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采桑子 - 谁翻乐府凄凉曲 四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四
  下面就说到了四十年代初期北平的名媛义演。义演参与者多为大家闺秀:有满清大官端邡的女儿;有名誉九城的春山馆主,她也是名门望族之后,是当时国务参赞周令山之妹;还有个叫臧玉凤的,据说是驻欧洲某大使之女……我们家大格格也在其中,她的积极支持者就是她的婆婆,那个根本不懂戏的警察太太。
  以我现在的思想来分析,宋太太支持大格格到社会上去演出,绝不是出于对京剧的喜爱或是对大格格爱好的赞许,她完全是从自己出发,是一种很自私很狭隘的沽名钓誉,她企图用大格格的社会活动,用大格格的名气来提高他们宋家的地位身价,以改变人们对于他们的偏见和挑剔。警察的家族,在力争向文明靠拢,向进步靠拢。
  大格格为义演准备的剧目是拿手的《锁麟囊》,为“春秋亭”那一场新婚的装束,宋家特意着人从苏州购来绣着花卉禽鸟的红帔。试装那天,大格格着上那红装,做了一个身段,盈盈少妇,绝代风华,真如同一个美妙的、画上走下来的人儿。当时宋家公子也在场,三公子为大格格的光艳所倾倒,竟激动地说出“得此美人,不枉此生”一类的话来。
  《锁麟囊》这出戏说的是登州富女薛湘灵出嫁之日遇雨,在春秋亭避雨时与另一贫女赵守贞的花轿相遇,赵女因贫穷而啼哭,薛女仗义相助,将贮有奇珍异宝的锁麟囊相赠,双方未通姓名各自离去。若干年后,登州大水,薛湘灵无家可归,到赵守贞所嫁的卢家做佣人,再见锁麟囊,百感交集,薛、赵重新相见,大团圆结尾。整出戏薛湘灵全是主角,配角人物不过是三两句唱,金家子弟完全可以胜任,那个调皮捣蛋又刁又势利的丫环就由老四来担任,男角演丫环配俊小姐,不但能起到很好的陪衬烘托作用,也可以插科打诨,增加些噱头,有着女角达不到的效果。为大格格的演出成功,金家全力以赴,投入到紧锣密鼓的排练中,宋太太没事就过来,端把椅子坐在一边看大家排演,久之竟把戏也记得滚瓜烂熟,很有点儿把场的资格了。
  令人担忧的是大格格和老七舜铨老是配合不好,若是在家随便演演,倒也没什么,这可是拿到社会上去表现,出不得一点儿差错的,稍不在意就砸了。人们看名媛演戏,比对看角儿的要求还严格。角儿一旦有了些资历和名气以后,就可以演得很随意,很自由,不受任何限制。有位名老生,唱到半截忽然咳嗽不止,台下观众竟不以为意,后来也学他的,唱到这儿也咳嗽,真是地道的东施效颦了。而名媛们演戏,带有玩票的意思,跟她们配戏的又多是名角儿,往往这些角儿又爱耍弄这些小姐们,以逗观众一乐,衬托自己的洒脱,这样一来就常常让小姐们提心吊胆,开戏如临大敌一般,想想也真是可怜。当时社会上流传着一段故事,有位叫陶默庵的女士,请马连良跟她配戏,演的是《武家坡》。这个马连良大概就像我的大哥拿老七开涮一样,也拿这位女士开涮了,他唱完“八月十五月光明”,张口就问人家小姐“昨天晚上打麻将手气怎么样啊?”把小姐问得站在台上回不过神来,于是台下大乱,叫倒好的大有人在,人们不是哄马连良,是哄那位小姐,其实小姐有什么错?另一名小姐跟杨宝森唱这出戏也遭到类似情景,杨在末尾的收腔故意又加上了个“哇”,这就占了人家小姐的板槽,让人家张不开嘴了。观众大概想看的就是这样的乐子,就巴不得名角儿们玩点儿花活,让小姐们当场出丑,当场下不来台。