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丰饶之海 - 第二卷 奔马 第四十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12月28日又是个晴朗的日子。阿勋正踌躇着。第二天29日是皇太子殿下命名大典的日子。与其让这个喜庆日子清晨的报纸版面蒙上不吉的阴云,倒不如等以后,哪怕就在这个喜庆日子里,等大典完成,祝贺活动结束后再采取行动。考虑到上诉的可能性,再等下去是危险的。12月29日还是晴空万里。为了参加在皇城前举行的提灯游行,阿勋在学生服上又加了一件外套,便邀上佐和,提上祝贺的提灯出了家门。他同佐和在银座早早地吃着晚饭时,看到有轨电车饰成的彩车正经过银座大街,彩车上悬挂着用菊花装饰起来、写有“敬祝”字样的彩灯,司机自豪地挺起穿着镶有黄铜纽扣的蓝色制服的胸脯,从人群的缝隙中静静地向前移去。从数寄屋桥到皇城前,提灯游行的人群开始波浪似地涌动起来。每个人手里都提着的画有太阳旗的提灯,映照着护城壕,照亮了冬日傍晚的松树。皇城前的广场上,无数的提灯拂去了包皮裹着松树的黑暗,代之以摇曳不定的意外亮光。万岁的欢呼声此起彼伏,高呼万岁时举起的提灯的光亮,使得不断张合、蠕动着的嘴巴和喉结显得分外郁暗。人们的脸沉浸在暗影里,忽然却又映现在摇曳着的光亮之中。不大工夫,佐和就与阿勋走散了。佐和在人群中漫无目标地寻找了四个小时,最后回到靖献塾,报告了阿勋失踪的消息。阿勋返回银座,在菊一文字刀店买了一把短刀和一把相同白鞘的小刀,把小刀揣进学生服的内兜,把短刀放在了外套的内兜里。阿勋心里着急,便乘出租车前往新桥车站,恰好赶上了发往热海的列车。列车上很空。阿勋占据了四个人的座席,从衣袋里取出剪下的杂志残页,又重新读了起来。这是从佐和那里借来的新年号《讲谈俱乐部》杂志上剪下的一页。在这篇题为《政界、财界要人的年末年初》的花边报道中,有关藏原的部分是这么写的:藏原武介氏的年末年初过得非常简朴,甚至连高尔夫球也不打。每年最后一个办公日刚刚结束,他便一头扎进热海伊豆山稻村的别墅,亲手侍弄他引以为豪的柑橘园,并视这种生活为最大乐事。附近的橘山大多在年内采果,只有藏原家,在新年期间观赏过压弯枝头的果实后寸采摘下来。除了分送朋友外,其余的柑橘全都捐赠给免费治疗医院和孤儿院。这位被称之为财界罗马法皇的人所具有的朴素品质和高尚情操,由此可略见一斑。阿勋从热海车站乘上公共汽车,在伊豆山稻村下了车。这时已经10点多了,周围一片寂静,只能听见大海的声响。沿着公路虽然有一些村庄,但各家都已经关门闭户,不见一丝灯光。阿勋感到了海风的寒冷,便竖起了外套的衣领。通向海边的下坡道上,有一座大石门。门前有灯,阿勋立即看到了灯光下写有藏原名字的门牌。在宽广的前院对面,灯火通明的大宅子沉浸在静谧之中,四周围着长有树篱的低矮石墙。隔着马路是一片桑园。在那片桑园的尽头,一块写有“直接销售柑橘”字样的白铁皮招牌被绑在桑树上,在寒风中呜呜作响。阿勋听到了一阵响声,是从向大海迂回着蜿蜒而下的那个坡道上传来的,便藏在了那块白铁皮后面。往坡上走来的是个警察。警察慢慢走上坡来,在门前站了一会,撇下西洋军刀的声响,便顺着那条石墙边的小径走去了。阿勋从白铁皮招牌后走了出来,小心翼翼地横穿过坡道。在穿过坡道时,他看到在山坡下,没有月光的大海像是一条黑色的长带。阿勋轻而易举地攀上了石墙,但生长在石墙上的树篱之中却隐藏着带刺铁丝,勾破了外套的底摆。这家的庭院里,在梅、松、棕榈等庭园花木之间,到处种植着柑橘,一直浸润到了客厅附近,像是为供主人欣赏而种下的。黑暗中,阿勋嗅出了水果飘逸出的熟透了的馥郁芳香。巨大的棕榈树那干透了的枯叶,如同驱鸟器似的在海风中发出阵阵恫吓的呼哨。阿勋一步步地踏上了土地,脚下润泽的泥土仿佛含有肥料一般松软。阿勋一点点地挨近了泄出明晃晃灯光的一个房间。这个房间虽是日本式瓦屋顶,可窗子和墙壁却都是西洋式的。窗上挂着花边窗帘,把身体贴在墙壁上,踮起脚尖来便窥见了室内的一部分情景。