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窗边的小豆豆 - 第七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校长小林宗作先生在创办巴学园之前,为了了解外国对孩子们的教育方法,便出发到欧洲去了。在那里参观了各种小学,访问了许多被誉为教育家的人。就在这期间,小林先生在巴黎遇见了一位名叫达尔库罗兹的人,他既是位了不起的作曲家,又是位教育家。小林先生了解到,达尔库罗兹先生长期以来一直在琢磨这样一个问题:
  “怎样才能教育儿童不用耳朵,而‘用心灵去听、去感知音乐’呢?这不是死板板的教育,而是要使儿童感受到生动而又活泼的音乐,……究竟怎样才能唤起儿童的这种感知能力呢?”
  最后,他终于在观察孩子们自由自在的蹦蹦跳跳中来了灵感,并创作了旋律体操,即“旋律教育法”。于是,小林先生便在巴黎这所达尔库罗兹的学校里逗留了一年多,并掌握了旋律教育法。说起来话就远了,在日本有很多人接受了达尔库罗兹的影响,首先是山耕笮,其次还有现代舞蹈的创始人石井漠,歌舞伎的第二代师祖市川左团次,新剧运动的先驱者小山内薰,舞蹈家伊藤道郎……等等。这些人都是把旋律教育作为一切艺术的基础来向达尔库罗兹学习的。不过,最初尝试把旋律教育法引进小学教育的,还是小林校长。
  “旋律教育是怎么回事呀?”
  当有人提出这个疑问时,小林校长总是这样回答:
  “旋律教育法是一种游戏,它的目的在于使人体的固有组织更为精巧。它同时又是一种培养心灵运动节奏的娱乐活动。这种娱乐活动能使身心同时领会旋律。实行旋律教育法,将会使性格变得和谐而优美。这种性格既高尚又坚强,正直而又能顺从自然的规律。”
  小林校长列举的优点还有很多,这里就不去多谈了。总之,小豆豆这个班首先从使身体接受旋律开始训练了。校长在礼堂的小舞台上弹钢琴。和着钢琴的节奏,学生们从各自喜欢的地点开始走动。随便怎么走都可以,但若与人流相逆的话,就会与别人相撞,那就不愉快了,因此便自然地沿着同一个方向走动,并形成了一个圆圈。不过,也不需要排成一行,只是毫无拘束的向前走着。但耳朵要注意音乐的节奏,如果认为是二拍的,迈动步伐时就要象乐队指挥似的用力上下挥舞双臂打二拍。脚步不要踩得“吧嗒,吧嗒”响,但也不要象跳芭蕾舞那样竖起脚尖。那么该怎样走呢?校长说:“身体要放松,全身自然摆动,脚尖拖地,就象拉大拇指似的,这样往前走就可以了。”总之,不管那种姿势,最根本的要求是轻松自在,所以每个学生的走法都可以按自己的意愿来决定。如果音乐的拍节是三拍子,两手就立刻改为打三拍的动作。步法也要合拍,不能一会儿快一会儿慢的。并且两只手指挥的动作最多要到六拍子,这就要求不断地变换动作。比如打四拍时,那动作是:
  “先向下,绕上来,然后平行挥动,再向上。”
  这还比较容易,待到五拍时,动作是:
  “先向下,绕上来,再向前,向一侧移动,然后再向上。”
  到六拍时,动作就更复杂了:
  “先向下,绕上来,再向前,然后从前绕到胸前,再向一侧移动,然后再向上。”
  所以随着拍节的不断变化,动作也就越来越难。而更难的是,校长常常一边弹钢琴一边大声地说:
  “即使钢琴的曲子变了,你们的动作也不要马上变!”举个例子来说吧,开始大家都按着两拍的节奏在走动,这时钢琴改为三拍了。但即使听到了三拍的音乐,还得按两拍的样子动作。校长似乎是这样考虑的:这虽然非常艰难,但正是在这种时候才能很好地培养孩子们的思想集中能力和坚强的自我控制能力。
  过了一会儿,校长喊了声:
  “可以换三拍了!”
