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达芬奇密码 - 《达·芬奇密码》读后感·女神文明 异教徒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看了《达芬奇密码》和Paulocoelho的《11分钟》(在车站的书店里偶尔买了)。
  对我来说,《达芬奇密码》超出了单纯的侦探小说的范围。让我想起《阿法隆的迷雾》。在阿法隆的迷雾中MarionZimmerBradley以女性的角度重写了亚瑟王的传奇,它不在是传统的男权的英勇的亚瑟王及圆桌骑士的传奇,而是讲述了远古的女神文明,异教徒文明的失落。我不是要为曾经有过的女系文明而感到失落。人走到现在这也许是必然的,以圣洁的圣母代替妖艳阿芙洛狄忒,以道德秩序代替原始自然,以基督代替异教,不再有酒神的放荡欢娱,而是清教徒的自制与献生。当一种文明代替另一种文明,必然前一种要成被抹杀为异教。女神变成女妖,男权文明代替女系,女神被失落。女性的形象被歪曲,被抑制,被诋毁,曾带来原始的女性崇拜的女性的受胎权被沦为不齿,处女受孕生下耶稣。劳伦斯在探讨,人,性是否可以回归自然不被扭曲。但这绝不是工业文明带来的课题,早在很久以前女神便被失落。但是抑制人性和自由只能带来枯竭和黑暗。长达两千年的中世纪,被称为最黑暗,无成果沉闷的时代。
  如果人类曾经有一度以背离自然作为文明,那么现在呢?人类是否应该到了和可以重新审视这个问题的时候了。我并不想说女性才是连接自然的一环,要恢复原始的女神崇拜才能恢复与自然脱节的关系。男性也是自然的一环,当男性和女性不再成为神,而是作为平等的性别,人才能回归平衡,才能更加自由和多彩。这就是为什么又如此众多的重新探讨女神文明和重新审视宗教文明和我们的根基的作品出现的原因。我们有太长/不够长的历史,有太多的人给出太多的解释,要解释人,要抑制人,要解放人,要附加人性。我们不可能回归,我们只有不断地往前走,不断地看清自己,不断解开枷锁。现在的枷锁也只可能比以前少。
  我在想宗教不过是历史上某一个有巨大人道关怀的人想出的慈悲体系。你看,众多的人想出不同的体系,为了不同的目的。而宗教体系只是为了安慰人,那是最大的fantsy。而我相信他们的最终的解释是真实的,就像炼金士的最后,拉里(刀锋)的结尾,朋友寄来的罗素的一段所说,只是解释的方法不同而已。它不在于它的解释方法,不在于解释用的故事的真实存在,那只是表征。正如炼金士所说,而人的最高境界是心灵的平和,汇入永恒。宗教的出现不是由于人是脆弱的,而是由于个人是脆弱。当人能解释一切的时候,宗教还是将存在的,这是由于--个人是脆弱。宗教和科学的区别在于,人依赖于宗教。以此宗教的力量是如此强大。它的发展途中必然被利用,必然不纯粹,必然附加很多东西。我不知道它会怎样的变化,它会为新的文明让路么,但是我知道它会一直存在。你看,恐龙存在的150百万年,人类只不过50百万年,也只有三分之一而已,我们还有很多时间,不可能有真理,不可能有自由,但是我们可以无限接近,到我们灭亡。
或许您还会喜欢:
魔都
作者:佚名
章节:43 人气:2
摘要:以文字构筑的人生舞台──久生十兰曲辰先想一下,1902年的时候,《莫格街谋杀案》现世满一甲子,《血字的研究》刚出版十五年,推理小说正处在我们所谓的“光荣时代”;而即便《科学怪人》与H?G?威尔斯的眾多作品早已出现,但科幻(SF)这一个名词,却还要等到十几年后,才会开张营业,正式成为一个可以标识的文类;尽管爱丽丝当时已经追著兔子跑到了几十年, [点击阅读]
ABC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36 人气:0
摘要:在我的这本记叙性的书中,我摒弃了常规,仅仅以第一人称叙述了我亲自处理过的一些案件和勘查过的现场,而其它章节是以第三人称的方式写的。我希冀读者相信书中的情节是真实的。虽然在描述各种不同人物的思想及感情上过于细腻,可是我保证,这都是我当时精细的笔录。此外,我的朋友赫尔克里.波洛还亲自对它们进行过校对。 [点击阅读]
H庄园的一次午餐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0
摘要:“埃莉诺·凯瑟琳·卡莱尔,您被指控于本年七月二十七日杀害了玛丽·杰勒德。您是否承认自己是有罪的?”埃莉诺·卡莱尔笔直地站立着。她那傲然高昂的头、生气勃勃的蓝色眼睛使人惊讶。她的头发像煤炭一样乌黑。修剪应时的眉毛形成两条细线。法庭笼罩在一片沉闷而紧张的寂静中。 [点击阅读]
