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布登勃洛克一家 - 第十部 第一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托马斯·布登勃洛克在情绪低落时常常禁不住问自己,他自己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他有什么理由认为自己比那些纯朴、勤恳、头脑简陋的同城的市民更高明一些。他曾经拥有过的蓬勃幻想和积极理想早以无影无踪了。在游戏中工作或者以工作为游戏,怀着半真诚半诙谐的野心去追求那些仅仅有象征意义的目标,这种乐观的怀疑主义者的妥协的办法、这种聪明的事事不较真的处世之道不仅要有过人的精力,还要有幽默感和好性情;然而托马斯·布登勃洛克却觉得自己已经疲惫不堪、对于什么事都厌烦不耐了。
  他已经得到了生活所能给他的所有东西,而且他知道得很清楚,他一生中的顶点……如果他这种平凡、庸俗的生活还谈得到有顶点的话,他加添说……也已经是过去的事了。
  从纯粹金钱方面讲,他的财产减少了许多,买卖做起来非常困难。但是如果算上母亲留下来的遗产以及出售孟街房子和地皮他得到的一部分现金,他依旧有六十多万马克。只是公司的投资几年来一直没有充分利用,在作珀彭腊德粮食那桩买卖的时候,议员就抱怨过当时所有的生意都微不足道,从他受了那次打击以后,这种情形并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坏了。目前,当所有人都在这大好时机里一试身手的时候,而且自从本城加入关税同盟,许多小生意在几年的功夫都已发展成为大商号,只有约翰·布登勃洛克公司却死气沉沉,没有从当前的时代得到任何好处。每当和人聊到公司里的情形时,老板总是把手一挥无精打采地说:“唉,没有什么令人高兴的……”议员的一个强有力的对头,同时也是哈根施特罗姆的一个密友,有一次说,托马斯·布登勃洛克在交易所只不过是个摆设儿。其实他指的是议员不苟言笑的外表,但是城里的人却都认为这句话风趣横生,大加赞赏。
  如果说,在商业上议员由于遭到种种挫折,由于精神上的疲顿不能再像从前那样充满热情地为这家公司的老招牌尽力的话,那么在市政活动上则是由于受到外在的限制,使他无法再向上攀升。
  几年以来,自从他被选入议院以后,他在这方面所能追求的便都已经到手了。今后只不过是保持原来的地位和官职而已,再没有什么可以追逐的了;有的只是现在,只是渺小的现实,没有将来,更别提什么雄心勃勃的计划了。固然他非常懂得利用他的职权,别的人如果处于他的地位决不会有他这样的权势,而他的政敌也不能不承认,他是“市长的左右手”。但是当市长他是没有资格的,因为学者才有资格,而他却是个商人。他没有在文科学校毕过业,不是法学家,他根本没有在学院受过教育。由于他很早就养成一种习惯,以阅读历史和文学书籍来充实自己,他感觉到自己无论在精神和理智方面,无论在修养教育方面都比他周围的人高出一筹,因此当他想到,只因为自己没有受过法律上所需要的教育,就无法在他出生的这个小王国里坐上第一把交椅的时候,总是难以抑制心中的怒火。“我们过去多么傻啊!”他有时对他的好友和崇拜者施台凡·吉斯登麦克发牢骚说……但是他所谓的“我们”指的却只是他自己……,“一心一意想做个商人,却没有想过要继续读书!”施台凡·吉斯登麦克回答说:“是的,你说得对!……可是你是指什么说呢?”
