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布登勃洛克一家 - 第三部 第十一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下着倾盆大雨。天地间变的灰茫茫一片,疾风在雨中驰骋,把雨水刮在玻璃窗上。雨点在窗上汇集成许多条小溪,把玻璃弄得模糊不清。阵阵凄凉绝望的声音从烟囱里发出……莫尔顿·施瓦尔茨考甫刚吃过午饭,嘴里衔着烟袋走到阳台前面,想看一看天空怎么样,忽然一位穿黄格子紧身风雨衣、戴着灰礼帽的绅士出现在他面前。门前停着一辆车门紧闭的出租马车,棚子湿漉漉地闪着光,轮上满是淤泥。莫尔顿不知所措地盯着来人的通红的脸膛。他蓄着一副看去仿佛用给圣诞节核桃镀金的粉末涂过似的鬓须。
  穿风雨衣的先生看莫尔顿的那副神气就似乎在看一个仆人似的,一面目夹着眼睛,从他的头上望过去,一面柔声细气地问:“总领港先生在家吗?”
  “在家……,”莫尔顿结结巴巴地说,“我想我父亲……”
  这位先生听到这个字盯了莫尔顿一眼;他有一双蓝得像一只鹅的眼睛。
  “您就是莫尔顿·施瓦尔茨考甫先生吗?”他问。
  “是的,先生,”莫尔顿一边努力摆出一副稳重懂事的面孔来,一边回答说。
  “啊!真的……,”穿风雨衣的先生脱口喊道。接着他又说:“我想见他,您是否能够通报您父亲一声。我的名字叫格仑利希。”
  莫尔顿领着这位先生走过阳台,把走廊右边通到写字间的一扇门替他打开,接着回到卧室去通知父亲。等施瓦尔茨考甫先生走出去以后,格仑利希先生在一张圆桌旁边坐下,用胳臂肘往上一倚,做出一副在埋头读报纸的样子。他读的正是一张那种除了某某参议银婚纪念别的什么消息也没有的“可怜的报纸”。他的母亲此时正坐在昏暗的窗户旁边补袜子,他却并没有看她。……这时候冬妮正在楼上自己的屋子里休息。
  老领港员带着对刚吃过的午餐非常满意的神情走进写字间。他那制服外衣敞着扣子,露出里面圆鼓鼓的白背心。花白的胡须和通红的面庞,使他看上去更像一个水手。他心满意足地用舌头前后左右地舐着牙齿,弄得他那神情忠厚的嘴型现出离奇古怪的样子。他简单地向客人弯了弯腰,样子似乎在说:“我们只能这个样子!”

  “辛苦了,”他说;“这位先生找我有什么事吗?”
  格仑利希先生也礼貌而有些做作地俯了一下身子,他的嘴角略微往下一垂。接着他低低地清了一下喉咙:“咳-姆。”
  这是一间不很宽绰的小屋,四壁的下面那几尺装了壁板,以上的地方都是石灰墙。玻璃窗不断被雨点敲击着,啪啪做响,窗上挂着被烟熏黄了的窗帘。门右边摆着一张做工粗糙的长桌,桌面盖着纸。桌子上面的墙上钉着一张完整的欧洲大地图和一张波罗的海的小地图。一艘张着满帆的精巧的船只模型悬挂在天花板的中央。
  老领港员要他的客人在门对面一张已经显得有些破旧的沙发上坐下来,自己则舒适地坐在一张带靠背的木椅上,两只手搭在肚子上。格仑利希先生在沙发上只是规规矩矩地坐着一点边儿,脊背没有挨着靠背,他身上仍然紧紧裹着那件风雨衣,帽子搁在膝头上。
  “我再说一遍,”他对总领港先生说,“我的名字叫格仑利希,家在汉堡。为了让您对我了解得更清楚,我可以向您提一下,我是布登勃洛克参议商务上的一个密友。”
  “哎呀,失敬!非常高兴能够认识您,格仑利希先生!可是您要不要提一提精神?我马上叫厨房为您准备一杯甜酒……”
  “请允许我告诉您,”格仑利希先生态度严肃地说,“我的时间有限,我的马车还在等着我。
  而且我只要跟您说两句话。”
  “您说吧,”施瓦尔茨考甫先生感到有些出乎意外又有些扫兴地说。出现了片刻沉默。
  “领港老先生!”格仑利希先生开口说,他下了决心似地把头一摆,又略微向后一扬。可是他立刻又把话打住,为了加强这句称呼的效果。他像一扇关紧的大门一样,紧紧闭着嘴巴。
  “领港老先生,”他又叫了一声,接着就一口气说下去:“我来是为了几个星期以前就住在你府上的那位小姐的事。”
  “您说的是布登勃洛克小姐吗?”施瓦尔茨考甫先生问道……“不错,”格仑利希先生面无表情的回答道;几条深陷的皱纹浮现在他的嘴角上。
  “开门见山的说吧,”他以宛如吟诵的声调说下去,他的眼光在屋里飘乎不定,“不久以前我正式向这位小姐求了婚,双方的家长对这件事完全同意,我们虽然没有举行正式的仪式,但小姐自己却已经明确地答应了我这门亲事。”

  “真的吗?”施瓦尔茨考甫先生兴致勃勃地说……“这件事我还一点没听见呢!那我恭喜您了,格……格仑利希先生!恭喜恭喜!您真选着了一位好姑娘,一位顶呱呱的……”
  “我十分感谢您的祝福,”格仑利希先生故意冷淡地回答。“至于我这次到您府上来,”他继续用歌唱般的高嗓门说,“敬爱的领港老先生,但是我们原本美满的婚姻最近出现了一些不该有的阻力,而这些障碍仿佛又是从……您家里产生出来的?”最后几个字他是用疑问的语气说的,似乎在说:“难道这件事会出现在你家吗?”
