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 - 后记 在世界各地的路上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收在这本书里的原稿,正如各章起首处记载的,写于二00五年夏天至二00六年秋天之间。不是那种一气呵成的文章,而是在做其他工作的间隙,抽空一滴一点地写下的。每次我都问自己:“啊啊,我到底在思考些什么?”尽管不是太长的书,从动笔到完成,也花了相当长的时间,而写完后又仔仔细细地着手修改。
  我出过几本旅行记和随笔集,但如这般围绕一个主题,从正面书写自己,几乎从未有过。更需要细心地斟词酌句。我不愿意就自己谈得太多,但该谈的地方如果不诚实地谈,则特地写这本书的意义就不复存在了。个中微妙的平衡与兼顾,不搁置一段时间后重读几次,便很难体味到。
  我认为这本书乃是类似“回想录”的东西。虽不是传记那般夸张的玩意儿,但是归纳到随笔的名号下去,似乎也颇勉强。重复前言中写过的话:在我,是想以“跑步”为媒介,对自己作为一个小说家,同时又是一个“比比皆是的人”,是如何度过这约莫四分之一世纪的,动手进行一番整理。小说家应当在何种程度上固执于小说,而又应当将心声公开到何种程度,恐怕因人而异,难以一概而论。我希望通过这本书的写作,寻觅到一个对我而言类似基准的东西。是否成功,我不太有自信。不过写完了的时候,我如释重负,心里涌出一缕细细的感触。对于写作而言,现在恰逢人生的最佳时机吧。

  匆忙写完这本书,我参加了几场比赛。原本预定二00七年初,在日本跑一次全程马拉松,可是到了比赛之前,我非常稀罕地感冒了,结果没有跑成。如果跑成了,那将是我第二十六次出赛。结果从二o0六年秋至二o0七年春,我一次全程马拉松也没跑,赛季便告终结。虽然很有些遗憾,但是在下一个赛季再作努力吧。
  不过,五月份里我参加了火奴鲁鲁铁人三项赛。这是规模堪比奥运会的大型赛事,但是这一次我愉快、舒畅、顺利地跑完了全程。成绩也有所提高。我在火奴鲁鲁住了大约一年,心想机会难得,于是报名参加了当地举办的类似“铁人三项学堂”的活动,每周三次,大致三个月,和火奴鲁鲁的市民一起勤奋练习铁人三项。这项活动的确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且,我还在班级里交到了朋友(“铁友”)。
  就这样,寒冷的季节便跑马拉松,夏季里便参加铁人三项赛,这逐渐地形成了我的生活循环。由于没有了淡季,任何时候似乎都忙得不可开交,可是对于人生乐趣的增加,我丝毫没有诉说不满的意思。
  对于振奋精神、鼓足勇气去挑战正式的铁人三项大赛,说老实话,我并非没有兴趣,不过心存畏惧,担心真那么干,肯定会被平日的练习占去更多的时间——毫无疑问,势越如此,对本业产生妨碍。没有朝超级马拉松方向发展,也是基于相同的理由。坚持体育运动,“调整、增强体力,以写好小说”才是第一目的,假如因为比赛和练习而削减了写东西的时间,那便是本末倒置,要感到为难了.

  于是乎,在现阶段,我还是把自己抑制在较为稳健的范围之内。
  就这般,在长达四分之一个世纪里,日日都坚持跑步,各色各样的思绪从心底涌起。
  记忆犹新的是,一九八四年和作家约翰·欧文一道在中央公园跑步。我那时在翻译他的长篇小说《放熊归山》,到纽约去的时候要求采访他。可是他说:“实在太忙,抽不出时间,不过早晨我在中央公园健身跑,如果来跟我一起跑,可以边跑边谈。”于是乎我们大清早一同在公园里跑步,谈了很多话。当然无法录音,也无法记录,不过在清新的空气中,两个人并肩跑步的愉快记忆,却仍旧留在我的脑海里。
  也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事。在东京每天早晨健身跑时,常常与一位美丽的年轻女子交臂而过。一连几年如此,自然而然地就熟识了,相遇时便互相微笑致意,然而因为腼腆,始终不曾交谈过,连对方的名字也一无所知。不过每天早上和她相遇,却是当时的我小小的喜悦之一。连这么一点小小的喜悦都没有,要每天坚持跑下来,可不容易。
  和巴塞罗那奥运会的银牌得主有森裕子一起在科罗拉多州波尔达的高地一起跑步,也是长留心中的经历之一。当然是运动量不大的慢跑,但我是从日本直接来到海拔将近三千米的高地,冷不丁就跑步,所以肺发出了悲鸣,脑子昏昏沉沉,嗓子干燥欲裂,怎么也跟不上。有森只是冷冷地看了狼狈的我一眼,说了一句:“村上先生,你怎么啦?”职业选手的世界是非常严酷的,其实她是个很亲切的人。不过,过了——&,我的身体也渐渐适应了稀薄的空气,能享受在洛基山地爽快地跑步了。