  议员现在大部分时间是独自坐在私人办公室里桃花心木大书桌前工作;首先是因为在这间屋里没人看得到他托着头闭目沉思的样子,但最大的原因是他的合伙人,弗利德利希·威廉·马尔库斯先生在他对面不停地整理文具,捋胡须,那种装腔作势的样子实在使他无法忍受,因而不得不放弃他在总办公室靠窗户的那个位子。

  这位马尔库斯经理的瞻前顾后的小毛病随着时间已经发展成一种病症,一种乖癖;但是最近一段时间,托马斯·布登勃洛克所以看着特别刺目、忍无可忍、甚至仿佛是一种侮辱,却是因为他发现类似的情形也出现在自己的身上;这个发现使他大吃一惊。一点不错,从前他对这种卑微琐屑本来是深恶痛绝的,但是最近却也养成一模一样的毛病,虽然这完全是出于另外一种性质、一种不同的心情。
  他的内心是空虚的,他的生活中没有振奋人心的计划和吸引人的工作值得他欢欣鼓舞地全力投进去。但是另一方面他又没有失去行动的本能,他的头脑没有休息,他要求活动,虽然这和他的祖先的平静温和的对工作爱好是迥然不同的,因为他的这种对活动的追求是虚伪的,神经质的,根本说来,是一种麻醉剂,就好像离不开那种烈性的俄罗斯纸烟一样……他不但没有失去这种行动的本能,而且越来越不能控制它,他整个人成了这种本能的奴隶。它分散成无数琐碎细小的东西,而这些没有丝毫意义的琐事无时无刻不在折磨着他。这些事情大部分都是关于他的家务和衣着的,由于心情恶劣他常常把这些事情弄得颠三倒四,不能把它们整理清楚,然而他为它们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却不合比例地多。
  被别人称之为“虚荣”的那种东西也与日俱增,甚至增加到这种地步,让他自己看着也感到害羞了。尽管如此,他却不能把这方面发展起来的种种习惯革除掉。夜里他睡得虽然还安稳,但从来没有真正入睡过,仿佛没有休息过来似的;早晨醒来……这时已经九点钟了,从前他起身的时间比这要早得多……从他穿着睡衣到更衣室老理发师温采尔先生那里去的那时候起,直到他认为自己已经穿戴整齐,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止,足足有一个半钟头。这以后他才下到二楼去喝早茶。他以苛刻的目光审视着自己的衣着,从在浴室里用冷水淋浴直到擦掉上衣上最后一点尘土,最后一次用烫剪压平胡须,每一个小节都有一定的次序,不容紊乱,弄得后来每天重复这一套烦琐细屑的动作,使他烦躁得几乎发狂。但是尽管如此,如果他知道某一个动作没有做或者做得比较潦草,他是绝不肯罢休的。因为他害怕失去自己那种镇静、清新、一尘不染的感觉。但是几小时后,这种感觉还是逐渐消失了,于是他只好又重新修饰一番。
  在不引起外人议论的情况下,他能节省什么就节省什么,只有在衣着上他一点算盘也不打,他所有的衣服都是请汉堡手艺最好的裁缝做的,而且为了保存和补充这些衣服他同样也不在乎金钱。
  在他的更衣室里,打开一个似乎通向另一间屋子的门以后,就会发现这是砌在墙里面的一间面积相当大的暗室,数不清的衣钩和衣架挂在里面,挂满了为不同季节、不同场合穿用的各式上衣、大礼服、常礼服、燕尾服,而各式的裤子则摆在许多张椅子上,迭得整整齐齐。梳子、刷子和修饰毛发的化妆品则装满了一张带大镜子的五屉橱上,抽屉里则是各种各样的内衣,这些内衣永远不断地在洗涤、更换、使用和补充……他不但每天早晨在这间暗室里耽搁很长一段时间,而且在每次宴会前、每次议院例会前、每次公共集会前,反正,每次在别人面前出现、活动以前都要在这里消磨很长的时间,以至于每天在家里吃饭,同桌的只有他的妻子、小约翰和伊达·永格曼,他也会精心修饰。他每次外出,他那新浆洗过的内衣,漂亮挺直的服装,洗得干干净净的脸,胡须上的发油香,还有嘴中使过漱口水的酸涩清凉的味道都给他一种满足和准备好了的感觉,正像一个演员勾好脸谱,化好妆走上舞台时的感觉一样……一点也不错!托马斯·布登勃洛克生存在这社会上正和一个演员一样,和一个似乎一生在演一出大戏的演员一样,除了独自一人或者休息短短的时间外,他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是在演戏,无一不需要他付出全部的精力,无一不使他心劳神疲……由于心灵的贫乏和空虚……空虚得这样严重,以至他无时无刻不感到一种模模糊糊,使人喘不上气来的恼恨……再加上心中那不能推卸的职责,那不能动摇的决心:在穿戴上一定要不失身份,一定要用所有的办法掩盖住自己的衰颓的现象,要维持体面,这样就使议员的生活变得那么造作、虚假、不自然,使得他在人前的任何举动都成为令人不耐的矫揉造作。