也有有根底、有经验的小姐,有兵来将挡、水来土屯的本事,上得台来不慌不乱,在气势上和那些角儿一般齐,唱腔好,扮相好,身段好,做派好,这样的女票友观众就很捧。中国的男人捧女戏子是天经地义的,捧唱得好的名媛则高雅又神圣了,为名媛叫好儿,更当花力气,花精神。有许多人来戏园子不是为了听戏,纯粹是为了来喊几嗓子的,说这样可以疏肝泄郁,荡气回肠,是极好的养生之道。我想,那时中国是因为没有足球,这就不得不逼得一些老爷们儿把精力和热情都扔到戏园子,扔在那些可怜的戏子们身上,在某种意义上说,昔日的戏子与今日的球员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试想,今日的万千球迷在某一天都进了剧院,那真是没有唱戏的活头了。但那时候的球迷的确就都凑在戏院里,在戏场小天地,天地大戏场中极尽抒发着他们的热情。

  大格格的担心不是配角成心晾她,是担心老七的琴出纰漏,大格格唱的是程派青衣,而老七对程派是极为的陌生,使得大格格常常有跟不上趟的感觉。眼看演出时日将近,大格格忧心忡忡,连饭也吃不下了,父亲到外面聘请名琴师,一时却又寻不到合适的。全家都很着急。
  不想,这日宋太太领来个瘦弱青年,来者穿着破衣衫,夹着把旧胡琴,被胖太太推到众人跟前。宋太太说,这人姓董,叫董戈,是德国医院的杂役,专干些为病人跑腿送信、买东西的杂活,有时也为太平间的死鬼穿穿老衣,替丧家联系联系杠房什么的。大家不明白宋太太为什么要领这么一个人来,宋太太解释说,有一天家驷听见他在太平间拉胡琴,拉得有板有眼的很流畅,就想起大格格这边的事来了,让我把他带来,拉一拉让金家的爷们听听,成与不成先试试。大家听了,都觉得宋三公子办事太唐突,把个杂役弄来给大格格操琴这不是开玩笑嘛,再看这人这没伸展开的模样,穷门倒相的,料也不是什么高手。
  那个叫董戈的青年站在众人当间,敛目低眉,任着人们的目光在身上审视扫荡,没有任何表情。老四说,亲家太太,您趸来这宝也会拉胡琴?宋太太说,我不是说过了嘛,让他试试。老五说,扮相不错,我上前门要饭,跟我搭伴倒挺合适。老三绕着来人转了一圈,吭了两声没说什么。老二问来人,您会定弦么?被叫董戈的人低声说会。老七说,拉一段让大伙听听。父亲也说,对,拉段听听。于是有人给董戈拿来了凳子,董戈调弦,屏气,拉了一段二黄回龙,也没见怎样的高明。老七说,你拉的是反二黄。董戈赶紧站起来回答说本来二黄该用正工,他用的是小工,因为调低,所以上下宽度大,有五度的跌宕。父亲说,听你拉的也罢了,还不如我们老七。董戈又低头不语。老七问董戈是跟谁学的,董戈说是跟父亲。老七问他父亲是干什么的,董戈说是乐亭说书的,父亲已死,眼下只有他和他母亲在北平。老五说,倒是个苦出身,还会拉胡琴,难为了你。父亲说,这你就不明白了,看来他的祖上才是真正的票友。大家问何以见得,父亲说,清入关以后,曾编制唱本,宣传满清制度多么优越,皇上多么清明,然后派滦州、乐亭一带的说书人学唱,学好后,经官场考试合格,发给薪水,派往各地演唱,出京时给龙票一张,所到各处由县中供给吃穿,这就是票友的来源。眼下两地的许多说书人,都是当年票友的后代,世代相传,很有些真人在其中。老五说,阿玛您别扯远了,依您说这个人算不算真人呢?父亲说,这个嘛……。宋太太说,要是不行咱们打发他回去就是了。父亲说,给点车钱,让人家走吧。姓董的听了如释重负般,给我父亲请了个安,就要告退,刚走到门口,只听大格格说,回来,我让你走了吗?大家都看大格格,大格格说:这个人,我留下了。