  学生们都感到很高兴,立刻做起三拍的动作,但在这个时候是不容许犹豫的,要在一眨眼的工夫把刚才两拍的节奏忘掉,立即把大脑的命令传到全身,即指挥筋肉开始按三拍动作。然而正当脑子里想着赶快跟上三拍的节奏时,钢琴马上又变为五拍了。旋律教育法就是这样进行的。刚开始时,孩子们的手脚都乱了套,一个个直嚷:
  “老师,等一等!等等嘛!”就这样,一边嚷一边哼哼唧唧地作着。而一旦习惯了之后,心理就特别舒服,有时自己还能想出各种花样来,人人都是兴高采烈的。一般都是在人流里各自做着动作,但在高兴时也可以和别人并肩行动。两拍的时候,还可以拉起一只手或闭起眼睛,只是不允许随便说话。
  妈妈们也偶尔在开家长会时悄悄从外面向里看看。那情景动人极了:孩子们都以各自独特的表情,轻松自在地挥舞手臂迈动双腿,看上去个个都很欢快,而且那蹦蹦跳跳的动作和音乐的拍节十分谐调。
  旋律教育法的第一课就是使儿童的身心都能理解节奏,而它的整个出发点是:帮助精神和肉体的谐调平衡,只要能唤起想象力,提高创造力,便算达到了目的。所以小豆豆第一天在校门口问妈妈的那句话:
  “巴学园,这‘巴’是什么呀?”
  当时弄不清这“巴”字的含义,现在就能理解校长先生的用心了。所谓“巴”,就是由黑、白两个巴字形组成的圆形图案,画在纸上就是这样的:
  (哎,画不出来啊。其实就是中国太极图的那个图案哦)
  校长的目的是,让孩子们身心两方面都能得到发展和谐调。
  旋律教育法的种类还有很多,而校长时刻放在心上的则是:周围的大人们怎样才能不损害孩子们天生的素质,并使这种素质成长起来。因此,尽管实行了这种旋律教育法,校长仍常常感慨地说:
  “现代教育太依靠文字和语言了,这恐怕会使儿童们的官能衰退的吧?这些官能包括用心灵去观赏自然界,谛听神的细语和触发灵感等等。“看到青蛙跳进池塘这种现象的人里,能够写出‘古池塘,青蛙蓦跳入,水声响’这种绝妙佳句的,恐怕只有松尾芭蕉这样大诗人一个人吧?而看到铁壶盖被里面的蒸汽顶起来的人,看到苹果从树上往地下掉的人,古今中外恐怕也不止瓦特或牛顿一个人吧?

  “世之最可惧者,莫若有目不知其美、有耳不闻其乐、有心不解其真、既无感慨亦无激情……之类也。”
  校长本身正是因为认定这样做必然会产生良好效果,才把旋律教育法引入正式课目的。而小豆豆的想法却又是一样,她觉得能象美国女舞蹈家伊莎德拉·丹简那样光着脚一圈又一圈地又跑又跳,这种课上起来太好玩了。
  小豆豆有生以来第一次去赶庙会。庙会地点在洗足池公园有弁天佛的那个小岛上,而洗足池公园就在小豆豆原来上学的那所小学旁边。小豆豆由爸爸妈妈领着,沿一条昏暗的路向前走去,当她忽然觉得眼前一片明亮时,庙会到了,场上已经亮起各式各样的电灯。一看到这景象,小豆豆高兴极了,探着小脑袋挨个朝每家小夜店里张望了一番。到处都传出砰、嘭、吱吱的声响,飘着各种各样的香味,眼前尽是些从来没有见过的东西。红、黄、粉红色的香荷包。香荷包有猫脸型的,狗头状的,还有洋娃娃脸型的,等等。还有棉花糖、鳖甲糖。还有棣棠枪,这是用竹筒做的,把染成带火红斑点的棣棠花的白秆芯塞进竹筒里,用棍一顶,“砰”地一声就把里面的秆芯弹出去了。接下来又看到了在路边卖艺的叔叔,有的“吞刀”,有的在“吃玻璃”;还有的叔叔在卖一种粉,只见他把粉涂到大海碗边上,那碗就哼哼地发出了声响。还有什么能把钱变走的耍魔术用的“金环”啦,日光照片啦,泡在水里的花啦等等,真是五花八门,无奇不有。
  一边东张西望一边往前走的小豆豆突然“哎呀”一声站住了。原来脚下是金黄金黄的小鸡仔。一个小箱子里装满了团乎乎的小鸡仔,正叽叽地叫个不停。
  “我要!”
