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北回归线 - 《北回归线》书评——一个杂种的自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忘了是谁讲过某电视台在一部译制片里将“I’m so wet”译成“我快哭了”的笑话,这几天开始全国公映的《007:量子危机》在某平面媒体上用“一刀未剪”做了做大的噱头。没有原著的对比,我不太清楚手 里拿到的这本译著到底是“信达雅”般忠心耿耿还是被割的遍体鳞伤或面目全非。面对一本疑似体无完肤的“名著”,读到大半的时候发现这本书并没有如众人描述 的如何出格如何肮脏如何婬*秽。这是一本“洁净”的书。尽管在总译序和代译序里一再提到亨利•米勒是如何的“色*情”。
  一个被Yan割过的太监怎么能称之为一个完整的男人?原本完整的身躯上生硬的“人为疤痕”是悲哀还是骄傲?是,那是某些人成功狙击的军功章,可那也是某种制度无声而有力的控诉。
  亨利•米勒是个“杂种”,他自己都承认。“我所示的那个困惑的人,那个随随便便的人,那个无所顾忌的人,那个精力充沛、污秽下流、爱吵爱闹、细心体贴、一丝不苟、说谎骗人、诚实的可怕的人”。狂妄的放纵,疯子似的欢欣。充满活力,趣味横生。
  【反叛者】
  “我要在肚脐的基础上建立一个世界,而不是钉在十字架上一个抽象的观念上。”

  上帝向来不会在关键时刻大显神通(电影、电视剧、小说除外),饥饿来临,寒冷来临、苦难来临,号称强大仁慈无所不能的上帝穿着洁白的礼服左拥右抱的坠入温柔乡。饿了有人送食物到嘴边,冷了有人贡献温暖的-乳-房。最虔诚的子民们还在祈祷。
  当有人恍然醒悟这是一场富丽堂皇的骗局,他们揭竿而起,质问信仰的虚无。努力维护着骗局的遗老遗少们宽大的袍子下战栗的身体是看不见的恐慌,尽管他们依然面无表情。想要保住高高在上位置的他们绞尽脑汁千方百计的扼杀每一股新生的怀疑力量。
  反叛者渴望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于是他们依靠敏感来感知这个世界薄弱环节,依靠尖锐来切割这个世界的一切。他们如照妖镜般清晰的展示着这 五光十色*流光溢彩琳琅满目的世界的真相。这里充斥的麻木的行尸走肉,这里污水横流,这里臭气熏天。巴黎是现代的巴比伦,那里是艺术家的天堂,可在亨利米勒 眼里巴黎像个婊子,在远处看她非常迷人,叫你迫不及待的想把她搂到怀里。可是五分钟后你便觉得空虚,你厌恶自己,觉得自己受骗了。他们故意谈论日常生活中 避讳的东西来表示精神上的反叛。他们极尽自己之能事来搅乱这个世界。他们在搅乱这个社会的同时又在思考世界的走向。“今晚我愿意想一个人,一个孤独的人, 一个没有姓名没有祖国的人,一个我所尊敬的人,因为他和你绝无共同之处——这便是我自己,今晚我将考虑我是什么”。

  【孤独者】
  “我的人类世界已经死去,我在世界上是孤独的。”
  精神上的高度让他游离于这个世界之外,这个世界如同一口巨大的口袋一样装进了一切,他用自己的尖锐划破口袋钻出来。他是孤独的英雄。他站在高度是同时代望尘莫及的。他超乎时代的存在而存在。他只有在未来才能被证明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这样的英雄向来是一个悲剧。他郁郁寡欢的一个人前行。一个人摸索着前进的方向。他遗弃了整个世界。“大街是我的朋友,大街以悲哀痛苦的语言像我倾诉。其中包皮含着人类的不幸,渴求,懊悔,失败和徒劳的努力”。
  被追认的英雄不是时代的骄傲却是一个时代永远的耻辱标记。
  【落魄者】
  “在我与未来之间形成障碍的唯一的东西是一餐饭,另一餐饭。”
  食不果腹,居无定所,寄人篱下,露宿街头,只为从谁那儿弄到几个法郎……

