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大西洋案件 - 第十章收养人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德默特低头瞧着笔记簿上的姓名和住址。电话已经响了两次可是没人接。他又试一次,仍然没人接。于是他决定亲自去看究竟。
  玛格丽特-宾士的摄影室在广场路的路底。德默特摸索着上一楼,有块白色的板子写着黑字:“玛格丽特-宾士私人摄影室。”德默特进门发现是一间会客室,可是没人接待。他站在那里大声清清喉咙,提高嗓门说:“有没有人在?”
  天鹅绒布后传来一阵拖鞋的声音,一位头发浓密的年轻人探出身子:“先生,非常抱歉,我没听到你的声音。”
  他把布帘拉开一些,德默特跟着他走进一个摄影室,里面摆着照像机、灯泡、弧光、一堆堆的布幔、萤光板。
  “我想见玛格丽特-宾士小姐。”
  “喔,玛格丽特。她外出替模特儿拍照。”德默特把自己的名片递给那年轻人。
  “真想不到,”那年轻人说,”是总督察!你找玛格丽特有什么?”
  “我只是想问她一两个问题。最近在玛丽-梅德村发生一件命案,她是目击者。”
  “喔,”年轻人看看表说。“这时候她在凯特屋拍照。我的车子就停在外面,我带你去怎样?”
  “太好了,先生你贵姓大名?”
  “杰士罗,”年轻人说,“杰土罗-强尼。”
  杰士罗敏捷而快速朝着德特汉广场路驶去,来到凯特屋附近,这时在屋旁附近的人行道上正好有个摄影场面,一位声音低沉、沙哑的女孩拿着照相机在一旁指挥。
  “嘿——玛格丽特。”杰士罗先生招呼道。
  她转头。“喔,是你。你来做什么呢?”
  “我带一个人来看你,克列克总督察。”
  这女孩迅速把眼光落在总督察身上,那眼光看来充满谨慎、打量的意味。她是个高瘦的女孩,手肘、膝盖骨尖突,不过整个身材看来挺有趣的,浓密的黑发落在脸颊两旁,面如土色;一点都不吸引人,不过在他看来,这张脸充满个性。
  “你好,宾士小姐。高士丁庄发生不幸事件,假如我没记错的话,你曾到那里照一些照片。”
  那女孩点点头。“当然,我印象还根深刻。你是苏格兰场的人?”
  “是的。”
  “他靠什么做决定?”
  “这要看案件是属地方性或是全国性、国际性。”
  “他认为这是国际性案件吗?”
  “或许说是大西洋案件比较适当。”
  “你想问我些什么?我要去一趟苏格兰场吗?”
  他摇摇头,“不必,除非你喜欢,回你的摄影室吧。”
  “好吧,”她沿着人行道快速地走去,德默特跟着她。她带他进摄影室,示意他在椅子上坐下来,在浓浓的黑发下以冷静。怀疑的眼光看着他。
  “你从事的是专业摄影?”德默特问。
  “是的。不过那次我拍宴会当天的情形,包括杰逊-路德和玛丽娜-格雷欢迎客人的场面,以及当地的名人和一些其他的人。”

  “是的,这个我知道。你在楼梯上拍照?”
  “有一段时间是这样子的,从上面看得见上楼的客人,还可以看见玛丽娜和客人握手的情形。你不必移动就可以取得各种角度。”
  “你有没有看出什么特别的?”
  “有一点,从站着的地方可以很清楚的看到玛丽娜-格雷和杰逊-路德,大部分时间他走来走去,端饮料,介绍客人之类的。可是我没有看到那个贝德雷太太——”
  “是贝寇克太太。你记得市长抵达的情形?”
  “喔,是的,我记得很清楚,他带了一大堆人一齐来。我照了一张他上楼的情形,一张近的镜头侧面像,看起来非常冷酷。后来我又拍了他和玛丽娜握手的情形。”
  “我想你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玛丽娜-格雷,还不时地把照机机对准她。”
  “没错,大部分时间,不过我要等适当的时机。”
  “你有没有看到一位叫阿达韦克-弗因的?”
  “看见了,我拍了他和罗拉-布列斯特一起上楼的镜头。”
  “就在市长后面。”
  她想了一想,然后同意道。“是的,大约那时候。”
  “那时你有没有注意到玛丽娜-格雷突然间感到不舒服。你是不是看到她脸上不寻常的表情?”
