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德伯家的苔丝 - 《德伯家的苔丝》在线阅读·第四十五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自从她离开特兰里奇以后,一直到今天早晨,苔丝再也没有看见过或听说过德贝维尔了。
  苔丝是在心情沉重郁闷的时刻同德贝维尔再次相遇的,在所有的时刻里,唯独这个时刻同惊恐的感情发生冲突的可能性*是最小的。他站在那儿,明明白白、清清楚楚是一个皈依了宗教的人,正在那儿对自己过去的过错感到痛心疾首,但是无理性*的记忆引起的恐惧压倒了苔丝,使她瘫痪了,一动也不能动,既不能前进,也不能后退。
  想一想上次她看见他时他脸上表现出来的神态,再看一看现在他脸上的表情!——在那张同样漂亮的脸上,令人不快的神情还同样存在,不过嘴上原来的黑色*胡须不见了,现在蓄上了修剪得整齐的旧式连鬓胡;他身上穿着半是牧师、半是俗人的服装,改变了他脸上的神情,掩盖了花花公子的面目,所以苔丝刚一看见他,竟一时没有认出他来。
  《圣经》上的那些庄严句子,从他那张嘴里滔滔不绝地讲出来,苔丝最初听在耳里,只感到恐怖荒诞,感到不伦不类和心中不快。这种令人熟悉不过的说话腔调,在不到四年以前她已经听过了,但是他说话的目的却截然不同,看见这种相互对照中的嘲弄,她直感到心中作呕。
  这与其说是改过自新,不如说是改头换面。以前他脸上饱含色*欲之气的曲线,现在变成了柔和的线条,带上了虔诚的感情。以前他嘴唇的形状意味着勾引诱惑,而现在却在说祈求劝导的话了;他脸上的红光昨天可能要解释为放纵情|欲的结果,今天却要被看成讲道时虔诚雄辩的激动;从前的兽性*现在变成了疯狂;从前的异教精神现在变成了保罗精神;那双滴溜溜直转的眼睛,过去看她的时候,是那样咄咄逼人,而现在却有了原始的活力,放射出一种几乎让人害怕的神学崇拜的凶光。以前在事不如愿的时候,他那张棱角分明的脸上是一种-阴-沉的神色*,现在却成了一张牧师的脸,在那儿把自己描绘成一个不可救药的自甘下流的人,描绘成一个深陷泥淖而不能自拔的人。
  他的这种面目似乎在那儿抱怨。他面目上的特点已经失去了遗传上的意义,所表现的意义连造物主都不赞成。说来奇怪,面目上的高尚之处全然不是地方,醒目之处似乎就是虚伪之处。
  可是真的如此吗?她不能再让自己采取这种缺少宽容的态度了。在世界上那些改恶从善把自己的灵魂拯救出来的人当中,德贝维尔并不是第一个,为什么她一定要看他不自然呢?这不过是她思想的成见,所以当听见新的好话从坏人嘴里说出来时,就觉得格格不入了。一个有罪的人罪恶越深重,变成一个圣徒也就越伟大;这用不着要到基督教的历史中去寻找。
  上面这些印象使她产生了一些模糊的感触,不过这些感触并不十分明确罢了。刚才她因为吃惊而感到紧张,现在一镇静下来,有力气走动了,就想从他面前赶快逃走。她的位置在向阳的一面,他显然还没有发现她。
  可是她刚一走动,他立刻就发现了她。这在她那位过去的情人身上产生的影响就像是触电一样,她的出现对他产生的影响远比他的出现对她产生的影响大得多。他的火一样的热情和滔滔不绝的辩辞似乎从他身上消失了。他嘴唇挣扎着,颤抖着,里面堆满了词句,但是只要在她的面前,他就个一字也说不出来了。他的眼睛自从把苔丝的脸看了一眼以后,就游目四顾,再也不敢看她了,过了几秒钟,他又胆战心惊地迅速瞥了她一眼。但是,这种瘫痪状态持续的时间很短;因为苔丝在他手足无措的时候恢复了力气,已经尽快绕过麦仓,往前走了。
  她刚一能思索,心里就吓了一大跳,他们的社会地位变化真是太大了。他本是给她带来祸根的人,现在却站在了神灵那一边,而她本是受害的人,现在灵魂却还没有得到新生。现在倒有些像传说中的那个故事,她那爱神一样的形象突然出现在他的祭坛上,那位牧师祭坛上的圣火都快要因此接近熄灭了。