  这个董戈就成了大格格的琴师,也说不上是师,就是为大格格操琴罢了。谁也不知大格格看上了他的哪一点,说留就给留下来了。大格格让他搬到金家来住,董戈说不行,说他每天得回去照看他的母亲,他要是不回家,他妈会担心。董戈住在城南,我们家在城东,董戈每天天不亮就得赶到我们家,为大格格吊嗓子,天黑才走,天天是两头不见太阳。为了他的母亲,他刮风下雨也往家赶,他的辛苦让金家的母亲们看了感动,说我们家七个儿子,抵不上人家一个孝顺,董家老太太不知烧了什么高香,得了这么个好儿子。

  董戈早晨到金家来的时候往往大格格还没有起床,大格格有睡懒觉的毛病,要是这天没事,她能睡到中午去。但是自从留下了董戈,她就睡不成懒觉了,每每还在睡梦中就被丫头叫醒了,告之操琴的董先生来了。大格格说,来了就来了,让他等着去吧!翻过身来就接着睡了。董戈也不说什么,就在窗户外边死死地站着。大格格又睡了一觉,想起吊嗓子的事来,在被窝里懒懒地问,那个姓董的走了吗?丫头说还在院里傻站着呢。大格格一边嘟囔着这人死心眼儿一边慢腾腾地穿衣服。梳洗完了吃完早点就到了十一点,这才叫进琴师董戈。董戈已经在太阳地晒成了红虾米,进来的时候还不住地冒汗。大格格看了有些不落忍,对丫头说,给董先生倒碗凉茶来。董戈说,茶倒不必,大格格赶快抓紧时间练唱儿吧。大格格让董戈明天晚点来,别这么打更似的吵人。董戈说不行,要想人前拔份,就得背后受苦,这是他爹生前反复教导他的。大格格说,你的爹又不是我的爹,你不能把你爹的教导用在我的身上。再说了,我们又不是科班出来的,不是专门吃这碗饭的,我们能唱就已经很不错了,何必那么认真。董戈说科班也罢,玩票也罢,面对的观众可是一样的。大格格说,我的嗓子先天条件好,用不着天天吊。董戈说,嗓子必须天天吊,好嗓子是吊出来的,不是天生的,不常吊,唱腔里那些偷腔换气,抑扬顿挫,拖板抢板及脑额鼻咽颊膛等等的共鸣是运用不好的。这样一来,反倒把大格格弄得没话说了。自此,董戈每天四点准时来到大格格的房前,先是轻轻地咳嗽一声,告之他来了,就在外面等。久之,大格格的懒觉就睡不成了,外头一咳嗽她准醒,再也睡不着了,睡不着就得起来,起来除了吊嗓子没别的事干。后来,董戈不但将大格格拽起来吊嗓子,还要拉到东直门外的护城河去吊,说这样吊出来的嗓子带水音儿。
  从我们家到东直门,这段不近的路程每天大格格都是和那个董戈一路小跑跑去的。董戈夹着琴在前头,大格格小步紧在后头,后边是丫环坐着洋车跟着。以往,我那个娇贵的大姐就是上两站地外的姥姥家,也要坐车的,现在她好像让这个姓董的给治住了。许多年以后,我的母亲说什么是缘分哪,董戈和大格格就是缘分,她就是听他的。为什么,什么也不为。到最后人们也闹不明白,那个寒酸的穷小子到底有什么魅力使娇纵的大格格百依百顺地听他的,有人说是爱情,但大格格在临死前明确地否认了这一点,说她和董戈来往正大光明,没有丝毫的暧昧成分在其中;也有人说是活力,是另一种陌生的生活对于陈旧的吸引,而这种吸引是不可抗拒的。但话又说回来,为什么不吸引别人,偏偏吸引大格格呢?还是老七总结得好,老七说,什么也不为,就为了一个字:戏。