  小豆豆拉住了爸爸妈妈的手。
  “好吗?给我买两只吧?”
  小鸡朝小豆豆抖动着小小的尾巴,小尖嘴向上翘起,叫的声音更大了。
  “真好玩……”
  小豆豆说着蹲下身去。她在心里说:这么可爱的小东西,以前还没见过呢!
  “买两只吧,啊?”
  小豆豆仰起脸看着爸爸妈妈。然而出乎意料的是,爸爸妈妈竟拉起小豆豆的手要往前走了。
  “爸爸妈妈不是说要买什么东西送给我吗?我就要这个!”
  妈妈悄声说道:
  “这小鸡仔很快就得死,怪可怜的。不要买了吧!”
  “为什么?”
  小豆豆差一点要哭出来了。为了不让卖小鸡的人听到,爸爸把小豆豆拉到一边解释说:
  “那些小鸡仔现在看起来很可爱,但不好养活,马上就会死掉的,小豆子要是哭起来了,爸爸妈妈可就没办法啦!”
  然而,小豆豆已经看中了这些小鸡,根本听不进这些解释。
  “我绝不让它死。我来养活它们,请给我买几只好吗?”
  尽管如此,爸爸妈妈还是坚持不买,硬把小豆豆从小鸡箱子前拉开了。小豆豆被爸爸妈妈拉着,两眼仍在看那些小鸡。小鸡们叫得更欢了,好象都希望小豆豆把他们带走似的。小豆豆心里已经打定了主意,除了小鸡,别的什么也不要。她向爸爸妈妈鞠了个躬,说:
  “求求你们,给我买几只小鸡吧!好吗?”
  但爸爸妈妈还是坚持不买:
  “将来你会哭的,我看还是不要买了吧!”
  小豆豆真的咧嘴哭起来了。而且一边抹眼泪一边朝向家的方向走去。当来到一个比较暗的地方时,又抽抽搭搭地说:
  “求求你们!这是我一生最大的愿望!到死也不再叫你们买什么了。就把那小鸡仔给我买几只吧!”
  最后爸爸妈妈也终于让步了。
  正象俗话说的“破涕为笑”一样,小豆豆小脸上充满了喜悦,她手捧的小盒里放进了两只小鸡。
  第二天,妈妈请木工师傅给特制了一个带木板条的笼子,并在里面装上灯泡给小鸡取暖。小豆豆这一整天都是在瞧着那两只小鸡中度过的。黄茸茸的小鸡真是可爱极了。然而突然出事了,先是在第四天头上,一只小鸡不会动了,第五天另一只也不动弹了。不管怎么用手抚弄,怎么喊,全都不会再叽叽地叫了。而且一等再等也不睁眼睛了。还是爸爸妈妈说的对呀!小豆豆独自一人边哭边在院子里挖了个坑,把两只小鸡埋葬了。然后又把一枝小花作为供品插在土堆上面。没有小鸡的笼子显得空荡荡的,看上去更大了。当看到掉在笼子里的黄色小羽毛时,想起庙会那天小鸡望着自己叽叽叫的情景,小豆豆不禁咬住嘴唇流出了眼泪。
  一生最大的愿望竟这么快就无影无踪了……这是小豆豆有生以来第一次体会到的“离别”的滋味。校长常常对巴学园学生的家长们说:
  “请让孩子们穿最不好的衣服到学校来吧!”