  她头也不回地朝前走着。她的背——甚至衣服——都似乎对别人的目光敏感起来。她太敏感了,甚至想到麦仓的外面都有目光盯在她的身上。她一路走到这个地方,一直把悲伤压在心里,因而心情十分沉重;现在,她的苦恼的性*质又发生新的变化了。她原先渴望长期得不到的爱情,而这种渴望现在又暂时被一种物质上感觉取代了,那就是将她缠绕住的不可改变的过去。她强烈地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是无法消除了,因此她感到了绝望;她曾经希望把自己过去的历史和现在的历史之间的联系割断,但这毕竟不能成为事实。除非是自己已经成为了过去,否则自己的过去是不能成为过去的。
  她就这样心思重重地走着,从长槐路的北部横穿过去,立即看见她的面前有一条白色*的路通向高地,她剩下的路程就是从高地的边缘走的。那条干燥灰白的路严肃地向上伸展着,路上看不见一个人,看不见一辆车,什么东西也没有,只有一些深黄|色*的马粪四下散落在又于又冷的路面上。在苔丝喘着气慢慢往上走着的时候,她意识到身后出现了脚步声,她扭过头去,看见她所熟悉的人影正在向她走来——身穿卫理公会牧师的奇怪服装——那正是她这辈子在这个世界上最不想单独遇见的人。

  但是,她已经没有时间去思考、去逃避了,因此她只好尽量让自己镇定下来,让他赶上自己。她看见他十分兴奋,与其说是他走路走得太急,不如说是他内心感情的激动。
  “苔丝!”他说。
  她放慢了脚步,但是没有回过身去。
  “苔丝!”他又喊了一遍。“是我——阿历克·德贝维尔。”
  她这时才回过头去,他也走了上来。
  “我知道是谁!”她冷冷地回答说。
  “啊——就是这一句话吗?是的,我不值得你多说几句话了!当然喽!”他接着说,轻轻地笑了一声,“你看见我这副样子,一定感到有些好笑了。可是——我必须忍受着——我听说你走了,没有人知道你去了哪儿。苔丝,你奇怪我为什么要跟着你吗?”
  “是的,我是觉得很奇怪;我从心底里不希望你跟着我。”
  “不错,你也可以这么说,”在他们一起往前走的时候,苔丝显得很不愿意的样子,他就很-阴-沉地说。“可是你不要误会了我;刚才我一看见你,你就弄得我情不自禁地跟了来——你也许注意到了——你突然一出现,我就感到手足无措了。不过那只是一时的动摇;考虑到过去你和我的关系,这也是十分自然的。但是意志帮助我克服了——我这样说你也许把我当成骗子啦——后来我立即感到,我的责任和愿望就是把所有的人从上帝的惩罚中拯救出来,在——你听了也许在嘲笑我——在被拯救的那些人中间,头一个要拯救的就是那个被我伤害的女人。我主要就是抱着这个目的到这儿来的,此外没有别的。”
  在她的回答里,只带了一点儿淡淡的鄙夷:“你把自己拯救出来了吗?大家不是都说慈善先从自己家里做起吗?”
  “我自己什么也没有做!”他毫不在乎地说。“止如我对听我讲道的人说的那样,一切都是上天的作为。苔丝,想起自己过去的荒唐行为,虽然你看不起我,可是还不如我自己看不起自己呐!唉,真是一个奇怪的故事;信不信由你;不过我要告诉你我是怎样被感化过来的,希望你至少有兴趣听一听。你听说过爱敏寺那个牧师的名字吧——你一定听到过,是吧?——就是那个上了年纪的克莱尔先生;他是他那一派里面最虔诚的人了;国教里剩下的热心人已经不多了,他就是这不多的几个人中的一个;他热烈的程度虽然还比不上我现在信的基督教中那个极端派,但是在英国国教的牧师中已经是很难得的了,新近出现的那些国教牧师只会诡辩,逐渐削弱了真正的教义力量,同原先比起来只是徒有其名了。我和他只是在教会和国家的关系问题上存在分歧,也就是在‘主说,你们务要从他们中间来,与他们分别,这句话的解释上存在分歧,仅此而已。我坚信,他虽然一直是一个卑微的人,但是他在我们这个国家里拯救的灵魂,凡是你知道的人,没有一个比得上他。你听说过这个人吗?’”
