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布登勃洛克一家 - 第一部 第一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接下来是什么?……接下来是什么?……”
  “真是,怪事,接下来是什么,亲爱的小姑娘!”
  布登勃洛克参议夫人和她的婆婆并排坐在一张用淡黄缎子蒙着面的白漆长沙发上,沙发椅背上装饰着一个镀金的狮子头。她望了坐在自己身旁安乐椅上的丈夫一眼,就来给她的小女儿解围。小女孩这个时候正坐在窗户前边祖父的膝头上。
  她提示说,“冬妮!‘我相信,上帝……’”
  八岁的小安冬妮身材娇小,穿着一件闪光的薄绸衣,金黄色头发的小脑瓜正努力地从祖父的面孔旁边扭开来一些,蓝灰色的眼睛不停地茫然地向屋子里张望,嘴里又重复了一遍:“接下来是什么?”然后慢吞吞地背下去:“‘我相信,上帝……’”,她眼睛亮起来,迅速地背完了这个句子:“‘……创造了我以及一切生物,’”她这时已经背顺了口,不禁喜形于色,一字不差地一口气把这篇教义问答的文章
  背下去。她背的这本教义问答正是在公元一八三五年,在得到一个非常明智的市议会批准之后,新近修订出版的。只要顺利地开了头,她心里想,就好像在冬天里同哥哥坐着小雪橇从“耶路撒冷山”上滑下来一样:要停也停不住,要想也没有功夫想。
  她继续背道,“‘创造了衣帽鞋履,饮食馔,家宅妻子,田亩牲畜……’”刚刚背到这里,老约翰·布登勃洛克先生突然笑起来,抑制不住的响亮。事实上,他早就忍耐不住了。他觉得很高兴,因为总算让他找到了个机会跟教义问答开个玩笑。可能正是为了这个他才要考一考他的小孙女。他问她一口袋麦子要多少钱,打听有多少田地和牲口,开始跟她作起买卖来。他有一张圆圆的红扑扑的脸膛……无论多么装腔作势也无法令这副脸膛带上怒容……镶嵌在扑着粉的雪白的头发中间,一绺类似发辫的头发垂在他那灰鼠色外衣的宽领子上。虽然已经是近七十岁的人,但他的衣着却依旧保持年轻时的式样;只是没有在钮扣和大衣袋中间缝着金银丝带罢了,至于长裤他却一生也没穿过。他那由于肥胖而形成的双下巴舒适地休憩在白色绉花胸巾上。
  随着他的笑声大家都笑起来,但这只不过是出自对一家之长的敬意而已。娘家姓杜商安冬内特·布登勃洛克老太太也嘻嘻地笑起来,那神情简直和她的丈夫一模一样。她是一个身材丰满的妇人,密密的白色鬈发一直压到耳朵上。身着一件显示她天生朴素性格的黑灰条纹衣服。她那双生得特别纤巧、白嫩的手,握着一只天鹅绒的针线口袋,平摆在膝头上。伴随着年岁的增长,她的面貌也越来越同她的丈夫相似,这真是一件怪事。只有从她的眼形和幽黯、灵活的眼睛才能够看出一点她体内的一半拉丁血统。虽然她生于汉堡,然而从她祖父这边来说,身体却流淌着法国-瑞士的血统。
  伊丽莎白·布登勃洛克参议夫人是她的儿媳妇。娘家姓克罗格。她的笑便可以说是继承克罗格一家人的传统,开始时嘴唇噗的一响,接着便把下颚紧贴在胸前。正如同克罗格家所有的人那样,尽管她不能称作是一个美人,神态却非常高雅。她那娴静、安详而轻柔的动作,清亮的、抑扬有节的声音,能讨得每个人的欢心和信任。浅红色的头发在头顶上编成一个发髻,两旁烫成松散的大鬈遮住耳朵,和她那略带雀斑的嫩白的肤色非常相配。她的鼻子略嫌过长,嘴比较小,下嘴唇和下巴中间没有陷洼,这应该要算她五宫中的一个特点了。她穿着一件短小的紧身坎肩,衣袖高高地鼓起,坎肩下面系着一条贴身的亮花薄绸裙子。她那完美无瑕的颈脖从衣领中露出来,上面有一条穿着一串闪闪发光的钻石的锻带。

  参议坐在安乐椅上,身子略向前倾,带着些不耐烦的样子。他身着一件肉桂色的外衣,宽大的翻领,上宽下窄的袖口,手腕以下被紧紧地扎住。下面的瘦腿裤是用白色亚麻布制作的,裤缝上缝着黑色的带子。一条高高的硬领紧紧扎住他的下巴,硬领外面系着一条丝领带,蓬蓬松松地把露出的一块花背心整个遮住……他那蓝色的略微下陷的眼睛炯炯有神,和父亲一样,不同的是他的眼睛似乎带有一层梦幻的色彩。他的面容比父亲更有棱角,更严峻,鼻子高翘而弯曲,一半掩盖在金黄色鬈曲胡须后面的面孔也没有老人丰满。
  布登勃洛克老太太把手按在儿媳妇的手臂上,对她轻轻地笑着说:“他总是如此,老伙计,是不是,贝西?”
