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冬天里的春天 - 第二章 第八节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第二章 第八节
  在于而龙漫长的生命途程中,像舢板一样,不止一次地驶进过浓密的迷雾里。
  他的一生,似乎和迷雾有着难解难分的因缘,他的许多记忆,尤其是辛酸的、苦涩的、悲痛的回忆,总是笼罩着迷迷蒙蒙的雾。
  蟒河上,除了雾还是雾,只有咿呀的桨声,和船在逆流行驶时的阻力,使人知道雾里面,还有一个真实的世界。而去年,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关键的年头,一九七六年,从年初的泪水开始,到四月广场上的血,他确实认为那弥漫的混浊大雾,大概永远消散不了。
  也许果真应了王纬宇的话,三千年为一劫,而一劫不复了吧?
  没有什么可以讳言的,绝望过,于而龙承认自己快到完全绝望的程度,濒于边缘了。倘若真到了没有一丝希望的地步,他也会走楼下那位高级知识分子曾经想走的路;但他总还是坚信三十年以前,在漆黑的仓屋里,那位启蒙老师的教诲:“只要认准了走共产党这条路,就得打算吃天大的苦,受天大的罪……”
  赵亮的话永远响在他的耳边,所以在最阴沉多雾的日子里,也总是这样砥砺着自己。
  ……果然,他和芦花经受了陈庄长街上那番严酷的折磨以后,并没有退却,也没有趴下,而是像蜕皮似的——主要在精神世界上,变得硬朗、坚强起来。
  他们在游完街,逐出了区公所,被好心的乡亲带回三王庄后不久,赵亮背着他那薄薄的铺盖卷来了。(这个铺盖卷,还是从江西背出来的,一直背到他在石湖牺牲为止,至今,于而龙还记得住铺盖卷里,那靛蓝染的粗布褂,青麻纳的土布鞋,现在,也该化成泥土了吧?)
  那是一个浓雾弥漫的夜晚,他来了,推开了他们那个草棚,亲切地问:“有人在家吗?”
  芦花听到那外乡口音,顾不得伤痛,挣扎起点上油灯迎他进来,然后又跌跌撞撞去把在人家寄宿的于二龙喊回,这时才发现赵亮浑身上下,衣衫狼狈,显然是凶恶地搏斗来着。
  “哦!从区公所牢房里打出来的?”
  “出来倒没费难,半路上,跟一个可怜虫干一架,差点没要了我的命!”他大口地喝着芦花舀给他的一瓢瓢水。
  “碰上劫道的啦!”
  “嗯!他力气真大,像头牛似的闷声闷气,到底没扭得过他,把上级发给我的五块银元给夺走了。”
  “伤着筋骨了吧?”芦花关注地问。
  “我也不能轻饶了他的,够他喝一壶的。”他咕嘟咕嘟喝足以后:“好了,不去管他,想不到我会从黑仓屋里跑出来吧?”
  “老赵大哥,带我们走吧!”
  他似乎忘记了他的诺言:“哪儿去?”
  “就是你说的共产党的地界,没有大先生、二先生的那个苏区,能杀他们头,砍他们脑袋的那个地方。”
  赵亮乐了,拳头打在膝盖上:“对,咱们就在石湖干,把它变成共产党的世界嘛!”
  “谁们?”芦花弄得不懂起来。
  “就是我,你,还有他!”他指着惶惑不解的于二龙,然后他建议:“吹了灯,省点油,你们听我来讲一讲,什么是共产党吧!”
  也许,那是他们的第一次党课吧!
  夜是那样的漆黑,雾是那样的沉重,然而真理的光芒却像烛炬一样,点亮了他们的心。这时,他们才明白,这世界原本不应该这样污七八糟的,别看魑魅魍魉那样横行无忌,那终究是一时搅浑了的水,会澄净下来的,生活不会永远绝望下去。
  于而龙不由得回想起那漫长的十年……
  就在那一堂启蒙课快要结束,天色即将破晓的时刻,只听得急促的脚步声朝村边银杏树下的草棚走来。这儿本是个乱葬岗,人迹罕至的荒僻所在,于是,这三个人都在黑暗里竖起耳朵静听。
  “是朝这儿走过来的。”芦花悄声地说:“你们先避一避!”
  于二龙把赵亮引出去,让他闪在银杏树旁的柴草垛边,然后回到屋里,想不到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在刚点着还没亮的油灯火亮里。他认出来了,扑了过去:“哥——”
  “二龙!”哗哗的泪水,从那老实人的眼里,泉也似的涌了出来。
  芦花高兴得难以抑制住嘴角的笑意,张罗着要给他做些什么吃。自从冰上那场噩梦似的灾难开始,一连串不幸的波折,现在总算团圆了,怎能不感到欢欣呢?
  她立刻想起了屋外的赵亮,向于二龙使了个眼色,该把他请回来啦!
  于大龙不叫他走:“别张罗啦,芦花,还是赶紧收拾收拾,趁天亮前出庄,迟了就不赶趟了!”
  这番话说得于二龙和芦花都怔住了,因为他一向优柔寡断,不多说话,大主意都是听别人的,怎么坐了牢,倒变了个样?
  “麻皮阿六手下的人进了陈庄,区公所的臭鱼烂虾都吓跑了,我们也逃出来了,一个土匪头目说,谁要上山入伙,跟他走,天亮,他在山神庙等着。”
  “什么?当土匪去?”
  “还有别的活路吗?我就是回来叫你们一块投奔麻皮阿六的。”
  芦花望着二龙,二龙瞧着芦花,那倒曾经是他们早先想过的念头呵!但是,经过赵亮给他们讲清了什么是共产党,什么是共产主义以后,投奔麻皮阿六,当土匪去,已经不再具有什么诱惑力了。
  扯过一条板凳,芦花按他坐下:“别急,你听我说——”
  于大龙错会了芦花的意思:“你不想去也罢,二龙,你快收拾吧!”
  “二龙也不能去,哥!”
  “你们怎么回事?”大龙盯着他兄弟,希望他能作出一个明白的解释。
  芦花又恢复她那当家做主的口吻:“不光我和二龙不去,你啊也回来,另找出路。”她说这话时,是多么有信心啊!
  于大龙悲忿地:“怎么,再让高门楼抓起来?”说罢转身欲走。
  “哥!”芦花拉住了他,发现他走路有点一瘸一拐,好像受了伤似的,便问:“你怎么啦?”
  “干了一架,告诉你们吧,我已经抢人啦!”
  “哥!”芦花急了:“你怎么能走那条路?”
  “好吧,你们不走那条道,有你们的打算,我不勉强,好,我走啦!”
  于二龙看出他哥误解了。那是他最害怕的那种误解,连忙说:“哥,你想到哪里去了。我们有什么打算?”