  施瓦尔茨考甫先生没有说话,只是把花白的眉毛挑得老高,用两只手,用他那棕色的、生着金色毫毛的海员的手抓紧了椅子的扶手作为回答。
  “是的。这是事实,我确实是这样听说的,”格仑利希先生用无可奈何的语气肯定说。“我听说,您的儿子、那位医学生……竟……他利用小姐住在这儿的机会,从她嘴里哄到了她几句诺言……,当然我认为,他不是存心侵犯我的权利的……”
  “什么?”总领港喊起来,撑着椅子扶手跳了起来……“这真是……哼,做得太不像话了……”他两步就走到门前边,一把把门闩拉开,向着走廊里厉声大吼,那声音连咆哮的海涛都能盖住!
  “梅达!莫尔顿!你们俩都给我过来!”
  “如果我只顾了要求自己已有的权利,”格仑利希先生脸上掠过一丝笑影,“竟打乱您作父亲的安排,那我真是抱歉之至,领港老先生……”
  老领港用眼睛死死的盯着格仑利希先生的脸,仿佛无论如何也不能了解他的话似的。
  “先生,”过了一会他才说出话来,他的声音听起来像是呛了一口酒,有些沙哑,“我是个普通人,我不懂得那些勾心斗角的鬼把戏……但是如果您的意思是说……喏,那么我告诉您,您根本就不了解我这个人,先生,您把我作父亲的道儿想歪了!我知道,我的儿子是什么人,我也知道布登勃洛克是什么人,我是个有自知知明的人,也很有些傲气,不会替儿子作这种打算的!……现在轮到你了,孩子!你说说,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格仑利希先生说的是真的吗?啊?……”

  施瓦尔茨考甫太太和他的儿子站在门前边;母亲还蒙在鼓里,只顾整理自己的围裙,莫尔顿却做出一副不知悔改的罪犯的面容……格仑利希先生在他们进来的时候并没有站起来;他还是老领港请他坐下时的那副样子,风雨衣的扣子扣得紧紧的。
  “怎么,你了这种蠢事了么?”老领港头儿呵斥莫尔顿说。
  年轻人一脸不屑的神情,他把一只大拇指插在上衣的两个扣子中间;他的目光阴郁,鼓着面颊,沉思一会儿,说:“是的,父亲,布登勃洛克小姐和我……”
  “原来真是这样,你是个不懂事的家伙,是个蠢货,是个混蛋!你明天就给我滚回哥廷根去,听见没有?明天一清早!这样的荒唐事从此以后你连想也别想,从此也别再让我们听见这个!”
  “狄德利希,我的老天,”施瓦尔茨考甫太太搭起手来说,“不能这样武断,就简单地把事情决定了!谁知道……”她停住了,她的神情仿佛带着一丝希望的光辉。
  “您要和小姐说话吗?”老领港头儿粗声粗气地对格仑利希先生说……“现在她正在屋子里睡觉呢!”施瓦尔茨考甫太太怜悯地说,话语里充满了感情。
  “很遗憾,”格仑利希先生站起身来说,虽然他反而轻松地出了口气。“请原谅我不能久留,马车正在外边等着我呢。请允许我对您的大丈夫气概和有骨气的表现表示钦佩和满意,”说着他对着施瓦尔茨考甫先生做了一个用帽子在半空从上往下一划的动作,“打搅了,我向您告辞。再见。”
  总领港先生并没有同他握手道别:他只是将身体向格仑希利先生略微一弯,仿佛是在说:“我们只能这样!”