  她发“总”这个音时将i念成了ü。
  参议夫人只作了一个手势做为回答,她胳膊上的金手镯轻轻地响了一下;然后她作了一个习惯的动作,把手从嘴角往鬓角一划,好像要把一缕散乱的头发掠上去似的。
  此时参议却一半带着笑容一半带着责备的语气说:“父亲,您总是拿神圣的事情开玩笑!……”
  这时他们正坐在孟街一座宽大老宅邸二楼的一间“风景厅”里,这处宅邸是不久以前约翰·布登勃洛克公司购置的,他们一家人搬到这里来住的日子还不算长。屋子里四壁悬着沉重的带弹性的壁毯,壁毯和墙壁中间留着适当的空隙。毯子上面织的是大片的风景画,用的是柔和的色彩,是为了和铺在地上的薄地毯相协调。这些田园风景都是十八世纪的风格,什么快乐的采葡萄者啦,系着花花绿绿头带的牧羊女啦,勤劳的农民啦。这些牧羊女或者是坐在清澈见底的小溪旁,怀里抱着洁白的小绵羊,或者是跟秀美的牧童接吻……这些画面为了和油漆家具上的黄色套子和两扇窗户上的黄缎窗帘色彩相配,大部分涂染着一片昏黄的落日余辉。
  室内的家具并不多,当然是和巨大的房间面积相比而言。一张嵌着金线的细腿圆桌并没有摆在沙发前,而是在一架风琴对面的墙前边,琴面上放着一只放横笛的盒子。在屋子里,除了一排沿着墙均匀地摆着的高背椅外,就只剩下窗前一张小缝纫桌和沙发对面一张摆着古董玩物的精巧华美小书案。

  有一扇玻璃门对着窗户的那面墙壁,从玻璃门望出去是一间幽暗的带圆柱的大厅;左边的高大白色的双扇门通向餐厅。在另一面墙壁上的半圆的壁炉里,木柴在闪亮的锻铁栅门后面噼噼啪啪地燃烧着。
  这一年天气冷得格外早。才是十月中旬,窗外马路对面圣玛利教堂庭院四周的小菩提树叶子就已经枯黄了,冷风从教堂的哥特式尖顶和墙角后边嘘嘘地吹过来。寒冷的细雨点在空中飘荡着。因为布登勃洛克老太太的缘故,屋子安上了双层窗户。
  今天是星期四,按照这一家人的规矩,每两星期家人要在这一天团聚一次;但是今天,除了住在本城的亲戚以外,他们还请了几位熟朋友吃一顿便餐;所以这时……下午四点钟光景,一家人全都坐在逐渐降临的薄暮里等待着客人……小安冬妮的祖父并没有能打断她的滑雪橇的游戏,只是不高兴地把她那本来就有些上翘的上嘴唇撅得更高一点罢了。这时候她已经滑到“耶路撒冷山”的山脚下,可是就连她自己也无法把滑出界外的雪橇停住。
  她说,“阿门,我还知道别的呢,爷爷!”
  “你瞧!”她还知道别的呢!老头大喊道,装出一副好奇的样子。“难道你没有听见,妈妈?
  她还知道点儿事呢!难道你们就不能告诉我……”
  “要是有东西烧起来,”冬妮说,每说一个字就点一下头,“那一定是闪电打的。要是烧不起来,那就是雷劈的!”
  这时她把胳臂交叉起来,望着四周一张张乐哈哈的面孔,非常肯定自己会得到大家的赞赏。然而对她这种卖弄小聪明布登勃洛克老人却很不以为然,他想知道,究竟是谁把这种愚蠢的事传授给孩子的。最后发现这个人是新近从马利安威德给孩子们请来的一位保姆……伊达·永格曼小姐。此时参议只得为这位保姆说几句好话。
  “爸爸,您未免太严了。即使这孩子有些自作聪明,应该让到了这个年纪的孩子对这些事情有她自己的想法!”
  “对不起,亲爱的,可是这是胡说八道!我不喜欢让孩子的脑袋装上这些乱七八糟的事!你是知道的!什么,雷劈东西吗?记住,别拿你那个普鲁士女人惹我心烦了!”