  东直门外的护城河边,烟霞蒸蔚,旷寂无人,在这里,大格格彻底将嗓子放开了,从慢板《三娘教子》“王春娥坐草堂自思自叹”开始起吊,循序渐进,一直吊到《女起解》那句高亢响亮的“苦哇———”。大格格与董戈,唱随切磋,日日如此,从不懈怠,成为护城河边的常客。
  名媛义演,广和楼的戏码已经排出,大格格排在第三,前边两位分别是关静仪和秦蓝薇两位女士,唱的是《四郎探母》和《贵妃醉酒》。不知谁从哪儿打听到,这两位,一个是梅兰芳的高徒,一个跟着尚小云学过三年戏,论水平不亚于科班。本来程派唱腔在旦角行当中就极不易叫好,学唱难,会欣赏者不多,如今又排在第三,使得平时果敢自信的大格格这时也有些犹豫了。演戏最怕的就是怯场,为了这个,家里人轮流给大格格鼓劲,好像都不太奏效。宋三公子几次约大格格出去,逛北海,吃西餐,以减轻心理压力,大格格还是觉得信心不足,甚至有了打退堂鼓的念头。

  这天练完唱,董戈对大格格说,您唱得很不错了,完全没必要犯怵,也别把那些角儿们看得太神圣了,从清末数,唱出名儿来的有几个是科班出身的,大部分还不都是半道出家的票友?拣有名的说吧,与程长庚齐名的张二奎,下海前是前清的官员,是工部水司的经丞;名老生张子久是张二奎的车夫;连编带演的卢胜奎,再早不过是个下人;灯笼程是北京廊房头条做牛角灯的;汪笑侬是拔贡知县;许荫裳是齐化门外粮店的伙计;张雨庭是眼镜铺的掌柜;冰王三是夏天卖冰的;刘鸿生是卖剪子的;麻穆子是卖私酒的;红极一时的名老旦龚云甫也是玉器行的工人出身。所以,您千万别迷信什么科班不科班的,与科班比,票友有票友的优势,特别是像您这样有学问、有文化的大家小姐,不一定就比那些角儿们差。当然,票友自不如科班徒弟学得扎实,但科班出来的不一定有艺术感觉,京戏其实是一门很高的艺术修养,它所要求的各方面知识不是一两日所能积累得起来的,即便是科班出身,艺术的感觉跟不上,说白了只是个表演的傀儡罢了。既然是艺术,就不是靠学力所能成功的,它靠的是六分修养,两分天才,两分勤奋。北京的富连成班,前后四五十年,培养出来的徒弟在千名以上,唱出名来的不也就有数的几位吗?这么一想,您还怵憷它什么呢?
  不能说平日沉默寡言的杂役董戈的这番话说得没水平,就是在今天,细细品味他的话也是很耐人寻味的。在我们强大的文学队伍中,真正靠大学培养出来的作家占得比例毕竟不多,所谓的中文系是作家们再进修的场所,而绝不是作家的摇篮。大学中文系培养不出作家,大概就和富连成培养不出真正的戏曲艺术家一样,这里面有个严酷的艺术规律在其中,这个道理出自几十年前一个医院杂役之口,则不能不让人吃惊了。这些话在当时对我大姐的触动想必也是很大的,能出此深切之语的,绝非一般人。大格格问过董戈有过怎样的经历,董戈低眉含颦,面色惨淡,似有难言的家世之悲。既然不便说,也不便再问,琴师董戈的身世对金家来说一直是个谜。
  自此,大格格精神饱满,勤奋练习,面孔红润,神采焕发,从我们家跑到东直门,半道不歇,到地方停下脚步张嘴就唱,音域宽阔,底气十足,让人听来没有一点儿急促大喘气的感觉,这就是功夫了。我父亲说过,唱戏的必须有边舞边唱的功底,倘若你舞得很带劲,张嘴唱不出声或是哈哈地喘,那就倒观众的胃口了,闹不好就有被轰下台的危险。大格格的精神状况、体力状况都让人满意,这当是董戈的功劳。瓜尔佳母亲说得好好谢谢人家,不能让人家白白出力,让管事的给些赏钱。管事的说给过了,姓董的不要。瓜尔佳母亲说,这就怪了,他一个穷小子,难道就不见钱眼开么?让管事的去问,管事的回话说,董戈说了,他虽然在金家拉琴,但在医院的薪水照拿,宋院长还给加了薪,给了车马费,他拿了那边的,就不能再拿这边的了,两头拿很不合适。瓜尔佳母亲说,这孩子还挺仁义,别看是个下人,家教却不错,那边的老太太想必也是个通情达理的。
