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地狱 - 第73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圣马可广场位于威尼斯大运河的最南端,运河在这里与大海融为一体。俯瞰着这危险交叉点的是Dogana da Mar --海洋海关--那简朴的三角形堡垒,其瞭望塔曾经守卫过威尼斯免遭外国入侵。如今,瞭望塔已经被一个巨大的金色球形建筑所取代,顶上的风向标采用了财富女神的造型,在微风中不断变化着方向,提醒出海的水手们命运莫测。
  莫里奇奥驾驶着时髦的快船奔向运河尽头,波涛汹涌的大海突然凶巴巴地出现在他们面前。罗伯特·兰登以前曾多次走过这条线路,只是每次都乘坐体积大得多的水上巴士,因此当他们的豪华水上轿车在大浪上倾斜着前进时,他感到有些不安。
  要想抵达圣马可广场码头,他们的船必须穿过一片开阔的泻湖,那里的水面上聚集着数百艘船只,既有豪华游艇和油轮,也有私人帆船和巨型邮轮。那种感觉就像刚刚驶离一条乡间公路,进入了一条八车道高速公路。
  西恩娜望着在他们前面三百码处驶过的十层楼高的邮轮,似乎同样感到不安。邮轮的甲板上挤满了旅客,全都扎堆儿拥在栏杆旁,忙着从水上给圣马可广场拍照。邮轮翻腾的尾流中还有三艘其他船只在排队,等待着通过威尼斯最著名的地标。兰登听说最近几年船只的数量快速翻了几倍,以致不论是白天还是黑夜,这里总有船只通过。
  掌舵的莫里奇奥望着迎面而来的邮轮船队,又瞥了一眼左边不远处一个带天棚的码头。"我停在哈利酒吧行吗?"他指着因发明了贝里尼鸡尾酒而闻名的餐馆说。"走几步路就可以到圣马可广场。"
  "不行,把我们一路送过去,"费里斯示意着泻湖对面的圣马可广场码头命令道。
  莫里奇奥大度地耸耸肩。"随你便。等一下!"
  发动机旋转起来,水上轿车开始迎着起伏的波浪前行,进入了一条浮标标示的航道。那些经过这里的邮轮看似漂浮在水面上的公寓大楼,卷起的尾流摇晃得其他船只像软木塞一样上下颠簸。
  让兰登颇感意外的是,几十艘贡多拉也同样在穿越这条航道,它们细长的船身--近四十英尺长、几乎重达一千四百磅--在汹涌的水面上似乎显得十分平稳。每条船都由一位稳如磐石身穿传统黑白条纹衫的船夫操纵,他站在船尾左侧的平台上,用固定在右边舷缘上的单桨划船。即便是在遇到波涛时,每条贡多拉也都神秘地向左倾斜。兰登知道这种怪异的现象是由船的不对称结构造成的。每条贡多拉的船身都向右侧弯曲,与站在左侧的船夫正好方向相反,目的是避免船夫在右边划船时船身转向左边。

  他们从那些贡多拉身旁经过时,莫里奇奥自豪地指着其中一条。
  "你们看到前面那个金属标志了吗?"他回头大声问道,示意凸出在船首之外雅致的装饰物。"那是贡多拉上惟一的金属构件,称作ferro di prua --船首铁。可以算威尼斯一景!"