  玛格丽特-宾上倾身向前打开香烟盒子,取出一根烟点燃等着,她突然说:“为什么你问我这个问题?”
  “因为我急于想知道问题的答案——一个可靠的答案。”
  她突然站起来。“等一下,”她说,“我给你看一些东西,这比用嘴描述的好。”
  她拉开窗帘,消失不见了,嘴里不知在嘟哝些什么。
  “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她出现时说。“要那样东西偏偏找不到,不过还是让我找到了。”
  她走近他,递给他一张光面的照片,他低头看了一下。那是一张玛丽娜-格雷的相片,拍得很好。她正和面前的一位女人在握手,这女人背对着镜头。玛丽娜-格雷没正眼瞧她,她的眼睛没对准焦距,而是有点偏左。德默特感到兴趣的是那脸上没有什么表情,没有恐惧,也没有痛苦,只是象在瞧着什么东西似的。由于情绪震荡过大,因此脸上没有什么表情。德默特曾看见一个男人有过这样的表情,那是他被枪杀后的瞬间……
  “满意吗?”玛格丽特-宾土问道。
  德默特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是的,谢谢你。你知道假如证人夸大其词或凭想象,总是很难断定谁是谁非,可是本案不一样,她看到了某些东西。”接着他问道,“我能保留这张照片吗?”
  “喔,可以,我还有底片。”
  “你认识玛丽娜-格雷吗?”
  “不。”
  “你在那里受训练的?”
  “在雷加登摄影室,我跟安祝-凯波学了一段时间,他教我很多。”
  “雷加登摄影室和安祝-凯波。”德默特立即警觉起来,这两个名字令他联想起一些事情来。

  “你住在七春镇是不是?”
  她看起来很开心的样子。
  “你好象知道我很多事情,你去查过是不是?”
  “宾士小姐,你是个名摄影家,很多文章都提到你。为什么你到英国来?”
  她耸耸肩:“喔,我想变化一下,虽然我在英国出生,但小时候就去美国。五岁的时候。”
  “宾士小姐,我想你可以告诉我更多的事情。”
  她的脸绷紧了,注视着他。
  “你指的是什么?”
  德默特瞧着她,打算碰碰运气。雷加登摄影室、安祝-凯波和那个镇名。他觉得仿佛玛波小姐在背后怂恿他,不要犹疑。
  “我想你了解玛丽娜-格雷比你说的还多。”
  她笑一笑,“怎么说,你空口无凭。”
  “我?我想不是,只要花一点时间和精神就可以证明。听我说,宾士小说,你不认为承认一下好些吗?承认玛丽娜-格雷领养你,你还跟她住了四年。”
  她嘶嘶的急促呼吸道:“你这个好管闲事、讨厌的家伙!”
  他大吃一惊,这跟她先前的态度判若两人。她站起来,晃一晃那头黑发。
  “好吧,好吧,这是真的。没错,玛丽娜-格雷带我到美国。我母亲生八个小孩,住在贫民窟,我想她象其他一大堆人一样写信给她们知道的电影明星,信中编了一段悲渗的故事,请求那些明星领养他们的小孩。喔,想起来就令人讨厌,就是这样。”
  “你们共有三人,”德默特说,“三个被领养的小孩在不同时间内来自不同地方。”
  “没错,我、罗德、安加斯。安加斯比我大,罗德事实上还是个婴儿。我们生活得很好,喔!太好了,要什么有什么!”她提高声音,带着嘲弄的味道。“衣服、车子、漂亮的房子,还请人照顾我们,受好的教育,享受美好的食物,凡事应有尽有。她是我们的‘妈妈’,做为妈妈她很尽责,她唱歌哄我们,和我们一起拍照!喔,那照片充满感情、温馨。”
  “艾吉就是艾思德-莱特吗?”
  “是的,是她第三或第四任丈夫,我忘记了。他确实是个好人。他看来不象父亲。他最关心的还是他的文章,我曾读过他写的一些作品,充满下贱和冷酷,可是很有力量,我想将来有一天大家会称他为大作家。”
  “这种情况持续多久?”
  玛格丽特突然笑起来,“直到她对这种特殊的演戏方式感到厌倦。不,这不完全对……应该说直到她发现快有自己的小孩。”
  她笑起来,笑声含着痛苦。“我们不再被需要。我们只是暂时时填补真空而已,她一点都不在乎我们,她想要的是自己的孩子。”
  “这点你不能苛责她。”德默特柔和地说。
  “我不怪她想要有自己的孩子,不!可是我们呢?”“你觉得很痛苦,我明白。”

  “不,现在我不觉得痛苦了,我已经克服了,我会痛苦是因为我回忆往日,我们都很痛苦。”
  “你们三个人?”