  孤傲的领军者不屑与这个世界同流合污沆瀣一气。得不到认可的才华与认知让他们落魄,奇货可居的思想被扔到垃圾堆里。
  听,一个衣不蔽体的乞丐喊出这个时代最透彻的真理。
  【幻想者】
  “我们内心的贫富是同我们的想象力成比例的。”
  “长江肮脏浑浊的河口,汉口的灯光,众多的黄面孔,穿过三峡飞流直下的舢板和被龙口中吐出的带股硫磺味的火舌映红的湍流。”
  “没有崇敬,没有神灵,没有渴求,没有懊悔,没有歇斯底里。人会变得更聪明,更敏感,但是不会更好更幸福,行动更坚决。至少在某些时期是如此。”
  现实巨大的落差让幻想产生更强烈的快感。在现实里逃避,在幻想里创造另外一个世界。欲|望被极度放大,无需遮掩,无需躲藏,这是他死去的人类世界的重建。
  我依然没有读完这本曾经被视为“毒草”后来被奉为经典的名著,不是如同以前翻看译著因名字引起思维混乱。跳跃性*的思维跨度、无规律无逻辑的议论、怪诞的理论产生的思维混乱和浮躁的心绪致使阅读中断,我想我需要更多的时间。
或许您还会喜欢:
阿甘正传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朋友:当白痴的滋味可不像巧克力。别人会嘲笑你,对你不耐烦,态度恶劣。呐,人家说,要善待不幸的人,可是我告诉你——事实不一定是这样。话虽如此,我并不埋怨,因为我自认生活过得很有意思,可以这么说。我生下来就是个白痴:我的智商将近七十,这个数字跟我的智力相符,他们是这么说的。 [点击阅读]
马克吐温作品集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本文是作者根据自己1868年在纽约采访州长竞选的素材写成的一篇政治讽刺小说。作者以夸张的漫画式的笔触,艺术地再现了美国社会中竞选的种种秽事丑闻,揭露了竞选的虚伪性和欺骗性。这篇小说以独立党候选人“我”的自白与大量的新闻、匿名信等引文的对照构成完整的故事,用犀利、夸张、含蓄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腐败政治的愤怒谴责。 [点击阅读]
魔山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一《魔山》是德国大文豪托马斯·曼震撼世界文坛的力作,是德国现代小说的里程碑。美国著名作家辛克莱·刘易斯对《魔山》的评价很高,他于一九三○年看了这部书后曾说:“我觉得《魔山》是整个欧洲生活的精髓。”确实,它不愧为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欧洲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一九二九年托马斯·曼获诺贝尔文学奖,《魔山》起了决定性作用,这是评论界公认的事实。二关于托马斯·曼,我国读者并不陌生。 [点击阅读]
1973年的弹子球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0
摘要:喜欢听人讲陌生的地方,近乎病态地喜欢。有一段时间——10年前的事了——我不管三七二十一,逢人就问自己生身故乡和成长期间住过的地方的事。那个时代似乎极端缺乏愿意听人讲话那一类型的人,所以无论哪一个都对我讲得十分投入。甚至有素不相识的人在哪里听说我这个嗜好而特意跑来一吐为快。他们简直像往枯井里扔石子一样向我说各种各样——委实各种各样——的事,说罢全都心满意足地离去了。 [点击阅读]
24个比利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0
摘要:※※※※※序言本书叙述的是一则真实故事──威廉.密里根是美国史上第一位犯下重罪,结果却获判无罪的嫌犯,因为他是一位多重人格分裂者。他不像精神病或一般小说上所记载的其他多重人格病患一样使用杜撰的假名,从被逮捕到被控诉开始,他一直都是争论性的公众人物。他的面孔出现在各报章杂志的头版和封面上,心智检查的结果不仅出现在夜间电视新闻节目,更成了报纸的头条新闻,迅速传遍全世界。 [点击阅读]
ABC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36 人气:0
摘要:在我的这本记叙性的书中,我摒弃了常规,仅仅以第一人称叙述了我亲自处理过的一些案件和勘查过的现场,而其它章节是以第三人称的方式写的。我希冀读者相信书中的情节是真实的。虽然在描述各种不同人物的思想及感情上过于细腻,可是我保证,这都是我当时精细的笔录。此外,我的朋友赫尔克里.波洛还亲自对它们进行过校对。 [点击阅读]
H庄园的一次午餐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0
摘要:“埃莉诺·凯瑟琳·卡莱尔,您被指控于本年七月二十七日杀害了玛丽·杰勒德。您是否承认自己是有罪的?”埃莉诺·卡莱尔笔直地站立着。她那傲然高昂的头、生气勃勃的蓝色眼睛使人惊讶。她的头发像煤炭一样乌黑。修剪应时的眉毛形成两条细线。法庭笼罩在一片沉闷而紧张的寂静中。 [点击阅读]
一个人的好天气
作者:佚名
章节:40 人气:0
摘要:正文第1节:春天(1)春天一个雨天,我来到了这个家。有间屋子的门楣上摆着一排漂亮的镜框,里面全是猫的照片。再往屋里一看,从左面墙开始,隔过中间窗户,一直转到右面墙的一半,又挂了快一圈儿猫的照片,我懒得去数多少张了。照片有黑白的,也有彩色的;有的猫不理睬我,有的猫死盯着我。整个房间就像个佛龛,令人窒息。我呆呆地站在门口。"这围脖真好看哪。 [点击阅读]
一朵桔梗花
作者:佚名
章节:37 人气:0
摘要:1.一串白藤花序幕花街上,点着常夜灯。如今,连一点痕迹都没有了,可是大正(注:日本年号,1911-1926)末年,在那个伸入濑户内海的小小港埠里,有一所即今是当时也使人觉得凄寂的风化区,名字就叫“常夜坡”。活了这么一把年纪,到如今还常常会想起那整晚点着的白花花、冷清清的灯光;奇异的是每次想起,它总是那么凄冷,了无生气。 [点击阅读]
万圣节前夜的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0
摘要:阿里阿德理-奥列弗夫人在朋友朱迪思-巴特勒家作客。一天德雷克夫人家准备给村里的孩子们开个晚会,奥列弗夫人便跟朋友一道前去帮忙。德雷克夫人家热闹非凡.女人们一个个精神抖擞,进进出出地搬着椅子、小桌子、花瓶什么的.还搬来许多老南瓜,有条不紊地放在选定的位置上。今天要举行的是万圣节前夜晚会,邀请了一群十至十七岁的孩子作客。 [点击阅读]