  他听也不听地调头外出,忽然想起什么,又一颠一簸地走回来,从裤腰里摸出五块亮晶晶的银元,哐的一声扔在桌上:“给你们留着花吧!”
  哦,立刻明白了怎么回事,原来是他打劫了赵亮的钱。这时,那个共产党员不请自来地走进屋,热诚地向于大龙招呼:“不打不相识,咱们再见个面吧!”
  谁?于大龙往后一跳,倚住门,准备随时撤退,当他认出正是那个踢肿他腿的南蛮子,火从心底升起,抽出门杠,像饿虎扑食地跳了过来,恨不能生吞了他。
  于二龙连忙搪住他哥的手:“慢着,哥!”
  赵亮估计会碰上这不愉快的场面,镇静但是热忱地一笑,并不畏缩和闪避,充满谅解心情看着。
  芦花叫于二龙松手,厉害地责问着:“你冲他举门杠,你不害羞吗?”
  “他是谁?”于大龙板起脸喝问。
  “是好人,是亲人,是嫡嫡亲亲的一家人。”
  “哥——”于二龙向他解释:“你先住手,听我讲……”
  大龙哪里还有耐性听下去,因为晨曦透过浓雾映白了窗纸,他难以掩饰心头的失望,和被丢弃在家庭之外的怨愤,扔下门杠,扭头冲出门去,很快消逝在茫茫大雾里。
  他们谁也不敢叫喊,因为怕惊动高门楼,赵亮和于大龙一样,都是在逃的罪犯呵!
  世界是多么大呵!但容不下几个真正的人,呵!那阴惨惨的、多雾的昨天啊!
  这五块珍贵的银洋,芦花一直在身边珍藏着,度过了多少急风暴雨的岁月,经历了多少艰险曲折的路程,甚至在最饥饿的情况下,也不曾舍得为她自己动用,一直用块蓝花布包皮着,因为五块银元联系着两位牺牲的同志,于大龙和政委赵亮。
  于而龙记得芦花识字以后,在每块银元上都刻上一个字,凑起来正是他们俩的名字,作为永远的纪念,还说等他们的女儿长大了,给她在出嫁时压箱底呢!现在,无论于而龙怎样设想,怎样猜测,也设想不出究竟是个何等重要,何等紧迫的情况,才拿出五块银元当做船钱。而且在沙洲上枪响以后,发现了她,在最后停止呼吸以前,她完全来得及讲出来的,但那阴险恶毒的最后一枪,再没有那么准地击中了喉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露出她是有许多话要讲的,但一句话也讲不出来,直到闭上眼睛以后,她才坦然地安静下来,脸上出现了往常她固有的,充满信心的微笑。
  三十年的不解之谜啊!
  远处,舢板的前方,传来了报晓的鸡啼,于而龙知道,三河镇快要到了。马上,那场恶战的回忆,扣住了他的心弦。
  经过政委阳明在船舱里那番谆谆教诲,于而龙决计不去攻打县城,而是要把驻防在县城的鬼子队长大久保诱引出城来敲他一下。
  人越打越狡猾,仗越打越聪明。
  他们埋伏在陈庄和三河镇之间的蟒河河堤上,和现在一样,夜是深的,雾是浓的,惟一不同的是季节变化。那时是初冬,战士们的棉衣还没有着落,不多会儿,寒雾浸润到骨头缝里,冷得直打哆嗦。
  王纬宇在陈庄早打响了,但城里仍旧毫无动静,冷风凄凄,他们埋伏下的二十多个人——仅仅一个狙击排,由于而龙率领着——早等着不耐烦了:“怎么回事?大久保看《三国演义》入迷啦?”
  于而龙保持沉默,他知道,陈庄炮楼此时正在电话里,向大久保紧张地求援。他曾向王纬宇交待,一定要打得狠些,打他个措手不及,等到狙击排枪响以后才掐电话线。
  王纬宇那时真是条汉子,屁股上挎着驳壳枪,腰里掖着美式转轮手枪,和七八枚手榴弹,他说:“放心吧!我会把他们敲得魂灵出窍的。”
  而大久保却不是鲁莽的军人,他大概估计得出,于而龙会在三河镇的镇上埋伏,因为那里河道狭窄,而且房屋是绝妙的工事。但老练的帝国军人却揣摸不到于而龙牌下押的什么注,是围点打援,目标朝着他?还是狙击着他,拔除陈庄炮楼?
  大久保有点汉学基础,尤其喜欢看《三国演义》,不是那种只知杀杀杀的法西斯,当然也不是绝对不杀,有时还搞搞攻心战。
  有一回,他给于而龙写了封亲笔信,那一笔汉字,比于而龙写得漂亮,内容却是些陈词滥调,什么你我都是军人,军人以服从为天职,各保其主,还要求和于而龙签署一份君子协定:湖西他不来扫荡,湖东也不要去骚扰他。最根本的一条,要把芦花从湖东撤回,因为那个女指导员的枪法,成了伪军的丧门星,他们甚至以挨芦花枪子来赌咒发誓。于而龙懒得去理他,可来过几回信,他上了脸,干脆要求派代表会晤,还约好了时间地点,联络办法。于而龙让传话人转告他:“你去告诉大久保,我只有一个回答:‘狗屁少放’,就照原话对他讲,湖西湖东都是中国的地方,我愿意到哪就到哪!”
  据说大久保听到四字真言以后,倒抽一口冷气,摇头叹息:“于而龙的礼貌,大大的没有——”

  “你应该懂得最起码的礼貌,明白吗?这是一种需要。为人处世,礼貌总得讲一点,绅士风度嘛,干吗搞得半点水平都没有,老同志嘛,人至察则无徒,不糊涂不做阿家翁,要体现出一点传帮带的肚量。”王纬宇摇晃着硕伟的身躯,侃侃而谈,指责他最起码的交情都不讲。
  “你是有所指?”
  “当然,该让若萍给你带点泻盐回来,好好泻泻火!”
  王纬宇那时在老徐的推荐下,兼管了部里面属于上层建筑方面的事情,工厂里已不大见到那辆上海车了。
  “老于,你太不够朋友。”他还在唠叨不休。
  于而龙早知他的来意,但是却说:“我还不大明白,横竖办公室只有小狄,我的旧班底,你直截了当也无妨。”那个已经有个娃娃的妈妈,仍是那小巧玲珑的样子,似乎她有着青春永驻的灵丹妙药,笑笑,站起来要走。
  “不碍事,小狄,你给评论评论,这位你的老上级,是不是比过去心胸狭窄,变得小肚鸡肠?”
