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 - 4项检验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第一个购买the limited股票的机构投资者是T.Rower新前景基金定价公司(T.Rowe price new horizons fund),而此时已经到了1975年的夏天.那时the limited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开了100家服装专卖店.许多具有敏锐观察力的购物者们在这期间本应做出自己应有的判断,但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一直到了1979年,才有两家机构投资者购买了the limited公司的股票,而它们两家的持股数量也仅占该公司总流通股本数的0.6%。the limited公司里普通职员和主管成了公司的主要股东,而我们下文会讨论出现这种内部人员购买公司股票的情况时通常表明该公司的经营状况不错。
  1981年,已经开了400家专卖店的the limited公司的事业如日中天,而此时也仅有6位分析人员对这家公司进行跟踪分析。这时距离它被吉莉姆发现的时间又已经过了7年。1983年当该股票涨到9美元时,从1979年就开始购买该股票的长期投资者的投资已经涨了18倍,而在1979年时,它的股价却仅为50美分(这是经过拆股调整的股价)。
  是的,我知道在1984年the limited公司的股价又跌到了5美元,跌了将近一半,但是这家公司的业绩依然良好,因此这时又给投资者提供了另外一次买进的机会。(正如后面的章节中将要解释的,如果一只股票的价格下跌时公司的收益还在不断增加,那么比较可取的做法就是继续持有它,而更好的做法则是再补仓。)直到1985年the limited公司的股票涨到了每股15美元时,分析家们才真正注意到它的存在并对它大加赞扬。事实上,由于专家们对该股票的极力推荐以及机构投资者的旺盛需求使得它的股价一路狂涨到与公司实际业绩不相符的52 7/8美元。那时,已经有30多位分析家在对the limited公司的股票进行跟踪分析(37位分析家),并且还有很多人仅仅因为及时看到了the limited股价的下跌而一举成名。

  我所喜欢的丧葬业公司Sci的股票是在1969年上市的。在它上市后的10年里,竟然没有一位分析家对它表示过丝毫的关注!这家公司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希望引起华尔街人的注意,而最终注意它的却是一家名为安德伍德纽毫斯(Underwood Neuhaus)的小投资公司。希尔逊公司(Shearson)是第一家对它感兴趣的大经纪商公司,那是1982年。而那时它的股票已经涨了5倍。
  确实,如果1983年你以每股12美元的价格购买SCI的股票并在1987年以30 3/8美元的价格将其卖掉,那么你仍有机会让你的投资翻番,但是这一次成功给你带来的喜悦一定比不上你在1978年就已经购买了该公司的股票并且到1987年涨了40倍这个成功给你带来的喜悦多。
  因为几乎人人都参加过葬礼,所以许多投资者都知道有这样一家公司,并且这家公司的经营状况一直很好。事实证明由于丧葬服务业不属于标准行业分类中的任何一个行业,既不属于休闲行业,也不属于耐用消费品行业,所以华尔街的所谓专家们没有注意到SCI的存在。
  在整个20世纪70年代当速波公司的股票以最快的速度上涨时,只有三四位主要的分析家紧密注意着它的走势。1977-1986年间,Dunkin’s donuts公司的股票涨了25倍,即使这样也只有两家主要的经纪商公司关注着它。而在5年前,一家关注它的公司都没有。而只有一些地方性的经纪商公司,例如亚当斯公司(Adams)、哈克尼斯公司(Harkness)以及波士顿的希尔公司(Hill)对这家公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是在你吃了该公司的油炸圈饼之后,你可能也会激起购买该公司股票的欲望。

  Pep boys是另一只我将要推荐的股票,1981年这只股票每股的价格还不到1美元,1985年在受到3位分析家的注意之前就已经涨到了9 1/2美元。而随着对Stop&shop公司进行分析的分析家的数量从1增加到4,其股价也从每股的5美元涨到了50美元。
