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东方快车谋杀案 - 第六章一个女人?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第六章一个女人?
  “首先,”波洛说,“我得和年轻的麦克昆谈一谈。他也许能为我们提供有价值的材料。”
  “当然。”鲍克先生说。
  他转向列车长:“去把麦克昆先生请来。”
  列车长离开了包皮皮房。
  列车员回来了,带来了一包皮皮护照和车票。鲍克先生从他那里接了过来。
  “谢谢你,米歇尔。我想,现在你最好还是回到自己的岗位上去吧。以后我们还将正式向你要证词。”
  “好的,先生。”
  米歇尔转身离开了包皮皮房。
  “见过年轻的麦克昆之后,”波洛说,“大夫先生大概可以和我一起到死者的包皮皮房去一趟吧。”
  “当然。”
  “我们结束了这儿的工作以后──”
  右是,就在这时候,列车长领着赫克托?麦克昆回来了。
  鲍克先生站了起来。
  “我们这挤了一点,”他愉快地说,“坐我的椅子吧,麦克昆先生。波洛先生坐在你的对面──就这样。”
  他转向列车长。
  “把餐车里的人统统清出去,”他说,“把它静出来给波洛先生用。你在那儿进行会见好吗,我亲爱的?”
  “那该是最适合的了,是的。”波洛表示赞同。
  麦克昆一直站着,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他不大听得懂讲得很快的法语。
  “有什么事吗?”他开始费力地用法语说。“为什么──?”
  波洛做了一个有力的手势,示意要他在角落里的椅子上坐下来。他坐下以后,再一次开始说。
  “为什么──?”接着,他突然停住了,改用自己的语言说,“车上出什么事了?发生了什么事吧?”
  他又看看这个人,看看那个人。
  波洛点了点头。
  “确实如此。出事了。你得为一桩惊人的事做好思想准备。你的主人,雷切特先生死了!”
  麦克昆努起嘴吹一声口哨。此外,他的眼睛逐渐明亮了一点,他点都没有流露出震惊和悲伤的迹象。
  “这么说他们终究把他干掉了。”他说。
  “你这话确切的意思是什么,麦克昆先生?”
  麦克昆犹豫着。
  “你设想,”波洛说,“雷切特先生是被杀的吗?”
  “他能不是吗?”这一次,麦克昆倒表现出惊奇了。“嗯,是的,”他慢慢地说,“我正是这样想的。你的意思是说他睡着的时候死去的吗?嘿,这老头儿壮实得很哪──壮实的很──”
  他突然停住了,为自己的直言不讳感到不知所措。
  “不,不,”波洛说,“你的设想很对。雷切特先生是被谋杀的。用刀戳的。可是我想要知道,为什么你这样肯定,这是谋杀,而恰恰不是──自己死去。”
  麦克昆踌躇着。
  “我必须先弄清楚,”他说,“你到底是什么人?你是哪里来的?”

  “我代表国际客车公司。”波洛停顿了一下,接着又补充说,“我是个侦探。我叫赫卡尔?波洛。”
  如果踊洛是期待这话能起某种效果的话,那他一无所获。麦克昆听了之后只是说:
  “哦,是吗?”说完就等波洛再说下去了。
  “你也许知道这个名字。”
  “哦,是么,这的确象是有点知道──不过,我一直以为这是个做女子服装的裁缝哩。”
  波洛厌恶地瞧着他。
  “这不可思议!”他说。
  “什么不可思议?”
  “没什么。让我们继续谈这眼前的事实吧。我要求你告诉我,麦克昆先生,全部你所知道的有关死者的情况。你同他没有亲戚关系吧?”
  “没有。我是──曾经是──他的秘书。”
  “你干这差事多久了?”
  “只有一年多。”
  “请你把全部情况都告诉我。”
  “好的,我只是在一年多以前才遇到雷切特先生的,当时我在波斯──”
  波洛打断了他的话。
  “你在那做什么?”
  “我是从纽约去那儿调查一片油田租借地的。我没有想到你要听这方面的全部情况。当时,我和我的朋友们的处境相当糟糕。雷切特先生也住在同一个旅馆里。他刚刚和他的秘书发生了口角。他提出让我担任这一职务,于是我就接受了。我的自由自在的生活到此结束,然而高兴的是找到了一个现成的、薪金优厚的工作。”
  “打那以后呢?”