  小狄粲然一笑:“要看从哪一方面讲了。”
  “你看,人家多么宽宏大量,虚怀若谷,把他从干校请回来,决心谅解他,把厂里的生产大权交给他,小将们不是表现出一种高尚的革命风格吗?”
  “大势所趋,不得不这样,总是要有人收拾残局的。”瓷娃娃似的小狄倚仗和王纬宇熟悉,不在乎地说:“也许王主任不大喜欢听这种话的。”
  王纬宇对于而龙说:“可你好,上任才几天,心血来潮,在白金坩埚上做什么文章。”
  于而龙想:你去看一看后门守卫室里那根木桩吧!
  “老兄,我再一次提醒你,千万不要别出心裁,干扰大方向,难道你看不出来,夏岚他们那个写作班子的文章,和那些讲整顿的中央文件,在精神上有什么差别吗?不要糊里糊涂地再犯错误,栽跟头!”
  “照你意思,不应该追回白金坩埚?”
  “现在是芝麻与西瓜的关系。”
  小狄插嘴:“西瓜抱不住,捡芝麻也可以。”
  “我看你又该去职工食堂卖饭票了!”王纬宇笑着说。
  “王主任,你不要以为我多么羡慕眼前的工作。”
  “那不是你的老上级,点名要的台柱吗?”他讥刺地说。
  她毫不在乎地回答:“确实如此,要不然我还不来呢!别人愿意怎样想,随便。过去,把我说得那样不要脸的时候,我都无所谓,现在——”
  于而龙心想:“跟他说那些干吗,傻孩子”别过脸冲着王纬宇说:“那么,白金坩埚应该留着炖小鸡吃?”
  “实验场就丢掉了几个白金坩埚么?”
  “只剩下失去了灵魂的躯壳。”
  “坩埚,不过是牛身上一根毛而已,老于,你很懂得资产阶级的新闻学,制造出一个哗众取宠的题目,煽动舆论,夏岚对你的分析,半点不错。”
  “哦,那可是个行家里手。”
  “不过,你放心好了,既然你挑战——”
  “谢谢你的提醒,我不那么神经脆弱!”于而龙要不是打游击,还不回来呢!
  “我给你戳穿吧,老兄,无非白金坩埚在康‘司令’手里,他是高歌的一个小兄弟!”
  于而龙狡狯地一笑:“正因为他是高歌的左膀右臂,所以起个带头作用不更好?”这句话使得在生产指挥组来回踱步的王纬宇停下了脚,惊奇地打量着旧日的游击队长,分明是要掀起一场论争的意思。那副吃惊的眼神,就好像在拳击场上,一个已经被打倒在地的对手,在裁判数到九的时候,突然苏醒过来,并且挣扎着站了起来。
  妈的,让你逃脱电工室那一关,实在是绝顶的错误。王纬宇想着,脸色黑沉了下来。
  于而龙从来不想不宣而战——这一回到石湖来是惟一的例外——“告诉你,老王,我并不是要做官才回厂的。讲得明白些,是为实验场,为动力科学,才坐在这里。我是共产党员,我是中国人,我要工作,要战斗。”
  “你知道同谁在战斗么?”他又恢复常态:“那小康背后仅有一个高歌吗?高歌背后又有哪些人物,他能见得着的那些头头脑脑,你未必能见到呢!”
  “给我护官符吗?既然要干,就不怕捅马蜂窝!”
  “冷静一点,老兄。这些人的出现,是时代的需要,你干吗逆潮流而动。他们不是成事之辈,这一点,我赞同小农他爸的观点。但是没有痞子就不会有暴烈的革命行动,这都是上了书的,只有这股盲动的破坏力,是可以依靠他们去冲破一切束缚的主力。所以杀死一些人,毁坏一些东西,是正常现象。比咱们位置高得多的人物,都纵容,包皮庇,甚至欣赏,鼓励,你干吗非做挡箭牌?”
  “小狄,听听,这样的混账逻辑!”
  “那是最最现实的现实主义,老朋友,不见外,才这样谈的。”
  他走到门口,好像才想起来:“你告诉一声莲莲,让她做好精神准备,那篇评论文章最近要见报,小心着吧!”
  他走了。
  但是,大久保来了。
  汽艇声已经由远方传来了,那突突突的轮机声在平原水网地带,在漆黑多雾的夜晚,就显得更清晰可闻了。
  侦察员找到了他们,兴奋地报告:“参谋长——”那时王纬宇还没升副队长“——攻进了陈庄。”
  果然,陈庄方向的枪声稀疏一些,侦察员告诉他,王纬宇真够有种的,直摸到炮楼底下,才端起轻机枪冲上去,嗷嗷地用官话喊着这个连从这儿上,那个连从那儿打,吓得伪军连裤子都来不及穿,直以为主力部队打过来了呢!
  “芦花呢?”
  “她正带着几个乡的民兵朝三河镇运动。”
  于而龙的计划是给大久保布置一个口袋,袋底就是陈庄,吸引狡猾的敌人往里钻。他们狙击排的任务,在陈庄三河之间这段堤上,牵制住敌人,消耗时间,以便芦花,和从陈庄撤出战斗的王纬宇赶到三河镇,在蟒河最狭窄的地段,把口袋系牢。
  当然,大久保未必是个傻瓜,好戏就这样开场了。
  汽艇终于在浓雾里出现个影子,该死的雾啊!等到看清楚,敌人已经靠得过近了。
  “打!”于而龙喊了一声,堤上一片火光。
  鬼子显然早有精神准备,汽艇停1,组织力量还击,倚仗着优势火力和防弹钢板,丝毫不想冲过去,或往回跑。于而龙笑了:“正好,就要你大久保听从我的指挥!”
  “啊!阳明同志!”他摸出一支“白金龙”,点着了,叼在嘴上,在战斗中,他允许自己有一点奢侈,同时在心里说:“你再来看看在船舱里直冒汗的那个角色吧!”于而龙觉得自己要聪明一点了,大概只要是凡人,总免不了凡俗的感情,他暗自庆幸,老滑头大久保也有上圈套的时候,哈哈,他在心里偷偷笑着。
  不多一会儿,接着又出现了一条汽艇,速度要开得慢些,于而龙招呼大家,趁那条汽艇还没靠近,先搞掉眼前这条,它已经失去战斗力了。爆破组冲下堤去,他率领大部力量转回头扑向新来到的敌人。再比不上打顺利的仗更得心应手的了,战士兴奋,求战心切,指挥员痛快,一呼百应,而且彼此默契,心领神会,相互配合得也好;不像吃败仗时那分泄气,埋怨,被动。一支缺乏武器弹药的小股部队,能牵制住强大的敌人,是并不容易的呀!
