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不打不骂教孩子60招 - 第23招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在教育孩子时,父母们早已习惯了站着说话,对孩子发号施令,把自己的思维和主观愿望强加到孩子身上,而很少考虑到孩子内心的想法。当自己的愿望与孩子的想法产生碰撞的时候,父母就会对孩子大失所望,然后强制孩子按自己的意愿行事,根本不会考虑孩子的感受。
  如果父母“蹲下来”,蹲到和孩子一般高时再开口说话,情况又会怎样呢?
  至少,孩子肯定会认真地听你说话,这一点非常重要。倘若你在说话,而他心不在焉,那么即使你说得再多,道理再正确,又有什么用呢?
  “蹲下来”吧,只有“蹲下来”,不再居高临下,与孩子完全处于平等时,孩子才会把他的真实想法告诉你——这就是孩子为什么喜欢把心里话对自 己的朋友说,却不愿与父母说的原因。“蹲下来”,这一步很关键,因为不管孩子的想法对还是不对、有无道理,你只有在了解了孩子的真实想法之后,才可能有的 放矢地教育孩子……
  父母能在家庭中创造一种平等民主的空气,这是孩子的幸运。在这样的家庭,孩子会觉得父母是自己的朋友,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
  美国精神病学家威廉?哥德法勃曾经说过:“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要把孩子当成与自己人格平等的人,给他们以无限的关爱。”无数事实也表明, 父母以居高临下的姿态来关心孩子,反而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只有父母转变姿态,像对待朋友那样去关爱孩子,才有可能让孩子感受到平等。

  一天,刘芳接到学校老师的电话,说儿子在学校和人打架了,被扣在学校,老师让家长到学校领人。刘芳听完电话当即火冒三丈,决定这次一定要狠狠教训一顿这个调皮鬼。
  于是在去学校的路上,刘芳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如果我打儿子一顿,难道就真的能收到预想的教育效果,保证儿子以后不再打架了吗?有了这样的念头,在学校见到儿子之后,刘芳没有发作,而是平静地将儿子带回了家。
  回家之后,刘芳也没有发作,而是耐心地帮儿子在伤口上贴上创可贴,并且下厨为儿子做了可口的饭菜。当儿子一口口吃着饭菜时,刘芳才开口述 说,述说自己是如何担心儿子,自己是如何盼望儿子早点回家。听着听着,儿子的声音哽咽了,哭着扑进刘芳怀里,说自己错了,对不起妈妈,以后再也不打架了, 再也不让妈妈担心了。
  听了儿子的承诺,刘芳会心地笑了。
  刘芳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看待孩子的过失,使孩子能感受到母亲对他人格的尊重,感受到他与母亲在地位上的平等。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父母喜欢用成人的思维方式来看待孩子的行为,孩子稍有失误,就对孩子进行指责和批评,这是不正确的。
  孩子本身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人格和尊严,他们都希望父母能够给予他们尊重和平等。父母只有和孩子站在同一水平线上,孩子才有可能感受到平等。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是增强孩子独立意识的有效方式。

  父母不要再居高临下,甚至死抱着某些封建残余意识不放;也不要总是以责备、教训的口吻同孩子交谈;更不要总是认为作为长辈,面子是万万不能没有的,其实有句俗话叫“死要面子活受罪”,何况面子确实会影响父母和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
  父母应该顺应这个时代的发展,真正同孩子建立一种平等尊重的朋友关系,才能使彼此拉近“代沟”,相互敞开心扉,更好地进行沟通和交流。
  无论孩子的想法多么幼稚,也无论听起来多么没有道理,父母也要学会耐心倾听,让孩子尽情倾诉。父母还应该再学会多问一些为什么,比如孩子为什么会产生这样那样的想法,孩子为什么会认为自己的想法有道理,孩子为什么不赞同父母的看法等等。
  只要这样做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才会越来越多,越来越通畅。也只有这样,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才会越来越容易,父母同孩子之间的紧张 关系才会越来越改善,家庭才会越来越和睦。有句话叫“家是休息的港湾”,这句话不仅针对夫妻如此,针对父母如此,同样对于孩子们也是如此。
  那么父母如果真心实意地愿意以平等、尊重的态度同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有没有什么捷径或者最佳方式呢?以下,是一些教育专家的意见,不妨参照一下试试。
  忌用过激的语言
  好的意识还得用好的语言来表达才行。父母的感情和孩子的幸福紧密相连,自然没有哪位父母任何时候都沉得住气。越是激动的时候,越有可能把不该说的话说出来。

