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村子 - 第26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乡政府组织的一帮收提留款的人进了松陵村。这一帮人中有从各村抽来的年轻农民,有乡政府的干部,还有派出所两名带着枪的干警。这一帮人浩浩荡荡地进了村,他们没有去村委会,也没有给祝永达和马志敬打招呼,直接闯进了庄稼人的家院。
  这一帮人走进田得安家的时候,田得安的女人任芝芳病病歪歪地坐在一面土墙根下晒太阳。带队的是副乡长程伍强,他问任芝芳:“田得安干啥去了?”任芝芳说:“刚担上粪桶上地去了。”程伍强说:“我们来收提留款。”任芝芳说:“我们没有钱。我连看病的钱也没有,哪来交提留的钱?”程伍强说:“不是我们硬向你要钱,你不交钱,我们交不了差。没钱就以物顶价,装粮食。”任芝芳说:“你去楼上看看,我们的粮食连过年也吃不下去。”程伍强说:“没粮食就拿缝纫机电视机抵账,自行车也行。”任芝芳苦笑一声:“我们要是有缝纫机和电视机早给你们交到乡政府来了。”带枪的干警说:“不要和她磨牙了,有啥拿啥就行了。”程伍强摆摆手,几个年轻人涌进房间一看,脚地只有一张老式木柜,一张破凳子,炕上是一床旧被子和几件旧衣服。这几个人失望地出来了。有一个年轻人到后院里的牛棚里一看,牛棚里有一头牛,他给程伍强说:“把牛拉走行不行?”程伍强说:“行,牛卖了也是钱。”这几个人便去牛棚里牵牛。女人一看,这一帮人要牵他们的牛,扑上前去,抱住了一个干部的腿,放声大哭:“你们不能拉我们的牛,没有牛我们咋种地呀?”两个年轻人将牛牵出来,牵进了院子,乳牛站在院子里,伸长脖子大叫,一步也不走。程伍强还没走到牛跟前去,牛撂起后腿,踢他。牛一踢一叫,牛的叫声像唱歌似的。干警一看,他掂来一把镢头,就去牛尾巴上打。女人急了,又去抱干警的腿,干警放下镢头,举手给女人一耳光。这时候,田得安担着空桶回来了,他一看,这一帮人竟然这样无理,就破口大骂:“土匪!狗日的土匪!”程伍强说:“他娘的,竟敢骂人?打!向尻蛋子打!”那几个人扑上来,把田得安压倒在地,压胳膊的压胳膊压腿的压腿。一个干警掂起镢头,用镢头把儿在田得安的尻蛋子上打。这一帮人从田得安家里出来时,街道上的庄稼人都缩在一起,不敢吭声。
  这一帮人到了瘸子田三家里,瘸子田三没在家,他们向田三的女人要钱,田三的女人说:“没有钱。”他们便进了房间里搜寻,田三的房间里没有一件值钱的东西,可以说是家徒四壁。这些人不甘空手而去,一个干部一看房檐台上有几蛇皮袋子小麦,就给程伍强说,拉麦子吧。程伍强吩咐一个干部从田三的后院里拉来了架子车,田三的女人扑在粮食上,用双臂抱住哭着说:“那是我们的口粮,你们不能拉。”程伍强说:“没钱就拿粮食抵账。”田三的女人说:“你们还叫我们活不活?”程伍强说:“谁叫你们不活?”田三的女人说:“你们!”程伍强说:“嘴还硬,打!在嘴上打!”一个年轻人把田三的女人拖在院子中间,左右开弓,扇女人的耳光,女人大叫不止,喊爹喊娘。病卧在炕上的田三的父亲从房间里出来阻拦,被这几个人几脚踢倒了。田根根的女人来串门子,她一看,这几个干部正在打田三的父亲和田三的女人,便打抱不平:“你们咋能打人哩?”话音未落,这几个人又扑向了田根根的女人,他们拳打脚踢,立时打得这女人鼻青脸肿,连声求饶。一个干警抓住她的头发问道:“说!看见打人来没有?”女人说:“没有,我啥也没有看到。”田根根的儿子来找母亲,一看母亲被人围打,喝喊一声:“住手!”那几个人正打在兴头上,回头一看,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年轻人,便一齐扑向了田根根的儿子。田根根的儿子见势不妙,扭头向院门外跑,这几个人在后面猛追不舍。田根根的儿子跑到院门前“哧溜哧溜”爬上了一棵中国槐,蹲在树杈上不敢下来了。

  这一帮人闹了半晌,又到了八组的祝万仓家。在祝万仓的家里搜,搜来搜去,只搜出来七块六毛钱。祝万仓的老父亲出来求饶,他们叫老汉跪下,不要出来。他们威吓老汉:“你再多说一句话,就要挨打。”一个乡干部看见祝万仓的猪圈里有一头肥猪,就给程伍强说,拉回去杀了,饱吃几顿算了。程伍强说:“只要能抵钱的咱都要。”那几个人便去猪圈里吆猪。猪不走,他们便掂来锄头乱打,一会儿,将猪打死了。
