中进行创作。那时候,我家乡的高山、湖泊、溪流都叫些什么名字,我还一无所知。但是,我看到了红日之下平湖似镜,碧绿的湖面交织着丝丝银光,环抱着湖泊的崇山峻岭层层迭迭,高远处的山缝间是白雪皑皑的凹口和细小的瀑布,山脚下是倾斜的、稀疏的草场, [点击阅读]
德伯家的苔丝
作者:佚名
章节:66 人气:2
摘要:五月下旬的一个傍晚,一位为编写新郡志而正在考察这一带居民谱系的牧师告诉约翰·德伯:他是该地古老的武士世家德伯氏的后裔。这一突如其来的消息,使这个贫穷的乡村小贩乐得手舞足蹈,他异想天开地要17岁的大女儿苔丝到附近一个有钱的德伯老太那里去认“本家”,幻想借此摆脱经济上的困境。 [点击阅读]
悲剧的诞生
作者:佚名
章节:66 人气:2
摘要:2004年3月尼采美学文选//尼采美学文选初版译序:尼采美学概要初版译序:尼采美学概要尼采(1844-1900)是德国著名哲学家、诗人。他在美学上的成就主要不在学理的探讨,而在以美学解决人生的根本问题,提倡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他的美学是一种广义美学,实际上是一种人生哲学。他自己曾谈到,传统的美学只是接受者的美学,而他要建立给予者即艺术家的美学。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