万延元年的足球队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死者引导我们我在黎明前的黑暗中醒来,寻求着一种热切的“期待”的感觉,摸索着噩梦残破的意识。一如咽下一口要以烧着你五脏六腑的威士忌,这种“期待”的感觉热辣辣的。我心中忐忑,摸索着,企望它能切实重返体内。然而这种摸索却永远都是徒劳枉然。手指已没了气力,我只好将它们并拢起来。分明觉出自己全身的骨肉都已分离。迎着光亮,我的意识畏葸不前,这种感觉也正转化成一种钝痛。 [点击阅读]
不分手的理由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0
摘要:在喧闹的大街拐弯之后,刹那间四周变得寂静无声,黑暗中一排路灯伫立在街头。放眼望去,只有一盏红绿灯在寒空中绽放着鲜红色的光芒。速见修平往前欠身,嘱咐计程车司机行驶至红绿灯时左转。这一带是世田谷的新兴社区,近年来开始兴建,大量的超级市场和公寓,修平目前住的房子也是三年前才盖好的。住宅用地有高度的限制,修平住的公寓只有三层楼,他本身住在二楼。 [点击阅读]
且听风吟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0
摘要:1“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章,如同不存在彻头彻尾的绝望。”这是大学时代偶然结识的一位作家对我说的活。但对其含义的真正理解——至少能用以自慰——则是在很久很久以后。的确,所谓十全十美的文章是不存在的。尽管如此,每当我提笔写东西的时候,还是经常陷入绝望的情绪之中。因为我所能够写的范围实在过于狭小。譬如,我或许可以就大象本身写一点什么,但对象的驯化却不知何从写起。 [点击阅读]
世界之战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0
摘要:在19世纪末,没有人相信我们这个世界正在被一种比人类更先进,并且同样也不免会死亡的智慧生命聚精会神地注视着,又有谁会相信,当人类正在为自己的事情忙忙碌碌的时候,他们被专心致志地研究着,像人们用显微镜研究一滴水里蠕动繁殖的生物一般仔细。自高自大的人类来往于世界各地,忙着干自己的事,自以为控制了物质世界的一切。显微镜下的纤毛虫恐怕也不乏这样的幻觉。 [点击阅读]
东方快车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0
摘要:第一章一位重要的旅客叙利亚。一个冬天的早晨,五点钟。阿勒颇城的月台旁,停着一列火车,这列车在铁路指南上,堂而皇之地称为陶鲁斯快车。它由一节炊事车、一节义餐车、一节卧铺车厢和两节普通客车组成。在卧铺车厢门口的踏脚板旁,站着一个年轻的法国陆军中尉,他身着耀眼的军装,正和一个小个子谈话。这小个子连头带耳都用围巾里着,除了一个鼻尖通红的鼻子和两个往上翘的胡子尖外,什么也看不见。 [点击阅读]
两百年的孩子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1我是一个已经步入老境的日本小说家,我从内心里感到欣慰,能够有机会面对北大附中的同学们发表讲话。现在,我在北京对年轻的中国人——也就是你们——发表讲话,可在内心里,却好像同时面对东京那些年轻的日本人发表讲话。今天这个讲话的稿子,预计在日本也将很快出版。像这样用同样的话语对中国和日本的年轻人进行呼吁,并请中国的年轻人和日本的年轻人倾听我的讲话,是我多年以来的夙愿。 [点击阅读]
丧钟为谁而鸣
作者:佚名
章节:6 人气:0
摘要:海明为、海明微、海明威,其实是一个人,美国著名小说家,英文名Hemingway,中文通常翻译为海明威,也有作品翻译为海鸣威,仅有少数地方翻译为海明为或海明微。由于均为音译,根据相关规定,外国人名可以选用同音字,因此,以上翻译都不能算错。海明威生于l899年,逝世于1961年,195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海明威是一位具有独创性*的小说家。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