  祝永达、祝万良、马志敬几个村干部闻讯赶来时,这一帮人准备撤离。祝永达他们把这一帮人拦住,不叫他们走。程伍强说:“祝永达,你不要跟上搅,你跟上再搅,今天就撤你的支书。”祝永达说:“我当不当支书和你程伍强事不相干,你们打人,我们不答应。”马志敬说:“你们这样做,还像共产党的干部吗?”一个干警把大檐帽子抬了抬说:“你再嘴硬,连你也要打。”这时候,田水祥挺身而出:“你娃娃口气还大,你动我们马主任一指头试一试?”田水祥双眼瞪得跟牛卵子一样圆。那个干警向田水祥跟前扑,田水祥一点儿也不畏怯,半步也没后退。祝永达站在了田水祥前边,他说:“你敢打,就打我。”程伍强拦住了那个干警。马志敬说:“你们把打倒的那几个人送到医院去,不去,我们就抬上人去县政府告状。”一个乡干部说:“你们告去,我们走呀。”站在祝永达后面的几十个庄稼人一看这一帮人要开溜,他们围过来,将他们团团围住了。程伍强一看愤怒的群众,知道来硬的不行,话就软了。他给祝永达说:“我们回去叫乡医院派两个医生来,看把他们究竟打成啥样子了?”田水祥高喊一声:“不行!想溜?没门儿。”那几十个庄稼人都跟着呐喊:“把打人的人留下!”程伍强给祝永达说:“祝书记,你看这事咋办呀?得是不叫我们走了?”祝永达和马志敬商量了一下,决定把这一帮人放走。田水祥他们几个不叫这一帮人走。祝永达说:“人走了,事没有走。咱不要胡来。”在庄稼人的唾骂声中,这一帮人灰溜溜地走了。

  祝永达和马志敬将挨打的那几个庄稼人看望了之后,吩咐祝正平给他们检查了身体,伤势较重的,给开了药,打了针。回到村委会办公室,祝永达心情十分沉重,他连乡亲们的人身安全也不能保障,还当什么村支书?无论怎么说,他不能叫乡亲们白白挨了打,他要李同舟给松陵村的庄稼人一个说法。
  第二天,祝永达去找李同舟。到了乡政府,他一打听,李同舟到县委开会去了,他没有停,撵到了凤山县委。会议还没有结束,他就坐在县委小会议室外面等候,一直等到了会议结束。李同舟一看见祝永达就很生气。程伍强从松陵村一回去就到县上来给他汇报了祝永达阻拦乡政府那一杆子人收提留款的事。李同舟说:“你先回去,我现在很忙,等县委扩大会议结束后,专门来处理你们松陵村的事,你得有个思想准备。”祝永达说:“程乡长领来的人把松陵村八个人打倒了,你知道不知道?”李同舟说:“你不要无端生事。”祝永达说:“你不相信,就去松陵村看看,有四个人还在医疗站躺着。”李同舟说:“看不看由我决定,我的工作不由你安排。”祝永达说:“照你这样说,人就白打了?”李同舟说:“我明天就回乡政府,我回来后就来你们松陵村。你不要到处宣扬,说乡政府的干部打农民。你对这种说法要负责的。”祝永达说:“打没打人,松陵村人有眼睛,我不是胡宣扬,你调查好了。我再告诉你一件事,松陵村的支部书记我不当了。”李同舟说:“你是村支书,要体谅乡政府的难处。农民不交款,乡政府只能贷款做顶替,这几年来乡政府已贷了一百多万。农民将包皮袱甩给了乡政府,乡政府背不动了。你是乡长你咋办呀?不来硬的不行呀!你好好想一想。”祝永达说:“无论咋说,不能打农民。我想好了,村支书我不当了。”祝永达说完,扭头就走了。
  出了县委大门,祝永达想了想,去了县广播站。他找到广播站的一个姓李的记者,将松陵村发生的事说了一遍。这个年轻人一听,非常激愤,当即要去松陵村,祝永达就和李记者一同回来了。
  李记者一口水也没喝,就开始采访,他将挨打的人一一采访之后,还采访了几个在现场的村民,一直忙到了天擦黑。祝永达被年轻人的敬业精神和敢于主持公道伸张正义的行为感动了。李记者临走时,给祝永达说:“我回去连夜赶稿子,明天就可以拿出来。”祝永达拉住记者的手,连声说感谢。他想,有记者支持他,他非给松陵村人讨个说法争口气不可。
  过了一天,祝永达打电话问李记者,稿子写出来了没有。李记者在电话中说,稿子连夜就写出来了,领导不但不叫在县广播站播放,而且还叫他不要向省内外任何一家媒体投送。祝永达问李记者:“这是咋回事?”李记者说:“新闻是党的喉舌。新闻报道有严格的审查制度,不能违犯。”李记者深表惋惜,希望祝永达能理解他的难处。祝永达说他能理解的。祝永达放下电话又去找李同舟。不干了,坚决不干这村支书了,他的主意已定。