  因为这位老先生和伊达·永格曼合不来。他很见过些世面,并不是一个心地狭小的人。早在一八一三年他就坐着四匹马的马车到德国南部去给普鲁士士兵买粮食,因为那时他正在作军队的粮食买卖。阿姆斯特丹和巴黎他也去过。他是一个非常开明的人,对那些在他故乡城门外的事物并不是一概加以非难的。可是撇开生意上的交往不谈,在社交应酬方面,他却比他的那位参议儿子更喜欢划一条严格的界限,对于“外乡人”他总是表示冷漠。所以那天当他的孩子从西普鲁士旅行回来,把这位不过二十岁的少女带回家时,老人对参议的这件善举发了一场火。他发这场脾气时,说的几乎都是法文和北德的土话。伊达是一个旅馆主的女儿,她的父亲在布登勃洛克一伙到达马利安威德前不久去世了。伊达很能干,尤其是家事和照顾孩子方面,又由于她的忠诚和她的普鲁士人的等级观念使她非常适合于目前在这个家庭里的职务。她是一个满脑子贵族等级观念的人,对上流社会和一般阶层,以及中产阶级的界限辨别得非常清楚,如果冬妮跟一个在她眼中只是景况不错的中产阶级家庭的同学交朋友,她便很不高兴……这位普鲁士小姐此时恰好从圆柱大厅的玻璃门外走进来。她是一个身材高大的女孩子,穿着黑色衣服,头发光洁,长得很老实。她手里领着一个非常瘦小的女孩子,名叫克罗蒂尔德。克罗蒂尔德穿的是一件印花布小衣裳,灰土色的头发没有一丝光泽,生得一副老处女的苦相。她出身于一个贫穷的远亲,是在罗斯托克作农庄管家的侄子的女儿。由于她和安冬妮年纪相仿,人又听话,因此就由布登勃洛克家承担着抚养她的义务。

  永格曼小姐说:“什么都准备好了,”她本来不会发r这个音,发这个音时也只是在喉咙里呜噜的一声。“小克罗蒂尔德在厨房里可真帮了不少忙,特林娜简直无事可做了……”
  老布登勃洛克对于伊达的奇怪发音,不觉在他的绉花胸巾后面笑了一声;参议却抚摸着他的小侄女的面颊说:“你做得对,蒂尔达,应该工作和祈祷。我们的冬妮应该向你学习,她非常懒散、骄傲……”
  冬妮低下头,翻起白眼瞧她祖父,因为她知道他像往常一样,一定会替她说话的。
  “抬起头来,”他说,“不要这样,冬妮,勇敢些!一人难合百人意。人跟人是不一样的。蒂尔达是一个乖孩子,可是咱们也不是比不上她呀。贝西,我说得对不对?”
  因为儿媳总是支持他的意见的,所以他征求儿媳的意见。安冬内特太太却总是站在参议一边,她这样做与其说是因为佩服他,倒更像出自她的聪明。老少两代就是这样像跳双人舞一样,交叉地拉起手来。
  “爸爸,您对她真好!”参议夫人说,“冬妮一定要努力作一个聪明勤俭的妇人……孩子们已经放学了吗?”她问伊达。
  正坐在祖父膝头上望着窗外反光镜的冬妮差不多同时地喊起来:“汤姆和克利斯蒂安从约翰尼斯街上走过来了,还有医生叔叔,还有霍甫斯台德先生。”
  圣玛利教堂的钟响了起来:叮叮当当!叮叮当当!敲得没有节奏,以致人们一时弄不明白,究竟是出于什么目的,然而那声音却是非常庄严的。等到大钟和小钟欢快肃穆地一齐鸣响起来,报告了四点钟后,下面大门上的门铃也嘹亮地响了起来,声音一直传进里边来。果真是汤姆和克利斯蒂安来了,他们带来第一批客人,诗人……让·雅克·霍甫斯台德和他家的顾问医生格拉包夫。
或许您还会喜欢:
时间简史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0
摘要:宇宙论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作为宇宙里高等生物的人类不会满足于自身的生存和种族的绵延,还一代代不懈地探索着存在和生命的意义。但是,人类理念的进化是极其缓慢和艰苦的。从亚里士多德-托勒密的地心说到哥白尼-伽利略的日心说的演化就花了2000年的时间。令人吃惊的是,尽管人们知道世间的一切都在运动,只是到了本世纪20年代因哈勃发现了红移定律后,宇宙演化的观念才进入人类的意识。 [点击阅读]
昂梯菲尔奇遇记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0
摘要:一位无名船长为搜寻一座无名小岛,正驾着无标名的航船,行驶在不知晓的海洋上。1831年9月9日,清晨6时许,船长离舱登上了尾船楼板。东方欲晓,准确地说,圆盘般的太阳正缓缓地探头欲出,但尚未冲出地平线。长长地发散铺开的光束爱抚地拍打着海面,在晨风的吹拂下,大海上荡起了轮轮涟漪。经过一个宁静的夜,迎来的白天将会是一个大好的艳阳天,这是末伏后的九月难得的天气。 [点击阅读]