  瓜尔佳母亲包皮了一大包皮穿不着的衣裳,让董戈带回去给他的母亲。第二天董戈特意到上房给瓜尔佳母亲请安,替他的母亲道谢。传他母亲的话说那些衣裳都是上好的衣裳,让大夫人这样破费实在是不安,董家小门小户,能进金家干差事已经是有脸面的事了,儿子有什么不周到的地方请大夫人多多担待,待她身子好利落了,亲自到府上来请安。瓜尔佳母亲问董家老太太有什么病,董戈说:痨病。瓜尔佳母亲说,这可是个累不得的富贵病,营养一定要跟上去。瓜尔佳母亲让丫头把她的几听美国奶粉给董家老太太带去,董戈对此也没有过度推辞。事后大家都夸董戈是个孝子。瓜尔佳母亲也常拿董戈的例子来教育我的那些混账哥哥们。
或许您还会喜欢:
白门柳
作者:佚名
章节:79 人气:2
摘要:在幽深的山谷里,有一株被人遗忘的梅树。这株山南常见的红梅,是在一个雷电交加的暴风雨之夜,被猝然暴发的山洪冲到谷底来的。同它一块冲下来的其他梅树,都压在坍塌的岩层底下了。只有这一株,因为长得特别粗大硕壮,侥幸地活了下来。不过,它受到的伤残是如此厉害,以至整个躯干像从当中挨了一斧头似的,可怕地劈裂开来。伤口的部位,结痂累累,永远无法重合了。 [点击阅读]
皮皮鲁和活车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我不信。我不能不信。我的汽车活了。我的那辆牌照号M7562的金羊牌汽车是活车。国内开车族没有不知照金羊牌小轿车的。这种轿车外形美观,乘坐舒适。特别令驾驶员青睐的是它的操作系统几乎是完美已无缺的,灵活,可靠,值得信赖。难怪金羊牌轿车的广告是这样说的:金羊牌轿车。坐车的是老板。开车的也是老板。拥有一辆金羊牌轿车是我多年的夙愿。当然,它的价格对于我这样的靠工资吃饭的职员来说,令人望而却步。 [点击阅读]
穆斯林的葬礼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2
摘要:冰心在给《穆斯林的葬礼》写国际版的序言时,她说在读这本书之前,几乎对穆斯林一无所知。看过之后,我深深赞同这点,我缺乏对其他民族和宗教的了解,哪怕是最基本的了解都没有。当然,穆斯林和回族仅仅是小说的故事背景,要想真正理解民族和宗教,还是要看一些专门的书。小说大概讲述了一个北京玉器家族两代人的故事,章节交错的方式,让故事有穿越时空的感觉。 [点击阅读]
第一次的亲密接触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2
摘要:研究生痞子蔡一直渴望能拥有一份真诚的爱情,但事与愿违,他与女孩的交往屡屡失败,令他颇不自信。一次偶然的机会,痞子蔡在BBS上的留言引起了女孩轻舞飞扬的注意,她给痞子蔡发来的E-mail中称痞子蔡是个有趣的人。痞子蔡大大感到意外,他开始好奇地关注起轻舞飞扬,并逐渐被她的聪慧所吸引。此时,阿泰却奉劝痞子蔡对网络恋情切勿沉溺过深,因为虚幻的网络不会让情感永恒持久。 [点击阅读]
红顶商人胡雪岩
作者:佚名
章节:83 人气:2