  “我听说过!”她说。
  “在两三年以前,他作为一个传教团体的代表到特兰里奇讲道;那时候我还是一个荒唐放荡的人,当他不顾个人得失来劝导我,指引我,我却侮辱了他。而他并没有怀恨我,只是简单地说,总有一天我会接受到圣灵初结的果实——那一天,许多前来笑骂的人,也都留下来祈祷了。他说的那些话深深地留在我的心里。不过我母亲的死使我遭到了最大的打击;慢慢地,我终于看见我道路上的光明了。自此以后,我一心只想把真理传给别人,这就是我今天到这儿来讲道的原因,不过,我来这一带讲道也只是近来的事。我做牧师的最初几个月,是在英格兰北部一群我不熟悉的人中间度过的,是想先在那儿练练胆子,因为对那些熟悉你的人讲道,对在罪恶的日子里曾是自己伙伴的那些人讲道,你是需要勇气来接受对自己诚心的所有最严格的考验的。苔丝,你要是知道自己打自己脸的那种快乐,我敢肯定——”
  “不要再说了吧!”她激动地说,她说的时候就转身躲开他,走到台阶那儿,靠在上面。“我才不信这种突如其来的事呢!你对我这样说话,我只感到愤怒,你心里知道——你心里分明知道你把我伤害到了什么地步!你,还有像你这样的人,你们在这个世界上尽情享乐,都是以我这样的人遭罪受苦为代价的;等你们享乐够了,你们就又皈依了宗教,好到天堂里去享乐,真是多美的事啊!少来这一套——我不会相信你——我恨你!”

  “苔丝,”他坚持着说下去;“不要这样说!我皈依宗教,就像接受了一种让人高兴的新观念啊!你不相信我吗?你不相信我什么呢?”
  “我不相信你真的变成了好人。不相信你玩的宗教把戏。”
  “为什么?”
  她放低了声音说:“因为有个比你好的人就不相信这种事。”
  “这真是女人的见识了!那个比我好的人是谁呢?”
  “我不能告诉你。”
  “好,”他说,说的时候似乎有一种愤怒立刻就要发作出来,“上帝不容许我自己说自己是好人——你也知道我也不会自己说自己是好人。我是一个刚刚从善的人,真的;但是新来后到的人有时候看得最远。”
  “不错,”她悲伤地回答。“可是我不敢相信你真的皈依了一种新的神灵。阿历克,像你感觉到的这种闪光,我想恐怕不会长久的!”
  她原先靠在台阶上,她在说话的时候就转过身来,面朝着阿历克;于是他的眼睛就在无意中落在了苔丝的脸上和身上,打量着她,思考着。他身上那个卑劣的人此时已经安静了;但是肯定没有铲除,也没有完全抑制住。
  “不要那样看着我!”他突然说。
  苔丝此时对自己的动作和神气并没有完全意识到,听了他的话立即把她那一双又大又黑的眼睛的目光收了回来,脸上一红,结结巴巴地说,“对不起!”她从前心中常常出现的痛苦情绪复活了,那就是她天生了这样一副容貌,但是却老是出错。
  “不,不!不要说对不起。不过你既然戴着面纱遮着你美丽的脸,那你为什么不继续戴着它呢?”
  她把面纱拉了下来,急忙说,“我戴面纱主要是为了挡风的。”
  “我这样对你发号施令似乎是太严厉了!”他继续说:“不过最好我还是不要多看你。看了也许太危险。”
  “别说啦!”苔丝说。
  “唉,女人的脸早已经对我产生过太大的魅力,能叫我不害怕吗!一个福音教徒和女人的脸本来没有关系;但是它却使我想起了我难以忘记的往事!”