  突然,一梭子弹,从他们身边呼啸着扫过去。糟糕,怎么身后有了敌人?什么时候摸过来的?于而龙立刻招呼弟兄们卧倒,脑子里闪过一个念头:“中了埋伏?”
  汽艇原来是大久保安排的诱饵,没想到,就在数米开外,有人在对话:
  “多少人?”
  “十八。”
  “数准了?”
  “他们从我脸面前跑过去的。”
  “没错?”
  “谎报军情,长官把我毙了。”
  “认出于而龙没有?”
  “看不清楚。”
  “废物!听着,皇军有话,抓活的。”
  他数得半点不差,是十八个人,那几个是爆破组,正在堤下活动,因为雾大,不曾被他发现。要他有一挺机枪,天哪,保险每个人都会穿上几个窟窿。很清楚,于而龙给大久保准备了一个口袋;可是,在口袋里面,大久保又回敬他一个小口袋,战争就是这样千变万化,生活永远要比书本丰富多彩。
  “皇军说了,于而龙准在这儿,抓活的,谁抓到他,三千——”
  “于而龙的子弹不多啦!”
  “围上来呀,他们跑不脱啦!”这时候,仿佛有无数人的脚步声,枪托碰击声,拔刺刀声,朝他们逼紧过来。
  于而龙没料到蛇没捉住,反倒被它缠了个结实,敌人从四面八方包皮抄,准备来个连锅端。
  大久保料到会有人堵击,而且他敢保证,准是于而龙有胆量硬碰硬。但是,他起初对于而龙竟不利用三河镇那样好的地形地物,有点惶惑,使他不免有点犹豫。后来,他掌握于而龙一个致命弱点,估计他很可能不愿意使三河镇的老百姓受到损失,才把战场移到当不当,正不正的半路上吧?(“军人的不是啊!”有经验的帝国军人,嘲笑渔民出身的游击队长。)现在,大久保改变了主意,捉住于而龙比去解陈庄之围更为重要,他采用草船借箭的计策,用一艘汽艇消耗尽游击队的弹药,然后包皮围活捉。因为他知道于而龙的特点,来得快,去得也快,急风行云,从不恋战,说撤就撤的,所以他采取人海战术,水泄不通地围了上来。
  天还没有亮,于而龙趴在堤上,心里琢磨,下一步应该怎么办?
  于而龙走出生产指挥组,钻进那辆浅茶色的轿车,这个喜怒不形于色的人关照司机:“开到专家小招待所去!”
  小狄听得清清楚楚,而且也知道那是个什么场合。但是现在,她明白,说什么也晚了,多年给于而龙做秘书的经验,了解他只要迈出步去,就不会收回来。她望着这个她尊敬的父辈的老人,心痛地想:你这是何苦来呢?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地吞掉你,可你一个人扳不动那座大山,这种中世纪的黑暗,只靠你一根火柴的光亮,是无济于事的。等着吧,不是暴风,就是急雨……
  这时,厂里的高音喇叭广播政工办的一项通知,下午全厂停产,开展革命歌曲演唱活动,随着,整个王爷坟上空,飘扬着震得人耳膜都发麻的歌声。
  原来,坚持文明生产的于而龙,在厂区种了许多树木,成林以后,招来许许多多的喜鹊在枝头噪闹。现在,那些鸟类都被高音喇叭撵走了,而代之以一片“就是好,就是好”,似乎是强词夺理,似乎是赌气的歌声。于而龙收拾好他的提包皮,对小狄说:“马克思曾经说过,生产是人类自身存在和整个社会发展的首要条件。现在,看来这位祖师爷的话值得商讨,人类是可以靠精神这股仙气活下去的,不信,就让他来厂里看看这些停产唱歌的人吧!哦,吵得我都头疼了,下午我不来了,有事给我打电话吧!”
  他回到家,屋里只有“啦啦啦”地唱着《哈巴涅拉》的舞蹈演员。
  “柳娟(那时还不算亲近)今天晚上有演出?”
  “不,那伟大的样板,颠来倒去,观众都看腻了。今天是全日政治学习,我头疼,请了假。”

  喝,于而龙暗笑,她也头疼。“菱菱呢?”
  “关在屋里壁橱里冲胶卷呢!”
  看起来,女朋友比他那啃不动的高能物理重要,大热天,竟有工夫和耐性,钻到壁橱里去冲胶卷,爱情的力量会使人不顾一切。
  于而龙不禁想,像自己这样不顾一切,简直是破釜沉舟地跟那些痞子干,也就是同那些支持痞子的家伙们干,究竟为了什么?难道也是一种爱情的力量么?
  确实,他太爱这个在王爷坟沼泽地里兴建起来的宏伟的工厂了。
  他记得,有一次大规模的协同作战实习结束以后,在参与演习的各种兵器鉴定会上,一位他不熟悉的指挥员把发生事故的原因推诿到他们工厂的产品质量问题上,于而龙火冒三丈,蹦了起来。
  一位元帅笑着止住了他:“冷静点嘛!于而龙!”
  “这攸关我们工厂的信誉!”
  他当场和那位不认输的指挥员对产品作了超负荷试验,在那狭窄的座舱里,翻来滚去,一直到整个机械的动力部分都烧红了,警报显示器发出危险信号,于而龙看出那位没有实战经验的指挥员,大汗淋漓,面如土色,好像马上就会爆炸似的吓得发抖,这时,以生命去爱自己工厂的于而龙才关了1。
  是的,他是不能让这个厂只生产打火机、生产台灯、生产沙发腿才回来的。爱情,使得他毫不考虑后果,只要他在这个阵地一天,就决不后撤。
  柳娟在轻曼多情地唱着:“你不爱我,我倒要爱你……”难道不是这样么?要不是有那么多热爱党、热爱国家的真正的布尔什维克和志士仁人,这个有着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的伟大祖国不就该沉沦了么?
  《哈巴涅拉》的歌声在屋里回荡,看来,跟于而龙一样,并不真的头疼。那位生产指挥组的负责人又在写字台前,摊开新到的外文期刊,翻到小狄作了记录,认为他有必要一读的地方,就着本《英汉大辞典》看起来。
  有人在敲门。
  他听见了,便喊:“柳娟,看谁来啦?”