  格仑利希先生没有理睬莫尔顿和他母亲,而是从两人中间穿过去,直向大门走去。
或许您还会喜欢:
迷茫的女郎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0
摘要:1去年春天,三泽顺子刚从东京的一所女子大学毕业,就立刻进了R报社工作了。当时,在入社考试时,有关人员问她希望到哪个部去,她回答说,想到社会部。有关人员看了她的履历表说:“你的英语不错嘛!”是的,三泽顺子毕业的那所女子大学,英语教学是相当有名气的。然而,后来顺子没有能到社会部去,却被分配在R报社的资料调查部。和顺子同时考入报社的女性还有事业部的一个,校阅部的一个。 [点击阅读]
追风筝的人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0
摘要:卡勒德·胡赛尼(KhaledHosseini),1965年生于喀布尔,后随父亲逃往美国。胡赛尼毕业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系,现居加州执业。《追风筝的人》是他的第一本小说,因书中角色*刻画生动,故事情节震撼感人,出版后大获好评,获得各项新人奖,并跃居全美各大畅销排行榜,目前已由梦工厂改拍成电影。 [点击阅读]
透明的遗书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好像睡着了,尽管只是短暂的时间,感到“咯噔”一下小小的震动,醒了过来,西村裕一条件反射般站了起来,急忙朝车门方向走去。“咯噔”一声响过以后,不到二十秒钟将抵达Y车站。但站起身来,立即发觉窗外的景色与往常不同。只见一片广阔的河滩,电车临近铁桥,从脚下传来“轰隆、轰隆”重重的金属声。西村苦笑了一下,心想习惯这东西实在太可怕了。 [点击阅读]
通灵女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0
摘要:1十岁的香樱里还不懂得“烦躁”这个词,所以,她不知道该用什么词来形容那种萦绕心头的感觉,只能认为“烦死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她自己也记不清楚了。虽然并非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如此,但是,每天早晨起床时、吃饭时、上学时,那种“萦绕心头”的感觉总是挥之不去。每当这时候,母亲对待香樱里的惟一方法,就是说她,“什么呀,睡迷糊了吗?”香樱里自己也想:是呀,是睡迷糊了吧。 [点击阅读]
采果集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0
摘要:吴笛译1如果你吩咐,我就把我的果实采满一筐又一筐,送到你的庭院,尽管有的已经掉落,有的还未成熟。因为这个季节身背丰盈果实的重负,浓荫下不时传来牧童哀怨的笛声。如果你吩咐,我就去河上扬帆启程。三月风躁动不安,把倦怠的波浪搅得满腹怨言。果园已结出全部果实,在这令人疲乏的黄昏时分,从你岸边的屋里传来你在夕阳中的呼唤。 [点击阅读]
野性的呼唤
作者:杰克·伦敦
章节:13 人气:0
摘要:它目睹了人与人、狗与狗、强者与弱者之间冷酷无情和生死争斗,于是为了生存,它学会了只求活命、不顾道义的处世原则,变得凶悍、机智而狡诈。最后,在森林中狼群的呼唤下,巴克狼性*复萌,逃入丛林,重归荒野。在小说中,杰克·伦敦运用拟人手法,把狗眼中的世界及人类的本质刻画地淋漓尽致,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冷酷的现实和“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客观现实。 [点击阅读]
金粉之谜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0
摘要:一、夜访侦探夜晚,拉乌尔看完了戏,回到自己家里。在前厅的穿衣镜前面,他站了一会儿,自我欣赏了一番:优美的身躯,宽阔的肩膀,高挺的胸脯,健壮的肌肉,配上一套高级衣料制做的西服,真是一表人材。前厅不大,陈设挺考究。可以清楚地看出,这是单身汉居住的公寓套间,家具精美,起居恬适。住在这里,准是一个重视生活享受、又很富裕的人。每天晚上,拉乌尔都喜欢坐在工作间宽大的坐椅里,抽上一支香烟,闭目养神。 [点击阅读]
金色的机遇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乔治。邓达斯仁立在伦敦街头沉思。在他的周围,卖苦力的与赚大钱的像是席卷而来的潮水一样汹涌流动。此刻,乔治衣冠楚楚,裤线笔直,根本没有注意到他们。他正忙着考虑下一步的行动。刚刚发生了一件事情!用社会下层的说法,乔治与他富有的舅舅(即利德贝特。吉林公司的艾尔弗雷德。利德贝特)“吵了一架”。准确他说,这嘲争吵”完全是利德贝特先生单方面的。那些言辞就像是愤怒的溪流从他的嘴里源源不断奔涌而来。 [点击阅读]
铁皮鼓
作者:佚名
章节:46 人气:0
摘要:供词:本人系疗养与护理院的居住者①。我的护理员在观察我,他几乎每时每刻都监视着我;因为门上有个窥视孔,我的护理员的眼睛是那种棕色的,它不可能看透蓝眼睛的我——①本书主人公,自述者奥斯卡-马策拉特,因被指控为一件人命案的嫌疑犯而被“强制送入”疗养与护理院(疯人院的委婉称谓)进行观察。本书的脚注皆为译注。因此,我的护理员根本不可能是我的敌人。我已经喜欢上他了。 [点击阅读]
银河系漫游指南
作者:佚名
章节:37 人气:0
摘要:书评无法抗拒——《波士顿环球报》科幻小说,却又滑稽风趣到极点……古怪、疯狂,彻底跳出此前所有科幻小说的固有套路。——《华盛顿邮报》主角阿瑟·邓特与库尔特·冯尼格笔下的人物颇为神似,全书充满对人类社会现实的嘲讽和批判。——《芝加哥论坛报》一句话,这是有史以来最滑稽、最古怪的科幻小说,封面和封底之间,奇思妙想随处可见。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