  莫里奇奥解释说,凸出在威尼斯每条贡多拉船首外的镰刀形装饰有着象征意义,其弯曲的形状代表着大运河,六个刀齿代表着威尼斯的六个区,而它那长方形的刀刃则是威尼斯总督独特的头饰。
  总督,兰登的思绪又回到了眼前的任务上。寻找那位欺诈的威尼斯总督,他曾切断马的头……抠出盲人的骨头。
  兰登抬头凝视着前方的海岸线,水边有一个树木葱翠的小公园。树顶上方,在碧空的映衬下,红砖砌成的圣马可钟塔尖顶高耸入云,顶端是一个金色的大天使加百利,正从令人目眩的三百英尺高处向下俯瞰。在一座由于存在下沉趋势而几乎没有任何高楼大厦的城市里,对于所有大胆进入威尼斯迷宫般的运河和水道的人而言,高耸的圣马可钟塔都相当于一座领航的灯塔。迷路的行者只要抬头仰望天空,就能找到圣马可广场。兰登仍然很难相信这座巨大的钟塔曾在一九〇二年倒塌,在圣马可广场上留下一大堆废墟。神奇的是,在这场灾难中惟一失去性命的只是一只猫。
  来威尼斯观光的游客都会在许多令人惊叹的地方体验到这座城市独一无二的氛围,但是兰登最喜欢的地方永远是斯齐亚沃尼海滨大道。宽阔的石头大道坐落在水边,于公元九世纪用疏浚出来的淤泥修建而成,从旧军械库一直通到圣马可广场。
  海滨大道沿线遍布着高档咖啡馆和雅致的宾馆,甚至还有安东尼奥·维瓦尔第的家族教堂。它的起点是军械库--威尼斯古代造船厂,那里燃烧树枝时散发出的松香味曾弥漫在整个城市的上空,因为造船工人需要将滚烫的沥青涂抹在漏水的船只上,以堵塞漏洞。据说但丁·阿利基耶里就是在参观这些造船厂的过程中得到了灵感,在《地狱篇》里加入了滚烫的沥青河,作为酷刑之一。
  兰登的目光转向了右边,顺着海滨大道一直向前,落在了大道引人注目的终点。这里是圣马可广场的最南端,宽阔的广场与大海相连。在威尼斯的鼎盛时期,这个光秃秃的峭壁曾被自豪地称作"所有文明的边缘"。
  今天,圣马可广场与大海相连的三百米距离像往常一样至少排满了一百多条黑色的贡多拉,它们紧靠着系泊绳在水中颠簸,镰刀形的船首装饰在广场的白色大理石建筑旁时起时落。

  兰登仍然觉得很难完全理解,这座不大的城市--它的面积只相当于两个纽约市的中央公园--居然会从海中崛起,成为西方最大、最富有的帝国。
  莫里奇奥将船驶近一些,兰登可以看到广场上到处是人。拿破仑曾经将圣马可广场称作"欧洲的客厅",而从现在的情况来看,这间"客厅"正在为太多的客人举办一场聚会。整个广场看似快被游客的重量压得沉入海底。
  "我的上帝啊,"西恩娜望着那些人群低声语道。
  兰登不知道她这么说是因为担心佐布里斯特会选择这样一个人口稠密的场所来释放他的瘟疫……还是因为她觉得佐布里斯特提醒人们人口过剩的危险的确切中了要害。
  威尼斯每年的游客数量令人咋舌-- 估计为世界总人口的0.33% --二〇〇〇年大约为两千万。由于世界人口自二〇〇〇年以来又增加了十亿,威尼斯面对每年新增的三百万游客可谓不堪重负。它像地球一样空间有限,到了某个点上肯定将无法为每一位希望来威尼斯游玩的人运入足够的食物、清除掉足够的垃圾或者提供足够的床铺。
  费里斯站在兰登身旁,眼睛不是望着陆地,而是看向大海。他在注视着每一艘驶来的船只。
  "你没事吧?"西恩娜好奇地望着他。
  费里斯突然转过身来,"没事……我只是在想事情。"他将脸转向船的前方,大声对莫里奇奥说:"尽量靠近圣马可广场停船。"
  "没问题!"莫里奇奥挥了一下手。"两分钟!"