  说完了这些话,他们就慢慢地朝前走着,偶尔随便说一两句话,而苔丝心里一直在想,他究竟要同她走多远,同时也不愿意明着把他赶回去。当他们走到栅栏门和台阶时,常常看到一些用红红绿绿的油漆写的《圣经》格言,她问他知不知道是谁不辞辛苦把它们写上去的。他告诉她,写格言的那个人是他和另外一些在那个教区工作的人请来的,把那些格言写上去,目的也就是要去感化邪恶一代的心。
  后来他们走到了那个被称作手形十字柱的地点。在这一片荒凉的白土高地上,这个地方是荒凉的地方。它决不是那种画家和爱好风景的人所追求的那种美,而是相反的带有悲剧情调的美。这个地方的名字就是从矗立在那儿的那个石头柱子来的。那是一根奇怪的粗糙的用整块石头做成的柱子,在任何本地的采石场里,都找不到这种石头,在这块石头的上面,粗糙地刻了一只人手。关于它的历史和意义,有许多不同的说法。有的权威人士说,那儿从前曾经竖有一根完整的虔诚的十字架,而现在的剩余部分只是它的底座了。也有另外的人说,那是一根完整的石头柱子,是用来标明地界和集合地点的。无论这根柱子的出处如何,但是由于各人的心情不同,看到那根石头柱子竖在那儿,有的人感到凶恶,有的人感到-阴-森;就是从那儿走过的感觉最迟钝的人,也会产生出这样的印象。
  “我想我现在一定要离开你了!”他们在快接近那个地点时他说。“今天晚上六点钟我必须到阿伯特·色*诺去讲道,我走的路从这儿往右拐。苔丝,你今天把我弄得有些心烦意乱了——我也不知道究竟为什么。我必须走了,必须控制自己的情绪——你现在说话怎么变得这样流利了?你能说这样好的英语是谁教你的呢?”
  “我是在苦难中学会一些东西的!”她含糊其词地说。
  “你有什么苦难呢?”
  她把她第一次的苦难告诉了他——那是与他有关的一次苦难。

  德贝维尔听后哑口无言了。“一直到现在,我对这件事一无所知!”他后来低声说。“在你陷入麻烦的时候,为什么不跟我写信呢?”
  她没有回答;他又接着说,打破了沉默:“好吧——你还会见到我的。”
  “不,”她回答说。“再也不要见面了!”
  “让我想想吧。不过在我们分手之前,到这儿来吧。”他走到那根柱子的跟前;“这曾经是一根神圣的十字架。在我的教义里我是不相信圣物遗迹的,但是有时候我害怕你——和你现在害怕我比起来,我是更加怕你了;为了减少我心中的害怕,请你把你的手放在这只石头雕成的手上,发誓你永远也不来引诱我——不要用你的美貌和行动来引诱我。”
  “天啦——你怎能提出这种不必要的要求呢!我一丁点儿引诱你的想法也没有啊!”
  “不错——不过你还是发个誓吧。”
  苔丝半带着害怕,顺从了他,把手放在那只石头手上发了誓。
  “你不是一个信教的人,我为你感到遗憾,”他继续说:“有个不信教的人控制了你,动摇了你的信念。不过现在用不着多说了。至少我会在家里为你祈祷的;我会为你祈祷的;没有发生的事又有谁能够知道呢?我走了,再见!”
  他转身向一个猎人树篱中的一个栅栏门走去,没有再看她一眼就跳了过去,穿过草地朝阿伯特·色*诺的方向走了。他向前走着,他的步伐表现出他心神不安,他走了一会儿,仿佛又想起了以前有过的念头,就从他口袋里掏出来一本小书,书页里夹有一封迭着的信,那封信又破又乱,好像反复看了好多遍似的。德贝维尔把信打开,信是好几个月以前写的,信后签的是克莱尔牧师的名字。
  在信的开头,写信人对德贝维尔的转变表示由衷的高兴,接着又感谢他的一片好意,就这个问题跟他通信。信中还说,克莱尔先生真心实意地宽恕了德贝维尔过去的行为,并且对这位青年的未来计划表示关注。为了实现他的计划,克莱尔先生非常希望看到德贝维尔也进入他多年献身的教会,并且愿意帮助他先进神学院学习;不过既然德贝维尔认为进神学院耽误时间而不愿去,所以他也不再坚持他非进神学院不可了。任何人都要在圣灵的激励下尽心尽力,奉献自己,尽自己的本分。
  德贝维尔把这封信读了又读,似乎在尖刻地嘲笑自己。在他往前走的时候,他又把从前写的备忘录读了几段,后来脸色*又重新平静下来,很明显苔丝的形象不再扰乱他的心智了。
  与此同时,苔丝也一直沿着山脊走着,因为她走这条路回家是最近的一条路。走了不到一英里,他遇见了一个牧羊人。
  “我刚才走过的那根古老的石柱是什么意思呢?”她问他。“从前它是一个十字架吗?”