墙壁的一部分修起了烟囱,像是西洋式的暖炉。阿勋看见了站在窗边的女人身后的鼓形带结。这带结往旁边一移,便露出了一张老人紧绷着的脸。这老人身材矮小,有些发胖,和服上套了件灰绿色的坎肩。这便肯定是藏原了。藏原和女人在相互说着什么。女人离开这里时,手上端着的盘子闪现出了光亮,似乎是来送茶水的。女人离去后,房间里就只剩下藏原一人了。藏原面向暖炉,好像把自己的身子埋在了安乐椅里。从窗外看过去,只能看见他那光秃秃的脑门像是在随着暖炉中的火焰而摇曳着。看起来,他是在一边啜着身旁的茶,一边读着书或是在冥想。阿勋探寻着入口处,从院里走上两三级石阶,发现了那里的房门。他把眼睛贴在泄出些许灯光来的门缝上。没有上锁,只搭着挂钩。阿勋从外套内兜里取出短刀,然后脱下外套,把它放在黑暗中松软的泥土上。他又在石阶下拔出短刀,扔掉了刀鞘。抽出的短刀发出惨然的光亮,竟像是短刀自身在发光。他轻手轻脚地登上石阶,把刀尖插入门缝里,挑起了挂钩。挂钩非常沉重,当终于把它挑开时,却发出了挂钟时针走动一般的声响。不应该再在这里窥视室内的动静了,因为藏原肯定已经听到了那个声响,因此阿勋猛地旋动门上的把手,推门闯了进去。藏原背对着暖炉站起身来,却没有叫喊,紧绷着的脸上像是蒙上了一层薄冰。“你是什么人?来干什么?”藏原用沙哑、无力的声音问道。“让你为在伊势神宫所犯下的不敬之罪遭受神罚!”阿勋说。从高低适中的朗朗语调中,阿勋对自己的沉着有了自信。“什么?”藏原的脸上现出了诚实而又迷茫的表情。在这转瞬间,通过他那生动的表情可以清楚看出,他正在记忆中努力搜寻着,却又实在想不出任何东西来。与此同时,内心里一种不祥的、孤独的恐怖,使得他用看着疯子一样的眼神盯着阿勋。或许是要避开背后的火焰,藏原把后背往暖炉旁的墙壁稍稍挪动了一下,可这个动作却促使阿勋立即采取了行动。就像佐和曾经教过的那样,阿勋猫一般弓起后背,右肘紧紧贴靠肋腹,左手为不使刀刃上翻而按住紧握短刀刀柄的右手手腕,用整个身体向藏原的身体撞去。首先感到的,与其说是刀刃刺人对方身体的感觉,倒不如说在一股反作用力的推动下,刀柄猛烈撞击在自己肚子上的感觉。阿勋觉得这还不够,便按住对方的肩头,想要刺得更深一些。然而让他惊讶不已的是,要抓住的肩头却比想像的位置要低得多。而且,按住的肉也丝毫没有了肥肉所特有的柔和,却像木板一般僵硬。映现在他眼中的,并不是痛苦的脸,而是一张松弛下来的脸。眼睛睁得很大,嘴巴不检点地张着,滑落了的上侧假牙也突了出来。阿勋想拔刀,却又拔不出来,不由得感到焦虑。对方的体重全都压在了刀上,藏原的身体以刀刃为中心,雪崩似地垮了下来。终于,阿勋用左手按住对方肩头,再抬起右膝顶住对方的大腿,把刀拔了出来。鲜血喷射到阿勋的膝盖上。像是要沿着喷溅的方向去追赶鲜血似的,藏原向前方倒了下来。阿勋回过身来刚要离开房间时,通向走廊的房门打开了,迎头撞上了刚才的女人。女人发出了惊叫声。阿勋立即掉转方向,从进来的那扇房门跑向院子里,眼前却全是受惊吓的女人翻着白眼角的残影。阿勋不顾一切地穿过庭院,往大海方向跑了下去。在身背后,宅邸内一片嘈杂,喊声四起。阿勋感觉到,那嘈杂声和光亮都在向自己这边追来。阿勋一边奔跑,一边摸着学生服内兜里的小刀,却又觉得还是手里握着的短刀更为可靠,便握着短刀继续奔跑。呼吸急促,膝头发软。阿勋这才深切地知道,一年的狱中生活,已使自己的腿脚虚弱到何等程度。柑橘树一般都栽种在面向大海的梯田里,可藏原家的橘田却好像摆放偶人的架台,把一株株的橘树分别栽种在划出来的一个个土台上,再用石墙加固这无数的土台。这些土台各自以微妙的角度承受着阳光,却又都参差不齐地向大海方向倾斜。橘树平均八九尺高,树根都用稻秸深深地覆盖起来,树枝在接近根部的地方向四面八方伸展开来。阿勋在黑暗里从一块橘田奔到另一块橘田,可无论跑到哪里,却都有压弯了枝头的柑橘遮挡着去路。阿勋竟像是迷了路,努力寻找着方位。大海好像就在附近,却怎么也赶不到那里。当他终于跑出橘林后,视野一下子开阔起来了。再往前去,便只有大海和天空了。紧挨着断崖的石阶,一直蜿蜒到了橘田尽头用树枝编成的篱门外。