  水上轿车现在与圣马可广场齐平,右边是恢弘的总督府,高耸在海岸线上。
  作为威尼斯哥特式建筑的一个完美范例,这座宫殿体现了低调的优雅。它没有法国或英国宫殿常见的塔楼或尖顶,而是被设计成一个巨大的长方体,以提供尽可能大的内部空间,可以容纳下总督数量庞大的政府与后勤人员。
  从海面上望去,总督府占地甚广的白色石灰岩结构本来会显得骄横傲慢,但是所增加的柱廊、石柱、凉廊和四叶形透气孔大大缓和了这种效果。建筑外部布满粉红色石灰岩构成的几何图案,让兰登想起了西班牙的阿尔罕布拉宫。
  船驶近停泊处时,宫殿前聚集的一群人似乎让费里斯颇感担心。这些人挤在一座桥上,全都指着将总督府一分为二的一条狭窄运河。

  "他们在看什么?"费里斯问,语气中透着紧张。
  "叹息桥,"西恩娜回答道,"威尼斯一座非常著名的桥梁。"
  兰登顺着狭窄的航道望去,看到了呈一道弧线高架于两座建筑之间的那个雕刻精美的全封闭通道。叹息桥,他想,回忆起了自己童年时最爱看的一部电影--《情定落日桥》,故事依据的是一个传说,如果两个恋人在圣马可大教堂的钟声响起时在这座桥下亲吻,他们将永远相爱。这个极其浪漫的想法伴随了兰登一生。当然,这部电影里还有一位年仅十四岁的可爱的新星,名叫黛安·莲恩,少年兰登立刻迷恋上了她……而且一直对她无法忘怀。
  多年后,兰登惊恐地得知叹息桥的名字不是来自激情叹息……而是苦难的叹息。事实上,这座密封的通道将总督府与总督的监狱连在了一起,囚犯们在监狱里受尽折磨后死去,他们痛苦的呻吟从狭窄运河边的铁窗里传出,在运河两边回荡。
  兰登曾参观过那座监狱,惊讶地得知最恐怖的不是那些与水位平齐,经常遭水淹的囚室,而是位于宫殿顶层隔壁的囚室。这些囚室被称作"铅顶囚室",因为屋顶采用了铅板,所以夏天酷热难捱,冬天寒冷刺骨。大情圣卡萨诺瓦就曾被囚禁在"铅顶囚室"中。他被宗教法庭指控犯有通奸和间谍罪,他在被囚禁了十五个月后,通过欺骗狱卒成功逃脱。
  "小心!"
  一条贡多拉刚刚腾出一个泊位,莫里奇奥将自己的水上轿车停进那个泊位时,大声对贡多拉船夫喊道。他在丹尼埃里饭店前找到一个停靠处,这里离圣马可广场和总督府只有一百码的距离。
  莫里奇奥将一根绳索扔出去,套住一个系船柱,然后跳上岸,仿佛他在为某部冒险电影试镜一般。将船系牢后,他转过身,向船伸出一只手,帮助他的乘客上岸。
  "谢谢,"兰登说,任由这位肌肉发达的意大利人拉他上岸。
  紧接着上岸的是费里斯,不过他有些心不在焉,又朝大海望去。
  西恩娜是最后一个。魔鬼般英俊的莫里奇奥拉她上岸时深情地凝视着她,似乎在向她暗示如果她甩掉那两位旅伴、继续和他一起留在船上,她会玩得更开心。西恩娜却看似根本没有注意到。
  "谢谢你,莫里奇奥,"她心不在焉地说,眼睛紧盯着旁边的总督府。
  说完,她带着兰登和费里斯,迈着大步走进了人群。
或许您还会喜欢:
飘(乱世佳人)
作者:佚名
章节:81 人气:0
摘要:生平简介1900年11月8日,玛格丽特-米切尔出生于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的一个律师家庭。她的父亲曾经是亚特兰大市的历史学会主席。在南北战争期间,亚特兰大曾于1864年落入北方军将领舒尔曼之手。后来,这便成了亚特兰大居民热衷的话题。自孩提时起,玛格丽特就时时听到她父亲与朋友们,甚至居民之间谈论南北战争。当26岁的玛格丽特决定创作一部有关南北战争的小说时,亚特兰大自然就成了小说的背景。 [点击阅读]
飞鸟集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0
摘要:泰戈尔1夏天的飞鸟,飞到我的窗前唱歌,又飞去了。秋天的黄叶,它们没有什么可唱,只叹息一声,飞落在那里。straybirdsofsummercometomywindowtosingandflyaway.andyellowleavesofautumn,whichhavenosongs,flutterandfalltherewithasign.2世界上的一队小小的漂泊者呀,请留下你们的足印在我的文字里。 [点击阅读]
饥饿游戏1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0