  校长提出这项要求的意思是,对于孩子们来说,老是担心“弄脏衣服要受到母亲责备”,或“衣服破了不好意思和大家玩”等等,那就太不值得了,因此才要求家长让孩子们穿最不好的衣服到学校里来的,而这种衣服无论弄破还是滚成泥猴全都没关系。在巴学园附近的小学里,有穿制服的孩子,也有穿水兵服或学生服加制服短裤的,但巴学园的孩子们却都是穿着极为普通的衣服来上学的。并且因为已经得到了老师的许可,完全不必在意衣服会怎么样,可以尽情地玩耍。当时那个年代还不象现在这样,还没有细斜纹之类结实的布料,每个孩子的裤子上都缝有补丁,就连女孩子的裙子也都是尽可能用结实的布料做成的。
  小豆豆最喜欢的游戏是钻别人家的篱笆或围荒地的铁丝网,所以不必担心衣服的事正合她的心意。那个时候的所谓围墙,大都是在立柱上挂满了被孩子们称为铁丝网的那种带刺的铁丝。其中有些铁丝网缠得特别结实,最低的一根甚至贴到了地面上。这种铁丝网怎么钻过去呢?孩子们把头拱到最下面,把铁丝网撩上去,掏个洞,然后再钻过去,这种做法就和小狗钻铁丝网时一模一样。每逢这种时候,尽管小豆豆小心又小心,身上的衣服还是每次都要被带刺的铁丝网挂破。有一次,小豆豆穿了一件相当旧、已经不再时髦的类似薄毛料的布连衣裙,这次不象平时那样只把裙子挂了个口子,而是从后背到屁股那儿被哧哧啦啦地划破了七、八个大长口子,怎么看都好象背上背了把掸子似的。这件连衣裙虽然已经很旧了,但妈妈还是很喜欢的,小豆豆清楚的知道这一点,因此,她便绞尽脑汁地想开了。也就是说,若是说“钻铁丝网把衣服挂破的”,那就对妈妈太过意不去了,因此她才开动脑筋,想找个什么借口,说明是“万不得已才挂破的”。一进家门,小豆豆就把绞尽脑汁编排出来的理由对妈妈说了:

  “刚才呀,我正在路上走着,有几个别处的孩子一齐向我背上扔小刀,结果就把衣服划成这个样子了。”
  小豆豆口上说着,心里却在想:“妈妈要是仔细盘问起来可就糟啦!”然而庆幸的是,妈妈只说了一句:
  “噢,是这么回事。那可太危险了!”
  小豆豆放心地松了一口气,心想:“啊,这下可瞒过去了!”继而又想:“这么一来,总算让妈妈知道了,我是没办法才把妈妈喜欢的这件衣服弄破的。”
  然而,妈妈是不会相信“被小刀划破了”之类的理由的。当时就知道她是在撒谎,因为从身后往背上扔刀子,只把衣服划破却没伤着身体,这在一般情况下是根本不可能的,更何况,小豆豆连一点害怕的样子都没有。不过,妈妈也在琢磨。不管怎么说,小豆豆还是找了个借口,这和以往是不一样的,说明她肯定已经把衣服问题放在心上了。妈妈不禁在心里称赞了一句:“真是个好孩子呀!”可是,妈妈还是想趁这机会把以前就放在心上的疑团问个明白,于是对小豆豆说:
  “妈妈知道衣服是会被小刀或其它东西划破的,可为什么连裤衩也天天撕破呢?”
  小豆豆身上穿的白色裤衩是用棉布做的,还缀有花边和松紧带。而后屁股那一片每天都要挂破,对此妈妈有点想不通。
  妈妈想:“若是由于玩滑梯或摔了个屁股蹲之类的原因,裤衩上划出个小口子或沾满了泥巴,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怎么会撕得一条一条的呢?”
  听完妈妈问的那句话,小豆豆思考了一会儿才回答说:
  “可是啊,妈妈,我往里钻的时候,开头保证是裙子给挂住了,而出来时又是屁股先往外退,还要在铁丝网墙根底下一个劲儿地表示‘对不起,我进来了’‘好,再见’,这么一来,裤衩什么的马上就被划破了!”