  “我们到处旅行。雷切特先生想看看世界。他为不懂久语而感到不便。说我是他的秘书,还不如说是他的旅行随员。这是一种愉快的生活。”
  “现在请你谈谈你的主人的情况,你知道多少就谈多少吧。”
  年轻人耸了耸肩。他的脸上掠过一种不知所措的表情。
  “那可不很容易。”
  “他的全名是什么?”
  “塞缪尔?爱德华?雷切特。”
  “他是美国公民吗?”
  “是的。”
  “他是美国什么地方人?”
  “我不知道。”
  “好吧,把你知道的告诉我吧。”
  “确实的情况是,波洛先生,我什么都不知道!雷切特先生从来不谈自己的情况,也从来不谈他在美国的生活。”
  “你认为这是为什么呢?”
  “我不知道。我想,他也许是为自己的早年生活害羞吧,有些人是那样的。”
  “在你看来,这个解释能使人满意么?”
  “坦白地说,不能。”
  “他有亲属吗?”
  “他从来没有提到过。”
  波洛坚持问下去。
  “你一定作过某种推测吧,麦克昆先生。”
  “噢,是的,我作过。首先,我不相信雷切特是他的真实姓名。我想,他离开了美国,一定是为了逃避某个人或者是某件事情。我认为他是成功的──直到几个星期前。”

  “后来呢?”
  “他开始收到一些信件──恐吓信。”
  “你看过到守这些信吗?”
  “是的。处理他的来往信件是我的职责。第一封信是两星期前收到的。”
  “这些信全毁掉了吗?”
  “没有。我想,我的文件有两封──而另一封,我知道雷切特在盛怒之下撕掉了。需要我去拿来给你吗?”
  “要能那样,那就太好了。”
  麦克昆离开了包皮皮房。几分钟后,他回来了,放了两张很脏的信纸在波洛面前。
  第一封信原文如下:“你以为你已骗过我们,侥幸成功了,是吗?决不可能。我们决心要干掉你,雷切特,一定要干掉你!”
  没有署名。
  波洛除了扬了扬眉毛,未加评论,他捡起第二封信。
  “我们打算用车子绑架杀掉你,雷切特。不用多久了。我们将要干掉你!干掉你!当心点!”
  波洛放下信。
  “文体单调!”他说。“笔迹多样。”
  麦克昆盯着他看。
  “你不能看出,”波洛愉快地说,“这要有专门用于这方面的眼光。这封信不是一个人写的,麦克昆先生。是两个人或者更多的人写的──每一次各写一个单词的一个字母。同样,还可以用印刷体写。这就使笔迹的鉴定工作困难得多。”
  他停顿了一下,接着说:“雷切特先生曾请求我帮助,这你知道吗?”
  “请求你?”
  麦克昆惊讶的语气,十分肯定地告诉了波洛,这个年轻人不知道这件事。他点了点头。
  “是的,他害怕了。告诉我,在他收到第一封信时,他表现得怎么样?”
  麦克昆支支吾吾地说:“这很难说。他──他──笑着把信放到一边,还是从容不迫的样子。但是,不知怎么地”──他稍微哆嗦了一下──“我总觉得,在这从容不迫的后面,隐藏着大量的内心活动。”
  波洛点点头。接着,他提出了几个意外的问题。
  “麦克昆先生,你能否老实、确切地告诉我,你认为你的主人怎么样?你喜欢他吗?”
  在回答前,赫克托?麦克昆停了一会。
  “不,”他终于说。“我不能。”
  “为什么?”
  “我没法确切地说。他的举止通常都是很文雅的。”
  他停了下,接着说,“我给你说实施吧,我不喜欢他,也不信任他。我确信,他是一个残忍的人,也是一个危险的人物。然而,我必须承认,我没有足够的理由来进一步阐明我的看法。”
  “谢谢你,麦克昆先生。我要再问一个问题──你是什么时候最后看到雷切特先生活着的?”