  由于这种情形,在他身上出现了一些奇怪的行为,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爱好,连他自己看着也感到吃惊和嫌恶。有的人在生活中并不想扮演什么角色,他们只是愿意在阴暗的地方偷偷地观察着别人。而议员却不是这样的人,他不喜欢躲在暗处,而别人却处于璀灿的光辉之中。他愿意让灯光照得自己睁不开眼,看着他的群众坐在灯影里黑压压的一片,而他具有各种夺目的身份,或是著名政治家,或是活跃的商人,或是有声望的公司所有者,或是雄辩的演说家,并以这些身份来影响芸芸众生……只有这样才能给他一种隔绝的、安全的感觉,才能满足他自我陶醉的欲望,而他有时在事业上获得成功也正是靠了这种感觉。是的,随着年月的消逝,如同作戏般的陶醉的情态成了他最爱接受的一种情况了。当他站在桌子前边,手里举着一杯酒,带着和蔼的表情、潇洒的手势,用睿智的言语向别人祝饮的时候,他的祝词妙语连珠,引得全座的人喜笑颜开,这时他虽然脸色煞白,却依旧是当年的托马斯·布登勃洛克;但是当他没有事情,独自呆坐的时候,他却不能控制自己。
  这时候他心头就涌起一阵疲倦、厌烦的感觉,他的眼神也失去光采,面容和身姿也一蹶不振了。此时他心中只有一个希望:他要向这种忧郁的绝望的心情屈膝,赶快回家去,把头搁在凉爽的枕头上。
  这一天佩尔曼内德太太是在渔夫巷吃的晚餐,可只有她一个人,她的女儿也应该来的,但是因为她女儿下午曾经到监狱去探望过她的丈夫,与过去每次一样,感到疲倦不适,因而留在家里了。
  安冬妮太太在饭桌上谈起胡果·威恩申克来,谈到他的心情忧郁不堪,接着大家就讨论起来,可不可以向议院递一份赦罪申请书。现在兄嫂和妹妹三个人已经在起居间围着一张圆桌坐下来,圆桌上面吊着一盏大煤气灯。盖尔达·布登勃洛克和佩尔曼内德太太面对面坐着,手里都拿着针线活。议员夫人的一张美丽、雪白的面孔俯在一块绢地刺绣上,明亮的灯光照得她浓密的头发乌黑发亮。佩尔曼内德太太的一副夹鼻眼镜斜挂在鼻梁上,看去完全是多余的。她正细心地在一只黄色的小蓝子上缝上一条鲜红的缎带,预备给一个相识的人作生日礼物。议员侧着身坐在桌旁一只带斜靠背的大弹簧椅子上,迭着腿,读一份报纸,时不时地吸一口他的俄国纸烟,然后徐徐吐出一团灰白的烟雾……今天是夏天的一个温暖的星期天晚上。高大的窗户敞开着,湿润的暖空气不断涌进屋里来。从桌子旁边向对面房子的灰色三角山墙上面望去,能够看到小星星在缓缓地移动着的云块空隙处闪耀着。街对面,伊威尔逊小鲜花店里灯光还没有熄灭。再远一些,从静谧的巷子里传来一阵阵手风琴的声音,有很多地方都走调了,拉琴的大概是马车夫丹克瓦尔特的一个伙计吧!窗外时不时地响起一片笑语喧哗声。几个水手手挽手、唱着歌、吸着烟走过去,他们一定是从码头附近一处可疑的地方刚出来,兴致勃勃地要再去光顾另一个更为可疑的地方。他们的粗大的声音和杂乱的步履声渐渐消失在一条横巷里。

  议员把报纸放在旁边的桌子上,把夹鼻眼镜搁在背心口袋里,用手擦了擦脑门和眼睛。
  “毫无内容,这些报纸真是空空洞洞!”他说,“我一读这些报就想起祖父评论平淡而无味的菜时所说的话:和喝白开水没什么两样……枯燥地看上三分钟,就把什么都看完了。一点可读的内容也没有……”