  妈妈虽然听不懂小豆豆说的到底是什么意思,但感到很好笑,就问她:
  “这么说,你觉得这样很好玩,是吗?”
  听妈妈这样一问,小豆豆脸上显得很意外,两眼望着妈妈说:
  “妈妈也去试试吧?保证有趣!而且呀,我还知道妈妈也会把裤衩挂破哩!”
  那么,小豆豆觉得惊险又好玩的这种游戏,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说起来是这样的:
  小豆豆一看见大片空地上围着的铁丝网,就从一头开始,先把铁丝网撩起来,掏个洞,然后钻进去,这就是开始的“对不起,我进来了”;接下来,就是在离刚才钻过的不远的地方,从里面把铁丝网撩起来,再掏个洞,这时要说一声:“好,再见了”,然后才能由屁股开始退着钻出来。而这次,也就是从屁股往外钻的时候,小豆豆事先把裙子卷起来了,所以裤衩才挂到铁丝网上的。这个情景,妈妈也是费了好大劲才弄明白的。小豆豆就是这样一次又一次地掏洞钻过来钻过去,尽管裙子和裤衩都被挂破了,还是一遍又一遍地先说:“对不起,我进来了”,然后再告别:“好,再见了”。这道理很清楚,假如从上往下看去,小豆豆是从铁丝网下扭曲着身体一会儿钻进去一会儿又钻出来,因此才把裤衩也挂成一条一条的。
  小豆豆浑身上下都是泥,不用说头发,连手、脚、耳朵眼里都沾上了泥巴。妈妈看着小豆豆这副模样暗自思忖:“若是大人来这么一通的话,只会感到浑身疲乏,毫无乐趣,然而对于孩子们来说,这么玩却实实在在是件快活的事,真叫人羡慕呀!……”随后妈妈又想到,校长先生关于“给孩子们穿不怕弄脏的衣服”的建议,作为成年人的考虑来说,实在是太理解孩子们的心情了。想到这里,妈妈仍和往常一样,对校长更加钦佩了。
  今天早晨,大家正在校园里又跑又跳的时候,校长对同学们说:
  “又有一位新伙伴来啦!高桥同学。他是一年级电车里的小朋友。怎么样,欢迎吗?”
  小豆豆和同学们都朝高桥同学望去。高桥同学脱掉帽子向大家鞠了个躬,小声地说:
  “你们好!”
  虽说小豆豆她们也是一年级学生,个头还都不高,可高桥同学明明是个男孩子,长的却特别矮,胳膊和腿也很短。拿着帽子的手也很小。不过肩膀却很壮实。高桥同学怯生生地在那里站着。小豆豆对美代同学和朔子同学说:
  “咱们和他说说话吧!”
  于是她们便朝高桥同学跟前凑去。当小豆豆她们来到跟前时,高桥同学很亲热地笑了。小豆豆她们紧跟着也咧开嘴笑了。高桥同学的眼珠滴溜溜地转着,那眼神好象要说什么似的。
  “要看看电车教室吗?”
  小豆豆以前辈般的语气说。高桥同学把帽子往头上一扣,说:
  “嗯。”
  小豆豆想快点让他看到教室,使出最大力气跑上电车,站在门口就叫开了:
  “快请进吧!”
  高桥同学急急忙忙地走着。然而却还在对面很远的地方。看上去高桥同学跑的步子很小,他一面紧赶慢赶地挪动双腿,一面说:
  “对不起啦!我马上就来……”
  小豆豆这时才发觉,和得过小儿麻痹症的泰明同学一样。拖着双腿,行动不便的高桥同学走到电车跟前是很艰难的。小豆豆不再叫了,用两只眼瞧着高桥同学。高桥同学正全力以赴地朝小豆豆这边跑来。小豆豆这会儿明白了,即使自己不催他“快跑”,高桥同学也是急着往这边赶的。高桥同学的腿很短,而且是圈腿。老师和大人们都知道,高桥同学的身体不会再长高了。高桥同学发现小豆豆正直盯盯地瞧着自己,两手一前一后地摆动着跑得更急了。一到教室门口便对小豆豆说:

  “你真快呀!”