  “十字架——不是的;它不是一个十字架!那是一件不吉利的东西,小姐。那根石头柱子是古时候一个犯了罪的人的亲属竖在那儿的,先是把那个人的手钉在那儿折磨他,后来才把他绞死。他的尸首就埋在那根石头柱子下面。有人说他把自己的灵魂卖给了魔鬼,有时候还显形走出来呢。”
  她出乎意外地听说了这件-阴-森可怖的事,不禁毛骨悚然,就把那个孤独的牧人留在那儿,自己朝前走了。当她走近燧石山的时候,天色*已是黄昏了。她走进通往村子的那条篱路,在路口的地方,她碰到了一个姑娘和她的情人在一起,而自己没有被他们看见。他们不是在说什么调情的话,那个年轻姑娘说话的声音清脆而又冷淡,答理着那个男人热情的说话。那时候,大地一片苍茫,天色*一片昏暗,在这种沉寂里,没有外来的东西闯入进来,只听见那个姑娘说话的声音,飘荡在寒冷的空气里。有一会儿,这些声音使苔丝的心高兴起来,后来,她又推究出他们会面的原因,吸引他们的是来自一方或另一方的力量,而这种同样的吸引力正是导致她的灾难的序幕。当她走近了的时候,那个姑娘坦然地转过头来,认出了苔丝,那个年轻的小伙子感到不好意思,就离开了。那个姑娘是伊茨·休特,认出是苔丝,就把自己的事情放在一边,立刻关心起苔丝这次出门的事来。苔丝对这次出门的结果含糊其词,伊茨是一个聪敏的姑娘,就开始对她讲自己的一件小事,也就是刚才苔丝看到的一幕。
  “他叫阿米·西德林,从前有时候在泰波塞斯做零活儿,”她满不在乎地解释说。“其实他是打听到我已经到这儿来了,才到这儿来找我的。他说他爱我已经爱了两年了,不过我还没有答应他。”
或许您还会喜欢:
涨潮时节
作者:佚名
章节:36 人气:0
摘要:每个俱乐部都有个烦人的家伙,“加冕俱乐部”也不例外。尽管外面正有敌机来袭击,俱乐部里的气氛却一如既往。曾经远渡重洋到过印度的波特少校扯扯手上的报纸,清清喉咙。大家都赶快躲开他的眼光,可是没有用。“《泰晤士报》上登了戈登-柯罗穗的讣闻,”他说,“当然说得很含蓄——‘十月五日死于空袭’。连地址都没写。老实说吧,那地方就在寒舍转角,坎普顿山丘上那些大宅子之一。 [点击阅读]
清洁女工之死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0
摘要:赫尔克里-波洛从维拉饭店出来,迈步朝索霍区走去。他竖起大衣领护住他的脖子,他这样做,与其说是一种需要,不如说是处于谨慎,因为这时的夜晚并不太冷。“不过,在我这种年龄,一个人还是别冒什么风险的好。”波洛习惯这样说。他心情愉快,两眼睡意朦胧。维拉饭店的蜗牛实在是美味极了,真是一个好地方,这个地道的小餐馆,这次总算是找对了。 [点击阅读]
游思集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1你无影无踪地向前奔涌,永恒的游思,哪里有你无形的冲击,哪里死水般的空间便会荡起粼粼的波光。是不是你的心儿神往着那在不可估量的寂寞里向你呼唤的爱人?你缠结的发辫散落,飘扬成暴风雨般的纷乱;你前行的路上火珠滚滚,犹如碎裂的项链落下串串火星,这是不是就因为你心情急迫,步履匆促?你疾行的步履把世界的尘土吻得甜美芬芳,把腐朽之物扫荡殆尽;你舞蹈的四肢是暴风雨的中心,把死亡的圣霖哗哗地摇落到生命之上, [点击阅读]
漂亮朋友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0
摘要:莫泊桑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短篇小说大师,他在长篇小说创作上的成就往往因此而被湮没。其实,他在长篇小说创作上颇有建树:他继承了巴尔扎克、司汤达、福楼拜的现实主义传统,在心理描写上又开拓出新路。《漂亮朋友》就是前者的一部代表性*作品。莫泊桑从事长篇创作是在写作短篇小说之后,其时他并不满足于短篇小说所取得的成就。随着他声誉鹊起,他经常涉足上流社会,开阔了眼界,便想到从更广阔的背景上去反映社会现实。 [点击阅读]