  我还可以再继续罗列一些事实,但是我认为我和你们都已经找到了投资的关键所在。请将上面提到的情况与IBM和埃克森石油公司(Exxon)的情况做一下比较,通常情况下对IBM进行跟踪分析的经纪商公司的分析家有56人,而对埃克森石油公司进行跟踪分析的有44人。
  4项检验
  那些认为华尔街的专家们都在拼命寻找购买前景看好股票的理由的人对华尔街的了解还是太少。基金管理者们最有可能寻找的是没买这类股票的理由,这样他就可以在这种股票上涨时提供合适的理由来为自己的没买举动辩解。诸如“公司规模太小不值得购买”这样的理由最常见,再就是“这只股票没有历史记录”,“这家公司处在没有成长前景的行业中”,“公司的管理实在不敢恭维”,“公司的雇员都属于同一工会”,以及“这种公司承受不了竞争压力”。这些借口跟这样一些断言几乎可以说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如“Stop&shop公司永远也不会盈利,因为它会在竞争中被7-11便利连锁公司击败。”或者“Pic’N’Save公司永远不会有什么利润,因为它会被希尔斯公司(sears)击败”,或者“租车代理公司不可能有机会竞争过hertz和avis公司。”这可能会是些值得探究的合理判断,但是这些论断却经常被用来强化一个仓储间做出的判断。

  只有极少数的专家才有勇气购买不被众人所知的La Quinta汽车旅馆公司的股票,这种做法如履薄冰。事实上,当面临在一家默默无闻公司的股票上大赚一笔和确保在一家已经被认可的公司的股票上损失较少这两种选择时,无论是典型的共同基金管理人员,养老基金管理人员,还是公司资产组合管理人员都会欣然选择后者。能赚大钱固然好,但在投资时更为重要的是当你的投资策略失败时,要让自己的损失尽可能少。华尔街对此也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则:“如果你是因为购买IBM的股票而使客户的资金遭受损失,你永远不会因此而丢掉你的饭碗。”
  如果你买了IBM的股票后它的股价下跌了,你的客户和老板的问题是“该死的IBM最近怎么了?”但如果是La quinta汽车旅馆公司的股票下跌了,他们就会这样问:“你最近是怎么了?”这就是为什么当有两个分析家关注La quinta汽车旅馆公司的股票并且其股价只有3美元时,具有安全意识的资产组合管理人员不买它的原因。当沃尔玛百货连锁公司的股票只卖4美元时他们不买它,因为那时沃尔玛还是一家坐落在阿肯色州一个小镇上的不大起眼的小公司,但是很快它的股价就飞涨起来。慢慢地沃尔玛公司在全国每一个大城市都开了分店,并且有了50位分析家对它进行跟踪分析,同时《人物》周刊还对它的主席进行了专访(他是一位行为怪异的亿万富翁,经常自己开着小型轻便货车去上班),这时他们才购买了它的股票,而此时其股价已经涨到了40美元。
或许您还会喜欢:
果壳中的宇宙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0
摘要:第一章相对论简史霍金爱因斯坦是如何为20世纪两个基本理论,即相对论和量子论奠基的。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这是位狭义和广义相对论的发现者,1879年诞生于德国的乌尔姆。次年他的全家即迁往慕尼黑。在那里他的父亲赫曼和叔父各自建立了一个小型的不很成功的电器公司。阿尔伯特并非神童,但是宣称他在学校中成绩劣等似乎又言过其实。1894年他的父亲公司倒闭,全家又迁往意大利的米兰。 [点击阅读]
每一种性格都能成功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0
摘要:代序:为什么我们勤奋工作每个人的性格都有优点和缺点.一味去弥补性格缺点的人.只能将自己变得平凡;而发挥性格优点的人.却可以使自己出类拔萃——罗杰·安德生代序:为什么我们勤奋工作仍不能成功?你知道吗?世界上几乎有近一半的人正在从事着与自己性格格格不入的工作。尽管他们勘勤恳恳、任劳任怨,尽管他们不畏艰险、百折不挠。 [点击阅读]
氏族之王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0