  回到家,站在自己当年栽的那棵泡桐树下,祝永达呆呆地看着。就乡机关干部打人这一件事,他召开了干部会。在会上,生产队的干部大都支持他去告状,以被打的农民的名义去告。连田水祥也站出来拍胸膛:一定要为松陵村的庄稼人出这口恶气。可是,马志敬坚决反对。这个老老实实的庄稼人有他自己的道理:告不赢,而且会劳民伤财。他劝大家息事宁人,咽下这口气算了。祝永达后来表了态:如果被打的这些人愿意为自己扳回这个理,党支部和村委会就支持,就出头露面干这件事。散会后,祝永达动手写了一封材料,他拿上材料去找田得安、田三、田根根的女人和祝万仓。田得安一听,要告乡机关干部,头摇得跟货郎鼓一样:“算了吧,状我是不告了,咱就权当叫骡子踢了狗咬了。”祝永达说:“你怕啥?”田得安说:“咋能不怕呢?除非我不在南堡乡活人。咱一个庄稼人能告赢乡干部?笑话。”祝永达说:“就叫他们白打了?”田得安说:“白打了就白打了,咱挨得起。”祝永达说:“你看你,啥时候变成这样子的?”田得安说:“不是我一个是这样子,人家有权有势,咱害怕。给你露个底,连你爹也给有权有势的人下过跪。”祝永达一听,急忙问:“我爹是咋回事?”田得安就把祝义和交猪下跪的事说出来了。祝永达听罢立时心凉了半截。他去找田三签名,田三说:“兄弟,你的情我领了,这个名我不签,我只有一条好腿,难道你忍心叫我两条腿都断了吗?”他又找到田根根的女人,他将状告内容念了一遍,这女人倒是愿意告状,就是不愿意签她的名字,她问祝永达:“胡捏一个名字行呀不?”祝永达苦笑一声:“明明是你自己挨了打,为啥要胡捏个名字呢?”他当然明白,这女人也是害怕。他没再去找祝万仓和其他几个人。祝永达对这几个庄稼人看亮清了,他不能责怪他们懦弱,他们之所以不能刚巴硬气地做人是有诸多方面的原因的,包皮括他的父亲在内。不是他们的腰杆软,挺不住,而是他们一旦挺直就要挨打。本来,祝永达还想挺身而出,去和李同舟较量,以他个人的名义上告程伍强他们,他在几个被打的农民家里走了一趟,听了听他们的口气之后,他泄气了,觉得,没有那个必要了。就是他赢了,又能怎么样?也许,程伍强会被调离南堡乡,可是,到了其他乡,他照样可以当副乡长,或者由此而成为乡长。况且,不是告赢了状就能使庄稼人挺直腰杆做人的。连他自己也有了强烈的惨败感,庄稼人心里有多么难受,多么委屈,他能体谅到。对于松陵村的庄稼人来说,有他祝永达和没他祝永达是一样的。祝永达当支书和李永达王永达当支书是一样的。
  泡桐树上几片肥大的叶片飘落而下。吕桂香连叫了他两声,他仿佛才从梦中醒过来。母亲叫他吃饭。他苦笑了一声,走出了泡桐叶子遮出的阴影。
或许您还会喜欢:
不夜之侯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本书是中国茶人的一部命运史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茅盾文学奖评委会的评语:“茶的清香、血的蒸气、新的碰撞、爱的纠缠,在作者清丽柔婉而劲力内敛的笔下交织;世纪风云、杭城史影、茶叶兴衰、茶人情致,相互映带,融于一炉,显示了作者在当前尤为难得的严谨明达的史识和大规模描写社会现象的腕力。 [点击阅读]
今生今世
作者:佚名
章节:52 人气:2
摘要:据胡兰成说,张爱玲在送给他的照片背面写道:“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世事沧桑,多年后我们知道胡兰成其人,读他的书,却是因为张爱玲的缘故。虽然这有违张爱玲的意愿:“利用我的名字推销胡兰成的书,不能不避点嫌疑。”(一九七七年九月八日致夏志清)在张所着《对照记》中,也压根儿不见他的踪影。 [点击阅读]
余华《兄弟》
作者:余华
章节:70 人气:2
摘要:《兄弟》讲述了江南小镇两兄弟李光头和宋钢的人生。李光头的父亲不怎么光彩地意外身亡,而同一天李光头出生。宋钢的父亲宋凡平在众人的嘲笑声中挺身而出,帮助了李光头的母亲李兰,被后者视为恩人。几年后宋钢的母亲也亡故,李兰和宋凡平在互相帮助中相爱并结婚,虽然这场婚姻遭到了镇上人们的鄙夷和嘲弄,但两人依然相爱甚笃,而李光头和宋钢这对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弟也十分投缘。 [点击阅读]