演讲与访谈
作者:佚名
章节:6 人气:0
摘要: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在北大附中讲演(全文)人民网日本版9月11日讯:应中国社会科学院邀请访中的日本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名誉研究员大江健三郎,10日上午来到北大附中作了题为“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的讲演。其演讲全文如下:我是一个已经步入老境的日本小说家,我从内心里感到欣慰,能够有机会面对北大附中的同学们发表讲话。 [点击阅读]
火花
作者:佚名
章节:5 人气:0
摘要:“你这个白痴!”他老婆说着就把她的牌甩了下去。我急忙扭过头去,避免看见海利·德莱恩的脸;不过为什么我想避免看见那张脸,我可不能告诉你,就更不可能告诉你为什么我竟然会料想到(如果我真的料想到的话)像他这样年纪的一个显要人物会注意到我这样一个完全无足轻重的小青年遇到的事了。 [点击阅读]
灿烂千阳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0
摘要:五岁那年,玛丽雅姆第一次听到“哈拉米”这个词。那天是星期四。肯定是的,因为玛丽雅姆记得那天她坐立不安、心不在焉;她只有在星期四才会这样,星期四是扎里勒到泥屋来看望她的日子。等到终于见到扎里勒的时候,玛丽雅姆将会挥舞着手臂,跑过空地上那片齐膝高的杂草;而这一刻到来之前,为了消磨时间,她爬上一张椅子,搬下她母亲的中国茶具。玛丽雅姆的母亲叫娜娜,娜娜的母亲在她两岁的时候便去世了,只给她留下这么一套茶具。 [点击阅读]
点与线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一安田辰郎一月十三日在东京赤坂区的“小雪饭庄”宴请一位客人。客人的身份是政府某部的司长。安田辰郎经营着安田公司,买卖机械工具。这家公司这几年颇有发展。据说,生意蓬勃的原因是官家方面的订货多。所以,他时常在“小雪饭庄”招待这类身份的客人。安田时常光顾这家饭庄。在附近来说,它虽然称不上是第一流,却正因为如此,客人到了这里才不会挤得肩碰肩的,吃得心里踏实。 [点击阅读]
烟囱大厦的秘密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0
摘要:“君子-周!”“啊,那木是吉米-麦克格拉吗?”佳色游览团的团员是七位面色抑郁的女士和三位汗流泱背的男士。现在,他们都相当注意地从旁观望。他们的导游凯德先生显然碰到一个老朋友了。他们都非常赞美凯德先生。他那瘦高的个儿,晒得黑黑的面孔和轻松愉快的态度,都很令人欣赏。团员当中若有争论,他总能轻轻地为他们排解,并且能够把他们哄得心平气和。现在,他遇见的这个朋友的确是一个样子很奇特的人。 [点击阅读]
烽火岛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1827年10月18日,下午5点左右,一艘来自地中海东海岸的船正乘风前进,看来它是想赶在天黑前进入科龙海湾的维地罗港。这就是在古代荷马书中提到的奥地罗斯港口。它坐落在爱奥尼亚海和爱琴海三个锯齿状缺口中的一个里。这三个踞齿缺口把希腊南部踞成了一片法国梧桐叶的形状。古代的伯罗奔尼撒就是在这片叶状的土地上发展起来的。现代地理称其为摩里亚。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