  就这样,通过跑步结识形形色色的人,也是我的喜悦之一。此外,还有好多的人帮助过我,鼓励过我。本来在这里,理应像奥斯卡奖颁奖仪式那样,向众多的人表示谢意,可是如果逐一列举姓名,对于大多数读者来说恐怕毫不相干,所以仅限于以下诸位。
  我敬爱的作家雷蒙德·卡佛的短篇集的标题whatWeTalkAboutWhenWeTalkAboutLove,被我用来当作了本书标题的原型。谨向慷慨地给予许可的他的夫人苔丝‘加拉赫表示谢忱。并向为了本书的完成而耐心等待了十多年的编辑冈绿女士表示深深的感谢。
  最后,我愿意将这本书献给迄今为止,在世界各地的路上与我交臂而过的所有跑者。如果没有你们,我一定不会如此坚持跑步。
  最最后,渡边我终于把这本书给连载完了,鼓掌~~
  村上春树2007年8月某日
或许您还会喜欢:
1973年的弹子球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喜欢听人讲陌生的地方,近乎病态地喜欢。有一段时间——10年前的事了——我不管三七二十一,逢人就问自己生身故乡和成长期间住过的地方的事。那个时代似乎极端缺乏愿意听人讲话那一类型的人,所以无论哪一个都对我讲得十分投入。甚至有素不相识的人在哪里听说我这个嗜好而特意跑来一吐为快。他们简直像往枯井里扔石子一样向我说各种各样——委实各种各样——的事,说罢全都心满意足地离去了。 [点击阅读]
1Q84 BOOK2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nbs;《1Q84BOOK2(7月-9月)》写一对十岁时相遇后便各奔东西的三十岁男女,相互寻觅对方的故事,并将这个简单故事变成复杂的长篇。我想将这个时代所有世态立体地写出,成为我独有的“综合小说”。超越纯文学这一类型,采取多种尝试。在当今时代的空气中嵌入人类的生命。 [点击阅读]
万圣节前夜的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阿里阿德理-奥列弗夫人在朋友朱迪思-巴特勒家作客。一天德雷克夫人家准备给村里的孩子们开个晚会,奥列弗夫人便跟朋友一道前去帮忙。德雷克夫人家热闹非凡.女人们一个个精神抖擞,进进出出地搬着椅子、小桌子、花瓶什么的.还搬来许多老南瓜,有条不紊地放在选定的位置上。今天要举行的是万圣节前夜晚会,邀请了一群十至十七岁的孩子作客。 [点击阅读]
且听风吟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1“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章,如同不存在彻头彻尾的绝望。”这是大学时代偶然结识的一位作家对我说的活。但对其含义的真正理解——至少能用以自慰——则是在很久很久以后。的确,所谓十全十美的文章是不存在的。尽管如此,每当我提笔写东西的时候,还是经常陷入绝望的情绪之中。因为我所能够写的范围实在过于狭小。譬如,我或许可以就大象本身写一点什么,但对象的驯化却不知何从写起。 [点击阅读]
中短篇小说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泰戈尔短篇小说浅谈——黄志坤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RobindranathTagore,1861.5.7——1941.8.7)是一位驰名世界的印度诗人、作家、艺术家、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勤奋好学孜孜不倦,在6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给人们留下了50多部清新隽永的诗集,10余部脍炙人口的中、长篇小说,90多篇绚丽多采的短篇小说,40余个寓意深刻的剧本,以及大量的故事、散文、论著、游记、书简等著作。 [点击阅读]
了不起的盖茨比
作者:佚名
章节:45 人气:2
摘要:那就戴顶金帽子,如果能打动她的心肠;如果你能跳得高,就为她也跳一跳,跳到她高呼:“情郎,戴金帽、跳得高的情郎,我一定得把你要!”托马斯-帕克-丹维里埃①——①这是作者的第一部小说《人间天堂》中的一个人物。我年纪还轻,阅历不深的时候,我父亲教导过我一句话,我至今还念念不忘。 [点击阅读]
侯爵夫人
作者:佚名
章节:5 人气:2
摘要:一R侯爵夫人可不是才智横溢的,尽管文学作品里,凡是上年级的妇女无不被写成谈吐妙趣横生。她对样样事都无知透顶,涉足上流社会对她也于事无补。据说饱经世故的妇女所特有的吐属有致、洞察入微和分寸得当,她也一概没有。恰好相反,她冒冒失失,唐突莽撞,直肠直肚,有时甚至厚皮涎脸。对于一个享乐时代的侯爵夫人,我能有的种种设想,她都统统给破坏了。 [点击阅读]
修道院纪事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在王室名录上第五位叫唐·若奥的国王今天晚上要去妻子的卧室。唐娜·马丽娅·安娜·若泽珐来到这里已经两年有余,为的是给葡萄牙王室生下王子,但至今尚未怀孕。宫廷内外早已议论纷纷,说王后可能没有生育能力。但这仅限于关系亲密者之间的隐隐低语,以免隔墙有耳,遭到告发。要说过错在国王身上,那简直难以想象,这首先是因为,无生育能力不是男人们的病症,而是女人们的缺陷,所以女人被抛弃的事屡见不鲜。 [点击阅读]
假戏成真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2
摘要:接听电话的是波洛的能干秘书李蒙小姐。她把速记簿摆到一边去,拎起话筒,平淡的说,“屈拉法加8137。”赫邱里-波洛躺回直立的椅背上,闭起双眼。他的手指在桌缘上轻敲着,脑子里继续构思着原先正在口述的信文的优美段落。李蒙小姐手掩话筒,低声问说:“你要不要接听德文郡纳瑟坎伯打来的叫人电话?”波洛皱起眉头。这个地名对他毫无意义。“打电话的人叫什么名字?”他谨慎地问。李蒙小姐对着话筒讲话。 [点击阅读]
傲慢与偏见英文版
作者:佚名
章节:62 人气:2
摘要:简·奥斯汀(JaneAusten,1775年12月16日-1817年7月18日)是英国著名小说家,生于英国汉普郡,父亲是当地教区牧师。她的作品主要关注乡绅家庭的女性的婚姻和生活,以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活泼风趣的文字著称。有6个兄弟和一个姐姐,家境尚可。她的父亲乔治·奥斯汀(GeorgeAusten,1731年—1805年)是一名牧师,母亲名卡桑德拉(1739年—1827年)。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