  “昨天晚上,大约是在,”──他想了一会儿──“我应该说,大约是在十点钟的时候。我进他的包皮皮房去记下几个他口授的回信提要。”
  “有关什么问题的?”
  “有关他在波斯买的彩色瓷砖和陶瓷古玩的。交的货并不是他原来买的。关于这个问题,已经进行了长时间的、恼人的信件交涉了。”
  “那是最后一次看到雷切特先生活着吗?”
  “是的,我看是这样。”
  “你是不是知道,雷切先生是什么时候收到最后一封恐吓信的?”
  “我们离开君士坦丁堡的那开早上。”
  “我还得问你一个问题,麦克昆先生,你同你的主人的关系好不好?”
  年轻人的眼睛突然闪出光芒。
  “这可是个使得我全身毛骨悚然的问题。用一句现在正畅销书上的话来说,就是:‘你抓不到我什么’,雷切特先生和我的关系很好。”
  “麦克昆先生,你大概能把你的全名和你的美国的地址告诉我吧。”
  麦克昆讲了他的全名──赫克托?威拉德?麦克昆,同时给了一个纽约的地址。
  波洛仰身靠在靠垫上。
  “暂时谈到这里吧,麦克昆先生,”他说。“要是你能把雷切特先生的死暂时保密一段时间,我将十分感激。”
  “他的佣人马斯特一定会知道的。”
  “他也许已经知道,”波洛干巴巴地说,“要是那样的话,就设法要他别说出去。”
  “那应该是不困难的。他是个英国人,他是那种宣布‘从不和人交往’的人。他看不起美国人,认为其它的民族也统统不行。”
  “谢谢你,麦克昆先生。”
  美国人离开了这个包皮皮房。
  “怎么样?”鲍克先生问道,“你相信这个美国人的话吗?”
  “他似乎还老实,也还坦率。并不因为他完全有可能卷入这一案件而装出对他主人有感情。雷切特先生没有告诉他,他曾谋求我的帮助而没有成功,这是真实可信的,但我并认为这真的是一个可疑的情况。我认为,雷切特先生是这样一种人,他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说出自己意图的。”
  “因此你就宣布至少一个无罪的了。”鲍克先生愉快地说。
  波洛朝他投去责备的目光。
  “嘿,在最后一分钟之前,我怀疑每一个人,”他说,“同样,我必须承认,我看不出这个认真、有远见的麦克昆会失去理智,给受害人十二刀或者十四刀。这和他的心理是不一致的──完全不一致。”
  “不,”鲍克先生若有所思地说,“这是一个怀着狂热的仇恨,被逼得几乎发疯的人的行为──它更多地表明了拉丁人的气质。否则的话,正如我们的朋友列车长所坚持的,那就一定是一个女人了。”
或许您还会喜欢:
恐怖的隧道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2
摘要:1金秋10月,天气分外晴朗。一辆公共汽车正在沿着关门公路向南行驶。秋田直治坐在车中最后一排的座位上,他知道车马上就要驶到关门隧道了,透过宽大明亮的车窗玻璃,他看到深秋时的天空湛蓝而高远,没有一丝浮云。往日,北九州市因为是一座工业城市,所以上空总是被浓烟笼罩着,空气污染的十分厉害。就连与它相邻的部分地区也被污染了,香川县的坂付市,远远望去,它上空墨色的污浊气体象一片拖着长尾的薄云。 [点击阅读]
情书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下雪了,就在藤井先生结束致词的一刻。"就此,多谢大家的到来。我肯定,阿树泉下有知,一定会很高兴。"渡边博子参加了藤井树逝世三周年的纪念仪式。藤井树的父亲正站在墓碑前讲及他儿子生前的点滴。博子?如果阿树多留一点时间便好了。三年前的事就像在眼前。当时,她跟阿树正准备结婚。就在婚期之前,阿树参加了一个攀山探险旅程。山中,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迫使探险队改行一条少人使用的路。 [点击阅读]
无影灯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第一章01“今晚值班不是小桥医师吗?”做完晚上7点的测体温、查房,返回护士值班室的宇野薰一边看着墙上贴着的医师值班表一边问。“那上面写着的倒是小桥医师,可是,听说今晚换人了。”正在桌上装订住院患者病历卡片的志村伦子对阿薰的问话头也没抬地回答说。“换人了,换的是谁?”“好像是直江医师。 [点击阅读]
