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变形记 - 第5节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可是藏在沙发底下需要相当的自我克制力量, 即使只是妹妹在房间里这短短的片刻,因为这顿饱餐使他的身子有些膨胀,他只觉得地方狭窄,连呼吸也很困难。他因为透不过气,眼珠也略略鼓了起来, 他望着没有察觉任何情况的妹妹在用扫帚扫去不光是他吃剩的食物, 甚至也包皮括他根本没碰的那些,仿佛这些东西现在根本没人要了, 扫完后又急匆匆地全都倒进了一只桶里,把木盖盖上就提走了。 她刚扭过身去,格里高尔就打沙发底下爬出来舒展身子, 呼哧呼哧喘了几口气。
  格里高尔就是这样由他妹妹喂养着, 一次在清晨他父母和使女还睡着的时候,另一次是在他们吃过午饭, 他父母睡午觉而妹妹把使女打发出去随便干点杂事的时候。他们当然不会存心叫他挨饿,不过也许是他们除了听妹妹说一声以外对于他吃东西的情形根本不忍心知道吧,也许是他妹妹也想让他们尽量少操心吧, 因为眼下他们心里已经够烦的了。
  至于第一天上午大夫和锁匠是用什么借口打发走的, 格里高尔就永远不得而知了,因为他说的话人家既然听不懂, 他们--甚至连妹妹在内--就不会想到他能听懂大家的话, 所以每逢妹妹来到他的房间里,他听到她不时发出的几声叹息, 和向圣者作的喁喁祈祷,也就满足了。后来,她对这种情形略为有点习惯了--当然,完全习惯是绝对不可能的--这时, 她间或也会让格里高尔听到这样好心的或者可以作这样理解的话。“ 他喜欢今天的饭食。 ”要是格里高尔把东西吃得一干二净,她会这样说。 但是遇到相反的情形,并且这种情形越来越多了, 她部是有点忧郁地说:“又是什么都没有吃。”
  虽然格里高尔无法直接得到任何消息, 他却从隔壁房间里偷听到一些,只要听到一点点声音,他就急忙跑到那个房间的门后, 把整个身子贴在门上。特别是在头几天, 几乎没有什么谈话不牵涉到他,即使是悄悄话。整整两天,一到吃饭时候, 全家人就商量该怎么办;就是不在吃饭时候,也老是谈这个题目, 那阵子家里至少总有两个人,因为谁也不愿孤单单地留在家里, 至于全都出去那更是不可想像的事。就在第一天, 女仆--她对这件事到底知道几分还弄不太清楚--来到母亲跟前,跪下来哀求让她辞退工作, 当她一刻钟之后离开时,居然眼泪盈眶感激不尽, 仿佛得到了什么大恩典似的,而且谁也没有逼她,她就立下重誓, 说这件事她一个字也永远不对外人说。

  女仆一走,妹妹就帮着母亲做饭了;其实这事也并不太麻烦,因为事实上大家都简直不吃什么。 格里高尔常常听到家里一个人白费力气地劝另一个人多吃一些,可是回答总不外是:“谢谢, 我吃不下了。”或是诸如此类的话。现在似乎连酒也不喝了。 他妹妹总是一次又一次地问父亲要不要喝啤酒, 并且好心好意地说要亲自去买,她见父亲没有回答,便建议让看门的女人去买, 免得父亲觉得过意不去,这时父亲断然地说一个“不”字, 大家就再也不提这事了。
  在头几天里, 格里高尔的父亲便向母亲和妹妹解释了家庭的经济现状和远景。他常常从桌子旁边站起来,去取一些文件和帐目,这都放在一个小小的保险箱里, 这是五年前他的公司破产时保存下来的。他打开那把复杂的锁、悉悉苏苏(字库中无此二字, 先用同音字代替)地取出纸张又重新锁上的声音都一一听得清清楚楚。 他父亲的叙述是格里高尔幽禁以来听到的第一个愉快的消息。 他本来还以为父亲的买卖什么也没有留下呢, 至少父亲没有说过相反的话;当然,他也没有直接问过。那时, 格里高尔唯一的愿望就是竭尽全力, 让家里人尽快忘掉父亲事业崩溃使全家沦于绝望的那场大灾难。所以,他以不寻常的热情投入工作, 很快就不再是个小办事员,而成为一个旅行推销员,赚钱的机会当然更多, 他的成功马上就转化为亮晃晃圆滚滚的银币, 好让他当着惊诧而又快乐的一家人的面放在桌上。那真是美好的时刻啊, 这种时刻以后就没有再出现过,至少是再也没有那种光荣感了, 虽然后来格里高尔挣的钱已经够维持一家的生活,事实上家庭也的确是他在负担。大家都习惯了,不论是家里人还是格里高尔,收钱的人固然很感激, 给的人也很乐意,可是再也没有那种特殊的温暖感觉了。只有妹妹和他最亲近,他心里有个秘密的计划,想让她明年进音乐学院,她跟他不一般,爱好音乐,小提琴拉得很动人,进音乐学院费用当然不会小, 这笔钱一定得另行设法筹措。他逗留在家的短暂时间, 音乐学院这一话题在他和妹妹之间经常提起, 不过总是把它当作一个永远无法实现的美梦;只要听到关于这件事的天真议论,他的父母就感到沮丧;然而格里高尔已经痛下决心, 准备在圣诞节之夜隆重地宣布这件事。