  柳娟从那时起,就一点不见外地,把自己看做是这家成员了,尽管全家都不承认,尤其是那位画家姐姐。一嫌她爱美,讲究穿戴,二嫌她嘴馋,零食不断,三嫌她浅薄,狗屁不懂。于莲下定决心,非要搅黄他俩的关系不可。但柳娟进进出出,硬把这个家当做自己的家,毫不在乎地要客人承认她是这家未来的儿媳。
  如今的女孩子,已经完全撩开那羞涩的面纱,大方得实在令人可怕。那个唱着“你不爱我,我倒要爱你,我爱上你,可要当心”的“卡门”应声飞去开门,拉开弹子锁,她怔住了。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站在面前的是一位败阵的斗牛士。
  “啊?”她猛地一惊,张口结舌站在那里。
  “哦!噢?——”站在门外的高歌,也不曾料到会在于而龙家,遇到自己拼命追求竟然碰壁的女人。
  柳娟起先倒是有点窘,但很快镇定了下来。她是个出色的演员,在舞台上,即使在大场面的群舞中,她也能独树一帜地抓住观众。很快给了客人一个周旋性质的笑,这种笑,说老实话,像是在冰箱里放过一些日子似的,冷漠无情,而且有点残酷,连味道都似乎变了。
  高歌不无嫉妒地说:“你,柳娟!——”他的脸色由红而白,最后呈现一种浅灰的忿激颜色,一种看起来令人不快,而又带点受不了侮辱的挑衅颜色。
  谁也无法使自己宽解或者愉快起来,除非他不是男人,何况搀杂着许多复杂因素,不仅仅是一般的三角恋爱,按照王纬宇警告谢若萍的话说:“干吗,犯疯了吧?菱菱要去找那个跳舞的,没病找病。人家会从路线斗争来看问题,会以为是老于挑唆儿子干这种事的。”因此,高歌认为她不是普普通通的拒绝,既然站在敌人的巢穴里,那么,就是在政治上对“小将”的打击。“走着瞧吧柳娟,但愿你永远幸福……”
  现在,站在门口的高歌,是见过世面的人物了。据说去游泳,也是三两位年轻女性伴游,而且穿着“出水芙蓉”式的游泳衣。所以他也恢复了平静,伸出了手:“什么时候请我吃糖啊?”
  柳娟昂起脑袋,做出一个延让的姿势:“请进!”
  于而龙捧着书本正看得入神,《哈巴涅拉》戛然中止,他猜出,是一位生客,是一位不寻常的来访者,果然,满面春风的高歌走进书房。
  他来到部大院于而龙家做客,是头一回。还在老房子住的时候,于而龙倒记得他常来找于菱玩。那时,他已经进工厂当徒工了。看得出,他有点巴结俯就于菱,见到忙得一塌糊涂的于而龙,也是一脸谄笑,恭敬地叫声“伯伯”而不叫“厂长”或“党委书记”,俨然世交的子侄之辈垂手站着,自然那是随着他父亲的关系来称呼的了。
  开车的老高师傅退休后不久就病了,好像是半身不遂,于而龙还特地去探望过几回,这位领导干部的弱点是感情太浓而且恋旧。有一天,他在车间巡视,看到了高歌,不由得想起那个卧病在床的老高师傅,对于老同志的怀念,使他向那个小伙子伸出手去。高歌连忙用棉纱头擦干净自己油污的手,紧紧地握住于而龙,心底的喜悦都洋溢到脸上来了。在庞大的工厂里,近万名职工,并不是人人都能被党委书记注意到的。他也像现在在书房里一样,满面春风地回答领导的关心:“挺好,挺好!”
  “好好干!”于而龙拍拍他的肩膀,鼓励着他。
  在车间办公室,同干部们谈完工作,随便地问了一句:“那个唱歌的小伙子怎样?”
  “一般吧!”车间主任猜不出领导人的好恶,用了个模棱两可的字眼。
  “你们看,送他进技校学两年怎么样?”
  “轮不到他呢!”
  “通融通融吧,不是什么原则问题。”要说于而龙半点私情都不循,铁面包皮拯,恐怕连他自己都不信。无伤大雅,偶一为之,也算不得失足。人嘛,终究是情感动物,因此,他离开车间以后,几个干部会商了一下,便把高歌叫来,办理技校入学手续了。
  在书房的沙发上坐着,不再尊称为“伯伯”了,而是老气横秋地说:“老于,想不到的不速之客吧?”
  于而龙给他沏了一盏碧螺春,要是别的客人,柳娟早款款地扭着纤腰热情招待了。她那灵活的眼珠一转,立刻能量出客人和于而龙友谊的深度,是用婺绿,还是用祁红?是用君山银蕊,还是用古丈毛尖?于而龙对于烟酒茶三道是颇为讲究的,而柳娟准能投合他的心意,恰如其分地把茶沏好送来。
  但是这一回她不露面了,于而龙很理解,她,他,和自己的儿子,至今还在构成一个不等边三角形。这种爱情上的不均衡三角,在他年轻时,曾经也存在于他、大龙和芦花之间,因此,他有切身体会。
  高歌用他那动听的男次高音谈起来:“因为有些话,会上也不便谈,找你来通通气。”
  “欢迎啊!”于而龙燃起一支雪茄。
  “老于,我坦率地说,你至今还对我们冲杀出来的同志,抱着格格不入的感情。看王老,跟你一样都是三八式的老干部,他态度就鲜明,从来不像你,别别扭扭,半推半就;一开始屁股就坐在我们这边。而你,直到我坐在这儿为止,你还是以一种贵族的傲慢态度来看我们。要说我们,相当顾全大局,以党的利益为重,让请你回来,我们亲自去干校接;让结合你进班子,我们给你腾出头几把交椅;让你来抓生产,我们把斗大的印章捧给你。怎样,够不够意思?你上台以后,把那些旧班底,旧龙套,旧王朝的得力干将,一个个扶植起来,我们忍受了;把那些老章程,老规矩,批得臭不可闻的老古董端出来,我们不吭声;你以生产压革命,鼓吹技术第一,高抬知识分子,我们也保持沉默,看你往哪走?好,现在,你要算老账,搞报复,杀鸡给猴看,在白金坩埚上打开个缺口,我就不得不讲话啦!老于,我了解你是痛快人,今天我来就是要证实一下,究竟是你自作主张?还是有点来头的?”
  “也可以说是自作主张,但更多的却是有点来头。”他想起了守卫室里那根伤痕累累的木头柱子。
  “好极了!”他抿了一口碧螺春:“早看得出来,来者不善,善者不来,是有人给了你尚方宝剑的。(他指的是谁,喝茶的主人和客人心里很明白。)你在白金坩埚上做文章,决不会无的放矢!”
  “我一向不喜欢放空炮,也许我至今还有点骑兵性格,横冲直撞惯了,但上了点年纪,也有些力不从心啦!”
  “我还想问问,目标,到底是什么?”
  “喝得惯么?碧螺春,味道比较清淡,倒是可以去些暑热的火气。”
  “现在我是相当够‘修养’的了,居然坐在你家和你一起品茶,要是放在几年前,连这点共同语言都找不到的。那么,从白金坩埚开始,最后到达什么地步?”