  跟孩子说话不宜啰嗦
  有些父母教育费尽心力,但是效果并不理想。表面上看来,他们是在与孩子公开交谈,殊不知他们的某些话,恰恰是堵住了孩子的嘴巴和耳朵。最常 见的弊病就是某些父母那种教条似的长篇独白,一开始就是:“当我和你一样年纪的时候。”绝大多数的孩子对父母的这种表演评论说:“这种说教式的谈话,我们 不喜欢。”其效果可想而知。
  语言一定要发自真心
  凡是关系融洽的家庭,家人之间交谈时,语言都充满着爱心和亲切感,态度和蔼。而那种直来直去,不讲究方式的语言,用意虽好,也会得到相反的效果。具体的语言方式,因人而异。
  尊重孩子的个人意见
  在讨论一般的普通家事时,不妨也让孩子“参政”一下。不管最后是否采纳了他的意见,也让他感受他自己在家庭中的重要性,是家庭一员。如此,他们也会尊重长辈的。
  总之,“蹲下来”和孩子说话,是增强孩子独立意识的有效方式。“蹲下来”说话,不仅仅是一种行为的表现,还是一种教育观的体现。只有怀着崇高的责任心和热切的期望才能“蹲下来”;只有把孩子看作是平等的个体才能“蹲下来”。
  只有“蹲下来”,父母才能平视孩子,才能获得和孩子真正交流的机会,才能真正明白孩子心中所想以及他们行为的真正动机。
或许您还会喜欢:
愿者请上钩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0
摘要:楼雨晴《愿者请上钩》童话的最初“呜……鼓咕、鼓咕……”自从小小爬虫类进化为灵长类,逐渐懂廉耻后,这样的画面三天两头就得上演一回。“你给我站住,臭小鬼!”下一秒,大脚丫踏入门槛,小毛球也同时扑进敞开的柔软胸怀——安全达阵,精准零误差。“呀。 [点击阅读]
憨夫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0
摘要:第1章(1)盛夏里,燠热暑气逼人,忙了一整日,金乌仍迟迟不肯西坠。陆想云一进了村子,便放慢步调走在田间小路上,与擦身而过的邻里亲友打招呼,这自幼生长的一草一木、每一张脸孔,都让她熟悉、并且喜爱。回到家,心也就踏实了。过了这道木桥,再拐个弯,那放眼望去的一片果园,养大了她家三姊妹,不远处高挂的“陆”府门匾,就是她的家。眼看木桥在望,前方蹲了个人,既不过桥也不离开,就蹲在那儿,一动也不动。 [点击阅读]
我的成功可以复制
作者:佚名
章节:59 人气:0
摘要:2008年4月15日,北京饭店。我加盟新华都集团的新闻发布会。两百多家媒体齐聚一堂,新华都集团董事长陈发树手捧聘书,我此前任职的盛大也派代表出席祝贺。熟悉的红地毯,熟悉的闪光灯,熟悉的媒体朋友的面孔。在此前的职业生涯中,我代表所服务的公司经历了无数次大小发布会。 [点击阅读]
把时间当作朋友
作者:佚名
章节:42 人气:0
摘要:终究有一天,我意识到了时间的珍贵。瞬间就已经像绝大多数人那样平添了无数的烦恼。书店里总是堆满了各种各样的“时间管理”书籍,多半于事无补--至少这是我自己的经验。读过许多这方面的书,尝试过许多办法,然而我依然每天疲于奔命。面对时间无情的流逝,我还是束手无策--跟绝大多数人一样。 [点击阅读]
拖延心理学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0
摘要:编辑手记拿起武器,向拖延宣战在阅读本书之前,也许你会认为,拖延是每个人身上都会有的小毛病,有些人会对这总也改不掉的习惯抱有些许懊恼,有些人会为在最后一秒钟的灵感迸发沾沾自喜,而这似乎都是生活的常态。但是,当你愿意去深入了解这一行为的时候,你会在网上发现很多因拖延而痛苦不堪的网友们。 [点击阅读]
攻心话术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0
摘要:第1章化弱为强:换来主动性a:“你是80后吧?”b:“是。”a:“老家是山东的?”b:“是。”a:“是本科毕业吧?”b:“是。”a:“你工作挺顺利吧?”b:“是。 [点击阅读]
无往而不胜的童话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啪!”一本新出炉的仁德学院校报狠狠摔在明晓溪的课桌上!正在整理期末考试卷子的明晓溪双手险险被砸到,她诧异地抬头,看到的只是一个狂怒而去的女生背影。是她们班的吗?好象从来没见过呀,难道她专门跑来向自己投掷暗器?小泉凉凉叹息,抓过校报:“姐妹啊,你现在是全民的公敌。”“咦?……”明晓溪觉得她语气不善,似有后话。“知道那个女生来做什么吗?”小泉的声音从校报里飘出。 [点击阅读]
明若晓溪番外篇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0
摘要:二年丙班的教室,已经是上午的第四节课。明晓溪边听课做笔记,边感觉身上阵阵寒意,两道愤怒的目光瞪得她胳膊上的寒毛都竖起来了。“再瞪我,就变金鱼眼了啊。”小泉也真奇怪,瞪了一上午,眼睛都不会酸吗。“你这个无情无义的女人!”恶狠狠的声音从小泉的牙齿间磨出来。“我哪里无情无义了。”恶狠狠瞪回去。 [点击阅读]
最后的守护者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0
摘要:艾泽拉斯双月中较大的那一个,今晚首先升起,现在,她正圆圆地挂在夜空,用那银白色的月光照亮着群星。在这片柔和的月光之下,装点着赤脊山脉的群峰。白天,日光给这些山峰抹上粉红的光晕,而到了晚上,他们又变成高大、孤傲的幽灵。山脉的西边山脚下,便是那艾尔文森林,被橡树和缎木所覆盖,从丘陵地带一直延伸到海边。东边,则是广阔的黑色沼泽。一片布满溪流和河道的沼泽山地。那里到处是荒废的居所和潜藏着的危险。 [点击阅读]
木偶奇遇记
作者:佚名
章节:42 人气:0
摘要:作者风采:科洛迪,原名卡尔洛?洛伦齐尼,1826年11月24日出生在意大利托斯坎纳地区一个叫科洛迪的小镇。他的笔名便是由这个小镇的名称而来。科洛迪精通法文,曾翻译过法国贝罗的童话,为广大小读者所喜爱。科洛迪一生中,曾写过许多短篇小说、随笔、评论,然而最著名的要数他写给孩子们看的童话故事,这些童话想像力丰富,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情节曲折动人,为他赢得了巨大的声誉。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