  这就是他贴紧门站着倾听时涌进脑海的一些想法, 这在目前当然都是毫无意义的空想了。有时他实在疲倦了,便不再倾听, 而是懒懒地把头靠在门上,不过总是立即又得抬起来, 因为他弄出的最轻微的声音隔壁都听得见,谈话也因此停顿下来。
  “他现在又在干什么呢?”片刻之后他父亲会这样问,而且显然把头转向了门, 这以后,被打断的谈话才会逐渐恢复。

  由于他父亲很久没有接触经济方面的事, 他母亲也总是不能一下子就弄清楚,所以他父亲老是一遍又一遍地反复解释, 使格里高尔了解得非常详细:他的家庭虽然破产, 却有一笔投资保存了下来--款子当然很小--而且因为红利没动用,钱数还有些增加。 另外, 格里高尔每个月给的家用--他自己只留下几个零用钱--没有完全花掉,所以到如今也积成了一笔小数目。 格里高尔在门背后拼命点头,为这种他没料到的节约和谨慎而高兴。当然, 本来他也可以用这些多余的款子把父亲欠老板的债再还掉些, 使自己可以少替老板卖几天命,可是无疑还是父亲的做法更为妥当。
  不过,如果光是靠利息维持家用,这笔钱还远远不够; 这项款子可以使他们生活一年,至多两年,不能再多了。 这笔钱根本就不能动用,要留着以备不时之需;日常的生活费用得另行设法。 他父亲身体虽然还算健壮,但已经老了,他已有五年没做事, 也很难期望他能有什么作为了;在他劳累的却从未成功过的一生里, 他还是第一次过安逸的日子,在这五年里,他发胖了, 连行动都不方便了。而格里高尔的老母亲患有气喘病,在家里走动都很困难, 隔一天就得躺在打开的窗户边的沙发上喘得气都透不过来, 又怎能叫她去挣钱养家呢?妹妹还只是个十七岁的孩子, 她的生活直到现在为止还是一片欢乐,关心的只是怎样穿得漂亮些,睡个懒觉, 在家务上帮帮忙,出去找些不太花钱的娱乐,此外最重要的就是拉小提琴,又怎能叫她去给自己挣面包皮呢?只要话题转到挣钱养家的问题, 最初格里高尔总是放开了门,扑倒在门旁冰凉的皮沙发上, 羞愧与焦虑得心中如焚。
或许您还会喜欢:
包法利夫人
作者:佚名
章节:52 人气:2
摘要:荐语:未满十八岁请在家长指导下阅读本书。版本较好的是上海译文出版社周克希先生的译本。价廉物美,仅10元一本,现在最便宜最没有人看的恐怕就是这些名著了。【小说】--引言小说描写的是一位小资产阶级妇女,因为不满意夫妻生活平淡无奇而和别人通|奸,最终因此身败名裂,服毒自杀的故事。 [点击阅读]
匹克威克外传
作者:佚名
章节:57 人气:2
摘要:匹克威克派除却疑云,把黑暗化为耀眼的光明,使不朽的匹克威克的光荣事业的早期历史免于湮没,这第一线光辉,是检阅匹克威克社文献中如下的记载得来的;编者把这个记录呈献于读者之前,感到最大的荣幸,这证明了托付给他的浩瀚的文件的时候所具有的小心谨慎、孜孜不倦的勤勉和高超的眼力。一八二七年五月十二日。主席,匹克威克社永任副社长约瑟夫·史密格斯阁下。一致通过如下的决议。 [点击阅读]
南回归线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南回归线》作为亨利·米勒自传式罗曼史的重要作品,主要叙述和描写了亨利·米勒早年在纽约的生活经历,以及与此有关的种种感想、联想、遐想和幻想。亨利·米勒在书中描写的一次次性*冲动构成了一部性*狂想曲,而他的性*狂想曲又是他批判西方文化、重建自我的非道德化倾向的一部分。 [点击阅读]
叶盘集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2