阿勋扯下一个柑橘,这时才发现手中早已不见了短刀。大概是跑过来的途中,不断用手抓住树枝,使脸部避免撞上下部树枝时丢掉的。树枝编成的篱门很快就打开了。从这里看去,冲打着岩石的波浪,正在石阶下溅起阵阵白色的飞沫。阿勋这才注意到了潮水的轰响。橘田外不知是否还是藏原家的地界。在那里,古树覆盖着崖头,一条小径从树丛间穿过。阿勋跑得已经疲倦了,但仍然拐人那条小径,不顾枝叶刮蹭面颊,继续往前奔跑着,脚上缠绕着蔓草。很快,崖头上出现了一个像是挖出来的洞穴一般的处所。仔细看去,原来是一块布满青苔、遭到侵蚀的岩石。巨大的常绿树的枝叶从上下弯曲的顶端低低垂挂下来,遮掩住了那个凹进去的洞口。纤细的瀑布水流,从长满了羊齿草的岩石表面上蜿蜒而下,穿过草丛注入大海。阿勋在那里藏住身子,平息着心脏剧烈的跳动。耳边只有潮水的喧嚣和海风的呼啸。由于喉头干渴,便胡乱剥开柑橘的果皮,把橘子整个塞进了口里。阿勋感到一股血腥,那是粘附在柑橘表皮上正要凝结的血块。不过,血腥味并没有破坏果汁滋润着嗓子的美味。透过枯草、枯干了的草芒、垂挂在眼前的长绿树的枝叶以及蔓草,看到的便是黑夜中的大海了。没有月亮,但在天空微光的反映下,海面现出了黑色的光亮。阿勋正坐在潮湿的泥土地上,脱下学生服上衣,从内兜里取出了白鞘小刀。小刀确实还在,这使得阿勋的全身感到一阵安逸,如同放下了一块石头一般。学生服上衣里还穿着毛衫和贴身汗衫,但在寒冷的海风下,刚一脱下上衣就浑身颤抖起来。“很久以后才会日出,不能再等下去了。没有初升的太阳,没有劲松的树荫,没有闪耀着光亮的大海。”阿勋在想。脱去所有衬衣半裸着身体后,反而感到亢奋起来,寒意也消失了。解开裤子,露出了腹部。当阿勋拔出小刀时,橘田那边传来了杂乱的脚步声和喊叫声。“是海上,一定是乘船逃走了!”阿勋听到一个尖细的声音在喊叫着。阿勋深深地呼吸着,用左手抚摩着肚皮,然后闭上眼睛,把右手小刀的刀刃压在那里,再用左手的指尖定好位置,右腕用力刺了进去。就在刀刃猛然刺入腹部的瞬间,一轮红日在眼睑背面粲然升了上来。(完)
或许您还会喜欢:
爱的成人式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虽然我不知道望月那天原来打算邀请的第四个人是谁,不过我恐怕得感谢那家伙一辈子。托了这家伙临时爽约的福,我才得以与她邂逅。电话打过来时已经过了下午五点,望月随便寒暄了两句便直奔主题。“抱歉突然给你打电话,其实呢,今天晚上有一个酒会,有一个人突然来不了了。你今天……有空吗?有什么安排吗?”“不,没什么。 [点击阅读]
爱者之贻
作者:佚名
章节:6 人气:0
摘要:石真译1沙杰汗①,你宁愿听任皇权消失,却希望使一滴爱的泪珠②永存。岁月无情,它毫不怜悯人的心灵,它嘲笑心灵因不肯忘却而徒劳挣扎。沙杰汗,你用美诱惑它,使它着迷而被俘,你给无形的死神戴上了永不凋谢的形象的王冠。静夜无声,你在情人耳边倾诉的悄悄私语已经镌刻在永恒沉默的白石上。 [点击阅读]
物种起源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0
摘要:有关物种起源的见解的发展史略关于物种起源的见解的发展情况,我将在这里进行扼要叙述。直到最近,大多数博物学者仍然相信物种(species)是不变的产物,并且是分别创造出来的。许多作者巧妙地支持了这一观点。另一方面,有些少数博物学者已相信物种经历着变异,而且相信现存生物类型都是既往生存类型所真正传下来的后裔。 [点击阅读]
犯罪团伙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0
摘要:托马斯·贝雷斯福德夫人在长沙发上挪动了一下身子,百无聊赖地朝窗外看去。窗外视野并不深远,被街对面的一小排房子所遮挡。贝雷斯福德夫人长叹一口气,继而又哈欠连天。“我真希望,”她说道,“出点什么事。”她丈夫抬头瞪了她一眼。塔彭丝又叹了一口气,迷茫地闭上了眼睛。“汤米和塔彭丝还是结了婚,”她诵诗般地说道,“婚后还能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六年之后,他们竞能仍然和睦相处。这简直让人不可思议。 [点击阅读]