摘要:在清朝咸丰七年,英商麦加利银行设分行于上海以前,全国金融事业,为两个集团所掌握,商业上的术语称为“帮”,北方是山西帮,南方地宁绍帮,所业虽同,其名则异,大致前者称为“票号”,后者称是“钱庄”。山西帮又分为祁、太,平三帮,祁县、太谷、平遥,而始创票号者,为平遥人雷履泰。他最初受雇于同县李姓,在天津主持一定颜料铺,招牌叫做“日升昌”,其时大约在乾隆末年。 [点击阅读]
舒婷的诗
作者:佚名
章节:106 人气:2
摘要:那一夜我仿佛只有八岁我不知道我的任性要求着什么你拨开湿漉漉的树丛引我走向沙滩在那里温柔的风抚摸着毛边的月晕潮有节奏地沉没在黑暗里发红的烟头在你眼中投下两瓣光焰你嘲弄地用手指捺灭那躲闪的火星突然你背转身掩饰地以不稳定的声音问我海怎么啦什么也看不见你瞧我们走到了边缘那么恢复起你所有的骄傲与尊严吧回到冰冷的底座上献给时代和历史以你全部石头般沉重的信念把属于你自己的忧伤交给我带回远远的南方让海鸥和归帆你的 [点击阅读]
莫言《四十一炮》
作者:莫言
章节:41 人气:2
摘要:十年前,一个冬日的早晨;十年前一个冬日的早晨——那是什么岁月?你几岁?云游四方、行踪不定、暂时寓居这废弃小庙的兰大和尚睁开眼睛,用一种听起来仿佛是从幽暗的地洞里传上来的声音,问我。我不由得打了一个寒颤,在农历七月的闷热天气里。那是1990年,大和尚,那时我十岁。我低声嘟哝着,用另外一种腔调,回答他的问题。这是两个繁华小城之间的一座五通神庙,据说是我们村的村长老兰的祖上出资修建。 [点击阅读]
莫言《红树林》
作者:莫言
章节:10 人气:2
摘要:那天深夜里,她开车来到海边的秘密别墅。刚刚被暴雨冲洗过的路面泛着一片水光,路上空无一人,远处传来海水的咆哮声。她习惯赤着脚开快车,红色凌志好像一条发疯的鲨鱼向前冲刺,车轮溅起了一片片水花。她这样开车让我感到胆战心惊。林岚,其实你不必这样;你的心情我可以理解,但你其实不必这样。我低声地劝告着她。轿车猛拐弯,如同卡通片里一匹莽撞的兽,夸张地急刹在别墅大门前。 [点击阅读]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2
摘要:第一章雾茫茫一在冬季里,偏僻的葫芦坝上的庄稼人,当黎明还没有到来的时候,一天的日子就开始了先是坝子上这儿那儿黑黝黝的竹林里,响起一阵吱吱嘎嘎的开门的声音,一个一个小青年跑出门来。他们肩上挂着书包,手里提着饭袋;有的女孩子一边走还一边梳头,男娃子大声打着饱嗝。他们轻快地走着,很快就在柳溪河上小桥那儿聚齐了。 [点击阅读]
鲁西西传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2
摘要:在一座房子的墙角里,居住着老鼠六兄弟。老鼠六兄弟的生活过得还不错,可近来他们很苦恼。这是因为有一天鼠三不知从哪儿找来一本画报,上面几乎都是骂老鼠的内容。有一页上写着: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还画着一只狼狈逃窜的老鼠。还有一页上画着一群老鼠在粮仓偷吃粮食的情景。旁边写着:警惕老鼠盗窃粮食。老鼠六兄弟边看边皱眉头。鼠大说:“咱们不能背着这么个坏名声过日子!”老鼠兄弟们一致同意。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