道德情操论
作者:佚名
章节:58 人气:2
摘要:自从很久以前即1759年初《道德情操论》第一版问世以来,我想到了其中可作的一些修改,以及有关该学说的种种很好的说明。但是,我一生中的种种偶然事件必然使我全神贯注于各种工作,直到现在都妨碍我常想以小心谨慎和专心致志的态度进行的修订这一著作的工作。读者将在这一新版中,在第一卷第三篇的最末一章中,以及在第三卷第四篇的第一章中,看到我已作出的主要改动。第六卷,正如它在新版中呈现的那样,完全是新写的。 [点击阅读]
1408幻影凶间
作者:佚名
章节:4 人气:2
摘要:一迈克·恩斯林还站在旋转门里面的时候就看到了奥林——多尔芬旅馆的经理——正坐在大堂里厚厚的椅子上。迈克心里一沉。要是我让律师一块儿来就好了,他想。哎,可现在为时已晚。即使奥林已经决定设置重重障碍,想办法不让迈克进入1408房间,那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总有办法对付他的。迈克走出旋转门后,奥林伸出又短又粗的手走了过来。 [点击阅读]
1Q84 book3
作者:佚名
章节:40 人气:2
摘要:&nbs;《1Q84Book3》内容简介“你為什麼死的?”“為了要这样再生。”“再生需要有什麼?”“人无法為自己再生。要為别人才行。”诺贝尔文学奖呼声最高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树超过30年创作履歷中,自我期待最重要的一部!《1Q84Book3》突破性*完结!少年时代的爱恋,分隔二十年后再重逢&helli;天吾和青豆,两个孤独的灵魂同样的十二月,终於在这1Q84年的世界, [点击阅读]
修道院纪事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在王室名录上第五位叫唐·若奥的国王今天晚上要去妻子的卧室。唐娜·马丽娅·安娜·若泽珐来到这里已经两年有余,为的是给葡萄牙王室生下王子,但至今尚未怀孕。宫廷内外早已议论纷纷,说王后可能没有生育能力。但这仅限于关系亲密者之间的隐隐低语,以免隔墙有耳,遭到告发。要说过错在国王身上,那简直难以想象,这首先是因为,无生育能力不是男人们的病症,而是女人们的缺陷,所以女人被抛弃的事屡见不鲜。 [点击阅读]
地狱
作者:佚名
章节:110 人气:2
摘要:致中国的合作者、读者和书迷们:对于今年不能亲至中国一事,我深感遗憾,因此想借这封短信向你们所有人表达我的感激之情,有了你们,才有我所谓的成功。谢谢你们为我的作品中文版所付出的时间与努力,你们的厚爱尤其让我感动。我希望能在不久的将来拜访你们美丽的国家,亲口表达我的谢意。谨致最诚挚的祝愿。 [点击阅读]
契诃夫短篇小说集
作者:佚名
章节:44 人气:2
摘要:我的同事希腊文教师别里科夫两个月前才在我们城里去世。您一定听说过他。他也真怪,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带着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他总是把雨伞装在套子里,把表放在一个灰色的鹿皮套子里;就连那削铅笔的小刀也是装在一个小套子里的。他的脸也好像蒙着套子,因为他老是把它藏在竖起的衣领里。他戴黑眼镜穿羊毛衫,用棉花堵住耳朵眼。他一坐上马车,总要叫马车夫支起车篷。 [点击阅读]
妖窟魔影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当山冈圭介来到琴川河的上游地区,已是时近中午。山冈行走在岩石地带时,极为小心谨慎。如果从同上次一样的道路上通过,则很容易留下足印。山冈圭介连那足印也极力避免留下。他每一步都尽量地避开土质松软的地方,以及草地,把步子尽可能踩在土质坚硬的路面上以及岩石上,以免留下走过的痕迹。他的整个行动都小心翼翼。他深知,稍有不慎,就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山冈进入到岩石地带的中心部位。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