余华《活着》
作者:余华
章节:13 人气:2
摘要:前言一位真正的作家永远只为内心写作,只有内心才会真实地告诉他,他的自私、他的高尚是多么突出。内心让他真实地了解自己,一旦了解了自己也就了解了世界。很多年前我就明白了这个原则,可是要捍卫这个原则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和长时期的痛苦,因为内心并非时时刻刻都是敞开的,它更多的时候倒是封闭起来,于是只有写作,不停地写作才能使内心敞开,才能使自己置身于发现之中,就像日出的光芒照亮了黑暗,灵感这时候才会突然来到。 [点击阅读]
凉州往事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1风儿一阵紧过一阵,猎猎风声卷起的,不只是峡谷的惊叫,还有一颗少女的心。水英英幸福得要死了,她还从没跟家远哥这么亲近过这么幸福过呢。五糊爷带上拾粮上路的时候,还是一脑子的雾水。两天前他被青石岭牧场主水二爷召去,原以为是说丫头拾草的事,没想,水二爷只字未提拾草,倒是怪惊惊说,我想让拾粮到院里来。让拾粮去院里?这个老东西,总是做些莫名其妙的事。 [点击阅读]
夜幕下的哈尔滨
作者:佚名
章节:84 人气:2
摘要:清明过去,谷雨快到了。可是哈尔滨的夜晚,还是凉风扑面,寒气袭人。已经抽出嫩芽的柳枝在北风中摇曳着。真让人担心,那经过严冬酷寒,朔风吹打,挣扎而出的嫩绿小叶,会再被这塞外风吹刮得枯萎回去。一九三四年哈尔滨的春天,好像也被日本占领者卡住了一样,竟来得这样迟缓。夜越来越深了,热闹的哈尔滨站前,南来北往的人流早已断了线,通往道里、道外、南岗、马家沟的电车也没有几个乘客了。 [点击阅读]
太阳黑子
作者:佚名
章节:56 人气:2
摘要:第一章一月光灰蒙蒙地照在黑色海滩上,最明亮的那一阵子,还不如一些夜泳的女孩的身体皎白闪耀。今天的潮水是二十一点,所以,环岛路沿路海滩夜泳的人很多。因为夜色掩护了天空的变脸,等游泳的人们感到海水、天水忽然密集交混,才恓惶地扑爬上岸。海滩上响起一片被雨打烂似的、此起彼伏的呼应声。高高的海岸线上,环岛路蜿蜒。三个男人闯过红胶质的人行道,拉开刚停在黑色车道上一辆的士车门。 [点击阅读]
尘埃落定
作者:佚名
章节:48 人气:2
摘要:那是个下雪的早晨,我躺在床上,听见一群野画眉在窗子外边声声叫唤。母亲正在铜盆中洗手,她把一双白净修长的手浸泡在温暖的牛奶里,嘘嘘地喘着气,好像使双手漂亮是件十分累人的事情。她用手指叩叩铜盆边沿,随着一声响亮,盆中的牛奶上荡起细密的波纹,鼓荡起嗡嗡的回音在屋子里飞翔。然后,她叫了一声桑吉卓玛。侍女桑吉卓玛应声端着另一个铜盆走了进来。那盆牛奶给放到地上。母亲软软地叫道:"来呀,多多。 [点击阅读]
张承志散文集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离开沙沟和西吉滩,离开了头戴六角帽的哲合忍耶回民的黄土山庄,在大雪纷扬中,我们穿过了一片片斑驳错落的村寨,来到了单家集。但那弹洞累累的清真寺和闻之已久的红军遗迹并没有留住我们,一罐茶只喝了一口,我们便又穿过杨茂、姚杜,在暮色中的好水川旁冻硬的土道上,急急地前进了。 [点击阅读]
新结婚时代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2
摘要:作家出版社隆重推出2010年新版《新结婚时代》在《新结婚时代》中,对于谁是婚姻的“杀手”,王海鸰提出了新的质疑。小说中,引发婚姻矛盾的原因不是个性不合、第三者,或者两人缺乏沟通、相互猜疑,而是无法沟通的城乡间的鸿沟。从某种意义来说,《新结婚时代》比《中国式离婚》更沉重。门当户对该不该,许多读者从这本书中的两代人三种个性婚恋中展开了话题。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