  “把生产搞上去,小高,社会主义是唱不出来的。”
  “马上全市还要唱咧!现在回到正题上来,我希望你在来得及的时候,马上煞车,交出后台!”
  “这你办不到的。”
  “真话?”
  “一点不假。”
  “老于,我佩服你,一定要干到底?”
  “一个共产党员么!”
  “要是坩埚在我手里,如何?”
  “那我可能也给你通通气,叫你先主动交出来。”
  “我偏不交的话——”
  “那就按盗窃国家财产的办法。”
  “很好,老于,你非要一条道走到黑,死不改悔,不要以为我们第二次不会打倒你,包皮括周浩,甚至比周浩更大的。”
  “请便吧!”他对脸上肉丝又横起来的高歌讲,然后端茶送客,直到门口。
  然后,他站在窗前,看高歌走进王纬宇的那栋楼里去,大约没说几句话,很快,高歌的汽车急速地开走了。
  下班前,小狄给他来了个电话,话筒里传来厂里“就是好、就是好”的广播歌曲声,和她多少有些惊慌的语音。她用俄语告诉他,厂里贴满了他的大字报,现在把生产指挥组都糊满了。
  “没有给我留一块答辩的地方吗?”
  她又讲起汉语来:“自然要加些鱼子酱了,最好是鲑鱼的。”
  “小狄,你神经错乱了么?什么鱼子酱?”
  “记住,洋葱一定不要先放进去!”接着又用俄语告诉他:“没有办法,我只好撒谎说,在教人做道俄式菜。没准还要贴到你家里去,看这铺天盖地的气势!”她又说起汉语:“好了,一切都齐全了,就准备在火里慢慢地烤吧!”
  鬼灵精,于而龙笑了。
  难道我还怕火烤么?于而龙想:在老君炉里都待过的了。
  来吧!无非是冈村宁次的铁壁合围,既然是战斗,就存在着失败的可能,难道能因为怕失败而裹足不前了么?
  “投降吧,于而龙!”
  “你跑不脱啦!缴械投降,归顺皇军吧!”
  他做了个手势,十八个人都头挨头地围拢过来听他的命令:“冲出去,从两条汽艇的夹缝空当里泅过去。”
  于而龙哪肯轻易认输,即使撤退,也得顺手牵羊地捞些什么,他要搞掉那条作为诱饵的汽艇。苦中作乐,此人真是有股好兴致啊!说话间,他一马当先,冲下堤去,会合着爆破组,往汽艇运动过去。

  啊!形势紧急万分,岸上的敌人往下逼,艇上的鬼子往回打,于而龙压低喉咙唤了一声“下”,二十多个人撺进了凉飕飕的蟒河。
  那是长生,他记起来了,把那捆集束手榴弹顶在头上,踩着水,竟还有工夫和心情,咧开大嘴笑,年轻人真不知道忧愁啊,嬉笑着扯出弦准备掷出去。
  于而龙拦住他:“慢,小鬼,再靠近些!”
  “会被汽艇发现的。”
  “雾大,不碍事。”
  但头顶上飞来飞去的子弹,使他不顾于而龙的命令,使出浑身的劲,把手榴弹扔到汽艇上。
  “妈哟!”艇上有人用中国话喊叫:“快救命,手榴弹,还冒烟咧!”
  于而龙估计要坏事,冒着激烈的弹雨,往汽艇靠拢,只见一个鬼子跑着把那捆冒烟的手榴弹往外扔。
  “躲开,支队长!”紧追过来掩护他的长生提醒着。
  于而龙非但不躲开,而像饿虎扑食地来个鱼跃,蹿过去,连他自己也想象不到会那样顺利,一手攫住了那捆手榴弹,一手扒住汽艇的铁壳,猛使劲又把手榴弹送了回去,而且一直滑到了底舱机器旁边,紧接着轰的一声,汽艇在蟒河里像打摆子似的抖动起来。
  “赶快撤,我掩护你们。”
  “队长你——”
  “快撤,到三河镇去。”
  从这以后,他也不知道从哪儿来的精力,一会儿爬在岸上,一会儿凫在水里,一会儿混在敌人堆里,浑身也不知是血、是汗,还是水,和敌人纠缠着,横直打谁都可以,都是敌人。
  最可笑的,在紧张的战斗中,竟有一个糊里糊涂的伪军,向他打听:“游击队在哪个方向啊,弄得我不知朝哪打?”
  “我来告诉你吧!老弟。”他扑了过去,用惟一剩下的手榴弹敲昏了他,夺过他的机枪,在敌人丛里东南西北地射击起来。
  可是没过多大一会儿瘾,子弹打光了,有四五个日本鬼子从雾里摸索过来,他摔倒两个以后,枪没夺到手,实在围困得无以脱身了,便拉出手榴弹的弦索。但那枚边区造的手榴弹,没有引爆,却一边跌在地上乱滚,一边冒出大股浓烟。日本鬼子都是训练有素的军人,以为于而龙放了毒气弹,立刻卧倒在地,把战斗帽后边的披巾,拉过来捂住鼻子。于而龙趁机冲出重围,一溜烟往河岸滚着,半路上还绊倒了一个日本鬼子,被不客气地骂了声:“八格牙路!”于而龙枪里没有子弹,只好挨骂了。等那个鬼子意识到是游击队,朝河里开枪,于而龙早扎了个猛子,钻到炸坏的汽艇底下。
  现在,云消雾散,晨曦照在蟒河上,于而龙已经不能混水摸鱼,而且他实在太累了,以致一只手托住船底,脸仰出水面,只露出鼻尖,居然还打了个瞌睡,直到手一松,呛了口水,才惊醒过来,短暂的休息,使他精神又健旺了。这会儿,敌人在两岸发疯似的搜查,必须设法离开此地,才是上策,可在光天化日之下,怎么逃脱呢?
  于而龙,于而龙,这位滑铁卢的拿破仑犯愁了。
  三河镇到了。
  河畔坐着一个垂钓的老年人,神态安详,在静谧的氛围里,在微明的薄雾中,仿佛一尊塑像,毫无声息地坐着。于而龙把舢板轻轻绕过去,招呼着:“早哇,老人家!”
  “你也不晚。”一般地讲,钓鱼人最怕别人扰乱他的平静。
  于而龙直是抱歉:“麻烦,向你打听这镇上的一个人。”
  他只顾手里团捏着鱼食,头都不偏地问:“打听谁吧?”
  “有位在陈庄划船揽客载货的老迟大爷。”
  他慢吞吞地把脸仰起,注视地盯着于而龙,突然问了声:“你赶情真是——”
  于而龙觉得他头部僵硬的动作有点眼熟。
  “是你啊!队长!”他激动地站起,想往前走,但一抬脚就是大河,他晃晃两下,站住,伸出了手:“敢情是队长啊!”