摘要:我睡醒的时候,床的另外半边冷冰冰的。我伸出手想试探一下波丽姆留在被子里的余温,结果只摸到了粗糙的帆布被单,她准是又做了噩梦,爬到妈妈被窝里去了。嗯,准没错。今天是收获节。我用胳膊支起身子,屋子里挺亮,正好看得见他们。小妹妹波丽姆侧身躺着,偎在妈妈怀里,她们的脸紧挨在一块儿。睡着的时候,妈妈看上去要年轻些,脸上尽管还是一样疲倦,可已经不那么憔悴了。 [点击阅读]
饥饿游戏2燃烧的女孩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0
摘要:壶中茶水的热气早已散发到冰冷的空气中,可我双手仍紧紧地握着茶壶。我的肌肉因为冷而绷得紧紧的。此时如果有一群野狗来袭击,我肯定来不及爬到树上,就会遭到野狗的撕咬。我应该站起来,活动一下僵硬的四肢,可我却坐着,像顽石一样一动不动。此时天已经蒙蒙亮了,周围的树丛已隐隐显露出轮廓。我不能和太阳搏斗,只能看着它一点点地把我拖入白昼,而即将到来的这一天是几个月来我一直所惧怕的。 [点击阅读]
饥饿游戏3嘲笑鸟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0
摘要:我低头俯视着自己的鞋子,一层细密的灰尘正缓缓地落在磨旧的皮革上。此时,我正站在原来放着我和妹妹波丽姆的床铺的地方,旁边不远是放饭桌的地方。烟囱已经塌了,烧得焦黑的碎砖头堆成了一堆,靠这个我还勉强能认得出原来房间的位置,不然的话,在这茫茫灰海中,我靠什么来辨认方向?十二区的一切几乎已荡然无存。一个月以前,凯匹特的火焰炸弹摧毁了“夹缝地带”贫苦矿工的房子、镇子里的商店,甚至司法大楼。 [点击阅读]
首相绑架案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0
摘要:我正站在波洛房间的窗户旁悠闲地望着下面的大街。“奇怪呀!”我突然脱口而出。“怎么啦,我的朋友?”波洛端坐在他舒适的摇椅里,语调平静地问。“波洛,请推求如下事实!——位年轻女人衣着华贵——头戴时髦的帽子,身穿富丽的裘皮大衣。她正慢慢地走过来。边走边看两旁的房子。二个男子和一个中年女人正盯捎尾随着她,而她一无所知。突然又来了一个男孩在她身后指指点点,打着手势。 [点击阅读]
马丁伊登
作者:佚名
章节:46 人气:0
摘要:那人用弹簧锁钥匙开门走了进去,后面跟着一个年轻人。年轻人笨拙地脱下了便帽。他穿一身粗布衣服,带着海洋的咸味。来到这宽阔的大汀他显然感到拘束,连帽子也不知道怎么处置。正想塞进外衣口袋,那人却接了过去。接得自然,一声不响,那笨拙的青年心里不禁感激,“他明白我,”他心想,“他会帮我到底的。 [点击阅读]
马普尔小姐探案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0
摘要:马普尔小姐的故事——我亲爱的,我想我没告诉过你们——你,雷蒙德,还有你,琼——有关几年前发生的一桩奇特的小案子。不管怎样,我不想让人们觉得我很自负——当然了,我也知道和你们年轻人比起来我根本算不上聪明——雷蒙德会写那些关于令人讨厌的男男女女们的非常现代的书——琼会画那些出众的图画,上面全是一些四四方方的人,身上有的地方非常奇怪地凸了出来——你们都很聪明,我亲爱的, [点击阅读]
骗局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0
摘要:《骗局》简介:陨石、冰架、空军一号、三角洲部队、性丑闻、政治黑幕……美国悬疑惊悚小说大师丹·布朗凭借高超地想象将这些元素有机的糅合在《骗局》中。整个故事围绕着一起科学大骗局展开,讲述了48小时内美国政界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小说以一桩神秘的谋杀案开篇:在人迹罕见的北极圈,加拿大地质学家查尔斯·布罗菲和他的几只北极狗被两个彪形大汉劫持到一架军用直升机上。 [点击阅读]
高尔夫球场的疑云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0
摘要:我知道有这么一则已为人所共知的铁事,它的大意是:一位年轻作家决心要把他的故事的开头写得独具一格、有声有色,想借此引起那些读腻了声色犬马之类文章的编辑们的注意,便写下了如下的句子:“‘该死!’公爵夫人说道。”真怪,我这故事的开头倒也是同一个形式.只不过说这句话的女士不是一位公爵夫人罢了。那是六月初的一天,我在巴黎刚办完了一些事务,正乘着早车回伦敦去。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