摘要:地球夕阳西坠,黄昏的祭坛下,地球,接受我双手合十最后的顶礼!女中俊杰,你历来受到英雄的尊崇。你温柔而刚烈,秉性中揉合着男性、女性的迥异气质;以不堪忍受的冲突摇撼人们的生活。你右手擎着斟满琼浆的金钟,左手将其击碎。你的游乐场响彻尖刻的讥嘲。你剥夺英雄们享受高尚生活的权力。你赋于“至善”以无上价值,你不怜悯可怜虫。你在繁茂的枝叶间隐藏了无休无止的拼搏,果实里准备胜利花环。 [点击阅读]
名人传
作者:佚名
章节:55 人气:2
摘要:《名人传》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和《托尔斯泰传》三部传记。又称三大英雄传。《贝多芬传》:贝多芬出生于贫寒的家庭,父亲是歌剧演员,性格粗鲁,爱酗酒,母亲是个女仆。贝多芬本人相貌丑陋,童年和少年时代生活困苦,还经常受到父亲的打骂。贝多芬十一岁加入戏院乐队,十三岁当大风琴手。十七岁丧母,他独自一人承担着两个兄弟的教育的责任。1792年11月贝多芬离开了故乡波恩,前往音乐之都维也纳。 [点击阅读]
名利场
作者:佚名
章节:75 人气:2
摘要:《名利场》是英国十九世纪小说家萨克雷的成名作品,也是他生平著作里最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杰作。故事取材于很热闹的英国十九世纪中上层社会。当时国家强盛,工商业发达,由榨压殖民地或剥削劳工而发财的富商大贾正主宰着这个社会,英法两国争权的战争也在这时响起了炮声。 [点击阅读]
在人间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在人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的第二部,写于1914年。讲述的是阿廖沙11岁时,母亲不幸去世,外祖父也破了产,他无法继续过寄人篱下的生活,便走上社会,独立谋生。他先后在鞋店、圣像作坊当过学徒,也在轮船上做过杂工,饱尝了人世间的痛苦。在轮船上当洗碗工时,阿廖沙结识了正直的厨师,并在他的帮助下开始读书,激发了对正义和真理追求的决心。 [点击阅读]
太阳照常升起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2
摘要:欧内斯特.海明威,ErnestHemingway,1899-1961,美国小说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海明威1899年7月21日生于芝加哥市郊橡胶园小镇。父亲是医生和体育爱好者,母亲从事音乐教育。6个兄弟姐妹中,他排行第二,从小酷爱体育、捕鱼和狩猎。中学毕业后曾去法国等地旅行,回国后当过见习记者。第一次大战爆发后,他志愿赴意大利当战地救护车司机。1918年夏在前线被炮弹炸成重伤,回国休养。 [点击阅读]
安德的代言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2
摘要:星际议会成立之后1830年,也就是新元1830年,一艘自动巡航飞船通过安赛波①发回一份报告:该飞船所探测的星球非常适宜于人类居住。人类定居的行星中,拜阿是距离它最近的一个有人口压力的行星。于是星际议会作出决议,批准拜阿向新发现的行星移民。如此一来,拜阿人就成为见证这个新世界的第一批人类成员,他们是巴西后裔,说葡萄矛浯,信奉天主教。 [点击阅读]
安迪密恩
作者:佚名
章节:60 人气:2
摘要:01你不应读此。如果你读这本书,只是想知道和弥赛亚[1](我们的弥赛亚)做爱是什么感觉,那你就不该继续读下去,因为你只是个窥婬狂而已。如果你读这本书,只因你是诗人那部《诗篇》的忠实爱好者,对海伯利安朝圣者的余生之事十分着迷且好奇,那你将会大失所望。我不知道他们大多数人发生了什么事。他们生活并死去,那是在我出生前三个世纪的事情了。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