  “哦,不,罗德不会,他什么也不在乎,何况他还小。可是安加斯感觉跟我一样,甚至更加痛恨。他说将来有一天他长大了,一定要杀掉她那个将出生的婴儿。”
  “你知道那个小孩?”
  “喔,当然知道,而且每个人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快有自己的小孩时她高兴得快疯了,结果生出来是个白痴,她都不要我们再回去了。”
  “你非常怀恨她?”
  “为什么要恨她?这是每个人都可能做出来的,虽然她害我不少。”
  “你两个兄弟怎样了?”
  “喔,大家流落各方。罗德在中西部的某个农场,他天生乐观。至于安加斯我就不知道了,我以后没再看见他。”
  “他还心怀怨恨吗?”
  “我想应该不会,”玛格丽特说,“上次我看见他,他说他要演舞台剧,我不知道他是否真的演了。”
  “你还记得?”德默特说。
  “是的,还记得。”玛格丽特-宾土说。
  “玛丽娜-格雷那天看见你有没有很惊讶,或是她故意安排你去拍照想让你高兴?”
  “她?”这女孩微笑中带着嘲讽,“宴会如何安排她一点都不知道,我很想看看她,因此我想办法得到这个工作,我想知道现在她变成怎样。结果她连认都不认得我了,我跟她住了四年,从五岁到九岁,她居然不认识我了。”
  “小孩子容易变,”德默特说,“因此不太容易认出来。你没有告诉她你是谁?”
  她摇摇头,“没有,我没告诉她,我不会做这种事。”
  “宾士小姐,你有没有企图毒死她?”
  她的态度转变了,站起来笑道:“问这种问题多不可思议!不过我想你不得不问,这是你的职责之一。我可以向你保证我没有杀她。”
  “我问你是否你想谋杀她,你回答你没有杀她。这没错,不过有人死了,是被谋杀死的。”
  “你意思是我想谋杀玛丽娜,结果却误杀了那个叫什么太太的。我就说我没有企图要谋杀玛丽娜,而且我也没有毒死贝寇克太太。”
  “不过也许你知道是谁下手的?”
  “督察,我告诉你我什么也不知道。”
  “可是你多少有一些概念?”
  “喔,每个人都有概念,”她对他嘲弄地微笑道。“那么多人中可能有,也可能没有。那个黑发象个机械人的秘书、优雅的海利-普列斯顿、仆人、按摩师、美容师、摄影室里的某个人,而且他们当中也许有人是伪装的。”
  这时他无意义地向她走进一步,她猛烈地摇摇头,“督察,放轻松一些,”她说,“我只是开你的玩笑。有人对玛丽娜那样冷酷,不过我不知道是谁,一点也不知道。”
或许您还会喜欢:
涨潮时节
作者:佚名
章节:36 人气:0
摘要:每个俱乐部都有个烦人的家伙,“加冕俱乐部”也不例外。尽管外面正有敌机来袭击,俱乐部里的气氛却一如既往。曾经远渡重洋到过印度的波特少校扯扯手上的报纸,清清喉咙。大家都赶快躲开他的眼光,可是没有用。“《泰晤士报》上登了戈登-柯罗穗的讣闻,”他说,“当然说得很含蓄——‘十月五日死于空袭’。连地址都没写。老实说吧,那地方就在寒舍转角,坎普顿山丘上那些大宅子之一。 [点击阅读]
清洁女工之死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0
摘要:赫尔克里-波洛从维拉饭店出来,迈步朝索霍区走去。他竖起大衣领护住他的脖子,他这样做,与其说是一种需要,不如说是处于谨慎,因为这时的夜晚并不太冷。“不过,在我这种年龄,一个人还是别冒什么风险的好。”波洛习惯这样说。他心情愉快,两眼睡意朦胧。维拉饭店的蜗牛实在是美味极了,真是一个好地方,这个地道的小餐馆,这次总算是找对了。 [点击阅读]
游思集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1你无影无踪地向前奔涌,永恒的游思,哪里有你无形的冲击,哪里死水般的空间便会荡起粼粼的波光。是不是你的心儿神往着那在不可估量的寂寞里向你呼唤的爱人?你缠结的发辫散落,飘扬成暴风雨般的纷乱;你前行的路上火珠滚滚,犹如碎裂的项链落下串串火星,这是不是就因为你心情急迫,步履匆促?你疾行的步履把世界的尘土吻得甜美芬芳,把腐朽之物扫荡殆尽;你舞蹈的四肢是暴风雨的中心,把死亡的圣霖哗哗地摇落到生命之上, [点击阅读]
漂亮朋友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0