  接下来又说:
  “我是从大阪来的。”
  “大阪?”
  小豆豆反问了一句,声音特别高。对于小豆豆来说,大阪还只是一个幻想中的城市,是一个从未见过的城市。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妈妈正在上学的弟弟即小豆豆的舅舅,每次到小豆豆家里来,都要用两只手夹住小豆豆的两腮和耳朵下边,硬把她整个身体都提起来,同时问道:
  “让你参观参观大阪。看见大阪了吗?”
  这是大人们逗弄小孩子时常常采用的开玩笑的作法,然而小豆豆却信以为真了,尽管脸皮上皱,眼角也向上吊着,耳朵还有些疼,但她还是拼命地眨着眼睛向远处眺望。每次都没有看到大阪。小豆豆以为总有一次会看到的,所以只要那位舅舅一来,小豆豆就央求道:
  “让我看看大阪吧?让我看看好吗?”
  这样一来,对于小豆豆来说,大阪便成了她从未见过的、向往中的城市。而眼前的高桥同学就是从大阪来的!于是她便说:
  “给讲讲大阪,好吗?”
  高桥同学高兴得咧开嘴笑了。
  “讲大阪吗?……”
  高桥同学口齿清楚,声音里好象带有一种大人的口气。这时上课的铃声响了。小豆豆说了声:
  “真遗憾!”
  高桥同学背上的书包几乎把他那小小的躯体都遮盖住了,只见他一摇一晃地精神饱满地坐到了最前面的座位上。小豆豆赶紧在他旁边坐下。在这种时候,这所学校可以自由选择座位的制度就显得意义宝贵了。而小豆豆心里想的是:“要是和高桥同学分开坐,就太不应该了。”就这样,小豆豆和高桥同学也成了好伙伴。
  从学校回家的路上,快要到家的时候,小豆豆在路边发现了一样好东西。那是个大砂堆。“这儿不是海,却有砂子!到哪儿去找这种做梦一样的好事呀?”想到这里,小豆豆高兴极了,蹬地蹦了个高,然后借着弹力全速冲了过去,嘭地一声跳上了砂堆的最高处。然而小豆豆是错把它当成砂堆了,其实里面全是搅拌好的抹墙用的灰色泥浆,随着“扑通”一声响,小豆豆连同背上的书包和手里捏着的草鞋袋一起掉进了稀糊糊的泥浆里,就象个铜像似的,只有胸口以上还露在外面。小豆豆想赶紧出来,可一挣扎,脚底下哧溜哧溜地直打滑,鞋子也快要掉了,如果一不注意连头也会陷进那稀糊糊的泥浆里去。小豆豆只好让左手提的草鞋袋也陷在泥浆里,一动不动地站着。有时也有不认识的阿姨路过这里,小豆豆便小声地说出一个字来:“哎……”,但大家都以为她可能是在那里玩耍,就微笑着走开了。
  傍晚,天摸黑的时候,出来寻找小豆豆的妈妈大吃了一惊,只见小豆豆的脸露在砂堆外边。妈妈赶紧找来一根棍子,把一头递给小豆豆,使劲拉才把她从小山一样的泥堆里拉出来。这个时候要是用手去拉的话,妈妈的脚肯定也会踩进烂泥浆里去的。面对几乎浑身仿佛成了灰色墙壁的小豆豆,妈妈说:
  “前几天不是刚给你讲过嘛,看到有什么好玩的地方,不要马上跳进去。要到跟前好好看看,然后再玩再跳嘛!”