  “一点不错,你说得对极了,汤姆!”佩尔曼内德太太说,她把手里的活计放下,从眼镜上面注视着她的哥哥……“谁也别指望这上面能登些有趣的东西。我从很久以前就说,从我还是个小傻丫头的时候就说:本地的这种报真是贫乏空洞极了。当然了,我看的也是它,有什么办法呢?全都是这样啊……可是整天只看到大商人某某参议准备纪念银婚的消息,实在太无味了。应该有点别的报,《哥尼斯堡哈同报》、或者是《莱茵报》什么的。这样才能……”
  突然她把后半句话咽了回去。在刚才说这一段话的时候,她已经把报纸拿到手里,把它打开,带着鄙夷的神色一栏栏地瞟过去。忽然,一条消息吸引住了她的目光,一个只有四五行字的短短的报道……她的声音喑住了,一把攥住眼镜,一口气把这个报导读完。她一边念,嘴一边逐渐地张开,读完了以后,还惊讶地大叫两声,一面叉开胳臂肘,两只手掌按着面颊。
  “不可能!……怎么会发生这种事?……不会的,盖尔达……汤姆……你看看!……太可怕了……可怜的阿姆嘉德!她还是没有躲开这种事……”
  盖尔达把头从手中的刺绣上抬起来,托马斯吃惊地向她妹妹这边扭过身来。随后佩尔曼内德太太就把这条消息大声读出来,由于过分的激动,她的喉音颤抖着,每一个字都读得特别重,似乎字字都关系着人们的命运似的。这条消息来自罗斯托克,说的是珀彭腊德田庄的主人拉尔夫·封·梅布姆昨天夜里在自己的书房里用一把手枪自杀了。“人们认为可能是不堪经济的重压而开枪打死自己的。封·梅布姆先生身后遗有妻子和三个孩子”。她把这段新闻念完了,让报纸悄然落在膝头上,沉默不语地坐在那里,只是目光凄恻地注视着她的兄嫂。
  托马斯·布登勃洛克在她念的时候就已经把身子转了过去,现在他仍旧将目光从她身边望过去,看着门帘外面幽暗的客厅。
  “用手枪么?”在室内被沉寂笼罩了大约两分钟以后,他提了一个问题。……又沉默了一会,他低沉缓慢地,仿佛是在讥嘲似地说:“是啊,这就是那位贵族老爷的下场!……”
  然后他又低头沉思不语。他用手指捻一边的胡子尖,这一动作的慌乱急遽和他的蒙目龙、凝滞、彷徨不安的眼神显得极不相称。
  他妹妹的悲叹和对自己的朋友阿姆嘉德未来生活的种种臆测丝毫也没有注意,也没有注意到那并没有转过头来的盖尔达怎样在用一对罩着蓝色暗影的、生得很近的棕色大眼睛审视地凝视着他。
或许您还会喜欢:
乞力马扎罗的雪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3
摘要:乞力马扎罗是一座海拔一万九千七百一十英尺的长年积雪的高山,据说它是非洲最高的一座山。西高峰叫马塞人①的“鄂阿奇—鄂阿伊”,即上帝的庙殿。在西高峰的近旁,有一具已经风干冻僵的豹子的尸体。豹子到这样高寒的地方来寻找什么,没有人作过解释。“奇怪的是它一点也不痛,”他说。“你知道,开始的时候它就是这样。”“真是这样吗?”“千真万确。可我感到非常抱歉,这股气味准叫你受不了啦。”“别这么说!请你别这么说。 [点击阅读]
别相信任何人
作者:佚名
章节:66 人气:2
摘要:如果你怀疑,身边最亲近的人为你虚构了一个人生,你还能相信谁?你看到的世界,不是真实的,更何况是别人要你看的。20年来,克丽丝的记忆只能保持一天。每天早上醒来,她都会完全忘了昨天的事——包皮括她的身份、她的过往,甚至她爱的人。克丽丝的丈夫叫本,是她在这个世界里唯一的支柱,关于她生命中的一切,都只能由本告知。但是有一天,克丽丝找到了自己的日记,发现第一页赫然写着:不要相信本。 [点击阅读]
地精传奇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2
摘要:梦每个人都会有,在这个网络时代,我们敲击键盘将梦化为一个个字符。做梦的人多了,写梦的人也多了,看梦的人更多了。当一个个梦想列于书站之中,我们不禁会发现许多的梦是那么相似。在金戈铁马中争霸大陆是我曾经的梦,但此时却不是我想要的。当“我意王”如天上的云朵随处可见后,英雄们早已失去光泽,那些豪言壮语怎么看都像是落日的余辉,虽然美,但已是黄昏时。对于什么题材流行我并不感兴趣,我最喜欢的还是西式奇幻。 [点击阅读]
基督山伯爵
作者:佚名
章节:130 人气:2