摘要:莫泊桑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短篇小说大师,他在长篇小说创作上的成就往往因此而被湮没。其实,他在长篇小说创作上颇有建树:他继承了巴尔扎克、司汤达、福楼拜的现实主义传统,在心理描写上又开拓出新路。《漂亮朋友》就是前者的一部代表性*作品。莫泊桑从事长篇创作是在写作短篇小说之后,其时他并不满足于短篇小说所取得的成就。随着他声誉鹊起,他经常涉足上流社会,开阔了眼界,便想到从更广阔的背景上去反映社会现实。 [点击阅读]
演讲与访谈
作者:佚名
章节:6 人气:0
摘要: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在北大附中讲演(全文)人民网日本版9月11日讯:应中国社会科学院邀请访中的日本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名誉研究员大江健三郎,10日上午来到北大附中作了题为“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的讲演。其演讲全文如下:我是一个已经步入老境的日本小说家,我从内心里感到欣慰,能够有机会面对北大附中的同学们发表讲话。 [点击阅读]
火花
作者:佚名
章节:5 人气:0
摘要:“你这个白痴!”他老婆说着就把她的牌甩了下去。我急忙扭过头去,避免看见海利·德莱恩的脸;不过为什么我想避免看见那张脸,我可不能告诉你,就更不可能告诉你为什么我竟然会料想到(如果我真的料想到的话)像他这样年纪的一个显要人物会注意到我这样一个完全无足轻重的小青年遇到的事了。 [点击阅读]
灿烂千阳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0
摘要:五岁那年,玛丽雅姆第一次听到“哈拉米”这个词。那天是星期四。肯定是的,因为玛丽雅姆记得那天她坐立不安、心不在焉;她只有在星期四才会这样,星期四是扎里勒到泥屋来看望她的日子。等到终于见到扎里勒的时候,玛丽雅姆将会挥舞着手臂,跑过空地上那片齐膝高的杂草;而这一刻到来之前,为了消磨时间,她爬上一张椅子,搬下她母亲的中国茶具。玛丽雅姆的母亲叫娜娜,娜娜的母亲在她两岁的时候便去世了,只给她留下这么一套茶具。 [点击阅读]
点与线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一安田辰郎一月十三日在东京赤坂区的“小雪饭庄”宴请一位客人。客人的身份是政府某部的司长。安田辰郎经营着安田公司,买卖机械工具。这家公司这几年颇有发展。据说,生意蓬勃的原因是官家方面的订货多。所以,他时常在“小雪饭庄”招待这类身份的客人。安田时常光顾这家饭庄。在附近来说,它虽然称不上是第一流,却正因为如此,客人到了这里才不会挤得肩碰肩的,吃得心里踏实。 [点击阅读]
烟囱大厦的秘密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0
摘要:“君子-周!”“啊,那木是吉米-麦克格拉吗?”佳色游览团的团员是七位面色抑郁的女士和三位汗流泱背的男士。现在,他们都相当注意地从旁观望。他们的导游凯德先生显然碰到一个老朋友了。他们都非常赞美凯德先生。他那瘦高的个儿,晒得黑黑的面孔和轻松愉快的态度,都很令人欣赏。团员当中若有争论,他总能轻轻地为他们排解,并且能够把他们哄得心平气和。现在,他遇见的这个朋友的确是一个样子很奇特的人。 [点击阅读]
烽火岛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1827年10月18日,下午5点左右,一艘来自地中海东海岸的船正乘风前进,看来它是想赶在天黑前进入科龙海湾的维地罗港。这就是在古代荷马书中提到的奥地罗斯港口。它坐落在爱奥尼亚海和爱琴海三个锯齿状缺口中的一个里。这三个踞齿缺口把希腊南部踞成了一片法国梧桐叶的形状。古代的伯罗奔尼撒就是在这片叶状的土地上发展起来的。现代地理称其为摩里亚。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