  妈妈所说的前几天,就是指那天在学校午休时发生的事。当时,小豆豆正在礼堂后面的小路上遛溜达达地散步,突然发现路中央放着一张报纸。“真好玩!”心里这么想着,嘴上“哈——!”地叫了一声,同时和往常一样稍往后退了两步,蹭地蹦了一下,运足了劲,然后以最快的速度跑过去,并朝报纸正中央跳了上去。其实,那下面正是前些时小豆豆往外掏钱包的那个厕所的掏粪口,勤杂工叔叔干到中途因为有事或其他原因临时走开了,他怕臭气散发出来,临走时又在挪开水泥盖的洞口上盖了一张报纸。结果小豆豆“扑通”一下就掉到粪坑里去了。后来费了好大的劲,又是冲又是洗的,不过总算运气还好,小豆豆又恢复了原来的模样,成了个干净漂亮的小姑娘了。妈妈方才说的就是指这件事。
  “我再也不跳了。”
  小豆豆象堵墙壁似的静静地说道,妈妈放心了。然而,听到小豆豆下面讲的那句话时,妈妈心里又觉得“还是放心得太早了”。为什么呢?因为小豆豆紧接着又说了这样一句话:
  “我再也不往报纸和砂堆上跳了。”
  ……妈妈终于听明白了,小豆豆的意思是想说,如果是其它东西的话,保不准还要往上跳的。
  这时,夜幕已经降得越来越低了。在平常的日子里,巴学园吃午饭的时间是同学们最欢乐的时刻,而最近在这个时间里又增加了更有趣的内容。
  巴学园以往开午饭时的情形是这样的:先把全校五十名学生的饭盒查看一遍,看看每个人的菜是否把“海里的东西”和“山里的东西”两样都带齐了,当知道哪个孩子缺少了“山”或“海”的哪一样时,两手各拿一只锅跟在后面的校长夫人就会把缺少的那一样给那个孩子添到饭盒里。然后大家齐声唱“嚼,嚼,嚼哟!吃的东西要细细地嚼哟,……哟”,唱完了再说一声:“我先吃啦!”这才开始吃饭。但最近又决定加进一项新内容,即从下次开始,讲完了“我先吃啦”以后,再由“哪位同学‘讲故事’”。
  前两天,校长对大家说:
  “同学们还是应当把讲话的技术提高一下呀!怎么样啊?从下次午饭时开始,在大家吃饭的时候,每天换一位同学,让他进到同学们围成的圆圈中央给大家讲故事,好吗?”
  听完校长的建议,孩子们脑海里涌现了各种想法,有的觉得“虽然自己讲不好,但能听别人讲该多有趣呀!”有的则在心里说:“啊!我最喜欢给大家讲故事啦!”而小豆豆当时的心情是:“讲什么故事好呢?现在还真想不出来,不过到时候反正要讲它一个!”
  事情的经过就是这样,因为大家几乎都赞成校长的提议,从第二天开始便加进了“讲故事”这一项。
或许您还会喜欢:
鬼医傻后
作者:佚名
章节:127 人气:2
摘要:第001章夜半惊魂晚霞似血,笼罩了整个天际。苍穹一片暖色,晚云轻拂而过,好似层层翻滚的浪海,无穷无尽的变幻。翻卷如云的宫墙,层层迭迭的瓦檐,精致的亭台楼阁,山石排列有序,奇花异草数不胜数,轻风吹过,到处是馥郁诱人的香气。雕梁画栋的殿阁中,微微敞开的窗户,暮色的青白光芒笼罩着宽大空荡的宫殿,显得苍凉而凄惨。 [点击阅读]
不打不骂教孩子60招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2
摘要:引言不打不骂也能教出好孩子打和骂是一种畸形的家庭教育方式教育专家认为:打骂教育是中国传统专制家庭制度的残余,会对青少年身心造成严重摧残。打骂教育,也是一种畸形的家庭教育方式,不仅不会使孩子成才,而且还有可能酿成家庭悲剧。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思想家约翰?洛克早在300年前就提出:要尊重孩子,要精心爱护和培养孩子的荣誉感和自尊心,反对打骂孩子。 [点击阅读]
九型人格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2