星球大战4:新希望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另外一个星系,另外一个时间。“古老的共和国”是传奇的共和国,它的广袤无垠和悠久永恒远非时间和距离所能衡量。不必追溯它的起源,也不必寻求它的方位……它就是宇宙这一方的独一无二的共和国。在参议院的英明治理和杰迪骑土们的保卫下,共和国一度十分兴旺发达。然而,事物的发展往往就是这样:当财富和权力从受人倾慕而膨胀到令人畏惧时,奸邪之徒就会应运而生。他们贪得无厌,渐荫觊觎之心。 [点击阅读]
星球大战5:帝国反击战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0
摘要:反军军官举起他的电子双筒望远镜,把焦距调准对着那些在雪中坚定地前进着的东西,看上去象一些来自过去的生物……但它们是战争机器,每一个都大踏步地走着,象四条腿的巨大的有蹄动物——帝国全地形装甲运输器!军官急忙抓起他的互通讯器。“流氓领机——回话!点零三!”“回波站五——七,我们正在路上。”就在卢克天行者回答时,一个爆炸把雪和冰溅散在军官和他惊恐的手下周围。 [点击阅读]
星球大战6:绝地归来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对反军联盟来说,这是一段黑暗的时期……冻结在硝酸甘油中的汉-索洛,被送到了可恶的歹徒加巴手中。决心救他出来,卢克天行者、莱亚公主以及兰度-卡内森向加巴在塔托勒的堡垒发起了一次冒险的进攻。现在,在这部《星球大战》中最令人激动的一章里,反军指挥官把所有反军战斗舰召集起来,组成了一支庞大的舰队。而达斯-维达。 [点击阅读]
星球大战前传1:魅影危机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0
摘要:塔土尼星球。蔚蓝无云的天空中,恒星闪烁,炫目的白色光芒照耀着这颗行星上广袤的荒原。因此生成的热气从平坦的“沙质地表蒸腾上升,在巨大的断崖和高耸苍凉的山巅之间形成了一片晶莹的氤氲。这是这颗行星上惟一典型的地貌特征。大块大块风化的巨岩如哨兵般屹立,在潮湿的雾霭中俯视着一切。当飞车赛手呼啸而过,引擎发出狂野的嘶吼,炽热的光和空气似乎都在颤动,群山也为之颤栗不止。 [点击阅读]
星球大战前传3:西斯的复仇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0
摘要:很久以前,在一个遥远的星系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以前的一个遥远星系。故事已经结束了,任何事都不能改变它。这是一个关于爱情与失去、友情与背叛、勇气与牺牲以及梦想破灭的故事,这是一个关于至善与至恶之间模糊界限的故事。这是一个关于一个时代终结的故事。关于这个故事,有一件很奇怪的事——它既发生在语言难以描述其长久与遥远的时间之前与距离之外,又发生在此刻,发生在这里。它就发生在你阅读这些文字的时候。 [点击阅读]
星际战争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0
摘要:1938年10月30日晚,一个声音在美国大地回荡:“火星人来了!”顿时,成千上万的美国人真的以为火星人入侵地球了,纷纷弃家而逃,社会陷入一片混乱。原来是广播电台在朗读英国科幻小说大师H.G.威尔斯的作品《世界大战》。一本小书竟引起社会骚乱,这在世界小说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小说故事发生在大英帝国称霸世界、睥睨天下的19世纪末叶。火星人从天而降,在伦敦附近着陆,从而拉开了征服地球战争的序幕。 [点击阅读]
春潮
作者:佚名
章节:45 人气:0
摘要:欢快的岁月,幸福的时日——恰似春水悠悠,已经一去不留!——引自古老的抒情歌曲夜半一点多钟他回到自己的书房。打发走点燃灯烛的仆人,他便猛然坐到壁炉边的安乐椅里,用双手捂住了脸。他还从未感觉到这样疲乏——肉体的与精神的。 [点击阅读]
暗室
作者:佚名
章节:4 人气:0
摘要:三个漂流者蓝天上万里无云。在一望无际波浪不惊的大海上,只有小小的浪花在无休止地抖动着。头顶上初秋的太阳把光线撒向大海,使海面泛着银光。往周围望去,看不到陆地的一点踪影,四周只有宽阔无边的圆圆的水平线。天空是圆的,海也是圆的,仿佛整个世界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了似的。在这无边的大海中央,孤零零地漂着一个小得像罂粟籽般的东西。那是一只小船。船舵坏了,又没有一根船桨,盲无目的地任凭波浪将它摇来荡去。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