  “你是——”他看不清楚他的脸,一时认不出来。
  “支队长,你划近点儿,怕我咬你吗?”
  “划过去,会搅乱你的滚钩!”
  “不碍事,过来细看看。”
  于而龙谨慎地把舢板靠过去,一下就先看到那脸颊上相当明显的瘢痕,从耳旁延伸到脖颈,像黑夜里的闪电,把一切都给照亮了。
  游击队长顾不得一切地,从舢板跳到岸上,一把抓住他的手,猛烈地摇晃着:“你还活着——”虽然一时间想不起他的名字——于而龙不应该忘记的东西太多了,但是,顷刻之间,所有的细节,都纤毫分明地呈现在眼前……
  那个难忘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
  经过激烈的混战以后,天色要比现在亮得多了。
  敌人处处搜查遍了,不知是谁献媚地说:“于而龙是出了名的鱼鹰,能在水底呆三天三夜,没准猫在河里。”
  于是,三五成群的敌人,在岸边,苇丛,水草里寻找,向一切形迹可疑的现象开枪;汽艇上的鬼子,大皮鞋橐橐地响,也开始查看汽艇四周河里的情况,蟒河水是那样清澈,一个大活人是隐藏不住的。
  于而龙,你的戏快要收场了。
  就在他马上陷入绝境的时候,从三河镇方向驶来一条可以装鲜活鱼的小船。正是现在的钓鱼人,坐在船上,慢悠悠地划着。船舱里放着两小篮白花花的鸡蛋,和两只捆着的肥母鸡,哦,那是相当有诱惑力的东西。
  两岸的敌人,尤其是日本鬼子,都恨不能把鸡和蛋搞到手,你叫过来查查,他叫过去问问,可谁也没胆量没收。因为大久保正在堤上威武地站着,毫无疑问,战利品首先是属于最高司令的。
  他一直划到汽艇旁边,难道他有一双慧目,隔那么远就发现于而龙潜伏在处境危殆的汽艇下?不,他根本不可能发觉,只是按照芦花关照的,哪儿能猫住人,就往哪儿划过去。
  汽艇上的鬼子正忙着修理,一看鸡和蛋,丢了手里的活,围了过来。他们要权威一点,向岸上的大久保队长笑笑,把战利品钩到了艇上。
  “太君,太君……”他划船绕着汽艇走了一圈,向他们讨还东西,有个鬼子给了两枪托,算是付了报酬。要不是于而龙在水下晃晃船,发了个信号,他敢去找大久保告状呢!
  于而龙早就放心了,几根脆滑的芦管从透气的舱底穿出来,他连是谁派这条船来搭救他都明白。而且,可以肯定,芦花已经把她在湖东搞起来的人民武装,都运动到三河镇了。
  现在,谁叫停船,这个划船人都不乐意了:“鸡和蛋都让太君给米西啦!”敌人一看舱里空空如也,毫无油水可捞,也只好放他走了。
  他们终于脱离了险境,又划了一程才停下船,俯身招呼于而龙:“支队长,太平啦,出来吧!”
  于而龙钻出水,望着这个素不相识的人:“谢谢你呀!老乡!”
  “谢谢指导员吧,她真有板有眼呀,白赔了鸡和蛋,可赚回一个支队长,划算,划算……”他高兴得拍着巴掌大笑。
  但是,砰的一声枪响,打断了他们俩的笑声。
  原来,他们的船尽管划得够远,认为足够安全了,但还是没划出大久保那架蔡司望远镜的观测距离之外。原谅渔民出身的游击队长吧,他那时刚刚懂得砍断电话线,切掉敌人的联系,但对于光学、电学,以及其他科学技术,一窍不通,犯了一个可笑的错误。
  所以他常常叹息:“我是由于落后,屁股上挨过鞭子的。”
  现在,那些被愚弄过的追兵,发狂地追逐过来。
  “你快跑,支队长。”
  “你要落到他们手里的。”
  “他们能拿我怎么的?一个老百姓,快走你的吧!”他把于而龙推下河,拨转船头,逆水而上,朝追来的敌人迎上去。
  于而龙怔怔地望着……
  在湖东,一个新区,普通群众豁出命来救他,现在又勇敢地挺身出来保护他,生死不计,肝胆照人,于而龙不禁想问:芦花,芦花,你是怎样赢得这些人的心的?
  他哪能撇下群众径顾自己逃命,那还叫什么共产党员?不,他掉回头,顶着激流游回去。
  “快走吧!快走吧!”划船的人在撵他。
  于而龙也许真有点迂腐,谁都可以谅解,你比他们重要嘛!屁,他不这样看,从来不认为自己的命更值钱些,应该使别人付出牺牲,而保全自己。他是个感情太重的人,所以他不顾生死危险,终于还是游回来了。
  那条船被敌人拦截住了,于而龙连忙踅进岸边的苇丛里。他听见敌人追问自己的下落,拨开芦苇,露出一点缝隙,只见那个可怜的三河镇群众,落入了一群野兽中间,拳打脚踢地被摧残着。
  鬼子叫伪军把船拖上河岸,以为于而龙还潜在水下,劈里啪啦地往河里开枪,以致不少被打死的小鱼从于而龙腿旁流过。
  大久保来了,手里握住那望远镜,和颜悦色地问:“你把于而龙弄到哪边去啦?”
  “太君,他像蚂蟥叮在船上,一露头,我就推他下河,赶紧来向皇军报告。”
  “你的撒谎大大的,我看见你们两个哈哈大笑。”
  于而龙在芦苇丛里听得根根头发都立了起来。
  “你看一看吧!”大久保把望远镜架在已被捆起的人脸前:“能逃掉我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他还掏出一迭花花绿绿的“储备”票:“只要你帮我们找到于而龙的话——”
  “太君,太君,我怎么能找到他?湖西的人都说,于而龙是红鲤鱼精变的,来了,咬咬钩,又走了。”
  “你,狡猾得很。”
  “不敢,太君,我不敢。”
  有个伪军在翻起的船底,找到了绑着的芦管,就跑来狗颠屁股地巴结讨好,大久保初时还不甚了了,但一旦翻译官给他讲清楚,马上变脸,大发雷霆,拔出指挥刀来:“你石湖支队的干活。”
  “太君,我是大大的良民!”他连忙掏出良民证,并且自豪地说:“我还是太君的情报员。”
  “于而龙哪边的去了?”
  “我当真的不知道,对天发誓,太君!”