摘要:1号性格:完美型自白:我觉得凡事都应该有规有矩,我一直坚持自己的标准;我理性正直、做事有原则、有条理、有效率、事事力求完美,但别人说我过于挑剔、吹毛求疵。性格特点:(1)对错黑白分明,没有灰色地带,原则必须遵守和坚持,不可以协商,经常认为自己掌握真理;(2)高标准、高要求、认真、原则多,自己出错则会自责、内疚、愤怒;(3)自律,也严于律人,对人也对己,别人出错会进行指正, [点击阅读]
云中歌2
作者:佚名
章节:125 人气:2
摘要:云歌被宦官拖放到一旁。拖动的人动作粗鲁,触动了伤口,她痛极反清醒了几分。隐约听到一个人吩咐准备马匹用具,设法不露痕迹地把她押送到地牢,拿什么口供。不知道是因为疼痛,还是大火,她眼前的整个世界都是红灿灿的。在纷乱模糊的人影中,她看到一抹影子,疏离地站在一片火红的世界中。四周滚烫纷扰,他却冷淡安静。 [点击阅读]
人类的故事
作者:佚名
章节:65 人气:2
摘要:前言汉斯及威廉:当我十二三岁的时候,我的那位引导我爱上书籍和图画的舅舅,答应带我做一次永难忘怀的探险——他要我跟他一起上到鹿特丹老圣劳伦斯教堂的塔楼顶上去。于是,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教堂司事拿着一把足以与圣彼得的钥匙相媲美的大钥匙,给我俩打开了那扇通往塔楼的神秘大门。“等你们下楼出来时”他说,“拉拉铃就行啦。 [点击阅读]
伊索寓言
作者:佚名
章节:454 人气:2
摘要:农夫替牛解下犁套,牵着它去喝水。这时,有只穷凶极恶的饿狼正出来觅食,看见那犁,开始仅仅只舔舔那牛的犁套,觉得有牛肉味,便不知不觉地将脖子慢慢地伸了进去,结果再无法拔出来,只好拉着犁在田里耕起田来。那农夫回来后,看见了它,便说:“啊,可恶的东西!但愿你从今弃恶从善,回来种田吧。”这故事是说,尽管有些恶人做了一点善事,但这并非他的本意,而是出于无奈。 [点击阅读]
塔木德智慧全书
作者:佚名
章节:451 人气:2
摘要:钱没有高低贵贱之分(1)钱是货币,是一个人拥有物质财富多少的标志,就其自身而言,是不分贵贱的。在犹太人的赚钱观念中,他们从来就不把蹬三轮、扛麻袋看成是低贱的事,也不认为做老板、经理就高人一等,钱不管在谁身上都一样是钱,它们不会到了另一个人的口袋中就不是钱了。 [点击阅读]
存在与虚无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2
摘要:《存在与虚无》这是一部存在主义代表作,在哲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其内容概论:一、导言:对存在的探索在本书的第一部分,萨特明确了他对存在思考的起点,提出了存在的两种不能互相还原的存在形式:对意识来说超越的存在和意识本身。萨特的存在理论的逻辑出发点是现象。 [点击阅读]
安徒生童话故事全集
作者:佚名
章节:183 人气:2
摘要:长篇小说(6):《即兴诗人》,《奥?特》,《不过是个提琴手》,《两位男爵夫人》,《生乎?死乎》,《幸运儿》。剧本(25):诗剧《阿夫索尔》,《圣尼古拉教堂钟楼的爱情》,歌剧《拉默穆尔的新娘》,歌剧《乌鸦》,诗剧《埃格纳特的人鱼》,轻歌舞剧《离别与相逢》,歌剧《司普洛峨的神》,《黑白混血儿》,《摩尔人的女儿》,《幸福之花》,独幕诗剧《国王的梦想》,《梨树上的鸟儿》,《小基尔斯滕》, [点击阅读]
小狗钱钱
作者:佚名
章节:50 人气:2
摘要:一般人都希望自己变得富有一些,只是我们中的一些人的这一愿望更为强烈;而有些人却假装自己只想在生活的某些领域里变得富有。事实上,大多数人的最终愿望都是让自己更加幸福、更加成功,也想拥有更多的钱。这种愿望是无可非议的,因为富裕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权利。假如我们有充足的钱,我们就能生活得更有尊严,也能更好地为自己和他人服务。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