狐狸那时已是猎人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0
摘要:苹果蠹蛾的道路没关系,没关系,我对我说,没关系。——维涅狄克特埃洛费耶夫苹果蠹蛾的道路一只蚂蚁在抬一只死苍蝇。它不看路,将苍蝇掉了个过儿,然后爬了回去。苍蝇比蚂蚁的个头儿要大三倍。阿迪娜抽回胳膊肘儿,她不想封住苍蝇的路。阿迪娜的膝盖旁有一块沥青在闪亮,它在阳光下沸腾了。她用手沾了一下。手的后面顿时拉出一根沥青丝,在空气中变硬,折断。这只蚂蚁有一个大头针的头,太阳在里面根本没有地方燃烧。它在灼。 [点击阅读]
猫与鼠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君特-格拉斯在完成了第一部叙事性长篇小说《铁皮鼓》之后,我想写一本较为短小的书,即一部中篇小说。我之所以有意识地选择一种受到严格限制的体裁,是为了在接下去的一本书即长篇小说《狗年月》中重新遵循一项详尽的史诗般的计划。我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长大的,根据自己的认识,我在《猫与鼠》里叙述了学校与军队之间的对立,意识形态和荒谬的英雄崇拜对学生的毒化。 [点击阅读]
玩偶世家
作者:佚名
章节:5 人气:0
摘要:本剧作者亨利克·易卜生(1928-1906),是挪威人民引以自豪的戏剧大师、欧洲近代戏剧新纪元的开创者,他在戏剧史上享有同莎士比亚和莫里哀一样不朽的声誉。从二十年代起,我国读者就熟知这个伟大的名字;当时在我国的反封建斗争和争取妇女解放的斗争中,他的一些名著曾经起过不少的促进作用。易卜生出生于挪威海滨一个小城斯基恩。 [点击阅读]
环游黑海历险记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0
摘要:范-密泰恩和他的仆人布吕诺在散步、观望和聊天,对正在发生的事情一无所知。君士坦丁堡的托普哈内广场一向因人群的来往和喧哗而热闹啡凡,但在8月16日那一天的晚上6点钟,却静悄悄地毫无生气,几乎是一片荒凉。从通向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港口高处看下去,仍能发现它迷人的景色,但里面却没有什么人。勉强有一些外国人匆匆而过,走上狭窄、肮脏、泥泞、有黄狗挡道的通向佩拉郊区的小街。 [点击阅读]
玻璃球游戏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0
摘要:引言——试释玻璃球游戏及其历史一般而言,对于浅薄者来说,对不存在的事物也许较之于具体事物容易叙述,因为他可以不负责任地付诸语言,然而,对于虔诚而严谨的历史学家来说,情况恰恰相反。但是,向人们叙述某些既无法证实其存在,又无法推测其未来的事物,尽管难如登天,但却更为必要。虔诚而严谨的人们在一定程度上把它们作为业已存在的事物予以探讨,这恰恰使他们向着存在的和有可能新诞生的事物走近了一步。 [点击阅读]
瓦尔登湖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0
摘要:这本书的思想是崇尚简朴生活,热爱大自然的风光,内容丰厚,意义深远,语言生动,意境深邃,就像是个智慧的老人,闪现哲理灵光,又有高山流水那样的境界。书中记录了作者隐居瓦尔登湖畔,与大自然水-乳-交融、在田园生活中感知自然重塑自我的奇异历程。读本书,能引领人进入一个澄明、恬美、素雅的世界。亨利·戴维·梭罗(1817-1862),美国超验主义作家。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