  “八格——”大久保举起了指挥刀,朝挺身保卫于而龙的一个普通老百姓砍去。
  瞧得真切的于而龙,从芦苇丛里跳将出来,雷鸣似的喝了声:“住手——”
  大久保被惊天动地的吼声吓了一跳,刀只是从那个人的耳边划过,留下了今天一道长长的发亮的瘢痕。
  他被敌人团团围住,几十支枪口都对准了他。
  大久保得意地大步走来,向他伸出了手,并且郑重其事地说:“作为一个帝国军人,很荣幸会见队长阁下!”并且掏出了一张名片,于而龙记得好像是“久保”什么“三津郎”,那大概是他的名字了。
  于而龙才不听翻译官的咬文嚼字,冲过去,抱住那个血流满身,摇摇欲倒的,一个他不知道名姓的基本群众,我们党之所以有力量,正是扎根在这些中国的脊梁骨上。他用手托住那撕裂的下巴,尽力想止住血,但是,那鲜红的、温暖的血,一滴一滴地流在于而龙的手上,又从指缝间,跌落到泥土里,浸湿了母亲也似的故乡土地。
  他就这样,落到了敌人的手里。
或许您还会喜欢:
王小波《红拂夜奔》
作者:王小波
章节:15 人气:0
摘要:这本书里将要谈到的是有趣,其实每一本书都应该有趣。对于一些书来说,有趣是它存在的理由;对于另一些书来说,有趣是它应达到的标准。我能记住自己读过的每一本有趣的书,而无趣的书则连书名都不会记得。但是不仅是我,大家都快要忘记有趣是什么了。我以为有趣像一个历史阶段,正在被超越。照我的理解,马尔库塞(HerbertMarcuse)在他卓越的著作《单向度的人》里,也表达过相同的看法。 [点击阅读]
王朔《过把瘾就死》
作者:王朔
章节:15 人气:0
摘要:杜梅就像一件兵器,一柄关羽关老爷手中的那种极为华丽锋利无比的大刀——这是她给我留下的难以磨灭的印象。她向我提出结婚申请时,我们已经做了半年毫不含糊的朋友。其间经过无数的考验,最无耻最肆无忌惮的挑拨者也放弃了离间我们关系的企图。可以说这种关系是牢不可破和坚如磐石的,就像没有及时换药的伤口纱布和血痂粘在一起一样,任何揭开它的小心翼翼的行为都将引起撕皮裂肉的痛楚。 [点击阅读]
生死晶黄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0
摘要:我应该讲一个故事了。我很早就想讲这个故事了。故事原本细小,如一个微长的果核,在我内心的一个角落,置放在最偏僻的荒野,被冷落得月深年久,就要枯腐的时候,毛茸茸的霉白冷不凡泛起绿来,它的季风日渐转暖起来,风中冬眠的树木像伸过懒腰的孩子,挺拔起来,鼓胀起来。一切都像一条干涸的河流,忽然又有了涓涓细水。这一枚几近枯腐的核儿,在风中、水中及时地胀裂开来了。 [点击阅读]
白客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0
摘要:不管是一摸二摸还是三摸,孔若君都出类拔萃名列前茅。但愿不要有人一看到“摸”字就发生龌龊的联想,特别是“摸”和数字连在一起更容易引起伪道学家的佯愤。如今上过学的人都知道一摸二摸三摸是重大考试前校方对学生应试水平进行摸底的简称,全称应为第一次摸底第二次摸底第三次摸底,简称一摸二摸三摸。 [点击阅读]
皮皮鲁传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终于有一天,在一座图书馆里,男孩子和女孩子都不满意啦!他们想,男孩子和女孩子的头发不一样,穿的衣服不一样,说话的声音也不一样,可为什么看的书一样呢?他们一不满意,可不得了啦!一个个嘴噘得老高,脸涨得通红,把半边天都烧鼹了。消防队发现北边的天烧红了,开着救火车赶来,可是到了现场一看,哪有什么火,原来是孩子们生气呢。后来,图书馆的阿姨把我叫去。 [点击阅读]
看见
作者:佚名
章节:111 人气:0
摘要:十年前,当陈虻问我如果做新闻关心什么时,我说关心新闻中的人——这一句话,把我推到今天。话很普通,只是一句常识,做起这份工作才发觉它何等不易,“人”常常被有意无意忽略,被无知和偏见遮蔽,被概念化,被模式化,这些思维就埋在无意识之下。无意识是如此之深,以至于常常看不见他人,对自己也熟视无睹。要想“看见”,就要从蒙昧中睁开眼来。这才是最困难的地方,因为蒙昧就是我自身,像石头一样成了心里的坝。 [点击阅读]
神犬奇兵
作者:佚名
章节:164 人气:0
摘要:“幽灵犬”的传说“夜歌!回来!回来!”中国人民解放军K军区第863师侦察连长白正林趴在战壕前被炸得满是弹坑的草坡上,泪流满面地大叫,“回来啊!”月光下,战壕外沿撒满了亮晶晶的弹壳、弹片,草地上散着数不清的手榴弹拉火环。白正林的军裤已经被鲜血染透,他的右手还死死抓着胸前的“光荣弹”。 [点击阅读]
等一个人咖啡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0
摘要:现在的我,手里的汤匙正胡乱搅拌着浮在咖啡上的奶晕。金属与马克杯的瓷缘合奏出没有章法的敲击声。叮叮叮当,当叮当叮。就好像我现在的心情,没有节奏,却很想表达些什么。明明就像经年累月的拼图游戏,不管散落在地上的碎片有多少,持之以恒,总是能逐一捡拾回来,砌成原来完整的样貌。总会到那一刻的。然而我还是很激动。因为我发现,记忆的拼图不是死的。记忆是逐渐累加,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于是碎片一直拼凑不完。 [点击阅读]
筑草为城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0
摘要:《筑草为城》是一部学者化的艺术长卷,一部茶叶世家的兴衰史。王旭烽是十年心血一杯茶,果然是杯龙井极品。《筑草为城》为《茶之三部曲》第三部。故事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写至世纪末,描述杭家人在经历了抗日战争的血雨腥风之后又迎来了文化大革命这一动荡的历史时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杭家人经历各种考验,体现出前所未有的顽强生命力和追求自由的独立人格精神。小说飘散出浓郁的茶文化浸润的气息。 [点击阅读]
纸醉金迷
作者:佚名
章节:72 人气:0
摘要:民国三十四年春季,黔南反攻成功。接着盟军在菲律宾的逐步进展,大家都相信"最后胜利必属于我"这句话,百分之百可以兑现。本来这张支票,已是在七年前所开的,反正是认为一张画饼,于今兑现有期了,那份儿乐观,比初接这张支票时候的忧疑心情,不知道相距几千万里,大后方是充满了一番喜气。但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也有人在报上看到胜利消息频来,反是增加几分不快的。最显明的例子,就是游击商人。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