摘要:当古尔丹召唤他们的时候,他们到来了,那些心甘情愿,甚至饥渴地将灵魂出卖给黑暗的人。他们曾经跟古尔丹一样,是有着坚定意志的生命。他们曾经研究自然世界和兽人在其中的归宿;曾向深林和平原上的野兽,天空中的鸟儿,海洋和河流中的鱼儿学习。他们曾经是这个循环的一部分,不多,也不少。这一切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这些过去的萨满,现在的术士们,曾极为短暂地品尝过力量,并发现那像舌头品尝到了一大滴蜜糖一样甘美无比。 [点击阅读]
没拼过的青春,不值一过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0
摘要:全才学子、《天才知道》第二季总冠军邓楚涵青春励志图书首度问世分享无悔、无怨、无憾的校园奋斗故事和万千中学生一起,用拼搏和汗水谱写青春赞歌【内容简介】邓楚涵的人生履历,和他的脸一样完美无瑕,在看到他的那一刻,你会明白什么叫实力派偶像。他在智力上碾杀一切。《天才知道》中荣耀登顶,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学生竞赛冠军,同济大学全才学子,国家级奖学金获得者……他说,成功在于,当别人放弃时,你多忍了一分钟。 [点击阅读]
泡妞秘籍教程
作者:佚名
章节:6 人气:0
摘要:心态篇1、女人爱钱是一种人的本性,这和对你真不真心没有必然的联系,我相信坐在“奔驰”内哭的女人一定比站在天桥底下笑的女人幸福!因为我只听过“贫穷夫妻百事哀”,但没听过“富贵夫妻百事哀”。2、要想泡到超爱的女人你必须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否则你最好自*解决。 [点击阅读]
活出全新的自己
作者:佚名
章节:44 人气:0
摘要:分享我灵性成长的体悟二00七年五月,方智出版社发行了我的第一本著作《遇见未知的自己》,一晃眼,两年就过去了。这两年间,发生了很多改变,最大的改变就是:我在家庭主妇身分之外,又多了一个新的身分认同:畅销作家。至目前为止,《遇见未知的自己》在海峡两岸卖出了三十多万本,让很多人跌破眼镜。我也收到无数读者的来信,倾诉他们读书以后的心声,并且表达他们的感谢。而我自己,还是不断地在成长。 [点击阅读]
浪潮之巅
作者:佚名
章节:76 人气:0
摘要:1.百年帝国编者按:当吴军跟我谈起想写这个《浪潮之巅》系列的时候,心中吃了一惊也有很多感动。吃惊是因为在我的印象中,吴军是谷歌的研究员、是《数学之美》的作者、是一个科学家,很难想象关注学术领域的他对商业领域也有着自己的观察。感动是因为收到第一篇文章,通读下来,感觉这些故事编纂起来出一本书也不为过!但他却投给我们这个“小小”的黑板报。 [点击阅读]
海底捞你学不会
作者:佚名
章节:73 人气:0
摘要:2009年4月,海底捞案例在《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上发表后,几个出版社相继约我写一本海底捞的书。可是我对写海底捞的书实在没把握,加之又忙,就一一回绝了。2010年初,我的老朋友《中国企业家》特刊部主任边杰,带着《中国企业家》执行总编辑李岷特地到北大找我。我动心了,给海底捞董事长张勇打电话,要写这本书。张勇很犹豫,他说:“海底捞现在已经名声在外。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再出一本书,怕吹过了。 [点击阅读]
潜伏在办公室第一季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0
摘要:内容简介《潜伏》并不仅仅是部谍战片,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职场教程……余则成的经历,有绝对的现实意义,他用亲身体验,教导我们如何在险恶的职场生存……作者将职场里的二十三条生存法则一一解读,加入案例和实际分析,完整地诠释职场上的潜规则……这里讲的,是别人从未说过的,是中国文化里不足为外人道的东西, [点击阅读]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爱丽丝靠着姐姐坐在河岸边很久了,由于没有什么事情可做,她开始感到厌倦,她一次又—次地瞧瞧姐姐正在读的那本书,可是书里没有图画,也没有对话,爱丽丝想:“要是一本书里没有图画和对话,那还有什么意思呢?”天热得她非常困,甚至迷糊了,但是爱丽丝还是认真地盘算着,做一只雏菊花环的乐趣,能不能抵得上摘雏菊的麻烦呢?就在这时,突然一只粉红眼睛的白兔,贴着她身边跑过去了。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