摘要:大仲马(1802-1870),法国十九世纪积极浪漫主义作家,杰出的通俗小说家。其祖父是侯爵德·拉·巴那特里,与黑奴结合生下其父,名亚历山大,受洗时用母姓仲马。大仲马三岁时父亲病故,二十岁只身闯荡巴黎,曾当过公爵的书记员、国民自卫军指挥官。拿破仑三世发动政变,他因为拥护共和而流亡。大仲马终生信守共和政见,一贯反对君主专政,憎恨复辟王朝,不满七月王朝,反对第二帝国。 [点击阅读]
大西洋底来的人
作者:佚名
章节:100 人气:2
摘要:阴云密布,狂风怒号,滔天的大浪冲击着海岸。海草、杂鱼、各种水生物被涌上海滩,在狂风中飘滚、颤动。一道嶙峋的峭壁在海边耸起,俯视着无边无际的滔滔大洋。一条破木船搁浅在岸边,孤零零地忍受着风浪的抽打。船上写着几行日文。孤船的旁边,一条被海浪选到沙滩上的小鲨鱼,发出刺耳的哀叫。在任暴的风浪里,野生的海带漂忽不走,有些在海浪里起伏深沉,有些被刮到海滩上,任凭酷热的蒸腾。 [点击阅读]
孤独与深思
作者:佚名
章节:53 人气:2
摘要:一、生平1839年3月16日,普吕多姆出生于法国巴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两岁时父亲去世,这位未来的诗人便与寡居的母亲和一个姐姐一起住在巴黎和巴黎南部的夏特内。据《泰晤士文学副刊》说,他很小时名字前就加上了家人用于他父亲的昵称“苏利”。普吕多姆以全班数学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后,准备进入一所理工学院,可是一场结膜炎打碎了他成为机械师的一切希望。 [点击阅读]
巴黎圣母院英文版
作者:佚名
章节:78 人气:2
摘要:维克多·雨果(VictorHugo),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是法国浪漫主义作家的代表人物,是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雨果几乎经历了19世纪法国的一切重大事变。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是法国有影响的人物。 [点击阅读]
拉贝日记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2
摘要:胡绳60年前,侵华日军制造的南京大屠杀惨案,是日本法西斯在中国所犯严重罪行之一,是中国现代史上极其惨痛的一页。虽然日本当时当权者和以后当权者中的许多人竭力否认有这样的惨案,企图隐瞒事实真相,但事实就是事实,不断有身经这个惨案的人(包括当时的日本军人)提供了揭露惨案真相的材料。最近,江苏人民出版社和江苏教育出版社共同翻译出版了《拉贝日记》。 [点击阅读]
沉默的羔羊
作者:佚名
章节:62 人气:2
摘要:《沉默的羔羊》还不能算是经典,可“名著”的殊荣它还是当之无愧的。一部书,印到四百万册以上,无论如何其影响力不能低估。《纽约时报》一九九二年的畅销书排行榜上,《沉默的羔羊》稳稳地坐着第一把交椅,而根据它改编的同名电影又在本年度一下获得了五项奥斯卡大奖,这一来更是推波助澜,使这部以悬念及恐怖著称的小说在全球范围内达到了家喻户晓的地步。我大约三年前在一个朋友的家中看到了《沉默的羔羊》。那是原版录像。 [点击阅读]
狼的诱惑
作者:佚名
章节:74 人气:2
摘要:“彩麻,你能去安阳真的好棒,既可以见到芷希和戴寒,又可以和妈妈生活在一起,真的是好羡慕你啊!”“勾构,我以后会经常回来的,你也可以到安阳来看我呀。记得常给我写信,还有打电话。”“喂,各位!车子马上就要出发了。”长途客运站的管理员冲我们叫道。“你快去吧,否则可要被车子落下了。”“嗯,我要走了,勾构。我一到妈妈家就会给你打电话的。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